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增敏靶点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洁 张欣 +1 位作者 惠开元 蒋晓东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4期3-6,11,共5页
非小细胞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肿瘤。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较差。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放射抗性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容易引起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寻... 非小细胞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肿瘤。放射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较差。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放射抗性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容易引起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寻找增加放射敏感度的有效靶点是改善放疗效果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关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增敏靶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放射增敏 放疗抵抗
下载PDF
叶酸修饰埃洛石纳米管负载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及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寒剑 韩栋梁 +1 位作者 危文祥 田卫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379-2384,共6页
目的:探究叶酸修饰埃洛石纳米管负载姜黄素(HNTs-PEG-FA/Cur)对乳腺癌MCF-7细胞及4T1荷瘤鼠的靶向放射增敏作用。方法:用化学改性和物理吸附的方法合成纳米放疗增敏药物HNTs-PEG-FA/Cur,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 目的:探究叶酸修饰埃洛石纳米管负载姜黄素(HNTs-PEG-FA/Cur)对乳腺癌MCF-7细胞及4T1荷瘤鼠的靶向放射增敏作用。方法:用化学改性和物理吸附的方法合成纳米放疗增敏药物HNTs-PEG-FA/Cur,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进行形貌和化学组分表征,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纳米药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活/死细胞荧光染色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估HNTs-PEG-FA/Cur联合放疗对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最后,通过建立乳腺癌4T1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评估联合治疗对小鼠肿瘤体积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成功将姜黄素负载于叶酸修饰的HNTs管腔内。所制备的HNTs-PEG-FA/Cur在等效姜黄素浓度为5μmol/L时对MCF-7细胞无明显毒性,并能有效增强X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和杀伤作用(增敏比为1.25)。体内抑瘤实验结果显示HNTs-PEG-FA/Cur联合放疗对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56.75%)>单独射线组(24.16%)>单独药物组(6.67%)。结论:HNTs-PEG-FA作为姜黄素的新型纳米药物载体,能有效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并且对乳腺癌具有靶向放射增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纳米管 姜黄素 乳腺癌 放射增敏
下载PDF
丙戊酸和2-己基-4-戊炔酸对乳腺癌易感基因2失活的成纤维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
3
作者 韩永涛 蔡祖超 凤志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5-702,共8页
目的研究丙戊酸(VPA)及其衍生物2-己基-4-戊炔酸(HPTA)对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失活的成纤维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生长良好BRCA2双等位基因失活的EUFA423成纤维细胞,实验分组:(1)电离辐射(IR)0(细胞对照),2,4和6 Gy组,... 目的研究丙戊酸(VPA)及其衍生物2-己基-4-戊炔酸(HPTA)对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失活的成纤维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生长良好BRCA2双等位基因失活的EUFA423成纤维细胞,实验分组:(1)电离辐射(IR)0(细胞对照),2,4和6 Gy组,VPA+IR 0,2,4和6 Gy组(VPA 500μmol·L^(-1)预处理24 h后进行IR)和HPTA+IR 0,2,4和6 Gy组(HPTA 15μmol·L^(-1)预处理24 h后进行IR);(2)细胞对照、VPA、HPTA、IR对照、VPA+IR和HPTA+IR组,除IR剂量为8 Gy外,其他处理同(1)。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中性和碱性彗星实验检测细胞核拖尾尾距,并计算DNA双链断裂(DSB)百分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磷酸化组蛋白(γH2AX)、53BP1、重组酶Rad51和BRCA1蛋白焦点阳性细胞百分率及其蛋白表达。结果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给予EUFA423细胞IR 2,4和6 Gy处理后,与同剂量IR对照组比较,VPA+IR和HPTA+IR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中性和碱性彗星实验结果均显示,与同时间IR对照组比较,IR 8 Gy处理后0,30和60 min VPA+IR和HPTA+IR组细胞核拖尾尾距均明显增加,DNA DSB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和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IR 8 Gy处理后6 h,VPA+IR和HPTA+IR组γH2AX和53BP1焦点阳性细胞百分率及γH2AX和53BP1蛋白表达水平与IR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BRCA1和Rad51焦点阳性细胞百分率及BRCA1和Rad5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上述指标VPA+IR和HPTA+IR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VPA和HPTA对BRCA2失活的EUFA423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VPA 500μmol·L^(-1)和HPTA15μmol·L^(-1)对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2-己基-4-戊炔酸 放射增敏 DNA损伤 乳腺癌易感基因2
