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QbD理念的散偏汤提取工艺设计空间预测
1
作者 孙萌 刘雪纯 +7 位作者 赵玥瑛 张晴 席铖 董爽 张馨雨 杜守颖 白洁 陆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48-356,共9页
目的:预测散偏汤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和设计空间理念,采用鱼骨图结合失效模型与效应分析的方法确定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量为散偏汤提取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以阿魏酸、芥子碱硫氰酸盐、甘草苷、甘草酸的含... 目的:预测散偏汤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方法:基于质量源于设计和设计空间理念,采用鱼骨图结合失效模型与效应分析的方法确定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量为散偏汤提取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以阿魏酸、芥子碱硫氰酸盐、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及出膏率为关键质量属性,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拟合数学模型,考察其相互关系,建立散偏汤提取工艺设计空间。结果:依据数学模型建立了散偏汤提取工艺设计空间,在此空间内取点验证,发现单个处方阿魏酸、芥子碱硫氰酸盐、甘草苷、甘草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50‰、0.787‰、0.248‰、0.451‰,出膏率为23.83%,符合关键质量属性的要求。结论:建立的设计空间可为散偏汤放大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设计空间 散偏汤 提取工艺
下载PDF
熵权-正交法优化赤苍藤中多糖、多酚和黄酮的提取工艺
2
作者 陆玉婷 毕明月 +3 位作者 卓燊 李有娟 陆苑 伍善广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23-130,共8页
优化赤苍藤中多糖、多酚和黄酮的提取工艺,为综合评价其质量提供参考。以赤苍藤茎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解法,选取适宜的酶质量分数、酶解p H、酶解温度及酶解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多糖、多酚、黄酮和浸膏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基于熵权法客观赋... 优化赤苍藤中多糖、多酚和黄酮的提取工艺,为综合评价其质量提供参考。以赤苍藤茎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解法,选取适宜的酶质量分数、酶解p H、酶解温度及酶解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多糖、多酚、黄酮和浸膏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基于熵权法客观赋权结合L_9(3~4)正交试验,优选赤苍藤的多指标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质量分数4%,酶解p H值6.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5 min。考察多指标后,确认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赤苍藤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苍藤 熵权法 酶解法 多指标评价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
3
作者 程茜菲 张玩涛 +5 位作者 王飞娟 李娟花 彭修娟 王静 韩文冬 刘峰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目的:优化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其吸湿保湿性能、探索其护肤功能。方法:采用热回流法结合正交进行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以黄精多糖为实验对象,采用重量法进行吸湿性(相对湿度分别为43%和81%)、保湿性试验,并对吸湿曲线进行模型拟合... 目的:优化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其吸湿保湿性能、探索其护肤功能。方法:采用热回流法结合正交进行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以黄精多糖为实验对象,采用重量法进行吸湿性(相对湿度分别为43%和81%)、保湿性试验,并对吸湿曲线进行模型拟合;将黄精多糖添加到市售面霜中进行皮肤水分测试。结果:实验表明黄精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是150 min,提取次数为1次;黄精多糖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均符合双指数模型;置于干硅胶环境下48 h,黄精多糖保湿率为14.00%。结论:黄精多糖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在护肤品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提取工艺优化 吸湿保湿性能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马齿苋总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4
作者 祝媛媛 任晓聪 +3 位作者 刘元松 刘绮玲 曾令菲 鲁新环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以马齿苋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马齿苋总多酚。以总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马齿苋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1(mL/g)提取温度45℃、乙醇体积分数60%、提... 以马齿苋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马齿苋总多酚。以总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马齿苋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1(mL/g)提取温度45℃、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马齿苋总多酚提取量为6.89mg/g。抗氧化试验表明,马齿苋总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总多酚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药对荆芥-防风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5
作者 张勇刚 宋文婷 +2 位作者 尹楠 张建文 夏尚奇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 优化药对荆芥-防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液料比、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进行... 目的 优化药对荆芥-防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液料比、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1∶1,浸泡1 h,提取7.5 h,在该条件下挥发油的提取量为0.63 mL,与预测值的偏差较小。结论 优选的荆芥-防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荆芥-防风 挥发油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十三味逐瘀合剂的提取工艺
6
