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钢纤维掺量全轻混凝土梁落锤冲击试验研究
1
作者 杨艳敏 葛泽森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4,共6页
由于全轻混凝土结构抗剪承载力较低,因此有必要探究钢纤维的加入对全轻混凝土梁动力性能的影响。设计钢纤维体积掺量为0%、1%、2%共3根适筋梁,对其跨中区域进行落锤冲击试验,并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各试件破坏形... 由于全轻混凝土结构抗剪承载力较低,因此有必要探究钢纤维的加入对全轻混凝土梁动力性能的影响。设计钢纤维体积掺量为0%、1%、2%共3根适筋梁,对其跨中区域进行落锤冲击试验,并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各试件破坏形态、冲击力时程曲线、跨中位移时程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冲击荷载作用下随着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抑制裂缝产生和发展的现象越显著,并且裂缝相对更加集中于梁跨中区域,支座处裂缝相对减少。钢纤维的加入不影响试件冲击力最大值,但随着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各试件冲击力第二峰值与最大值之比增加14%和26%,跨中位移最大值与残余位移分别降低3、8mm与3、7mm。经研究得出钢纤维的加入显著提高全轻混凝土梁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掺量 全轻混凝土梁 落锤冲击试验 抗冲击性能 破坏形态
下载PDF
葡萄糖酸钠对大掺量石灰石粉水泥浆体水化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朱鹏飞 余熠 +4 位作者 石研然 蒋林华 储洪强 徐菲 徐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9,共7页
为了研究葡萄糖酸钠对大掺量石灰石粉水泥浆体水化行为的影响,采用等温量热测试、X射线衍射测试、热重测试研究了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进程、水化产物种类与含量的变化;并采用相边界成核与生长模型探究了葡萄糖酸钠作用下大掺量石灰石粉... 为了研究葡萄糖酸钠对大掺量石灰石粉水泥浆体水化行为的影响,采用等温量热测试、X射线衍射测试、热重测试研究了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进程、水化产物种类与含量的变化;并采用相边界成核与生长模型探究了葡萄糖酸钠作用下大掺量石灰石粉水泥水化产物成核与生长机制。结果表明:葡萄糖酸钠能够延缓大掺量石灰石粉水泥的水化,减少水化产物的生成,从而降低其水化程度;另外,葡萄糖酸钠能够降低水化产物早期成核与生长的速率,减小水化产物早期在相边界成核与生长的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酸钠 掺量石灰石粉 水化进程 水化产物 水化动力学
下载PDF
粉煤灰掺量对轻烧氧化镁基制备3d打印用磷酸镁水泥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楠 梁云 +2 位作者 钟建军 李维红 万德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0-3177,共8页
以实现轻烧氧化镁为原料制备低碳磷酸镁水泥材料的3d打印为目标,采用自主研发的混搅挤功能一化建筑3d打印设备,探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对以轻烧氧化镁为基制备磷酸镁水泥材料性能与打印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XRD与SEM微观试验进一步分析... 以实现轻烧氧化镁为原料制备低碳磷酸镁水泥材料的3d打印为目标,采用自主研发的混搅挤功能一化建筑3d打印设备,探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对以轻烧氧化镁为基制备磷酸镁水泥材料性能与打印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XRD与SEM微观试验进一步分析粉煤灰对其水化产物及晶体样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重烧氧化镁相比,由轻烧氧化镁制备磷酸镁水泥的凝结时间大幅缩短;粉煤灰的加入对材料凝结时间影响较小,均在2~3 min左右,但对抗压强度与界面粘结强度有负面影响,当粉煤灰掺量为磷酸镁水泥质量的30%时,抗压强度及界面粘结强度分别下降约34.24%、48.94%;粉煤灰掺量在20%以内时,可有效改善轻烧氧化镁基磷酸镁水泥材料的干缩率,提高体积稳定性;粉煤灰中的活性物质参与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产物与磷酸镁水泥展现出良好的化学相容性,使结构内部更为密实;当粉煤灰掺量为20%~25%时,制备的3d打印用轻烧氧化镁基磷酸镁水泥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体积稳定性能、挤出性能以及建造性能,且满足3d打印对水泥基材料的力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烧氧化镁 粉煤灰掺量 磷酸镁水泥 3D打印 打印性能
下载PDF
粉煤灰掺量对全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郑述芳 李华影 +2 位作者 陈祥花 梁莹 陈宗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5-1454,共10页