下载PDF
放射增敏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侯如蓉 翟光胜 +2 位作者 李文辉 于德 刘瑾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7-509,共3页
关键词 放射增敏 放射感性 放射治疗 放射增敏作用 恶性肿瘤 正常组织 人类健康 肿瘤治疗
下载PDF
放射增敏散在鼻咽癌放疗中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锦全 邬晓东 +2 位作者 金学军 史建军 王远东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8期892-893,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放射增敏散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9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 ,随机分为单放组、放化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外照射放疗 ,鼻咽原发灶肿瘤量为 68~ 77Gy/ 6 5~ 8周 ,颈部淋巴转移灶肿瘤量为 64~ 7... 目的 探讨中药放射增敏散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9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 ,随机分为单放组、放化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外照射放疗 ,鼻咽原发灶肿瘤量为 68~ 77Gy/ 6 5~ 8周 ,颈部淋巴转移灶肿瘤量为 64~ 70Gy/ 6 5~ 7周。单放组行单纯常规放疗。放化组在放疗第 2周和第 6周行DF方案化疗 :顺铂(DDP) 2 0mg/m2 静脉滴注 ,第 1~ 5天 ;5 -氟脲嘧啶 ( 5 -FU) 5 0 0mg/m2 静脉滴注 ,第 1~ 5天。观察组用中药放射增敏散配合放射治疗。结果 鼻咽肿瘤残留率 ,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颈部淋巴结残留率 ,放化组和观察组与单放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鼻咽肿瘤和颈部淋巴结局部控制率 ,放化组和观察组高于单放组 (P <0 0 5 )。 3组的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放化组在治疗后IgG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中药放射增敏散能增强放射敏感性 ,提高鼻咽癌的疗效和减轻毒副作用 ,不会产生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增敏 鼻咽癌 放疗 放射增敏作用
下载PDF
隐丹参酮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因涛 徐文清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13-14,共2页
丹参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一丹参酮(tanshinone),是一组脂溶性菲醌类成分。隐丹参酮是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成分之一,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影响细胞周期分布以及促进分化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化学药物有目的地改变... 丹参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一丹参酮(tanshinone),是一组脂溶性菲醌类成分。隐丹参酮是丹参中提取的脂溶性成分之一,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影响细胞周期分布以及促进分化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化学药物有目的地改变细胞周期,进而增强放疗敏感性,对肿瘤的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主要研究隐丹参酮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细胞毒性、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为隐丹参酮应用于宫颈癌放射增敏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细胞系 放射增敏作用 HELA细胞 隐丹参酮 抗肿瘤活性成分 细胞周期分布 放射增敏治疗 脂溶性成分
下载PDF
9401号对ICR小鼠肝癌(H22)放射增敏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秋 韩英 赵阿津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80-80,共1页
研究目的:9401号药是以烟酰胺为母体化合物合成的烟酰胺基酸类化合物,经研究发现,9401号药对体外培养的恶性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本文采用动物肿瘤模型将进-步观察9401号药的放射增敏效应。材料与方法:动物及模型:选用IC... 研究目的:9401号药是以烟酰胺为母体化合物合成的烟酰胺基酸类化合物,经研究发现,9401号药对体外培养的恶性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本文采用动物肿瘤模型将进-步观察9401号药的放射增敏效应。材料与方法:动物及模型:选用ICR小鼠,鼠龄7—8周,体重18—20克,雌雄各半。瘤株为移植性实验肿瘤肝癌(H22)。常规方法将瘤体从荷瘤小鼠体内取出,制成瘤细胞悬液,按细胞数1×10^6接种于小鼠右腿外侧皮下,每鼠0.2毫升,待肿瘤生长至250±50mm3时开始分组试验,一般移植后7—10天即可。药物:9401号(N-烟酰基-亚氨基二乙酸),为白色粉状晶体,含量大于99%,熔点182-191℃。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药物室合成。动物给药剂量为1000mg/kg体重(半数致死量的四分之一),药物浓度为100mg/ml,于照射前2—3小时-次腹腔给药。照射方法:照射采用。Coγ射线垂直照射,剂量率81.79cGy/min。一个剂量点一次照射4只小鼠,将小鼠放入特制的有机玻璃模型内固定,仅照射荷瘤后腿,其它部位用铅块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增敏效应 小鼠肝癌 ICR小鼠 动物肿瘤模型 中国医学科学院 照射方法 化合物合成 放射增敏作用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放射增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妍妍 周红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11-11,共1页
