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钢迁安铁矿区红羊裴柳地段控矿构造模式探讨
1
作者 汤绍合 郑广利 杨国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3-67,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东矿带主要是红羊裴柳地段的地层产状、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并与磁铁石英岩为标志层进行对比,建立首钢迁安铁矿区红羊裴柳地段的控矿构造模式。该地段整体为以柳河峪—红石崖向斜为主体的复向斜,该向斜的核心在十八亩台,柳河峪... 本文通过对东矿带主要是红羊裴柳地段的地层产状、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并与磁铁石英岩为标志层进行对比,建立首钢迁安铁矿区红羊裴柳地段的控矿构造模式。该地段整体为以柳河峪—红石崖向斜为主体的复向斜,该向斜的核心在十八亩台,柳河峪主矿体在深部向北西转折,并逐渐变薄,与柳西矿体构成倒转向斜。前裴庄紧密倒转向斜、红石崖倒转向斜为其次级褶皱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对其形态完整性和产状有一定影响。红羊裴柳控矿构造模式的建立为该区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安铁 红羊裴柳地段 控矿构造模式
下载PDF
岩浆核杂岩和变质核杂岩特征对比及控矿实例--南秦岭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构造群落及控矿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兴科 何虎军 +3 位作者 晁会霞 朱昊磊 韩珂 王北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0-539,共20页
以南秦岭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为例,通过核杂岩的构造群落、变质程度、岩浆侵位与变形时代、构造层次与演化、控矿特征与控矿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及测年研究,对比2类核杂岩的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结果表明,2类核杂岩有... 以南秦岭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为例,通过核杂岩的构造群落、变质程度、岩浆侵位与变形时代、构造层次与演化、控矿特征与控矿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及测年研究,对比2类核杂岩的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结果表明,2类核杂岩有相似的结构样式,但构造群落和演化差别较大。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核部为新元古代武当岩群和耀岭河岩组中深变质岩,其中可见新元古代石英闪长岩和加里东期辉石岩-辉绿岩株,说明是在新元古代或加里东期形成的。核杂岩与外围震旦系-泥盆系浅变质岩间由剥离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分割。志留系梅子垭岩组为浅变质强变形的岩片组合,发育多层次韧性剪切、固态流变、滑脱-逆冲-走滑变形3期新生面理及其置换。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核部和外围是浅变质岩,在核部和外围填图、测试时发现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4期侵入岩,与岩浆核杂岩相关的有三叠纪-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株和晚侏罗世花岗岩脉2期侵入岩。研究发现,与岩浆核杂岩伴随的岩浆侵位、韧性剪切变形与热变质增温-变斑晶加大-自然金沿S 2面理分布-金矿化热液蚀变等的时代均集中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指示了时代较新的陆内造山期岩浆核杂岩的脆-韧性剪切变形-立交桥式岩浆-热力垂向增生-热液蚀变成矿时空关联特点及深部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核杂岩 变质核杂岩 构造群落 脆-韧性剪切带 控矿构造模式 规律 南秦岭
下载PDF
辽南庄河地区构造变形及构造控矿模式
3
作者 秦松贤 吕贻峰 李江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41-42,共2页
辽南庄河地区构造变形及构造控矿模式秦松贤吕贻峰李江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该区从太古宙到显生宙,先后经历了四个大的构造旋回和九个构造变形世代这一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在不同构造层中分别形成了褶皱构造、正向或逆向顺层滑脱... 辽南庄河地区构造变形及构造控矿模式秦松贤吕贻峰李江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该区从太古宙到显生宙,先后经历了四个大的构造旋回和九个构造变形世代这一漫长的构造演化过程,在不同构造层中分别形成了褶皱构造、正向或逆向顺层滑脱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脆性断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控矿构造模式 辽南河地区
下载PDF
黔西北青山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机理及其对深部找矿的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宋丹辉 韩润生 +4 位作者 王峰 王明志 何治 周威 罗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25,共27页
