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藻菌与改性黏土对中肋骨条藻去除效果及机理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徐彬丽 贾丽萍 +4 位作者 田永强 邹毅彬 黄旭光 李媛媛 陈小煌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9-226,共8页
以中国近海典型赤潮藻中肋骨条藻为对象:比较研究了一株类芽孢杆菌属溶藻菌发酵制备的生物絮凝剂和改性黏土的除藻效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Zeta电位、叶绿素荧光特征、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特征分析,探讨它们的除藻机理。结果表明,两... 以中国近海典型赤潮藻中肋骨条藻为对象:比较研究了一株类芽孢杆菌属溶藻菌发酵制备的生物絮凝剂和改性黏土的除藻效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Zeta电位、叶绿素荧光特征、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特征分析,探讨它们的除藻机理。结果表明,两种除藻方法对中肋骨条藻的去除效果高效,24 h去除率均超过94%,但除藻机理存在显著差异:改性黏土通过电中和作用迅速絮凝藻细胞,而溶藻菌则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如抑制藻类光合作用)裂解并杀死藻细胞。与改性黏土相比,溶藻菌在除藻过程中会产生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类蛋白质和类富里酸等藻源DOM组分,但这些组分会随时间推移被溶藻菌降解或吸收。为应急性联合控藻技术的开发及在赤潮防治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中肋骨条藻 溶藻菌 改性黏土 除藻机理
下载PDF
改性黏土与絮凝剂制备物对齿状纹石藻的消除作用
2
作者 安鑫龙 李雪梅 +1 位作者 柴澍 郑梓瑶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2期70-72,共3页
齿状纹石藻是河北省沿海分布的一种钙化海洋赤潮微藻。为寻找消除齿状纹石藻的有效应用材料,以该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岭土、改性黏土及絮凝剂制备物等对其的消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对齿状纹石藻细胞基本没有消除作用,但对藻细... 齿状纹石藻是河北省沿海分布的一种钙化海洋赤潮微藻。为寻找消除齿状纹石藻的有效应用材料,以该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岭土、改性黏土及絮凝剂制备物等对其的消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岭土对齿状纹石藻细胞基本没有消除作用,但对藻细胞具有明显的托举作用,改性黏土及絮凝剂制备物对齿状纹石藻消除作用明显,高岭土对絮凝剂制备物除藻可产生明显的助凝效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改性黏土及絮凝剂应急处置海洋有害藻华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改性黏土 絮凝剂制备物 齿状纹石藻 除藻效率
下载PDF
KBr和KI改性黏土脱除模拟烟气中的单质汞 被引量:13
3
作者 沈伯雄 蔡记 +2 位作者 陈建宏 李卓 何川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1-717,共7页
黏土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天然矿物,为了考察溴和碘改性黏土(膨润土)脱除烟气中单质汞的特性,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KBr和KI改性黏土(KBr-clay和KI-clay)。在固定床吸附实验台上进行了脱除Hg0的实验研究,考察不同的负载量、吸附温度以及烟气... 黏土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天然矿物,为了考察溴和碘改性黏土(膨润土)脱除烟气中单质汞的特性,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KBr和KI改性黏土(KBr-clay和KI-clay)。在固定床吸附实验台上进行了脱除Hg0的实验研究,考察不同的负载量、吸附温度以及烟气中SO2和水蒸气等对KI-clay和KBr-clay脱除单质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黏土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未发生显著的改变,表面官能团也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KI-clay和KBr-clay脱汞能力大大提高,在同等实验条件下,KI-clay脱汞性能优于KBr-clay。研究表明单质汞在改性黏土表面产生了化学吸附,烟气中低浓度SO2的存在对汞脱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SO2对KBr-clay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但水蒸气在低温下对脱汞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提高吸附温度可以消弱水蒸气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黏土 改性黏土 脱汞
下载PDF
改性黏土对褐潮生物种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雅琪 俞志明 +2 位作者 宋秀贤 曹西华 刘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7-203,共7页
