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碳氧化铝复合光释光探测器制备及性能测试
1
作者 樊海军 崔辉 +3 位作者 王善强 付黎 张思远 唐开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7-872,共6页
针对单晶片状掺碳氧化铝光释光探测器灵敏度差异性大的问题,研究了不同粒径掺碳氧化铝粉体的光释光灵敏度,采用光学类环氧树脂和掺碳氧化铝粉末制备了两种复合掺碳氧化铝光释光探测器,并测试了其光释光剂量响应、最小可测剂量和重复性... 针对单晶片状掺碳氧化铝光释光探测器灵敏度差异性大的问题,研究了不同粒径掺碳氧化铝粉体的光释光灵敏度,采用光学类环氧树脂和掺碳氧化铝粉末制备了两种复合掺碳氧化铝光释光探测器,并测试了其光释光剂量响应、最小可测剂量和重复性能。结果表明,在粉体粒径为200~300μm时,具有最高的光释光灵敏度;复合光释光探测器剂量响应呈线性-超线性的特点,剂量10 Gy以下呈良好的线性,最小可测剂量低至33.7μGy;复合光释光探测器响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特性,变异系数小于1.5%。验证了复合光释光探测器的技术可行性,为掺碳氧化铝晶体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碳氧化铝 光释光 复合探测器
下载PDF
掺碳碳化硼活化烧结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零森 杨义斌 +2 位作者 张金生 樊毅 吴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2,共6页
研究了在中位径为 0 .42 μm的碳化硼微粉中添加 1 %~ 4%碳为活化剂的烧结过程。研究了烧结坯的密度、抗弯强度、晶粒度与掺碳量、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的关系。在一定烧结温度以上 ,少量碳的掺入明显提高了烧结活性 ,烧结坯密度明显提... 研究了在中位径为 0 .42 μm的碳化硼微粉中添加 1 %~ 4%碳为活化剂的烧结过程。研究了烧结坯的密度、抗弯强度、晶粒度与掺碳量、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的关系。在一定烧结温度以上 ,少量碳的掺入明显提高了烧结活性 ,烧结坯密度明显提高 ,在本实验条件下 ,最佳掺碳量为 1 %~ 2 % ,最佳烧结温度为 2 1 60~ 2 2 0 0℃。研究了掺碳碳化硼烧结动力学 ,得出其物质迁移机制主要为晶界扩散。最后研究了其相组成 ,掺入的碳除溶解于碳化硼外 ,以游离碳形式存在 ,没有新相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硼 活化烧结 动力学 陶瓷 掺碳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磷酸铁锂掺碳复合正极材料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恩山 冯智辉 +2 位作者 魏子海 康红欣 许寒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纯相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和磷酸铁锂掺碳(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吸收(AAS)、扫描电镜(SEM)、红外吸收(FT-IR)、振实密度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组装成电池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纯相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和磷酸铁锂掺碳(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吸收(AAS)、扫描电镜(SEM)、红外吸收(FT-IR)、振实密度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组装成电池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FePO4和LiFePO4/C具有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前者的振实密度可达1.58 g/cm2,LiFePO4/C振实密度有所降低,但充放电平台非常平稳。与纯相LiFePO4相比,LiFePO4/C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室温下以0.05 C和0.1 C倍率电流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8.1,150.0 mA.h/g。充放电循环2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54.2,137.2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掺碳 共沉淀法 复合正极材料
下载PDF
温梯法生长掺碳强韧化蓝宝石单晶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克艳 徐军 +3 位作者 唐慧丽 李红军 邹宇琦 杨秋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研究了温梯法生长不同浓度石墨碳掺杂蓝宝石单晶的室温力学性能。实验发现在蓝宝石单晶中,掺入适量石墨碳可以显著提高晶体常温断裂强度和断裂韧性,而不损害晶体的可见和近红外透过性能。当其掺入的石墨浓度为5×10-3时,蓝宝石单晶... 研究了温梯法生长不同浓度石墨碳掺杂蓝宝石单晶的室温力学性能。实验发现在蓝宝石单晶中,掺入适量石墨碳可以显著提高晶体常温断裂强度和断裂韧性,而不损害晶体的可见和近红外透过性能。当其掺入的石墨浓度为5×10-3时,蓝宝石单晶的断裂强度和断裂韧性平均分别提高到752 MPa和2.81 MPa.m1/2,而其可见和近红外透过率依然达80%。掺杂的石墨碳在蓝宝石晶体中部分作为晶格间隙离子,对蓝宝石单晶的开裂具有钉扎作用,达到提高蓝宝石单晶常温力学性能的效果。但是过量石墨碳的掺杂会引起掺质的组分偏析,晶体中出现碳包裹物,从而导致晶体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单晶 强韧化 掺碳 温梯法
下载PDF
掺碳氮化镓的光学性质 被引量:3
5
作者 叶建东 顾书林 +3 位作者 王立宗 张荣 施毅 郑有炓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17-721,共5页
