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锶聚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余喜讯 陈元维 +2 位作者 史国齐 丁玉龙 万昌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7-860,共4页
目的:观察掺锶聚磷酸钙材料与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相容性,为该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最终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1/07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在聚磷酸钙制备过程中掺入亲骨元素锶,制备新型的不同掺锶量(... 目的:观察掺锶聚磷酸钙材料与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相容性,为该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最终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1/07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在聚磷酸钙制备过程中掺入亲骨元素锶,制备新型的不同掺锶量(0.5%,1%,5%,10%,20%,30%,40%,50%,60%,70%,80%,90%)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掺锶聚磷酸钙。以聚磷酸钙、羟基磷灰石及磷酸三钙为对照,通过MTT法及扫描电镜观察掺锶聚磷酸钙的成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容性。结果:无论是对成骨细胞还是内皮细胞,1%掺锶聚磷酸钙材料均显示出更好的相容性:MTT法表明,与对照组及其他掺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比较,1%掺锶聚磷酸钙材料拥有更高的成骨细胞增殖度;与聚磷酸钙比较,1%掺锶聚磷酸钙材料拥有更高的内皮细胞增殖度;扫描电镜表明在1%掺锶聚磷酸钙材料表面生长的成骨细胞或内皮细胞具有更好的生长状态和生物活性。结论:掺锶聚磷酸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它不仅与成骨细胞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而且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及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望解决植入材料血管化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成骨细胞 内皮细胞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掺锶聚磷酸钙对破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冯婷 顾志鹏 +3 位作者 任大伟 张小华 万昌秀 余喜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新型生物材料聚磷酸钙掺锶后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实验将掺锶聚磷酸钙与破骨细胞于体外复合培养,进一步从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两方面考察掺锶聚磷酸钙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1在四...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新型生物材料聚磷酸钙掺锶后能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实验将掺锶聚磷酸钙与破骨细胞于体外复合培养,进一步从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两方面考察掺锶聚磷酸钙对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1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室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将机械分离法获得的新生兔长骨破骨细胞分别种植于1cm×1cm×80μm的骨片及由"湿式法"溶液反应法制备的φ2mm×10mm的掺锶聚磷酸钙样品上,以聚磷酸钙为对照,复合培养于24孔培养板中。复合培养7d后,采用特异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方法鉴定实验细胞,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骨片和掺锶聚磷酸钙、聚磷酸钙材料表面破骨细胞的形貌及骨吸收陷窝的形成情况。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结果: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显示试验细胞呈阳性。②骨片上形成的骨吸收陷窝多呈不规则形状,陷窝边界清晰,底面粗糙。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破骨细胞。③复合培养7d后,掺锶聚磷酸钙组材料表面陷窝形成的数量明显少于聚磷酸钙组材料。④复合培养7d后,掺锶聚磷酸钙组材料表面破骨细胞的增殖度明显低于聚磷酸钙组材料。结论:掺锶聚磷酸钙由于锶元素的掺入能通过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阻碍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显著地抑制其骨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破骨细胞 骨吸收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掺锶聚磷酸钙的细胞相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宋炎成 曾春 +3 位作者 金文涛 蔡道章 万昌秀 裴福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2期7843-7848,共6页
背景:研究显示,以可降解生物陶瓷聚磷酸钙为基材,加入微量锶元素,通过调控材料结构如孔径、孔隙率等性能,可制备出有足够力学强度并可控降解的掺锶聚磷酸钙。目的:观察成骨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兔成骨细胞与不同含... 背景:研究显示,以可降解生物陶瓷聚磷酸钙为基材,加入微量锶元素,通过调控材料结构如孔径、孔隙率等性能,可制备出有足够力学强度并可控降解的掺锶聚磷酸钙。目的:观察成骨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兔成骨细胞与不同含锶质量分数(0~100%)的掺锶聚磷酸钙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MTT法检测掺锶聚磷酸钙中成骨细胞的活力,并测定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成骨细胞在掺锶聚磷酸钙的表面和孔隙内大量黏附、增殖和生长,并且分泌细胞外基质及细胞表面的大量微绒毛,显示成骨细胞在掺锶聚磷酸钙材料上生长形态良好;同时通过MTT和碱性磷酸酶测定表明细胞功能良好,其中含锶1%掺锶聚磷酸钙细胞增殖活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对成骨细胞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成骨细胞 细胞相容性 生物材料
