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么志军 郭振江 +3 位作者 巴楠 郑力豪 孙满满 李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4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发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放射治疗后未发生放... 目的探讨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4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发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放射治疗后未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61例鼻咽癌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检验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并发放射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同时依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风险预测模型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双侧颞叶最高照射剂量、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高水平双侧颞叶最高照射剂量、血清GFAP、血清COX-2及血浆Fib是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OC内部验证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AUC的95%CI为0.851~0.972,特异度0.967,敏感度0.775,约登指数0.742,(P<0.001)。结论双侧颞叶最高照射剂量、血清GFAP、血清COX-2及血浆Fib是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性脑损伤 放射治疗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JNK/AP-1信号通路探讨广西毛冬青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何改改 李婷 +4 位作者 张馨月 孔蔺莎 阮林 王绍军 韦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目的:探讨广西毛冬青(IPH)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PH、放射组和放射+IPH组,每组10只。采用γ射线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放射前、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避... 目的:探讨广西毛冬青(IPH)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PH、放射组和放射+IPH组,每组10只。采用γ射线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放射前、后连续灌胃给药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避暗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电镜观察胶质细胞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p-)JNK、激活蛋白-1(AP-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脑组织星型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JNK和p-JN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放射组小鼠放射后7 d体重减低,血清IL-6含量升高,脑组织AP-1、MCP-1表达水平及p-JNK/JNK比值升高,小胶质细胞Iba-1和GFAP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放射组比较,放射+IPH组小鼠放射后7 d体重增加,血清IL-6含量降低,脑组织AP-1、MCP-1表达水平及p-JNK/JNK比值降低,小胶质细胞Iba-1和GFAP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HE染色和尼氏染色显示,放射组大量细胞和神经元出现核固缩现象,小胶质细胞激活,呈圆形;电镜下可见细胞内溶酶体增多,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核及胞质肿胀;经IPH干预后,小鼠脑组织神经元变性情况和胶质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结论:广西IPH能改善放射性脑损伤小鼠的认知功能,减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抑制JNK/AP-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毛冬青 放射性脑损伤 JNK/AP-1 炎症反应 认知障碍
下载PDF
1例放射性颌骨坏死合并放射性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谵妄的护理
3
作者 陈细婷 张艺霞 赵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4期98-100,共3页
总结了1例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放射性颌骨坏死术后缺损并发谵妄的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识别术后谵妄的早期表现,做好谵妄患者的安全管理,术区移植皮瓣以及合并症(放射性脑损伤)的护理等。对于皮瓣移植修复术... 总结了1例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放射性颌骨坏死术后缺损并发谵妄的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识别术后谵妄的早期表现,做好谵妄患者的安全管理,术区移植皮瓣以及合并症(放射性脑损伤)的护理等。对于皮瓣移植修复术后并发谵妄的患者,应正确识别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表现,及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颌骨坏死 放射性脑损伤 术后谵妄 护理
下载PDF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4
作者 何林娟 陈旺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91-0094,共4页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有着多种病理学类型,其中以低分化鳞癌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中治疗鼻咽癌等癌症患者时经常采用放射治疗方法,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该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并发风险,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安全。放射治疗...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有着多种病理学类型,其中以低分化鳞癌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中治疗鼻咽癌等癌症患者时经常采用放射治疗方法,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该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并发风险,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安全。放射治疗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同时也会导致颅底脑组织受损,特别是双侧颞叶,容易发生放射性脑坏死。因此,大多数鼻咽癌患者在完成放疗后会通过磁共振成像、CT等检查手段来查看有无异常的密度或是信号转变。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磁共振成像等诊疗技术不断进步,为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方法。本文简述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放射性脑损伤的诊疗工作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性脑损伤 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不同分割模式调强放疗NSCLC脑部寡转移的疗效及放射性脑损伤发生情况分析
