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盐浓度对乳酸菌接种发酵酸笋的影响
1
作者 张开翼 黄翠姬 +2 位作者 庞凤萍 张子卓 欧睿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为研究食盐浓度对酸笋接种发酵过程的影响,采用柠檬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作为混合发酵剂,在不同食盐浓度(0%、1%、3%、5%)条件下发酵制备酸笋。对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pH、总酸、乳酸、乙酸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 为研究食盐浓度对酸笋接种发酵过程的影响,采用柠檬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作为混合发酵剂,在不同食盐浓度(0%、1%、3%、5%)条件下发酵制备酸笋。对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pH、总酸、乳酸、乙酸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1%食盐浓度时乳酸菌数峰值最高(9.65 lg CFU/mL);发酵120 h时,各食盐浓度组的乳酸菌数量稳定在7.00~7.79 lg CFU/mL之间,pH稳定在3.15~3.39之间,总酸稳定在5.3~6.6 g/L之间;发酵结束时,1%食盐浓度的酸笋中乳酸浓度最高(5.23 g/L),乙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峰值的食盐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0%>1%>3%>5%,发酵120 h时,最终亚硝酸盐含量为3.45~3.90 mg/L,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最大限度。因此,添加1%的食盐有利于酸笋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盐 酸笋 乳酸菌 接种发酵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泡菜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蒋丽 王雪莹 +1 位作者 杨洲 蒋和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76-279,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方法分析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泡菜的香气成分变化,结果显示,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的泡菜中分别检测鉴定出60、62种香气成...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方法分析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泡菜的香气成分变化,结果显示,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的泡菜中分别检测鉴定出60、62种香气成分(其中有29种香气成分相同)。自然发酵泡菜中:酯类16种,占被测总峰面积的44.75%;醇类15种,占15.29%;硫化物2种,占22.33%;接种发酵泡菜中酯类16种,占被检测总峰面积的48.23%;醇类11种,占5.17%;硫化物3种,占33.66%。研究表明,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泡菜的香气成分都以酯类和硫化物为主。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发酵的发酵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香气成分 自然发酵 接种发酵
下载PDF
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方法对白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燕平梅 薛文通 +2 位作者 畅晓晖 张惠 乔治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以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为发酵剂)加工的白菜为材料,对比了两种加工白菜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和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并对其制品做了感观分析。结果... 以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euconostoc.mesenteroides为发酵剂)加工的白菜为材料,对比了两种加工白菜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和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并对其制品做了感观分析。结果得出人工接种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整个过程均比自然发酵的低,且未出现自然发酵白菜初期出现的"亚硝峰";人工接种发酵白菜中肠杆菌及乳酸菌之外的需氧嗜温菌的数量较自然发酵的少;乳酸菌数量较自然发酵的多;人工接种发酵白菜感官分析优于自然发酵。说明人工接种发酵白菜的品质优于自然发酵加工的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亚硝酸盐 乳酸菌 白菜 感官评价
下载PDF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在腌渍蔬菜加工上的应用研究(二)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最佳发酵模式的确定与应用 被引量:33
4
作者 沈国华 卢英 +1 位作者 何丁喜 王建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4-27,36,共5页
