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铁改性生物炭载体强化厌氧氨氧化菌富集与脱氮效果研究
1
作者 王俊杰 杨津津 +5 位作者 常根旺 李绍康 侯军华 钟根茂 白顺果 李翔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2-821,共10页
为实现厌氧氨氧化菌(AnAOB)在载体生物膜中快速富集,本文采用液相还原方法制备了纳米铁改性生物炭(nZVI@BC)载体,并设置两组相同的厌氧氨氧化(ANAMMOX)富集装置(R_(1)、R_(2)),通过对R_(1)、R_(2)装置添加不同载体(分别为BC和nZVI@BC),... 为实现厌氧氨氧化菌(AnAOB)在载体生物膜中快速富集,本文采用液相还原方法制备了纳米铁改性生物炭(nZVI@BC)载体,并设置两组相同的厌氧氨氧化(ANAMMOX)富集装置(R_(1)、R_(2)),通过对R_(1)、R_(2)装置添加不同载体(分别为BC和nZVI@BC),考察在富集过程中ANAMMOX装置的脱氮性能、载体表面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①BC表面成功负载nZVI,nZVI@BC载体比BC载体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改性后载体的比表面积从47.17 m^(2)/g增至210.82 m^(2)/g,可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②R_(2)装置NH_(4)^(+)-N和NO_(2)^(−)-N去除率稳定达到90%所需时间均比R_(1)装置短,且稳定运行后,R_(1)、R_(2)装置的TN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6.99%、89.65%.③nZVI@BC载体表面颜色由黑色变为红褐色,表明红色的ANAMMOX生物膜初步形成,且其表面生物量比BC载体表面生物量高23倍.④第20天,R_(1)、R_(2)装置中AnAOB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0.47%和29.15%;R_(1)、R_(2)装置载体表面主要的AnAOB属均为Candidatus Kueneni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7.49%和23.76%.研究显示,改性的nZVI@BC载体显著促进了ANAMMOX生物膜的快速形成和AnAOB的高效富集,提升了ANAMMOX过程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ANAMMOX) 纳米铁改性生物炭(nZVI@BC) 载体 生物群落 快速富集
下载PDF
铁改性生物炭捕集水体磷机制及农田资源化回用进展
2
作者 张峻霄 夏桂敏 +2 位作者 刘啸威 吴奇 迟道才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利用铁改性生物炭从富营养化水体中捕集磷,将其回用于农田,是高效利用生物质、促进磷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铁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吸附效率受制备方式和水环境的影响极大。为促进富营养化水体磷的捕集效率和再利用,本文总结了... 利用铁改性生物炭从富营养化水体中捕集磷,将其回用于农田,是高效利用生物质、促进磷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铁改性生物炭对磷的吸附效率受制备方式和水环境的影响极大。为促进富营养化水体磷的捕集效率和再利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铁改性生物炭(Fe-B)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水体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阐述了Fe-B对磷的吸附机制,分析了pH值、共存离子、生物炭用量和温度对Fe-B吸附磷酸盐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农田资源化再利用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磷捕集与资源化再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富营养化水体 吸附 农田
下载PDF
活化铁尾砂与镁改性生物炭配施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盐碱土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罗春峰 张晓蓉 +4 位作者 巩宗强 贾艳杰 赵祥 刘凤飞 郭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为探究活化的高硅型铁尾砂与镁改性生物炭配施材料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改善盐碱地水稻生产力的可行性,本研究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生物炭材料进行形貌结构观察,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生物炭材料进行官能团... 为探究活化的高硅型铁尾砂与镁改性生物炭配施材料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改善盐碱地水稻生产力的可行性,本研究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生物炭材料进行形貌结构观察,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生物炭材料进行官能团表征;开展盆栽实验,探究活化铁尾砂与生物炭材料配施对水稻幼苗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的影响及对盐碱土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生物炭材料,活化铁尾砂-镁改性生物炭材料孔隙较大,表面更加粗糙,对于养分的吸附能力强,表面的官能团丰富。