【研究目的】青山铅锌矿床地处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北矿集区威宁—水城成矿亚带中段,严格受构造控制,资源潜力巨大。基于前期资料综合分析及野外地质调研,发现矿区构造成生发展过程和构造控矿机理不清、深部找矿勘查方向不明等问题制... 【研究目的】青山铅锌矿床地处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北矿集区威宁—水城成矿亚带中段,严格受构造控制,资源潜力巨大。基于前期资料综合分析及野外地质调研,发现矿区构造成生发展过程和构造控矿机理不清、深部找矿勘查方向不明等问题制约了找矿突破。【研究方法】本文应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测、不同方向控矿构造力学性质鉴定与不同期次、序次构造筛分,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特征,揭示了构造控矿机理。【研究结果】自印支期以来,该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主要历经了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北东-南西向→近东西向的转变过程,依次形成了早北西构造带、北东构造带、晚北西构造带、南北构造带(构造体系)。通过成矿构造解析及其与成矿关系讨论,厘定了北东构造带为该矿区的成矿构造体系,揭示了构造分级控矿规律:北西向威宁—水城断裂、威水背斜为矿区的一级控矿构造,控制了威宁—水城矿化带或矿田的展布;威宁—水城断裂扭动作用派生的北西向断裂F1、F2,控制了矿床(矿体群)的分布,为矿区的二级控矿构造;F1、F2断裂间的层间断裂破碎带,直接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为三级控矿构造;矿体旁侧的节理裂隙带控制矿脉,为四级控矿构造。【结论】青山铅锌矿床构造分级控矿规律明显,主要受四个等级的控矿构造控制,并形成了与其相对应的4种矿化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机理 构造体系 构造模式 产勘查启示 青山铅锌 黔西北 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新疆金山金矿床构造控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朱炳玉 杨隆勃 +3 位作者 夏斌 朱亿广 刘家军 马华东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1,共6页
通过对新疆西天山金山金矿床勘探资料综合研究,识别出京希矿区存在火山塌陷构造与同生断裂耦和,对京希金矿床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控制作用,造就了富大金矿体。不整合面+断裂+热液角砾岩是金山金矿床控矿的基本特征。根据控矿构造组合方式... 通过对新疆西天山金山金矿床勘探资料综合研究,识别出京希矿区存在火山塌陷构造与同生断裂耦和,对京希金矿床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控制作用,造就了富大金矿体。不整合面+断裂+热液角砾岩是金山金矿床控矿的基本特征。根据控矿构造组合方式,发现3种构造控矿式样:矿体形态主要受控于不整合面的"伊尔曼得式",矿体形态受不整合面和南北向断裂联合控制的"巴拉克式"和矿体形态主要受控于火山塌陷构造和同生断裂控制的"京希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山金 火山塌陷构造 同生断裂 构造模式
下载PDF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断裂构造、构造控矿模式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波 邹国富 +4 位作者 文书明 黄智龙 唐果 刘月东 盛蕊 《矿产勘查》 2014年第5期699-711,共13页
羊拉铜矿是金沙江成矿带内规模最大的铜矿床。文章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断裂构造及构造控矿模式的研究,并进行找矿预测。研究表明:羊拉铜矿区存在近南北向构造带、北东向构造带和北西向构造带等3种断裂构造体系,反映... 羊拉铜矿是金沙江成矿带内规模最大的铜矿床。文章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断裂构造及构造控矿模式的研究,并进行找矿预测。研究表明:羊拉铜矿区存在近南北向构造带、北东向构造带和北西向构造带等3种断裂构造体系,反映矿区构造经历了4期构造运动,分别对应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总结羊拉铜矿区构造控矿模式为印支期"岩浆侵入接触构造+层间断裂"和燕山—喜山期"入字型构造+阶梯状构造"。同时依据成矿模式和地质事实,指出江边矿段西侧夕卡岩型矿体、路农矿段东侧深部夕卡岩矿体和里农西侧深部斑岩型铜矿是今后重要的找矿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勘探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构造模式 预测 羊拉铜 滇西北
下载PDF
黑龙江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模式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晓曦 王旭 段明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3年第1期39-46,共8页
黑龙江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为一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通过野外调查和对矿床勘查资料综合研究,笔者认为碎裂状白岗岩岩体与碳酸盐地层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及后期叠加断裂对成矿起着主要控制作用,形成了翠宏山铁多金属大型矿床。接触带构造体系... 黑龙江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为一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通过野外调查和对矿床勘查资料综合研究,笔者认为碎裂状白岗岩岩体与碳酸盐地层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及后期叠加断裂对成矿起着主要控制作用,形成了翠宏山铁多金属大型矿床。接触带构造体系、叠加北西向断裂及矽卡岩带是翠宏山控矿的基本特征。在内接触带形成碎裂岩化和北西向糜棱岩带,主要赋存钼钨矿,中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带,主要赋存铁矿,其次钼钨矿,外接触带发育层间破碎带,多富集铅锌铜矿,形成一典型的复合接触带构造体系控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多金属 侵入接触构造体系 构造模式 黑龙江翠宏山
