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序遥感的撂荒地监测及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1
作者 肖文菊 杨颖频 +1 位作者 吴志峰 郑少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针对耕地撂荒监测的迫切需求,文章发展了一种基于光学时序特征的撂荒地遥感识别方法,利用Sentinel-2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耕地NDVI时序曲线,基于撂荒地和非撂荒耕地NDVI在监测时间窗口内的振幅差异,通过F1指数迭代式选取撂荒地识别的最佳振... 针对耕地撂荒监测的迫切需求,文章发展了一种基于光学时序特征的撂荒地遥感识别方法,利用Sentinel-2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耕地NDVI时序曲线,基于撂荒地和非撂荒耕地NDVI在监测时间窗口内的振幅差异,通过F1指数迭代式选取撂荒地识别的最佳振幅分割阈值,构建撂荒地识别规则,并在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开展耕地撂荒监测试验,分析撂荒地块的景观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对比撂荒地与非撂荒地的NDVI时序曲线形态发现,撂荒地全年NDVI时序曲线变化平缓,变化幅度较小;非撂荒耕地由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物候过程,NDVI时序呈现较大的变化幅度。2)通过迭代式选取振幅分割阈值,撂荒地与非撂荒地NDVI振幅的最佳分割阈值为0.42,在该分割阈值下,撂荒地和非撂荒地的识别精度分别为91.83%和90.20%。3)对撂荒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坡头区耕地撂荒面积为14.65 k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1%,撂荒地块普遍面积较小、形状不规则,空间上分布零散,少有大面积撂荒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遥感 NDVI时间序列 振幅 空间格局 湛江市
下载PDF
农牧交错地带撂荒地遥感识别研究--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为例
2
作者 叶鹏帅 杨海镇 +3 位作者 马涛 胡碧霞 包喜文 赵之重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99-205,共7页
为了实现对耕地及时、准确的识别,借助遥感技术对农牧交错地带撂荒地进行识别提取,摸清撂荒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调用研究区Sentienel-1和Sentienel-2遥感影像并进行预处理,采用随机森林... 为了实现对耕地及时、准确的识别,借助遥感技术对农牧交错地带撂荒地进行识别提取,摸清撂荒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调用研究区Sentienel-1和Sentienel-2遥感影像并进行预处理,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开展研究区土地利用分类研究,并通过GEE平台获取研究区2017-2022年NDVI月最大值合成数据,结合撂荒地样本和非撂荒地样本NDVI夏、NDVI春差值和NDVI夏、NDVI秋差值,设定分割阈值来提取研究区撂荒地。研究区2017-2022年总体分类精度OA均≥0.85,Kappa系数均≥0.80,整体分类效果良好,可以进行后续的耕地提取;从水平尺度看,研究区撂荒地集中分布在南北山地,其次分布在沿湟水河两岸;从垂直尺度看,随着海拔上升,撂荒率呈正态分布,撂荒地集中分布在2 000~2 500 m,撂荒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与坡度的增加会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和农业机械的难以利用有很大关系。相较于传统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研究,借助GEE平台开展的撂荒地识别研究能够快速获悉区域尺度下的撂荒地分布情况,为提取该地区撂荒地和土地利用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撂荒地 空间分布特征 GEE NDVI 撂荒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
下载PDF
川中丘陵地区撂荒地的遥感提取方法研究
3
作者 段理 王石英 《智能城市》 2023年第12期35-38,共4页
四川省以丘陵地貌为主,地块破碎耕作条件较差,近年耕地撂荒问题日益严峻。目前采用遥感方法提取撂荒地是主要手段之一,采用遥感方法高精度提取丘陵地区撂荒耕地的研究甚少。文章以资阳市祥符镇为例,采用哨兵2号和谷歌高清卫星遥感影像... 四川省以丘陵地貌为主,地块破碎耕作条件较差,近年耕地撂荒问题日益严峻。目前采用遥感方法提取撂荒地是主要手段之一,采用遥感方法高精度提取丘陵地区撂荒耕地的研究甚少。文章以资阳市祥符镇为例,采用哨兵2号和谷歌高清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纹理以及光谱特征对研究区2021—2022年度耕地撂荒情况进行监测,结合Modis年际NDVI变换情况采用NDVI阈值法辅以提取精度校正,结果表明提取精度高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NDVI阈值法 谷歌高清卫星影像
下载PDF
“乡村振兴进行时”云浮行③ 新时代山区撂荒地治理机理研究——基于云浮市新兴县车岗镇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玲玉 邹钰鑫 《广东经济》 2023年第6期22-24,共3页
耕地撂荒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的传承,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实施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基于新兴县车岗镇撂荒地治理的经验来看,治理撂荒地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加快整... 耕地撂荒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的传承,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实施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基于新兴县车岗镇撂荒地治理的经验来看,治理撂荒地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加快整合各类生产要素,三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四是提高规模产出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 耕地撂荒 粮食安全 新兴县 生态文明建设 撂荒地 经验与启示
下载PDF
剑阁县撂荒地草资源及可燃物载量调查与分析
5