褐潮是一种由微微型藻引发的藻华,已连续4年在渤海海域暴发,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褐潮尚不能有效预防、预控情况下,如何控制和减少其对生态环境和沿海经济带来的危害,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改性黏土消除藻华是一种... 褐潮是一种由微微型藻引发的藻华,已连续4年在渤海海域暴发,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褐潮尚不能有效预防、预控情况下,如何控制和减少其对生态环境和沿海经济带来的危害,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改性黏土消除藻华是一种快速有效、并得以多次现场成功应用的方法。考察比较了多种不同产地、不同类型的黏土及其改性后对褐潮生物种Aureococcusanophagefferens(抑食金球藻)的去除效果,选取5种典型的黏土作为主要的实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条件下黏土及其改性后对A.anophagefferens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实验发现,因A.anophagefferens个体微小、藻华时密度大,相同用量的黏土或改性黏土对其去除效率低于常见的硅藻、甲藻生物;不同类型黏土对其去除效率有影响,高岭土的去除效率高于蒙脱土;而黏土改性后对A.anophagefferens的去除效率提高3倍以上。在此基础上,还考察分析了黏土粒径、分散介质等因素对A.anophagefferens去除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发安全、高效的褐潮应急消除材料做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黏土 褐潮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去除效率
下载PDF
氯化镧改性黏土固化湖泊底泥中磷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袁宪正 潘纲 +1 位作者 田秉晖 陈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3-406,共4页
用氯化镧对14种黏土进行改性并研究了这些改性黏土固化磷的效果.研究了pH对改性高岭土磷吸附率和镧离子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氯化镧改性,不同黏土的磷固定率由改性前的3%-14%提高到改性后的52%-95%,氯化镧改性高岭土在pH为... 用氯化镧对14种黏土进行改性并研究了这些改性黏土固化磷的效果.研究了pH对改性高岭土磷吸附率和镧离子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氯化镧改性,不同黏土的磷固定率由改性前的3%-14%提高到改性后的52%-95%,氯化镧改性高岭土在pH为5时,达到磷吸附率的最大值94.85%,并在pH值4—8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磷吸附率(〉80%),在pH〉6.5的范围,La^3+溶出浓度低于0.017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内源污染治理 氯化镧改性黏土 富营养化 磷去除
下载PDF
改性黏土法消除球形棕囊藻赤潮的现场实验与效果评估 被引量:16
6
作者 曹西华 俞志明 邱丽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3-759,共7页
球形棕囊藻是一种具有复杂异型生活史的有毒有害赤潮生物,近年来在我国近海频繁暴发成灾,形成的巨大囊体为国内外罕见。迄今还未见到有效消除囊体型球形棕囊藻赤潮的方法报道。本文通过海上围隔实验和现场赤潮消除工程跟踪监测,考察了... 球形棕囊藻是一种具有复杂异型生活史的有毒有害赤潮生物,近年来在我国近海频繁暴发成灾,形成的巨大囊体为国内外罕见。迄今还未见到有效消除囊体型球形棕囊藻赤潮的方法报道。本文通过海上围隔实验和现场赤潮消除工程跟踪监测,考察了喷洒改性黏土消除囊体型球形棕囊藻赤潮的可行性与效率,并分析了改性黏土法治理赤潮时对水体及沉积环境的可能影响。围隔实验结果表明,喷洒改性黏土可以有效消除水体中过量的微藻细胞,其中以少量多次喷洒方法的效果最好,生物量(chl a)去除率>90%。在对2016年2月广西防城港附近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消除时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改性黏土法适用于工程化消除赤潮作业,能够快速消除水体中的大量球形棕囊藻囊体,随改性黏土絮凝体沉入海底的赤潮藻可以快速分解而失去活性。喷洒改性黏土对于赤潮水体的主要理化指标影响不显著,所监测的水体COD、pH和不同形态氮、磷、硅等生源要素浓度都在原有水质水平范围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赤潮 改性黏土 治理 环境影响 色素
下载PDF
改性黏土除氟剂的吸附作用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贾旭 彭新晶 +2 位作者 张凤君 陈涛 刘中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82-1488,共7页
针对常见黏土类除氟剂硬度低、易破碎等问题,研制出一种添加黏结剂A的改性黏土除氟剂,并对除氟剂的制备条件进行研究;考察除氟剂投加量、pH、温度及初始F-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10%... 针对常见黏土类除氟剂硬度低、易破碎等问题,研制出一种添加黏结剂A的改性黏土除氟剂,并对除氟剂的制备条件进行研究;考察除氟剂投加量、pH、温度及初始F-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10%的黏结剂A溶液以40%的比例添加到原黏土除氟剂中,在150℃下热处理1.5 h所制得除氟剂的硬度及吸附效果最佳。在处理试验用水时,改性黏土除氟剂的吸附容量随投加量的减少而增加,当投加量为200 mL溶液中投加1 g时,改性黏土除氟剂对氟的吸附基本达到饱和;随着初始溶液F-质量浓度及温度的升高,改性黏土除氟剂吸附容量增大;除氟剂对F-的吸附容量在弱酸性条件下较大;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在改性黏土除氟剂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黏土除氟剂 吸附 等温线模型 动力学
