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撂荒草地土壤碳库对两年增温增雨的响应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兴 钟泽坤 +4 位作者 王佳懿 简俊楠 杨改河 任成杰 韩新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3-534,共12页
阐明暖湿的气候趋势下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库不同活性组分和碳库稳定性的变化特征,对脆弱生态区碳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评估区域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人工模拟增温和增雨,分析了在增温(W)、增雨(P50%... 阐明暖湿的气候趋势下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库不同活性组分和碳库稳定性的变化特征,对脆弱生态区碳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评估区域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人工模拟增温和增雨,分析了在增温(W)、增雨(P50%)及其交互作用(WP50%)下植被群落变化特征、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含量、碳库组分的分配比例以及碳库稳定性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增雨显著增加了植被丰富度指数,而增温和增温增雨显著降低了植被丰富度指数。(2)增雨处理下土壤有机碳、酸解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及分配比例在两个取样年均显著高于对照;增温增雨处理则进一步增加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分配比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各个活性碳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3)增温增雨处理下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酸解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敏感指数在气候变化处理下相对较高。综上所述,暖湿化的气候背景下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土壤有机碳、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和分配比例以及碳库稳定性显著提高,有助于碳库良性发展,酸解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可作为未来土壤有机碳变化的重要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气候变化 撂荒草地 有机碳组分 碳库稳定性 敏感指数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优势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卢笑玥 赵雪 +5 位作者 徐莉萍 焦子怡 王晨枫 欧阳洪梁 封伦 邓健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9,共11页
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开展野外撂荒草地氮、磷添加控制试验,并选取3种典型优势种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优势种的功能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在短期氮... 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开展野外撂荒草地氮、磷添加控制试验,并选取3种典型优势种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优势种的功能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在短期氮、磷添加处理下的响应规律,并探讨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磷添加总体上促进了达乌里胡枝子和铁杆蒿对磷元素的吸收,并导致叶片氮磷比下降,但芦苇叶片磷含量变化不显著;达乌里胡枝子比叶面积在氮添加后表现为增加的趋势,芦苇和铁杆蒿表现为降低的趋势;氮添加使达乌里胡枝子茎叶比下降,而芦苇和铁杆蒿茎叶比增加。芦苇和铁杆蒿功能性状指标可塑性指数在氮添加下更高,而达乌里胡枝子则在磷添加下更高,且在不同处理下达乌里胡枝子功能性状可塑性指数均高于芦苇和铁杆蒿。氮、磷添加后土壤养分的变化对植物功能性状变化的解释率均高于50%;氮、磷添加处理下达乌里胡枝子比叶面积、茎叶比等性状受土壤全磷、速效磷等指标影响较大;而芦苇和铁杆蒿的功能性状整体上与氮相关的指标相关性更高。以上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种由于自身的遗传特性、环境耐受性不同,故其功能性状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养分添加 可塑性指数 撂荒草地
下载PDF
落地石油量对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小利 刘国彬 党小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为定量反映落地原油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选择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进行野外石油污染模拟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水平,4个重复,周期为11个月。结果表明:随着浇油量的增加,石油对群落的影响逐渐增大,表现为群落的返青时间推迟,返青系数下降... 为定量反映落地原油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选择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进行野外石油污染模拟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水平,4个重复,周期为11个月。结果表明:随着浇油量的增加,石油对群落的影响逐渐增大,表现为群落的返青时间推迟,返青系数下降,返青系数与浇油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浇油厚度为4.3和5.8 mm时,群落盖度降低、植株数减少且在整个生长季增加缓慢,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种群对石油污染的响应不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 (Laxm.) Schindl.)和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 (Willd.) Novopokr.)8月生长系数有相似趋势,都在1.4 mm浇油厚度时达到最大值0.697和0.612,随着浇油厚度的继续增加,二者的生长系数迅速下降;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8月生长系数与浇油厚度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地石油污染 撂荒草地 群落特征 植物种群生长
下载PDF