本文使用再生粗骨料全部替代天然粗骨料,用粉煤灰分别替代20%、30%、40%、50%和70%(质量分数)水泥,制备了不同水胶比(0.36、0.40和0.45)的全再生自密实混凝土,通过抗折强度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对全再生自密实... 本文使用再生粗骨料全部替代天然粗骨料,用粉煤灰分别替代20%、30%、40%、50%和70%(质量分数)水泥,制备了不同水胶比(0.36、0.40和0.45)的全再生自密实混凝土,通过抗折强度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对全再生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粉煤灰的合理掺量,提出了适用于全再生自密实混凝土抗折强度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掺量由20%增至40%时,所有全再生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扩展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均表现出良好的间隙通过能力,但混凝土拌合物扩展时间T_(500)受粉煤灰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全再生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抗折强度受粉煤灰掺量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抗压强度;全再生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受水胶比的影响程度相同;综合粉煤灰掺量对全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建议粉煤灰对水泥的取代率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粉煤灰掺量 工作性能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下载PDF
石灰石粉掺量对混凝土中钢筋脱钝临界氯离子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李辰治 蒋林华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本工作研究了不同石灰石粉掺量(10%、20%、30%,质量分数,下同)对钢筋脱钝临界氯离子含量的影响,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干湿循环处理以加速氯离子渗透,同时采用半电池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分别测定了钢筋的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结果表明,... 本工作研究了不同石灰石粉掺量(10%、20%、30%,质量分数,下同)对钢筋脱钝临界氯离子含量的影响,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干湿循环处理以加速氯离子渗透,同时采用半电池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分别测定了钢筋的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结果表明,临界氯离子含量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而减小,这主要是因为石灰石粉的掺入导致水泥含量降低,从而使混凝土孔隙液pH值降低。XRD分析表明石灰石粉的掺入抑制了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相的生成,从而降低了水化产物的氯离子结合能力。腐蚀电流密度的变化趋势服从三参数Weibull分布,其概率密度可以表征钝化膜破裂的速率,随着石灰石粉掺量的增加,钝化膜破裂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粉掺量 临界氯离子含 腐蚀电位与电流密度 钢筋脱钝 WEIBULL分布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超硫酸盐水泥中石膏最佳掺量的影响
6
作者 王若愚 王焕焕 +2 位作者 陈衡 侯鹏坤 李贝贝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5-1002,共8页
超硫酸盐水泥(SSC)中石膏存在最佳掺量,纳米二氧化硅(NS)虽然可以提高超硫酸盐水泥强度,但是对石膏与铝相水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导致石膏最佳掺量发生改变。因此,探究NS改性条件下的石膏最佳掺量,有望进一步提高SSC性能。本文通过改变... 超硫酸盐水泥(SSC)中石膏存在最佳掺量,纳米二氧化硅(NS)虽然可以提高超硫酸盐水泥强度,但是对石膏与铝相水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导致石膏最佳掺量发生改变。因此,探究NS改性条件下的石膏最佳掺量,有望进一步提高SSC性能。本文通过改变掺入与未掺入3%(质量分数)NS的SSC中石膏掺量(5.0%~15.0%,质量分数),研究其对SSC力学性能及微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掺加NS时,SSC整体强度发展缓慢,反应1 d时,强度随石膏掺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石膏最佳掺量为7.5%。掺入NS后,SSC强度显著提升,3~28 d强度增幅达100%~200%,石膏最佳掺量呈增加趋势,当石膏掺量为15.0%(本文设计最大掺量)时,强度最大。NS延缓石膏消耗,抑制钙矾石生成,但不影响最终石膏消耗量;加入NS后,SSC化学结合水含量、石膏消耗量呈增加趋势,表明体系对石膏的需求量增加。本文通过探究NS改性SSC中的石膏最佳掺量变化,为进一步降低矿粉用量、提高SSC绿色低碳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硫酸盐水泥 纳米二氧化硅 石膏掺量 矿粉 钙矾石 抗压强度
下载PDF
高掺量磷石膏水硬性胶凝材料组成设计与性能调节
7
作者 刘爱平 吴赤球 +2 位作者 水中和 吕伟 练九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3-1011,共9页
