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花楸抗哮喘活性提取部位的筛选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娜 屯妮萨古丽·艾买提江 +1 位作者 常军民 李改茹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4期863-869,共7页
目的基于BEAS-2B细胞筛选天山花楸抗哮喘活性提取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制备天山花楸不同溶剂提取物;采用脂多糖诱导BEAS-2B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IL-8水平,筛选天... 目的基于BEAS-2B细胞筛选天山花楸抗哮喘活性提取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制备天山花楸不同溶剂提取物;采用脂多糖诱导BEAS-2B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IL-8水平,筛选天山花楸抗哮喘的活性提取部位;基于UPLC-QE-MS技术对天山花楸抗哮喘活性提取部位进行成分分析。结果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天山花楸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均可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EAS-2B细胞分泌IL-1β和IL-8,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利用UPLC-QE-MS技术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成分分析,通过分析各成分的质荷比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对其中11个化学成分的结构及其裂解途径进行了推导,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酚类及氰苷类化合物。结论本研究对天山花楸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为研究天山花楸抗哮喘活性的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花楸 哮喘 活性提取部位 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藏药臭蚤草不同提取部位对CIA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方圆 朱继孝 +5 位作者 刘琳 孙杰 王钰洁 杨静 曾金祥 李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78-1384,共7页
目的明确藏药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筛选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方法以牛Ⅱ型胶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观察臭蚤草总提物、大孔树脂不同浓度乙醇洗... 目的明确藏药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筛选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方法以牛Ⅱ型胶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观察臭蚤草总提物、大孔树脂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位及雷公藤多苷(GTW)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足肿胀度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类风湿性因子(RF)的含量,借助滑膜组织病理学验证臭蚤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法探究臭蚤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MAPK/p38/NF-κB、TLR4/NF-κB炎症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臭蚤草总提取物和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能够明显降低CIA大鼠关节肿胀度;有效改善大鼠滑膜的病理变化,并明显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类风湿性因子(RF)水平;明显降低滑膜组织中(TLR4、NF-κB、Myd88、p-p38、p-IκBα、iNOS等)相关炎症蛋白的表达。结论(1)臭蚤草可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症状,且臭蚤草60%乙醇洗脱部位为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活性部位;(2)臭蚤草总提物及不同极性提取物能抑制MAPK/p38/NF-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缓解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臭蚤草 提取部位 胶原诱导关节炎 作用机制 活性部位
下载PDF
天麻不同提取部位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春萍 杨茜 +4 位作者 孟庆婷 颜明丽 宁珑 孙航 何芳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比较天麻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缺血性脑卒中(IS)作用,为筛选天麻抗IS的有效部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乙酸乙酯萃取法对天麻进行提取分离。以花生四烯酸颈内动脉注射诱导大鼠弥漫性脑血栓模型,以缺血侧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 目的比较天麻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缺血性脑卒中(IS)作用,为筛选天麻抗IS的有效部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乙酸乙酯萃取法对天麻进行提取分离。以花生四烯酸颈内动脉注射诱导大鼠弥漫性脑血栓模型,以缺血侧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为指标考察天麻生粉、天麻醇提取物、天麻醇提取残渣、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天麻乙酸乙酯提取残渣、天麻素以及阿司匹林(阳性对照药)的抗IS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天麻醇提取物、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EB含量(P<0.05);天麻生粉有降低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EB含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麻醇提取残渣、天麻乙酸乙酯提取残渣、天麻素对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EB含量均几乎无影响。结论天麻醇提取物和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具有抗IS作用,且作用强于天麻生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缺血性脑卒中 提取部位 药效学 有效部位
下载PDF
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抗炎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4
作者 唐当柱 徐娅玲 +2 位作者 杨琼英 杨艳 孟庆婷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4期86-95,共10页
