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废水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瑶 沈燕婷 +3 位作者 宋伟 伍心怡 孙博 王赫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28,41,共7页
掺硼金刚石薄膜(Boron-doped Diamond Electrodes,BDD)电极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质被认为是电化学氧化处理废水的有效材料,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首先概述了电化学氧化的基本原理与常用阳极材料,分析了在制备和运行中影响BDD电极电化... 掺硼金刚石薄膜(Boron-doped Diamond Electrodes,BDD)电极因其优异的理化性质被认为是电化学氧化处理废水的有效材料,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首先概述了电化学氧化的基本原理与常用阳极材料,分析了在制备和运行中影响BDD电极电化学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其次,讨论了BDD电极的实际应用,包括在废水处理方面的耦合技术及微生物灭活、电合成和电分析。最后,展望了BDD电极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 阳极材料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电化学性能 废水处理
原文传递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俞杰飞 周亮 +1 位作者 王亚林 贾金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8-652,共5页
通过测试新型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发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具有较高的析氢析氧过电位,有效地抑制了析氧副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效率。在研究活性艳红模拟染料废水在该电极上的催化降解过程中,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活性炭... 通过测试新型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发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具有较高的析氢析氧过电位,有效地抑制了析氧副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效率。在研究活性艳红模拟染料废水在该电极上的催化降解过程中,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活性炭投加、电解质、电流密度、pH值和染料废水的初始浓度对染料降解脱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投加一定量的活性炭和2gL-1硫酸钠电解质,选用电流密度为0.08Acm-2,来处理高浓度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可达到99%。由染料废水处理前后的紫外可见光谱表明电解不仅破坏了染料分子中的偶氮共轭发色基团,达到去色的目的,还可以断裂其他难降解小分子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活性艳红 电氧化 活性炭
下载PDF
锌、镉、铅离子在原位铋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上的传感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成耀 佟建华 +9 位作者 边超 孙楫舟 李洋 王晋芬 龚顺 惠允 徐钰豪 王晓青 谢虎成 夏善红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7-224,共8页
以原位铋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为传感电极,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重金属离子Zn^(2+)、Cd^(2+)、Pb^(2+)进行同时检测分析。原位铋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可有效提高Zn^(2+)、Cd^(2+)、Pb^(2+)的溶出峰值电流。考察了p H值、扫描方式、... 以原位铋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为传感电极,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重金属离子Zn^(2+)、Cd^(2+)、Pb^(2+)进行同时检测分析。原位铋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可有效提高Zn^(2+)、Cd^(2+)、Pb^(2+)的溶出峰值电流。考察了p H值、扫描方式、电极硼掺杂浓度、富集电位等参数对检测分析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原位铋修饰BDD电极对Zn^(2+)、Cd^(2+)、Pb^(2+)传感分析具有良好的特性,在10~300μ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和重复性,检出限分别为0.56、0.32和0.75μg/L(S/N=3)。干扰实验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的相互干扰较小,除Cu^(2+)外,水中常见离子对测定干扰较小。实际水样中,3种离子的回收率为92.0%~1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阳极溶出伏安法 重金属离子 同时检测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分析检测痕量镉、铅、铜、汞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成耀 佟建华 +1 位作者 边超 夏善红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7-283,共7页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方法(HFCVD)制备硼掺杂金刚石(BDD)薄膜电极,并对BDD电极进行了表征和活化处理。以制备的BDD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镉、铅、铜、汞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分析,考察了扫描方式、工作电极、支持电解液、p ...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方法(HFCVD)制备硼掺杂金刚石(BDD)薄膜电极,并对BDD电极进行了表征和活化处理。以制备的BDD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镉、铅、铜、汞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分析,考察了扫描方式、工作电极、支持电解液、p H值、电极硼掺杂浓度、富集时间、富集电位等因素对检测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对1-7 ppb的镉、铅、铜、汞重金属离子进行了同时检测,结果表明BDD电极对镉、铅、铜、汞重金属离子溶出峰的分离度较好,具有良好的线性度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阳极溶出伏安法 重金属离子同时检测 电化学