以筛选出的综合性状较优的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 ,经多方面的发酵比较试验 ,得出最佳的发酵配套模式为植物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单独或以 1:1的比例混合接种 ;接种量5 % ;发酵温度 30℃ ;发酵盐量 3% ;发酵时间 72h即可... 以筛选出的综合性状较优的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为主要发酵菌种 ,经多方面的发酵比较试验 ,得出最佳的发酵配套模式为植物乳杆菌或干酪乳杆菌单独或以 1:1的比例混合接种 ;接种量5 % ;发酵温度 30℃ ;发酵盐量 3% ;发酵时间 72h即可得到品质稳定、口味上乘、开胃爽口的优质泡菜产品。并且 ,经不同温度条件下纯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的多批次模拟对比试验表明 :以全年不间断生产为前提 ,采用纯接种恒温控制发酵的发酵速度至少要比自然发酵平均提高 3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菌接种发酵技术 腌渍蔬菜 应用研究 最佳发酵模式
下载PDF
乳酸菌接种发酵对大头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洪冰 曾许珍 +2 位作者 李阿敏 杨蕊莲 蒋和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7-153,共7页
对大头菜进行乳酸菌接种发酵,研究乳酸菌对大头菜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的影响,并探讨接种发酵大头菜的硬度与果胶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对产品的感官性质和微生物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可以改善产品的香气和滋味并... 对大头菜进行乳酸菌接种发酵,研究乳酸菌对大头菜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的影响,并探讨接种发酵大头菜的硬度与果胶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对产品的感官性质和微生物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可以改善产品的香气和滋味并有效降低大肠菌群含量;对产品的总酸、亚硝酸盐、咀嚼性、黏性、还原糖、氨基酸态氮、VC、硬度和果胶含量都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产品的色泽、弹性和内聚性影响不大。因此,通过添加乳酸菌,3个月即达到出坛标准,感官评分达到94.0分,亚硝酸盐和大肠菌群含量分别为1.43 mg/kg和<30 MPN/100 g。可以明显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品质及安全性。乳酸菌接种发酵大头菜过程中硬度与原果胶成显著正相关,与水溶性果胶成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其质构特性的变化机理更加多样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接种发酵 大头菜 品质 硬度 果胶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法发酵泡菜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39
6
作者 陈大鹏 郑娅 +3 位作者 周芸 王晓璇 宋勇强 史立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68-372,共5页
以甘肃大宗蔬菜高原夏菜中娃娃菜的尾菜为主要腌制原料,在传统泡菜工艺腌制的基础上,以0.5%的接种量接种混合菌种(柠檬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短乳杆菌=2∶3∶1,浓度比),于20℃条件下发酵,通过测定泡菜中还原糖、总酸、氨基酸... 以甘肃大宗蔬菜高原夏菜中娃娃菜的尾菜为主要腌制原料,在传统泡菜工艺腌制的基础上,以0.5%的接种量接种混合菌种(柠檬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短乳杆菌=2∶3∶1,浓度比),于20℃条件下发酵,通过测定泡菜中还原糖、总酸、氨基酸肽氮、亚硝酸盐含量及挥发性成分对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泡菜的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两种发酵方式的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逐渐降低,人工接种发酵的亚硝酸峰值为9.03 mg/kg,自然接种发酵为32.1 mg/kg,在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泡菜中,所含的风味物质主要以烯类、醇类和酯类为主,这三类主要风味物质在自然发酵中占总体香气成分的71.8%,人工接种发酵中占比65.6%。因此,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发酵可以明显地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缩短泡菜发酵周期,自然发酵的泡菜中风味物质更加丰富,但两种发酵方式生成的风味物质已经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泡菜 亚硝酸盐 风味物质 品质
下载PDF
人工接种发酵甘蓝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燕平梅 赵文婧 +3 位作者 宋敏丽 吴丽花 陈燕飞 张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4-230,共7页
为了探究甘蓝人工接种发酵适宜的发酵剂及发酵条件,采用从四川泡菜老汤中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3种菌以单一和不同配比混合组合成1... 为了探究甘蓝人工接种发酵适宜的发酵剂及发酵条件,采用从四川泡菜老汤中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3种菌以单一和不同配比混合组合成16组组合发酵剂中选出发酵甘蓝时亚硝酸盐含量低、发酵速度快、风味好的发酵剂。结果表明:肠膜明串珠菌、戊糖乳杆菌,其质量比为1:2(nPb:SPc组合),肠膜明串珠菌、戊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其质量比为1:1:1(nPb:bC1:SPc组合),此两种组合为较优化发酵剂。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此两种组合发酵剂接种发酵甘蓝的工艺条件。人工接种发酵甘蓝的条件为食盐质量浓度4g/100mL、接种量0.2%、发酵温度25℃。通过主效应分析说明食盐质量浓度对总酸度影响最大,发酵温度次之,接种量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接种发酵 蔬菜 乳酸菌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接种发酵对朝鲜泡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金乐天 吴诗榕 +1 位作者 刘同杰 何国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95-198,共4页