作者 刘敏 杨兴 +3 位作者 杨怀林 刘国良 孙宇 郑东升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37-41,共5页
为摸清剑阁县撂荒地草资源和可燃物载量的基本情况,于2018年6—8月开展撂荒地样方调查,分析撂荒地的草地类型、可食牧草产量、可燃物载量,并研究了不同撂荒年限的可食牧草产量和可燃物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剑阁县撂荒地的草地类... 为摸清剑阁县撂荒地草资源和可燃物载量的基本情况,于2018年6—8月开展撂荒地样方调查,分析撂荒地的草地类型、可食牧草产量、可燃物载量,并研究了不同撂荒年限的可食牧草产量和可燃物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剑阁县撂荒地的草地类型包括热性灌草丛类的具乔灌的五节芒草地型和具灌木的白茅草地型;②具乔灌的五节芒草地型的可食用牧草产量、鲜草产量、可燃物载量、枯落物量均显著高于具灌木的白茅草地型(P<0.05);③撂荒3年和撂荒5年的土地可食牧草产量、鲜草产量和可燃物载量均显著高于撂荒7年和撂荒8年的土地(P<0.05);④撂荒地的可食牧草产量和可燃物载量与撂荒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剑阁县撂荒地的草地类型单一,不同草地型的草地资源存在显著差异,撂荒地的可食牧草产量和可燃物载量会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可食牧草 可燃物载量
下载PDF
多时相哨兵2号影像提取撂荒地方法
6
作者 蒋涛 《北京测绘》 2023年第4期552-557,共6页
撂荒地有日渐严重的趋势,快速、精准地掌握撂荒地信息,对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2021年不同季节的哨兵2号卫星影像数据,使用eCognition、ENVI等软件,完成了撂荒地植被指数变化检测法、分类后变化检测法和决策... 撂荒地有日渐严重的趋势,快速、精准地掌握撂荒地信息,对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8—2021年不同季节的哨兵2号卫星影像数据,使用eCognition、ENVI等软件,完成了撂荒地植被指数变化检测法、分类后变化检测法和决策树分类法的提取研究。首先对实验区的影像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优化分割结果和分类得到耕地范围。接着利用植被指数变化检测法、分类后变化检测法,根据耕地范围的变化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夏、秋两个季节的变化提取撂荒地。最后利用决策树分类法对夏季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与纹理特征进行分析,提取撂荒地。实验表明,植被指数变化检测法提取精度为85%,更适用于撂荒地信息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哨兵2号 变化检测法 植被指数变化检测法
下载PDF
全国人大代表卢海衬专访——完善农田水利,盘活撂荒地
7
作者 王际娣 《小康》 2023年第8期28-29,共2页
全国人大代表卢海衬作为一名新农人,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建议加大农村撂荒地的盘活力度,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引导,让想种地的农民兄弟发挥积极性。
关键词 农田水利设施 发挥积极性 新农人 盘活 撂荒地 制度引导 人大代表 农民
下载PDF
粮食安全视角下川东北地区撂荒地整治优化路径研究--以YS县为例
8
作者 陈军 杨来春 +2 位作者 杨川 蒋浩 唐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7期15-19,共5页
为了探索优化川东北地区撂荒地整治路径,以YS县三镇九地的平坝、丘陵、山地等不同样板,采用现场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不同经营主体在整治撂荒地上存在“五高”“五低”现象,分析认为当前川东北地区的这种撂荒地... 为了探索优化川东北地区撂荒地整治路径,以YS县三镇九地的平坝、丘陵、山地等不同样板,采用现场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不同经营主体在整治撂荒地上存在“五高”“五低”现象,分析认为当前川东北地区的这种撂荒地治理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建议可采取“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政府+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形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撂荒地整治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集体经济组织 农民 路径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浅议清水县白沙镇撂荒地成因及解决对策
9
作者 李文洲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9期174-177,共4页
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现象十分普遍,加之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造成了农村土地撂荒现象,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现阶段土地撂荒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因此对土地撂荒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更具紧迫性。本文... 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现象十分普遍,加之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造成了农村土地撂荒现象,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现阶段土地撂荒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因此对土地撂荒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更具紧迫性。本文主要剖析了清水县白沙镇撂荒地的现状及撂荒原因,并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成因 对策 清水县白沙镇
下载PDF
定西市农村土地撂荒原因及撂荒地整治对策——以甘肃省漳县大草滩镇晨光村为例
10