下载PDF
纳米金颗粒在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凯 汪家道 +1 位作者 冯东 陈大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76-7080,共5页
对阳极氧化后的掺硼金刚石(BDD)薄膜进行表面氨基化处理,使柠檬酸根包裹的纳米金颗粒(粒径约18nm)自组装到BDD薄膜的表面。通过改变纳米金溶液的pH值,在BDD薄膜表面制备出二维形貌分布均匀且相对覆盖度高(约30%)的纳米金颗粒。在[Fe(CN)... 对阳极氧化后的掺硼金刚石(BDD)薄膜进行表面氨基化处理,使柠檬酸根包裹的纳米金颗粒(粒径约18nm)自组装到BDD薄膜的表面。通过改变纳米金溶液的pH值,在BDD薄膜表面制备出二维形貌分布均匀且相对覆盖度高(约30%)的纳米金颗粒。在[Fe(CN)6]3-/4-体系中,通过循环伏安分析和交流阻抗分析实验发现,纳米金颗粒修饰后的BDD电极表面异相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app)由2.8×10-4提高到8.9×10-4。纳米金颗粒修饰的BDD电极对多巴胺的氧化电位由0.54V减小到0.3V,且氧化峰峰值得到提高,证实了纳米金颗粒对多巴胺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纳米金颗粒 自组装 多巴胺 催化作用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滤液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蒋绍阶 刘静 盛贵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19,23,共5页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NH3-N,阳极为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阴极为AISI201不锈钢,考察了对垃圾渗滤液中COD、NH3-N去除率和能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稀释比是影响电化学氧化过程的主要因素,初始pH和极...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NH3-N,阳极为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阴极为AISI201不锈钢,考察了对垃圾渗滤液中COD、NH3-N去除率和能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稀释比是影响电化学氧化过程的主要因素,初始pH和极板间距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较小。在稀释体积比1:2,电流密度75mA/cm2,不调节pH,极板间距为10 mm的最优工况条件时,COD、NH3-N的质量浓度变化分别满足线性方程COD/(mg·L-1)=1 675-3.1t/min和ρ(NH3-N)/(mg·L-1)=1 296-2.5t/min,对应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96。电化学氧化9 h后,COD、NH3-N去除率分别为99.13%、99.95%,能耗为88.61 kWh/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电化学氧化 羟基自由基
原文传递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对高浓度含藻水的灭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向平 张亚晴 +1 位作者 张若汉 熊关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0-55,共6页
以BDD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利用BDD电极良好的电化学特性研究BDD电极对含藻水的电化学氧化效果。考察了电流密度、极水比(A/V)、极板间距、初始pH、初始藻细胞浓度对杀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一定条件下能耗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电流... 以BDD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利用BDD电极良好的电化学特性研究BDD电极对含藻水的电化学氧化效果。考察了电流密度、极水比(A/V)、极板间距、初始pH、初始藻细胞浓度对杀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一定条件下能耗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电流密度、A/V、初始藻细胞浓度对杀藻效果的影响较显著,而极板间距对杀藻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初始pH在4时灭藻效果最好,在初始阶段碱性条件比中性及弱酸性条件灭藻效果好。当电流密度为17 mA/cm^2,A/V为9.75 m^(-1),极板间距为0.7 cm,初始pH为7.0,初始藻密度浓度为1.2×10~9~1.4×10~9的条件下,BDD电极电化学氧化灭藻呈一级动力学特征(k=0.032 4,R^2=0.997),在电解时间90 min内可取得良好的灭藻效果,耗能37.69 kW·h/m^3,且能耗与电解时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电化学氧化 影响因素 能耗
原文传递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处理苯酚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静 孙銮平 《山西建筑》 2014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苯酚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上的氧化降解行为,将BDD电极作为阳极,不锈钢板作为阴极,考察了苯酚初始浓度、电解流密度、电解质浓度、电解时间等因素对电化学降解的效果,从而确定了最佳工况。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钽底) 苯酚 电化学氧化 降解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
9
作者 向平 张亚晴 万一会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2,共7页
