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旋转复位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及血清IL-6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海光 冯卫星 刘智斌 《中医药信息》 201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旋转复位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指数与血清IL-6的影响,探讨改良旋转复位法治疗LDH的临床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旋转复位法配合理筋手法,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改良旋转复位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指数与血清IL-6的影响,探讨改良旋转复位法治疗LDH的临床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旋转复位法配合理筋手法,对照组采用腰部斜扳法为主配合理筋手法,1次/d,共治疗10d。两组患者均在就诊第2d、10d分别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6水平,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指数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治疗组自身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疼痛指数积分明显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旋转复位法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有较好的优势,可以降低血清中IL-6浓度水平,使其疼痛指数增高。IL-6浓度降低和疼痛指数增高可以作为腰腿痛缓解、炎性降低、腰椎功能改善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疗法 改良旋转复位法 疼痛指数 IL-6
下载PDF
改良旋转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高凤山 李虎 董继英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旋转皮瓣在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在23例患者的头面或四肢部皮肤缺损的附近,设计改良旋转皮瓣,即在逆切切口的对应处再做一“Z”字切口,周边剥离后行皮瓣旋转修复缺损,供区行...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旋转皮瓣在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在23例患者的头面或四肢部皮肤缺损的附近,设计改良旋转皮瓣,即在逆切切口的对应处再做一“Z”字切口,周边剥离后行皮瓣旋转修复缺损,供区行“Z”字交叉缝合。结果23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其中的16例患者3~19个月,术区平整,切口瘢痕不明显,功能无影响,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改良旋转皮瓣修复面积为1.8cm×2.0cm~5.0cm×6.0cm、近似圆形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便易行,术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旋转皮瓣 皮肤缺损 修复
下载PDF
改良旋转鼻唇沟皮瓣用于上唇缺损的亚单位修复 被引量:1
3
作者 仇雅璟 金云波 +4 位作者 林晓曦 陈辉 马刚 杨希 胡晓洁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索改良旋转鼻唇沟皮瓣用于上唇亚单位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对10位病损位于上唇,范围大于所在上唇亚单位的50%,激光治疗无效或疤痕瘢痕形成的葡萄酒色斑/血管瘤患者,进行改良的旋转鼻唇沟皮瓣修复上... 目的探索改良旋转鼻唇沟皮瓣用于上唇亚单位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对10位病损位于上唇,范围大于所在上唇亚单位的50%,激光治疗无效或疤痕瘢痕形成的葡萄酒色斑/血管瘤患者,进行改良的旋转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亚单位缺损。结果所有鼻唇沟皮瓣均存活,未出现皮瓣尖端坏死,瘢痕均隐藏于鼻旁、鼻唇沟、鼻基底、人中嵴和上唇处,效果满意。结论利用改良的旋转鼻唇沟皮瓣可以从功能、美观两个方面进行上唇表浅组织缺损的亚单位修复,是一种理想且可靠的上唇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旋转鼻唇沟皮瓣上唇缺损 亚单位
下载PDF
改良旋转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志坤 陈海鹏 +1 位作者 丘宏龙 林桦楠 《光明中医》 2014年第1期124-125,共2页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随着我们日常生活节奏加快,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我们自2007年6月至2012年7月以改良旋转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6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随着我们日常生活节奏加快,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我们自2007年6月至2012年7月以改良旋转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6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28~50岁,平均36.5岁,均有长期伏案史,其中16例有颈部损伤史,病程最短15天,最长2年,平均1年,其中颈型23例,神经根型18例,椎动脉型13例,脊髓型6例。1.2诊断标准根据《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结合病史,体格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手法 改良旋转
下载PDF
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与Millard旋转推进法整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琳 王宇 +2 位作者 冯晓伟 刘文静 李向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与Millard旋转推进法整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共收集34例单侧唇裂患者,试验组16例,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和Millard旋转推进法,对术前、术后照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进行...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与Millard旋转推进法整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共收集34例单侧唇裂患者,试验组16例,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和Millard旋转推进法,对术前、术后照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健、患侧鼻翼基部点(sba)、鼻翼点(al)、唇峰点(cph)、口角点(ch)对称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健、患侧cph、ch对称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sba、cph、ch的对称率及鼻小柱中点回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l对称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单侧唇裂整复,两种方法对唇部整复效果均较好,但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比传统Millard旋转推进法对鼻部对称性的改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华西改良旋转推进法 手术效果
下载PDF
改良旋转推进法修复Ⅱ°唇裂的临床体会
6
作者 王林 靳虹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53-53,共1页
