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液囊支原体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
1
作者 王晨燕 邵国青 侯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按相应分组点眼感染MS (106CCU50)、IBV(105EID50),阴性对照组以50μL/只点眼KM2培养基(左眼)和PBS (右眼)。感染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在感染后7 d、14 d、21 d和28 d每组随机剖检6只鸡,观察气囊炎和气囊损伤评分,并采集气管进行病原再分离,其中MS经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培养后进行PCR鉴定,IBV接种SPF鸡胚后进行RT-PCR鉴定。此外,各组鸡气管均经10%甲醛固定后进行粘膜厚度检测以及病理损伤评分。结果显示:除阴性对照组和MS感染组,其他组鸡在感染后4 d均出现一过性呼吸道症状。剖检结果显示MS感染组鸡在感染后21 d出现气囊炎,28 d仍可见气囊炎;而IBV-M41感染组和IBV-QX感染组鸡在感染后7 d或14 d出现气囊炎,且气囊炎的发生率均未超过50%。感染后14 d IBV-QX+MS共感染组鸡气囊炎发生率达100%(6/6),直至21 d并且大部分鸡气囊炎可持续至感染后28 d (5/6),而IBV-M41+MS共感染组鸡气囊炎仅可持续至感染后21 d,且气囊炎的发生率最高在感染后14 d (5/6)。IBV-QX+MS共感染组鸡平均气囊损伤评分在感染后14 d、21d和28 d均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而IBV-M41+MS共感染组鸡仅在感染后14 d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病原再分离结果显示,各感染组鸡均在气管中再分离到MS(感染后28 d内)或IBV(感染后7 d内)。病理损伤检测结果显示,共感染组鸡较各单一感染组鸡气管粘膜增厚持续时间更长以及病理损伤更为严重。IBV-M41+MS共感染组鸡在感染后14 d平均气管粘膜厚度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5),而在感染后21 d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01),其余各组鸡在感染后14 d和21 d均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鸡(P<0.001)。IBV M41+MS共感染组鸡最早14 d出现气管病变,而IBV QX+MS共感染组鸡在共感染后7 d就可见气管病理损伤,且共感染组鸡的平均气管损伤评分均极显著高于单一MS或IBV感染组(P<0.01或P<0.001)。上述结果证实MS和IBV共感染较单一感染对28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更强,IBV M41或QX株与MS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存在差异,本研究为临床IB和MS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共感染 致病性
下载PDF
二陈止嗽润肺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2
作者 乔亚珍 钟新春 刘超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评估二陈止嗽润肺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94例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患者(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研究,将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各47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 目的评估二陈止嗽润肺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94例老年急性支气管炎患者(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研究,将纳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各47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中医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二陈止嗽润肺方及穴位敷贴治疗,各组数据观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咳嗽气粗、口干口苦、痰多黄稠、烦躁不安等)积分变化、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变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峰流速百分比(PEF%)指标变化、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4%,45/47)高于常规治疗组(82.98%,39/47),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咳嗽气粗、口干口苦、痰多黄稠、烦躁不安等)积分、PaO_(2)及PaCO_(2)、FVC、FEV1、PEF%、IL-4、IL-6、hs-CRP等指标均改善,中医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咳嗽气粗、口干口苦、痰多黄稠、烦躁不安等)积分、PaO_(2)及PaCO_(2)、FVC、FEV1、PEF%、IL-4、IL-6、hs-CRP等指标治疗后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1例恶心,中医治疗组患者1例皮肤过敏,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二陈止嗽润肺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及肺功能改善,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支气管炎 二陈止嗽润肺方 穴位敷贴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儿童腺病毒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覃军 陈玲 +1 位作者 邓蓉蓉 胡荆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腺病毒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治疗的腺病毒感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60例(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腺病毒感染肺炎后未发生BO患... 目的 探讨儿童腺病毒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治疗的腺病毒感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60例(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腺病毒感染肺炎后未发生BO患儿60例(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特征、高分辨率CT,分析腺病毒感染肺炎后BO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儿年龄<3岁、热程≥7 d、热峰≥40℃、喘息、气促、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有马赛克灌注征象、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及受累> 3叶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预后不良患儿年龄<3岁、有低氧血症和受累> 3叶的构成比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O^R=0.505(95%CI:0.350,0.728)]、低氧血症[O^R=2.779(95%CI:1.505,5.132)]、受累> 3叶[O^R=4.540(95%CI:2.061,10.003)]是腺病毒感染肺炎后BO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腺病毒感染后BO患儿年龄较小,临床症状较重,其预后受年龄、低氧血症及肺叶受累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感染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临床特征 预后 影响因素 儿童
下载PDF
芍药苷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Th17及Treg细胞亚群的影响
4
作者 李修侠 李玉玲 李传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90,共5页