目的初筛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联合放射线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并以青蒿琥酯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对A549细胞的体内、外放射增敏效应,初步探讨其对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初筛低毒剂量的青蒿素及... 目的初筛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联合放射线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并以青蒿琥酯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对A549细胞的体内、外放射增敏效应,初步探讨其对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初筛低毒剂量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的放射增敏作用,发现青蒿琥酯具有较强放射增敏效应;采用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青蒿琥酯联合β电子线对荷痛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同时采用Giemsa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青蒿琥酯联合电子线对A549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及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青蒿琥酯联合电子线对肿瘤细胞A549的放射增敏作用机制。结果MTT法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生长抑制的IC10,以IC10为剂量参考,发现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具有放射增敏效应:联合射线后20rtM和40州的青蒿琥酯对A549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p〈0.05)并呈一定量效关系,10μM、20μM和40μM的双氧青蒿素也有一定放射增敏作用(p〈0.05)。体内移植瘤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琥酯(30mg/kg)可显著增加荷瘤裸鼠肿瘤组织B放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生长抑制率达50.90%。体外Giemsa染色结果表明,80μM的青蒿琥酯可以引起A549细胞出现显著的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20μM青蒿琥酯可将A549细胞周期阻滞于G2仃订期;凋亡结果分析,20μM青蒿琥酯联合放射线不引起A549细胞凋亡。结论青蒿素衍生物中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对A549细胞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青蒿琥酯联合放射线在体内、外实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放射增敏效应,其放射增敏作用机制可能与青蒿琥酯的过氧桥断裂,产生自由基导致细胞周期的延迟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相关,其具体机制与青蒿琥酯剂量之间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A549细胞 放射增敏效应 非小细胞肺癌 青蒿琥酯 GIEMSA染色 放射增敏作用 诱导细胞凋亡 青蒿素衍生物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肾癌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25
9
作者 程伟 乔哲 +2 位作者 石涛 黄辰 王亚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对肾癌细胞GRC 1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及机理。 方法 将GRC 1细胞分为空白组 (加培养液 2mL)、空白乳组 (加空白乳培养液 2mL)和加药组 (加 5 0mg·L -1榄香烯乳培养液 2mL) ,培养 2 4h后 ,3组细胞悬液在剂量率 ...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对肾癌细胞GRC 1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及机理。 方法 将GRC 1细胞分为空白组 (加培养液 2mL)、空白乳组 (加空白乳培养液 2mL)和加药组 (加 5 0mg·L -1榄香烯乳培养液 2mL) ,培养 2 4h后 ,3组细胞悬液在剂量率 4 0 0cGy·min-1时 ,分别接受来自 6MeV直线加速器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计数被照细胞克隆群数 ,绘制细胞放射 存活曲线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与凋亡。对 3组爬片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成像系统灰度分析bcl 2与PCNA基因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显示 ,5 0mg·L -1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的G2 M阻滞作用随时间增加而增强 ,2 4h时作用达高峰 ;随时间和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增高。细胞爬片的成像系统灰度分析显示加药组与空白组相比 ,bcl 2基因表达降低 2 0 % ,而两组PCNA无表达。结论 β 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GRC 1有放射增敏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 2基因表达 ,诱导GRC 1细胞凋亡和对细胞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肾癌 癌细胞 放射增敏作用 抗癌药
下载PDF
复方丹参、地龙、野木瓜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35
10
作者 曹弃元 李永强 +2 位作者 陈成钦 伍于珍 梁健雄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1-133,139,共4页
本文报道复方丹参、地龙、野木瓜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放射增敏作用。在96孔塑料微量细胞培养板中培养,均接受2 Gyγ射线照射,然后继续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每孔克隆数,将用药组与单纯放射组比较。方差分析... 本文报道复方丹参、地龙、野木瓜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放射增敏作用。在96孔塑料微量细胞培养板中培养,均接受2 Gyγ射线照射,然后继续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每孔克隆数,将用药组与单纯放射组比较。方差分析表明各加药组均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率27.1%~54.3%(P<0.001)。用美兰比色法测定细胞氧耗结果表明,复方丹参、地龙、野木瓜都可明显促进癌细胞氧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 放射增敏 细胞氧耗 中草药