作者 贾国和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耕地是发展农业的最基本要素,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我国长期存在粮食需求同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耕地撂荒问题则加重了这一矛盾。定西市是一个以山地旱作农业为主的农业... 耕地是发展农业的最基本要素,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我国长期存在粮食需求同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耕地撂荒问题则加重了这一矛盾。定西市是一个以山地旱作农业为主的农业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农业比较效益、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农村山区耕地撂荒成为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子。本文以漳县大草滩镇晨光村为例,在深入调研考察的情况下,对耕地撂荒的原因、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整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耕地地力 社会化服务 新型职业农民
下载PDF
安溪县统筹利用撂荒地探讨
11
作者 吴水文 《福建热作科技》 2023年第1期65-67,72,共4页
通过对安溪县耕地撂荒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安溪县基本情况、耕地现实存在问题及撂荒原因、结合本地实际采取相应对措施、取得成效等四个方面总结一套适合当地防止耕地撂荒,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实施方案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统筹利用 撂荒地 探讨
下载PDF
撂荒地成因及复垦措施建议
12
作者 苏洁 《山西农经》 2023年第9期105-107,共3页
当前我国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流失严重,耕地资源所面临的形势甚为严重。和顺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由于农田种植效益低、劳动力流失、山猪山羊为害等原因,导致耕地撂荒现象严重。为保证粮食安全,需采取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 当前我国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流失严重,耕地资源所面临的形势甚为严重。和顺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由于农田种植效益低、劳动力流失、山猪山羊为害等原因,导致耕地撂荒现象严重。为保证粮食安全,需采取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继续政策扶持、广泛宣传发动等措施推进撂荒地复垦种植。文章重点分析了撂荒地成因、撂荒地的危害及后果,并提出复垦措施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成因 危害 复垦措施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撂荒地土壤抗冲性及相关理化性质 被引量:58
13
作者 李强 刘国彬 +2 位作者 许明祥 张正 孙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3-159,共7页
为了评价农地撂荒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该文以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时空互代法,通过原状土冲刷试验对不同撂荒阶段(0~43a)的坡地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阶段Ⅰ)相比,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表层(0~15cm... 为了评价农地撂荒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该文以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应用时空互代法,通过原状土冲刷试验对不同撂荒阶段(0~43a)的坡地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阶段Ⅰ)相比,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表层(0~15cm)和中层(>15~30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而下层(>30~50cm)土壤容重变化较小(约下降0.5%)。土壤团聚体和抗剪强度(黏聚力C和内摩察角φ)在3个土层中均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土壤崩解速率在3个土层中均呈下降趋势,与表层相比,中层和下层土壤崩解速率减小幅度更大(约4.2和1.8倍)。土壤抗冲性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大在表层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在中层呈稳定增加而下层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相比,中层和下层土壤抗冲系数分别平均增大76.9%和30.7%。土壤团聚体和根系密度在3个土层中均是影响土壤抗冲性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从土壤抗侵蚀性的角度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功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物理性质 侵蚀 撂荒地 根系 土壤抗冲性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侵蚀环境撂荒地植被恢复与土壤质量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28
14
作者 戴全厚 薛萐 +3 位作者 刘国彬 兰雪 余娜 杨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90-1399,共10页
【目的】探索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地植被恢复与土壤相关要素的关系,为生态恢复重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实验站墩山退耕不同年限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群落特征调查和土壤质量测试分析等,运用相关... 【目的】探索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地植被恢复与土壤相关要素的关系,为生态恢复重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实验站墩山退耕不同年限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群落特征调查和土壤质量测试分析等,运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质量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在其恢复过程中,植被地上生物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它们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而与土壤大团聚体、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水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微生物量(C、N、P)以及土壤呼吸强度之间呈正相关,与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同时,植被地上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抗蚀性关系密切,它们与表示土壤抗蚀性能的土壤团聚度、结构系数之间呈正相关,与土壤分散系数、结构体破坏率之间呈负相关。