本文研究的水硬性磷石膏胶凝材料体系由80%(质量分数)磷石膏,以及少量矿渣、水泥、偏高岭土、粉煤灰、硅灰等辅助胶凝材料组成,借助力学性能试验数据与分子动力学(MD)模拟为超高掺量磷石膏体系组成设计提供依据,后续对该体系强度倒缩问... 本文研究的水硬性磷石膏胶凝材料体系由80%(质量分数)磷石膏,以及少量矿渣、水泥、偏高岭土、粉煤灰、硅灰等辅助胶凝材料组成,借助力学性能试验数据与分子动力学(MD)模拟为超高掺量磷石膏体系组成设计提供依据,后续对该体系强度倒缩问题进行性能调节。结果表明,当磷石膏掺量固定时,辅助胶凝材料(SCM)的n(CaO)/n(SiO_(2)+Al_(2)O_(3))摩尔比接近1的样品力学性能结果最佳。分子动力学对模型原子表面积和孔结构分布的模拟结果与力学性能规律相符,孔结构越小时抗压强度越高;在原子尺度上,n(CaO)/n(SiO_(2)+Al_(2)O_(3))摩尔比接近1时O、Ca、Al及S原子表现出较高的扩散能力,可充分发挥碱激发与硫酸盐激发效应,同时使得OO、Al—O、Si—O键长增大而失稳水解,促进水化产物钙钒石的生成。最后,通过调节SCM的种类,在磷石膏-矿渣-水泥体系中复掺偏高岭土、硅灰及粉煤灰改善了90 d龄期强度倒缩的问题。基于化学组分设计配合比对大宗量利用磷石膏以及获得性能更好的胶凝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量磷石膏 化学成分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组成设计 性能调节
下载PDF
高掺量橡胶改性沥青疲劳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国清 袁顺军 +2 位作者 邱文利 秦禄生 何兆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文中对改进工艺后制备的大掺量橡胶改性沥青进行疲劳性能研究,三种橡胶改性沥青的掺量分别为30%、40%和50%,对三种橡胶改性沥青和两种对照组(SBS改性沥青与70JHJ基质沥青)进行RTFOT和PAV老化,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通过温度扫描、LA... 文中对改进工艺后制备的大掺量橡胶改性沥青进行疲劳性能研究,三种橡胶改性沥青的掺量分别为30%、40%和50%,对三种橡胶改性沥青和两种对照组(SBS改性沥青与70JHJ基质沥青)进行RTFOT和PAV老化,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通过温度扫描、LAS试验和时间扫描试验,对五种沥青试样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扫描试验无法准确区分改性沥青的疲劳性能.经RTFOT的大掺量橡胶改性沥青在LAS试验中疲劳损伤不明显,不易区分疲劳性能,建议使用PAV老化试样进行试验.时间扫描所得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在较低或较高应力水平下,疲劳性能排序均为:AR40>AR30>AR50>SBS>70#,能够有效区分各掺量改性沥青的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改性沥青 疲劳试验 掺量胶粉 疲劳性能
下载PDF
高掺量橡胶沥青技术发展与探讨
9
作者 王寒冰 王仕峰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1期57-62,70,共7页
高掺量橡胶沥青作为一种新型筑路技术,具有低温性能优异、耐久性能良好、胶粉消耗量大以及环境效益高等优势。为进一步推动高掺量橡胶沥青技术的应用,明晰其发展现状及需求,系统汇总了高掺量橡胶沥青的技术特性、胶体结构、性能评价、... 高掺量橡胶沥青作为一种新型筑路技术,具有低温性能优异、耐久性能良好、胶粉消耗量大以及环境效益高等优势。为进一步推动高掺量橡胶沥青技术的应用,明晰其发展现状及需求,系统汇总了高掺量橡胶沥青的技术特性、胶体结构、性能评价、主流工艺、工程应用及问题。首先明确了高掺量橡胶沥青的含义,并对其不同于传统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进行了阐述;其次,以化学反应的发生为判据,对比分析了现有物理手段及化学手段,并通过胶体结构变化进一步探索了高掺量橡胶沥青改性过程,结合其性能表现进行了结构性能分析;进而,围绕胶粉脱硫及沥青中熬制两类化学手段进行了深入阐述,总结评述了当下主流的高掺量橡胶沥青制备技术;最后,结合工程案例论述了高掺量橡胶沥青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并指出其存在的工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橡胶沥青 综述 掺量 脱硫胶粉 胶体结构
原文传递
SBS改性沥青再生废旧聚氨酯混凝土的配制及旧料掺量的影响评价
10
作者 梁恒健 毋虹亮 +2 位作者 朱子潇 马昊天 徐世法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聚氨酯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铺装材料,研究废旧聚氨酯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对该材料的推广应用意义重大。首先,通过聚氨酯混凝土室内模拟老化制备了RPC;其次,选用0%、25%、30%、35%、40%、45%和50%7种RPC掺配比例配制了AC-13型SBS改性沥青再生... 聚氨酯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铺装材料,研究废旧聚氨酯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对该材料的推广应用意义重大。首先,通过聚氨酯混凝土室内模拟老化制备了RPC;其次,选用0%、25%、30%、35%、40%、45%和50%7种RPC掺配比例配制了AC-13型SBS改性沥青再生废旧聚氨酯混凝土;再次,对不同RPC掺量下的SBS改性沥青再生RPC进行了路用性能评价;最后,对SBS沥青-石灰岩、SBS沥青-老化聚氨酯和老化聚氨酯-石灰岩3种界面的黏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分析了RPC对路用性能影响的成因。结果表明,除50%RPC掺量的SBS改性沥青再生RPC外,其余6种RPC掺量的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且随RPC掺量的增加,其高温性能减弱而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增强;SBS沥青-老化聚氨酯和老化聚氨酯-石灰岩的界面黏附性能优于SBS沥青-石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RPC SBS改性沥青再生RPC RPC掺量 界面黏附
