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钦存 肖南 +3 位作者 刁有芳 田昆仑 范小青 陈惠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46-749,共4页
目的 :探讨未控制出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采用 Krausz标准脾脏损伤 +切断脾中部一动脉分支制作重度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后 ,随机分为 6组 (n=10 ) :未输液复苏组(NF组 )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 .6 7k ... 目的 :探讨未控制出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采用 Krausz标准脾脏损伤 +切断脾中部一动脉分支制作重度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后 ,随机分为 6组 (n=10 ) :未输液复苏组(NF组 )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6 .6 7k Pa(1k Pa=7.5 mm Hg)组 (NS5 0组 )、8.0 0 k Pa组 (NS6 0组 )、10 .70 k Pa组 (NS80组 )、13.30 k Pa组 (NS10 0组 )和结扎止血后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13.30 k Pa组 (止血输液组 )。各输液组在平均动脉压降至 5 .33k Pa时开始用平衡盐液复苏 ,使血压分别维持在各相应水平 ,观察各组动物的出血量、输液量、存活率、存活时间及各时间点的血压、血乳酸、碱缺失和血细胞比容 (Hct)的变化情况。结果 :NS5 0组的出血量、输液量明显低于 NS80、NS10 0组 (P均 <0 .0 5 ) ,存活率明显高于 NS80、NS10 0组和未输液组(P均 <0 .0 5 ) ,存活时间比未输液组、NS80和 NS10 0组明显延长 (P均 <0 .0 5 ) ;随着维持血压的增高 ,Hct逐渐降低 ,伤后 12 0分钟 NS5 0组明显高于 NS6 0组、NS80组和 NS10 0组 (P均 <0 .0 5 ) ;在各时间点 ,血乳酸和碱缺失随着复苏血压的增高而逐渐降低 ,伤后 6 0分钟 ,NS5 0组明显高于 NS6 0组、NS80组、NS10 0组和止血输液组 (P均 <0 .0 5 )。结扎止血组各项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控制出血性休克 早期 液体复苏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未控制出血性休克与TNF-α的关联性及不同液体复苏的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霍正禄 郑荔峰 +1 位作者 王美堂 周彬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研究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时不同液体复苏的作用以及TNF-α的变化规律,以期阐明限制性液体复苏降低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后的Krausz方法建立重度脾创伤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分组... 目的研究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时不同液体复苏的作用以及TNF-α的变化规律,以期阐明限制性液体复苏降低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后的Krausz方法建立重度脾创伤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大鼠分为假处理组、限制输液组、常规输液组、不输液组。观察各组动物的出血量、输液量、存活率、存活时间及各时间点的血压、血细胞比容(Hct)和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①限制输液组的输液量明显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②限制输液组Hct明显高于常规输液组(P<0.05)。③限制输液组的存活时间比常规输液组及不输液组明显延长(P均<0.05)。限制输液组在72 h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输液组和不输液组,但低于假处理组(P均<0.1)。④除假处理组外其余各组在伤后90 min和180 min血TNF-α水平均较伤前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常规输液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限制输液组(P<0.05)。⑤死亡者TNF-α水平明显高于生存者。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度未控制出血条件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出血量,提高存活率。未控制性出血休克时的TNF-α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TNF-α高预后不良,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TNF-α水平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未控制出血性 限制性 液体复苏 创伤
下载PDF
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林秀来 刘良明 +3 位作者 刁有芳 廖自福 王丽婷 李素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脾脏损伤的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48只SD大鼠根据早期复苏压力的不同分为6组:不复苏组(对照)和40、50、60、70... 目的比较不同的复苏压力对大鼠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脾脏损伤的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48只SD大鼠根据早期复苏压力的不同分为6组:不复苏组(对照)和40、50、60、70、80mmHg复苏组,每组8只。伤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降至40mmHg时开始低压复苏,用乳酸林格液加羟乙基淀粉(2:1比例)复苏,使MAP维持在各组设定的水平,持续1h,对照组此期不输注任何液体,然后结扎脾动脉止血,各组均行充分复苏2h。记录各组血流动力学、失血量、血细胞比容、血气、肝功及存活时间。结果60、70、80mmHg复苏组的出血量显著高于另3组(P〈0.05),50mmHg复苏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和80mmHg复苏组(P〈0.05)。40mmHg复苏组和80mmHg复苏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50、60、70mmHg复苏组(P〈0.05)。70、80mmHg复苏组的酸中毒显著轻于40mmHg复苏组(P〈0.05)。40~60mmHg复苏组的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80mmHg复苏组(P〈0.05)。40mmHg复苏组的肝功指标显著高于50、60、70mmHg复苏组(P〈0.05)。结论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早期复苏中,血压过高会增加出血量,缩短存活时问;血压过低则抑制心功能,加重肝功能损害。血压在50~60mmHg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控制出血性休克 低压复苏
下载PDF
腹主动脉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崔现平 路小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331-1333,共3页
关键词 骶骨肿瘤切除术 控制出血 阻断技术 腹主动脉 排便功能障碍 生物学行为 外科手术 手术切除
下载PDF
熟悉肝脏解剖及合理选用控制出血技术以提高肝切除成功率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孝平 陈义发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9期582-582,共1页
