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蓄放热性能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阳 余萌 +3 位作者 沈俊 苏文娟 张学军 江龙 《制冷技术》 2023年第3期8-15,共8页
为进一步研究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动态运行特性以及蓄放热特性,本文搭建了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蓄放热性能测试平台,并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蓄热过程中系统平均功耗为2.3 kW,平均制热量为5.4 kW,平均... 为进一步研究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动态运行特性以及蓄放热特性,本文搭建了基于相变蓄热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蓄放热性能测试平台,并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蓄热过程中系统平均功耗为2.3 kW,平均制热量为5.4 kW,平均性能系数为2.4,冷凝蓄热器蓄热量与蓄热时间呈线性关系,在5.8 h的蓄热时间内蓄热量可达31.5 kW·h;放热过程中冷凝蓄热器放热量与放热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在2 h的放热时间内放热量可达9.5 kW·h,平均放热功率为4.7 kW。相关研究成果对该系统在特定场合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热 空气源热泵 冷凝蓄热器 放热性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带中间通道的蓄热体结构设计及放热性能研究
2
作者 徐迅 顾帅 鞠贵冬 《分布式能源》 2023年第4期40-45,共6页
固体蓄热技术将非峰值电能转化为热能,对消纳电网富余电能、平衡峰谷负荷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积极意义。针对现有固体蓄热装置取热不均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结构蓄热体,在通风孔道内设计中间通道。利用Fluent建立蓄热体数值模型,研究了新... 固体蓄热技术将非峰值电能转化为热能,对消纳电网富余电能、平衡峰谷负荷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积极意义。针对现有固体蓄热装置取热不均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结构蓄热体,在通风孔道内设计中间通道。利用Fluent建立蓄热体数值模型,研究了新型结构蓄热体放热时的温度分布和通风孔道内的流速分布,并与无中间连通结构蓄热体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间连通结构提高了换热效率,减轻了热堆积现象;新型结构蓄热体相比于无中间连通结构,放热过程中平均温度下降37~68℃,最高降幅22.8%,最大温差下降27~60℃,最高降幅48.2%;中间连通结构使通风孔道中心处流速相对标准偏差下降45.4%,提高了流场均匀度;沿竖直方向的中间连通结构使蓄热体竖直方向温度分布更均匀,且未对水平方向的温度均匀性造成恶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蓄热 结构设计 数值模拟 放热性能 流场均匀度
下载PDF
三种孔形固体蓄热体的放热性能模拟研究
3
作者 樊家辉 贾玉贵 +5 位作者 赵建恩 张亚杰 王硕 庞雪峰 秦景 常宗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通过Ansys Fluent软件对圆形孔、椭圆孔和圆-椭圆相互交替的异形孔三种孔形的固体蓄热体进行了相同工况下10小时放热模拟研究,得到了三种孔形的蓄热体平均温度以及18个温度测点的数值变化。根据放热性能评价标准进行计算分析后,结果表明... 通过Ansys Fluent软件对圆形孔、椭圆孔和圆-椭圆相互交替的异形孔三种孔形的固体蓄热体进行了相同工况下10小时放热模拟研究,得到了三种孔形的蓄热体平均温度以及18个温度测点的数值变化。根据放热性能评价标准进行计算分析后,结果表明:三种孔形中,异形孔固体蓄热体在经过10小时放热过程后,蓄热体平均温度最低、放热完成度以及放热均匀度最高,整体放热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蓄热 放热性能 孔形 模拟研究
下载PDF
圆柱形相变蓄热器蓄/放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崔海亭 王振辉 +2 位作者 郭彦书 彭培英 胡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68-1372,共5页
设计并搭建了以太阳能为热源的圆柱形蓄热器实验台,将封装了相变材料(PCM)的蓄热球体放置在蓄热器中,测量蓄热器进出口和蓄热器内第一~七层的热媒(HTF)温度,对所测温度和流量进行数据采集。分析HTF的进口温度和流量变化对蓄热器热性能... 设计并搭建了以太阳能为热源的圆柱形蓄热器实验台,将封装了相变材料(PCM)的蓄热球体放置在蓄热器中,测量蓄热器进出口和蓄热器内第一~七层的热媒(HTF)温度,对所测温度和流量进行数据采集。分析HTF的进口温度和流量变化对蓄热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TF的进口温度的提高,完成蓄热所需的时间不断减少,蓄热效率得到提高,流速的增加对蓄热的影响不大。初步掌握热媒的流动特性对相变蓄热装置蓄放热过程的影响,为蓄热器的工程应用设计、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器 放热性能 相变材料 热媒水
下载PDF
石蜡与石蜡/膨胀石墨复合材料充/放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夏莉 张鹏 +1 位作者 周圆 王如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0-614,共5页
