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极重度狭窄 被引量:3
1
作者 邓剑平 高国栋 +3 位作者 于嘉 张涛 李江 赵振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应用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全部成功接受支架血管成形术,狭窄程度由...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应用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极重度狭窄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全部成功接受支架血管成形术,狭窄程度由术前90%~99%,降至术后0%~20%。术后无缺血性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术后6h内发生再灌注出血死亡。死亡率10.7%。术后随访1~71个月,均无缺血性症状发生。结论应用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极重度狭窄可以有效预防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但是出现再灌注出血的几率较高,应该探求更有效的办法预防再灌注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颈动脉 狭窄 支架血管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萍 赵雪梅 +2 位作者 吴静 关春月 武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54-655,共2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评价王萍①赵雪梅吴静关春月武剑②1一般资料本组37例,从中严格筛选3例进行支架血管成形术。3位均为男性,年龄60~68岁,均有反复发作性,一侧肢体无力或伴言语不利,一过性黑朦等症...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评价王萍①赵雪梅吴静关春月武剑②1一般资料本组37例,从中严格筛选3例进行支架血管成形术。3位均为男性,年龄60~68岁,均有反复发作性,一侧肢体无力或伴言语不利,一过性黑朦等症状;头颅CT均示有不同部位的梗塞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 支架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临床分析
3
作者 袁川 刘伶 朱云飞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2期151-152,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在颈动脉狭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救治的6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依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 目的:分析探讨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在颈动脉狭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救治的6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依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是改善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支架血管成形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何云 黄晓松 杨松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药物组与介入治疗组... 目的:探讨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药物组与介入治疗组,每组30例。单纯药物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介入治疗组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再通率、治疗后1年血管再狭窄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发症发生与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介入治疗组血管狭窄程度与血管再通率均优于单纯药物组(P<0.05)。介入治疗组治疗后1年血管再狭窄率低于单纯药物组(P<0.05)。介入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纯药物组,且预后良好率高于单纯药物组(P<0.05)。治疗后6个月,介入治疗组NIHSS与mRS评分均低于单纯药物组(P<0.05)。结论: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型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可有效改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改善预后,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次全闭塞 亚急性期 支架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血液生化指标与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思源 高晓飞 +4 位作者 郭妍 王迪 王媛 王洪财 王玉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6期772-775,共4页
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细胞的损伤、增生和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迁移,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指标,近年来被认为是预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细胞的损伤、增生和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迁移,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指标,近年来被认为是预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讨论这些指标参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支架内再狭窄 炎症因子 血栓 内膜增生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与静脉溶栓在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廖彬 王丹丹 李秀秀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实施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与静脉溶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8月于吉安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60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奇偶排列方式将其分... 目的探讨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实施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与静脉溶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8月于吉安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60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奇偶排列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6 h、3 d、7 d,试验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3 d、7 d,试验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实施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方式,有利于优化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动脉溶栓 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静脉溶栓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对进行支架血管成形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正琼 张胜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5期236-237,共2页
目的:探讨对进行支架血管成形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进行支架血管成形术的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对进行支架血管成形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进行支架血管成形术的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ADL)的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ADL评分及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对进行支架血管成形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血管成形术 综合护理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假性闭塞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倪建琦 魏小龙 许浏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期78-79,82,共3页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假性闭塞(AP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8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狭窄复发率等.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未见颅内缺血事件,1例患者术后死于心肌梗死,3例患者...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假性闭塞(AP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8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狭窄复发率等.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未见颅内缺血事件,1例患者术后死于心肌梗死,3例患者复查B超提示支架内再狭窄,行球囊扩张支架,复查见支架形态良好,未见再狭窄和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停止抗凝治疗后出现肢体乏力,CT提示同侧脑梗死,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继续口服药物抗凝.结论 CAS治疗APO创伤小、临床效果好,但需把控处理时间窗,选择Ⅰ期处理还是Ⅱ期处理,同时围手术期药物治疗也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假性闭塞 疗效
下载PDF
支架血管成形术对急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雄俊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支架血管成形术在急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患者的病例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机械取栓术,研究... 目的探讨支架血管成形术在急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患者的病例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机械取栓术,研究组采用支架血管成形术,两组均观察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及预后。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血管成形术能够有效促进急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患者血管再通,保护其神经功能免受损伤,利于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支架血管成形术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研究
10
作者 张振中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26-029,共4页
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筛选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以1~6月作为参照组(30例),行药物治疗,以7~12月作为实验组(30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 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筛选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以1~6月作为参照组(30例),行药物治疗,以7~12月作为实验组(30例),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狭窄段血流速度以及不良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动脉狭窄率、mRS、NIHSS评分、收缩期与舒张末期流速较参照组有可观下降(P<0.05);实验组血栓形成、死亡等总发生率较参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于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积极重塑及脑血流动力学的优化,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 血管支架成形术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93例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比较
11
作者 王龙冰 宋智 +2 位作者 张少涛 罗霞 李经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71-775,F0002,共6页