目的考察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抗炎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花生四烯酸、角叉菜胶复制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足部组织中COX-1、COX-2、5-LO的含量,探讨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采用大... 目的考察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抗炎的活性部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花生四烯酸、角叉菜胶复制大鼠足趾肿胀模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足部组织中COX-1、COX-2、5-LO的含量,探讨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采用大孔树脂对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进行分离,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对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不同洗脱部位(水洗脱部位、30%乙醇洗脱部位、60%乙醇洗脱部位、90%乙醇洗脱部位)进行抗炎有效部位筛选;采用花生四烯酸、角叉菜胶复制小鼠足趾肿胀模型,ELISA法检测小鼠血液IL-1β、PGE2、LTB4、TNF-a、IL-10的含量,对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90%乙醇洗脱部位进行抗炎机制研究并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结果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能够减少AA、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度,降低AA、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组织中COX-1、COX-2、5-LO的表达;仙鹤草90%乙醇洗脱部位能抑制小鼠耳肿胀度以及足趾肿胀度,降低IL-1β、TNF-a、PGE2的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但对LTB4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了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科罗索酸、槲皮素、芦丁、胡萝卜苷、β-谷甾醇。结论(1)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可通过抑制COX和5-LO两条途径发挥抗炎作用。(2)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90%乙醇洗脱部位通过抑制COX途径从而降低致炎因子PGE2、IL-1β、TNF-a的表达、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实现抗炎,但对5-LO途径诱导的LTB4未见明显抑制作用。(3)已鉴定的5个化合物中,科罗索酸、槲皮素和芦丁均有文献报道其具备抗炎活性,表明仙鹤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的90%乙醇洗脱部位是由科罗索酸、槲皮素和芦丁等共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鹤草 正丁醇提取部位 抗炎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何首乌醋酸乙酯提取部位与二苯乙烯苷的调血脂作用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春英 张兰桐 +2 位作者 袁志芳 金一宝 张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研究何首乌醋酸乙酯提取部位(EAFF-PM)与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的调血脂作用。方法观察EAEF-PM和二苯乙烯苷对正常小鼠血脂及肝脏指数的影响;小鼠ipTriton致急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EAEF-PM和二苯乙烯苷对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大鼠... 目的研究何首乌醋酸乙酯提取部位(EAFF-PM)与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的调血脂作用。方法观察EAEF-PM和二苯乙烯苷对正常小鼠血脂及肝脏指数的影响;小鼠ipTriton致急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EAEF-PM和二苯乙烯苷对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为模型,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EAEF-PM和二苯乙烯苷,连续28d,测定血脂、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以及肝脏指数。结果对正常小鼠,二苯乙烯苷和EAEF-PM均有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EAEF-PM和二苯乙烯苷对ipTriton致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TC、TG和LDL-C均有降低作用,对HDL-C均有升高作用。EAEF-PM60mg/kg明显降低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模型的肝脏指数;EAEF-PM30、60mg/kg明显降低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模型的血清TC、TG、LDL-C、MDA水平和TC/HDL-C值,明显升高血清HDL-C和NO水平以及SOD活性,二苯乙烯苷对各项指标的作用强度略EAEF-PM,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何首乌中EAEF-PM及二苯乙烯苷均具有调血脂、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二苯乙烯苷为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物质,提示可用于预防高脂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何首乌醋酸乙酯提取部位 二苯乙烯苷 调血脂作用
下载PDF
红外二阶导数谱对地黄及其不同提取部位、炮制品的鉴定 被引量:15
6
作者 白雁 孙素琴 +3 位作者 樊克锋 王东 朱凤云 娄玉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61-1663,共3页
关键词 二阶导数谱 提取部位 二阶导数光谱 炮制品 地黄 红外 鉴定 光谱曲线
下载PDF
白术和黄芪不同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胡灿 李茹柳 +4 位作者 莫全毅 王治平 林传权 陈炜璇 陈蔚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观察白术和黄芪的不同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增殖的影响。方法以系统溶剂分离法分别提取白术和黄芪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醇沉上清液和多糖部位;另将白术和黄芪以乙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吸附法得到40%和70%乙醇洗脱... 目的观察白术和黄芪的不同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增殖的影响。方法以系统溶剂分离法分别提取白术和黄芪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醇沉上清液和多糖部位;另将白术和黄芪以乙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吸附法得到40%和70%乙醇洗脱部位。MTT法检测白术和黄芪正丁醇部位、醇沉上清液、多糖部位、40%和70%醇洗脱液对IEC-6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初步发现黄芪正丁醇部位、醇沉上清部位、糖复合物、40%和70%醇洗脱部位加药24h能促进细胞增殖;白术40%乙醇洗脱液部位加药24h能促进细胞增殖,白术正丁醇部位、糖复合物、40%和70%乙醇洗脱液部位加药48h能促进细胞增殖。