目的:探究芍药苷对慢性支气管炎(CB)大鼠Th17、Treg细胞亚群、肺功能的影响以及药理作用。方法:将SD大鼠采用复合诱导法建立CB模型,随机分成CB组(生理盐水)、低剂量芍药苷组(50 mg/kg)、中剂量芍药苷组(100 mg/kg)、高剂量芍药苷组(200 ... 目的:探究芍药苷对慢性支气管炎(CB)大鼠Th17、Treg细胞亚群、肺功能的影响以及药理作用。方法:将SD大鼠采用复合诱导法建立CB模型,随机分成CB组(生理盐水)、低剂量芍药苷组(50 mg/kg)、中剂量芍药苷组(100 mg/kg)、高剂量芍药苷组(200 mg/kg)和核酪组(阳性对照,核酪口服液),10只;另设对照组(生理盐水)10只,造模后按照分组灌胃2 ml/100 g相应药物。给药完成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进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肺组织CD4^(+)T、CD8^(+)T、Th17(CD4^(+)IL-17^(+)T)、Treg(CD4^(+)CD25^(+)FOXP3^(+)T)细胞;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IL-10、IL-22、IL-17水平。结果:CB组大鼠活动迟缓,毛色暗淡,身体卷缩,伴咳嗽、鼻腔潮湿,肺组织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壁变形、黏膜阻塞等病变;芍药苷各组及核酪组上述症状及损伤不同程度缓解,高剂量组最轻。与对照组比较,CB组气道阻力、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IL-17、IL-22水平及CD4^(+)T、CD8^(+)T、Th17细胞、Th17/Treg、CD4^(+)T/CD8^(+)T均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_(2))、IL-10水平及Treg细胞均降低(P均<0.05);与CB组比较,低、中、高剂量芍药苷组气道阻力、PaCO_(2)、IL-17、IL-22水平及CD4^(+)T、CD8^(+)T、Th17细胞、Th17/Treg、CD4^(+)T/CD8^(+)T水平依次降低,PaO_(2)、IL-10水平及Treg细胞依次升高(P均<0.05);中剂量芍药苷组气道阻力等以上指标与核酪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芍药苷可调节T淋巴细胞活化,减少Th17细胞分化,增加Treg细胞分化,减轻CB大鼠炎症水平及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慢性支气管炎 Th17细胞 TREG细胞 炎症
下载PDF
宣肺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5
作者 李黎 童佳 陈麒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 观察宣肺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血清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半乳糖凝集素-9(Gal-9)和趋化因子3(CCL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96例,分... 目的 观察宣肺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血清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半乳糖凝集素-9(Gal-9)和趋化因子3(CCL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宣肺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喘息、咳痰、咳嗽积分、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CXCR4、Gal-9和CCL3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喘息、咳痰、咳嗽积分、FEV1、FVC、MVV、CXCR4、Gal-9和CCL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喘息、咳痰、咳嗽积分、CXCR4、Gal-9和CCL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和MV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宣肺合剂能够提高西药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缓解症状和改善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CXCR4、Gal-9和CCL3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肺合剂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CXC趋化因子受体4 半乳糖凝集素-9 趋化因子3
下载PDF
强力枇杷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严家荣 龙淑娴 +3 位作者 郑玉连 代路路 陈桂煌 王弋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探讨强力枇杷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NIH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12只,等体积纯净水)和模型组(60只),采用烟熏联合脂多糖吸入法复制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建模45 d后,将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 目的 探讨强力枇杷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NIH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12只,等体积纯净水)和模型组(60只),采用烟熏联合脂多糖吸入法复制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建模45 d后,将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组,等体积纯净水),盐酸氨溴索组(C组,10 mL/kg),强力枇杷露低、中、高剂量组(D1组、D2组、D3组,7.5,15,30 mL/kg),各12只,雌雄各半。各组小鼠按30 mL/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24 h后,采集小鼠血清,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取右肺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对左肺支气管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B组比较,D1组小鼠肺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1);D2组小鼠血清IL-8的水平、肺组织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5);D3组小鼠血清IL-8水平、肺组织TNF-α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5),SOD含量显著升高(P <0.05)。与C组比较,D1组小鼠血清IL-8水平显著升高(P <0.05),肺组织SOD含量显著降低(P <0.05)。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与B组比较,D1组、D2组、D3组小鼠慢性支气管炎病变程度减轻。结论 强力枇杷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8,TNF-α,MDA含量和升高SOD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枇杷露 慢性支气管炎 作用机制 小鼠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肖成伟 胡金科 陈汉斌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分为轻症组(n=37)和重症组(n=2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分为轻症组(n=37)和重症组(n=23),另选择同期30例RSV阴性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儿童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维生素D受体TaqI、FokI、ApaI、Bsm I基因多态位点,并比较三组儿童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情况。