下载PDF
紫杉醇放射增敏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0
11
作者 翁婉雯 许玉杰 +4 位作者 万建美 王宗站 丁文秀 刘敏 洪承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44-850,共7页
背景与目的:紫杉醇作为一种放射增敏剂,能稳定微管系统,把细胞阻断在G2/M期从而改变肿瘤细胞的放射反应性。但其分子机制目前还未完全阐明,本文旨在研究紫杉醇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不同浓度紫杉醇联合不... 背景与目的:紫杉醇作为一种放射增敏剂,能稳定微管系统,把细胞阻断在G2/M期从而改变肿瘤细胞的放射反应性。但其分子机制目前还未完全阐明,本文旨在研究紫杉醇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不同浓度紫杉醇联合不同剂量照射对KB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多靶单击拟合模型方程测定各组细胞放射增敏比并评价增敏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KB细胞经紫杉醇及射线共同作用后细胞周期分布变化;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与紫杉醇放射增敏作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提示细胞分裂相关基因PRC1、cyclinB2的变化。结果:紫杉醇与射线协同作用能明显抑制KB细胞增殖,20nmol/L药物协同射线作用时SERD0及SERDq分别为2.40±1.87、12.23±2.81。药物加照射处理后G1期细胞由48.32±2.40%下降为15.73±7.00%(P<0.01),G2/M期细胞由13.66±2.16%上升到52.51±5.02%(P<0.01)。基因芯片结果显示的差异变化基因中共有176条与紫杉醇放射增敏作用相关,10条在调控细胞分裂过程中起作用,其中上调表达2条,下调表达8条。荧光定量PCR证实与细胞分裂相关的PRC1和CyclinB2均下调表达,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紫杉醇对KB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使细胞有丝分裂相关基因PRC1和CyclinB2表达特异性下调,导致双极纺锤体形成受阻,细胞无法完成正常的分裂,从而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最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增敏 紫杉醇 KB细胞 细胞周期 基因芯片荧光定量PCR PRC1 CYCLIN B2
下载PDF
新增敏剂─甘氨双唑钠对体内肿瘤的放射增敏作用 (英文) 被引量:34
12
作者 郑秀龙 孟祥顺 +2 位作者 赵芳 李雨 高建国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1-95,共5页
采用4种不同肿瘤模型的荷瘤小鼠,观察了CMNa对受照小鼠肿瘤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单纯照射组相比,CMNa能明显地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增加肿瘤生长的延迟天数,4种肿瘤模型均得到相同的结果。绝大多数SER值在1.3以上。实验结果表明,C... 采用4种不同肿瘤模型的荷瘤小鼠,观察了CMNa对受照小鼠肿瘤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单纯照射组相比,CMNa能明显地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增加肿瘤生长的延迟天数,4种肿瘤模型均得到相同的结果。绝大多数SER值在1.3以上。实验结果表明,CMNa对体内肿瘤亦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然而在相似条件下,以CFU-GM为指标,在研究CMNa对受照正常小鼠对γ射线敏感的造血组织有否影响时,却未观察到CMNa对正常组织的放射增敏效应,与单纯照射组相比,CFU-GM无变化,SER=1,其治疗增益指数(TGF)均在1.3以上。提示:CMNa将有希望成为临床肿瘤治疗有效的新型放疗增敏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双唑钠 肿瘤 放射增敏作用 药物
下载PDF
替拉扎明调节乏氧诱导鼻咽癌细胞HIF-1α和OPN mRNA的表达及其对放射增敏的作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鹏 黄建鸣 +4 位作者 任源 查晓 邓碧芳 吴俊辉 郎锦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36,共5页
背景与目的:乏氧细胞毒性药物联合肿瘤放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途径,替拉扎明(tirapazamine,TPZ)是最受瞩目的乏氧细胞毒性药物之一,研究证实替拉扎明联合放疗作用于肿瘤细胞具有协同效应,但在乏氧条件下是否能下调乏氧诱导相关基因... 背景与目的:乏氧细胞毒性药物联合肿瘤放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途径,替拉扎明(tirapazamine,TPZ)是最受瞩目的乏氧细胞毒性药物之一,研究证实替拉扎明联合放疗作用于肿瘤细胞具有协同效应,但在乏氧条件下是否能下调乏氧诱导相关基因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研究人鼻咽癌细胞HNE-1EB+和CNE-1EB-乏氧相关基因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差异以及TPZ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在常氧和乏氧条件下,用MTT法测定TPZ对HNE-1和CNE-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出IC50;用RT-PCR测定TPZIC10作用24h后HNE-1和CNE-1细胞HIF-1α和OPN mRNAs的表达;以及用克隆形成法测定TPZ预作用6h和1~6Gy60Coγ射线照射后细胞的存活率,用单击多靶数学模型拟合剂量-生存曲线,计算出D0、Dq和放射增敏比(SER)。结果:TPZ对HNE-1和CNE-1细胞的IC50在常氧条件下分别为34.81μmol/L、35.02μmol/L,在乏氧条件下分别为30.20μmol/L和28.48μmol/L;TPZ能明显下调HNE-1细胞乏氧后HIF-1α和OPN的表达,对CNE-1HIF-1α和OPN的表达无明显作用;放射剂量-生存曲线符合单击多靶数学模型特征;HNE-1aero和HNE-1hypox的D0和Dq分别为0.89Gy、0.28Gy,1.47Gy和0.44Gy;HNE-1hypox/TPZ的D0和Dq分别为0.66Gy和0.21Gy;CNE-1aero和CNE-1hypox的D0和Dq分别为0.72Gy、0.68Gy,0.95Gy和0.56Gy;CNE-1hypox/TPZ的D0和Dq分别为0.85Gy和0.79Gy。结论:TPZ对HNE-1EB+细胞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与其下调乏氧诱导的HIF-1α和OPN表达有关,以及具有乏氧修饰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拉扎明 鼻咽癌细胞 放射增敏 乏氧诱导因子1Α 骨桥蛋白