盆栽实验中活化铁尾砂-镁改性生物炭配施组中水稻幼苗株高、根长、根冠比和干质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2.61%、191.49%、42.93%和100.00%;叶片的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分别降低65.76%和46.46%;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值分别升高117.35%、44.75%、55.00%和19.31%。施用活化铁尾砂-镁改性生物炭材料后,盐碱土的电导率降低,p H、总碳、总氮、土壤有效硅、总磷和总钾含量升高。研究证明活化铁尾砂-镁改性生物炭材料性能优越,并且活化铁尾砂与镁改性生物炭配施改善了盐碱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使水稻幼苗活性氧含量降低及抗氧化酶活性提升,减缓盐碱土对水稻幼苗生长的胁迫,促进盐碱土壤中水稻幼苗生理过程,增加干物质积累,可以促进盐碱地水稻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铁尾砂-镁改性生物炭材料 水稻 酶活性 苏打盐碱土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固定土壤中重金属机理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毛纪鹏 乔怡娜 +5 位作者 熊健 贾梦晔 刘娇琴 贺增弟 晋日亚 张晶晶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2-726,730,共6页
固定化是一种降低土壤重金属毒性的有效方法,改性生物炭固定重金属的能力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在土壤修复中得到广泛关注。但改性生物炭在污染土壤中固定重金属的综合机理需进一步探究,因此运用CiteSpace数据分析软件,以氧阴离子型重金... 固定化是一种降低土壤重金属毒性的有效方法,改性生物炭固定重金属的能力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在土壤修复中得到广泛关注。但改性生物炭在污染土壤中固定重金属的综合机理需进一步探究,因此运用CiteSpace数据分析软件,以氧阴离子型重金属As和阳离子型重金属Cd为例对改性生物炭固定土壤中重金属的机理进行分析,综述了其氧化还原、表面共沉淀、络合、离子交换及静电吸引的作用机制。对改性生物炭增强固定土壤重金属不同机理的原因和方法进行总结,对其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改性生物炭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土壤 AS CD 固定机理
下载PDF
化学老化对Zn改性生物炭性质及吸附Pb^(2+)的影响
5
作者 吴宇茜 韩琳希 +4 位作者 钱敏 朱自洋 王丽 段文焱 陈芳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3-813,共11页
本文采用60及90℃非生物化学老化方法,对ZnSO_(4)浸渍改性生物炭(PRZn)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老化试验.通过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明确老化后生物炭性质的变化特点,并利用等温吸附实验比较老化... 本文采用60及90℃非生物化学老化方法,对ZnSO_(4)浸渍改性生物炭(PRZn)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老化试验.通过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明确老化后生物炭性质的变化特点,并利用等温吸附实验比较老化对Zn改性生物炭Pb^(2+)吸附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化学老化过程会生成活性自由基,显著增加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导致500℃制备的PRZn老化后比表面积显著提高(从24.67m^(2)/g提升到85.51m^(2)/g),改性引入的Zn氧化物从晶型结构转化为有机结合态,因此,PRZn经60℃老化后,其对Pb^(2+)的吸附量从31.18mg/g提高至47.70mg/g.但经90℃老化后,700℃制备的PRZn吸附量变化不大,这主要是老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化物质在90℃下发生自猝灭过程,且700℃制备的PRZn碳结构相对稳定,导致老化后含氧官能团的量没有显著升高而比表面积下降.本研究结果将为改性后老化生物炭在铅污染土壤中的长期利用提供具体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改性生物炭 Pb吸附 生物化学老化 长期利用 自由基
下载PDF
铁锰改性生物炭对水稻镉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6
作者 王德正 谭文韬 +4 位作者 曾鹏 马兰心 周航 辜娇峰 廖柏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97-2308,共12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铁锰改性生物炭(BC_(FM))对水稻Cd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BC_(FM)可有效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添加0.5~2g/kg BC_(FM)后土壤有机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总Fe和...