结果重症组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为(52.67±12.22)nmol/L,明显低于轻症组的(65.57±13.54)nmol/L,而轻症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57±15.30)nmol/L,IL-4、IL-5分别为(152.28±22.47)ng/L、(51.83±9.83)ng/L,明显高于轻症组的(130.48±21.35)ng/L、(44.72±8.70)ng/L,而轻症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8±15.26)ng/L、(26.52±7.7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测不同组别间VDR基因序列等位基因分布的频率,数据均符合平衡定律(P<0.05);重症组患儿的VDR TaqI(rs731236)基因型TT及等位基因C均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基因型TC、等位基因T型频率均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基因型的CC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儿童的VDR FokI(rs2228570)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症组患儿的等位基因C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T型频率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的VDR ApaI(rs7975232)基因型GG及等位基因G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基因型GT及等位基因A频率分布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的VDR Bsm I(rs1544410)基因型GA、AA及等位基因A均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基因型GG及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清25(OH)D明显较低,VDR TaqI、FokI与患儿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患儿VDR基因多态性状况,进一步分析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状况,并及时根据遗传体征状况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综合干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湿质患者临床研究
8
作者 陈嫚嫚 张静 张群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综合干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痰湿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CB痰湿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西医常规干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观察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综合干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痰湿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CB痰湿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西医常规干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综合干预治疗。2组均连续干预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痰湿质体质量表评分、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FEV_(1)/FVC]及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痰湿质体质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痰湿质体质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VC、FEV_(1)及FEV_(1)/FVC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VC、FEV_(1)及FEV_(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炎症因子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综合干预CB痰湿质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痰湿质状况,提高肺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积极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治未病论 痰湿质 中医疗法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9
作者 彭慧云 李兰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雾化吸入组,各62例...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雾化吸入组,各62例。常规治疗组患儿实施常规对症治疗,雾化吸入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8(IL-18)、白介素-33(IL-3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功能指标(潮气量、达峰容积比),不良反应。结果雾化吸入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91.94%vs.77.42%,χ^(2)=5.035,P=0.025)。雾化吸入组气喘、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治疗7 d后,2组血清IL-18、IL-33及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雾化吸入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2组PaO_(2)、潮气量、达峰容积比高于治疗前,PaCO_(2)低于治疗前,且雾化吸入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雾化吸入组与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6%vs.4.84%,χ^(2)=0.134,P=0.71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增强疗效,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改善缺氧状态及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布地奈德 复方异丙托溴铵 经鼻吸入 炎性因子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肺移植术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治进展
10
作者 朱海星 周敏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是最常见的慢性肺移植物失功能的非感染形式。近年来,疾病早期0p期肺功能筛查、薄层CT扫描图像的小气道重建技术、3He-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来源...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是最常见的慢性肺移植物失功能的非感染形式。近年来,疾病早期0p期肺功能筛查、薄层CT扫描图像的小气道重建技术、3He-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来源生物标志物等诊断方式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对该类疾病认识有了较大更新。预防性使用阿奇霉素、再次肺移植以及脐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等许多有潜力的治疗方式已经出现。BOS的综合诊断方式和潜在治疗策略的进展为该类疾病发生、发展的早期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更多理论参考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移植物失功能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原文传递
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应用
11
作者 闫妍 王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8-50,共3页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且病情反复,如未及时救治可诱发肺气肿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是张仲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邪热壅肺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文...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且病情反复,如未及时救治可诱发肺气肿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是张仲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邪热壅肺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文章从药物组成、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原文传递
