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3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碳纳米管对顺丁橡胶摩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杨剑 王泽鹏 +1 位作者 薛风先 姚秀龙 《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323-329,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碳纳米管(CNTs)对顺丁橡胶(BR)摩擦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与纯BR相比,CNTs/BR复合材料的橡胶分子间作用力和橡胶分子运动空间更小,橡胶分子更稳定,玻璃化温度和刚性更高,摩擦界面温度和摩擦界面橡胶分子...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碳纳米管(CNTs)对顺丁橡胶(BR)摩擦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与纯BR相比,CNTs/BR复合材料的橡胶分子间作用力和橡胶分子运动空间更小,橡胶分子更稳定,玻璃化温度和刚性更高,摩擦界面温度和摩擦界面橡胶分子运动速度更低,摩擦因数更小,耐磨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顺丁橡胶 碳纳米管 摩擦性能
下载PDF
织物摩擦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田源 杜赵群 +1 位作者 郑冬明 邹昊宸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40,共16页
织物表面摩擦性能是织物最基本的力学性能之一,为更好地评估该性能,文章对织物摩擦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织物摩擦的研究背景、摩擦机理和研究历程,以及织物表面摩擦性能测试装置和织物摩擦声测试方法,分析了... 织物表面摩擦性能是织物最基本的力学性能之一,为更好地评估该性能,文章对织物摩擦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织物摩擦的研究背景、摩擦机理和研究历程,以及织物表面摩擦性能测试装置和织物摩擦声测试方法,分析了织物摩擦性能测试装置及织物摩擦声的研究现状及不足。分析发现:织物摩擦性能测试装置在不断改进,但依旧存在精度问题;KES系统被广泛应用,但KES系统价格昂贵且不能进行实时测量,目前国际上并没有通用织物摩擦声测试装置。文章最后展望了织物摩擦性能测试系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风格 摩擦性能 听觉风格 摩擦 测试方法 测试装置
下载PDF
不同调制周期TiAlN/VN多层膜的微观结构、力学和摩擦性能研究
3
作者 陆昆 叶青青 +2 位作者 黄冠楠 郑怡 李友余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为了研究调制周期对TiAlN/VN纳米结构多层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一系列不同调制周期对TiAlN/VN纳米结构多层膜.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薄膜的相... 为了研究调制周期对TiAlN/VN纳米结构多层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一系列不同调制周期对TiAlN/VN纳米结构多层膜.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薄膜的相结构、截面形貌、硬度和摩擦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TiAlN/VN多层膜始终沿(111)面择优生长.随着调制周期的增加,多层膜的硬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调制周期6 nm时,多层膜硬度最高,为33.12 GPa,分析认为晶格错配引发的交变应力场是多层膜出现“超硬效应”的原因.室温条件下调制周期6 nm时多层膜平均摩擦系数最小,为0.3628;高温635℃时调制周期8 nm对应的多层膜平均摩擦系数最小,为0.2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TiAlN/VN多层膜 硬度 摩擦性能
下载PDF
磷含量对青铜基含油轴承力学性能与摩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范心怡 胡林桂 +2 位作者 邓泽浩晨 杨加其 申小平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以青铜作为轴承基体,通过改变磷含量(0~1%,质量分数)和烧结温度,在一定转速和载荷下,测量轴承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并测定了轴承的开环强度,研究了磷含量对青铜基含油轴承的摩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一定工作条件下轴承配方和烧结... 以青铜作为轴承基体,通过改变磷含量(0~1%,质量分数)和烧结温度,在一定转速和载荷下,测量轴承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并测定了轴承的开环强度,研究了磷含量对青铜基含油轴承的摩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一定工作条件下轴承配方和烧结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含油轴承的磨损量降低,力学性能提高,但磷含量过高时,轴承的含油率降低并低于轴承最低标准;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试样力学性能提高,但摩擦因数不稳定。当磷质量分数为0.7%、烧结温度为650℃时,含油轴承拥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开环强度和含油率分别为22 MPa和13.52%,摩擦因数稳定,呈最佳烧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含油轴承 磷含量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下载PDF
考虑路面摩擦性能的自动驾驶汽车安全制动策略
5
作者 李峰 邓宇彤 +1 位作者 刘亦心 周思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9-500,共12页