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铁锰改性生物炭(BC_(FM))对水稻Cd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BC_(FM)可有效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添加0.5~2g/kg BC_(FM)后土壤有机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总Fe和总Mn无显著变化;而添加4g/kg BC_(FM)后,土壤有机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总Fe和Mn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13.6%、13.58%、5.0%和12.1%,同时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显著(P<0.05)降低67.9%,且水稻茎、叶和糙米中Cd含量分别显著(P<0.05)降低74.3%、44.9%和84.9%.添加BC_(FM)后,水稻根际土壤Firmicutes、Proteobacteria等门水平物种的相对丰度提高,而Bacteroidota、Patescibacteria、Desulfobacterota和Nitrospirae等门水平物种的相对丰度降低.热图分析结果表明,BC_(FM)可提高水稻根际土壤中Bacillus、Citrifermentans、Geobacter、Desulfovibrio等参与铁锰氧化还原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的相对丰度.RDA和网络分析表明,BC_(FM)可通过影响土壤总Fe、有机质含量和Cd的生物有效性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细菌间的正交互作用.因此,BC_(FM)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安全的钝化剂用于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改性生物炭 水稻 CD吸收 生物群落结构 铁锰氧化还原菌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对水中菲和芘的吸附研究
7
作者 翟如康 李文文 +1 位作者 李研宁 孙丰霞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本文使用氨水对稻壳制备的生物炭(BC)进行了改性修饰,对改性生物炭(MBC)的表面结构和官能团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了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比表面积分析等方法。并应用MBC对菲和芘进行了吸附动力学试验、吸附等温试验。研究... 本文使用氨水对稻壳制备的生物炭(BC)进行了改性修饰,对改性生物炭(MBC)的表面结构和官能团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了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比表面积分析等方法。并应用MBC对菲和芘进行了吸附动力学试验、吸附等温试验。研究表明:(1)与BC相比,MBC增加了N-H官能团,比表面积增大了5.34倍,吸附点位增多;(2)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准二级动力学更适合描述吸附过程;通过吸附等温试验,发现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准确的描述MBC对菲和芘的吸附过程;(3)MBC投加量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初始pH范围为3-11,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因此,氨水改性生物炭可望作为去除水体多环芳烃污染的新型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多环芳烃 吸附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环境中Cd(Ⅱ)/Pb(Ⅱ)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鑫 谯华 +3 位作者 郭伟强 钱彦君 张书豪 朱龙辉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221-226,231,共7页
吸附法常用于修复环境中Cd(Ⅱ)/Pb(Ⅱ)的复合污染。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生物炭成为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但存在吸附常量有限、选择性差等缺点,为此常采用改性来增强其吸附固定效果。综合分析了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镉、铅的影响因素,包括生... 吸附法常用于修复环境中Cd(Ⅱ)/Pb(Ⅱ)的复合污染。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生物炭成为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但存在吸附常量有限、选择性差等缺点,为此常采用改性来增强其吸附固定效果。综合分析了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镉、铅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炭的原料、改性方法及改性剂种类和浓度、热解温度、Cd(Ⅱ)/Pb(Ⅱ)的竞争、投加量、pH值和干扰离子及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重金属的机理。最后强调通过调控条件改变生物炭性质提高吸附能力,展望指出需深化复合污染环境下改性方法、生物炭在环境中长期稳定性的研究,实现更有效的重金属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Cd(Ⅱ)/Pb(Ⅱ)复合污染 影响因素 机理