阳极材料采用掺硼金刚石薄膜板状电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中电流密度、电解时间、pH、氯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的影响,以及电解前后藻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显著。抑藻效... 阳极材料采用掺硼金刚石薄膜板状电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中电流密度、电解时间、pH、氯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的影响,以及电解前后藻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显著。抑藻效果随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电流密度为17mA/cm2时藻细胞出现破裂、细胞内物质流出的现象,抑藻效果较好;当电解时间为20min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再增大电解时间,对抑藻效果无明显促进作用,初始pH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抑藻效果与溶液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成正相关,当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mg/L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无氯离子时,藻细胞在4d后出现继续增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生长抑制 细胞形态 氧化反应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在三维多孔钛基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龙琪 黄卫民 林海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06-1611,共6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作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不同结构的钛基体对掺硼金刚石薄膜(Ti/BDD)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多孔电极为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表现出更快的电子传递速率.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法...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作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不同结构的钛基体对掺硼金刚石薄膜(Ti/BDD)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多孔电极为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表现出更快的电子传递速率.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法验证了DMP在BDD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属于直接电氧化过程,且在低浓度下近似为一级反应,DMP浓度较高时会在BDD电极表面发生成膜现象.在不同浓度的DMP溶液中使用平板Ti/BDD电极及多孔Ti/BDD电极进行直接电催化氧化时,DMP的电催化氧化过程与理论推断一致;多孔电极由于其电活性面积的优势在COD和DMP的去除方面均优于平板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多孔钛基体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的氨基化改性及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虹 芶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88-2693,共6页
采用重氮盐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对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进行氨基化改性,光电子能谱(XPS)证明表面N元素的存在,同时可以通过406 eV、400 eV峰强度的变化,证明硝基还原为氨基。以Fe(CN)6-3/-4氧化还原电对为探针,进一步证明了氨基层的存在。采... 采用重氮盐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对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进行氨基化改性,光电子能谱(XPS)证明表面N元素的存在,同时可以通过406 eV、400 eV峰强度的变化,证明硝基还原为氨基。以Fe(CN)6-3/-4氧化还原电对为探针,进一步证明了氨基层的存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改性后电极的电化学行为。通过分别检测多巴胺和抗坏血酸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表明选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氨基化改性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能够有效分离检测两者的氧化峰,分离后两峰电势差约为0.3 V。电极表面吸附血浆蛋白后,阻碍了Fe(CN)6-3/-4氧化还原对的电子传递,但是并不妨碍多巴胺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氨基化改性 多巴胺 抗坏血酸 蛋白吸附
下载PDF
纳米金颗粒修饰的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对三价砷离子的定量检测
12
作者 崔凯 宋红攀 汪家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7-169,173,共4页
采用静电力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将纳米金颗粒自组装到掺硼金刚石薄膜(BDD)电极表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能谱仪对其表面进行表征。对自组装在BDD电极表面的纳米金颗粒进行种子生长,并用于检测BDD电极之前无法检测的As^(3+)。采... 采用静电力诱导自组装的方法将纳米金颗粒自组装到掺硼金刚石薄膜(BDD)电极表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能谱仪对其表面进行表征。对自组装在BDD电极表面的纳米金颗粒进行种子生长,并用于检测BDD电极之前无法检测的As^(3+)。采用溶出伏安法分别研究了富集时间、富集电位以及电解质溶液对As^(3+)检测的影响,选择出合适的检测参数完成对As^(3+)的定量检测。在盐酸为电解质的条件下,As^(3+)的浓度在小于3×10-6g/L时,As^(3+)的浓度与氧化峰电流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最低检测限为0.3×10-6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颗粒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三价砷离子