结论白术和黄芪正丁醇部位、多糖部位、40%和70%醇洗脱液在加药后不同时间对IEC-6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增殖作用;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白术和黄芪不同部位,可以用于细胞增殖实验,为进一步开展白术和黄芪在细胞水平上的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黄芪 提取部位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青龙衣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季宇彬 马宏图 +1 位作者 杨波 汲晨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 观察青龙衣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制备S180和H22荷瘤小鼠模型,青龙衣不同提取部位ip给药,观察其对S180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胸腺、脾脏器官指数的影响,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癌细胞膜和红细胞膜表面唾液酸(SA)含量的影响。结... 目的 观察青龙衣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制备S180和H22荷瘤小鼠模型,青龙衣不同提取部位ip给药,观察其对S180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胸腺、脾脏器官指数的影响,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癌细胞膜和红细胞膜表面唾液酸(SA)含量的影响。结果 青龙衣冷、热醇提取部位对S180荷瘤小鼠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并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对H22荷瘤小鼠可延长生存期;冷、热醇提取部位能显著降低S180和H22小鼠肿瘤细胞膜表面SA含量,同时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膜表面SA含量。结论 青龙衣冷、热醇提取部位具有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衣不同提取部位 唾液酸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广藿香不同提取部位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彭绍忠 李耿 +3 位作者 秦臻 苏子仁 张奉学 赖小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78-2579,共2页
目的研究广藿香3种提取部位的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以确定其有效部位。方法通过建立流行性感冒动物模型,以肺指数和死亡保护率为指标,观察各提取部位体内抗流感病毒FM1的作用。结果广藿香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部位具有明显的体内抗流感病... 目的研究广藿香3种提取部位的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以确定其有效部位。方法通过建立流行性感冒动物模型,以肺指数和死亡保护率为指标,观察各提取部位体内抗流感病毒FM1的作用。结果广藿香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部位具有明显的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其他部位作用不明显。结论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部位是广藿香抗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提取部位 抗病毒
下载PDF
薄荷非挥发性提取部位的药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彭蕴茹 钱士辉 +1 位作者 石磊 罗宇慧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薄荷非挥发性提取部位的不同药理活性。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血清AST、ALT水平为指标,观察薄荷不同提取部位的保肝作用。检测不同时段大鼠胆汁流量,观察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采用体内... 目的:观察薄荷非挥发性提取部位的不同药理活性。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血清AST、ALT水平为指标,观察薄荷不同提取部位的保肝作用。检测不同时段大鼠胆汁流量,观察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采用体内接种肿瘤,观察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肉瘤S180及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结果:薄荷石油醚提取部位有明显的保肝利胆功效,而水提部位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结论:薄荷非挥发性提取部位有明显的药理作用,且不同提取部位有不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非挥发性提取部位 保肝利胆 抗肿瘤
下载PDF
白术黄芪汤单药提取部位组方对不同病变阶段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茹柳 迟莉 +3 位作者 郭文峰 王静 王桂香 陈蔚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2,共4页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黄芪汤 白术 组方 病变阶段 提取部位 大鼠 单药
下载PDF
用色谱和ESI-MS方法考察四物汤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乾德 马百平 +5 位作者 李卫华 张村 王红霞 张首国 魏开华 王升启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4-339,共6页
目的 :为了探讨四物汤补血作用的物质基础 ,制备 3种不同极性的四物汤提取部位 (C1,C2 ,C3) ,对这3种部位的化学成分特点进行考察。方法 :综合运用高效薄层色谱 (HPTLC)、高效液相色谱 (HPLC)、电喷雾离子化质谱 (ESI MS) 3种方法对四... 目的 :为了探讨四物汤补血作用的物质基础 ,制备 3种不同极性的四物汤提取部位 (C1,C2 ,C3) ,对这3种部位的化学成分特点进行考察。方法 :综合运用高效薄层色谱 (HPTLC)、高效液相色谱 (HPLC)、电喷雾离子化质谱 (ESI MS) 3种方法对四物汤的C1,C2 ,C3部位及四味单药相应部位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四物汤部位C1中含有种类丰富的成分 ,包括阿魏酸、芍药苷等 ,并且应含有藁本内酯 ,而糖类物质极少 ;C2的成分以芍药苷、单糖、二糖为主 ;C3的成分以单糖和二糖为主。结论 :综合运用色谱和直接输注ESI MS ,可以获得关于方剂提取部位组成的丰富信息。不同方法的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相互印证 ,使所获得的信息比单一方法更全面更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ESI-MS法 四物汤 提取部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白术黄芪汤及其单药提取部位组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茹柳 迟莉 +2 位作者 石忠峰 郭文峰 陈蔚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白术黄芪汤(DAA)益气健脾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DAA以原方配伍水提,煮沸浓缩至相当于药材1500g.L-1;DAA单药提取部位组方(PEAAG)以组成DAA的3个单药白术、黄芪和甘草提取部位白术糖复合物(AMPS-Ⅱ)、黄芪总皂苷(TSA)和甘草总黄酮... 目的探讨白术黄芪汤(DAA)益气健脾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DAA以原方配伍水提,煮沸浓缩至相当于药材1500g.L-1;DAA单药提取部位组方(PEAAG)以组成DAA的3个单药白术、黄芪和甘草提取部位白术糖复合物(AMPS-Ⅱ)、黄芪总皂苷(TSA)和甘草总黄酮(TFG)以4∶3∶3比例混合,加蒸馏水混匀研磨配成储存液,含提取物100g.L-1。