针对现有自动驾驶研究大多忽略路面摩擦性能的问题,制备了5种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件,基于Persson表面分形摩擦理论和轮胎‒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求解沥青路面的动摩擦系数和附着系数,表征其摩擦性能,并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 针对现有自动驾驶研究大多忽略路面摩擦性能的问题,制备了5种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件,基于Persson表面分形摩擦理论和轮胎‒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求解沥青路面的动摩擦系数和附着系数,表征其摩擦性能,并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自动驾驶汽车的动力学控制模块,根据车辆期望制动减速度和道路摩擦性能逆向反推求解轮缸的制动压力值,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制动过程。使用CarSim软件和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设定了下坡制动和曲线制动工况,分析了纵向坡度、弯道半径和道路超高等影响因素对自动驾驶车辆制动效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纹理 沥青路面摩擦性能 轮胎有限元模型 自动驾驶车辆 制动效能
下载PDF
进口汽车用制动器衬片摩擦性能检测与产品不合格原因分析
6
作者 杨海华 周崎 李浩 《时代汽车》 202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高质量、安全性的生活方向发展,而进口汽车在这一需求下逐年呈上升趋势,其中进口汽车用制动器衬片是汽车制动系统中最关键的安全零件,对制动效果起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取样法对汽车盘式制动器衬片的摩擦...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高质量、安全性的生活方向发展,而进口汽车在这一需求下逐年呈上升趋势,其中进口汽车用制动器衬片是汽车制动系统中最关键的安全零件,对制动效果起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取样法对汽车盘式制动器衬片的摩擦性能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针对进口汽车用制动器衬片摩擦性能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用制动器衬片 摩擦性能 原因分析
下载PDF
二硫化钼/丁腈橡胶热氧老化及摩擦性能模拟研究
7
作者 刘中强 陈骥驰 +2 位作者 王世杰 关学铭 刘晓菲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为研究二硫化钼(2H-MoS_(2))对抗氧剂4020和丁腈橡胶(NBR)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分别建立4020/NBR和MoS_(2)/4020/NBR复合材料的模型,分析不同温度下2H-MoS_(2)对热氧老化性能、力学性能和摩擦学... 为研究二硫化钼(2H-MoS_(2))对抗氧剂4020和丁腈橡胶(NBR)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分别建立4020/NBR和MoS_(2)/4020/NBR复合材料的模型,分析不同温度下2H-MoS_(2)对热氧老化性能、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oS_(2)后,复合材料的相容性、稳定性和热氧老化性能均得到有效提高,力学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即使在398 K高温下,复合材料也能表现出优异的热氧老化性能和力学性能;与4020/NBR复合材料相比,MoS_(2)/4020/NBR复合材料在298、398 K温度下的摩擦因数分别减小了约30%和25%,磨损率减小了5%和7%,表明MoS_(2)可以有效提高NBR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二硫化钼 热氧老化性能 摩擦性能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流体润滑条件下复合润滑织构改善缸套表面摩擦性能
8
作者 樊玉杰 郝梦杰 +2 位作者 陈俣哲 夏晶 李彬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90-1296,共7页
为了改善缸套表面摩擦性能,以YTRC2110D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缸套流体润滑区域进行复合润滑结构设计.基于摩擦试验,探讨了润滑条件下复合润滑结构改善缸套表面的摩擦性能和磨损机理,并找到性能最优的复合润滑结构.结果表明,在流体润滑... 为了改善缸套表面摩擦性能,以YTRC2110D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缸套流体润滑区域进行复合润滑结构设计.基于摩擦试验,探讨了润滑条件下复合润滑结构改善缸套表面的摩擦性能和磨损机理,并找到性能最优的复合润滑结构.结果表明,在流体润滑条件下,复合润滑结构比单一微织构减摩性能更好.相比光滑表面,单一微织构表面平均摩擦系数下降32.86%,磨损质量最多只降低9.6%,磨损表面粗糙度Sa最高只下降了16.57%,分形维数D只上升4.67%.其表面磨损区域主要为浅犁,还伴随着少量的深犁,复合润滑结构表面平均摩擦系数可以下降42.2%,磨损质量最多减少了17.6%,磨损表面粗糙度Sa最高下降26.86%,分形维数D上升8.77%.复合润滑结构接触表面通过动压油膜和二硫化钼转移薄膜共同作用,磨损表面只产生少量浅犁.研究结果为缸套表面摩擦性能的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套-活塞环 流体润滑 复合润滑结构 磨损机理 摩擦性能
下载PDF
溶胀下丙烯腈含量影响丁腈橡胶摩擦性能的分子模拟
9
作者 唐黎明 赵永强 畅晓婕 《弹性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5,共5页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溶胀下丙烯腈(ACN)含量影响丁腈橡胶(NBR)摩擦性能的微观机理,考察了材料的剪切行为、原子运动速度、均方位移及力学性能与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ACN含量增加限制了NBR分子链的活动性,降低了溶胀作用下摩擦界...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溶胀下丙烯腈(ACN)含量影响丁腈橡胶(NBR)摩擦性能的微观机理,考察了材料的剪切行为、原子运动速度、均方位移及力学性能与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ACN含量增加限制了NBR分子链的活动性,降低了溶胀作用下摩擦界面附近原子运动速度;材料的力学性能随ACN含量增加得到提升,与溶胀下NBR(20%ACN)材料相比,纯NBR(20%ACN)与溶胀下NBR(50%ACN)材料的体积模量与剪切模量均提高了15%以上,ACN含量的增加改善了溶胀作用对NBR的影响程度,材料刚性增强,提高了NBR的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溶胀 丁腈橡胶 摩擦性能