下载PDF
赤泥改性生物炭修复铅污染土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晓凤 董晓强 +4 位作者 李加时 常仕奇 徐鑫 李江山 蒲诃夫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04-114,共11页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难题,在“双碳”背景下,本文通过共热解制备赤泥改性生物炭(RMBC),研究RMBC对铅污染土的理化性质、修复效果和工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MBC可以增加铅污染土的pH值并降低其电导率(EC)...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难题,在“双碳”背景下,本文通过共热解制备赤泥改性生物炭(RMBC),研究RMBC对铅污染土的理化性质、修复效果和工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MBC可以增加铅污染土的pH值并降低其电导率(EC)值。RMBC的掺量越大pH值越高EC值越小。通过盐酸萃取浸出毒性发现随着RMBC掺入量和修复时间的增加土中Pb(II)浸出浓度越低,7%掺量的RMBC对重金属铅污染土的修复效果最好。此外,RMBC的掺入可以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的承载能力和抗渗能力。借助微观分析揭示了RMBC的修复机理包括络合作用、离子交换和沉淀反应。赤泥改性生物炭能够有效吸附-固定土中的重金属离子,并改良土体的相关性能,在污染修复和工程应用方面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改性生物炭 铅污染土 固化/稳定化 工程特性 固稳机理
原文传递
改性生物炭固定枯草芽孢杆菌对黑臭水体中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研究
10
作者 唐玉兰 马悦 +1 位作者 何亚婷 王晓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0-1260,共11页
以核桃壳生物炭为载体,通过吸附法和包埋法固定从黑臭水体底泥中分离出的具有降解功能的枯草芽孢杆菌N3,考察固定化体对模拟黑臭水中NH_(4)^(+)-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并研究降解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 以核桃壳生物炭为载体,通过吸附法和包埋法固定从黑臭水体底泥中分离出的具有降解功能的枯草芽孢杆菌N3,考察固定化体对模拟黑臭水中NH_(4)^(+)-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并研究降解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检测手段发现,吸附法制备的固定化体(XF-K)比包埋法制备的固定化体(BM-K)的表面形态及官能团更有益于吸附微生物和降解污染物。在90 h内,XF-K对NH_(4)^(+)-N和COD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8.46%和82.41%,降解效果明显优于BM-K。XF-K的最佳作用条件为pH=7、温度35℃、投加质量浓度0.01 g/mL。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XF-K对NH_(4)^(+)-N和COD的吸附过程;XF-K对NH_(4)^(+)-N的吸附更符合L型模型,对COD的吸附更符合F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固定化 改性生物炭 枯草芽孢杆菌 氨氮 化学需氧量(COD)
原文传递
改性生物炭在Cd(Ⅱ)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莉霞 郁红艳 +3 位作者 郑雷 滕跃 邹路易 吕付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84-193,共10页
水溶液以及土壤中Cd(Ⅱ)污染会导致水产品、农林产品中Cd(Ⅱ)富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生物炭是在低氧条件下加热生物质而产生的富含碳的多孔固体,被认为是环境友好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Cd(Ⅱ)的去除中。为了提高生物炭的安全性、... 水溶液以及土壤中Cd(Ⅱ)污染会导致水产品、农林产品中Cd(Ⅱ)富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生物炭是在低氧条件下加热生物质而产生的富含碳的多孔固体,被认为是环境友好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Cd(Ⅱ)的去除中。为了提高生物炭的安全性、高效性以及可重复性,选择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处理,改性后的生物炭相比原始生物炭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在对Cd(Ⅱ)的去除中更具优势。因此,该文综述了近10年改性生物炭对水溶液以及土壤中Cd(Ⅱ)的去除研究,主要包括不同改性方法对Cd(Ⅱ)的去除效果以及相关机理,并且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镉污染 修复效果 机理
原文传递
改性生物炭对汞污染土壤黄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俊瑞 李路 +4 位作者 张皓月 吕志远 孙芳强 王晓娟 周莉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77,共8页