作者 邓凤云 冯丽珍 +4 位作者 韦贤 唐文静 吴显兴 罗试计 姜攀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目的优选十三味逐瘀合剂的水提煎煮工艺,为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煎煮次数(A)、加水量(B)、煎煮时间(C)作为考察因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与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确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和出膏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70%和30%,通... 目的优选十三味逐瘀合剂的水提煎煮工艺,为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煎煮次数(A)、加水量(B)、煎煮时间(C)作为考察因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与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确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和出膏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70%和30%,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水提的煎煮工艺,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最优选的煎煮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90 min。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可用于规范化十三味逐瘀合剂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味逐瘀合剂 正交试验法 羟基红花黄色素A 提取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忍冬木层孔菌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7
作者 张宏岐 朱烈琴 +3 位作者 曾亚妮 崔敏 周莹霞 杜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88,668,共9页
忍冬木层孔菌(Phellinus lonicerinus(Bond.) Bond.et Sing)为湖北等地习用的桑黄品种,也是土家族常用药,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了研究忍冬木层孔菌子实体多糖(Phellinus lonicerinus polysaccharide, PLP)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 忍冬木层孔菌(Phellinus lonicerinus(Bond.) Bond.et Sing)为湖北等地习用的桑黄品种,也是土家族常用药,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了研究忍冬木层孔菌子实体多糖(Phellinus lonicerinus polysaccharide, PLP)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冷凝回流提取法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确定PLP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忍冬木层孔菌多糖(PLP30、PLP60、PLP85、PLPA1和PLPA2)的还原能力、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PLP最佳提取工艺的参数为:料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100℃,此条件下PLP提取率为(3.16±0.05)%;五种多糖对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其对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和还原力均与浓度呈量效关系。表明忍冬木层孔菌子实体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和一定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木层孔菌 子实体 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皇帝柑精油提取工艺
8
作者 刘国凌 刘永吉 陈江鹏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皇帝柑精油的提取工艺条件.探究提取时间、液料比、NaCl添加量、超声波功率对皇帝柑精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一种皇帝柑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6 h、液料比32 mL·g^(-1)...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皇帝柑精油的提取工艺条件.探究提取时间、液料比、NaCl添加量、超声波功率对皇帝柑精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一种皇帝柑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6 h、液料比32 mL·g^(-1)、NaCl添加量1.8%,在此条件下皇帝柑精油得率为3.16%,与模型预测最大值3.19%相差无几,说明该提取工艺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柑 精油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优化
下载PDF
陆生蓝藻地木耳中海藻糖提取工艺研究
9
作者 徐曼 龚军 吴超广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5期33-37,共5页
该研究从三氯乙酸浓度、三氯乙酸用量、提取温度及时间4个方面初步探讨从地木耳中提取海藻糖的工艺,该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从地木耳中提取海藻糖的工艺条件,通过考察三氯乙酸浓度、用量、提取温度和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 该研究从三氯乙酸浓度、三氯乙酸用量、提取温度及时间4个方面初步探讨从地木耳中提取海藻糖的工艺,该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从地木耳中提取海藻糖的工艺条件,通过考察三氯乙酸浓度、用量、提取温度和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0.3 M三氯乙酸浓度,用量5 mL,提取温度80℃,时间5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木耳 海藻糖 三氯乙酸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马齿苋中总酚提取工艺研究
10
作者 曹利慧 肖梓莹 +2 位作者 曹作佳 李胜杰 高兢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以马齿苋为原料,选取超声波辅助法对其中的总酚进行提取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超声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温度、料液比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实验表明:超声时间为114 min,提取温度... 以马齿苋为原料,选取超声波辅助法对其中的总酚进行提取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超声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温度、料液比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实验表明:超声时间为114 min,提取温度为66℃,料液比为1∶28(g/mL),乙醇体积分数为34%时,多酚得率最高,为4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总酚 超声波 响应面分析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昆布多糖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涵 殷澳 +3 位作者 张会佳 侯相竹 高阳 徐多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6,共10页
优化复合酶提取昆布多糖的工艺参数,并考察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能力。以昆布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酶解时间、pH、液料比和温度对昆布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体外酶抑制实验测定昆布多糖对α... 优化复合酶提取昆布多糖的工艺参数,并考察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能力。以昆布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酶解时间、pH、液料比和温度对昆布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体外酶抑制实验测定昆布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添加量为纤维素酶100 mg、果胶酶90 mg、木瓜蛋白酶55 mg,最佳酶法提取工艺为酶解时间1.8 h、酶解温度49.4℃、pH6.1、液料比59:1 mL/g,最佳工艺条件下昆布多糖预测得率18.183%,实测多糖得率18.19%±1.04%,其中性糖、酸性糖、蛋白质及硫酸根含量分别52.72%、11.76%、2.66%、19.49%;在1~5 mg/mL范围内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升高,最大抑制率为79.04%±3.17%,IC50为1.443 mg/mL。复合酶法提取的昆布多糖得率高,其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布多糖 复合酶 提取工艺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多糖的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思敏 廖伟先 +3 位作者 潘杰峰 余佳浩 陈碧莲 邵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5,共8页