下载PDF
Zn^(2+)掺杂CeO_(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
10
作者 赵胡英 张丹 +1 位作者 李君华 钱建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189,194,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2+)掺杂石墨烯二氧化铈(CeO_(2)/G)复合纳米材料。通过四球摩擦机对掺杂前后的CeO_(2)/G复合材料进行摩擦实验,考察了Zn^(2+)掺杂对CeO_(2)/G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红外...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2+)掺杂石墨烯二氧化铈(CeO_(2)/G)复合纳米材料。通过四球摩擦机对掺杂前后的CeO_(2)/G复合材料进行摩擦实验,考察了Zn^(2+)掺杂对CeO_(2)/G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进行磨损表面分析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Zn^(2+)掺杂没有对CeO_(2)/G复合材料的结构产生影响,但使CeO_(2)粒子尺寸大小更加均匀,在石墨烯基底上分散情况更好。在载荷为392 N、转速为1200 r/min下,CeO_(2)/G材料使润滑油摩擦系数下降48.4%,磨斑直径下降20%;而Zn^(2+)掺杂的CeO_(2)/G材料使润滑油抗磨性能更好,摩擦系数下降60%,磨斑直径下降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复合材料 掺杂 纳米结构 摩擦性能
原文传递
CeO_(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研究
11
作者 赵胡英 张丹 +1 位作者 李君华 钱建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26-2829,共4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不同重量比的二氧化铈/石墨烯(CeO_(2)/G)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组成结构分析。通过四球摩擦机对所制样品进行摩擦实验,研究不同重量比对CeO_(2... 利用水热法合成不同重量比的二氧化铈/石墨烯(CeO_(2)/G)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组成结构分析。通过四球摩擦机对所制样品进行摩擦实验,研究不同重量比对CeO_(2)/G纳米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小钢球表面磨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O_(2)纳米颗粒均匀负载在石墨烯片上,同时作为间隔物防止石墨烯片再次聚集。在摩擦条件载荷392 N,转速1200 r/min下,添加相同质量分数(0.5%)的样品时,石墨烯和硝酸铈重量比为1∶8的样品减摩抗磨性能更好,使润滑油摩擦系数下降49%,磨斑直径下降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米结构 摩擦性能
下载PDF
橡胶/类金刚石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及摩擦性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崔丽 孙丽丽 +3 位作者 郭鹏 李昊 周靖远 汪爱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90,共16页
综述了橡胶表面沉积DLC薄膜的主要制备技术,包括磁控溅射法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概括了橡胶/DLC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特性,尤其是温差对表面斑块结构的影响机制。重点介绍了X切割法、划痕法及拉伸法为主的橡胶/DLC复合材料界面结合... 综述了橡胶表面沉积DLC薄膜的主要制备技术,包括磁控溅射法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概括了橡胶/DLC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特性,尤其是温差对表面斑块结构的影响机制。重点介绍了X切割法、划痕法及拉伸法为主的橡胶/DLC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力的评估方法,分析了基体表面等离子体处理、添加过渡层及异质元素掺杂DLC薄膜对提升橡胶与DLC薄膜结合力的影响。此外,以刚性球为摩擦配副,阐述了橡胶/DLC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测试方法。基于橡胶的黏弹特性,探讨了橡胶/DLC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并归纳了Maxwell模型、Voigt模型、双Voigt模型和SLS模型的特点和局限性。最后,围绕目前橡胶表面DLC薄膜耐磨改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和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类金刚石薄膜 斑块结构 界面结合 摩擦性能
下载PDF
石墨烯强化自润滑高分子聚合物摩擦性能研究现状
13
作者 孙非凡 邢美波 王瑞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3-78,共6页