下载PDF
改性黏土絮凝海洋原甲藻对水体中氮、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卢光远 宋秀贤 +2 位作者 俞志明 曹西华 袁涌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2-498,共7页
通过对比研究典型有害微藻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自然消亡(A1组)及改性黏土絮凝(A2组)两种体系,考察两体系中氮、磷等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性黏土能有效去除P.micans并影响其后期生长状态,0.4g/L改... 通过对比研究典型有害微藻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自然消亡(A1组)及改性黏土絮凝(A2组)两种体系,考察两体系中氮、磷等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性黏土能有效去除P.micans并影响其后期生长状态,0.4g/L改性黏土添加3.5h后去除率可达60%以上,且藻密度无二次增长.改性黏土絮凝藻华过程中能有效去除水体营养元素,A2组DIP和DIN较A1组分别降低85%和35%.另外,添加改性黏土对水体有机氮、磷影响值得关注,第33d A2组TON和TOP较A1组分别减少约120,6μmol/L.改性黏土对有机氮、磷存在一定的埋存保护作用,通过吸附絮凝、螯合等作用使有机氮、磷脱离水体系统,而自然消亡体系中的微藻消亡后将通过分解、矿化等过程快速进入水体参与再循环.该研究系统阐述了改性黏土絮凝P.micans对水体营养环境的影响,以期为现场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华 改性黏土 有害藻华治理 营养盐去除 海洋原甲藻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不同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去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闫新亚 杨维东 +3 位作者 谭绍早 李宏业 余德仁 刘洁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48,共4页
为筛选用于赤潮应急治理的高效、低毒除藻剂,研究了不同链长的季鳞盐改性黏土以及相同链长不同取代基团的季铵(鳞)盐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的去除作用,同时以斑马鱼和蒙古裸腹溞为对象,评价了筛选的改性黏土的毒性。结果表明,链长为十四... 为筛选用于赤潮应急治理的高效、低毒除藻剂,研究了不同链长的季鳞盐改性黏土以及相同链长不同取代基团的季铵(鳞)盐改性黏土对海洋卡盾藻的去除作用,同时以斑马鱼和蒙古裸腹溞为对象,评价了筛选的改性黏土的毒性。结果表明,链长为十四烷基的改性黏土的除藻效果最好,其次为十二烷基和十烷基,而十六烷基较差;季铵(鳞)盐取代基团对改性黏土除藻效果的影响不大。十四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黏土和双十四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改性黏土的除藻效果最好,对海洋卡盾藻的120 h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6.11 mg/L和6.13 mg/L。毒性试验表明,这2种改性黏土对斑马鱼的毒性均较低,质量浓度为10~100 mg/L时,96 h后斑马鱼的存活率均为100%。改性黏土对蒙古裸腹溞有一定毒性,其中十四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黏土24 h的LC_(50)远超过100 mg/L,双十四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改性黏上的LC_(50)为9.37 mg/L。因此,十四烷基三丁基溴化磷改性黏土的毒性更低,可作为赤潮治理的潜在除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赤潮 海洋卡盾藻 改性黏土 季鳞盐 季铵盐
原文传递
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水中营养盐及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咏卉 俞志明 +1 位作者 宋秀贤 曹西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0-37,共8页
为了阐明黏土方法治理有害赤潮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了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水中营养盐和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等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改性黏土对营养盐,尤其是磷酸盐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量随水体中磷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为了阐明黏土方法治理有害赤潮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了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水中营养盐和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等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改性黏土对营养盐,尤其是磷酸盐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量随水体中磷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为:有机改性黏土Ⅰ>有机改性黏土Ⅱ>有机改性黏土Ⅲ。通过有机改性黏土对磷酸盐的吸附-再释放作用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磷酸盐释放作用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等赤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有机改性的黏土有利于提高其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降低对磷酸盐的解吸率,缓解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虽然少量被吸附的磷酸盐能缓慢释放,但仍不足以维持赤潮生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利用有机改性黏土治理赤潮能显著改善溶解氧、pH、化学耗氧量等水质指标,有利于治理赤潮后的环境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黏土 赤潮治理 营养盐 水质因子