土壤容重与土壤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亦呈正相关。【结论】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得到不断恢复提高,并能促进植被的生长繁衍,推动植被恢复演替进展,植被恢复健康和演替的同时,亦进一步推动土壤质量的改善提高,二者之间表现为正向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环境 撂荒地 植被恢复 土壤质量 协同效应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遥感的撂荒地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程维芳 周艺 +3 位作者 王世新 韩昱 王福涛 浦青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15-1620,共6页
耕地撂荒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产量,成为中国近20年来耕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又一重大问题。多光谱遥感具有数据获取范围广、速度快等特点,在国土资源研究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和潜力。为了提取撂荒地,文章采用多光谱遥感数据Modis/Terra 2... 耕地撂荒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产量,成为中国近20年来耕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又一重大问题。多光谱遥感具有数据获取范围广、速度快等特点,在国土资源研究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和潜力。为了提取撂荒地,文章采用多光谱遥感数据Modis/Terra 2000年—2009年的NDVI数据产品和日本ALOS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时间序列NDVI来表征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生命周期特征,对各土地利用类型采样点生成的NDVI时间序列曲线,结合各类型的生长周期特征及其对应的NDVI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识别撂荒地,并区分耕地撂荒与轮休。最后通过野外考察开展实地验证,结果表明应用多光谱遥感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提取撂荒地,并区分主要土地覆盖类型,正确率高达90%。因此多光谱遥感在撂荒地识别研究中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多光谱遥感 NDVI 时间序列 生命周期
下载PDF
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水稳性团聚体演变特征及土壤养分效应 被引量:35
16
作者 戴全厚 刘国彬 +2 位作者 薛萐 翟胜 李小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4,77,共5页
研究了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生态恢复过程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迅速提高,在退耕撂荒的第一个10年,水稳性团聚体增大约253.45%。随着... 研究了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生态恢复过程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迅速提高,在退耕撂荒的第一个10年,水稳性团聚体增大约253.45%。随着退耕撂荒年限的延长,其增大幅度趋缓,第10~50年,水稳性团聚体仅增大16.42%,之后增大幅度更加缓慢,接近一个稳定的水平。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侵蚀环境退耕地撂荒后土壤中〉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的有机碳、全氮、速磷、碳酸钙、微生物量(C,N,P)、CEC关系密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而与速钾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要保持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土壤良好的结构状况,必须坚持长期封禁,维持土壤有机碳变化处于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环境 退耕撂荒地 水稳性团聚体 养分状况
下载PDF
遮荫对撂荒地草本群落生物量分配和养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志良 高顺 +3 位作者 杨万勤 朱鹏 吴福忠 谭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279-5286,共8页
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撂荒地,了解撂荒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植物群落动态可为撂荒地利用与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撂荒地栽植与没有栽植林木是否影响林下草本群落的生物量分配与养分积累仍有待于研究。采用50%—95%遮荫网处理,... 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撂荒地,了解撂荒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植物群落动态可为撂荒地利用与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撂荒地栽植与没有栽植林木是否影响林下草本群落的生物量分配与养分积累仍有待于研究。采用50%—95%遮荫网处理,模拟林下光环境对撂荒地草本群落生物量分配和养分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荫强度增加,群落总生物量著降低。