不同降水年型黄土高原半干旱撂荒草地水分收支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戚超 刘晓 +1 位作者 闫艺兰 袁国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以黄土高原六道沟流域半干旱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根据2014—2017年连续观测得到的降水量(P)、蒸散量(ET)、土壤贮水量(S)和植被组成等数据,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撂荒草地的水分收支特征。结果显示:(1)观测前期平水年下0—50cm土层土壤... 以黄土高原六道沟流域半干旱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根据2014—2017年连续观测得到的降水量(P)、蒸散量(ET)、土壤贮水量(S)和植被组成等数据,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下撂荒草地的水分收支特征。结果显示:(1)观测前期平水年下0—5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以第三年的一场暴雨(109.60mm/d)为分界,后期土壤贮水量总体增加,但波动幅度大增,受蒸散量增加的影响,土壤水分消耗明显;(2)年总蒸散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平水年下,地表蒸散年际变化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丰水年下,地上生物量的作用明显;(3)水分收支呈现季节性,2—6月为撂荒草地的缺水期,7月—次年1月为丰水期,四年观测结果显示草地处于总体水分亏缺状态(总亏缺165.60mm),存在对深层土壤水(50cm以下)的大量消耗。研究结果表明:撂荒草地水分的持续损失是导致撂荒草地发生演替的重要原因,演替过程中植物深层土壤水的大量消耗可能会导致形成的次生草地土壤水分条件更差,需要加强人为干预措施,防止草地再次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水分收支 涡度相关 黄土高原 撂荒草地
下载PDF
降水改变下撂荒草地的化学计量失衡改变调节土壤呼吸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佳懿 王兴 +6 位作者 王源茁 房景博 夏开拉·阿克拜 祖丽皮耶·居热艾提 杨改河 任成杰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89-4697,共9页
降水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其变化会影响土壤呼吸.微生物是土壤呼吸的关键驱动因素,但是在不同降雨梯度下,针对脆弱生境地区,微生物化学计量与呼吸的关系还不明确.以黄土丘陵区典型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原位模拟降雨变化的实... 降水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其变化会影响土壤呼吸.微生物是土壤呼吸的关键驱动因素,但是在不同降雨梯度下,针对脆弱生境地区,微生物化学计量与呼吸的关系还不明确.以黄土丘陵区典型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原位模拟降雨变化的实验(5个降水梯度),测定了土壤呼吸、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并计算微生物计量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壤呼吸(SR)在增雨处理下土壤呼吸显著升高,而在减雨处理下显著降低.②降水变化影响了化学计量不平衡,其中活性资源库氮(N)与磷(P)之间的不平衡(N∶P不平衡)整体呈现出近“U”型趋势,活性资源库碳(C)与P之间的不平衡(C∶P不平衡)仅在2019年变化显著,变化趋势为:P50>P25>CK>D25>D50,表明C∶P不平衡对降雨变化更敏感.③随降雨量的增加土壤β-1,4-葡糖苷酶(BG)降低,氮降解酶活性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胺肽酶(LAG)之和(NAG+LAP)在两年减雨处理期间显著下降;碱性磷酸酶(ALP)在增雨条件下活性显著增强,而在减雨条件下活性显著减弱;BG∶(NAG+LAP)和BG∶ALP均在增雨条件下显著减少而在减雨条件下显著增强.④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表明,降水变化通过影响化学计量C和P的不平衡和土壤酶的产生改变了土壤呼吸.这些结果突出了降水变化下化学计量不平衡在调节土壤呼吸中的重要性,有助于预测降水变化引起的化学计量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养分流动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草地 降水变化 土壤呼吸 化学计量不平衡 胞外酶活性
原文传递
内蒙古地区不同撂荒年限草地与沙棘地的入渗能力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屈媛媛 李梦瑶 +3 位作者 徐学选 徐远慧 程帅 王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0,共7页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为该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该区3种不同年限撂荒草地(13,25,30 a)与13 a沙棘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入渗仪法并结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较各样地土壤导水率...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为该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该区3种不同年限撂荒草地(13,25,30 a)与13 a沙棘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入渗仪法并结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较各样地土壤导水率,土壤大孔隙度及大孔隙连通性的差异。[结果]①土壤入渗能力与撂荒年限正相关,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而变强,土壤稳定入渗速率表现为30 a撂荒草地>25 a撂荒草地>13 a撂荒草地>13 a沙棘地,分别为1.38,1.29,1.24,1.11 mm/min。相同年限的撂荒草地入渗速率较沙棘地更大。②大孔隙度及大孔隙连通性均依次为:30 a撂荒草地>25 a撂荒草地>13 a撂荒草地>13 a沙棘,占土壤体积0.0004%~0.0034%的土壤大孔隙对土壤饱和入渗速率的贡献高达44.35%~86.92%。③>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影响土壤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结论]撂荒可以改善草地的入渗能力,并且随年限的延长而增强,相同年限下撂荒草地的入渗性能大于种植沙棘地,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大孔隙数目及连通性、>0.25 mm水稳团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率 大孔隙度 大孔隙连通性 撂荒草地 沙棘地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撂荒年限和坡向对灌丛生物量及丰富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冲 野起瑞 +4 位作者 李江文 张晓曦 邓健 裴婧宏 樊慧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26-2833,共8页
为研究撂荒年限和坡向对草地植物灌丛地上生物量及丰富度的影响,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4个主要撂荒年限(12 a, 20 a, 30 a和42 a)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草地灌丛地上生物量及丰富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撂荒草地物种丰富度、植物群... 为研究撂荒年限和坡向对草地植物灌丛地上生物量及丰富度的影响,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4个主要撂荒年限(12 a, 20 a, 30 a和42 a)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草地灌丛地上生物量及丰富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撂荒草地物种丰富度、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百分比随撂荒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峰值多集中出现在30 a阳坡草地,分别达到:10.5种·m^(-2),133.20 g·m^(-2)和50.15 g·m^(-2),阴坡草地灌丛地上生物量百分比在42 a占比最高,达到51.68%;阳坡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及物种丰富度高于阴坡草地;但阳坡草地灌木和半灌木地上生物量低于阴坡草地,且阳坡撂荒草地群落灌木和半灌木物种数目百分比随撂荒年限的增加而降低,12 a占比最高达28.57%。撂荒年限与群落地上生物量、灌木和半灌木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坡向不同引起植物群落灌丛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草地 地上生物量 灌木和半灌木 物种丰富度 坡向