下载PDF
掺锶聚磷酸钙对成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菲 徐源廷 +4 位作者 任大伟 余喜讯 冯婷 张小华 万昌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7期9269-9272,共4页
背景: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降解性。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将ROS17/2.8成骨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支架在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和促血管生... 背景: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降解性。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将ROS17/2.8成骨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支架在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和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10/2009-06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制备掺锶量为1%,2%,5%,8%,10%的掺锶聚磷酸钙和未掺锶聚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ROS17/2.8成骨细胞株购自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与移植工程实验室。方法:①制备细胞支架复合物:将材料置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300μL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2×107L-1),培养14d,隔天换液。②分别于1,3,5,7,10,14d行MTT法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③将培养7d的细胞支架复合物,离心取上清液,用夹心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掺锶聚磷酸钙和未掺锶聚磷酸钙支架上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MTT法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掺锶聚磷酸钙组相比,掺锶聚磷酸钙组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且8%掺锶聚磷酸钙效果最好;ELISA结果表明,与未掺锶聚磷酸钙组相比,掺锶聚磷酸钙组能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分泌量,其中以8%掺锶聚磷酸钙促进作用最为明显(P<0.05)。结论:锶能有效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能明显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且以8%掺锶聚磷酸钙效果最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具有促血管化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成骨细胞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掺锶聚磷酸钙的微观结构、体外降解性能和血管内皮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元维 史国齐 +4 位作者 秦滢杰 丁玉龙 余喜讯 张小华 万昌秀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103,共6页
以聚磷酸钙(CPP)为对照,研究掺锶聚磷酸钙(SCPP)微观结构、体外降解产物和速率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相容性,探讨了掺锶对CPP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锶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与降解性能。与CPP相比,SCPP材料晶粒变大,晶粒间连接更紧密形成... 以聚磷酸钙(CPP)为对照,研究掺锶聚磷酸钙(SCPP)微观结构、体外降解产物和速率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相容性,探讨了掺锶对CPP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锶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与降解性能。与CPP相比,SCPP材料晶粒变大,晶粒间连接更紧密形成平整表面;14 d SCPP降解释放的Ca2+和P i浓度显著下降,即降解速率变慢,降解产物中出现Sr2+,且浓度随时间增加。体外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掺锶能提高材料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容性。SCPP表面内皮细胞更易粘附、铺展,融合生长形成单层内皮覆盖材料表面。SCPP降解液能显著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知,降解液中的Sr2+为影响增殖的主要因素(R2=0.670,p<0.01)。SCPP较CPP具有更好的血管内皮细胞相容性,可能促进血管的形成,是更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掺锶聚磷酸钙对内皮细胞来源促血管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大伟 刘菲 +3 位作者 余喜讯 邓晓薇 张小华 万昌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7433-7436,共4页
背景:课题组研究的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经过前期的研究已证明有促血管化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内皮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支架于体外复合培养,观察细胞的增殖和促血管化因子基质... 背景:课题组研究的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经过前期的研究已证明有促血管化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内皮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支架于体外复合培养,观察细胞的增殖和促血管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分泌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9/2009-04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在制备聚磷酸钙过程中掺入锶制备掺锶量为1%,2%,5%,8%,10%的掺锶聚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①材料置于24孔培养板中,将浓度为3×107L-1的内皮细胞悬液300μL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上,补加200μLRPMI1640全培养液。