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而对根部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却显著提高了根部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光照强度与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群落地上部分C含量,显著提高了P、K含量,对N含量影响不显著;遮荫处理也显著提高了根部C、N、P含量,但对K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随遮荫强度增加,地上部分C、N、P、K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根部C、N、P、K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光照强度仅与地上部分N含量、根部C、N、P含量极显著相关。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分C∶N、C∶P和地下部分的C∶N,但对地下部分N∶P、C∶P影响不显著。可见,遮荫将影响撂荒地草本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养分积累,而根部对光照强度改变的响应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荫 撂荒地 草本群落 生物量分配 养分积累
下载PDF
坡向坡位和撂荒地对云雾山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5
18
作者 邱莉萍 张兴昌 程积民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87-93,共7页
对封育21年的云雾山典型草坡不同坡位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4种酶活性在坡顶和坡底分布均为阴坡>阳坡>撂荒地。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坡面任何坡位均表现为阴坡>阳坡>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坡面则... 对封育21年的云雾山典型草坡不同坡位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4种酶活性在坡顶和坡底分布均为阴坡>阳坡>撂荒地。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坡面任何坡位均表现为阴坡>阳坡>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坡面则表现为阴坡>撂荒地>阳坡。不同坡向、不同坡位剖面土壤4种酶活性随剖面层次的增加而降低;在坡顶和坡中部土壤剖面脲酶活性波动较大,在坡底为阳坡>阴坡>撂荒地。封育增加了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其影响深度从坡顶向下而增加;长期封育增加了深层土壤水分和有机碳含量,从而降低了相应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坡向、不同坡位剖面土壤4种酶的活性与对应土层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敏感地揭示了植被恢复对土壤肥力提高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山草地 坡向 坡位 撂荒地 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师阳阳 陈云明 +1 位作者 张光辉 王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0,44,共6页
退耕还林(草)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生态建设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开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恢复,林草覆盖率明显增加。以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耕地(0a)为对照,研究了退耕年限(3~5,10,18,28,37a)对撂荒地植... 退耕还林(草)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主要生态建设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开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恢复,林草覆盖率明显增加。以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坡耕地(0a)为对照,研究了退耕年限(3~5,10,18,28,37a)对撂荒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延长,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相同土层根长密度都表现为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表现为37a>28a>18a>3~5a>10a>0a;撂荒地植被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相同层根系生物量表现为28a>37a>18a>3~5a>10a>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撂荒地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根长密度
下载PDF
不同年限草原撂荒地土壤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李永强 赵萌莉 +1 位作者 韩国栋 焦树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4,69,共5页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不同撂荒年限草原撂荒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主要养分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撂荒地有机碳的损失平均达到59.4%;在撂荒地表面0~20cm土层范...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不同撂荒年限草原撂荒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主要养分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撂荒地有机碳的损失平均达到59.4%;在撂荒地表面0~20cm土层范围内,0.25~0.05mm粒径的砂粒含量逐渐增加,各撂荒地砂粒平均含量达76.84%,粉粒和粘粒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机械组成出现粗化现象,保水能力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增加而含水量低于天然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撂荒年限 土壤理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