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蔡珍华 郭岚岚 +1 位作者 刘开渊 郑建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4期2438-2440,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无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给...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无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0%(P<0.05);治疗24 h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碱剩余明显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血气指标,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限制性液体复苏 控制升压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22期123-124,共2页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无限制...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无限制性液体复苏以及控制升压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碱剩余、血红蛋白、血乳酸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常规组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碱剩余和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常规组,血乳酸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明显低于常规组3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中,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方法疗效较好,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控制升压 肝硬化门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原文传递
控制性升压对于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后切口渗血的影响
3
作者 傅丹云 潘昳婷 +1 位作者 张明 范庆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观察全麻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vertical partial laryngectomy,VPL)关闭术腔前10 min内行控制性升压对于术后切口渗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VPL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 目的观察全麻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vertical partial laryngectomy,VPL)关闭术腔前10 min内行控制性升压对于术后切口渗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VPL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控制性升压组(VP组),每组35例,NS组于关闭术腔前10 min内静注生理盐水,VP组静注麻黄碱或去氧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高于基础值10%的水平。比较干预前后手术野出血评分,比较出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即刻(T_(1))、术后6 h(T_(2))和术后24 h(T_(3))切口引流量、纱布垫渗血、吸血性痰次数、恶心呕吐和呛咳评分,并记录24 h内心脑血管事件、大出血等并发症。结果与NS组相比,VP组在给予升压药后手术野出血显著增多(Z=-5.505,P<0.001)。T_(1)、T_(2)和T_(3)时,VP组切口引流量显著降低(Z=-2.773,P=0.003;Z=-4.195,P<0.001;Z=-3.745,P<0.001);T_(1)、T_(2)和T_(3)时,VP组纱布垫渗血评分、吸血性痰次数均显著降低(P均<0.05);T_(2)和T_(3)时,VP组恶心呕吐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术后各时间点呛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NS组出现1例术后大出血。结论对VPL患者在关闭术腔前行控制性升压有利于外科止血,可减少术后切口引流量及渗血,从而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吸血性痰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渗血 控制升压 喉垂直部分切除术(VPL) 恶心呕吐 呛咳
下载PDF
不同开关频率下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中的Hopf分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发强 马西奎 闫晔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6-143,共8页
由于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的传统平均模型中没有包含开关频率,从而无法分析开关频率的大小对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中Hopf分岔的影响.通过建立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的含有开关频率的改进平均模型,分析了开关频率对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中Hopf分... 由于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的传统平均模型中没有包含开关频率,从而无法分析开关频率的大小对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中Hopf分岔的影响.通过建立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的含有开关频率的改进平均模型,分析了开关频率对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中Hopf分岔的影响,并设计硬件电路,给出电路试验结果.研究表明:采用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的改进平均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不同开关频率对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中Hopf分岔的影响;随着开关频率的减小,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更易于发生Hopf分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平均模型 电压控制升压变换器 开关频率
原文传递
一种升压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陈绍维 饶俊威 +1 位作者 王川 杨洋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3年第9期75-80,共6页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及销售大国,在新能源汽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又分为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机控制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系统之一,直接关系整车的动...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及销售大国,在新能源汽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又分为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机控制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系统之一,直接关系整车的动力性、能耗水平、安全性等。文章研究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车型的升压电机控制技术,阐述该升压电机控制系统的拓扑关系及优点,分析其分别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上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压电机控制系统 混合动力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新能源汽车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性升压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远清 吕宝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不同的液体复苏和控制性升压方法对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效果的影响。结果在99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液体复苏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80mmHg(1mmHg=0.133kP...