下载PDF
大掺量固废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钱耀丽 刘远祥 王琼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将粉煤灰、矿粉、不同类型的钢渣粉按不同质量比(mF∶mK∶mG分别为60∶32∶8、60∶28∶12、60∶24∶16、50∶40∶10、50∶35∶15、50∶30∶20)制备了三元复合掺合料,确定了最佳钢渣粉类型和mF∶mK∶mG。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砂率、水胶... 将粉煤灰、矿粉、不同类型的钢渣粉按不同质量比(mF∶mK∶mG分别为60∶32∶8、60∶28∶12、60∶24∶16、50∶40∶10、50∶35∶15、50∶30∶20)制备了三元复合掺合料,确定了最佳钢渣粉类型和mF∶mK∶mG。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砂率、水胶比、减水剂掺量等方式制备了大掺量固废混凝土(固废总量≥70%),研究了其工作性、力学及耐久性能。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胶砂流动度、三元复合掺合料的活性指数、经济性和环境效益,推荐选用原状钢渣粉,并控制mF∶mK∶mG为60∶32∶8;制备的大掺量固废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及耐久性能均较好,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并推荐采用聚羧酸减水剂,不推荐采用以萘系减水剂与脂肪族减水剂复配而成的复合减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合料 再生混凝土 减水剂 掺量固废
下载PDF
粉煤灰不同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
12
作者 高鹏 陈星 +1 位作者 王维 邓明科 《粘接》 CAS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为了研究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影响,在P·O42.5级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10%、20%、30%、50%的粉煤灰。设计混凝土、粉煤灰掺量的试验配合比,将粉煤灰掺量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作为正交试验的2个变量。试验结果表明,正常... 为了研究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影响,在P·O42.5级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10%、20%、30%、50%的粉煤灰。设计混凝土、粉煤灰掺量的试验配合比,将粉煤灰掺量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作为正交试验的2个变量。试验结果表明,正常环境下10%、20%、30%时的混凝土渗透率较低,抗压强度大,50%的混凝土渗透率较高且抗压强度有所减小,冻融环境下的各个数据值均小于正常环境,说明适量掺入粉煤灰掺量能够提高混凝土材料耐久性。通过对试验数据整理可知,使用所研究方法混凝土渗透率、抗压强度与统计数据均存在最大仅为1%和0.1 MPa的误差,能够将试验研究结果作为实际工程可行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掺量 高性能混凝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高掺量胶粉/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13
作者 田伯科 赵薇 +2 位作者 李永明 曹昊楠 姚爱玲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为了提高废旧轮胎利用率,降低沥青生产成本,发挥胶粉和SBS两种改性沥青的优势,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材料掺量,研究沥青的三大指标、黏度、弹性恢复、储存稳定性,确定了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胶粉最佳掺量为42%,裂解剂的最佳掺量为1.5%。... 为了提高废旧轮胎利用率,降低沥青生产成本,发挥胶粉和SBS两种改性沥青的优势,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材料掺量,研究沥青的三大指标、黏度、弹性恢复、储存稳定性,确定了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胶粉最佳掺量为42%,裂解剂的最佳掺量为1.5%。以制备的高掺量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他5种沥青混合料为对照组,包括基质沥青混合料、3%SBS改性沥青混合料、21%普通掺量的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42%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以及21%胶粉+3%SBS普通掺量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等分析各个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结果表明,比起其他5种沥青混合料,高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有优异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和水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胶粉/SBS改性沥青的应用起到了推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量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水稳性 抗疲劳性