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
12
作者 张利敏 张华茹 +1 位作者 王东英 宋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与联合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分析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与联合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接受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气道炎症相关因子[趋化因子配体3(CCL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α1-酸性糖蛋白(α1-AG)]、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促、喘息、咳嗽、肺部音等症状缓解时间降低(P<0.05)。治疗4、7 d后,两组CCL3、HMGB1、α1-AG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抑制气道炎症,调节机体免疫,促进症状缓解,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羧甲司坦口服溶液 重组人干扰素Α1B 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配体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Α1-酸性糖蛋白
下载PDF
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家属赋权干预对学龄期毛细支气管炎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患儿医疗恐惧及配合度的影响
13
作者 李敏 李亚静 +1 位作者 樊静 张国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家属赋权干预在学龄期毛细支气管炎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学龄期毛细支气管炎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家属赋权干预在学龄期毛细支气管炎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学龄期毛细支气管炎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家属赋权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医疗恐惧调查量表(CM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配合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RR)、功能残气量(FRC)低于对照组,潮气量(TV)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家属赋权干预可减轻学龄期毛细支气管炎门诊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医疗恐惧感,提高其配合度,也能促进患儿肺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诱导法 个性化心理护理 家属赋权干预 毛细支气管炎 门诊 雾化吸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止咳祛痰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庄延双 田虎 +1 位作者 张自力 苏联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72-76,共5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揭示止咳祛痰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设置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的数值大小筛选预测止咳祛痰口服液的潜在化学成分和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统一命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揭示止咳祛痰口服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设置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的数值大小筛选预测止咳祛痰口服液的潜在化学成分和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统一命名,并获得相应基因名称。通过TTD、OMIM和GeneCards获取慢性支气管炎的靶点。将复方靶点和疾病靶点通过Draw Venn Diagram在线工具获取共有靶点。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和GO功能富集分析。最后用PyMOL和AutoDock 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得到潜在活性化学成分135种,其中紫菀19种,射干17种,桔梗7种,甘草92种;复方对应靶点335个,疾病对应靶点1145个,复方和疾病的共有靶点208个;止咳祛痰口服液中关联靶点数排名前5位的潜在活性成分为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甲基鼠李素(Rhamnazin)、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豆甾醇(Stigmasterol),蛋白度值排名前5的靶点蛋白质为TP53、AKT1、BEGFA、Caspase-3和CXCL8。通过KEGG通路和GO功能富集分析,推测止咳祛痰口服液可能通过TP53、AKT1、Caspase-3、CXCL8等靶点进一步调控NF-κB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而发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结论止咳祛痰口服液能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机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咳祛痰口服液 慢性支气管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预警护理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病情改善情况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赵曙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51-154,共4页
目的 分析预警护理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病情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在区间随机法辅助下开展组别划分,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 目的 分析预警护理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病情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在区间随机法辅助下开展组别划分,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一秒用力吸气容积(FEV1)]变化情况、急性支气管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两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两组FVC、PEF、FEV1均明显上升,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急性支气管炎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实施预警护理有利于患儿康复与病情改善,在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预防并发症、改善肺功能等方面均有突出体现,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护理 急性支气管炎 常规护理 症状消失时间
下载PDF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16