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不同的液体复苏和控制性升压方法对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效果的影响。结果在99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液体复苏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80mmHg(1mmHg=0.133kPa),病死率40%,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MAP维持在40~50mmHg,病死率21%,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2组MAP、病死率及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性升压能够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控制升压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金俐 王丽 +1 位作者 蒋锦 朱婷婷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7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40-50 mm Hg(1mm Hg=0.133 kPa),同时进行其它...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40-50 mm Hg(1mm Hg=0.133 kPa),同时进行其它常规止血治疗和综合性护理监护。对照组38例采用相对无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并控制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80 mm Hg,余治疗方法和综合性护理监护同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24 h内、24-48 h、48-72 h止血效果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内、24-48 h、48-72 h止血效果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和控制性升压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的止血率高,其作用明显优于相对无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控制升压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观察
下载PDF
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与控制性升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段伟生 吕伟 张晚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184-185,18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及控制性升压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159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例,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85例和正压液体复苏组74例,入院后给与液体复苏,记录复苏液量、时间、复苏后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 目的:研究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及控制性升压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159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例,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85例和正压液体复苏组74例,入院后给与液体复苏,记录复苏液量、时间、复苏后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统计入院2周内本组病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在入院2周内发生并发症及病死率上低于正压液体复苏组,所需复苏液量小、复苏时间短,凝血酶原时间更短、C-反应蛋白的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及控制性升压治疗出血未控制性休克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控制升压 限制性液体复苏
下载PDF
控制性升压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国亮 吴耀建 +2 位作者 元智昊 赵国平 范海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985-98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压控制在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未控制出血前的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96例(除合并颅脑外伤及妊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40~60 mmHg,对照组MAP维持在60~80 mmHg,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不同血压控制在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未控制出血前的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96例(除合并颅脑外伤及妊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40~60 mmHg,对照组MAP维持在60~80 mmHg,比较两组平均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乳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升压能够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控制升压 限制性性液体复苏
下载PDF
一种升压型白光LED驱动控制芯片的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帆 吴晓波 《机电工程》 CAS 2008年第11期5-8,11,共5页
针对高亮度白光LED的驱动要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升压型LED驱动电路控制器的设计方案。针对LED的电气特性,芯片控制策略采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并建立了小信号模型进行系统环路补偿设计;针对LED的背光应用要求,在控制器中集成了模拟与数字... 针对高亮度白光LED的驱动要求,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升压型LED驱动电路控制器的设计方案。针对LED的电气特性,芯片控制策略采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并建立了小信号模型进行系统环路补偿设计;针对LED的背光应用要求,在控制器中集成了模拟与数字调光功能,具体介绍了数字调光模式的功能电路,其最大的调光比可以达到3000∶1。为了满足更高的效率要求,设计了无采样电阻的控制电路,减少了外围的器件并提高了系统的效率。芯片在1.5μm BCD工艺下设计并流片,最后进行了各种工作模式下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芯片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压型LED驱动控制 峰值电流模式 PWM调光 BCD工艺
下载PDF
基于SPWM的Z源三电平逆变器升压与中点平衡控制
11
作者 彭泓 田乐杰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9,共7页
Z源三电平逆变器通过注入直通状态可实现Z源三电平逆变器升压功能,但现有文献并没有考虑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PWM的方法来实现Z源三电平升压和中点平衡控制。首先通过注入直通状态实现升压控制,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 Z源三电平逆变器通过注入直通状态可实现Z源三电平逆变器升压功能,但现有文献并没有考虑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SPWM的方法来实现Z源三电平升压和中点平衡控制。首先通过注入直通状态实现升压控制,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前馈改变直通占空比的方法实现了中点平衡控制。该方法不会增加Z源T型三电平逆变器的开关损耗,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源 三电平逆变器 升压控制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
下载PDF
术中控制性升压与脑动脉瘤预后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正松 王存祖 +1 位作者 袁志诚 杨伟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437-439,443,共4页