下载PDF
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构造序列及控矿模式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增涛 王建中 《陕西地质》 2015年第1期9-17,共9页
寨上金矿床属于断裂与褶皱联合控矿。矿区先后经历了区域变形作用、宽缓褶皱变形期、共轴紧闭挤压变形期、韧—脆性非共轴挤压变形期、晚期脆性变形期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构造与成矿关系不大,属控岩构造,是后两期成矿构造发育的前提。... 寨上金矿床属于断裂与褶皱联合控矿。矿区先后经历了区域变形作用、宽缓褶皱变形期、共轴紧闭挤压变形期、韧—脆性非共轴挤压变形期、晚期脆性变形期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构造与成矿关系不大,属控岩构造,是后两期成矿构造发育的前提。第四阶段是构造热液成矿阶段(控矿构造),最后阶段形成的构造,对矿体起错断破坏和富集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上 构造序列 构造模式
下载PDF
滇东北矿集区小河铅锌矿床构造解析及其控矿模式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冻 韩润生 +3 位作者 王加昇 张小培 崔峻豪 李孜腾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345-362,共18页
小河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内少数几个由北西向主断裂控制的典型铅锌矿床之一,矿化蚀变的空间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为查明其区内构造对矿化蚀变的控制作用特征,通过不同中段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学填图,对不同方向构造进行筛分,并... 小河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内少数几个由北西向主断裂控制的典型铅锌矿床之一,矿化蚀变的空间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为查明其区内构造对矿化蚀变的控制作用特征,通过不同中段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学填图,对不同方向构造进行筛分,并对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特征和蚀变特征开展了系统的剖析,结果表明:小河铅锌矿床矿化蚀变的岩石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相对简单,围岩蚀变以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主;矿化主要为闪锌矿化、方铅矿化;该区构造组合形迹反映矿区内存在6期构造体系,分别为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早—中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成矿流体沿区内北西向张性—张扭性构造发生大规模运移,在断裂上盘及与之配套的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等构造有利部位成矿,并依次形成以断裂为中心且平面上呈带状展布的矿化蚀变分带:矿化边缘带(Ⅰ)→矿化过渡带(Ⅱ)→矿化中心带(Ⅲ)。最终建立了小河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模式。研究成果对同类矿床及川滇黔接壤区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规律 化蚀变分带 构造模式 小河铅锌 滇东北集区
下载PDF
河南省桐柏县老湾金矿带断裂特征及控矿模式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洪恩 任爱琴 +1 位作者 吴宏伟 杨梅珍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老湾金矿带受控于区域性龟(山)-梅(山)断裂在桐柏的出露部分——老湾脆-韧性剪切带。老湾脆-韧性剪切带为一右形走滑剪切断裂系统,它包括矿带南北两侧的边界断裂——老湾和松扒断裂及它们之间的次级剪切裂隙。老湾和松扒断裂为右形走滑... 老湾金矿带受控于区域性龟(山)-梅(山)断裂在桐柏的出露部分——老湾脆-韧性剪切带。老湾脆-韧性剪切带为一右形走滑剪切断裂系统,它包括矿带南北两侧的边界断裂——老湾和松扒断裂及它们之间的次级剪切裂隙。老湾和松扒断裂为右形走滑性质的导岩、控岩断裂,它控制了区内岩浆热液产生和热液成矿体系的形成;次级剪切断裂位于两边界断裂之间的一系列次级脆性断裂,它们因几何形态、构造特征、滑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分段性。其中上上河-彭家老庄段属区域右行走滑体系中R型张扭性断裂,老湾-盛老庄段主要为P型压扭性,其次为Y型张扭和T型张裂隙,二者同为Riedel剪切裂隙系统,组成一个由P和R连结的辫状右行走滑剪切带,它控制着老湾金矿带所有的矿脉带和矿(化)体。因而老湾金矿带断裂构造控矿模式为:一级边界断裂控岩,次级右行走滑剪切断裂带控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edel剪切裂隙系统 R型张扭断裂 P型压扭断裂 控矿构造模式 老湾金
下载PDF
黔西北五指山穹状背斜构造特征与控矿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厚州 兰安平 +4 位作者 刘雨 单永波 杨兴玉 安琦 谭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7-654,共8页