石墨烯由于其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常作为添加剂改善润滑剂摩擦性能。基于此,综述了石墨烯添加环氧树脂(EP)、聚酰亚胺(PI)、聚四氟乙烯(PTFE)这3种高分子聚合物摩擦性能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石墨烯的性质以及3种高分子聚合物的用途和优缺点... 石墨烯由于其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常作为添加剂改善润滑剂摩擦性能。基于此,综述了石墨烯添加环氧树脂(EP)、聚酰亚胺(PI)、聚四氟乙烯(PTFE)这3种高分子聚合物摩擦性能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石墨烯的性质以及3种高分子聚合物的用途和优缺点。重点总结了石墨烯添加3种高分子聚合物所得复合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的摩擦机理。提出了石墨烯增强高分子聚合物的摩擦学性能关键在于石墨烯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和它们之间的界面强度,以及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多元添加可以产生多种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润滑 石墨烯 高分子聚合物 摩擦性能 减摩抗磨
原文传递
Fe_(3)O_(4)纳米粒子添加剂对成形润滑油摩擦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朱禹川 张红梅 姜正义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0-13,共4页
利用纳米级Fe_(3)O_(4)作为成形润滑油的添加剂,采用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利用超声分散器使Fe_(3)O_(4)纳米粒子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润滑油溶液中。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配制出的纳米润滑液进行摩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 利用纳米级Fe_(3)O_(4)作为成形润滑油的添加剂,采用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利用超声分散器使Fe_(3)O_(4)纳米粒子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润滑油溶液中。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配制出的纳米润滑液进行摩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对润滑剂的油膜强度影响较大,采用20 nm Fe_(3)O_(4)粒子配制润滑剂时,可有效提高润滑剂的油膜强度;当纳米粒子质量分数达到8%时,摩擦系数有较大程度的降低,磨斑直径减小。这表明一定质量分数与尺寸的Fe_(3)O_(4)纳米粒子可有效提高润滑油的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润滑油 摩擦性能
下载PDF
B的原子分数对化学气相沉积TiBN涂层摩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博 邱联昌 +2 位作者 曾芳芳 谢标明 杜勇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3年第4期32-37,共6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硬质合金刀片上制备了三种B的原子分数分别为10.1%,26.8%,52.0%的TiBN涂层,系统地研究了B的原子分数对于涂层形貌、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检测结果表明,在B...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硬质合金刀片上制备了三种B的原子分数分别为10.1%,26.8%,52.0%的TiBN涂层,系统地研究了B的原子分数对于涂层形貌、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检测结果表明,在B的原子分数低时,涂层以TiN相为主,伴有六方TiB2相和非晶BN相。随着B的原子分数的上升,TiN相减少,涂层以TiB2相为主,涂层断口也由无定形转变为柱状晶。B的原子分数的增加也对涂层硬度和摩擦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三种涂层的硬度分别为37.8±1.6,39.7±0.8和41.7±2.9 GPa,摩擦系数也从0.511增加到0.705。B的原子分数达到52%的涂层因为其高硬度而有着最好的耐磨性,涂层磨损率为最低的49.4×10^(‒8)mm^(3)/(N·m),是几种成分中力学性能与摩擦性能最好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N涂层 化学气相沉积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下载PDF
300 km/h动车组制动闸片低温摩擦性能与微观形貌演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鑫林 刘晓军 +4 位作者 翟财周 朱松 苟青炳 吴楠 刘勇 《轨道交通材料》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了研究高速动车组制动闸片在低温冰冻环境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和表面形貌特征,采用1:1制动动力试验台模拟验证300 km/h,-20℃低温冰冻和夹砂环境下制动闸片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对试验后制动闸片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冰冻... 为了研究高速动车组制动闸片在低温冰冻环境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和表面形貌特征,采用1:1制动动力试验台模拟验证300 km/h,-20℃低温冰冻和夹砂环境下制动闸片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对试验后制动闸片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冰冻环境下制动闸片的摩擦因数与制动压力密切相关,随着制动压力的升高摩擦因数逐渐增大;低温冰冻环境下制动闸片的瞬时摩擦因数呈现出“磨合-上升-稳定”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制动闸片 低温冰冻环境 摩擦性能
下载PDF
模具钢表面多弧离子镀CrAlN涂层的制备及其摩擦性能研究
17
作者 覃群 付泽钰 王天国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4-119,共6页