研究了植物乳杆菌接种发酵对朝鲜泡菜发酵过程和泡菜品质的影响。以朝鲜泡菜传统制作方法为基础腌制泡菜,并接种植物乳杆菌于18℃下发酵,定期测定发酵液的p H、总酸、亚硝酸盐含量和活菌数,腌制成熟后进行感官评定。结果显示,接种组发... 研究了植物乳杆菌接种发酵对朝鲜泡菜发酵过程和泡菜品质的影响。以朝鲜泡菜传统制作方法为基础腌制泡菜,并接种植物乳杆菌于18℃下发酵,定期测定发酵液的p H、总酸、亚硝酸盐含量和活菌数,腌制成熟后进行感官评定。结果显示,接种组发酵4d时p H达到4.0,而自然发酵组达到相同的p H需要5d;发酵5d时,在接种组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0.27~0.34μg/m L,自然发酵组0.46μg/m L;接种组的活菌数在发酵4d后达到7.1×107cfu/m L以上,自然发酵组明显较低。接种组比自然发酵组具有更优的泡菜外观,及更浓郁的朝鲜泡菜特有的发酵香味。此外,接种量为0.3%的泡菜具有最优的脆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接种发酵可以缩短朝鲜泡菜的发酵周期,提高发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泡菜 乳酸菌 接种发酵
原文传递
接种发酵泡菜及其低温保藏微生物变化规律 被引量:6
9
作者 任俊琦 贺稚非 +1 位作者 赵季 刁雪洋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09年第5期38-41,共4页
通过测定五株乳酸菌在蔬菜汁中的生长情况,选择生长最好的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为发酵出发菌株,运用L9(34)正交表格确定菌株之间的最佳配比为短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干酪乳杆菌=2:1:2,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 通过测定五株乳酸菌在蔬菜汁中的生长情况,选择生长最好的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为发酵出发菌株,运用L9(34)正交表格确定菌株之间的最佳配比为短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干酪乳杆菌=2:1:2,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泡菜的最佳配方为:接种量3%、盐水浓度3%、糖添加量3%、辣椒添加量为7%;低温保藏泡菜的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总数在保藏的初期都有所下降,菌落总数会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而乳酸菌总数会保持短暂的稳定后再继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汁 接种发酵 低温保藏 菌落总数 乳酸菌总数
下载PDF
东北酸白菜人工接种发酵工艺及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韩国玲 刘安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用正交试验优化东北酸白菜人工接种发酵工艺的发酵条件,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法(SPME-GC-MS)对原工艺人工接种发酵酸菜、新工艺人工接种发酵酸菜和自然发酵酸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比较这3种发酵工艺生产的酸菜在挥发性... 用正交试验优化东北酸白菜人工接种发酵工艺的发酵条件,并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法(SPME-GC-MS)对原工艺人工接种发酵酸菜、新工艺人工接种发酵酸菜和自然发酵酸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比较这3种发酵工艺生产的酸菜在挥发性成分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人工接种发酵倒笃菜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菲 江学平 郜海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5,共10页
为提高倒笃菜的品质,缩短其生产周期,本试验将传统方法制得的倒笃菜中分离出的优势菌植物乳杆菌d-1作为发酵菌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建立各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倒笃菜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加盐量5.20%,p H值4.60... 为提高倒笃菜的品质,缩短其生产周期,本试验将传统方法制得的倒笃菜中分离出的优势菌植物乳杆菌d-1作为发酵菌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建立各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倒笃菜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加盐量5.20%,p H值4.60,接种量5.00%。此条件下制得的倒笃菜亚硝酸盐含量低,品质优良。本研究可为人工接种发酵倒笃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笃菜 人工接种发酵 加工工艺 优化
下载PDF
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大头菜挥发性成分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洪冰 曾许珍 蒋和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75-80,共6页