黔西北地区位于上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区东南部的五指山穹状背斜控制着多个铅锌矿床,显示其与铅锌成矿作用有密切联系。本文以五指山穹状背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与构造解析,结合不... 黔西北地区位于上扬子板块西南缘,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区东南部的五指山穹状背斜控制着多个铅锌矿床,显示其与铅锌成矿作用有密切联系。本文以五指山穹状背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与构造解析,结合不同时代地层白云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五指山背斜的的构造样式及其控矿模式。不同时代地层白云岩中的Pb、Zn、As、Ag和Sb富集特征,显示围岩中的成矿元素有一定程度富集,但围岩可能不是主要的金属物源岩石。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本文认为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基底岩石,成矿流体在断裂的运移过程中,由于岩性界面和流体压力等作用,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而五指山地区有利的穹状背斜-逆冲断裂构造样式,就是铅锌成矿的最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状构造 铅锌 微量元素 构造模式 五指山地区
原文传递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模式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谌鹏远 吴鹏 +4 位作者 韩润生 周孟祥 李茂平 赵冻 姜龙燕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405-418,共14页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与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是该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体)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均明显受构造控制。在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细解析基础上...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与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是该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体)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体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均明显受构造控制。在大比例尺构造剖面精细解析基础上,分析构造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总结构造控岩控矿规律。研究认为:矽卡岩型铜钼矿体主要受北东—北东东向褶皱控制;热液脉型铅锌银矿体主要受褶皱翼部层间断裂及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控制。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经历了成矿前近南北向→成矿期近东西向→成矿后北东—南西向的转变。北东—北东东向压扭性断裂为导矿构造,北西西向张扭性断裂为控岩构造。构造不仅控制了成矿岩体的展布,而且控制了成矿类型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造控岩控矿模式,指示已知矿体北西侧深部是有利的找矿地段。该研究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重要依据,对坪宝矿田的找矿部署和深部勘查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模式 构造解析 预测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 湖南
下载PDF
安徽张八岭隆起区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梦婷 石文杰 +2 位作者 肖国洪 熊乐 赵玉京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7-166,共10页
安徽张八岭隆起区内成矿期构造是郯庐断裂带长期性、多阶段活动的产物。以该区西张郢和瓦屋刘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地质测量,共厘定出4种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构造,分别为NWW向、近SN向(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NW向和NNE向... 安徽张八岭隆起区内成矿期构造是郯庐断裂带长期性、多阶段活动的产物。以该区西张郢和瓦屋刘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地质测量,共厘定出4种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构造,分别为NWW向、近SN向(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NW向和NNE向断裂构造。其中NWW向断裂与近SN向断裂(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规模较大,为郯庐左行走滑断裂带的派生构造,前者为右行扭压断裂,后者为左行扭张断裂;二者控制了矿床(点)的区域分布,是主要的导矿构造。NW向断裂主要分布于西张郢矿区,为NWW向断裂的次级断裂,成矿期受扭张性应力作用,使张八岭群片理构造发生活化,形成顺层滑动破碎带;NNE向断裂主要分布在瓦屋刘矿区,为近SN向断裂(管店-下马断裂、宋圩-石店子断裂)的次级断裂,成矿期在扭压性应力作用下形成挤压破碎带。NW向断裂及NNE向断裂均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是张八岭隆起区内重要容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使矿体在平面上具有平行斜列,近等距性分布特征,垂向上具有南西向侧伏,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在对张八岭隆起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控矿规律,建立了张八岭隆起区构造控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八岭隆起区 特征 构造模式