利用相变材料的充/放热实验台测试石蜡及石蜡/膨胀石墨(质量比分别为93/7及90/10)复合相变材料的充/放热性能。实验表明纯石蜡在充热过程中自然对流是其主要的换热方式,而放热过程中导热是主要的换热方式。在充/放热过程中,石蜡的充/放... 利用相变材料的充/放热实验台测试石蜡及石蜡/膨胀石墨(质量比分别为93/7及90/10)复合相变材料的充/放热性能。实验表明纯石蜡在充热过程中自然对流是其主要的换热方式,而放热过程中导热是主要的换热方式。在充/放热过程中,石蜡的充/放热效率都较低。而对于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其导热能力较石蜡有很大提高,但由于添加了膨胀石墨而削弱了对流换热,其换热方式是以导热为主。因此,添加膨胀石墨对充热速率提高不多,而对放热速率有大幅度提高。石蜡/膨胀石墨(93/7)复合材料充热过程所用时间为石蜡的62%,放热过程的时间为石蜡的43%。石蜡/膨胀石墨(90/10)复合材料充热过程所用时间为石蜡的52%,放热过程的时间为石蜡的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石蜡 膨胀石墨 充/放热性能
原文传递
日光温室装配式土质夹心墙体热湿迁移及蓄放热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少杰 张广鹏 +4 位作者 刘鑫 吴昆 刘福胜 魏珉 胡玉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09-217,共9页
为研究日光温室装配式土质夹心墙体的热湿迁移及蓄放热性能,通过可控式墙体热湿耦合试验台控制墙体两侧温度、相对湿度的不同,实测墙内温度、相对湿度的稳态分布及瞬态变化,并对墙体的蓄放热性能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层状异... 为研究日光温室装配式土质夹心墙体的热湿迁移及蓄放热性能,通过可控式墙体热湿耦合试验台控制墙体两侧温度、相对湿度的不同,实测墙内温度、相对湿度的稳态分布及瞬态变化,并对墙体的蓄放热性能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层状异质结构复合墙体,热湿迁移存在耦合但并不明显;墙内填土始终保持高湿状态,有利于墙体蓄放热,是该墙体的主要蓄放热体;外侧墙板保温隔热效能明显,室外环境变化对墙体保温蓄热性能影响较小,且能使墙内热量主要向室内单向释放;墙内热量释放存在滞后效应,最长可持续6 d+6.5 h,但以快速放热期(4 d+8 h内)所释放热量为主,约占总放热量的85.64%~91.21%;所建立的数值分析方法可为不同厚度的同类墙体设计与建造提供参考,具有指导生产意义。该新型墙体设计理念先进,蓄放热性能优越,且能够快速装配、重复利用、就地还田,适于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墙体 温度 土质夹心 热湿迁移 放热性能 装配式墙体
下载PDF
中温相变蓄热装置蓄放热性能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超 王秀丽 +1 位作者 刘铭 尚建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8-1084,共7页
以所研制的相变温度为76℃的相变蓄热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对该相变蓄热装置的蓄、放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与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相变温度为76℃的中温相变蓄热装置具有良好的蓄、放热性能,为在太阳能利... 以所研制的相变温度为76℃的相变蓄热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对该相变蓄热装置的蓄、放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与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相变温度为76℃的中温相变蓄热装置具有良好的蓄、放热性能,为在太阳能利用、工业废热利用以及暖通空调蓄热等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相变蓄热装置 放热性能 数值模拟 实验 工程应用可行性
下载PDF
Ⅱ级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放热性能和抗压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晓龙 罗翥 +1 位作者 田波 侯子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6-169,共4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C30和C60两种混凝土的热峰时间、温峰时间、热峰值和最大温升随Ⅱ级粉煤灰掺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土的温峰时间均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呈延迟趋势,最大温升均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粉煤灰对C30混凝土...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C30和C60两种混凝土的热峰时间、温峰时间、热峰值和最大温升随Ⅱ级粉煤灰掺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土的温峰时间均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呈延迟趋势,最大温升均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粉煤灰对C30混凝土的温升降低效应要强于C60;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有较大影响,在粉煤灰掺量<40%时,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降低较小。此外,从理论上探讨了Ⅱ级粉煤灰对混凝土放热性能及强度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级粉煤灰 水泥混凝土 放热性能 抗压强度