分别于1,3,5,7d通过MTT法观察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②聚磷酸钙和8%掺锶聚磷酸钙多孔支架放于24孔板中,将浓度为1×108L-1的内皮细胞悬液300μL接种于支架材料上,补加600μLRPMI1640全培养液。培养5d后取出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的形貌。③内皮细胞与不同掺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支架材料复合培养5d,至细胞汇合后,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内皮细胞来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的分泌量。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掺锶聚磷酸钙和聚磷酸钙材料上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形貌,内皮细胞来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的分泌量。结果:MTT法实验结果表明,与聚磷酸钙组及其他掺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比较,8%掺锶聚磷酸钙拥有更高的内皮细胞增殖度;扫描电镜表明在8%掺锶聚磷酸钙材料表面生长的内皮细胞具有更好的生长状态和生物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结果表明,与聚磷酸钙组相比,掺锶聚磷酸钙能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蛋白分泌量,其中以8%掺锶聚磷酸钙最为明显(P<0.05)。结论:掺锶聚磷酸钙与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明显上调促血管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分泌,具有促血管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内皮细胞 血管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影响掺锶聚磷酸钙降解速率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1
7
作者 秦滢杰 陈元维 +3 位作者 丁玉龙 史国齐 王践云 万昌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工艺条件下对掺锶聚磷酸钙降解速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室完成。通过分别控制保温时间(3,5,7h)制备3种不同聚合度的掺锶聚磷酸钙烧料,将烧料分别在700,800,900℃下煅烧得到不同... 目的:观察不同工艺条件下对掺锶聚磷酸钙降解速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室完成。通过分别控制保温时间(3,5,7h)制备3种不同聚合度的掺锶聚磷酸钙烧料,将烧料分别在700,800,900℃下煅烧得到不同工艺条件的掺锶聚磷酸钙材料样品,并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氯化氢溶液中进行45d的降解实验。用31P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其聚合度,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变化,钼蓝比色法检测PO43-的质量浓度以表征其降解速率。结果:①31P核磁共振波谱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掺锶聚磷酸钙的聚合度逐渐增大,3种掺锶聚磷酸钙烧料的聚合度分别为9,13,19。②掺锶聚磷酸钙降解速率并不随聚合度增长而呈一单调变化的趋势。在相同的煅烧温度下,掺锶聚磷酸钙的降解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聚合度为13,9,19的掺锶聚磷酸钙。聚合度为13的掺锶聚磷酸钙降解液中PO43-的质量浓度达到0.44g/L;相同保温时间下,掺锶聚磷酸钙的降解速率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③扫描电镜显示,降解速率快的掺锶聚磷酸钙表面有CaP沉积物。结论:不同工艺条件下掺锶聚磷酸钙的降解速率不同,通过调节保温时间和煅烧温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掺锶聚磷酸钙的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降解速率 工艺条件 保温时间 煅烧温度
下载PDF
掺锶聚磷酸钙骨修复材料对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分泌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俞雷钧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掺锶聚磷酸钙骨修复材料对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分泌量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含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骨修复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成骨细胞的VEGF蛋白分泌量,并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其对成骨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掺锶聚磷酸钙骨修复材料对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分泌量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含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骨修复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成骨细胞的VEGF蛋白分泌量,并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ELISA法结果表明,培养7 d后,1%,3%,5%,8%,10%含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作用的成骨细胞VEGF分泌量均高于聚磷酸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61,11.454,11.256,15.149,9.778,P<0.05),其中,8%含锶量掺锶聚磷酸钙作用的成骨细胞VEGF分泌量最高。MTT法结果表明,培养3,5,7,9 d后,8%掺锶聚磷酸钙、聚磷酸钙浸提液作用的成骨细胞的吸光度(A)值高于阴性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0,5.029,5.229,4.808,2.584,2.954,2.657,2.798,P<0.05);培养5,7,9 d后,8%掺锶聚磷酸钙浸提液作用的成骨细胞的A值高于聚磷酸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3,2.930,1.934,P<0.05)。