目的 比较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PTAS)治疗不同临床特点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SA)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2年5月共计93例手术病例,根据患... 目的 比较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与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PTAS)治疗不同临床特点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SA)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2年5月共计93例手术病例,根据患者的血管形态及年龄将手术方式分为PTA组(56例)及PTAS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成功率、术后30 d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月MRS评分、术后6月mRS评分及术后1年责任血管再次卒中率。结果 在病变血管MORI分型C患者PTA组多于PTAS组;两组的其余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PTA组与PTAS组的手术成功率(98.2%vs 100%),术后30 d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6%vs 2.7%)以及术后3月的良好预后率(92.7%vs 94.1%)、术后6月的良好预后率(94.5%vs 94.1%)、术后1年内手术血管再次卒中率(3.6%vs 2.9%)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病变血管MORI分型C中,PTA安全性明显高于PTAS;其余患者两组间在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效果及术后1年症状再狭窄率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管内治疗 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部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效果
12
作者 郑文婷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5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部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韶关市始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开口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0例,按照简单抽样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对症药物治...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部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韶关市始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开口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60例,按照简单抽样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对症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脑缺血性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管狭窄率、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狭窄率、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缺血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改善椎动脉开口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血管狭窄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脑缺血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成形术 椎动脉开口部 粥样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事件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后低血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许丽华 陈虹 +1 位作者 马婷 焦力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112-2115,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达到预测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我们回顾分析54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以明确其与临床特点、操作...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术中及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达到预测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我们回顾分析54例颈内动脉中到重度狭窄行CAS患者术中、术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以明确其与临床特点、操作过程及影像的关系;低血压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变量分析。结果所有54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颈动脉支架,术中、术后有33例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61.1%,其中1例患者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预测CAS术后低血压的因素包括斑块性质、狭窄位置(距颈动脉球部的远近),尤其是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CAS术中和术后发生低血压是很常见的现象;这种低血压由于低灌注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缺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绝大多数的低血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通过其临床和影像特点有一定的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低血压 相关分析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4
作者 倪秀石 赵杨 +2 位作者 张荣林 朱文斌 朱文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TCD)评价其疗效,并随访7~10个月。结果4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TCD)评价其疗效,并随访7~10个月。结果4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75%下降到8.0%。术中发生短暂性抽搐1例,无脑栓塞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7~10个月,未见新的TIA或脑梗死,TCD复查未见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2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  2 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 ,分析影像学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2 8处 (1 3处为后循环狭窄 ,1 5处为前循环狭窄 ) ,...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  2 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 ,分析影像学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2 8处 (1 3处为后循环狭窄 ,1 5处为前循环狭窄 ) ,支架均 1次成功植入。临床随访 1 8~ 39个月 (平均2 4 .3个月 ) ,无短暂性脑缺血再发作或卒中 ;DSA随访 2 0例患者 ,4例血管再狭窄 (狭窄面积在 5 0 %以上 ) ,侧支血管通畅。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成形术 颅内动脉狭窄 脑缺血 影像学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敬伟 徐运 +3 位作者 黄玉杰 朱文斌 管得宁 孟芳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4-486,共3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血管支架成形术 药物治疗 症状性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血管搭桥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神经介入技术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6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张永威 赵文元 张珑 辛涛 周晓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60-86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治颈动脉狭窄 17例 ,疾病症状表现为反复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预扩张球囊通过狭窄部位扩张后回撤 ,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 ,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 ,对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治颈动脉狭窄 17例 ,疾病症状表现为反复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预扩张球囊通过狭窄部位扩张后回撤 ,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 ,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 ,对 10例患者应用不可脱卸球囊进行再扩张。 结果 :支架定位准确 ,13例患者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 ,3例狭窄程度减少90 %以上 ,1例减少 70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 5~ 13个月 (平均 9.3个月 ) ,无 1例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 DSA随访 10例患者均无再狭窄 (6~ 12个月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支架成形术 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建民 邓本强 +4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张永威 赵文元 张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4 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4 3例成功的采用支架成形术 ,...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4 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4 3例成功的采用支架成形术 ,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75 .7%和 10 .3%。临床随访 35例症状完全缓解 ,4例明显好转 ,2例症状无改善。无一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 ,短期随访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成形术 介入治疗 椎动脉狭窄 影像学检查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疾病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4 位作者 朱伟 潘晓琳 董戈 郭锋 袁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7例LEAOD患者接受了PTAS治疗,制订治疗成功标准并疗效随访,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4%(124/127),除3...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7例LEAOD患者接受了PTAS治疗,制订治疗成功标准并疗效随访,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4%(124/127),除3例LEAOD患者PTAS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37±0.15上升为0.87±0.18(P<0.05)。随访3~60个月,53例髂动脉均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无复发;45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和29例股浅动脉下1/3段阻塞,PTAS后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7.78%、91.11%、84.44%、75.56%及89.66%、79.31%、72.41%、65.52%。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支架成形术 经皮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3 位作者 莫建伟 王硕 肖豪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2-1744,共3页
目的:评估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29例颈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9枚,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24个月,其中2例在半年后行DSA... 目的:评估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29例颈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9枚,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24个月,其中2例在半年后行DSA复查时出现再狭窄,狭窄率均小于50%。1例术后未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半年后出现严重再狭窄,再次行支架植入术,随访2年TIA未再复发。2例术后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均为行囊后扩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所有患者未发生后循环缺血、死亡及心肌梗死。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技术可行,预后较好,可作为其二级预防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症状性 血管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