下载PDF
太阳能干燥相变储热水箱的放热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于海涛 高建民 陈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07-211,共5页
为降低传统干燥能耗,强化太阳能干燥用储热水箱的储放热能力,在普通储热水箱中添加了硬脂酸/膨胀石墨相变储热材料,研究了放热温差、储热单元体积对装置放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变储热水箱放热时间、放热量随着放热温差和储热... 为降低传统干燥能耗,强化太阳能干燥用储热水箱的储放热能力,在普通储热水箱中添加了硬脂酸/膨胀石墨相变储热材料,研究了放热温差、储热单元体积对装置放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变储热水箱放热时间、放热量随着放热温差和储热水箱中储热单元体积的增加均有所提升,储热单元的添加对储热水箱的放热效果影响更为显著。放热效率则随着放热温差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储热水箱中储热单元体积的增加而显著提升;储热水箱中储热单元体积为35%时,相变储热水箱的放热时间比普通储热水箱最多提升了1.26倍,放热温度最大可提高8.7℃,热效率最多可提高2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干燥 储热 水箱 相变 放热性能 放热效率
下载PDF
雪花型翅片提高相变储热单元储/放热性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永学 王梓熙 +2 位作者 鲁博辉 杨胜旗 赵泓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1-530,共10页
相变储热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可再生能源在利用过程中的波动性和不稳定问题。然而,现有可供选择的相变材料均存在热导率低这一致命缺陷,导致储/放热速率十分缓慢,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工业应用。为此,本文基于雪花晶体的分形结构,提出了一种... 相变储热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可再生能源在利用过程中的波动性和不稳定问题。然而,现有可供选择的相变材料均存在热导率低这一致命缺陷,导致储/放热速率十分缓慢,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工业应用。为此,本文基于雪花晶体的分形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翅片结构来提高填充了相变材料的潜热储存单元储/放速率。针对该单元储/放热过程进行了全三维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换热流体流动条件下,与具有相同体积的纵向翅片相比,雪花型翅片能够显著提高潜热储存单元的传热速率和温度均匀性,完全熔化/凝固时间可分别缩短26.87%和32.01%;尽管储热单元的储/放热速率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液态相变材料最大速度的积分平均值在储热过程中降低了26.83%,而在放热过程中提高了1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花型翅片 潜热储存单元 相变材料 储/放热性能 自然对流
下载PDF
墙体材料蓄放热性能动态测试方法
11
作者 漆贵海 赖振彬 杜松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1-73,共3页
根据墙体材料在实际环境中的动态热传递,设计了一种墙体材料蓄放热性能动态测试方法:将墙体材料置于热室和冷室之间,对热室环境加热和降温,记录墙体材料表面及室内环境的温度变化,分析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根据延迟时间、衰减系数、升... 根据墙体材料在实际环境中的动态热传递,设计了一种墙体材料蓄放热性能动态测试方法:将墙体材料置于热室和冷室之间,对热室环境加热和降温,记录墙体材料表面及室内环境的温度变化,分析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根据延迟时间、衰减系数、升温和降温曲线等评价了墙体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对反射隔热涂料复合墙体材料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在试验室中测试墙体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并能反映出墙体材料的动态传热过程,具有简单易操作,试验结果可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体材料 放热性能 测试装置 延迟时间 衰减系数 反射隔热涂料
下载PDF
静电喷雾法制备n-Al/PVDF复合粒子及其放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亚宁 于宪峰 +3 位作者 郭婉肖 甘璐瑶 韩志伟 王伯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30-2136,共7页
