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处理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力 朱超 +6 位作者 崔贺贺 刘青波 马国栋 李东宝 赵慧强 陈晖 李虹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评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患者,术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8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完成急诊PCI手术746例,其中VLST患者共38例... 目的评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患者,术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8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完成急诊PCI手术746例,其中VLST患者共38例,收集临床信息,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评估其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DCB处理罪犯病变,其中7例联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无严重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30 d随访中,有2例(5.3%)因心力衰竭再入院。1年随访中MACCE发生率为7例(18.4%),其中非致死性脑卒中1例(2.6%),心力衰竭再入院3例(7.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7.9%),包括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1例(2.6%)。在中位时间为16个月的长期随访中,MACCE发生率为36.8%,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为7例(18.4%),TLR为5例(13.2%),心力衰竭再入院3例(7.9%),非致死性脑卒中2例(5.3%)。Kaplan-Meier估测长期无MACCE生存率为(56.1±9.6)%。结论急诊PCI术中应用DCB处理VLST手术成功率高,短期预后较好;长期随访发现可获得相对较低的TLR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药物涂层球囊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梅 姜铁民 +11 位作者 田军 张建起 吴振军 陈少伯 赵鹏 董军亚 刘军翔 朱勇 赵季红 岳继华 梁国庆 柴晓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原因。方法:收集自2007-04至2008-06的所有支架内血栓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1例置入金属裸支架,其余11例均为药物涂层支架。分析入选病例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征。... 目的: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原因。方法:收集自2007-04至2008-06的所有支架内血栓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1例置入金属裸支架,其余11例均为药物涂层支架。分析入选病例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12例患者中,亚急性血栓5例;晚期血栓4例;极晚期血栓3例。分析病变特点及血栓形成原因显示:在早期血栓形成的5例中4例为原发性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膨胀不良、未完全覆盖病变;1例为糖尿病、长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在晚期和极晚期血栓形成的7例病例中3例因为停用了波立维;2例有支架内严重再狭窄;1例为正性重构、获得性贴壁不良;1例为糖尿病、小血管病变,且支架中段扩张不充分不除外贴壁不良的因素。结论:支架内血栓是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后很少发生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急性的支架内血栓可能与贴壁不良有关。晚期支架内血栓在病因学上是多因素的,主要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裸支架 支架内血栓形成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PCI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爱琴 郑海军 朱艳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9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原因及对策,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处理措施。结果支架贴壁、膨胀不良、未完全覆盖病变,分叉病变,停服阿斯匹林、氯吡...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原因及对策,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处理措施。结果支架贴壁、膨胀不良、未完全覆盖病变,分叉病变,停服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和(或)药物抵抗等为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可能与技术因素有关支架贴壁不良等;晚期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可能与支架再狭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当有关。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血栓抽吸导管负压抽吸,反复球囊扩张或重新置入支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支架内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 被引量:16
4
作者 颜红兵 刘景山 +3 位作者 张坚 郭诗东 高焱莎 柯元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 分析过去 5年期间常规开展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9年 3月至 2 0 0 4年 2月 5年期间常规对 311例STEMI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 目的 分析过去 5年期间常规开展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9年 3月至 2 0 0 4年 2月 5年期间常规对 311例STEMI患者经股动脉或桡动脉施行直接PCI。男 2 5 0例 ,女 6 1例 ,平均年龄6 0 4岁 (2 6~ 85岁 )。围手术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肝素进行标准的三联抗血小板 抗凝治疗。对全部患者随访两个月以上。结果 直接PCI手术操作成功率 99% (30 8 311)。 8例发生9例次支架内急性 亚急性或后期血栓形成 ,发生率为 2 6 % (8 30 8)。其中急性血栓形成 5例 ,亚急性或后期血栓形成 3例。这 8例患者均有血栓形成的多个高危因素。 8例中住院死亡 3例 ,其余 5例有明显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结论 STEMI直接PCI后的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 ,小直径的长支架和缺乏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栓形成患者的死亡率高 ,临床长期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发生率 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郭志福 郑兴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68-571,共4页