下载PDF
改性黏土除藻的絮凝形态学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西华 宋秀贤 俞志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42,共10页
在理论上改性黏土絮凝体的形态变化对其除藻过程有指示作用,可作为改性黏土用量和用法调控的依据,本文探讨了现有絮凝颗粒形态学观测与分析方法在改性黏土除藻效率评价上的适用性。借助激光颗粒表征技术和电子显微成像技术,本文观测了... 在理论上改性黏土絮凝体的形态变化对其除藻过程有指示作用,可作为改性黏土用量和用法调控的依据,本文探讨了现有絮凝颗粒形态学观测与分析方法在改性黏土除藻效率评价上的适用性。借助激光颗粒表征技术和电子显微成像技术,本文观测了改性黏土除藻时的颗粒表面电性、粒径分布、絮凝体结构等絮凝形态学特征,分析了其与除藻效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现有观测方法可以表征改性导致的黏土颗粒Zeta电位反转、改性前后黏土在不同介质中的颗粒粒级分布差异、以及改性黏土与微藻形成絮凝体的多种显微结构;但由于较大粒径絮体对现有方法观测结果的影响更大,各种黏土的粒径特征与其除藻效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现有观测方法获得的改性黏土颗粒形态特征仍不能反映其消除藻细胞的精细过程,特别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絮凝体形态分析方法而导致现有形态参数还不能指示除藻效率的变化,亟需发展适用于改性黏土法除藻过程的颗粒形态分析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治理 改性黏土 絮凝形态学 絮凝体 观测方法
下载PDF
海藻酸钠对改性黏土絮凝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勇新 曹西华 +1 位作者 宋秀贤 俞志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269,共7页
以海藻酸钠为藻源有机质的模式化合物,考察了赤潮水体中藻源有机化合物对改性黏土絮凝速率及絮凝体特征的影响;并利用图像分析法,测定了絮凝体的分形维数Df,借助分形维数对改性黏土的絮凝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半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当海藻... 以海藻酸钠为藻源有机质的模式化合物,考察了赤潮水体中藻源有机化合物对改性黏土絮凝速率及絮凝体特征的影响;并利用图像分析法,测定了絮凝体的分形维数Df,借助分形维数对改性黏土的絮凝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半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浓度在10~100mg/L范围内时,可以提高改性黏土絮凝的速率,絮凝体的分形维数Df、絮凝体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其中,最佳浓度为50mg/L,其最大絮凝速率达到44.13、Df为1.6823.低浓度(<10mg/L)组的最大絮凝效率和Df均小于对照组,说明低浓度的海藻酸钠不利于改性黏土颗粒间的絮凝.高浓度的(>100mg/L)海藻酸钠能促进改性黏土的絮凝效率,但促进作用呈现减小的趋势,表现为最大絮凝效率减小,Df降低、絮凝体的空隙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改性黏土 絮凝速率 分形维数 絮凝体形成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黏土作用下湖泛致黑悬浮物的沉降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磊 逄勇 +1 位作者 黄亚文 张鹏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5期97-102,共6页
为了探讨湖泛致黑物质在壳聚糖改性黏土作用下的絮凝沉降以及再悬浮的规律,利用柱状水槽再悬浮发生模拟装置,选取壳聚糖改性黏土(1 g/L硅藻土+0.2 g/L壳聚糖)作为絮凝剂,进行了风浪扰动作用下太湖湖泛的絮凝及再悬浮过程的室内模拟试验... 为了探讨湖泛致黑物质在壳聚糖改性黏土作用下的絮凝沉降以及再悬浮的规律,利用柱状水槽再悬浮发生模拟装置,选取壳聚糖改性黏土(1 g/L硅藻土+0.2 g/L壳聚糖)作为絮凝剂,进行了风浪扰动作用下太湖湖泛的絮凝及再悬浮过程的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模拟流速产生的切应力超过0.042 N/m^2时,低浊度组中的黏土絮体产生了明显的再悬浮现象;当流速产生的切应力超过0.109 N/m^2时,高浊度组发生再悬浮。对比太湖不同风速所产生的切应力,发现4 m/s以下的太湖风情产生的湖流切应力不会使黏土絮体发生再悬浮。研究旨在为太湖湖泛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湖泛 壳聚糖改性黏土 模拟流速实验 絮凝沉降 再悬浮 风浪扰动
下载PDF
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勇新 曹西华 +1 位作者 宋秀贤 俞志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1-67,共7页