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d2分别灌胃给予DAA(相当于药材15g.kg-1)和PEAAG(含提取部位0.3g.kg-1)连续15d,肉眼观察大鼠结肠病变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用TNBS制备小鼠结肠炎模型,于d2分别灌胃给予PEAAG及其3个组成部位(剂量均为0.2g.kg-1)连续10d,观察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用一次最大耐受量实验观察DAA和PEAAG的小鼠急性毒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EAAG组结肠的肉眼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降低,DAA组变化不明显。PEAAG和AMPS-Ⅱ可降低TNBS致小鼠结肠炎结肠组织MPO的活性,PEAAG作用更明显,TSA和TFG作用不明显。DAA和PEAAG一次最大耐受量分别为60g.kg-1和4g.kg-1,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80倍和300~600倍。结论单药提取部位组方PEAAG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所观察的剂量条件下可能优于原方DAA和3个提取部位,且毒性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黄芪汤 组方 提取部位 治疗 结肠炎 溃疡性 急性毒性试验
下载PDF
布渣叶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胃液分泌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戴卫波 梅全喜 +1 位作者 曾聪彦 高玉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6-607,共2页
目的比较布渣叶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胃液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香砂养胃丸组、布渣叶石油醚部位组、醋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剩余水层部位组。各治疗组连续给药7d后,做胃液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正丁醇... 目的比较布渣叶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胃液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香砂养胃丸组、布渣叶石油醚部位组、醋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剩余水层部位组。各治疗组连续给药7d后,做胃液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正丁醇部位和剩余水层部位均能显著增加胃液分泌量(P<0.05);醋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剩余水层部位均能显著降低胃液pH值(P<0.05或P<0.01);正丁醇部位能显著提高胃蛋白酶活性(P<0.01)。结论布渣叶对大鼠胃液分泌功能影响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正丁醇部位和剩余水层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渣叶 不同提取部位 胃液分泌 胃蛋白酶
下载PDF
海南砂仁不同提取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董琳 王勇 +5 位作者 魏娜 张小坡 谭银丰 张俊清 李友宾 李永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21-723,共3页
目的:对海南砂仁的5个分离部位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以明确其抗氧化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海南砂仁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依次获得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 目的:对海南砂仁的5个分离部位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以明确其抗氧化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海南砂仁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依次获得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测定法,对5个部位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海南砂仁5个部位均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以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两种方法测得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趋势一致,且抗氧化能力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海南砂仁不同提取部位抗氧化活性差异可能与其所含抗氧化成分的种类和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砂仁 提取部位 抗氧化活性 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羟基自由基清除
下载PDF
柴胡黄芩配伍不同提取部位对扑热息痛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宪龄 张丽萍 +2 位作者 李连珍 宋宁 刘斌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1,共2页
目的:探索柴胡、黄芩配伍对扑热息痛所致小鼠肝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用70%乙醇对原药材进行回流提取,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对柴胡、黄芩的醇浸膏进行萃取,用500mg/kg的扑热息痛(AP)灌胃造模,以血清丙氨... 目的:探索柴胡、黄芩配伍对扑热息痛所致小鼠肝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用70%乙醇对原药材进行回流提取,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对柴胡、黄芩的醇浸膏进行萃取,用500mg/kg的扑热息痛(AP)灌胃造模,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肝匀浆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为指标,观察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水及水饱和正丁醇部位对升高的ALT、AST含量有降低作用,对降低的GSH含量有升高作用,乙酸乙酯部位能显著升高肝匀浆GSH含量。结论:柴胡黄芩配伍保肝作用的活性成分可能存在于水及水饱和正丁醇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黄芩 活性部位 保肝作用 扑热息痛 急性肝损伤 小鼠肝损伤 保护作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提取部位
下载PDF
艾纳香残渣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闻庆 庞玉新 +3 位作者 胡璇 杨全 张影波 邹婧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13-716,共4页