采用静电喷雾法制备核壳结构纳米铝粉/聚偏二氟乙烯(n-Al/PVDF)复合粒子。为优化制备参数,设计了正交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设备研究了静电喷雾过程中针头内径、推进速率、输出电... 采用静电喷雾法制备核壳结构纳米铝粉/聚偏二氟乙烯(n-Al/PVDF)复合粒子。为优化制备参数,设计了正交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设备研究了静电喷雾过程中针头内径、推进速率、输出电压、接收距离等4种因素对制备的复合粒子形貌和放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1mm针头内径,1mL/h推进速率,10cm接收距离,12kV输出电压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粒子形貌最为规整,平均粒径为75nm,与原料n-Al颗粒基本一致;PVDF包覆层厚度均匀,平均厚度为5nm。DSC测试结果显示,按此条件制备的样品在惰性气氛及空气气氛条件下放热量最大,且均大于其他条件下制备的样品,PVDF包覆层能够显著改善n-Al粉末能量释放效率,使铝粉反应更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PVDF复合粒子 静电喷雾法 纳米粒子 正交试验 放热性能
原文传递
原始层厚比对Ni/Al多层含能结构材料放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青云 骆心怡 +1 位作者 陶杰 廖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6-162,共7页
采用化学镀和热压复合法制备微米级尺度的Ni/Al多层含能结构材料,研究层厚比对其组织结构、放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失效模式。结果表明:Ni/Al多层含能结构材料界面结合良好,无金属间化合物生成;随着原始层厚比的增加,界面反... 采用化学镀和热压复合法制备微米级尺度的Ni/Al多层含能结构材料,研究层厚比对其组织结构、放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失效模式。结果表明:Ni/Al多层含能结构材料界面结合良好,无金属间化合物生成;随着原始层厚比的增加,界面反应起始温度增高;层厚比为2/3的Ni/Al多层含能结构材料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为1051.62 J/g,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其抗拉强度、伸长率和抗弯强度分别达285.05 MPa,8.87%和309.09 MPa;随着Ni/Al原始层厚比从1/2增加到1/1,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均提高,塑性降低,这与其成分和界面结构有关;Ni/Al多层含能结构材料失效模式为分层与断裂混合破坏,且随着层厚比的增加,界面分层现象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层厚比 热压 镍/铝多层含能结构材料 放热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稻壳灰/丙烯酸钙复合改性水泥强度及水化放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珊珊 赵娜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2-55,72,共5页
通过灰关联熵法研究了稻壳灰及丙烯酸钙对水泥强度和水化放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灰和丙烯酸钙的加入降低了水泥的早期强度,但提高了后期强度;引发剂是影响1 d抗压强度的最主要因素,而丙烯酸钙是影响3 d和28 d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通过灰关联熵法研究了稻壳灰及丙烯酸钙对水泥强度和水化放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灰和丙烯酸钙的加入降低了水泥的早期强度,但提高了后期强度;引发剂是影响1 d抗压强度的最主要因素,而丙烯酸钙是影响3 d和28 d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抗压强度最高时材料的最佳掺量为:稻壳灰15%、丙烯酸钙1.0%、引发剂3%、交联剂10%。稻壳灰和丙烯酸钙的加入降低了水泥的水化热和Ca(OH)_2吸热峰,60 h之前对水泥水化起阻碍作用,60 h后起促进作用;随着龄期的延长,稻壳灰/丙烯酸钙复合改性水泥的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灰 丙烯酸钙 水泥强度 水化放热性能 灰关联熵
下载PDF
Ni/Al多层板的复合法制备及放热性能
15
作者 廖沙 骆心怡 +2 位作者 陶杰 郭训忠 丁青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1,共5页
在纯铝箔上化学镀镍得到微米级厚度的镍层,再将该镀镍铝箔堆垛热压后进行累积叠轧(1~7道次),得到Ni/Al多层板,研究了该多层板的组织结构及放热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镀镍层为非晶态,在热压过程中发生晶化;随着叠轧道次的增加,镍层逐渐发... 在纯铝箔上化学镀镍得到微米级厚度的镍层,再将该镀镍铝箔堆垛热压后进行累积叠轧(1~7道次),得到Ni/Al多层板,研究了该多层板的组织结构及放热性能。结果表明:化学镀镍层为非晶态,在热压过程中发生晶化;随着叠轧道次的增加,镍层逐渐发生颈缩和断裂,其碎片镶嵌在铝中,增加了镍和铝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Ni/Al多层板的放热性能,其能量密度由1道次的520.27J·g^-1增大到7道次的1203.4J·g^-1,达到理论值的87.15%;不同道次叠轧Ni/Al多层板的起始反应温度均高于475℃,说明该多层板具有良好的室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累积叠轧 Ni/Al多层板 放热性能