为了改善模具钢表面质量,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H13模具钢表面沉积CrAlN薄膜,探讨H13钢基体表面渗氮处理后对薄膜表面形貌、硬度、结合力、抗氧化性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表面渗氮处理前后制备的CrAlN涂层表面均匀致密,都... 为了改善模具钢表面质量,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H13模具钢表面沉积CrAlN薄膜,探讨H13钢基体表面渗氮处理后对薄膜表面形貌、硬度、结合力、抗氧化性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表面渗氮处理前后制备的CrAlN涂层表面均匀致密,都有少量的大颗粒,涂层表面均呈CrN(200)面择优取向,而渗氮后制备的涂层CrN(200)面择优取向更强;基体H13钢经过表面渗氮后,硬度显著提高,对制备的涂层具有支撑作用,降低了裂纹产生倾向,提高了涂层产生裂纹的临界载荷,提高了涂层的膜基结合力;相较于基体表面未渗氮处理制备的CrAlN涂层,基体表面渗氮后制备的CrAlN涂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结合力,更为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且抗高温氧化性能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模具钢 CrAlN薄膜 摩擦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镍基表面石墨烯自修复生长及摩擦性能研究
18
作者 吕通发 曹阳 +7 位作者 何永春 吕超 鲁继超 于世奇 吴涛 牟鑫 强豪 叶晓慧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1期88-93,97,共7页
针对石墨烯纳米级厚度对基底保护耐久性不足的问题,通过热处理方法研究了镍基表面石墨烯膜破损后再次生长的自修复工艺。通过结构与形貌的表征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700℃、保温时间5 min条件下,石墨烯可以再次生长,修复破损表面。摩擦实... 针对石墨烯纳米级厚度对基底保护耐久性不足的问题,通过热处理方法研究了镍基表面石墨烯膜破损后再次生长的自修复工艺。通过结构与形貌的表征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700℃、保温时间5 min条件下,石墨烯可以再次生长,修复破损表面。摩擦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再生长的石墨烯薄膜其摩擦系数为0.05,较原始镍表面的降低了50%。同时探索了其再生长的机理,清晰阐述了石墨烯再生长的驱动力。研究成果可为石墨烯自修复领域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自修复生长 摩擦性能 镍基体
下载PDF
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摩擦性能试验研究
19
作者 刘毅鑫 曲广岩 +2 位作者 曲艳双 韩明轩 陈浩然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3年第4期55-57,67,共4页
为掌握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为其在航天领域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帮助,开展复合材料摩擦性能试验的研究。准备酚醛树脂、合成材料、桐油、万能试验机、磨损试验机等材料与仪器,按照规范制备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选择弯曲强度、质... 为掌握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为其在航天领域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帮助,开展复合材料摩擦性能试验的研究。准备酚醛树脂、合成材料、桐油、万能试验机、磨损试验机等材料与仪器,按照规范制备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选择弯曲强度、质量磨损率作为试验指标,经过测试后表明,在排除外界环境干扰的条件下,Cu粉末与酚醛树脂两者之间的相容性最好,即掺入Cu粉末的材料具有更高强度;掺入浓度为9%石墨粉末的复合材料的质量磨损率最小,摩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摩擦性能 质量磨损率 弯曲强度
下载PDF
等离子体溅射对微型钻头表面ta-C涂层结合特性及摩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罗春峰 胡健 +1 位作者 陈成 屈建国 《硬质合金》 CAS 2023年第1期16-25,共10页
无氢类金刚石涂层(ta-C)常用于提高刀具表面润滑性,提升极细微型钻头的排屑性能,降低断刀率。但ta-C涂层内应力大,与硬质合金钻头间的结合力较差,等离子溅射是提升涂层与基体之间结合力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离子源产生的氩离子对硬质合... 无氢类金刚石涂层(ta-C)常用于提高刀具表面润滑性,提升极细微型钻头的排屑性能,降低断刀率。但ta-C涂层内应力大,与硬质合金钻头间的结合力较差,等离子溅射是提升涂层与基体之间结合力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离子源产生的氩离子对硬质合金微型钻头和样块表面进行等离子体溅射,研究基体电流密度对基体表面形貌的影响;再利用阴极弧技术在等离子体溅射后的硬质合金表面制备ta-C涂层,研究不同溅射基体电流密度对ta-C涂层结合特性的影响。利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溅射后的硬质合金表面以及ta-C涂层摩擦系数进行测试。通过钻孔测试,研究钻孔过程中基体电流密度对涂层与基体结合特性以及涂层微型钻头断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溅射基体电流密度的增加,基体表面钴含量逐渐减少。压痕测试结果显示,合理的溅射基体电流密度(19.1 mA/cm^(2))下,可得到高结合力等级(HF1)。高结合力等级的ta-C涂层,摩擦系数最低为0.096。涂层钻头加工通信印制电路板1000孔后,高结合力ta-C涂层钻头的槽内涂层无异常脱落,测试1000支后无断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溅射 ta-C涂层 结合特性 摩擦性能 微型钻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