原文传递
L-丝氨酸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检测去甲肾上腺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晓辰 陈希明 +1 位作者 李晓伟 曹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81-2285,共5页
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提出了应用L-丝氨酸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检测去甲肾上腺素,提高了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检测的精度。在浓度为2.0×10^-4mol/L的去甲肾上腺素溶液... 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提出了应用L-丝氨酸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检测去甲肾上腺素,提高了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检测的精度。在浓度为2.0×10^-4mol/L的去甲肾上腺素溶液中,通过对比BDD裸电极与L-丝氨酸修饰BDD电极得出:经L-丝氨酸修饰的BDD电极的电催化氧化能力明显增强;在浓度为1.0×10^-4~1.0×10^-8mol/L的范围内,浓度的对数与氧化峰电流基本呈线性关系,且检测限为1.0×10^-9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BDD)薄膜电极 循环伏安法(CVa) 去甲肾上腺素(NE) 氧化峰电流 L-丝氨酸
下载PDF
痕量镉离子在原位铋修饰掺硼金刚石电极上的传感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成耀 佟建华 +6 位作者 边超 孙楫舟 李洋 王晋芬 龚顺 惠允 夏善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7-454,共8页
以原位铋修饰掺硼金刚石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方波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重金属镉离子进行检测.考察了扫描方式、铋离子浓度、电极硼掺杂浓度、支持电解液p H值、富集电位、脉冲参数和富集时间等因素对镉溶出峰电流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结... 以原位铋修饰掺硼金刚石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方波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重金属镉离子进行检测.考察了扫描方式、铋离子浓度、电极硼掺杂浓度、支持电解液p H值、富集电位、脉冲参数和富集时间等因素对镉溶出峰电流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原位铋修饰能有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镉离子浓度与溶出峰电流值在1~1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9,检出限为0.15μg/L.干扰实验结果表明,相邻溶出电位干扰离子铅和锌对镉的检测影响相对较小,而铜有较大干扰.实际水样测试结果表明,回收率在96%~10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阳极溶出伏安 镉离子分析 电化学分析 原位铋修饰电极
下载PDF
多孔钛基掺硼金刚石电极结构对电催化降解阿司匹林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卫民 林海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65-1770,共6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多孔Ti/BDD电极及传统平板Ti/BDD(BDD=钛基掺硼金刚石)电极进行了研究,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电极的背景电流和电化学窗口.以阿司匹林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BDD电极结构对阿司匹林电催化降解...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多孔Ti/BDD电极及传统平板Ti/BDD(BDD=钛基掺硼金刚石)电极进行了研究,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电极的背景电流和电化学窗口.以阿司匹林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BDD电极结构对阿司匹林电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Ti/BDD电极的总带电量,内、外部带电量,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均高于平板Ti/BDD电极;多孔Ti/BDD在对COD和阿司匹林的去除率和能量消耗等方面均优于平板Ti/BDD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基体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阿司匹林 电催化降解
下载PDF
硼掺杂浓度对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影响
16
作者 郭倩 檀柏梅 +2 位作者 高宝红 甄加丽 赵云鹤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31-734,共4页
金刚石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成为电极材料的首选。通过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技术,在钽片上制备了p型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通过掺入硼元素在金刚石带隙间引入杂质能级,改变了电极的电学特性,同时硼替位碳原子改变了... 金刚石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成为电极材料的首选。通过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技术,在钽片上制备了p型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通过掺入硼元素在金刚石带隙间引入杂质能级,改变了电极的电学特性,同时硼替位碳原子改变了金刚石的结构。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循环伏安法(CV)分析讨论了硼掺杂浓度对BDD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硼掺杂浓度可以使薄膜有好的致密性和稳定的电化学性质。硼掺杂浓度优化后制备的BDD电极电化学窗口可达3.8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BDD)薄膜电极 电化学窗口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 循环伏安法(CV)