5
作者 庞然然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割模式调强放疗对NSCLC脑部寡转移的疗效及放射性脑损伤发生情况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部寡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分割模式分为大分割组(n=38)和对照组(n=44)。对比两组患者放... 目的研究不同分割模式调强放疗对NSCLC脑部寡转移的疗效及放射性脑损伤发生情况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部寡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分割模式分为大分割组(n=38)和对照组(n=44)。对比两组患者放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65.91%(29/44)],大分割组[78.95%(30/38)]显著更高(P<0.05);大分割组患者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7.89%(3/38)]与对照组[4.55%(2/4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分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4/38)]与对照组[11.36%(5/4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分割组患者1年内生存率[63.16%(24/38)]与对照组患者[59.09%(26/4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分割模式调强放疗相比,大分割模式调强放疗治疗NSCLC脑部寡转移疗效更高,但放射性脑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1年内生存率并不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割模式 放疗 NSCLC 部寡转移 放射性脑损伤
下载PDF
3D-ASL及IVIM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褚玉玄 王建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0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根据随访结果或二次手术结果分为复发组...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0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根据随访结果或二次手术结果分为复发组(n=23,术后复发)和损伤组(n=37,放射性脑损伤),所有患者均进行3D-ASL、IVIM检查,经ROC曲线分析3D-ASL、IVIM的诊断效能。结果复发组患者的D^(*)(2.46±0.58)10^(-3)mm/s、f(0.59±0.17)、rCBF(3.06±0.96)、CBF(26.79±3.48)均高于损伤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D^(*)、f、rCBF、CBF及4项联合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AUC分别为0.834、0.873、0.786、0.830、0.971。结论3D-ASL联合IVIM鉴别放射性脑损伤和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下载PDF
不同疗程电针对放射性脑损伤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7
作者 李炎辉 武鑫 +5 位作者 王坦 王白燕 张晗 牛婷媛 牛钰琪 高剑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1-52,共12页
探讨不同疗程的电针干预对放射性脑损伤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60只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1(7 d)、电针组2(14 d)、电针组3(21 d)、电针组4(28 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给予X射线(8 Gy,2 min)... 探讨不同疗程的电针干预对放射性脑损伤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60只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1(7 d)、电针组2(14 d)、电针组3(21 d)、电针组4(28 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给予X射线(8 Gy,2 min)照射,构建放射性脑损伤模型,电针组给予针刺“百会”、“风府”及双侧“肾俞”穴,并依据分组分别干预7、14、21、28 d。电针结束后,Y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透射电镜观察海马齿状回(DG)神经元形态、突触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Notch 1、Hes 1、ASCL 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显著下降(p<0.01);海马DG区神经元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囊泡数量减少,突触界面率减小、突触后致密区(PSD)厚度降低、突触间隙增大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均显著提高(p<0.05,p<0.01);电针组小鼠DG区神经元数量增多,排列整齐;各组小鼠DG区突触界面率均有显著改善(p<0.01),电针组2、3和4小鼠PSD厚度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2、3和4的突触间隙显著减小(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Notch 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Hes 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ASCL 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2、3和4的Notch 1、Hes 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电针组3和4的ASCL 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提示不同疗程的电针可以改善放射线照射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造成的损伤,该作用与改善DG区突触超微结构及调控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电针 学习记忆 NOTCH信号通路
下载PDF
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李国栋 刘岩 +7 位作者 李昊 刘彩云 李祥林 李青龙 翁娜 宾莉 黄丹琪 王旭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90,97,共7页