利用喇曼光谱和光致发光谱 ,对采用氢化气相外延淀积方法在MOCVDGaN衬底上生长的掺碳GaN样品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C3H8流量的增加导致载流子浓度的升高 ,喇曼谱出现蓝移 ,E1(LO)声子的Raman强度变弱 .同时光致发光谱中蓝光带... 利用喇曼光谱和光致发光谱 ,对采用氢化气相外延淀积方法在MOCVDGaN衬底上生长的掺碳GaN样品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C3H8流量的增加导致载流子浓度的升高 ,喇曼谱出现蓝移 ,E1(LO)声子的Raman强度变弱 .同时光致发光谱中蓝光带和黄光带发光强度随着掺碳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 ,这与掺杂碳的自补偿效应有关 .高碳掺杂量的GaN材料的结构与光学性质均显著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碳 氮化镓 光学性质 喇曼光谱 光致发光谱
下载PDF
掺碳SiC颗粒对MoSi_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伯威 潘进 +1 位作者 樊毅 张金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研究分析了掺碳SiCp/MoSi2 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能、耐磨性能以及电阻率 .结果表明 :(SiCp+C) /MoSi2 复合材料主要由MoSi2 ,α -SiCp,Mo5Si3和 β -SiC组成 .材料的密度和相对密度分别为 5.1 2 g/cm3和... 研究分析了掺碳SiCp/MoSi2 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能、耐磨性能以及电阻率 .结果表明 :(SiCp+C) /MoSi2 复合材料主要由MoSi2 ,α -SiCp,Mo5Si3和 β -SiC组成 .材料的密度和相对密度分别为 5.1 2 g/cm3和 91 % ;Vickers硬度 ,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 1 2 .2GPa ,530MPa和 7.2MPa·m1 / 2 ;80 0℃的Vickers硬度为 8.0GPa ,1 2 0 0℃和 1 40 0℃的抗压强度分别为 560MPa和1 60MPa .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优良 .在Al2 O3和SiC磨盘上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 .电阻率为 40 .2 μΩ·cm .与非增强MoSi2 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硅化钼 化硅 掺碳 复合材料 性能
下载PDF
掺碳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 被引量:4
7
作者 曲涛 田彦文 +2 位作者 钟参云 丁扬 翟玉春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7-41,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LiFePO4和掺碳的LiFePO4,并对不同掺碳量的 LiFePO4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室温条件下,在0.1 C倍率下充放电,样品d (ωc=8.5%)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51.7 mA·h/g.1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 有149.5 mA·h/g,... 采用固相法合成LiFePO4和掺碳的LiFePO4,并对不同掺碳量的 LiFePO4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室温条件下,在0.1 C倍率下充放电,样品d (ωc=8.5%)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51.7 mA·h/g.1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 有149.5 mA·h/g,容量损失较小.这表明,在合适的制备工艺条件下,掺碳能获 得结构稳定、电化学性能良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掺碳 固相法
下载PDF
磁控溅射掺碳TiB_2薄膜的Raman光谱与摩擦行为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晓静 盛新兰 +2 位作者 张体峰 刘敏 辛喜玲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0-32,38,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使用SiC薄膜和Ti膜作为中间层在Cr12MoV钢表面制备掺碳TiB2(TiB2-C)薄膜,研究掺碳TiB2薄膜的Raman光谱、纳米压痕和摩擦行为。结果表明:溅射功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掺入的C元素在薄膜中以DLC形式存在;C元素掺杂降低了T...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使用SiC薄膜和Ti膜作为中间层在Cr12MoV钢表面制备掺碳TiB2(TiB2-C)薄膜,研究掺碳TiB2薄膜的Raman光谱、纳米压痕和摩擦行为。结果表明:溅射功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掺入的C元素在薄膜中以DLC形式存在;C元素掺杂降低了TiB2薄膜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以DLC形式存在的掺入的C能有效降低室温干摩擦(Si3N4球对摩件)条件下TiB2薄膜的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碳 TiB2薄膜 中间层 摩擦因数 磁控溅射
下载PDF