为了探究改性生物炭对汞矿区土壤植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采集陕西旬阳汞矿区的污染土壤,采用改性生物炭的不同添加比例进行黄瓜盆栽试验,分别设置0(CK)、10(T10)、30 g·1.5kg^(-1)(T30)和50 g·1.5kg^(-1)(T50)4种处理,测定了... 为了探究改性生物炭对汞矿区土壤植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采集陕西旬阳汞矿区的污染土壤,采用改性生物炭的不同添加比例进行黄瓜盆栽试验,分别设置0(CK)、10(T10)、30 g·1.5kg^(-1)(T30)和50 g·1.5kg^(-1)(T50)4种处理,测定了黄瓜的生长、生理指标以及各器官的汞及微量元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T10处理时,黄瓜根的干质量较CK提高了100%,对茎叶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T30和T50处理黄瓜各部分的干质量均显著降低。T10、T30、T50处理使黄瓜果实的汞含量较CK分别降低了70%、62%、65%。T30和T50处理提高了黄瓜果实中的抗坏血酸和硝酸盐含量,导致叶片POD活性降低了59.8%和66.7%,CAT活性降低了16.2%和16.1%。T10处理在汞元素固化效果、黄瓜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等方面表现最优,对土壤环境和黄瓜自身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可见,较低浓度的改性生物炭可用于汞污染地区生态修复治理及作物营养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汞污染 改性生物炭 黄瓜 生长 品质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特征及其对盐碱化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晓阳 王响玲 +3 位作者 夏浩 李宇轩 王吉元 姜存仓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9,共8页
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施用改性生物炭对盐碱地改良效果显著。为探究改性生物炭改良盐碱土壤的作用机制,本文归纳总结了不同改性方式对原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改性生物炭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施用改性生物炭对盐碱地改良效果显著。为探究改性生物炭改良盐碱土壤的作用机制,本文归纳总结了不同改性方式对原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改性生物炭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改性生物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含氧官能团类型和数量多、碱性物质比例下降等特点;可以促进盐碱化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对盐分离子的吸附和养分保持,改变土壤微生物的功能结构,增强作物应对外界胁迫的能力。然而改性生物炭长期效应及在不同类型盐碱地上应用差异的研究较少。未来应进行不同类型盐碱地应用的大田试验,深入研究改性生物炭对不同盐分离子的吸附能力及长效作用,优化在不同盐碱类型下的改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改性方法 盐碱地 土壤改良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及其机制分析
14
作者 王丽 蔡景行 +4 位作者 邵代兴 范洪黎 王娅娟 秦松 范成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2-238,共7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农业安全。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新型材料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如何通过改性方法强化生物炭吸附能力,提高生物炭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论文综述了生物炭的基本特...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农业安全。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新型材料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如何通过改性方法强化生物炭吸附能力,提高生物炭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论文综述了生物炭的基本特征,改性生物炭的原料来源,常见改性方法,吸附固定重金属的作用机制,并对改性生物炭功能及其应用拓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土壤重金属修复材料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重金属 土壤污染 修复
下载PDF
铁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水体修复应用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欣冉 郭光光 +3 位作者 甄静 武艳芳 胡传伟 徐自恒 《河南科学》 2023年第1期55-63,共9页