肝切除术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的发生绝大部分与手术导致的大出血有关,导致大出血的最主要的原因还与对肝脏解剖熟悉的程度不够及控制出血技术选择是否合理有关。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肝切除术的几种新技术和新理念应该有助于更进一... 肝切除术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的发生绝大部分与手术导致的大出血有关,导致大出血的最主要的原因还与对肝脏解剖熟悉的程度不够及控制出血技术选择是否合理有关。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肝切除术的几种新技术和新理念应该有助于更进一步减少术中输血量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解剖 控制出血技术 肝切除术 肝功能
原文传递
肝脏解剖和肝切除手术命名及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方法和选择原则(2017年第1次修订,第2版)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鹏 张志伟 《腹部外科》 2017年第2期75-78,共4页
201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统一意见,对肝脏解剖和肝切除手术命名及肝血流阻断方法和选择原则达成了共识。但随着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不断进步,原先部分共识的内容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临床实际应用需求... 201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统一意见,对肝脏解剖和肝切除手术命名及肝血流阻断方法和选择原则达成了共识。但随着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不断进步,原先部分共识的内容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临床实际应用需求。鉴于此,肝脏外科学组再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对这一共识进行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手术 肝脏解剖 控制出血 肝切除术 修订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肝脏外科学 肝血流阻断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慧 朱昭琼 王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82-1784,共3页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HHS)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HS)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修订的Capone等方法制备创伤UHS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C组(正常对照组)、NS组(生理盐水复苏组)、HHS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HHS)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HS)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修订的Capone等方法制备创伤UHS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C组(正常对照组)、NS组(生理盐水复苏组)、HHS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复苏组)。分别在伤后0、30、90、210min观察3组大鼠的心率;血清K+、Na+、Cl-的浓度;血浆TNF-α、IL-1β、IL-6、IL-10的浓度。结果:大鼠休克后心率显著下降,复苏后明显升高;HHS组在伤后90min时,血清Na+、Cl-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在伤后210min时恢复正常;两复苏组中TNF-α在休克后迅速升高,复苏后进一步上升,IL-1β与IL-6浓度在伤后90min才有明显增加,而IL-10浓度在伤后210min降低(P<0.05)。与NS组比较,HHS组在各相应时点的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下降,IL-10浓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HHS有利于保持UHS大鼠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少促炎因子释放,促进抗炎因子合成,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 非控制出血性休克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高渗盐水在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限制性液体复苏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红梅 聂时南 +5 位作者 孙兆瑞 杨志洲 林金锋 任艺 张炜 谢继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616-619,共4页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影响。方法根据复苏方法的不同,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等渗复苏组、高渗复苏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各时间点的存活率,比较各组大鼠的出血量、输液量、90min时p...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影响。方法根据复苏方法的不同,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等渗复苏组、高渗复苏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各时间点的存活率,比较各组大鼠的出血量、输液量、90min时pH值及碱缺失(BD)值和血浆MDA含量、总SOD活力、TNF—α含量。结果实验前各组大鼠的体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液pH值、BD值和血浆MDA含量、总SOD活力、TNF—α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等渗复苏组和高渗复苏组大鼠的存活率、出血量、90rain时pH值及BD值无差别,等渗复苏组的输液量明显高于高渗复苏组(P〈0.01)。和等渗复苏组相比,高渗复苏组的大鼠血浆MDA和TNF—α含量明显下降,总SOD活力升高。结论7.5%高渗盐水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明显减少液体用量,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但未能改善出血量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渗液体复苏 高渗液体复苏 未控制出血性休克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对大鼠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复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慧 朱昭琼 +1 位作者 王钊 孙小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968-1971,共4页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HHS)对大鼠非控制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复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修订的Capone等方法制备创伤UHS模型。