对大头菜分别进行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运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发酵大头菜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大头菜中挥发性成分有酯类、醇类、酸类、腈类、酮类、醛类、硫化物、杂环化合物等,其中酯类比例最高... 对大头菜分别进行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运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发酵大头菜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大头菜中挥发性成分有酯类、醇类、酸类、腈类、酮类、醛类、硫化物、杂环化合物等,其中酯类比例最高。2种发酵的大头菜中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48种,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大头菜中分别检测出47、3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同的成分有34种。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发酵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发酵 自然发酵 大头菜 同时蒸馏萃取(SDE)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比较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卿 程文健 陈丽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5期46-47,共2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传统泡菜历史悠久,但是随着人们对泡菜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发酵泡菜存在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泡菜产业的发展。人工接种发酵技术的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传统泡菜历史悠久,但是随着人们对泡菜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发酵泡菜存在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泡菜产业的发展。人工接种发酵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泡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泡菜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及规模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加大人工接种发酵技术的研究力度,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将中国泡菜推向国际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下载PDF
浆水芹菜自然和接种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玲 杨公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9-181,共3页
以芹菜为原料,选用自然和接种发酵处理,测定发酵后有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敞口发酵含有酒石酸,并且醋酸含量高;密闭发酵不产生酒石酸而含有苹果酸,醋酸含量低;接种发酵与自然发酵相比,发酵速度快,产生的酸含量高,但产醋酸少。
关键词 浆水芹菜 自然发酵 接种发酵 有机酸
下载PDF
鳀鱼鱼露接种发酵方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莹 李丹 王学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7,204,共4页
以菌种的耐盐性以及蛋白酶活力为主要指标筛选米曲霉,研究了制曲过程中的蛋白酶、还原糖与水分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制曲的基本工艺;并以鳀鱼为原料发酵生产鱼露,比较了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在氨基酸态氮、酸度、风味等方面的差异,对接种发... 以菌种的耐盐性以及蛋白酶活力为主要指标筛选米曲霉,研究了制曲过程中的蛋白酶、还原糖与水分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制曲的基本工艺;并以鳀鱼为原料发酵生产鱼露,比较了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在氨基酸态氮、酸度、风味等方面的差异,对接种发酵法生产鱼露做了初步探讨,为缩短鱼露的生产周期、改善鱼露的风味做了一定的工作。此外,我们还对破腹鳀鱼生产鱼露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适当的预处理,破腹鳀鱼仍能生产出质量较高的鱼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米曲霉 鱼露 接种发酵
原文传递
泡辣椒人工接种发酵对其成品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尹华 刘素纯 +1 位作者 黄彬 赵文魁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144-146,共3页
以辣椒为原料,研究了泡辣椒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对成品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缩短了发酵时间、降低了亚硝酸盐含量、促使亚硝酸盐高峰提前。影响泡辣椒风味的主要因素有蔗糖和人工接种工艺,发酵最佳处理方案为... 以辣椒为原料,研究了泡辣椒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对成品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缩短了发酵时间、降低了亚硝酸盐含量、促使亚硝酸盐高峰提前。影响泡辣椒风味的主要因素有蔗糖和人工接种工艺,发酵最佳处理方案为:3.5%蔗糖、盐水浓度8.5%、纯种接种和25℃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人工接种发酵 成品品质 亚硝酸盐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燕麦醪糟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红微 张美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03-207,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2种方式燕麦醪糟的挥发性成分,探讨2种方式下燕麦醪糟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进而为接种发酵燕麦醪糟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种发酵方式生产燕麦醪糟的挥发...