目的探讨7.0 T磁共振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glutamate 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GluCEST)成像评估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海马谷氨酸变化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9)和放射性脑损伤(radiat... 目的探讨7.0 T磁共振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glutamate 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GluCEST)成像评估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海马谷氨酸变化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9)和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RBI)组(n=9)。RBI组大鼠使用X射线辐照仪进行辐照,4周后进行水迷宫实验。使用7.0 T小动物磁共振采集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序列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量海马谷氨酸浓度。两组海马GluCEST值以及谷氨酸浓度差异进行t检验。GluCEST值与HPLC的关系、GluCEST值与水迷宫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周后RBI组大鼠认知功能受损,海马GluCEST降低(P=0.008),同样HPLC分析也证实了谷氨酸水平降低(P=0.003)。相关性分析表明HPLC测量谷氨酸浓度和GluCEST之间为正相关(r=0.71,P<0.001),空间记忆与海马GluCEST也显示出一致的正相关(r=0.50,P=0.034)。结论GluCEST成像能够可视化评估RBI大鼠海马谷氨酸变化,可用作体内代谢变化的影像生物标志物,有利于监测和干预放射治疗后伴随出现的辐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认知障碍 放射治疗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放射性脑损伤的病理改变与认知障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丹妮 邹悄悄 +1 位作者 王铭梁 李文彬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0,共6页
认知障碍是放射性脑损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与神经心理学量表诊断,临床上尚无法做到早期诊断。放疗后认知障碍的发展与放射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相关。本文综述了放疗后认知障碍相关的病理过程与MRI在放疗后认知障碍应用... 认知障碍是放射性脑损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与神经心理学量表诊断,临床上尚无法做到早期诊断。放疗后认知障碍的发展与放射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相关。本文综述了放疗后认知障碍相关的病理过程与MRI在放疗后认知障碍应用的最新进展,总结了不同序列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影像学表现和相对应的病理改变,以及基于MRI的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在预测放疗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应用,并基于此提出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结合多序列MRI早期诊断放疗后认知障碍的研究方向,有助于临床早期准确识别放疗后认知障碍患者并尽早干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病理改变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赖静 林培欣 黄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133-1138,共6页
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的常见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生存。在调强放疗时代,越来越多经治鼻咽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因此放疗后的远期并发症尤其是放射性脑损伤愈发引人关注。目前关于放射性脑损伤的认识仍在不断探索... 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的常见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生存。在调强放疗时代,越来越多经治鼻咽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因此放疗后的远期并发症尤其是放射性脑损伤愈发引人关注。目前关于放射性脑损伤的认识仍在不断探索和更新中。本文就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放射性脑损伤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在放射性脑损伤中的潜在治疗价值
11
作者 赵魁 林日清 +2 位作者 陈志国 陈瑞年 周海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5期120-122,126,共4页
放疗是中枢神经系统相关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在治疗过程中,放疗会不可避免地对靶细胞以外的正常组织和血管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组织损伤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放疗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和胶质细胞活化参与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 induce... 放疗是中枢神经系统相关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在治疗过程中,放疗会不可避免地对靶细胞以外的正常组织和血管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组织损伤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放疗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和胶质细胞活化参与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 induced brain injury,RBI)的发生、发展过程。RBI的发病机制复杂,免疫治疗、早期干预治疗是目前RBI治疗的研究热点。依达拉奉右莰醇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对神经系统和血管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对依达拉奉右莰醇在RBI中的潜在治疗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为RBI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放疗 依达拉奉右莰醇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磁共振波谱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沈海林 沈纪芳 +5 位作者 秦颂兵 芮春朵 唐健 许昌韶 周菊英 刘国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18-82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揭示放射性脑损伤的细胞代谢改变及病理早期动态演变价值。材料与方法将成年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y、20Gy、30Gy单次照射组和30Gy分次(每周1次,每次10Gy)照射组,用6MeV电子线作垂直全脑照射,各组大鼠...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揭示放射性脑损伤的细胞代谢改变及病理早期动态演变价值。材料与方法将成年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Gy、20Gy、30Gy单次照射组和30Gy分次(每周1次,每次10Gy)照射组,用6MeV电子线作垂直全脑照射,各组大鼠于照射后1个月均行MRI及1HMRS检查,分析NAA、Cho和Cr等信号强度改变,以积分面积进行比较,计算NAA/Cr、Cho/Cr和NAA/Cho。各组大鼠在行1HMRS检查后,立即断头处死取大脑后分两侧大脑半球,一侧大脑半球行常规病理HE染色检查,另一侧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所有被检查大鼠的大脑MRI均未见异常表现;各照射组大鼠大脑的NAA/Cr、Cho/Cr和NAA/Cr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1HMRS来监测大鼠全脑照射后脑组织内的NAA、Cho和Cr的浓度变化,在形态学发生改变之前就可检测出脑组织的代谢异常,并能反映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脑组织内超微结构改变,且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病情发展作出准确的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质子磁共振波谱 病理学 氮乙酰门冬氨酸 胆碱 肌酸 早期放射性脑损伤 成年SD大鼠 病理对照研究