结论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能促进成骨细胞分泌VEGF,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骨修复材料 成骨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掺锶聚磷酸钙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俞雷钧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改进聚磷酸钙的力学特性和生物活性,为临床骨修复提供新材料。方法制备掺锶聚磷酸钙骨修复材料,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抗压强度,并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掺锶聚磷酸钙多孔支架的抗压强度为(212.4&... 目的改进聚磷酸钙的力学特性和生物活性,为临床骨修复提供新材料。方法制备掺锶聚磷酸钙骨修复材料,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抗压强度,并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掺锶聚磷酸钙多孔支架的抗压强度为(212.4±5.3)MPa,明显大于聚磷酸钙多孔支架的(172.5±8.3)MPa(P<0.05);掺锶聚磷酸钙多孔支架降解0,7,14,21 d时的抗压强度均大于聚磷酸钙多孔支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07,8.222,8.302,7.445,P<0.05)。MTT比色法结果表明,培养3,4,5 d后,掺锶聚磷酸钙、聚磷酸钙作用的成骨细胞的吸光度(A)值高于阴性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9,6.000,4.533,2.546,3.574,2.932,P<0.05);培养4,5 d后,掺锶聚磷酸钙作用的成骨细胞的A值高于聚磷酸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3,2.038,P<0.05)。结论新型骨修复材料掺锶聚磷酸钙具有良好的抗压特性,并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骨修复材料 抗压强度 成骨细胞增殖
下载PDF
巨噬细胞对掺锶聚磷酸钙降解行为影响的体外研究
10
作者 陈峰 田猛 +3 位作者 秦滢杰 张小华 余喜讯 万昌秀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通过设计巨噬细胞在体外对SCPP的降解实验,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掺锶聚磷酸钙(SCPP)体内降解规律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方法制备SCPP支架材料,将该材料与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6周以研究细胞介导的降解。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及... 目的通过设计巨噬细胞在体外对SCPP的降解实验,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掺锶聚磷酸钙(SCPP)体内降解规律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方法制备SCPP支架材料,将该材料与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6周以研究细胞介导的降解。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及材料形貌;复合电极测量培养液pH值变化和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检测培养液中的Ca2+、磷(Pi)、Sr2+浓度。结果SEM结果表明,培养细胞后材料孔径与粒径均减小,表面粗糙度增大,降解显著;细胞组培养液pH值在6.87~7.17之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组培养液中Ca2+、Pi、Sr2+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介导的降解速率约为对照组的5倍,且Sr2+浓度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结论在SCPP降解过程中,巨噬细胞加速了SCPP的降解,并在降解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降解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钛基掺锶聚磷酸钙涂层的制备工艺及表征
11
作者 顾志鹏 王启光 +1 位作者 徐源廷 余喜讯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0-224,共5页
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Ti基掺锶聚磷酸钙(SCPP)粉体涂层,通过条件控制制得一系列涂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万能材料实验机对涂层材料的元素组成、晶相和显微结构及界面结合强度进行分析和表征。... 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Ti基掺锶聚磷酸钙(SCPP)粉体涂层,通过条件控制制得一系列涂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万能材料实验机对涂层材料的元素组成、晶相和显微结构及界面结合强度进行分析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涂层SCPP中,各元素比例不变,SCPP成分没有发生改变,能够保持原有的晶格结构,未发生相分解等现象,涂层表面略显粗糙且SCPP结合致密,较普通的等离子喷涂具有较好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制备出一种具有适当表面粗糙度和较高界面结合强度的SCPP生物涂层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等离子喷涂 涂层 界面结合强度
下载PDF
掺锶聚磷酸钙共培养成骨细胞与内皮细胞:行为和功能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红 顾志鹏 +2 位作者 黄程程 徐源廷 余喜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65-370,共6页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掺锶的聚磷酸钙材料对单独培养内皮细胞或成骨细胞的行为有显著促进作用。目的:观察掺锶聚磷酸钙对共培养下成骨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行为和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以2...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掺锶的聚磷酸钙材料对单独培养内皮细胞或成骨细胞的行为有显著促进作用。