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HHS)对大鼠非控制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复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修订的Capone等方法制备创伤UHS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复苏组(HHS组)。NS组及HHS组大鼠经动脉放血,使血压降至40 mmHg,然后在距鼠尾根部1/4处断尾,造成活动性出血。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HHS输注,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50 mmHg。复苏1 h后,两复苏组均给予手术止血、回输血液及给予足量的液体输注,保持MAP 90 mmHg,充分复苏2 h后,将大鼠放回笼内观察。分别于伤后0、30、90、210 min观察大鼠的心率(HR);血气指标包括pH、碱剩余(BE)、乳酸(LAC)、动脉血氧分压(PaO2);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各脏器功能指标包括磷酸肌酶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以及出血量、输液量、存活率。结果大鼠休克后的HR显著下降,复苏后HHS组与NS组HR明显升高(P<0.05);休克大鼠的pH、BE、PaO2下降,LAC明显升高,复苏后与NS组比较,HHS组的pH、BE、PaO2增高,LAC显著下降(P<0.05);休克大鼠的PT、APTT明显延长(P<0.05),复苏后HHS组PT、APTT均短于NS组(P<0.05);休克后大鼠的CKMB、ALT、AST、Cr明显增高,复苏后,HHS组大鼠的CKMB、ALT、AST、Cr低于NS组(P<0.05);同时与NS组比较,HHS组大鼠活动性出血量和出血急救期输液量明显减少,且24 h及72 h存活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HHS对UHS大鼠早期有较好的复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非控制出血性休克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 液体复苏
原文传递
门静脉高压胃静脉曲张控制出血及消除瘤体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婵 吴云林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期93-94,共2页
胃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常见征象,多与食管静脉曲张并存,单独发生的门静脉高压性胃静脉曲张仅占5%-12%,但其破裂出血较食管静脉曲张更危急、控制出血更用难。有相当部分病人就诊时肝功能已属失代偿期,难以耐受外科手术。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胃静脉曲张 介入治疗 控制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 瘤体 门静脉高压性 单独发生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多虎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同时期6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非限制性液...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同时期6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非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抢救后相关指标变化、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行液体复苏1 h后,观察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1.7%和40.0%,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存活的患者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9%,对照组为3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凝血情况,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非限制性液体复苏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12
作者 陈慧 朱昭琼 +2 位作者 王钊 韩明 孙小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818-1822,共5页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HHS)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修订的Capone等方法制备创伤UH...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hypertonic sodium chloride hydroxyethyl starch 40,HHS)对未控制出血性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UHS)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修订的Capone等方法制备创伤UHS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3组(n=10):正常对照组(NC组)、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复苏组(HHS组)。NS组及HHS组大鼠经动脉放血,使血压降至40 mmHg,然后断尾75%,造成活动性出血。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和HHS输注,使MAP维持在50 mmHg。复苏1后,两复苏组均给予手术止血、回输血液及给予足量的液体输注,保持MAP 0 mmHg。持续监测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 max)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分别于伤后0(T0)、30(T1)、90(T2)、210(T3)min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肌钙蛋白I(cTnI)浓度;观察实验结束时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于T3时点处死大鼠,制备心肌组织匀浆,检测MDA、SOD、TNF-α及IL-6水平;经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HHS组复苏后心功能指标较NS组明显升高(P<0.05);HHS组CK-MB、LDH活性及cTnI浓度明显低于NS组(P<0.05);HHS组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比NS组明显减轻;HHS组心肌匀浆MDA、TNF-α及IL-6浓度均显著低于CON组,心肌匀浆SOD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HHS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HHS对UHS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减少氧自由基释放和SOD消耗,降低炎症因子的产生以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中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 未控制出血性休克 心肌损伤 大鼠
原文传递
1例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行低压复苏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银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7期128-128,F0003,共2页
关键词 休克患者 未控制出血性 低压复苏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积极液体复苏 有效循环血容量 护理
下载PDF
剖腹探查发现严重肝伤大出血时,怎样迅速控制出血和显露肝脏?