研究了四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化合物在改性黏土的吸附特征,考察了改性剂PACl添加比例、介质pH及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一定比例的PACl改性能促进氨基酸在高岭土上的吸附,最佳改... 研究了四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化合物在改性黏土的吸附特征,考察了改性剂PACl添加比例、介质pH及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一定比例的PACl改性能促进氨基酸在高岭土上的吸附,最佳改性比例为5%,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27、712.56、723.14、732.56μmol/g;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利用Weber-Morris模型测定四种氨基酸内部粒子扩散常数,5%改性条件下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内部粒子扩散常数分别为0.847、0.567、0.780、0.603。热力学研究表明,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等温线是C型等温线,5%改性条件下四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热力学自由能分别为1.99、2.41、3.16、2.94 kJ/mol,说明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附过程。介质pH及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改性黏土 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PH 离子强度
下载PDF
双价短链季铵盐改性黏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芒来 孙丽敏 李晓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127,135,共8页
烷基铵盐改性黏土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双价季铵盐的开发和利用为改性黏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开辟了新途径。综述了双价短链季铵盐及其复配体系改性黏土的吸附、膨胀性、稳定性、润湿性和催化性能,指出其基础研究的发... 烷基铵盐改性黏土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双价季铵盐的开发和利用为改性黏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开辟了新途径。综述了双价短链季铵盐及其复配体系改性黏土的吸附、膨胀性、稳定性、润湿性和催化性能,指出其基础研究的发展方向为有机改性黏土微观结构变化、水化膨胀过程中结合水类型的确定和界限的划分、结合水与有机改性黏土的水合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短链季铵盐 改性黏土 吸附 性能 进展
下载PDF
改性黏土矿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会征 刘菊 刘继华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11年第3期30-32,共3页
简述了近5年来国内学者研究较多的膨润土、凹凸棒土、硅藻土、海泡石等4种黏土矿物改性后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潜在研究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改性黏土矿物 废水处理 应用研究
下载PDF
淀粉/聚乙烯醇/三乙醇胺改性黏土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17
作者 宋佳 朱春山 +1 位作者 张强 邱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49,53,共5页
以淀粉、聚乙烯醇(PVA)、三乙醇胺改性黏土等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混合的方法制得了复合材料薄膜,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改性黏土的微观特征,并讨论了淀粉用量、加料顺序和黏土改性与否对薄膜吸水率的影响,测试了在适宜原料用量配比和加料... 以淀粉、聚乙烯醇(PVA)、三乙醇胺改性黏土等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混合的方法制得了复合材料薄膜,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改性黏土的微观特征,并讨论了淀粉用量、加料顺序和黏土改性与否对薄膜吸水率的影响,测试了在适宜原料用量配比和加料顺序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的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先将用聚乙烯醇预插层过的改性黏土与淀粉混合,搅拌一段时间后,再用丙三醇塑化的顺序制备的复合材料薄膜的吸水率最小,当PVA/改性黏土/淀粉的质量配比为1∶0.4∶3的条件下,薄膜的吸水率最低,拉伸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等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乙烯醇 改性黏土 复合材料薄膜
下载PDF
纳米氧化镁改性黏土强度特性试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真 余湘娟 高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90,共6页
