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4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连续定时采血新方法——股动脉插管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卫国 罗艳蕊 +1 位作者 翟心慧 张文学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3-33,共1页
本文对股动脉插管的制备及大鼠股动脉插管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 ,此种方法适宜于大鼠股动脉连续定时采血。
关键词 大鼠 股动脉 插管法 连续定时采血 实验动物
下载PDF
插管法小肠钡剂灌肠(59例X线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朱孝廷 沈谋绩 徐惊伯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5-137,173,共3页
从300余例插管法小肠钡剂灌肠(简称SBE)中选取手术病例59例予以报导,就其X线表现、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作了对照分析。经SBE检出并获得病理证实的肿瘤性病变26例,非肿瘤性病变19例,其中小肠肿瘤18例。对于X线所漏诊与误诊及虽经手术仍未... 从300余例插管法小肠钡剂灌肠(简称SBE)中选取手术病例59例予以报导,就其X线表现、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作了对照分析。经SBE检出并获得病理证实的肿瘤性病变26例,非肿瘤性病变19例,其中小肠肿瘤18例。对于X线所漏诊与误诊及虽经手术仍未能确定性质的病例作了列表说明,并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今后获得改进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小肠钡剂灌肠 X线诊断
下载PDF
气管导管经导管芯塑形钩S形气管插管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郁万友 吕洁 +3 位作者 庆晓峰 陈庆 王琦 向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958-958,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法 气管导管 管芯 临床 困难气管插管 麻醉医师 成人患者
下载PDF
双路泪道插管法行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文强 周雄 周和政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双路泪道插管法并置管固定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23例(23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寻找、吻合断端,以硬膜外导管为支撑物,另一端自上泪小管插入,两端于鼻腔拉出后固定藏于鼻腔内。结果23例术... 目的探讨双路泪道插管法并置管固定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方法23例(23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寻找、吻合断端,以硬膜外导管为支撑物,另一端自上泪小管插入,两端于鼻腔拉出后固定藏于鼻腔内。结果23例术后泪管冲洗均通畅,1例有轻度溢泪,1例患者诉眼部轻度异物感,所有患者无外观不满意抱怨,均能顺利配合治疗至拔管。结论双路泪道插管法行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其固定效果牢固,外观较满意,易于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 断裂 插管法
下载PDF
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成功率 被引量:6
5
作者 晋金兰 韦建瑞 +2 位作者 郭键 吕荣贵 苏福娣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3-578,共6页
目的研究采用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率的实验方法。方法 125只SD雄性大鼠,采用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逆行插管组)和经口气管插管法(经口插管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4... 目的研究采用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率的实验方法。方法 125只SD雄性大鼠,采用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逆行插管组)和经口气管插管法(经口插管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采用Masson染色实验检测大鼠心脏胶原容积分数(CVF)。分析这两种气管插管方法、术中利多卡因的使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术中及术后护理事项等对大鼠模型成功率的影响。结果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建立大鼠人工气道的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传统的经口气管插管法(成功率为85%)。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连线下方2 mm进针结扎、结扎前滴1滴利多卡因到心脏表面减慢心率便于操作并预防心律失常、术中及术后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术中及术后保暖、预防伤口感染等方法,可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存活率。与正常大鼠比较,两组大鼠均出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变小,左心室后壁代偿性肥厚,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脏非心肌梗死区CVF增加;且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行插管组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率(76.7%)高于经口插管组(65.0%)。结论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的应用能够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迅速备好人工气道,术中使用利多卡因、精准的血管结扎部位及合适的术中及术后护理对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牵引改良气管插管法 心肌梗死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一种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新军 李荣 +6 位作者 吴伟 卿立金 罗川晋 褚庆民 李靖 都治伊 邱艺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是否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远期存活率。方法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另设对照组10只,分别采用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传统气管切开法和无辅助呼吸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是否提高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远期存活率。方法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另设对照组10只,分别采用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传统气管切开法和无辅助呼吸组建立人工气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从心肌梗死大鼠存活率、造模手术时间及从术后4周大鼠心脏整体形态、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等方面分析,判断新型优化的经口气管插管法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存活率的影响。结果4周后,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组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25.07±7.75)d,与无辅助呼吸组(11.20±12.84)d和气管切开组(20.47±11.19)d对比明显延长(P<O.01,P<0.05),经口优化气管插管组的存活率最高,存活率达86.67%,而无辅助呼吸组和气管切开组分别为33.33%和66.67%;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体积明显增大,左心室腔扩大,室壁变薄,部分室壁瘤形成;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传统气管切开法和无辅助呼吸组三组心肌梗死造模成功大鼠的LVEF和LVFS均明显降低,其中主要参数LVEF分别为(38.84±5.99)%、(38.53±7.23)%、(37.18±12.38)%,和正常对照组(70.67±7.9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EDD和LVEDS均明显增大,其中LVEDD分别为(8.88±0.95)mm、(8.98±1.33)mm和(9.77±1.05)mm,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的应用能够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迅速备好人工气道,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远期存活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优化经口气管插管法 心肌梗死模型 大鼠