目的:观察掺锶聚磷酸钙对共培养下成骨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行为和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以2∶1的浓度比接种于24孔板中,然后再分别加入掺锶聚磷酸钙、聚磷酸钙与羟基磷灰石,共培养7 d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与聚磷酸钙与羟基磷灰石相比,在掺锶聚磷酸钙表面生长的细胞呈现更加良好的形态,细胞融合生长形成单层覆盖在材料表面,并且在材料表面有一定的跨度生长,说明掺锶聚磷酸钙材料能促进内皮细胞在其上黏附、伸展,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掺锶聚磷酸钙组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显高于聚磷酸钙组和羟基磷灰石组(P<0.05),说明掺锶聚磷酸钙可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掺锶聚磷酸钙 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掺锶聚磷酸钙修复股骨头坏死骨缺损过程中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海燕 夏亚一 康鹏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44-84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材料掺锶聚磷酸钙(strontium-doped calcium polyphosphate,SCPP)修复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健康雄性日本大白...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材料掺锶聚磷酸钙(strontium-doped calcium polyphosphate,SCPP)修复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健康雄性日本大白兔21只,右侧臀肌注射甲泼尼龙20mg/kg,每日1次,共3次,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2周时随机处死3只动物取材组织学证实造模成功后,其余18只,通过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活门法(Trap-door)清除骨坏死组织,制成双侧股骨头直径2.5mm×5mm的圆柱形骨缺损,随机分为3组。A组植入掺锶聚磷酸钙;B组植入聚磷酸钙:C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各组动物,通过影像学、组织病理学、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评价股骨头坏死骨缺损修复过程中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各组均未出现关节脱位,关节间隙正常。A组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VEGF免疫反应性高,骨缺损区完全修复,大部分材料被新生骨小梁替代,缺损区骨密度接近于周围骨组织;B组VEGF免疫反应性较A组低,骨缺损区大部分修复,新生骨小梁替代部分材料,骨小梁较A组纤细稀疏,缺损区骨密度低于周围骨组织。C组骨缺损区修复,与周围骨组织融合,自体松质骨周围大量胶原纤维包裹并有新骨生成。[结论]应用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的掺锶聚磷酸钙修复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过程中,可通过诱导VEGF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加速骨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股骨头坏死 骨缺损 修复 掺锶聚磷酸钙
原文传递
新型骨科材料SCPP对成骨细胞促血管化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喜讯 顾志鹏 +4 位作者 任大伟 刘菲 冯婷 张小华 万昌秀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9-225,共7页
在制备聚磷酸钙过程中掺入锶获得掺锶量为(1%、2%、5%、8%、10%)的新型骨科材料SCPP。研究SCPP对成骨细胞行为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为阐明其促血管化机理提供实验依据。以成骨细胞与支架材... 在制备聚磷酸钙过程中掺入锶获得掺锶量为(1%、2%、5%、8%、10%)的新型骨科材料SCPP。研究SCPP对成骨细胞行为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为阐明其促血管化机理提供实验依据。以成骨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采用XRD,MTT法,ALP活性检测,SEM观察,RT-PCR和ELISA技术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CPP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其ALP活性,上调成骨细胞VEGF和bFGF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CP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8%SCPP最为明显。SCPP具有"促血管化作用",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或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血管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SCPP降解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F-肌动蛋白重组的影响
15
作者 陈元维 史国齐 +4 位作者 秦滢杰 丁玉龙 余喜讯 张小华 万昌秀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研究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掺锶聚磷酸钙(strontium-doped calcium polyphosphate,SCPP)的降解产物(degradation products,DPs)对血管形成密切相关的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肌动蛋白微丝(F-actin)重组的影响,探索其对骨组织工... 目的研究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掺锶聚磷酸钙(strontium-doped calcium polyphosphate,SCPP)的降解产物(degradation products,DPs)对血管形成密切相关的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肌动蛋白微丝(F-actin)重组的影响,探索其对骨组织工程血管化的作用。方法在聚磷酸钙(calcium polyphosphate,CPP)制备过程中掺锶制备SCPP多孔支架材料。生理盐水为降解介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检测降解液中DPs及浓度。用降解液处理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噻唑蓝法和Millicell小室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标记F-actin,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与CPP和生理盐水组比较。结果掺锶前后,孔隙率分别为(65±5)%和(64±5)%。SCPP各天降解液中Sr浓度为1.222~1.808mg/L,约为CPP组的20~40倍,但Ca和P较低。SCPP组细胞增殖和迁移数显著高于CPP组和生理盐水,细胞中F-actin重组形成应力纤维数量明显增多。结论SCPP的降解液能明显促进ECV-304的增殖。Sr是影响增殖的关键因素,SCPP降解液还能促进ECV-304的迁移,引起F-actin重组,形成与细胞迁移密切相关的应力纤维可能是促进迁移的原因之一。SCPP用作骨组织工程支架可能促进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聚磷酸钙 骨组织工程 降解产物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