下载PDF
滇东北乐红铅锌矿床构造成生发展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峻豪 韩润生 +3 位作者 王加昇 任涛 吴永涛 赵冻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4-680,共17页
乐红矿床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分布于川-滇-黔接壤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大型铅锌矿床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区断裂、褶皱构造的系统解析,将断裂构造岩分为碎粒岩、碎斑岩、碎裂岩及构造角砾岩4类。通过不同方向断裂、褶皱构... 乐红矿床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分布于川-滇-黔接壤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大型铅锌矿床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区断裂、褶皱构造的系统解析,将断裂构造岩分为碎粒岩、碎斑岩、碎裂岩及构造角砾岩4类。通过不同方向断裂、褶皱构造筛分,反映矿区内存在4种构造组合,代表5期构造体系,分别对应于加里东期-前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及喜马拉雅期。在此基础上,通过矿区褶皱和断裂控矿特征分析,认为NE向巧家-莲峰斜冲走滑断裂、乐马厂斜冲走滑断裂控制乐红矿区所在的巧家-金阳-永善构造带,NW向乐红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是该矿床的导矿构造;乐红断裂和配套次级褶皱(包包上向斜和金家沟背斜)是矿床的配矿构造;构造活动引起的次级断裂破碎带、节理裂隙带及拖曳褶皱中层间断裂带是矿床的容矿构造。最终建立了乐红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模式,为该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黔西北矿集区铅锌找矿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规律 构造体系 构造模式 乐红铅锌 滇东北集区
下载PDF
甘肃省岷县寨上大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纲 喻万强 王晓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5-22,共8页
区域上NW走向的古生代隆起及早期构造线控制了区域菱形断裂系统的发育,是礼县-岷县金矿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寨上金矿床的定位则受区内次级隆起构造转折端或背斜构造倾伏端、不整合面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F5断裂沿泥盆系与二叠系之间的不... 区域上NW走向的古生代隆起及早期构造线控制了区域菱形断裂系统的发育,是礼县-岷县金矿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寨上金矿床的定位则受区内次级隆起构造转折端或背斜构造倾伏端、不整合面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F5断裂沿泥盆系与二叠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发育,规模大,是导矿构造,也是南北矿带的分界线。矿脉沿F5断裂两侧分布,属左行斜列压扭性断裂构造系统。矿脉主要沿不同岩性界面发育,其次产在单一板岩地层中。北矿带矿脉沿砂岩与板岩之间岩性界面分布,南矿带矿脉则沿灰岩与板岩接触界面分布。控矿构造系统的发育不仅与区域应力场有关,而且受区内基础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早期不整合面、不同岩性的接触界面和层理、片理面是控矿构造发育的有利部位。特别是沿不同岩性界面形成的容矿断裂规模大,成矿也大;产在单一板岩之中的断裂规模小,成矿也小。金矿化具分段富集规律,北矿带大致分为纳纳牧场、寨上河西和王足路3个富集段。应在各富集段中寻找平行矿脉和深部矿化处找矿,或沿不整合面断裂和南矿带向东、北矿带向西沿容矿断裂延伸方向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寨上金 构造类型 规律 构造模式 预测
下载PDF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构造体系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波 王新富 +5 位作者 岳言 黄智龙 唐果 刘月东 邹国富 向佐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96-2611,共16页
羊拉铜矿床是我国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域内矽卡岩−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为滇西北金沙江缝合带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该矿床构造发育,形成了一套褶皱−断层控岩控矿体系。本文运用矿田地质力学方法对羊拉铜矿床构造形迹的... 羊拉铜矿床是我国西南“三江”多金属成矿域内矽卡岩−斑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为滇西北金沙江缝合带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该矿床构造发育,形成了一套褶皱−断层控岩控矿体系。本文运用矿田地质力学方法对羊拉铜矿床构造形迹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力学性质进行解析,建立羊拉铜矿床的构造体系及其控岩控矿模式。结果表明:自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羊拉铜矿床主压应力经历了东西向→北西向→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的转变,依次形成了早南北构造带、北东构造带(早−晚)、(北西构造带和晚南北构造带)。早南北构造带为羊拉铜矿床控岩控矿构造的基础,早北东构造带为控制矽卡岩−斑岩成矿系统的主导构造,晚北东构造带、北西构造带和晚南北构造带为破岩破矿构造。根据构造体系及其控岩控矿作用,认为羊拉铜矿床构造控岩控矿模式为海西期“层间断裂”+印支期“侵入接触构造”+燕山期“λ字型构造”+喜马拉雅期“阶梯状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体系 构造 构造模式 羊拉铜 滇西北