为提高铁皮石斛的综合利用率,建立一种绿色高效的铁皮石斛多糖提取方法。本研究以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了低共熔溶剂浓度、提取温度及液料比对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 为提高铁皮石斛的综合利用率,建立一种绿色高效的铁皮石斛多糖提取方法。本研究以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了低共熔溶剂浓度、提取温度及液料比对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后得到最佳工艺为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浓度40%、提取温度80℃、液料比110:1(mL/g),在此条件下实际提取率为33.2%±0.28%,与预测值33.5%接近,多糖的纯度为56.95%±1.2%。多糖经阴离子交换柱及葡聚糖凝胶柱纯化后,纯度可达90.8%,其单糖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构成,质量比约为43:37,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木糖、鼠李糖、核糖等,结构中同时含有α糖苷键和β糖苷键。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低共熔溶剂提取铁皮石斛多糖的高效绿色提取方案,具有多糖提取率高及绿色的特点,为后续铁皮石斛多糖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多糖 低共熔溶剂 提取工艺 响应面 结构
下载PDF
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提取工艺、酶学性质、实际应用研究
13
作者 程雨婕 陈旭 +4 位作者 刘云华 黄志芳 陈燕 刘玉红 易进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sbslGUS)提取工艺、酶学性质、实际应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粒度、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酶活性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分析底物(黄芩苷)浓度与酶解速度的关系,计...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sbslGUS)提取工艺、酶学性质、实际应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粒度、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酶活性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分析底物(黄芩苷)浓度与酶解速度的关系,计算V_(max)、K_(m),考察pH值、温度、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评价pH稳定性、热稳定性。sbslGUS酶解黄芩苷以制备黄芩素,考察pH值、温度、反应时间、底物初始浓度、加酶量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粒度40目,加水量10倍,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次数3次。酶解符合酶促反应动力学,K_(m)为0.0063 mol/L,V_(max)为70.42μmol/h,在pH值6.0、温度45℃、金属离子100 mmol/L Cu2+下酶活性最强,sbslGUS在pH值4.0~7.0、温度4~30℃范围内稳定性良好。最优制备工艺为pH值6.0,温度45℃,反应时间12 h以上,底物初始浓度67.2 mmol/L,加酶量1 mL/0.269 mmol黄芩苷,转化率为97.83%。结论sbslGUS酶解效率高,条件温和,可为获取黄芩素提供简便的制备方法,并且拓展了黄芩茎叶应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 葡萄糖醛酸水解酶 提取工艺 酶学性质 实际应用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牛蒡子多糖提取工艺及对细胞抗炎作用研究
14
作者 潘博雅 孟宪群 +3 位作者 康廷国 尹海波 许亮 王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为了确定提取牛蒡子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其抗炎作用。通过响应面法考察不同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牛蒡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不同RAW 264.7细胞处理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经Wes... 为了确定提取牛蒡子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其抗炎作用。通过响应面法考察不同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牛蒡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不同RAW 264.7细胞处理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经Western blot法检测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牛蒡子多糖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80℃,此时提取率为7.19%;牛蒡子多糖组对TNF-α和IL-6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并通过调控相关通路上的蛋白表达,起到免疫调控作用。该研究可为牛蒡子新药用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多糖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RAW 264.7细胞 抗炎
下载PDF
金莲花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15
作者 李春晓 宋庆琳 +5 位作者 焦旭 冯慧程 陈虞超 郭生虎 张波 薛涛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优化金莲花多糖提取工艺,并分析测试金莲花多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金莲花多糖,通过单因素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金莲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DPP... 目的优化金莲花多糖提取工艺,并分析测试金莲花多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金莲花多糖,通过单因素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金莲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价金莲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金莲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金莲花多糖的提取率为1.350%±0.125%。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金莲花多糖其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IC_(50)分别为0.161、0.079、0.006、4.216 mg·mL^(-1),且当浓度为4.0 mg·mL^(-1)时,总还原力为2.78。结论优化的金莲花多糖提取工艺提取率较高且获得的金莲花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金莲花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 金莲花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细辛精油提取工艺优化、成分分析及其抑菌效力研究