掺碳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空气中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亚宁 谢洪勇 徐巧莲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7年第6期18-22,共5页
采用火焰化学气相沉积法法制备了掺碳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自制的连续管式光催化氧化装置研究了掺碳纳米TiO2薄膜对苯气体的光催化降解规律,探讨了相对湿度、初始浓度及苯气体流速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并与P25粉... 采用火焰化学气相沉积法法制备了掺碳纳米TiO2光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自制的连续管式光催化氧化装置研究了掺碳纳米TiO2薄膜对苯气体的光催化降解规律,探讨了相对湿度、初始浓度及苯气体流速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并与P25粉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负载量约为4.7 mg,254 nm和365 nm的8W紫外灯各一盏,相对湿度为80%、苯的初始浓度约为120 mg/m3、苯气体流量为400 mL/min(苯在光催化器中反应时间约为3.5 s)的条件下,苯的降解率可达到15%,高于P25粉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碳纳米TiO2 薄膜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反应溅射掺碳二氧化钛(TiO_(2-x)C_x)薄膜可见光激发的亲水性和光催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勤 吴奎 阮广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72-1574,共3页
采用气体反应磁控溅射方法350℃基底温度制备的碳掺杂TiO2-xCx薄膜为样品,测试其可见光激发的亲水性能和光催化特性,并与纯TiO2薄膜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用模拟太阳光疝灯的照射TiO2-xCx薄膜5min,水的接触角就降低到3°,同... 采用气体反应磁控溅射方法350℃基底温度制备的碳掺杂TiO2-xCx薄膜为样品,测试其可见光激发的亲水性能和光催化特性,并与纯TiO2薄膜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用模拟太阳光疝灯的照射TiO2-xCx薄膜5min,水的接触角就降低到3°,同样条件TiO2薄膜降低12°;TiO2-xCx薄膜只需要30min的照射,水的接触角接近到0°,而TiO2薄膜需要45min才能达此效果。在苯酚降解实验中,碳掺杂TiO2-xCx薄膜和纯TiO2薄膜在紫外波段有相当的光催化活性,但在可见光波段,前者表现出显著的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活性,用模拟太阳光疝灯的照射5h,TiO2-xCx薄膜对苯酚的降解率达到了41%,而TiO2薄膜仅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可见光 掺碳 亲水性 光催化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FePO_4掺碳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艳君 钟本和 +2 位作者 郭孝东 宋杨 唐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31-135,共5页
综述了掺碳改性技术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各种合成工艺路线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掺碳的碳源种类。掺碳改性对LiFePO4电导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材料电性能得以提高,是目前改善LiFe-PO4性能最具实效性的途径。随着Li... 综述了掺碳改性技术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各种合成工艺路线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掺碳的碳源种类。掺碳改性对LiFePO4电导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材料电性能得以提高,是目前改善LiFe-PO4性能最具实效性的途径。随着LiFePO4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日趋成熟以及各种新型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LiFe-PO4掺碳改性技术、掺碳碳源的种类等相关问题的探索将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FEPO4 掺碳 改性
下载PDF
泡生法生长掺碳钛宝石激光晶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克艳 徐军 +3 位作者 汪传勇 李红军 邹宇琦 杨秋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21-1324,共4页
钛宝石激光晶体在现代高功率激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大尺寸、高品质的晶体生长仍是当前钛宝石应用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研究了泡生法技术生长大尺寸掺碳钛宝石激光晶体,结果显示,泡生法生长得到的直径180 mm、30 kg的钛宝石没有... 钛宝石激光晶体在现代高功率激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大尺寸、高品质的晶体生长仍是当前钛宝石应用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研究了泡生法技术生长大尺寸掺碳钛宝石激光晶体,结果显示,泡生法生长得到的直径180 mm、30 kg的钛宝石没有出现应力集中的开裂等宏观缺陷现象,钛离子在晶体中分布均匀接近理论值,晶体的FOM值达到200.该研究对低红外残余吸收,高品质因素、大尺寸钛宝石激光晶体的生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生法 掺碳 钛宝石激光晶体
