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磷酰胺及塞替派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袁素波 王治乔 +2 位作者 叶常青 袁本利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1-345,共5页
为了解抗癌化疗药环磷酰胺 (CP)及塞替派(TE)诱导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的细胞模型由对照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 B) ,受环磷酰胺 (BEAS- CP)和塞替派(BEAS- ... 为了解抗癌化疗药环磷酰胺 (CP)及塞替派(TE)诱导的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采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的细胞模型由对照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 2 B) ,受环磷酰胺 (BEAS- CP)和塞替派(BEAS- TE)诱导的恶性转化细胞组成 .发现经 CP和 TE暴露的细胞可出现细胞死亡 ,凋亡和转化 ,它们具有各自的超微结构特征 .说明逃逸细胞死亡 ,凋亡的支气管上皮基细胞呈增生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超微结构 环磷酰胺
下载PDF
环磷酰胺或塞替派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学 被引量:2
2
作者 袁素波 王治乔 +2 位作者 叶常青 廖明阳 曹珍山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6-351,共6页
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 B)分别受环磷酰胺 (BEAS- CP) ,塞替派 (BEAS- TE)暴露并发生转化的细胞为模型 ,对转化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 ,期望寻找人类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指标 .结果表明 :BEAS- 2 B经两种药物处理... 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 B)分别受环磷酰胺 (BEAS- CP) ,塞替派 (BEAS- TE)暴露并发生转化的细胞为模型 ,对转化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研究 ,期望寻找人类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形态计量指标 .结果表明 :BEAS- 2 B经两种药物处理后可生成转化型和非转化型细胞集落 .转化细胞的形态计量参数中 ,细胞和细胞核面积 ,最大直径 ,最小直径 ,等效直径 ,形状因子的数值按 BEAS- 2 B,BEAS- CP,BEAS- TE的组序递升 .表达细胞形态为异形的指标 :细胞和细胞核异形指数 ,核浆比则沿BEAS- 2 B,BEAS- CP,BEAS- TE的顺序递减 .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塞替派 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下载PDF
环磷酰胺及塞替派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的p16^(INK4a)及p15^(INK4b)基因突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光宇 袁素波 +1 位作者 马华智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 了解环磷酰胺 (CP)和塞替哌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的恶性转化株内BEAS CP和BEAS TE细胞p16和p15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DNA序列... 目的 了解环磷酰胺 (CP)和塞替哌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的恶性转化株内BEAS CP和BEAS TE细胞p16和p15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果 BEAS CP细胞p15基因的外显子 1和外显子 2都出现了异常带型。BEAS TE细胞p16基因的外显子 1及外显子 2a出现了异常带型和迁移率滞后现象 ;p15基因外显子 1的 2条单链带之间出现异常条带。DNA序列分析发现BEAS CP细胞的p15基因外显子 1的 182位有C的插入 ,2 0 6位有G的插入 ;外显子 2的第 30 8位密码子有C→T(TCC→TTC)转换 (Ser→Phe) ,第 32 7位密码子有T→A(AAT→AAA)颠换 (Asn→Lys)。BEAS TE细胞的p16基因外显子 2a的第 12 5位密码子有G→A(CGC→CAC)转换 (Arg→His)。结论 p15基因在CP诱导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TEPA诱导BEAS 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了p16基因的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塞替派 上皮细胞 P15基因 p16基因 基因突变 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抗肿瘤药 肿瘤诱导
下载PDF
环磷酰胺及塞替派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光宇 袁素波 +1 位作者 马华智 廖明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各正、负调节因子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了经环磷酰胺(CP)和塞替派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P5 3...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各正、负调节因子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了经环磷酰胺(CP)和塞替派 (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发生恶性转化的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P5 3、P16、P15、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D1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BEAS 2B细胞中表达阳性的P16、P15及RB蛋白 ,在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表达缺失 ;BEAS 2B细胞中检测呈阴性的P5 3蛋白 ,在BEAS CP和BEAS TE细胞中呈阳性 ;cyclinD1蛋白在 3株细胞中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转化细胞中P16、P15及RB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影响了细胞周期中P16 (P15 ) /cyclinD1 CDK4 /pRB调控途径的自稳平衡。两转化细胞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提示转化细胞P5 3蛋白的功能已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塞替派 肿瘤诱导 P53 细胞周期 蛋白表达 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
下载PDF
塞替派、环磷酰胺诱发的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的致瘤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喆 袁素波 +3 位作者 廖明阳 陈光宇 袁本利 余寿忠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 观察塞替派 (TE)及环磷酰胺 (CP)能否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成瘤。方法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为对照 ,以TE诱发转化细胞 (BEAS TE)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BEAS STE)及CP诱发转化细胞 (BEAS CP)的琼脂糖... 目的 观察塞替派 (TE)及环磷酰胺 (CP)能否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成瘤。方法以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BEAS 2B)为对照 ,以TE诱发转化细胞 (BEAS TE)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BEAS STE)及CP诱发转化细胞 (BEAS CP)的琼脂糖克隆扩增细胞 (BEAS SCP)为靶细胞接种于 3~ 4周龄裸鼠 ,每组接种 6只 ,♂♀各半。结果 接种后2 6周 ,对照组无一长出肿瘤 ,BEAS STE组有 5只长出肿瘤 ,BEAS SCP组有 1只长出肿瘤 ,其中BEAS STE组有 3只裸鼠的肿瘤直径在 1cm以上。经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肿瘤为低分化癌肉瘤组织。结论 TE、CP诱发恶性转化的人支气管上皮转化细胞均具有裸鼠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替派 环磷酰胺 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 致瘤性
下载PDF
生物素标记文库筛选与cDNA快速终末端扩增技术克隆HRNT-1新基因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刚 葛世丽 +2 位作者 胡迎春 吴德昌 张开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939-942,共4页
目的:大鼠ZA73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umber:AF011363)是本实验室从大鼠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模型中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到的EST片段,与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相关。根据此EST序列,克隆人全长基因。材料与方法:运用生物... 目的:大鼠ZA73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umber:AF011363)是本实验室从大鼠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模型中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到的EST片段,与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相关。根据此EST序列,克隆人全长基因。材料与方法:运用生物素标记探针筛选人cDNA文库、将筛选基因进行cDNA快速终末端扩增(Rapid amlification of cDNA ends),直至获得全长序列。结果:HRNT-1 cDNA总长4256 bp,开放阅读框架2760 bp,5′非编码序列253bp,3′非编码序列1240 bp,已被GenBank收录于Nr数据库中(Accession number:AF223393)。结论:采用生物素标记cDNA文库筛选和cDNA快速终末端扩增相结合的技术是克隆全长cDNA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长度超过2kb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库筛选 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 CDNA HRNT-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