下载PDF
隐丹参酮对肝癌H22荷瘤小鼠放射增敏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叶因涛 王晨 +2 位作者 宋晓坤 张洁 高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4,共6页
背景与目的:醌类化合物可使肿瘤细胞周期发生变化,影响放疗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探讨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对荷H22肝癌小鼠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照射(irradiatio... 背景与目的:醌类化合物可使肿瘤细胞周期发生变化,影响放疗的敏感性。本研究旨在探讨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对荷H22肝癌小鼠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照射(irradiation,IR)组、高浓度隐丹参酮组及低、中、高浓度隐丹参酮联合IR组。经照射后,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状况,记录肿瘤照射后生长时间,计算肿瘤生长延缓时间和增敏系数。照后22 d处死小鼠,剥瘤称重,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隐丹参酮联合放疗均能抑制肿瘤生长,并具有较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比分别为1.22、1.43和2.19。隐丹参酮可使肝癌H22细胞周期的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使S期的细胞比例降低,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隐丹参酮对肝癌H22荷瘤小鼠具有较高的抑瘤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效应使细胞生长停滞在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使S期细胞比例降低,从而加强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H22肝癌 放射增敏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榄香烯乳放射增敏治疗骨转移癌6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妙玲 邹丽娟 +3 位作者 崔桂敏 苑兰惠 王萍 张彦乔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89-891,共3页
目的:比较60例骨转移癌患者榄香烯乳加放疗与单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骨转移癌患者,分2组,即榄香烯乳+放疗组,单放疗组。照射部位予模拟机定位。治疗采用加速器或60Co,照射方法为常规分割45~50Gy。给药方法为每日放疗前2小时锁骨... 目的:比较60例骨转移癌患者榄香烯乳加放疗与单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骨转移癌患者,分2组,即榄香烯乳+放疗组,单放疗组。照射部位予模拟机定位。治疗采用加速器或60Co,照射方法为常规分割45~50Gy。给药方法为每日放疗前2小时锁骨下静脉注射榄香烯乳400mg。结果:榄香烯乳并用放射治疗骨转移癌与单放组比较有效率分别为20%、10%;治疗止痛时间与单放组比较明显缩短(P<0.001);免疫指标CD3、CD4、CD4/CD8及IgA、IgM、IgG均与单放组比较明显提高。二组疗中疗后放疗毒性无差异。结论:榄香烯乳对放疗有增敏作用,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放射增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乳 骨转移癌 放射增敏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吉非替尼对胃癌细胞株放射增敏的作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曹卫国 马韬 +5 位作者 李建芳 黎皓 纪玉宝 陈雪华 刘炳亚 金冶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30-133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绝大部分人类上皮肿瘤中都有表达,其表达高低与放疗抗拒有关。我们检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对高表达胃癌细胞株放射增敏的作用,并初步探讨...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绝大部分人类上皮肿瘤中都有表达,其表达高低与放疗抗拒有关。我们检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对高表达胃癌细胞株放射增敏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7株人胃癌细胞株(MKN45、SGC7901、SNU-1、N87、AGS、SNU-16、KATO-Ⅲ)中EGFR蛋白的表达,选取2株EGFR相对高表达的胃癌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采用MTT法测定吉非替尼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存活率,拟合生存曲线并计算放射生物学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吉非替尼联合放疗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选取7株胃癌细胞中EGFR表达最高的MKN45和SGC7901细胞,发现其存活率均随吉非替尼浓度或放射剂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对MKN45及SGC7901细胞的IC50分别为0.4mmol/L和0.8mmol/L。MKN45细胞在0.1×IC50及0.2×IC50剂量下的增敏比(SER)分别为1.102和1.154,SGC7901则为1.092和1.176。吉非替尼或照射均可增加凋亡率,减少S期细胞比例及增加G2/M期细胞比例(P<0.01)。结论:吉非替尼序贯照射应用可提高EGFR高表达胃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并阻碍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和干扰细胞周期分布。吉非替尼有望成为EGFR高表达胃癌的放射增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KN45细胞株 吉非替尼/放射增敏 放射感性 体外照射
下载PDF
