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1
作者 王永彬 杜鹏 相皓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入路不同分为改良L形切口组(采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7例)和跗骨窦切口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1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 目的 探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31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切口入路不同分为改良L形切口组(采用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17例)和跗骨窦切口组(采用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1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拆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切口长度:跗骨窦切口组短于改良L形切口组(P<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拆线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影像学指标:跗骨窦切口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后3 d有丢失(P<0.05);改良L形切口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后3 d无丢失(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L形切口组均优于跗骨窦切口组(P<0.05)。AOFAS踝-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两组末次随访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改良L形切口组均高于跗骨窦切口组(P<0.05)。结论 改良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骨块显露清晰、骨折复位固定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形切口 跗骨窦微创 跟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X线、CT扫描在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秘君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2期18-21,26,共5页
对比分析X线、CT扫描在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0月诊治的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基于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的内固定治疗,X线组给予... 对比分析X线、CT扫描在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0月诊治的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基于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的内固定治疗,X线组给予X线平片进行辅助治疗,CT组给予多排螺旋CT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与记录2组的复位与预后效果。结果:CT组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7.7%,与X线组的84.09%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2组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天(P<0.05),Olerud-Molander评分与术前1天对比也有显著增高(P<0.05),CT组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Olerud-Molander评分与X线组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CT组术后3个月的腓肠神经刺激征、切口感染、跗管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3%,与X线组的15.9%对比,有显著降低(P<0.05);2组术后3个月的FAR1与FAR2都显著高于术前1天(P<0.05),CT组术后3个月的FAR1、FAR2与X线组对比也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相对于X线,CT扫描在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的应用能促进骨折复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促进疼痛缓解,提高患者的FAR1与FAR2,从而持续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CT扫描 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 复杂后pilon骨折 骨折复位 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外侧改良L形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志勇 魏人前 郭涛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1期50-51,共2页
目的比较外侧改良L形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3例采用跟外侧改良L形切口,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切口。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足踝功能和手术住院方... 目的比较外侧改良L形切口与传统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3例采用跟外侧改良L形切口,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切口。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足踝功能和手术住院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在术后足踝功能方面试验组优良率为8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有助于提高术后踝关节功能,同时手术出血少,住院时间、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改良l形切口 传统切口 跟骨关节内骨折 疗效研究
下载PDF
改良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影像学参数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政 黄建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4期710-712,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影像学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切口,观... 目的:研究改良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影像学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切口,观察组采用改良L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影像学参数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复位时间、住院时间、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轴长、跟骨宽度、跟骨丘部高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及影像学参数变化正常,利于明确骨折部位复位,降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形切口入路 跟骨骨折 Maryland足部功能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彦江 曹向阳 +6 位作者 俞光荣 杨生民 李西要 明晓锋 王振 赵栋 王甜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48-53,共6页
背景:在后pilon骨折中,对于后内侧骨折块移位明显,累及内踝前丘或完全内踝骨折,或存在Die-punch骨块的复杂骨折,传统体位及手术入路常存在骨折显露不充分及复位困难等问题。目的:探讨俯卧位下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的手... 背景:在后pilon骨折中,对于后内侧骨折块移位明显,累及内踝前丘或完全内踝骨折,或存在Die-punch骨块的复杂骨折,传统体位及手术入路常存在骨折显露不充分及复位困难等问题。目的:探讨俯卧位下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3~66岁,平均(49.2±12.1)岁。合并Die-punch骨块9例,累及内踝后丘部骨折5例,累及内踝前丘骨折8例,完全内踝骨折4例。均采用俯卧位下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通过踝关节X线、CT扫描评估骨折复位情况,随访评估患肢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VAS评分及伸膝状态下踝关节活动度(ROM)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7例患者随访12~25个月,平均(15.6±3.5)个月;手术时间110~190 min,平均(162.4±21.8)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129.7±48.3)ml;骨折愈合时间(11~18周),平均(14.1±1.9)周。术后踝关节X线、CT扫描示:14例解剖复位,2例后外侧关节面移位1~2 mm,1例后内侧关节面移位约1 mm;1例术后17个月下地行走时踝周仍有肿胀伴有轻度背伸跖屈受限;1例术后12个月下地行走时踝管处有不适感,尔后症状逐渐消失;1例出现距骨骨软骨损伤;1例出现轻度屈长肌挛缩,其余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89.1±7.5)分,其中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4%。VAS评分平均(1.5±1.3)分;踝关节ROM:跖曲平均(35.6±9.5)°,背伸平均(12.8±6.1)°。结论:俯卧位下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能够较好地显露胫骨远端后侧及后内侧骨块,解剖复位率高,接骨板支撑固定牢靠,切口安全,软组织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后Pilon骨折 改良l形切口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改良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50例
6
作者 闵智蓉 谢静波 鄢秋元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4年第9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L"形切口手术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年间收治跟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L"形切口手术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年间收治跟骨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外侧"L"形切口手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改良外侧"L"形切口手术,观察上述两组间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后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50例中治疗有效47例,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50例中治疗有效人数35例,占该组总病例数的百分比为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发生皮肤坏死的百分比分别为6%和1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跟骨骨折患者实行改良外侧"L"形切口手术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有效率,其显著效果。同时该手术方法的实施,也有利于减少皮肤发生坏死。因此,改良外侧"L"形切口手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外侧“l切口 有效率 皮肤坏死率
下载PDF
跟骨锁定钢板结合改良“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正洲 丁鹏 +2 位作者 汪洋 陈连梅 姚永成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3期7283-7283,共1页