下载PDF
高掺量环氧改性温拌再生技术在G327线中的应用
14
作者 苏衍岭 袁万山 +3 位作者 刘振清 张磊 程龙 张丰雷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高掺量环氧改性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ERAC-20用于G327线替代常规AC-20改性沥青下面层的试验路结构方案,设计了其沥青混合料目标与生产配合比矿料组成比例及级配曲线,确定了最佳油石比、环氧改性材料掺量及70#基质沥青掺... 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高掺量环氧改性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ERAC-20用于G327线替代常规AC-20改性沥青下面层的试验路结构方案,设计了其沥青混合料目标与生产配合比矿料组成比例及级配曲线,确定了最佳油石比、环氧改性材料掺量及70#基质沥青掺量,验证了路用性能满足技术要求,提出了高掺量环氧改性温拌再生沥青下面层施工工艺与关键控制要点,实现了沥青面层回收料(RAP)的高价值、高性能和高掺量利用,其沥青混合料中的铣刨料掺量高达50%和70%,极大节约了沥青、碎石和燃油资源,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绿色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掺量环氧改性 温拌再生技术
下载PDF
大掺量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15
作者 肖庆一 陈淼 +2 位作者 宇锦涛 郑建岭 曾伟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4期399-406,共8页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掺量,解决热再生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的问题,针对大掺量温拌再生技术开发专用温拌再生剂,对温拌再生沥青性能进行分析;基于和易性一致原则提出大比例温拌再生温度控制工艺设计,...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掺量,解决热再生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的问题,针对大掺量温拌再生技术开发专用温拌再生剂,对温拌再生沥青性能进行分析;基于和易性一致原则提出大比例温拌再生温度控制工艺设计,完成大比例温拌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开展温拌再生混合料综合路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大比例温拌再生剂具备良好的再生效果,可以实现在降低20℃条件下完成拌和及压实,路用性能检验高低温性能变化、水稳定性变化及动态模量变化,均能达到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效果。提出的温拌再生剂及大比例温拌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为道路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工程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温拌再生沥青 掺量 拌和温度控制 路用性能
下载PDF
不同玄武岩掺量对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影响研究
16
作者 蒋进 郜国凯 +6 位作者 陈桂锋 刘中帅 梅杰 张飞 黄光强 孟云伟 蔡宏奇 《公路工程》 2024年第1期139-143,168,共6页
为深入分析不同玄武岩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以贵州安顺地区的玄武岩和石灰岩为研究对象,进行AC-16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利用加速加载试验仪对不同玄武岩掺量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抗滑试验,分析不同水流量和荷载对沥青路... 为深入分析不同玄武岩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以贵州安顺地区的玄武岩和石灰岩为研究对象,进行AC-16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利用加速加载试验仪对不同玄武岩掺量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抗滑试验,分析不同水流量和荷载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玄武岩试样的摆值下降程度比纯石灰岩方案的小。此外,采用国际摩阻指数IFI评价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变规律,5种方案在前3小时内均可以满足抗滑性能要求,且方案一和纯玄武岩方案的抗滑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三组的抗滑性能,说明合理的玄武岩掺量能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玄武岩掺量 抗滑性能 国际摩阻指数 加速磨耗试验
下载PDF