药物洗脱支架(DES)在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有效性而被誉为里程碑式进展,但同时其安全性尤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也一直是医家关注的焦点。DES血栓形成发生率至少不低于金属裸支架,且后果严重,绝大部分导致心肌梗死或死... 药物洗脱支架(DES)在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有效性而被誉为里程碑式进展,但同时其安全性尤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也一直是医家关注的焦点。DES血栓形成发生率至少不低于金属裸支架,且后果严重,绝大部分导致心肌梗死或死亡。影响DES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提前中断抗血小板治疗是最强的危险因素,其他还有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分叉病变、多支或多处病变、长病变、女性、高龄以及支架膨胀不全和残余狭窄等。其根本原因在于DES延迟内皮化过程。药物洗脱支架(DES)在降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有效性而被誉为里程碑式进展,但同时其安全性尤其是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也一直是医家关注的焦点。DES血栓形成发生率至少不低于金属裸支架,且后果严重,绝大部分导致心肌梗死或死亡。影响DES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提前中断抗血小板治疗是最强的危险因素,其他还有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分叉病变、多支或多处病变、长病变、女性、高龄以及支架膨胀不全和残余狭窄等。其根本原因在于DES延迟内皮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剂量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脉分叉病变复杂策略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安全性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永曜 吴强 +4 位作者 杨天和 蒋清安 唐峰 谭洪文 张长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121-2122,共2页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和器械的进步,很多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已成为PCI术适应证,但对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采用复杂策略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in—stentthrombosis,ST)的并发症也随...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和器械的进步,很多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已成为PCI术适应证,但对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采用复杂策略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in—stentthrombosis,ST)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并带来严重心血管事件后果,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发展的巨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支架内血栓形成 心脏事件
原文传递
苦碟子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智慧 张晶 邢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阐明苦碟子注射液减少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机制。方法: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阐明苦碟子注射液减少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机制。方法: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20)给予苦碟子注射液,对照组(n=20)常规内科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测定MMPs及TXB2,术后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及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再狭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术)。结果:与术前比较,实验组、对照组PCI术后MMPs、TXB2水平均下降(P<0.05),术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可以降低PCI术后MMPs、TXB2水平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提示苦碟子注射液发挥作用的靶点为MMPs和TX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引起的去内皮化与支架内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欣 崔源源 赵福海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7-421,共5页
药物洗脱支架(DES)因其显著的低支架再狭窄(ISR)发生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广泛应用。但是,大量研究发现,置入DES的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与支架血管内皮损伤紧密相连。损伤... 药物洗脱支架(DES)因其显著的低支架再狭窄(ISR)发生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广泛应用。但是,大量研究发现,置入DES的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与支架血管内皮损伤紧密相连。损伤的内皮层可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支架梁异位或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因此,本文就DES引起的内皮损伤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具体相关机制以及目前研究的生物可降解支架对防御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作用做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内皮修复延迟 支架内血栓形成
下载PDF
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人的药学服务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乐 陆国红 +3 位作者 苏克剑 方羽 陈彬 孙琳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423-423,451,456,484,共4页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改善病人预后。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药学服务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糖尿病
下载PDF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京京 张晓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6-667,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可查证的在院期间发生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通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加强护理,治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离院1例。因此认为对PCI后患者加强术...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可查证的在院期间发生术后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通过针对性的术后观察,加强护理,治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离院1例。因此认为对PCI后患者加强术后针对性观察,加强护理能够提高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存活率,为医生进一步治疗提供宝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护理
下载PDF
6例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建红 于萍 +1 位作者 顾宇英 刘学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7期504-507,共4页