目的:探讨跟骨锁定钢板结合改良"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跟骨锁定钢板结合改良"L"形切口治疗的2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31足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螺... 目的:探讨跟骨锁定钢板结合改良"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跟骨锁定钢板结合改良"L"形切口治疗的2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31足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螺丝松动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其中优21足,良6足,可4足,优良率为87.10%。结论:跟骨锁定钢板结合改良"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锁定钢板 改良l切口治疗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弘海 黄新宇 +1 位作者 曾楚航 黄显教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0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的新型入路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2侧,均采用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术中骨折复位后常规植骨,选择跟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结... 目的探讨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的新型入路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2侧,均采用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术中骨折复位后常规植骨,选择跟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皮缘坏死2侧,其中发生感染1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16周,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0.4%。结论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减少术后创缘皮肤坏死、不愈合,减少伤口不愈合引起的跟骨感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跟骨外侧l切口 内固定术 切口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L”形切口并跟骨异形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6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武坤 艾志荣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L"形切口并跟骨异形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跟骨关节内骨折36例,42足。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25-55岁,平均36岁;根据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4足,Ⅲ型18,Ⅳ型10足。使用改良"L&qu...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L"形切口并跟骨异形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跟骨关节内骨折36例,42足。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25-55岁,平均36岁;根据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4足,Ⅲ型18,Ⅳ型10足。使用改良"L"形切口并跟骨异形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均痊愈拆线,其中优24例,良8例,可4例。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行改良"L"形切口并跟骨异形钛板内固定,在使跟骨恢复Boh ier角和G issane角,关节面平整情况的同时,又积极的避免了皮肤坏死感染现象,促进患者早期行踝关节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l切口 切口感染 跟骨异钛板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与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刚 杨张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与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FTP)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与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FTP)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F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侧切口+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生活质量、膝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及心理卫生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复位治疗,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切口入路复位方案治疗FTP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内侧倒“l切口 前外侧切口 胫骨平台骨折 HSS评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及Ⅲ型跟骨骨折
11
作者 谭国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8期116-117,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及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治疗的25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SandersⅡ型14例,SandersⅢ型11例,均采用改良外侧"L"... 目的:观察改良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及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治疗的25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SandersⅡ型14例,SandersⅢ型11例,均采用改良外侧"L"形手术切口,手术方式均为钢板内固定,2~3 d后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功能锻炼。结果: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以每足为基数,Ⅱ型骨折优良率为93%,Ⅲ型骨折优良率为81%。总优良率92%。结论:采用改良外侧"L"形切口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及Ⅲ型跟骨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SandersⅡ型比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外侧“l切口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黄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63-66,共4页
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经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研究。方法 2017.10至2022.10,将30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纳入其中,以C组(常规胭部“S”形切口入路复位)和G组(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复位)随机分组,各15例... 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经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研究。方法 2017.10至2022.10,将30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纳入其中,以C组(常规胭部“S”形切口入路复位)和G组(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复位)随机分组,各15例。将两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G 组较 C 组功能恢复、生活能力和质量均有所提高,P<0.05; G 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 C 组,P<0.05,膝部活动度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改良后内侧倒“l切口入路复位方案
原文传递
改良外侧L形切口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阿布杜艾尼.阿布力米提 赵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L形切口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6-08采用改良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钛板内固治疗的31例(35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比较手术前后跟骨高度、跟骨宽度...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L形切口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6-08采用改良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钛板内固治疗的31例(35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比较手术前后跟骨高度、跟骨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4(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2~3.2个月,平均2.9个月。末次随访时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69~97(86.21±7.38)分,其中优14足,良18足,可3足,优良率91.4%。Maryland评分为60~94(85.26±7.73)分,其中优15足,良18足,可2足,优良率94.3%。结论改良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可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固定强度可靠,术后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恢复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施以早期手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改良外侧l切口 解剖锁定钛板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外侧切口改良入路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11
14
作者 湛川 姜荃月 +7 位作者 马承斌 王峰 高延军 袁宏谋 冯晰民 刘尊鹏 张伟 安久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17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时采用改良“L”形切口人路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Sander分型为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人路组(对照组)31例和改良“L”形切口入路组(改良组)27例。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 目的:探讨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时采用改良“L”形切口人路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Sander分型为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传统人路组(对照组)31例和改良“L”形切口入路组(改良组)27例。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20(12.02±4.30)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照组优良率为83.9%(26/31),改良组为88.9%(24/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切口改良入路保护了切口下方皮肤的血供,减少了周围组织损伤概率,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有效恢复了足部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跟骨骨折 改良l切口入路
原文传递
联合3D打印技术、载距突螺钉导向器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顺利 查丽霞 +3 位作者 魏小华 万乾 刘世峰 夏贤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39-45,共7页
目的 比较联合3D打印技术及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中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收治的45例Sander... 目的 比较联合3D打印技术及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中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收治的45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3D打印技术及载距突螺钉导向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23例(3D打印组),采用传统的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22例(传统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前、术后跟骨长、宽、高及Böhler角、Gissane角变化,术前与术后3个月负重行走后AOFAS、Maryland评分,以及术后切口皮肤愈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载距突螺钉置入精准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0±0.5)个月。3D打印组与传统组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透视次数少、载距突螺钉置入精准率高、术后切口愈合优良率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3D打印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3D打印技术、载距突螺钉导向器辅助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比传统的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切口愈合好及术后并发症少、复位精度高、愈后疗效佳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3D打印 载距突 螺钉导向器 镜像重建 改良扩大“l切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