改良旋转推进法修复Ⅱ°唇裂的临床体会附院口腔科(046000)王林附院药剂科靳虹对于Ⅱ°以下唇裂患者,因其对手术修复要求较高,作者采用改良旋转推进法对Ⅱ°唇裂手术修复,术后疤痕形成小、隐蔽,修复效果好。1... 改良旋转推进法修复Ⅱ°唇裂的临床体会附院口腔科(046000)王林附院药剂科靳虹对于Ⅱ°以下唇裂患者,因其对手术修复要求较高,作者采用改良旋转推进法对Ⅱ°唇裂手术修复,术后疤痕形成小、隐蔽,修复效果好。1临床资料病例选自1992年至1996年本科收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改良旋转推进法 修复
下载PDF
改良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应康杰 陈维维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464-467,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病历,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采用逆行指... 目的 探讨改良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病历,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采用逆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改良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手指两点辨别、手指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术后手指两点辨别的距离小于A组,手指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术后并发症低于A组(P<0.05)。结论 改良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提高手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软组织缺损 改良顺行指动脉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术 手指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影像的改良三轴旋转法对种植体高度及宽度测量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峥鼎 牟永斌 +1 位作者 李淑媛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开展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的下颌第一磨牙区种植体高度及宽度测量的准确性研究,建立一种精确的种植区骨量测量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种植科行下颌第一磨牙区种植体植入的64例患者的CBCT图像。采用2种方法测量种植体矢... 目的:开展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的下颌第一磨牙区种植体高度及宽度测量的准确性研究,建立一种精确的种植区骨量测量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种植科行下颌第一磨牙区种植体植入的64例患者的CBCT图像。采用2种方法测量种植体矢状位高度(sagittal height,SH)、冠状位高度(coronal height,CH)、矢状位宽度(sagittal width,SW)及冠状位宽度(coronal width,CW)。方法一为常规测量法,在CBCT设备自带的图像后处理软件NNT 9.0中由1名影像科研究生根据经验进行重建及测量,得到SH1、CH1、SW1及CW1。方法二为改良三轴旋转测量法,使用NNT 9.0软件专家模式打开CBCT原始容积数据,将冠状面轴线、矢状面轴线都与种植体长轴方向平行的方向旋转后进行重建,在重建的图像上测量得到SH2、CH2、SW2及CW2。将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与种植体已知规格(H0,W0)进行比较,8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以评估2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常规测量法中,矢状位高度与标准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3个数值均与标准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三轴旋转法测量中,4个测量数值与标准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基于CBCT的下颌第一磨牙区种植体高度及宽度的测量中,改良三轴旋转法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矢状位 冠状位 高度 宽度 改良三轴旋转
下载PDF
相似形改良旋转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琢琦 陈思博 陈伟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36-138,146,共4页
目的探讨相似形改良旋转皮瓣修复外伤创伤、褥疮、肿物切除术等原因导致的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9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因头面部外伤、褥疮、色素痣、肿物切除后导致皮肤缺损的27例(缺损27处... 目的探讨相似形改良旋转皮瓣修复外伤创伤、褥疮、肿物切除术等原因导致的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9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因头面部外伤、褥疮、色素痣、肿物切除后导致皮肤缺损的27例(缺损27处)患者,采用相似形改良旋转皮瓣修复,术中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后,设计相似形改良旋转皮瓣,在适当层次充分游离组织形成皮瓣后修复创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血运障碍,皮瓣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局部未见明显变形,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采用相似形改良旋转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具有皮瓣成活率较高,不破坏局部原有生理弧度,瘢痕长度较短,局部张力较小,瘢痕不明显,修复效果良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形改良旋转皮瓣 皮瓣 皮肤肿物 皮肤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邹其银 刘洪 张国培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2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气管切开的危重病患者共126例,其中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PDT组)82例,常规外科气管切开术组(ST组)44例。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气管切开的危重病患者共126例,其中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PDT组)82例,常规外科气管切开术组(ST组)44例。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PDT组的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较ST组明显减少。结论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快速、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微创气管切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 手术创伤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王氏改良颈椎旋转扳法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强 曾庆云 +2 位作者 郑利君 丛中笑 唐昊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王氏改良颈椎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从影像学角度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CSR患者120例,松解颈部软组织后采用王氏改良颈椎旋转扳法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颈部CT扫描,并行三维立体成... 目的观察王氏改良颈椎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从影像学角度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CSR患者120例,松解颈部软组织后采用王氏改良颈椎旋转扳法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颈部CT扫描,并行三维立体成像,测量颈椎曲度、颈椎棘突偏歪、椎间孔大小、椎间盘突出程度;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颈椎生理曲度为(2.75±0.81)mm,低于治疗后的(5.46±0.70)mm(P<0.05);治疗前棘突偏歪(2.6±0.24)个,高于治疗后的(1.12±0.21)个(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椎间孔径线有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突出和膨出的椎间盘最大前后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81例、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83%。结论在影像学上,王氏改良颈椎旋转扳法可通过调整颈椎生理曲度、矫正颈椎棘突偏歪、增强颈椎稳定性从而改善CSR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改良王氏颈椎旋转扳法 多层螺旋CT 影像学 生理曲度