下载PDF
云南会泽麒麟厂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晓栋 《价值工程》 2014年第20期293-295,共3页
云南会泽铅锌矿区主要由麒麟厂矿床、矿山厂矿床和银厂坡矿床组成。本文以麒麟厂矿床控矿构造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会泽铅锌矿区构造控矿特征及构造控矿模式:麒麟厂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派生的NE向层间压扭性断裂是容矿构造。
关键词 麒麟厂断裂 构造特征 构造模式
下载PDF
鄂西神农架地区铜矿的控矿构造类型
18
作者 傅太安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9年第2期66-71,共6页
通过对研究区铜矿的控矿构造研究,划分出7种构造控矿类型,探讨了构造叠加成矿,提出“神农期”和“晋宁期”的NW向构造使铜元素初始富集,“加里东末期”的古NNE向构造对铜矿形成起主要改造富集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铜矿的构造控矿... 通过对研究区铜矿的控矿构造研究,划分出7种构造控矿类型,探讨了构造叠加成矿,提出“神农期”和“晋宁期”的NW向构造使铜元素初始富集,“加里东末期”的古NNE向构造对铜矿形成起主要改造富集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铜矿的构造控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构造模式 神农架地区 湖北 改造富集作用
下载PDF
云南省龙陵县勐糯铅锌矿构造控矿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品翰 谢恩彩 +2 位作者 陈飞 李俊 张蒙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8年第6期70-78,共9页
勐糯铅锌矿位于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勐糯向斜的东翼,矿床主要呈近南北向展布,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明显,矿区在构造控矿方面研究几乎空白,本文结合矿区研究的薄弱环节,在总结前人资料和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完成对勐糯铅锌矿... 勐糯铅锌矿位于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勐糯向斜的东翼,矿床主要呈近南北向展布,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明显,矿区在构造控矿方面研究几乎空白,本文结合矿区研究的薄弱环节,在总结前人资料和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完成对勐糯铅锌矿矿区构造特征、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构造期次划分、不同类型构造控矿作用、构造应力场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的分析,并建立勐糯矿区构造-沉积-成矿模式和构造-岩浆-成矿模式,填补了矿区构造控矿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断裂 构造应力场 构造 构造模式
下载PDF
滇东北毛坪富锗铅锌矿床构造控矿作用及深部找矿方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建标 韩润生 +6 位作者 周高明 石增龙 张艳 孙帮涛 钟华 刘心开 左家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4-1001,共18页
昭通毛坪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典型代表之一,该矿床的矿体空间定位规律、成矿作用过程等方面均与控矿构造休戚相关。本文以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通过不同级别控矿构造的精细解析,揭示构造分级控矿规律... 昭通毛坪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典型代表之一,该矿床的矿体空间定位规律、成矿作用过程等方面均与控矿构造休戚相关。本文以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通过不同级别控矿构造的精细解析,揭示构造分级控矿规律、控矿构造体系及控矿构造型式,总结提出了构造控矿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毛坪铅锌矿床自印支期以来主要历经了北东构造带→北西构造带→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等四期构造体系演化过程。其中,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北东构造带为该矿床的成矿构造体系,为区域云南“山”字型构造东翼滇东“多”字型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区域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NE向毛坪左行压扭性断裂、SN向洛泽河左行扭性断裂为矿床一级构造;其派生的NE向猫猫山复式倒转背斜、NNW向左行扭张性断裂及NE向切层左行压扭性断裂,为矿床的二级构造;NE向左行压扭性层间断裂为矿床三级构造;低序次的节理裂隙为矿床的四级构造;斜冲走滑断裂-复式背斜组合是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毛坪富锗铅锌矿床斜冲走滑-断褶构造控矿模式,进而提出矿区深部勘查部署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作用 构造模式 深部找方向 毛坪铅锌 滇东北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