下载PDF
BMSCS对放射性脑损伤所致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海马病理学的改变
13
作者 许凯娜 刘展弘 +6 位作者 潘世超 佟旭 张娜 吴爽 杨光润 宋雪 滕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1期2001-2006,共6页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对大鼠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RIBI)后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的修复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提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对大鼠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RIBI)后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的修复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提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根据实验要求,选用SD成年雄性大鼠30只,并将其随机分组成3组,对照组(Control组)、放射性脑损伤组(RIBI组)和放射脑损伤+BMSCS组(BMSCS组),每组各10只。采用6 MeV电子线单次照射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使用4只4周龄的SD大鼠,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在接受放射后的24 h和第8 d接受分别接受BMSCS的尾静脉注射治疗,单次注射剂量为3×10^(6)个细胞。造模21 d后,采用水迷宫实验对大鼠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观察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RIBI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RIBI组相比,BMSCS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目标象限次数明显增加(P<0.05);在HE染色后,RIBI组神经细胞核皱缩,胞质肿胀,排列紊乱,大多呈空泡样改变;BMSCS组神经细胞病理性变化大多得到改善,小部分神经细胞仍有空泡样改变出现。结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治疗,改善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放射性脑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海马神经元
下载PDF
MR扩散张量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14
作者 谭湘萍 赵继泉 +3 位作者 梁碧玲 谢榜昆 钟镜联 叶瑞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34-1337,共4页
背景与目的: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磁共振成像的一个新技术,能在分子水平上无创性地研究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现象,本文旨在用DTI定量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常规MR表现正常者双侧颞叶脑白质区域的水分子扩散特性,探讨DT... 背景与目的: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磁共振成像的一个新技术,能在分子水平上无创性地研究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现象,本文旨在用DTI定量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常规MR表现正常者双侧颞叶脑白质区域的水分子扩散特性,探讨DTI在放射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鼻咽癌放疗后常规MR表现正常者和21例健康正常人均作DTI,在双侧颞叶脑白质区域测量各向同性显著扩散系数(isotropic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iso)值和各向异性指数值。结果:(1)鼻咽癌放疗组ADCiso犤(631.30±27.83)×10-6mm2/s犦与正常对照组ADCiso犤(651.76±39.10)×10-6mm2/s)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鼻咽癌放疗组各向异性指数值均下降,分别为:FA(fractionalanisotropy)值=0.405,RA(relativeanisotropy)值=0.355,1-VR(1minusvolumeratio)值=0.192,与正常对照组对应的各向异性指数值(FA值=0.463,RA值=0.418,1-VR值=0.25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R检查中用各向异性指数值能更好地描述水分子的扩散特性,在评价鼻咽癌放疗后双侧颞叶的白质改变方面比ADCiso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鼻咽癌 放射性脑损伤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玉林 刘梦雨 +4 位作者 李金锋 张军 孙璐 冯逢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机,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脑部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3例患者均经二次手术或随访证... 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机,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脑部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3例患者均经二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DWI原始数据采用Functool软件进行ADC值测量,感兴趣区(ROIs)放置在病灶中DWI信号均匀处,并参考增强T1WI以避开出血及液化坏死区。所选ROI的ADC值由Functool自动计算出,为了减少误差,在强化病灶内测量10处ADC值,得到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结果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病灶中均常见出血、坏死、水肿等,导致ADC值具有较大差异。胶质瘤复发组平均ADC值及最大ADC值均小于放射性脑损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胶质瘤复发组最小ADC值明显小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16)。结论最小ADC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放射性脑损伤 胶质瘤复发
下载PDF