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2种方式燕麦醪糟的挥发性成分,探讨2种方式下燕麦醪糟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进而为接种发酵燕麦醪糟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种发酵方式生产燕麦醪糟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分别为62、65种,主要包括酯类、酸类、醇类、醛酮类、杂环类、烃类,主成分分析发现酯类、醇类、杂环类为正影响挥发性物质;接种发酵燕麦醪糟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为醇类(58.31%)、酯类(20.70%)、酸类(16.75%),自然发酵燕麦醪糟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为酸类(61.94%)、酯类(18.89%)、醇类(13.58%);接种发酵燕麦醪糟的酯类、醇类、杂环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酸类成分显著低于自然发酵组。挥发性香气组分分析有助于明确燕麦醪糟接种发酵的可行性,以期为接种发酵燕麦醪糟的品质评价和定向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醪糟 接种发酵 自然发酵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自然发酵辣椒与接种发酵辣椒感官品质和风味物质含量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玲艳 李罗明 +1 位作者 蒋立文 邓放明 《农产品加工(下)》 2013年第6期16-19,23,共5页
Lact.1,Lact.2和Lact.3是从自然发酵辣椒中选育出的具有广谱、高效抑菌活性和良好发酵性能的3株乳酸菌。用它们对辣椒进行发酵试验,通过比较自然发酵辣椒与接种发酵辣椒的感官和各种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发酵辣椒的脆度、颜色、质... Lact.1,Lact.2和Lact.3是从自然发酵辣椒中选育出的具有广谱、高效抑菌活性和良好发酵性能的3株乳酸菌。用它们对辣椒进行发酵试验,通过比较自然发酵辣椒与接种发酵辣椒的感官和各种风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发酵辣椒的脆度、颜色、质构等外观方面优于自然发酵辣椒,而两者的各种风味物质含量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辣椒 接种发酵辣椒 感官品质 风味物质含量
下载PDF
不同盐浓度对接种发酵萝卜泡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欧雪 吴梦西 +5 位作者 廖一漠 刘书亮 陈安均 高鹏 徐飞 敖晓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8-448,共11页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盐浓度对萝卜泡菜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S66CD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m-4作为发酵菌株,测定不同盐浓度(2%、5%、8%)条件下泡菜理化指标、微生物数量以及感...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盐浓度对萝卜泡菜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S66CD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m-4作为发酵菌株,测定不同盐浓度(2%、5%、8%)条件下泡菜理化指标、微生物数量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不同盐浓度下萝卜泡菜的风味物质差异。【结果】各组别泡菜感官评分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2%、5%、8%盐浓度组,2%与5%盐浓度组泡菜感官评分差异并不显著(P>0.05)。2%盐浓度发酵的泡菜中L-苹果酸和琥珀酸的总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组;5%盐浓度组挥发性风味物质最多、风味协调。【结论】采用接种发酵模式能降低泡菜中食盐的使用量且制备的泡菜风味和口感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泡菜 接种发酵 盐浓度 理化特性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接种发酵对阴米粉物化特性及米粉粉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褚乾梅 李书艺 +3 位作者 胡贝 王雯雯 谢笔钧 孙智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0-194,共5页
本实验以接种发酵方式制得阴米,对发酵条件下阴米粉物化特性及阴米米粉粉条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使阴米粉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升高(p<0.05),溶解度、膨润力... 本实验以接种发酵方式制得阴米,对发酵条件下阴米粉物化特性及阴米米粉粉条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使阴米粉蛋白质、脂肪、总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升高(p<0.05),溶解度、膨润力、吸水率显著降低(p<0.05);与传统米粉相比,阴米粉基本结构和晶型未发生改变,仅结晶度降低。阴米米粉粉条和传统米粉粉条相比,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显著减小(p<0.05),拉伸距离显著增大(p<0.05),米粉粉条品质明显改善。综合分析后认为,以接种发酵方式所制得的阴米粉更适合制作米粉粉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发酵 阴米米粉粉条 物化特性 蒸煮特性 拉伸距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