下载PDF
改良融合器旋转稳定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虞杰 龙亨国 +3 位作者 周成洪 谭军 刘玖行 熊小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期44-46,共3页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是指一侧或两侧椎弓根峡部崩裂,患椎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滑移,使椎弓峡部连接错位,导致椎管内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出现以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其两种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当前主...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是指一侧或两侧椎弓根峡部崩裂,患椎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滑移,使椎弓峡部连接错位,导致椎管内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出现以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其两种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当前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为腰椎后路减压融合Cage植入内固定术。本研究对传统的Cage植入方式加以改良,并分析其改良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 CAGE 改良融合器旋转稳定术
下载PDF
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SICU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喜强 殷桦 +3 位作者 蔡传湘 阳长江 李晨彦 易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1期2581-2582,共2页
将164例有气管切开指征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A组)和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A组80例,B组84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置管... 将164例有气管切开指征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A组)和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B组),A组80例,B组84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明显优于A组(P<0.05)。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手术时间、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
下载PDF
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晓东 朱立新 《交通医学》 2007年第5期601-601,604,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危重症监护室(ICU)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PT组及OT组,对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疤痕大小、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T组40例手术时... 目的:比较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危重症监护室(ICU)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PT组及OT组,对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颈部疤痕大小、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T组40例手术时间7.15±3.12分钟,出血量11.95±8.20ml,切口愈合时间3.5±1.7d,颈部疤痕0.3±0.22cm2;OT组44例手术时间19.62±6.95min,出血量27.72±8.70ml,切口愈合时间7.6±2.2d,颈部疤痕0.9±0.58cm2。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颈部疤痕大小、切口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PT组优于OT组(P<0.05)。结论: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项微创、快速、安全的急救技术,是ICU患者行气管切开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危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改良海绵体旋转缝合术治疗先天性阴茎下弯畸形的疗效
15
作者 王鑫 吴鹏杰 +1 位作者 逄城 王劲夫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9-70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海绵体旋转缝合术治疗先天性阴茎下弯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2例先天性阴茎下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3±5.4)岁,术前阴茎勃起后长度(14.0±1.4)cm,阴茎... 目的探讨改良海绵体旋转缝合术治疗先天性阴茎下弯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2例先天性阴茎下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3±5.4)岁,术前阴茎勃起后长度(14.0±1.4)cm,阴茎勃起后周长(12.3±0.6)cm,阴茎勃起后下弯角度(41.8±9.3)。术前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19.6±2.8)分。32例均采用改良海绵体旋转缝合术:采用局麻;在手术器械及缝合方法方面,通过使用整形手术器械和放大镜减少对阴茎神经血管束的损伤,并采用倒置水平褥式缝合将线结包埋在组织内,减少其对患者术后满意度的影响。记录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即刻阴茎长度、阴茎周长和下弯角度。于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IIEF-5评分、术后阴茎感觉评分和手术相关并发症(伤口疼痛、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结果术后即刻阴茎勃起长度为(13.9±1.4)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术后即刻阴茎勃起状态下弯角度为(2.1±1.1)°,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6个月IIEF-5评分分别为(20.4±1.7)、(22.0±1.0)、(22.3±0.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3、6个月阴茎头感觉完全恢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0、31.2%(10/32)、68.8%(22/32),阴茎感觉评分分别为(1.1±0.8)、(3.2±0.6)、(3.7±0.5)分。3例(9.0%)术后出现腹侧伤口愈合不良,经规律伤口换药后完全康复。结论改良海绵体旋转缝合术在有效矫正先天性阴茎下弯畸形的同时可避免阴茎长度的损失,未发现对勃起功能的影响及神经损伤,手术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畸形 阴茎下弯 改良海绵体旋转缝合术 疗效