下载PDF
掺碳TiB_2薄膜/钢摩擦副的干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辛喜玲 许晓静 +4 位作者 范真 田琨 陈丹 于春杭 盛新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室温磁控溅射技术成功地在钢(Cr12MoV)基材表面制备出TiB2/SiC双层薄膜及掺碳TiB2(TiB2-C)/SiC双层薄膜,SiC薄膜为中间层。研究了掺碳对TiB2薄膜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薄膜与基材和TiB2,TiB2-C薄膜间都具有明... 采用室温磁控溅射技术成功地在钢(Cr12MoV)基材表面制备出TiB2/SiC双层薄膜及掺碳TiB2(TiB2-C)/SiC双层薄膜,SiC薄膜为中间层。研究了掺碳对TiB2薄膜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薄膜与基材和TiB2,TiB2-C薄膜间都具有明显且呈梯度的元素扩散;掺入的C以sp3C-C和sp2C-C形式存在,即以类金刚石形式存在;与钢球(直径为4 mm)对摩、干摩擦条件下,TiB2薄膜和TiB2-C薄膜的磨损速率在105mm3/(m.N)级,掺C明显降低了薄膜的摩擦系数(从0.82降低到0.45,5 min)和对对摩件(钢)的元素转移。分析表明,摩擦磨损性能的提高主要是TiB2-C薄膜中的C起到了固体润滑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碳 TiB2薄膜 中间层 摩擦磨损 磁控溅射
原文传递
真空固相法合成Li_2FeSiO_4掺碳增容的对比
14
作者 高昆 戴长松 +1 位作者 张娟 冯祥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9-103,共5页
为改善低电导率Li2FeSi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真空固相法制备了Li2FeSi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径分析技术(LS)对比分析了样品掺碳前后的物相和形貌特点.结果表明:除了轻微缩小的晶粒和增... 为改善低电导率Li2FeSi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真空固相法制备了Li2FeSi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径分析技术(LS)对比分析了样品掺碳前后的物相和形貌特点.结果表明:除了轻微缩小的晶粒和增加的Li2SiO3杂质含量,掺碳后产物的晶构和形态无其他显著变化.恒流充放电和容量间歇滴定技术(CITT)结果表明:Li2FeSiO4材料晶构转变需经多次循环(至少大于5次)完成;随掺碳后锂离子传输性能的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有所提高,但基于固相合成工艺的碳包覆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铁锂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掺碳 固相法
下载PDF
重掺碳基区GaInP/GaAs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初探
15
作者 严北平 潘静 +2 位作者 蔡克理 章其麟 罗晋生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07-308,共2页
重掺碳基区GaInP/GaAs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初探严北平,潘静,蔡克理,章其麟,罗晋生(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710049)(河北半导体研究所,石家庄,050051)AStudyofGaInP/GaAs-HBTwi... 重掺碳基区GaInP/GaAs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初探严北平,潘静,蔡克理,章其麟,罗晋生(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710049)(河北半导体研究所,石家庄,050051)AStudyofGaInP/GaAs-HBTwithaHeavilyC-d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晶体管 半导体 GaInP/GaAu 异质结 掺碳
下载PDF
掺碳氧化铟薄膜的铁磁性研究
16
作者 阮凯斌 刘银春 +1 位作者 吴义炳 吕灵燕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5,39,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掺碳氧化铟(In2O3:C)薄膜,溅射过程分别在衬底温度为室温和550℃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测试所制In2O3:C薄膜的XRD谱和磁化曲线,研究了In2O3:C薄膜的结构和铁磁性能,并探讨了其铁磁性的起源。结果显示,...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掺碳氧化铟(In2O3:C)薄膜,溅射过程分别在衬底温度为室温和550℃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测试所制In2O3:C薄膜的XRD谱和磁化曲线,研究了In2O3:C薄膜的结构和铁磁性能,并探讨了其铁磁性的起源。结果显示,随着含碳量的增加,In2O3:C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此外,氧空位缺陷浓度高的样品其铁磁性也更强,这表明氧空位缺陷与In2O3:C薄膜的铁磁性起源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磁半导体 掺碳氧化铟 铁磁性 薄膜
下载PDF
新型掺碳二氧化硅-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结构及其仿真验证
17
作者 赵俊武 高杨 雷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92,共5页