全脑照射后血脑屏障改变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阮林 韦力 +3 位作者 廉春蓉 张文佳 莫立根 李小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全脑照射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对照组、5 Gy、15 Gy和30 Gy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于照射后1周和4周,各组随机取出10只小鼠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其空间记忆能力,行为测试结束后,... 目的探讨全脑照射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对照组、5 Gy、15 Gy和30 Gy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于照射后1周和4周,各组随机取出10只小鼠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其空间记忆能力,行为测试结束后,随机抽取7只测量其脑内伊文思蓝的含量,3只在电镜下观察血脑屏障结构的改变。结果照射后1周,15 Gy和30 Gy剂量组脑内依文思蓝明显升高;照射后4周,15 Gy剂量组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30 Gy剂量组仍未见恢复。照射后1周,15 Gy和30 Gy剂量组小鼠第1次穿越平台的时间延长和穿越次数明显减少;照射后4周,15 Gy剂量组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30 Gy剂量组仍未见恢复。电镜结果显示15 Gy剂量组照射后1周血脑屏障基膜周围出现透亮区,照射后4周恢复;30 Gy剂量组照射后1周血脑屏障基膜周围也出现透亮区,而照射后4周除血脑屏障基膜继续透亮区外,尚出现内皮细胞核固缩、神经元凋亡和脱髓鞘等现象。结论放射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的改变是放射损伤的结果,可能也是放射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屏障 伊文思蓝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诊断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大朝 陈龙华 +2 位作者 金吴东 许乙凯 许鹏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2815-2818,共4页
目的分析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5年5月就诊于该科的15例放射性脑病的MRI资料,10患者均因头颈部肿瘤接受过1、2疗程的放疗,MRI资料包括平扫与增强扫描,3例因疑肿瘤复发而经手术确诊为放射性脑损伤。结果... 目的分析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5年5月就诊于该科的15例放射性脑病的MRI资料,10患者均因头颈部肿瘤接受过1、2疗程的放疗,MRI资料包括平扫与增强扫描,3例因疑肿瘤复发而经手术确诊为放射性脑损伤。结果急性放射性脑损伤表现为大片状水肿,T1WI上为低信号,T2WWI为高信号,增强后无异常强化。慢性期表现平扫T1WI为大片状低信号,T2WI为大片状高信号,增强后表现为珊瑚状、地图状和环状等不规则形。结论放射性脑损伤表现为水肿与占位效应,慢性期除水肿外,增强T1WI表现为特殊形态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海博 梁海乾 +1 位作者 涂悦 张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6期95-97,共3页
放射性脑病( REP)又称放射性脑损伤,由 Fish-er等于1930年首次报告,是一种行头颈部放射性治疗后产生的神经系统损害[1],是头颈部肿瘤、颅内肿瘤及血管畸形等放射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0.9%[2]。 REP发病率低... 放射性脑病( REP)又称放射性脑损伤,由 Fish-er等于1930年首次报告,是一种行头颈部放射性治疗后产生的神经系统损害[1],是头颈部肿瘤、颅内肿瘤及血管畸形等放射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0.9%[2]。 REP发病率低但预后较差。随放射性治疗的普遍应用REP 发生率有所升高。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 REP 的发病部位与照射野密切相关,多为颞叶、小脑与脑干的白质[3]。 REP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研究一大难题。现就REP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预后
下载PDF
兔早期放射性脑损伤:^1H-MRS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卉 耿志君 +2 位作者 刘学文 李建鹏 谢传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17-2121,共5页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观察MRS各指标的变化,并与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对照。方法将27只均接受单次大剂量25Gy全脑照射后的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9组,设照射前、照射后1~8周共9个观察点,行单体素1 H-MRS。在每个观察时...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观察MRS各指标的变化,并与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对照。方法将27只均接受单次大剂量25Gy全脑照射后的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9组,设照射前、照射后1~8周共9个观察点,行单体素1 H-MRS。在每个观察时间点于MR扫描结束后处死该组动物,观察病理学改变,并与MRS改变结合分析。结果胆碱/肌酸(Cho/Cr)比值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明显下降:照射前为1.52±0.28,照射后4周为3.20±0.72,照射后8周为2.04±0.05;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比值的变化趋势为逐渐下降:照射前为1.97±0.25,照射后8周为1.28±0.05。Cho/NAA比值呈持续上升,照射前为1.19±0.15,照射后8周为2.04±0.78。照射后2周,组织病理学开始发现小血管充血和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照射后4周脑室周围白质和胼胝体出现神经元肿胀,胞浆水肿,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生,并见脱髓鞘改变。结论新西兰兔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模型MRS各观察指标的变化与病理组织学改变密切相关;MRS可以作为早期检测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像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放射性脑损伤 磁共振波谱 病理学
下载PDF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及防治 被引量:10
20
作者 秦继勇 李康明 +2 位作者 鞠云鹤 李娅 李文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942-943,共2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放射性脑损伤4例,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治。结果:1例脑干损伤经多方治疗不可逆转,在出现神经症状6个月后全身衰竭死亡。无瘤生存3例,生存时间48-60个月,生...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放射性脑损伤4例,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治。结果:1例脑干损伤经多方治疗不可逆转,在出现神经症状6个月后全身衰竭死亡。无瘤生存3例,生存时间48-60个月,生活自理。结论: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长期生存者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疗效难以评定,主要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设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脑损伤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