目的考察艾纳香残渣(艾渣)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确定艾渣抑菌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体积分数80%乙醇对艾渣中化合物进行提取得到艾渣总提取物,用适量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提取部位... 目的考察艾纳香残渣(艾渣)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确定艾渣抑菌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体积分数80%乙醇对艾渣中化合物进行提取得到艾渣总提取物,用适量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提取部位;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艾渣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艾渣醇提部位及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菌活性部位主要为三氯甲烷萃取物,该萃取物对大肠埃希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有较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说明抑菌活性物质主要为极性较小的化合物。结论艾渣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尤以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渣 提取部位 抑菌活性 琼脂扩散法 二倍稀释法
下载PDF
药用菊花不同提取部位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白雁 鲍红娟 +1 位作者 陈志红 王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1-406,共6页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部位药用菊花的红外光谱,全面描述药用菊花红外图谱特征。方法: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得到药用菊花不同提取部位,利用现代红外光谱技术,在对谱图进行小波消噪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提取部位的红外谱图,提取红外谱图特征。结果:...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部位药用菊花的红外光谱,全面描述药用菊花红外图谱特征。方法: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得到药用菊花不同提取部位,利用现代红外光谱技术,在对谱图进行小波消噪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提取部位的红外谱图,提取红外谱图特征。结果:不同提取部位(挥发油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药用菊花红外谱图的特征明显。结论: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溶剂提取分析药材宏观特征,是对中药材无损分析的有利补充,可进一步完善中药材红外数据库,能够科学的描述中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技术 药用菊花 不同提取部位
下载PDF
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抑菌活性的生物热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艳玲 曲芬 +4 位作者 肖小河 廖庆文 王伽伯 马永刚 孙玉琦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28-628,共1页
为研究并分析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作用,本研究取板蓝根粗粉500g,水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并浓缩成浸膏,并以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得水煎液总提取物(G.E.156.6g)、石油醚提取物(P.E.0.19g)、乙酸乙酯提取物(EtOAc0.49g)、氯仿提取物(CHCl3... 为研究并分析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作用,本研究取板蓝根粗粉500g,水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并浓缩成浸膏,并以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得水煎液总提取物(G.E.156.6g)、石油醚提取物(P.E.0.19g)、乙酸乙酯提取物(EtOAc0.49g)、氯仿提取物(CHCl30.55g)、正丁醇提取物(nBuOH5.12g)及萃取后物质(R.E.116.25g)等不同极性部位。G.E.和R.E.以培养基LB溶解为8mg/ml,P.E.、EtOAc、CHCl3、nBuOH先以DMSO溶解,然后溶于LB培养基中。以60Co辐射灭菌,贮存于4℃,备用。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对象,以生物热力学方法观察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作用,辅以常规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效学验证。根据生物热动力学的热谱图,热动力学参数比较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板蓝根水提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氯仿部位及石油醚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萃后部位没有抗菌作用。其活性比较: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氯仿部位>水提部位>石油醚部位。本结果表明板蓝根抗菌作用并不局限于一个部位,它是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多环节、多途径地发挥协同作用而表现出抗菌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热力学 提取部位 板蓝根 动力学研究 抑菌活性 乙酸乙酯提取 石油醚提取 60Co辐射灭菌 生物热动力学 抗菌作用
下载PDF
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调控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与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蒋凤荣 张旭 +1 位作者 戴晓明 黄玉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研究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对H_2O_2造模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相关基因和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探讨其对HUVEC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H_2O_2构建HUVEC凋亡模型,运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1-... 目的:研究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对H_2O_2造模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相关基因和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探讨其对HUVEC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H_2O_2构建HUVEC凋亡模型,运用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1-2表达,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F-kB表达情况。结果: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可以减少H_2O_2造模的HUVEC的凋亡,促进Bc1-2的表达,并能降低NF-kB的表达。结论: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可以通过NF-kB路径,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1-2的表达,从而起到抗HUVEC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正丁醇提取部位 凋亡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基因 信号转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