下载PDF
模拟增温和降雨增加对撂荒草地土壤胞外酶活性及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兴 钟泽坤 +7 位作者 简俊楠 张硕宏 杨改河 任成杰 冯永忠 任广鑫 王晓娇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12-2821,共10页
土壤胞外酶活性是催化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关键限速步骤,而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然而却很少有研究聚焦于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野外模拟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通过测... 土壤胞外酶活性是催化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关键限速步骤,而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然而却很少有研究聚焦于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野外模拟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加,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酶活性,探究土壤酶活性及计量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增温、增雨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降低了土壤β-1,4-葡糖苷酶(BG)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活性,然而,土壤β-1,4-木糖苷酶(BX)活性在气候变化处理下却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增温处理的增幅最大,达到了63.15%.增温增雨的交互显著增加了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胺肽酶(LA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分别增加了34.32%、12.97%和44.86%.增温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PER)活性,而增雨显著降低了PER酶活性,增雨以及增温增雨显著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这主要归因于植物群落科组成的变化.增雨和增温增雨处理下碳降解酶活性∶氮降解酶活性(CEs∶NEs)和氮降解酶活性∶磷降解酶活性(NEs∶PEs)显著降低,而碳降解酶活性∶磷降解酶活性(CEs∶PEs)在增温、增雨及其交互作用下均显著降低,增雨以及增温增雨处理下土壤酶化学计量的向量长度均低于对照处理,且向量角度均大于对照处理,表明土壤微生物在暖湿条件下的碳限制和氮限制程度有所减弱.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引起酶活性及计量特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所述,气候变化下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植被群落科组成的变化,尤其是木质素含量较低且具有固氮能力的豆科植物数量的增加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会减弱土壤微生物的碳氮限制,研究结果可为理解脆弱生境地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的养分限制情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撂荒草地 土壤胞外酶活性 酶计量比 养分需求和限制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坡向撂荒草地植物群落种群空间格局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正兴 高德新 +5 位作者 张伟 韩新辉 钟泽坤 乔文静 戴银月 杨改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46-1856,共11页
本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4种不同坡向的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并运用幂乘方法则分析了群落的空间异质性和种群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铁杆蒿在不同坡向均有分布,为群落优势种;其他物种在不同坡向群落中的地位... 本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4种不同坡向的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并运用幂乘方法则分析了群落的空间异质性和种群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铁杆蒿在不同坡向均有分布,为群落优势种;其他物种在不同坡向群落中的地位及对群落空间格局的贡献不同.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且聚集程度大小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群落空间异质性指数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优势种铁杆蒿、亚优势种达乌里胡枝子和长芒草,以及少数伴生种如猪毛蒿、臭草的相对空间异质性指数大于群落整体空间异质性指数,使群落趋于集群分布;多数伴生种如芦苇、苦荬菜、白羊草的相对空间异质性指数与群落整体空间异质性指数相近,它们与群落自身分布状态一致;刺儿菜、米口袋、茭蒿等偶见种的相对空间异质性指数小于群落整体空间异质性指数,降低了群落的聚集程度.综上,群落的聚集程度主要由优势种、亚优势种和偶见种共同决定,其中优势种、亚优势种和部分伴生种促使群落呈聚集分布,偶见种则降低了群落的集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撂荒草地 坡向 空间格局 幂乘方法则
原文传递
增温和增雨对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兴 钟泽坤 +4 位作者 朱玉帆 王佳懿 杨改河 任成杰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57-1667,共11页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脆弱生境地区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理解区域碳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恢复12 a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气候箱(OTC)和人工增加自然降雨的方式模...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脆弱生境地区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理解区域碳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恢复12 a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气候箱(OTC)和人工增加自然降雨的方式模拟了气候变暖、降水增加及其交互作用.