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损伤动物模型研究:液压冲击损伤与控制性皮层撞击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胡登科 王文学 +1 位作者 伏光辉 宋学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24期3551-3554,共4页
目的对两种常见的脑损伤动物模型即液压冲击损伤(FPI)模型与控制性皮层撞击(CCI)模型进行比较,评价两种脑损伤动物模型特点,为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将140只大鼠分成7组,分别制作FPI模型(分别以0.1、0... 目的对两种常见的脑损伤动物模型即液压冲击损伤(FPI)模型与控制性皮层撞击(CCI)模型进行比较,评价两种脑损伤动物模型特点,为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将140只大鼠分成7组,分别制作FPI模型(分别以0.1、0.2、0-3MPa三种不同冲击压力,每组20只)和CCI模型(分别以1.5、2.5、3.5mm三种不同撞击深度,每组20只),以假损伤组(Sham组20只)作为对照组。24h内比较其死亡率,观察其伤后生命体征(呼吸、血压、心跳)的变化,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24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结果FPI模型冲击压力达到0.3MPa时,CCI模型撞击深度达到3.5mm时,死亡率均明显升高;FPI模型和CCI模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生命体征变化和神经功能的缺失,且随着冲击压力和撞击深度的增加,其生命体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呈梯度上升:FPI模型和CCI模型两组脑组织均出现明显的脑损伤形态学改变。FPI模型和CCI模型之间比较,其死亡率、生命体征评分、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合适的冲击压力(0.2MPa)、撞击深度(2.5mm)、撞击速度(2m/s)和接触时间(85ms),液压冲击损伤(FPI)与控制性皮层撞击(CCI)这两种方法均可制作可靠的急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脑损伤 液压冲击损伤 控制性皮层撞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不同月龄大鼠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其神经可塑性的研究
2
作者 迟茜茜 张悦 张小年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4075-14081,共7页
目的: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不同月龄脑外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疗效差异,探索其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1、2、3个月龄的健康雄性SD大鼠,利用CCI方法制作重度脑外伤模型,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分别在造模后1周进行Epo... 目的: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不同月龄脑外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疗效差异,探索其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1、2、3个月龄的健康雄性SD大鼠,利用CCI方法制作重度脑外伤模型,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分别在造模后1周进行Epo腹腔内注射治疗,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最后处死动物,进行海马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AP-43、Syn含量。结果:1月龄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改善最为明显,和对照组相比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3月龄大鼠的认知功能改善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和剂量情况下,三个月龄组海马的GAP-43和Syn表达水平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1月龄组治疗后Syn表达水平最高。结论:不管成年或未成年脑外伤大鼠,Epo治疗对神经重塑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成年大鼠这种作用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不及未成年大鼠那么明显,或者是可能需要更长疗程才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控制性皮层撞击 促红细胞生成素 认知功能 康复
下载PDF
铁调素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皮质中的表达特性
3
作者 吴玉新 包映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7期86-91,共6页
目的研究铁调素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皮质中的表达特性。方法建立大鼠左侧控制性皮质撞击(controlled corticalimpact,CCI)模型,采用去铁胺干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早期(72 h内)大鼠皮质内铁调素的变化情况、铁浓度与铁调素表达的关系及铁... 目的研究铁调素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皮质中的表达特性。方法建立大鼠左侧控制性皮质撞击(controlled corticalimpact,CCI)模型,采用去铁胺干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早期(72 h内)大鼠皮质内铁调素的变化情况、铁浓度与铁调素表达的关系及铁调素与神经元的共定位情况。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评估铁调素mRNA转录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评估铁调素浓度变化情况,通过铁浓度检测试剂盒评估非血红素总铁含量,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评估BMPs/Smad1/5/8信号通路激活情况。通过免疫荧光评估铁调素在脑组织细胞中的信号强度,并进行铁调素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共定位分析。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 6 h组大鼠脑皮质中的铁含量、铁调素mRNA相对表达量、铁调素浓度及pSmad1/5/8/Smad1/5/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CCI 24 h组和CCI 72 h组大鼠脑皮质中的铁含量、铁调素mRNA相对表达量、铁调素浓度及pSmad1/5/8/Smad1/5/8比值均显著高于Sham组(均P<0.01);CCI 72 h+去铁胺组大鼠脑皮质中的铁含量、铁调素mRNA相对表达量、铁调素浓度及pSmad1/5/8/Smad1/5/8比值均显著低于CCI 72 h组(均P<0.05)。相较于Sham组,CCI 72 h组大鼠脑皮质DAPI阳性细胞核减少,脑细胞内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001)。共定位分析显示神经元与铁调素信号共标现象增多,而未见明显的星形胶质细胞与铁调素共标现象。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非血红素总铁水平显著升高,并可能通过BMPs/Smad1/5/8信号通路引起脑组织铁调素表达上调。神经元中铁调素水平升高而星形胶质细胞内未见明显铁调素水平变化,说明创伤性脑损伤后铁调素对所作用的脑细胞具有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皮层撞击 创伤脑损伤 铁调素 共定位分析
下载PDF
不同时间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成年颅脑创伤大鼠认知功能及其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4
作者 张兆峰 李佳雯 +1 位作者 董建安 张小年 《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5-41,共7页
目的:比较成年脑外伤大鼠造模后,在不同时间给予EPO治疗,对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个月龄的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利用CCI方法制作双侧前额叶重度损伤模型,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又分为3个亚组,分别在造模后1周... 目的:比较成年脑外伤大鼠造模后,在不同时间给予EPO治疗,对大鼠认知功能和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个月龄的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利用CCI方法制作双侧前额叶重度损伤模型,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又分为3个亚组,分别在造模后1周、2周、3周进行EPO腹腔内注射治疗。造模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最后取海马组织病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AP-43、SYN含量。结果:1周或2周开始治疗组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改善最为明显,和对照组相比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3周开始治疗组的认知功能改善和对照组相比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相同的治疗剂量(5000 U/kg)和疗程(连续3天)下,三个治疗组海马的GAP-43和SYN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尤其是2周开始治疗组的GAP-43和SYN表达水平最高。结论:不管治疗开始的时间早或晚(伤后1至3周),EPO治疗对神经可塑性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EPO的开始治疗时间对于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影响,造模后1周至2周开始的疗效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外伤 控制性皮层撞击 认知功能 神经可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