目的分析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7月我院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行PCI术后6例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基础病史、好发部位及危险因素。结果2012年1~7月,我院心内科共完成PCI术570例... 目的分析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7月我院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行PCI术后6例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基础病史、好发部位及危险因素。结果2012年1~7月,我院心内科共完成PCI术570例,6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1例)术后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2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4例,发生率1.0%。6例患者根据临床特点均行冠脉造影术+PCI术,其中1例术中发生低复流,冠脉内注人硝普钠、硝酸甘油、替罗非班,可见远段血栓影,予替罗非班强化治疗,出现心率、血压下降,予以临时起搏器治疗。术后6例患者均出现胸痛,除1例未予采集心电图外,其余5例心电图示相关血管支配的心肌sT段抬高。对临床高度疑诊患者均紧急行再次PCI术,其中4例造影证实支架内血栓(3例经血栓抽吸术后症状消失,TIMI达到3级,存活出院,1例因反复发生心力衰竭而最终死亡),余2例突发胸痛来不及行PCI术而死于心跳骤停。结论支架内血栓形成与患者临床特点、病变因素、支架因素、介人手术相关因素、药物因素相关,急诊介入手术是治疗支架内血栓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志刚 丁世芳 +4 位作者 陈志楠 蒋桔泉 李志刚 卢青 王仁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6-47,共2页
男性患者,82岁,既往高血压病、脑梗死、高脂血症病史;因"肩背部痛1日余,加重半小时"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右室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级"。入院查体:血压150/70mmHg,心率76次/分,神志清晰,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支架内血栓形成 右室心肌梗死 高血压病 入院诊断 男性患者 高脂血症 入院查体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伴极晚期(近5年)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雨露 罗裕 刘学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2期951-953,共3页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3岁,2006年5月因胸痛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至中段弥漫狭窄,最狭窄处达90%,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于前降支近段至中段串联置入Cypher 3.5×18.0 mm支架(14 atm×10 s扩张释放...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3岁,2006年5月因胸痛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至中段弥漫狭窄,最狭窄处达90%,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于前降支近段至中段串联置入Cypher 3.5×18.0 mm支架(14 atm×10 s扩张释放)及Cypher 3.5×33.0 mm支架(16 atm×10 s扩张释放)各1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
下载PDF
置管溶栓在下肢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冉坤 曾秋 +2 位作者 傅麒宁 赵渝 向志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34-340,共7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在下肢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下肢动脉ST且采用留置侧孔溶栓导管行溶栓治疗的14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在下肢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下肢动脉ST且采用留置侧孔溶栓导管行溶栓治疗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置管溶栓对下肢动脉ST的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并发症。结果 14例患者技术操作全部成功,11例溶栓成功,再通率为78.57%,1例溶栓治疗中缺血症状加重改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再通,2例溶栓治疗中缺血症状继续加重行截肢术。其中1例出现穿刺点渗血,1例出现穿刺点血肿。平均随访10个月,患肢动脉无再狭窄发生。结论置管溶栓是治疗下肢动脉ST的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栓溶解血管再通率高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溶栓 支架植入 支架内血栓形成
下载PDF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乃宽 曹月娟 +3 位作者 程爱娟 陈永利 卢凤民 许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3-493,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形成 药物洗脱支架 临床分析 经冠状动脉造影 统计学差异 危险因素 年龄
下载PDF
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抗血栓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丁 吴云虎 黄龙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血栓 预防 颈动脉血管 血栓治疗 缺血性血管病 血管内支架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英道 石胜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支架辅助的血管成形术已经成为血管内脑血管重建术的主导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支架辅助的血管成形术已经成为血管内脑血管重建术的主导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病变血管破裂及血管夹层的发生率,但另一方面却带来一些支架相关性并发症,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在现有的国内报道中,颈内动脉支架急性血栓形成报道很少,我们现将1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后半小时内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行详细报道,以探讨颅内动脉支架植入后并发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急性血栓形成 动脉支架 植入后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颈内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关性并发症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超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四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向前 张健 +3 位作者 孙中华 钟明慧 王勇德 米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药物洗脱支架 晚期 支架术后 亚急性血栓形成 术后严重并发症 经冠状动脉造影 PCI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围手术期支架内血栓形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建新 王钊 +6 位作者 李国庆 戴晓燕 郭军 任澎 阿木提 姚娟 米日古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药物洗脱支架 围手术期 置入后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 临床试验 有效性 D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