铁改性生物炭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吸附剂,可用于处理多种水体污染,其吸附能力及吸附特性由于不同的制备方法而存在差异.鉴于此,综述了铁改性生物炭常见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水体污染物(重金属、氮、磷、有机物)的修复应用,并对其主要的... 铁改性生物炭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吸附剂,可用于处理多种水体污染,其吸附能力及吸附特性由于不同的制备方法而存在差异.鉴于此,综述了铁改性生物炭常见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水体污染物(重金属、氮、磷、有机物)的修复应用,并对其主要的吸附机理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铁改性生物炭的原料选择、物理化学预处理、热解温度以及改性方法等对生物炭性质以及水环境中有机无机污染物吸附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铁改性生物炭在水环境修复中的高效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对铁改性生物炭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水体污染 重金属污染 氮磷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
下载PDF
铁改性生物炭对几种染料的吸附机理研究
16
作者 周淑红 张博文 +3 位作者 卫嘉华 王雪 彭其安 蔡亚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28-3939,共12页
本文以生物炭为原料,经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沥滤,将离子态的铁负载到生物炭上再进行二次热解,制备出铁改性生物炭材料(FeBC).开展该材料对三苯基甲烷、偶氮和噻嗪类染料等典型染料进行吸附试验,考察材料投加量、染料浓度以及温度因素对... 本文以生物炭为原料,经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沥滤,将离子态的铁负载到生物炭上再进行二次热解,制备出铁改性生物炭材料(FeBC).开展该材料对三苯基甲烷、偶氮和噻嗪类染料等典型染料进行吸附试验,考察材料投加量、染料浓度以及温度因素对染料去除的影响,利用XRD、FT-IR、XPS和BET等分析方法对FeBC进行表征并做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FeBC负载了Fe_(3)O_(4)后表面官能团和孔隙结构更加丰富.FeBC对几种染料的吸附结果符合一阶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证明FeBC对染料的去除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染料去除率与初始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本文初步揭示了该材料对几种染料的去除机理,是以孔隙吸附、氢键、π—π电子共轭吸附以及静电吸附等方式去除,改性后对不同染料吸附量提高达302.2%-409.5%.该研究为新型炭改性材料在染料废水中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染料废水 吸附
原文传递
改性生物炭对汞污染土壤绿豆生长及汞含量的影响
17
作者 符倩 李路 +4 位作者 张皓月 孙芳强 王晓娟 赵倩 毛晖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8-367,共10页
为了探究改性生物炭对于汞污染地区植株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比例改性生物炭对于汞污染土壤绿豆生物量、汞含量、微量元素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不施加改性生物炭(CK);施加0.67%土质量的改性生物炭(C-10);... 为了探究改性生物炭对于汞污染地区植株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比例改性生物炭对于汞污染土壤绿豆生物量、汞含量、微量元素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不施加改性生物炭(CK);施加0.67%土质量的改性生物炭(C-10);施加2.00%土质量的生物炭(C-30);施加3.33%土质量的改性生物炭(C-50)。结果表明:施加改性生物炭后绿豆各器官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C-30处理效果最佳,根、茎、叶、果实的干生物量增幅分别达到7.04%、40.86%、33.33%和52.76%;各器官汞含量显著降低,其中以C-50处理效果最佳,根、茎、叶、果实中的汞含量降幅分别达到74.34%、86.02%、70.66%和84.93%;C-30和C-50处理果实汞含量分别降低了83.56%与84.93%,远低于国标食品中总汞限量标准0.020 mg·kg^(-1),达到可食用标准;C-30处理较为显著的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可食用部分的品质与微量元素含量;施加生物炭后叶片酶活性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均在C-30处理中达到最大值,在C-50处理中达到最小值。说明,改性生物炭最佳施用量为C-30处理(2.00%土质量),施加适宜比例的改性生物炭能够缓解汞胁迫,促进绿豆植株的生长,降低各器官汞含量,提高可食用部分生物安全性与品质。改性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钝化剂在汞污染地区推广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汞污染 土壤修复 绿豆 汞含量
下载PDF
添加改性生物炭对黑土氮素吸附及淋溶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顾芳宁 韩守新 +3 位作者 王瀚标 王玉军 马秀兰 李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7-106,117,共11页