14
作者 高劲谋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233-233,共1页
采取“先控制,后显露”的步骤,以避免显露过程中继续出血。一旦发现来自肝脏的大出血,立即用Pringle法阻断肝蒂,以专用止血带或细导尿管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只要无肝后静脉损伤,出血可暂时控制。显露应延长切口和切断韧带,如扪... 采取“先控制,后显露”的步骤,以避免显露过程中继续出血。一旦发现来自肝脏的大出血,立即用Pringle法阻断肝蒂,以专用止血带或细导尿管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只要无肝后静脉损伤,出血可暂时控制。显露应延长切口和切断韧带,如扪及损伤主要在右肝,加行右肋沿下切口,剪断镰状韧带、右三角韧带和冠状韧带,均至下腔静脉蒂,此时牵拉肝圆韧带即可将右肝托至切口下。左肝显露亦以此类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出血 显露 剖腹探查 控制出血 肝脏 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后静脉损伤 肝伤
下载PDF
不同液体复苏对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户晓东 费林林 +6 位作者 高伟红 刘飞 苑学 赵秀梅 李小刚 于军 杜高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237例,其中A组117例,2010-01-2011-10期间,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行院前抢救;B组120例,选取既往患者,当时采用充分液体复苏行院前抢救。比...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院前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237例,其中A组117例,2010-01-2011-10期间,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行院前抢救;B组120例,选取既往患者,当时采用充分液体复苏行院前抢救。比较两组输液量,病死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院前急救时,与B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输液量少,[(650±310)mL vs (2580±720)mL],病死率低(21.37%vs34.99%),凝血酶原时间(胛)短[(11.17±1.5)SVS(16.78±1.96)s],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ARF)、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发生率合计低(16.30%VS37.1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减少输液量,降低病死率,存活者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宜临床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院前急救 创伤 非控制出血性休克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亭 王琦 李尧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就诊的84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非限制性液体抢...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就诊的84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非限制性液体抢救,观察组实施限制性液体抢救,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各项检查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后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对于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率、血氧、凝血情况,且可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非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
下载PDF
不同液体复苏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云川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5期44-46,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对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使用不同液体复苏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措施;以本院2009-2011年收治的5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 目的:探究分析对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使用不同液体复苏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措施;以本院2009-2011年收治的5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抢救。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输液量、PT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抢救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抢救有突出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抢救 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 疗效对比
下载PDF
两种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于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逢时 骆斯敏 金同新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588-58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采取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以60例患者作为延迟复苏组,采取延迟复苏的抢救策略;以60例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作为即刻复苏组,采取即刻复苏的抢救策略。将两组患...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采取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以60例患者作为延迟复苏组,采取延迟复苏的抢救策略;以60例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作为即刻复苏组,采取即刻复苏的抢救策略。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措施、病情恶化率、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延迟复苏组患者的病情恶化率以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即刻复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采取延迟复苏的抢救策略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 延迟复苏 即刻复苏 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 死亡率
下载PDF
手法压迫控制出血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手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曾祯 章贵莲 肖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压迫控制出血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行中央型前置胎盘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 目的探讨手法压迫控制出血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行中央型前置胎盘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止血手术方式注射缩宫素,观察组行手法压迫控制出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输血量、卡贝缩宫素用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5、10 min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手术中实施手法压迫控制出血的效果显著,能够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压迫控制出血 中央型前置胎盘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醋酸优力司特可有效控制出血和减小子宫肌瘤体积
20
《癌症进展》 2012年第2期101-101,共1页
对于术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口服醋酸优力司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确定。方法研究者根据子宫肌瘤所致出血程度(失血PBAC评分〉100分)和贫血程度(血红蛋白≤10.2g/d1)选择了符合标准的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242名。将患者随机分... 对于术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口服醋酸优力司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确定。方法研究者根据子宫肌瘤所致出血程度(失血PBAC评分〉100分)和贫血程度(血红蛋白≤10.2g/d1)选择了符合标准的有症状子宫肌瘤患者242名。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第一组96名患者口服醋酸优力司特5mg/d,第二组98名患者口服醋酸优力司特10mg/d,第三组48名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13周,均接受补铁治疗。研究有效目标为服药13周后患者子宫肌瘤所致出血控制(失血PBAC评分〈75)和子宫肌瘤体积减小,用药后可以手术治疗。结果13周之后,子宫肌瘤所致出血控制率在5mg治疗组、10mg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91%、92%和19%(P〈0.001)。三组患者闭经的发生率分别为73%、82%、6%,大多数接受醋酸优力司特治疗的患者闭经发生在服.药后10天。子宫肌瘤平均体积改变为5mg治疗组减小21%(P=0.002,对比安慰剂治疗组),10mg治疗组减小12%(P=0.006,对比安慰剂治疗组),安慰剂治疗组增加3%。醋酸优力司特引起的内膜组织良性改变于治疗结束6周后消失。治疗过程的不良事件分别为:10mg治疗组有1名患者发生子宫大出血,安慰剂治疗组有1名患者发生子宫肌瘤脱出于宫颈口。醋酸优力司特治疗组常见的副作用为头痛和乳房触痛,但与安慰剂治疗组相比并不十分显著。结论术前13周醋酸优力司特治疗可有效控制子宫肌瘤所致出血,同时减小子宫肌瘤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瘤体积 控制出血 小子宫 醋酸 子宫肌瘤 治疗时间 治疗组 PBA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