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镁对黏性土强度的影响情况,将纳米氧化镁均匀地掺入到黏性土中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对剪切面上的微观颗粒进行观察。在含水率分别为10%,16%和22%的情况下,将纳米氧化镁按照0,2%,4%和6%的掺量(质量分数)... 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镁对黏性土强度的影响情况,将纳米氧化镁均匀地掺入到黏性土中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对剪切面上的微观颗粒进行观察。在含水率分别为10%,16%和22%的情况下,将纳米氧化镁按照0,2%,4%和6%的掺量(质量分数)加入到黏性土试样中进行试验。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当含水率相同时,随纳米氧化镁掺量的增加,纳米氧化镁改性黏土的黏聚力逐渐增大,但是掺量对改性土内摩擦角的影响并不明显;当纳米氧化镁掺量相同时,随含水率增加,改性土的黏聚力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内摩擦角则逐渐减小。扫描电镜试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镁的掺入会降低土体孔隙比,增强颗粒间胶结作用,从而达到改变黏性土剪切强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镁 纳米改性黏土 抗剪强度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改性黏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闪 姚丹义 +4 位作者 陈微 张睿 仰凡 宋碧玉 许继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2-247,共6页
以采集自云南滇池的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壳聚糖和聚合氯化铝对云南省常见的硅藻土进行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两种改性黏土对水华束丝藻的去除效果。通过去除率的比较,得出两种改性黏土去除水华... 以采集自云南滇池的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壳聚糖和聚合氯化铝对云南省常见的硅藻土进行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两种改性黏土对水华束丝藻的去除效果。通过去除率的比较,得出两种改性黏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线性拟合方程。每毫升藻液壳聚糖改性硅藻土投加量(m L)与藻细胞光密度OD_(680)、叶绿素a质量浓度(mg/L)的关系分别为y=0.0377x-0.0014和y=0.009x+0.0002;每毫升藻液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投加量(m L)与藻细胞光密度OD_(680)、叶绿素a质量浓度(mg/L)的关系分别为y=0.0135x+0.002和y=0.0039x+0.002。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和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最适pH值范围分别为5~8、5~9,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39.77%、45.44%,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64.92%、78.01%。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去除水华束丝藻的最适pH值范围较宽,且其除藻过程中对TN、TP的去除率均较高。用透明溞(Daphnia magna)对其进行生态安全性试验,得出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和聚合氯化铝改性硅藻土除藻至48 h死亡率分别为30.7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蓝藻 水华束丝藻 壳聚糖 聚合氯化铝 改性黏土 水华
原文传递
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改性黏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富多娇 周银 +2 位作者 陈晗宇 刘红芹 徐宝财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8-347,共10页
综述了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在改性黏土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从烷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出发,重点从改变连接基结构、疏水基结构、阳离子连接点结构及反离子四个方面举例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季铵盐型双子表... 综述了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在改性黏土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从烷基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出发,重点从改变连接基结构、疏水基结构、阳离子连接点结构及反离子四个方面举例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同时概述了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改性不同种类的天然黏土中的应用。最后基于绿色化学的发展背景,阐述了未来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及其应用于治理水污染中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合成 改性黏土 有机污染物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