【目的】探究金属离子改性生物炭对黑土氮素吸附和迁移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在450℃煅烧1.5 h条件下制备生物炭(BC),分别用KCl、ZnCl_(2)、FeCl_(3)溶液对其进行金属离子负载改性(分别命名为K-BC、Zn-BC和Fe-BC),并... 【目的】探究金属离子改性生物炭对黑土氮素吸附和迁移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在450℃煅烧1.5 h条件下制备生物炭(BC),分别用KCl、ZnCl_(2)、FeCl_(3)溶液对其进行金属离子负载改性(分别命名为K-BC、Zn-BC和Fe-BC),并进行表征分析和氮素吸附试验,筛选出最佳改性生物炭;然后在黑土中添加质量分数0.3%的最佳改性生物炭(TB),以黑土作为对照(CK),探究这2个吸附体系的氮素吸附和迁移特性。【结果】Fe-BC对NO_(3)^(-)-N和NH_(4)^(+)-N的吸附量分别为24632.79和5253.68 mg/kg,确定Fe-BC为最佳金属离子改性生物炭。Fe-BC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较BC提升了9.35和6.67倍。CK和TB在pH为3时对NO_(3)^(-)-N的吸附量最大,CK在pH为9时对NH_(4)^(+)-N的吸附量最大,TB在pH为5时对NH_(4)^(+)-N的吸附量最大。相较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均能更好地描述CK、TB对NO_(3)^(-)-N和NH_(4)^(+)-N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相较于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均能更好地描述CK、TB对NO_(3)^(-)-N和NH_(4)^(+)-N的吸附等温线;CK、TB对NO_(3)^(-)-N的吸附反应是自发、放热且无序的,对NH_(4)^(+)-N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且无序的。在氮素迁移试验中,TB对NO_(3)^(-)-N和NH_(4)^(+)-N的累积淋失量分别比CK减少53.19%和30.54%。【结论】黑土中添加Fe-BC可以有效增加对NO_(3)^(-)-N和NH_(4)^(+)-N的吸附量,降低黑土中NO_(3)^(-)-N和NH_(4)^(+)-N的淋失量,从而有效减少黑土中氮素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改性生物炭 黑土 氮素吸附特性 氮素淋溶特性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对Pb^(2+)和Cd^(2+)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丹丹 翟小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9-774,共6页
分别通过磷酸、氢氧化钾、铁及微波对小麦秸秆生物炭进行改性,探究改性生物炭投加量、溶液初始pH及重金属离子浓度对重金属Pb^(2+)及Cd^(2+)的吸附影响及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磷酸及氢氧化钾改性使生物炭表面坍塌且... 分别通过磷酸、氢氧化钾、铁及微波对小麦秸秆生物炭进行改性,探究改性生物炭投加量、溶液初始pH及重金属离子浓度对重金属Pb^(2+)及Cd^(2+)的吸附影响及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磷酸及氢氧化钾改性使生物炭表面坍塌且孔隙结构连通,铁改性使比表面积降低,微波改性使生物炭产生少量孔隙。磷酸改性促进-OH及C■O的生成,氢氧化钾及铁改性促进-OH的生成,微波改性对生物炭基团的影响较小。改性方法的优异性依次为磷酸改性、铁改性、氢氧化钾改性及微波改性,改性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能够增强对于重金属的吸附,溶液pH为弱碱性时对于Pb^(2+)的吸附效果最佳,Cd^(2+)的吸附效果随着溶液pH增加而增大,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反映改性生物炭对于Pb^(2+)及Cd^(2+)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Pb^(2+) Cd^(2+) 吸附性能 吸附机理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修复铬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苏 杨瑛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9期149-152,183,共5页
铬污染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降低铬危害,需要对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原料范围广、成本低、绿色环保,故在铬污染土壤修复中被广泛关注。原始生物炭的修复效果并不稳定,所以需要对生物炭进... 铬污染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降低铬危害,需要对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原料范围广、成本低、绿色环保,故在铬污染土壤修复中被广泛关注。原始生物炭的修复效果并不稳定,所以需要对生物炭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对土壤中铬的固持效果。改性后的生物炭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表面官能团,理化性质更稳定,吸附效果更好。本文综述了铬污染土壤的2个修复思路和生物炭常用的几种改性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改性法,并探讨了改性生物炭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以及生物炭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铬污染 土壤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