一定厚度的低声阻抗支撑层可以在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与衬底之间形成声学隔离层,防止声波泄漏到衬底当中。掺碳二氧化硅(CDO)是一种低声阻抗材料,对FBAR具有较好的温度补偿效果,可以作为FBAR与衬底之间的声学隔离层,从而构成一种新型... 一定厚度的低声阻抗支撑层可以在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与衬底之间形成声学隔离层,防止声波泄漏到衬底当中。掺碳二氧化硅(CDO)是一种低声阻抗材料,对FBAR具有较好的温度补偿效果,可以作为FBAR与衬底之间的声学隔离层,从而构成一种新型的CDO-FBAR。为了分析CDO-FBAR与通孔型FBAR相比性能是否退化,以及CDO声学隔离层所需厚度,采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分析了CDO-FBAR和通孔型FBAR的谐振频率、Q值、有效机电耦合系数和S参数,并提取了CDO-FBAR纵向振动位移。分析结果表明:CDO-FBAR的谐振频率整体向下漂移;CDO声学隔离层导致S参数的寄生干扰;由于声学损耗增加,Q值略有降低,其中并联谐振点处的Q值降幅更大;有效机电耦合系数略有降低;声波传播到声学隔离层中9μm处就完全衰减,即只需要9μm厚的CDO声学隔离层就能在FBAR与衬底之间形成有效的声学隔离。由此,仿真验证了这种新颖的CDO-FBAR结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阻抗 掺碳二氧化硅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 声学隔离层
下载PDF
掺碳二氧化钛的制备和其电流变性质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岩 朱以华 +2 位作者 匡继 邱志勇 周鲁卫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39-845,共7页
采用十二烷基胺(DDA)做模板合成了二氧化钛颗粒,并在氮气流中以不同温度碳化制出了掺碳的二氧化钛.掺碳二氧化钛的结构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XRD、XPS等表征.掺碳二氧化钛颗粒的电镜照片显... 采用十二烷基胺(DDA)做模板合成了二氧化钛颗粒,并在氮气流中以不同温度碳化制出了掺碳的二氧化钛.掺碳二氧化钛的结构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XRD、XPS等表征.掺碳二氧化钛颗粒的电镜照片显示颗粒中存在不规则孔,粒径大小为130~200nm;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表明这些符合Ⅳ型等温线的颗粒存在介孔;XRD显示在673K和873K碳化的二氧化钛是锐钛型结构;XPS分析显示碳主要分布在粒子的表面.DDA和二氧化钛的摩尔比在0.049~0.092,并在673K碳化的掺碳二氧化钛粉末分散在石蜡油中形成无水电流变液,因为在粒子表面的碳有合适的电导率,所以表现出很强的电流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颗粒 无水电流变液 掺碳 二氧化钛 电流变性 电导率 结构
下载PDF
掺碳氧化锌薄膜的铁磁性
19
作者 阮凯斌 刘银春 吴义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1期138-139,共2页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Al2O3(0001)和Si(100)衬底上制备掺碳氧化锌薄膜,溅射薄膜时衬底温度为550°C.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掺碳氧化锌薄膜样品在Al2O3(0001)单晶衬底上结晶质量更好.在室温下,所制备的薄膜皆出现铁磁性,且在Si(100)衬底...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Al2O3(0001)和Si(100)衬底上制备掺碳氧化锌薄膜,溅射薄膜时衬底温度为550°C.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掺碳氧化锌薄膜样品在Al2O3(0001)单晶衬底上结晶质量更好.在室温下,所制备的薄膜皆出现铁磁性,且在Si(100)衬底上制备的样品具有更大的饱和磁化值.实验结果表明氧空位缺陷对掺碳氧化锌薄膜的铁磁性起源有很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磁半导体 掺碳氧化锌 铁磁性
下载PDF
一步合成硫、氮共掺碳量子点及其检测Fe^3+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锦玲 兰宇卫 +4 位作者 彭义琴 谭言芳 梁春凤 王益林 梁信源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6-882,共7页
为了探究硫氮表面修饰的碳量子点的简便合成方法及其应用,以柠檬三胺和亚硫酸钠为原料,经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硫、氮共掺碳量子点(SN-CDs)。采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进行表征;基于荧光内滤效应建立了荧光检测Fe... 为了探究硫氮表面修饰的碳量子点的简便合成方法及其应用,以柠檬三胺和亚硫酸钠为原料,经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硫、氮共掺碳量子点(SN-CDs)。采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进行表征;基于荧光内滤效应建立了荧光检测Fe^3+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CDs表面含有氨基和磺酸基团,量子产率32.2%,粒径为20 nm,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是350 nm和445 nm。检测铁线性范围在0~560μmol/L,相关系数0.997,检出限5μmol/L。对补铁药品中铁含量检测,每片含铁4.67 mg(n=5),标准偏差0.26,加标回收率98.0%~101.2%。采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进行比较,两种方法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氮共掺碳量子点 三价铁 荧光猝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