黄芪四君子汤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放射增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杏英 杨德全 +1 位作者 骆常义 胡雪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937-3940,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四君子汤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放射增敏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上述入选者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放疗,42例)与观察组(放疗+黄芪四君子汤,42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黄芪四君子汤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放射增敏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上述入选者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放疗,42例)与观察组(放疗+黄芪四君子汤,4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与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及CD8^+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与CD4^+值高于对照组,CD8+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BIL、ALT及GG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及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肝癌放疗患者通过黄芪四君子汤治疗,可有效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肝功能指标,且放射增敏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放疗 黄芪四君子汤 放射增敏 免疫功能 肝功能
下载PDF
硝基咪唑类抗肿瘤放射增敏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蔡芸 陈志龙 +1 位作者 赵芳 陈静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硝基咪唑类放射增敏剂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为成熟并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类抗肿瘤放射增敏药。对几类具有代表性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放射增敏 硝基咪唑 放射治疗 肿瘤
下载PDF
甘氨双唑钠对离体V_(7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25
19
作者 郑秀龙 高建国 +3 位作者 张洪 朱勤 孟祥顺 赵芳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3-218,共6页
以离体细胞克隆形成法进一步研究了甘氨双唑钠(SGDD)对乏氧V7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表明:SGDD的毒性较低,且对乏氧细胞的毒性比有氧时强。它对有氧细胞无增敏作用,但在乏氧情况下,对V79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效... 以离体细胞克隆形成法进一步研究了甘氨双唑钠(SGDD)对乏氧V7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表明:SGDD的毒性较低,且对乏氧细胞的毒性比有氧时强。它对有氧细胞无增敏作用,但在乏氧情况下,对V79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效果,当SGDD在1.38mmol/L以下时,其SER值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C1.6=0.48mmol/L(C1.6代表SER为1.6时所需增敏剂的浓度),SER最大值2.3时的浓度为1.38mmol/L,不到ID50的1/70。另外,SGDD与MISO和甲硝唑同时对比的实验,显示SGDD的SER值大于MISO,并大大地高于其母体化合物甲硝唑。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先前分子与细胞实验的结果,SGDD是一种低毒、寓效,且能选择性地增强乏氧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放射增敏剂,有希望成为提高肿瘤放疗效果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双唑钠 V79细胞 放射增敏
下载PDF
丹皮酚对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珊 权循凤 +5 位作者 孙国平 金问森 陈先平 汪志 雷宇 吴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探讨丹皮酚在体外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丹皮酚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松胞素B(CB)微核法研究丹皮酚对Eca-109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克隆形成试验观察丹皮酚对Eca-10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目的探讨丹皮酚在体外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丹皮酚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松胞素B(CB)微核法研究丹皮酚对Eca-109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克隆形成试验观察丹皮酚对Eca-10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射线联合丹皮酚对Eca-109细胞的COX-2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丹皮酚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有生长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9.40±2.23)mg/L。2 7.81 mg/L丹皮酚加重照射后Eca-109细胞的染色质损伤,提高其放射敏感性。3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丹皮酚对Eca-109细胞有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为1.092。4 6 Gy X射线照射后48 h,Eca-109细胞中的COX-2和Survivin的表达增加(P<0.01),3.91、7.81、15.63 mg/L丹皮酚可不同程度降低照射后COX-2和Survivin的表达,其中3.91 mg/L丹皮酚对COX-2表达的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蛋白表达的变化呈正相关性(r=0.955,P<0.05)。结论丹皮酚在体外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和Survivin两种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食管癌 放射增敏 COX-2 SURVIV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