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1
作者 叶雨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95-0198,共4页
分析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 选取{2020.6-2022.6}我院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影像学和病原学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症状。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热症状占比为65(32.50%),咳嗽占比为45(22.... 分析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 选取{2020.6-2022.6}我院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影像学和病原学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症状。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热症状占比为65(32.50%),咳嗽占比为45(22.50%),乏力占比为38(19.00%),腹部疼痛和腹泻占比为31(15.50%),胸部疼痛占比为28(14.00%),视力异常占比为25(12.50%),恶心呕吐占比为19(9.50%),盗汗占比为15(7.50%),下肢水肿占比12(6.00%),淋巴结破溃占比为6(3.00%)。白细胞计数小于4×109/L,占比为42(21.00%);白细胞计数>10×109/L,占比为4(2.00%);中心粒细胞比例大于0.7,占比为65(32.50%);血红蛋白31-60g/L,例数15(7.50%);血红蛋白61-90g/L占比为32(16.00%)。血小板计数<100×109/L,占比为19(9.50%);血小板计数>300×109/L,占比为17(8.50%);血细胞沉降率低于20mm/1小时,占比为75(37.50%);淋巴结培养阳性患者3(1.50%);痰涂片阳性患者11(5.50%);粪便培养阳性患者12(6.00%);骨髓培养阳性患者9(4.50%);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同,患者数量有差异。出现鸟分支杆菌例数最高,所占比例为60(30.00%);出现堪萨斯分枝杆菌,所占比例为5(2.50%);出现马萨分枝杆菌,所占比例为5(2.50%);出现胞内分枝杆菌,所占比例10(5.00%);出现哥伦比亚分枝杆菌14(7.00%)。200例患者中,20例自行出院,160例好转,其中有20例患者转院治疗。结论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免疫功能水平较低,观察患者病理学特征,为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静静 沈银忠 +1 位作者 刘莉 卢洪洲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402-406,共5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作为一种机会性致病菌,一般很少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引起疾病,除非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受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由于体内人类免疫...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作为一种机会性致病菌,一般很少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引起疾病,除非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受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由于体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得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当患者感染NTM时,NTM很可能定植,并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播散性NTM病(disseminated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disease,DNTM)。近年来,全球结核病患者数量呈下降趋势,然而随着AIDS流行、免疫抑制人群数量增加以及实验室NTM检测技术不断进步等因素,AIDS合并NTM的患者数呈上升趋势。与结核病相比,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系统未将NTM感染纳入上报系统,而且以往临床重视程度不足,因此系统研究也较少。国内一些地区AIDS合并DNTM患者的5年病死率已高达26.7%,该病极大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并消耗了大量医疗资源。我国在NTM的鉴别诊断、治疗、高病死率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临床对DNTM的临床认知,提升疾病防控及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毒/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AIDS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临床特征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吴跃 邓西子 +5 位作者 胡凤玉 陈万山 陈谐捷 蔡卫平 唐小平 李凌华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9-1001,1005,共4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DNTM)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及治疗转归,提高该病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血培养确定AIDS合并DNT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与死亡患者的差异。结果 3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4例,平均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DNTM)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及治疗转归,提高该病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血培养确定AIDS合并DNT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与死亡患者的差异。结果 3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5.5±7.8)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28例)、咳嗽(23例)、咳痰(17例)、午后发热(16例)等。CD4+T淋巴细胞中位数5个/μL(0~63个/μL)、血沉升高25例、贫血26例、白细胞降低12例、白细胞升高5例、血小板减少7例。3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胸腹部CT影像学异常,主要包括:肝肿大(21例)、脾肿大(24例)、胸腔淋巴结肿大(22例)、腹腔淋巴结肿大(23例)、双肺斑片影(17例)等。3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中,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17株,堪萨斯分枝杆菌5株,其他8株。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抗结核药不同程度耐药,多耐药率86.7%,耐多药率70.0%,广泛耐药率43.3%。25例患者接受正规抗NTM治疗及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共治愈22例,死亡8例。死亡患者NTM广泛耐药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且接受规范NTM治疗及HAART比例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AIDS合并DNTM病原以MAC多见,耐药情况严重,广泛耐药可能与患者死亡相关,接受正规抗NTM治疗及HAART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临床特点 耐药 治疗转归
原文传递
全身播散性偶发分枝杆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罗丽莎 罗百灵 +5 位作者 唐薇 邓双林子 胡新月 牛瑞超 胡成平 冯俊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偶发分枝杆菌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率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全身播散性偶发分枝杆菌感染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全身多系统累及(包括肺部、淋巴结、皮肤、关节),淋巴结组织培养偶发分枝杆... 目的探讨偶发分枝杆菌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率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全身播散性偶发分枝杆菌感染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全身多系统累及(包括肺部、淋巴结、皮肤、关节),淋巴结组织培养偶发分枝杆菌阳性,给予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治疗,病情缓解。结论偶发分枝杆菌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罕见,其机制可能与患者存在GATA2的缺乏和IFN-γ自身抗体有关,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及微生物学检查,但阳性率偏低,诊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偶发分枝杆菌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