通过结合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探究了土壤水热、养分和土壤呼吸速率对增温增雨的响应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土壤呼吸改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增温显著提高了5 cm土壤温度,在整个取样年平均增加1.34℃,而增雨显著降低了5 cm土壤温度,在整个取样年平均降低了0.88℃,同时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2018年和2019年增雨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分别高出对照13.12%和16.45%.此外,与对照相比,增温增雨的交互作用既增加了土壤温度,也提高了土壤水分,增温和增雨在影响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上起到了相互拮抗的作用.(2)增雨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改变了土壤元素计量比以及活性-惰性碳组分的分配特征,而增温对有机碳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土壤全氮全磷以及速效氮磷养分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增雨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而增温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季节温度,表现为冬季和降雨充沛季节增温对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土壤呼吸速率和5 cm土壤温度的指数拟合发现,增雨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最高,达到1.68,而增温处理下Q_(10)最低(1.50).(4)线性回归显示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均与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正相关.方差分解分析表明,土壤水热和养分特性共同可解释64.43%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异,其中土壤水热因子是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控因子,解释度为31.16%.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土壤水热与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氮比和碳磷比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趋于暖湿的气候预测会显著影响区域水热环境和养分特征,改变土壤活性和惰性碳的分配比例,同时促进了区域土壤碳排放,分析结果表明驱动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土壤呼吸速率改变的关键因素是土壤水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撂荒草地 活性有机碳 土壤呼吸速率 呼吸温度敏感性
原文传递
长期撂荒地植物种出现次数与个体数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兆佳 陈俊 +2 位作者 杨玉婷 白慧敏 杨烁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1,共6页
以陕西省杨陵区长期撂荒的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出现次数和个体数两种调查方法对该植物群落所有植物种进行调查研究,以2016和2017两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幂乘方模型解析法研究该群落整体和各个植物种的空间异质性,进一步探究两种... 以陕西省杨陵区长期撂荒的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出现次数和个体数两种调查方法对该植物群落所有植物种进行调查研究,以2016和2017两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幂乘方模型解析法研究该群落整体和各个植物种的空间异质性,进一步探究两种调查方法结合幂乘方模型解析法在研究植物种空间异质性时的优劣程度,为草地群落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该撂荒地草地群落各植物种出现次数和个体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均与幂乘方模型具有高度的吻合性(R2>0.87);(2)各植物种出现次数的空间异质性指数与个体数的空间异质性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2016年该撂荒地草地群落中植物种的平均出现次数、平均个体数与各自的空间异质性指数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对数相关性(P<0.01),2017年它们之间也存在正向对数相关的趋势,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并且两年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平均个体数与其空间异质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大于出现次数与其空间异质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幂乘方模型在解析杨陵区撂荒地草地群落植物种出现次数和个体数的空间异质性时,得出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致,且个体数的幂乘方模型解析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时比出现次数更为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乘方模型 空间异质性 撂荒草地群落 出现次数 个体数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草地主要种群生态位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会峰 宋丽娟 +1 位作者 杜峰 郝文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94-3504,共11页
以黄土丘陵区不同生长年限撂荒草地群落为对象,研究种群生态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铁杆蒿、茭蒿、猪毛蒿、达乌里胡枝子和硬质早熟禾等为优势物种,且不同生长年限优势种不同.草地生长从5年到10年,种群生态位宽度随年限的增加逐... 以黄土丘陵区不同生长年限撂荒草地群落为对象,研究种群生态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铁杆蒿、茭蒿、猪毛蒿、达乌里胡枝子和硬质早熟禾等为优势物种,且不同生长年限优势种不同.草地生长从5年到10年,种群生态位宽度随年限的增加逐渐拓宽,对环境适应性增强;草地生长从10年到25年,种群生态位宽度随年限的增加先变窄(20年)再拓宽;草地生长超过25年,种群生态位宽度逐渐变窄,对环境适应性减弱.多数种群分别在10、25年生态位宽度达到峰值,对环境适应性最强.种群优势度与生态位宽度受种群动态影响而无线性关系.种群间生态位重叠均值先增大后减小,且在15年时达到最大值,表明种间竞争先增强后减弱,且在15年时种间竞争最为激烈.海拔、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草地群落种群生态位宽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全氮含量、海拔、土壤含水量为种群生态位重叠的主要影响因素.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受资源空间异质性以及生长阶段影响而无线性关系.随着草地生长年限增加,种群适应性普遍增强,种群间对资源竞争先增强再减弱.海拔、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种群适应性、种间关系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撂荒草地 生态位特征 环境解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