16
作者 吴秋月 王帅 +4 位作者 孙英新 张萌 杨莉 刘翠晶 杨利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7-1312,共6页
目的 优化细辛精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并分析其组分及抑菌效力。方法 在单因素、Plackett-Burman、最陡爬坡试验基础上,以蒸馏时间、液料比和粉碎度为影响因素,出油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GC-MS法分析组分。参照2020年... 目的 优化细辛精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并分析其组分及抑菌效力。方法 在单因素、Plackett-Burman、最陡爬坡试验基础上,以蒸馏时间、液料比和粉碎度为影响因素,出油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GC-MS法分析组分。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检测抑菌效力。结果 最佳条件为蒸馏时间3.9 h,液料比20∶1,粉碎度20目,出油率为3.5%。细辛精油主要组分为酚类、醚类等化合物,当浓度分别为9、9、29μL/mL时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可达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耳用、鼻用、皮肤给药和吸入制剂抑菌效力“A”标准。结论 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效力研究结果有助于细辛精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精油 提取工艺 成分分析 抑菌效力 响应面法 GC-MS
下载PDF
运脾消食方提取工艺放大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林欣荣 高紫薇 +2 位作者 束雅春 赵霞 吴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1-396,共6页
目的考察运脾消食方提取工艺放大影响因素。方法HPLC法测定儿茶素、阿魏酸、花旗松素、异牡荆素、芸香柚皮苷、白术内酯Ⅱ、柚皮苷、桑色素、橙皮苷、木犀草素、常春藤皂苷元、白术内酯I、柚皮素、橙皮素的含量,建立指纹图谱,评价容器... 目的考察运脾消食方提取工艺放大影响因素。方法HPLC法测定儿茶素、阿魏酸、花旗松素、异牡荆素、芸香柚皮苷、白术内酯Ⅱ、柚皮苷、桑色素、橙皮苷、木犀草素、常春藤皂苷元、白术内酯I、柚皮素、橙皮素的含量,建立指纹图谱,评价容器体积、火候、投料量对各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15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5。14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6.4%~103.3%,RSD 0.5%~2.7%。火候的影响程度大于提取容器体积、投料量。结论多成分含量测定结合指纹图谱可为运脾消食方提取工艺放大后一致性评价的共性技术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脾消食方 提取工艺放大 影响因素 含量测定 指纹图谱 HPLC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膝痛康β-蜕皮甾酮的提取工艺
18
作者 高建辉 张舜华 +5 位作者 张宇 范元赫 闵冬雨 叶恒 赵龙山 关雪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51-456,共6页
目的优化膝痛康方剂中β-蜕皮甾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和单因素试验,对提取过程中的浸泡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甲醇倍量等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模型分析与预测,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最优条件进行验证。... 目的优化膝痛康方剂中β-蜕皮甾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和单因素试验,对提取过程中的浸泡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甲醇倍量等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模型分析与预测,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最优条件进行验证。结果饮片浸泡96 min,提取100 min,反复2次,甲醇倍数为16倍,此时牛膝的提取工艺达到最佳,在此提取工艺下β-蜕皮甾酮的提取量达到最大。结论该提取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提取工艺稳定等特点,此外,该提取工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以其为膝痛康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β-蜕皮甾酮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
19
作者 苏秦 包强 +3 位作者 李喜香 王雪梅 殷润良 王建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46-152,共7页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 目的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以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川芎饮片苯酞类成分提取工艺;以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含量及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当归-川芎饮片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结果苯酞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加7倍量90%乙醇,每次提取130 min,提取2次;酚酸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加7.5倍量65%乙醇,每次提取120 min,提取2次。结论优选的当归-川芎饮片苯酞、酚酸类成分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饮片 苯酞类成分 酚酸类成分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狗脊总酚酸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20
作者 郭忠静 徐新军 +1 位作者 赵志敏 杨得坡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狗脊总酚酸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液料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总酚酸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运用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狗... 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狗脊总酚酸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液料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总酚酸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运用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狗∶脊总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定狗脊总酚酸提取物对ABTS·^(+)和DPPH·的清除效果。结果狗脊总酚酸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提取温度88℃、液料比602 mg/mL和1 mg/mL时,对ABTS·^(+)、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92.76%和88.66%。结论响应面优化法试验理论值与实测值较一致,得到的狗脊总酚酸提取工艺简便可行,狗脊总酚酸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脊 总酚酸 提取工艺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抗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