下载PDF
盲插及喉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法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24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石彦明 王建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645-645,共1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急救 喉镜 气管插管法
下载PDF
稍深度气管插管法在气管切开并发气管食管瘘中应用体会(附1例报道) 被引量:4
8
作者 季建红 单荣芳 李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9期3192-3192,共1页
气管切开后并发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yeal fistula,TEF)尽管其发生率极其低,但死亡率高达62.5%[1]。目前瘘处理方法包括:手术修补,保守治疗,使用生物胶,安装支架,使用可调节气管切开套管等。因其发生率极低,这些材料不是每家医... 气管切开后并发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yeal fistula,TEF)尽管其发生率极其低,但死亡率高达62.5%[1]。目前瘘处理方法包括:手术修补,保守治疗,使用生物胶,安装支架,使用可调节气管切开套管等。因其发生率极低,这些材料不是每家医院都会配备和操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食管瘘 气管切开后 气管插管法 并发 应用 气管切开套管 手术修补 保守治疗
下载PDF
联合引导插管法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涤非 张健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研究联合引导插管法在临床困难的气管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9例困难的气管插管患者 ,在清醒或全麻状态下应用联合引导插管法进行气管插管 ,观察其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9例实施联合引导插管均获成功 ,插管期间生命体... 目的 研究联合引导插管法在临床困难的气管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 9例困难的气管插管患者 ,在清醒或全麻状态下应用联合引导插管法进行气管插管 ,观察其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9例实施联合引导插管均获成功 ,插管期间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随访无插管并发症。结论 联合引导插管法是解决困难气道危急状态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 插管法 并发症 困难气管插管 术后随访 全麻 生命体征 引导 结论 目的
下载PDF
外置插管法胰管空肠四点吻合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瘘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锋 黄林 +3 位作者 张兴 杨立健 刘良 宁冬兰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391-392,共2页
关键词 术后胰瘘 WHIPPLE 插管法 预防 胰管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死亡率 2004年 1998年 操作技术 吻合方 并发症 发生率 胰空肠 切除后 壶腹癌 胰头癌
下载PDF
吸痰管诱导经鼻腔气管插管法的体会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阳 王月秋 樊艳娟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1期78-78,共1页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有时需紧急鼻腔气管插管,但插管有一定困难,特别是经验不足者有时反复插不进,造成患者急性喉头水肿,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乏氧,甚至死亡.如先用吸痰管经鼻腔进入气管给氧,一旦成功后再将气管插管导入,其优点是成功率高...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有时需紧急鼻腔气管插管,但插管有一定困难,特别是经验不足者有时反复插不进,造成患者急性喉头水肿,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乏氧,甚至死亡.如先用吸痰管经鼻腔进入气管给氧,一旦成功后再将气管插管导入,其优点是成功率高,避免常规插管所致乏氧,不易成功的不足,有效地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在急救过程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管 诱导 经鼻腔 气管插管法 体外循环
下载PDF
闭合性主支气管断裂伤患者应用“穿针式”逆行气管插管法后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小芳 杨春霞 +2 位作者 邓春艳 汪蓉 方志成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2957-2958,共2页
主支气管断裂多是由外伤造成,常发生在近气管隆突处,而主支气管裂伤大多在主支气管距隆突1~2 cm处[1].主支气管断裂伤多与复合性及多发性损伤并存,临床比较少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瘀血和广泛的皮下气肿,并迅速扩展至颈、肩、胸等处... 主支气管断裂多是由外伤造成,常发生在近气管隆突处,而主支气管裂伤大多在主支气管距隆突1~2 cm处[1].主支气管断裂伤多与复合性及多发性损伤并存,临床比较少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瘀血和广泛的皮下气肿,并迅速扩展至颈、肩、胸等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紫绀、咳嗽、咯血等;很多患者还未到医院就因呼吸困难导致的缺氧窒息而死亡[2].因此,必须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但采用传统方法插管的成功率不高,且操作不当易加重气管损伤.而应用"穿针式"逆行气管插管法可迅速、准确、顺利的进入声门,插管耗时短,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很少,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为后期手术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主支气管断裂伤 "穿针式" 逆行气管插管法 护理
下载PDF
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增停 马钧阳 +1 位作者 曾丽蓉 钟梅英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n=40例)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n=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n=40例)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n=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较B组明显提高(P<0.01),A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传统插管法一次到位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插管法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樊民义 雷晓燕 郭琪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2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插管法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诊断小肠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插管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成功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15~80岁,其中,黑便16例,腹痛或不适23例,腹泻7例,恶心呕吐2例,表现为其他症状者3例。