原文传递
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改进(附162例报告)
16
作者 王羽 倪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5期94-95,共2页
目的:探求一种较有效的解决旋转推进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定点设计。方法:采用改良的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患者162例,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双侧唇峰点几乎在同一高度,无明显不足,疗效满意。结论:此方法是旋转推进修复单侧完... 目的:探求一种较有效的解决旋转推进修复单侧完全唇裂唇高不足的定点设计。方法:采用改良的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患者162例,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双侧唇峰点几乎在同一高度,无明显不足,疗效满意。结论:此方法是旋转推进修复单侧完全唇裂解决唇高不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旋转推进 皮肤红唇弧形瓣
下载PDF
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在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勋 赵峰 +2 位作者 王俊 李萍 王秀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SSPRDT)在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因呼吸衰竭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78例,其中采用SSPRDT 3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4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目的观察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SSPRDT)在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因呼吸衰竭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78例,其中采用SSPRDT 3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4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中氧分压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1例发生大出血,术中改行传统气管切开。观察组手术时间为(7.9±1.34)min、术中出血量为(4.1±1.32)m L、术前与术中动脉血氧分压差为(34.4±7.45)mm H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36),对照组分别为(10.8±1.30)min、(8.8±2.74)m L、(82.1±16.92)mm Hg、28.57%(12/42),两组各项指标相比,P均<0.05。对照组3例发生气管后壁损伤或穿孔,观察组未出现此类并发症。结论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采用SSPRDT操作时间短,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术 气管切开术 改良单步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下载PDF
刘智斌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卫星 袁海光 刘智斌 《山东中医杂志》 2011年第1期54-55,共2页
刘智斌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近30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颇有心得,手法灵巧、疗效迅捷。笔者随师学习,现将刘智斌教授推拿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 改良旋转复位法 名医经验 刘智斌
下载PDF
改良纤维支气管镜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的应用:附4种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张虹 徐艳敏 +5 位作者 李海红 张瑶 崔轮盟 赵琳琳 姚庆欢 谢凤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MPRDT—FOB)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MPDT)和纤支镜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FOB... 目的观察改良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MPRDT—FOB)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传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MPDT)和纤支镜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FOB)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6年11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ICU收治的240例需要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0例。PDT组采用传统Portex方法进行气管切开;MPDT组先按照PDT方法操作,在穿刺、扩张等操作过程中气管导管始终保持原位,当气管扩张完毕后再将气管导管后退至穿刺部位以上距门齿约16—18cm处;PDT—FOB组在纤支镜直视下完成PDT操作;MPRDT-FOB组结合PDT—FOB和MPDT的方法,于纤支镜下先扩张切口,再换用旋转扩张器扩张至气管前壁。比较4种方法的手术操作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一次性成功率,以及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DT和PDT—FOB比较,MPDT和MPRDT—FOB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min:6.57±3.59、7.09±2.55比12.20±2.01、10.13±2.37),切口明显减小(cm:1.20±1.00、1.20±0.90比1.59±1.18、1.32±1.24),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mL:6.81±2.19、6.60±1.99比10.28±3.68、8.11±2.96,均P〈0.05);尽管MPDT与MPRDT—FO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PRDT—FOB在数值上均优于MPDT,且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MPDT[100.00%(60/60)比91.67%(55,60),P〈0.05]。4种方法均出现了术后出血、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等围手术期并发症,但MPRDT-FOB的发生率较PDT、MPDT和PDT-FOB低;PDT和MPDT以气管后壁损伤或穿孔、误吸、插管困难等并发症较多见,而PDT—FOB和MPRDT—FOB无这些并发症发生。PDT远期并发症以气管食管瘘最多见,且发生率显著高于MPDT(25.00%比13.33%,P〈0.05);而PDT—FOB和MPRDT—FOB无气管食管瘘发生。4种方法吞咽功能障碍、切口溢痰、切口感染、套管脱出、气道狭窄、延迟愈合和肉芽或瘢痕等其他远期并发症均较少见,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PRDT—FOB耗时短、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解决了气管切开时难以避免的气管后壁损伤、穿孔及气管食管瘘、低血氧等问题,优于传统PDT、MPDT、PDT—FOB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纤维支气管镜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纤维支气管 镜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危重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