原文传递
掺硼金刚石薄膜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峰斌 汪家道 +2 位作者 刘兵 李学敏 陈大融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5-298,共4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通过对比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和铂/金刚石电极分别作为工作电极时的循环伏安曲线,分析了两种电极表现出的电化学性能差别,并利用能级理论进行了机理探讨。结果表明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具有宽的电化学窗口(宽度约为3V)、良... 利用循环伏安法,通过对比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和铂/金刚石电极分别作为工作电极时的循环伏安曲线,分析了两种电极表现出的电化学性能差别,并利用能级理论进行了机理探讨。结果表明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具有宽的电化学窗口(宽度约为3V)、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极低的背景电流(接近0),是一种较有潜力的电化学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铂/金刚石电极 电化学性能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修饰掺硼金刚石电极循环伏安法检测尿酸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凯玉 朱宁 +3 位作者 戴玮 张聪聪 尹振超 吴小国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6-1031,共6页
用直流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到薄膜表面分布均匀致密;霍尔测试仪检测薄膜的电阻率为0.023Ω.cm,载流子浓度为6.423×1019 cm-3;循环伏安法(CVa)测得其电极电势窗为3.... 用直流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掺硼金刚石(BDD)薄膜电极。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到薄膜表面分布均匀致密;霍尔测试仪检测薄膜的电阻率为0.023Ω.cm,载流子浓度为6.423×1019 cm-3;循环伏安法(CVa)测得其电极电势窗为3.4V;分析了浓度为10μmol/L的尿酸(UA)溶液在BDD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响应,表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与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通过对比茜素黄、牛磺酸和L-半胱氨酸3种物质对BDD电极进行修饰,表明由L-半胱氨酸修饰BDD电极的电催化氧化能力最强;在浓度为1×10-7~1×10-4 mol/L范围内,浓度的对数与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且检测限为1×10-8 mol/L。实验结果表明,20倍浓度的葡萄糖和抗坏血酸对UA的检测不构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BDD)薄膜电极 循环伏安法(CVa) 尿酸(UA) 电催化氧化
原文传递
BDD电极痕量重金属检测微弱电流采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陈文秀 敖海麒 +2 位作者 贺蜀光 侯振宇 赵波 《电子产品世界》 2023年第4期48-52,共5页
基于BDD电极(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痕量环境地表水水质重金属检测,溶出过程产生的氧化电流极小且跨度极大,其中最小达到纳安级甚至是皮安级。因此,设计了一种高精度、低噪声、可编程增益的微弱电流采集电路,并将其应用于掺硼金刚石薄膜... 基于BDD电极(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痕量环境地表水水质重金属检测,溶出过程产生的氧化电流极小且跨度极大,其中最小达到纳安级甚至是皮安级。因此,设计了一种高精度、低噪声、可编程增益的微弱电流采集电路,并将其应用于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痕量镍离子检测中。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应用该微弱电流采集电路后,监测仪的精度、稳定性和抗噪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可应用于环境地表水水质重金属检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电流采集电路 高精度 低噪声 可编程增益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下载PDF
自组装时间和高温处理对Au/BDD电极表面形貌的影响及电化学性能分析
20
作者 崔凯 汪家道 冯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0,34,共4页
应用静电力自组装的方法在掺硼金刚石薄膜(BDD)电极表面制备了纳米Au颗粒的单层膜,通过高温加热使纳米Au颗粒牢固修饰在BDD薄膜表面。采用SEM和XPS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纳米Au颗粒在BDD薄膜表面分散均匀,且不存在团聚现象。采用循环... 应用静电力自组装的方法在掺硼金刚石薄膜(BDD)电极表面制备了纳米Au颗粒的单层膜,通过高温加热使纳米Au颗粒牢固修饰在BDD薄膜表面。采用SEM和XPS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纳米Au颗粒在BDD薄膜表面分散均匀,且不存在团聚现象。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多巴胺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修饰后的BDD电极界面间电子转移速率显著提高,且对多巴胺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氧化峰电位由0.52V减小为0.3V,且氧化峰电流为BDD电极的1.9倍,检测限为3.0×10-6 mol/L,且在多巴胺和尿酸的混合溶液中有很强的选择性,为生物分子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 纳米Au颗粒 沉积时间 高温处理 多巴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