结果①39例中... 目的探讨插管法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诊断小肠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插管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成功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15~80岁,其中,黑便16例,腹痛或不适23例,腹泻7例,恶心呕吐2例,表现为其他症状者3例。结果①39例中,34例1~6组小肠显影,3例1~5组小肠显影,2例4组以内显影,显影小肠均显示清楚。②39例中,小肠肿瘤3例,结核3例,血管畸形5例,节段性肠炎2例,小肠息肉1例,肠易激综合症3例,肠粘连3例,憩室4例,慢性炎症改变2例,正常11例,其它2例。结论插管法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能够较满意地显示和诊断小肠器质性病变。钡双重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小肠 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 小肠疾病 诊断
下载PDF
一种简捷安全的小鼠颈动脉插管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窦全林 Feng.Hao +1 位作者 莫重辉 倪小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95,I0006,共3页
由于小鼠个体差异小,成本低,易于饲养繁殖,因此常作为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及药物化学等研究领域中理想的实验动物.实施动脉血管插管手术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植入小鼠体内的动脉插管不仅能实现随时、便捷地采血的目... 由于小鼠个体差异小,成本低,易于饲养繁殖,因此常作为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及药物化学等研究领域中理想的实验动物.实施动脉血管插管手术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植入小鼠体内的动脉插管不仅能实现随时、便捷地采血的目的,而且还可作为自身给药动物模型,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研究,而手术的好坏及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因而颇受研究者的关注.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期间,因科研需要,我们先后对38只小鼠实施了颈总动脉血管插管手术,取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颈动脉 小鼠 心血管系统疾病 药代动力学 安全 动脉血管 个体差异
下载PDF
喉罩联合光索盲探插管法解决术中麻醉气管插管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新霞 谭焕兰 徐伟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4期173-174,177,共3页
目的探讨喉罩联合光索盲探插管法解决术中麻醉气管插管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40例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喉罩盲探插管法,观察组采用喉罩联合光索盲探插管法,比较2组患者的插... 目的探讨喉罩联合光索盲探插管法解决术中麻醉气管插管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40例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喉罩盲探插管法,观察组采用喉罩联合光索盲探插管法,比较2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气管插管时间、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而气管插管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联合光索盲探插管法有利于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期间配合良好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光索 盲探插管法 气管插管 麻醉 护理
下载PDF
床边插管法在临时心脏起搏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凯 袁国裕 陈国雄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2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 :探讨在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与感知的指导下 ,结合心脏听诊定位进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深静脉穿刺和带漂浮球囊的起搏电极 ,在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与感知的指导下结合心脏听诊定位 ,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 :72例... 目的 :探讨在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与感知的指导下 ,结合心脏听诊定位进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深静脉穿刺和带漂浮球囊的起搏电极 ,在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与感知的指导下结合心脏听诊定位 ,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结果 :72例起搏均获成功 ,且均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心脏起搏 床边插管法 应用
下载PDF
插管法胰腺空肠端侧吻合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瘘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立元 马冲 +1 位作者 季德刚 吕国庆 《肝胆外科杂志》 1999年第5期359-360,共2页
目的 评价插管法胰腺空肠端侧吻合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瘘。方法 采用残胰管内插入导管,空肠壁切开浆肌层,不切开粘膜,吻合时只缝合胰腺断端前后缘与空肠浆肌层切开的前后唇。胰管导管穿透粘膜引入空肠腔内,不必做胰管与空... 目的 评价插管法胰腺空肠端侧吻合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瘘。方法 采用残胰管内插入导管,空肠壁切开浆肌层,不切开粘膜,吻合时只缝合胰腺断端前后缘与空肠浆肌层切开的前后唇。胰管导管穿透粘膜引入空肠腔内,不必做胰管与空肠粘膜切口缝合。12 例行胰液外引流,14例内引流。结果 26 例均无胰瘘发生。结论 插管法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手术操作简单,可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十二指肠 切除 插管法 吻合 胰瘘
下载PDF
外置插管法胰管—空肠四点吻合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瘘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劳贤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插管法 护理体会 空肠 胰瘘 胰管支架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硅胶管 手术后 外置 胰肠吻合
下载PDF
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分析
20
作者 卢增停 马钧阳 +1 位作者 曾丽蓉 钟梅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935-3936,共2页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I~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每组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 目的探讨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ASAI~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组(A组)和传统插管法组(B组),每组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法行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传统插管法一次到位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