作者 国玉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7期0037-0039,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呼吸内科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6月~2022年06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复方甘草片... 目的:分析探讨呼吸内科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6月~2022年06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复方甘草片和盐酸氨溴索。结果:观察组的发热和咳嗽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使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呼吸内科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防控
17
作者 吴茶根 《北方牧业》 2024年第1期36-36,共1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在鸡养殖中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了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综合防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至关重要。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概述1.1传播途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通过气溶胶、直接接触以...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在鸡养殖中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了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综合防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至关重要。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概述1.1传播途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通过气溶胶、直接接触以及被污染饲料、水源和引起污染的设备等途径传播。饲养密度高、环境条件差的鸡群更容易受到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呼吸道疾病 饲养密度 鸡养殖 综合防控 传播途径 气溶胶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和防治
18
作者 丛华明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3期93-94,共2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禽类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倦怠、食欲不振、腹泻和咳嗽等,患病的鸡群体会出现减产和死亡率增加等现象。笔者重点介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禽类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倦怠、食欲不振、腹泻和咳嗽等,患病的鸡群体会出现减产和死亡率增加等现象。笔者重点介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现代鸡类养殖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困难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发病原因 禽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控制
19
作者 孙守峰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3期115-116,共2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是一种RNA病毒,其高突变率和重组率使其快速进化,从而阻碍了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理解,影响了诊断分析的准确性,限制了疫苗的效力,并有助于病毒的免疫逃逸。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家禽业...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是一种RNA病毒,其高突变率和重组率使其快速进化,从而阻碍了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理解,影响了诊断分析的准确性,限制了疫苗的效力,并有助于病毒的免疫逃逸。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家禽业面临的疾病和经济损失,使之成为主要原因之一。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诊断和控制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优点和缺点,而其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敏感性。笔者旨在综述这种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进化,重点介绍它们在诊断和控制方面的相关性以及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诊断和控制 家禽业 分子流行病学 RNA病毒 突变率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布地奈德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怀庆 杨春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探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的效果及对其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Excel表格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给予基础方案治... 目的 探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的效果及对其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Excel表格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给予基础方案治疗,实验组给予布地奈德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潮气量(TV)、呼气峰流速(PEF)、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达峰容积比(VPTEF/VE)]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NF-γ)]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参照组的86.96%,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中肺部啰音、三凹征、喘息、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4.65±0.88)、(2.96±0.52)、(3.70±1.08)、(5.18±1.30)d,均短于参照组的(5.41±1.13)、(4.20±0.87)、(4.22±0.96)、(2.79±1.24)d,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肺功能指标中TV、PEF、TPTEF/TE及VPTEF/VE分别为(7.51±1.29)ml/kg、(5.73±1.54)L/s、(26.91±7.08)%、(29.84±5.33)%,均高于参照组的(6.35±1.47)ml/kg、(4.02±0.83)L/s、(23.25±6.46)%、(26.91±4.32)%,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炎性因子指标中IL-10及INF-γ水平分别为(28.06±5.37)、(38.25±6.43)ng/L,均高于参照组的(15.64±7.22)、(29.36±5.24)ng/L,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 布地奈德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较好,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短,肺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明显,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肺功能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