目的:分析术中控制性升压与脑动脉瘤术后死亡率、ICU时间、出院时Glasgow结果分级(GO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诊断,Hunt-Hess分级,GCS评分,手术方式,动脉瘤处理后... 目的:分析术中控制性升压与脑动脉瘤术后死亡率、ICU时间、出院时Glasgow结果分级(GO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诊断,Hunt-Hess分级,GCS评分,手术方式,动脉瘤处理后有无升压;预后指标包括ICU时间,术后1月内死亡率,出院时GOS。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月内死亡18例(10.9%);ICU时间平均为7.35(0~67)d;出院时GOS评分中,1~3分40例(24.2%),4~5分125例(75.8%)。动脉瘤处理后是否及时升压是影响ICU时间的独立因素,及时升压可以显著缩短ICU时间;Hunt-Hess分级和GCS与出院时GOS显著相关,但非影响出院GOS的独立因素。而控制性升压与出院时GOS关系不密切。结论:在脑动脉瘤术中,动脉瘤处理后及时升压可明显缩短患者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术中控制升压 预后 ICU时间
下载PDF
PWM升压控制器MAX668/MAX669及其应用
13
作者 王瑞兰 谭志强 《潍坊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6-57,共2页
MAX668 MAX669是美国MAXIM公司生产的固定频率的PWM控制器。本文详细介绍了其主要特性、管脚排列 ,并给出了自举和非自举操作时的典型应用电路。
关键词 MAX668/MAX669 自举 非自举 PWM升压控制
下载PDF
一种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的混合升压控制方法
14
作者 曾进辉 张炜 《电工电气》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CLLLC谐振变换器存在频率变化范围较大、升压范围较小的问题,不利于元器件设计及优化。针对CLLLC谐振变换器提出一种混合式升压控制策略,减小了频率变化范围,并使升压范围在变频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实现软开关的同时能适应更宽范... CLLLC谐振变换器存在频率变化范围较大、升压范围较小的问题,不利于元器件设计及优化。针对CLLLC谐振变换器提出一种混合式升压控制策略,减小了频率变化范围,并使升压范围在变频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实现软开关的同时能适应更宽范围的电压输入,结构可靠、易于实现。利用时域分析法,分析了混合控制下CLLLC谐振变换器的升压特性,并与传统变频控制下的增益特性作对比,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LLC谐振变换器 LLC谐振变换器 混合升压控制 软开关
下载PDF
升压型PWM控制器MAX668/MAX669的原理与应用
15
作者 刘陵顺 田锦昌 《微计算机信息》 2002年第6期48-49,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μMAX封装的升压型PWM控制器MAX668/MAX669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具有功率大、功能灵活的特点,并且给出了几种典型应用电路。
关键词 升压型PWM控制 MAX668/MAX669 原理
下载PDF
局部低温和控制性升压在颈动脉手术的应用
16
作者 林文志 王宏梗 王丽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57-757,共1页
关键词 颈动脉血管手术 局部低温 控制升压 麻醉
下载PDF
WLED驱动器芯片升压控制电路设计
17
作者 刘振 邵志标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2-46,51,共6页
设计了一种用于白光LED(WLED)驱动器且具有PWM调光和模拟调光两种工作模式的升压控制电路.电路中,大电容补偿网络的引入和低电压提取电路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电路调光性能.利用0.5μm-BCD工艺库仿真,结果表明:PWM调光下,控制电路在零负... 设计了一种用于白光LED(WLED)驱动器且具有PWM调光和模拟调光两种工作模式的升压控制电路.电路中,大电容补偿网络的引入和低电压提取电路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电路调光性能.利用0.5μm-BCD工艺库仿真,结果表明:PWM调光下,控制电路在零负载与额定负载之间快速切换,切换时间小于12μs;模拟调光下,输出与调光电压实现自适应,支路电流为20mA时,WLED阵列为6×6、6×8、6×10,输出分别稳定在20.4V、27.0V和33.3V.该设计改善了WLED驱动器的调光比,进而提升LCD显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LED 升压控制 补偿网络 低电压提取 自适应
下载PDF
QZSIMC感应电机驱动系统的最优升压控制
18
作者 张冬冬 郭明珠 +1 位作者 梁伟华 葛宝明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29,共6页
Quasi-Z源间接矩阵变换器是一种新型的电路拓扑。将Quasi-Z源间接矩阵变换器用于感应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了按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分析了感应电机的最优升压控制原理,得到了在保持电机磁通恒定的情况下,计算Quasi-Z源间接矩阵变... Quasi-Z源间接矩阵变换器是一种新型的电路拓扑。将Quasi-Z源间接矩阵变换器用于感应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了按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分析了感应电机的最优升压控制原理,得到了在保持电机磁通恒定的情况下,计算Quasi-Z源间接矩阵变换器直通占空比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直通占空比,可以提升Quasi-Z源间接矩阵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改善电机在输入电压较低情况下的动力性能,同时降低Quasi-Z源间接矩阵变换器的功率损耗,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si-Z源间接矩阵变换器 矢量控制 最优升压控制
下载PDF
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ICU多发伤休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广轩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4期721-722,共2页
探讨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ICU多发伤休克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80例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均给予其控制性升压,按复苏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病... 探讨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ICU多发伤休克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80例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均给予其控制性升压,按复苏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试验组复苏时间和复苏后C-反应蛋白水平、PT、Hgb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ICU多发伤休克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控制升压 ICU多发伤休克
下载PDF
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ICU多发伤休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益明 金守兵 +1 位作者 陈彩霞 吴东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4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ICU多发伤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以及控制性升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50例ICU多发伤休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75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对照组(75例,采... 目的:分析ICU多发伤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以及控制性升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50例ICU多发伤休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75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液体复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复苏时间、复苏后红蛋白含量(HGB)、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复苏时间、复苏后PT、复苏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复苏后HG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多发伤休克患者采用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液体复苏,可有效缩短复苏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多发伤 休克 控制升压 限制性液体复苏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