高掺量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军霞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为加强永久性路面建设,提高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本文对30%掺量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ARHM20)进行研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8%,得到马歇尔稳定度为9.61k N,空隙率为3.3%,毛体积密度为2.436g/cm3;通过车辙... 为加强永久性路面建设,提高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本文对30%掺量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ARHM20)进行研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8%,得到马歇尔稳定度为9.61k N,空隙率为3.3%,毛体积密度为2.436g/cm3;通过车辙试验测得动稳定度DS=6683次/mm;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得最大弯拉应变为4456με,抗弯拉强度为13.45MPa,弯曲模量为3089MPa,满足高速公路使用要求。依托实际工程得出,高掺量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良好,研究结果可在行业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量 橡胶粉 路用性能 改性机理
下载PDF
聚酯纤维对高掺量RAP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焦雪松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为探究聚酯纤维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取质量分数为60%、80%和100%的废旧沥青混合料(RAP)并掺加质量分数为1%、2%、3%、4%的聚酯纤维,制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开展了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低温小梁弯曲... 为探究聚酯纤维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取质量分数为60%、80%和100%的废旧沥青混合料(RAP)并掺加质量分数为1%、2%、3%、4%的聚酯纤维,制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开展了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和高温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加质量分数3%聚酯纤维时,混合料试件具有最佳高温稳定性能;掺加质量分数2%聚酯纤维时,混合料试件具有最佳低温抗裂性能。因此,建议掺加质量分数为2%~3%的聚酯纤维来改善高掺量RAP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纤维 掺量RAP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掺量渗透结晶材料水工混凝性能影响研究
19
作者 张行衍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采用室内试验,探讨了水工混凝土相对动弹模量、压缩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渗水高度、极限拉应变值和抗拉压强度等参数受渗透结晶掺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掺1.0%渗透结晶时试件压拉弹性模量、抗拉和抗压强度增幅最大,掺0.5%渗透结晶... 采用室内试验,探讨了水工混凝土相对动弹模量、压缩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渗水高度、极限拉应变值和抗拉压强度等参数受渗透结晶掺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掺1.0%渗透结晶时试件压拉弹性模量、抗拉和抗压强度增幅最大,掺0.5%渗透结晶时试件极限拉伸值增幅最大,渗透结晶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和渗水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相对动弹模量,可以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渗透结晶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 渗透结晶 掺量变化 影响规律
下载PDF
不同秸秆种类和掺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20
作者 梁爽 孙延林 +3 位作者 李世豪 孙月 李颖 聂欣然 《广东建材》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研究水稻和小麦两种秸秆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向混凝土中添加1%~6%的不同掺量的两种秸秆纤维,观测混凝土的破坏形态、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加入对限制裂缝的开展有益;秸秆纤维处理的越细,表面越粗糙,... 研究水稻和小麦两种秸秆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分别向混凝土中添加1%~6%的不同掺量的两种秸秆纤维,观测混凝土的破坏形态、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加入对限制裂缝的开展有益;秸秆纤维处理的越细,表面越粗糙,在1%掺量下能够提升混凝土的承压能力,但随着秸秆纤维掺量的增加,两种秸秆纤维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纤维 水稻秸秆纤维 掺量 混凝土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