下载PDF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性能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思源 田桓钟 +2 位作者 况时银 梁航 卢履智(指导)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9年第3期65-68,共4页
在已有理论指导下,针对强放热反应CaO+H_2O=Ca(OH)_2+E进行生活应用方面的探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对比,可获得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对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实验装置进行设计、制作,并进行一定次数的实验测量,再反过来改进实验装置,... 在已有理论指导下,针对强放热反应CaO+H_2O=Ca(OH)_2+E进行生活应用方面的探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对比,可获得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对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实验装置进行设计、制作,并进行一定次数的实验测量,再反过来改进实验装置,可在绿色化学原则下得到收集反应废物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钙 放热性能 实验探究
原文传递
石墨烯量子点在提升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放热性能中的应用
17
作者 赵骏 王磊 张放为 《材料科学》 2018年第12期1075-1082,共8页
设计两步法,采用石墨烯量子点作为自组装媒介,并以异丙醇作为分散剂制备Al/CuO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在有机体系中所制备的复合物其放热量明显高于在水体系中制备的对应样品,其原因来自于Al与CuO纳米颗粒通过有机体系自组装获得的更多的... 设计两步法,采用石墨烯量子点作为自组装媒介,并以异丙醇作为分散剂制备Al/CuO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在有机体系中所制备的复合物其放热量明显高于在水体系中制备的对应样品,其原因来自于Al与CuO纳米颗粒通过有机体系自组装获得的更多的组分间接触面积。进一步地,通过使用乙酸对Al纳米颗粒外侧Al2O3氧化层进行刻蚀,复合物的反应放热量与瞬时热流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 放热性能
下载PDF
泡沫铝-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蓄放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明伟 左孝青 +1 位作者 杨牧南 王俊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1-396,共6页
采用渗流法制备的泡沫铝制作了泡沫铝-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对其蓄、放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复合相变材料与水的体积比为1:4、泡沫铝骨架孔隙率分别为54.81%、60.52%、64.37%、69.74%时,复合相变材料从24℃升高到66℃所需的时间... 采用渗流法制备的泡沫铝制作了泡沫铝-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对其蓄、放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复合相变材料与水的体积比为1:4、泡沫铝骨架孔隙率分别为54.81%、60.52%、64.37%、69.74%时,复合相变材料从24℃升高到66℃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90s、305s、380s、395s;66℃的复合相变材料放入24℃的水中,放热时间分别为270s、355s、540s、600s,水温升高值分别为8.2℃、8.7℃、9.4℃、10.1℃;(2)对比泡沫铝骨架孔隙率60.52%的复合相变材料、泡沫铝和石蜡的蓄、放热过程,其蓄、放热时间分别为305s、60s、870s和355s、30s、1470s;(3)泡沫铝骨架孔隙率为69.74%-54.81%的复合相变材料,其理论等效导热系数在61.16 W·m-1·k-1-91.40W·m-1·k-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石蜡 复合相变材料 放热性能
原文传递
外保温塑料大棚表冷器-风机集放热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明 耿若 +3 位作者 宋卫堂 王平智 李涵 王秀芝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1-378,共8页
为调节外保温塑料大棚的室内气温,设计了一套通过表冷器-风机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表冷器-风机集放热系统(TSFU系统)。根据测试,TSFU系统在晴天和多云天的放热量Qr分别为(433.0±48.6)MJ和(199.3±0.1)MJ,系统性能系数(COP)... 为调节外保温塑料大棚的室内气温,设计了一套通过表冷器-风机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表冷器-风机集放热系统(TSFU系统)。根据测试,TSFU系统在晴天和多云天的放热量Qr分别为(433.0±48.6)MJ和(199.3±0.1)MJ,系统性能系数(COP)分别达到2.9和3.1,可将室内气温分别提高(2.5±0.4)℃和(1.1±0.3)℃,且加温成本较燃气热风炉节约了40.2%。根据模拟分析,将系统表冷器-风机的全热交换效率和表冷器-风机数量分别提高至0.44和20时,可分别使晴天Qr增加(67.4±14.9)%和(76.1±14.7)%,多云天Qr增加(14.9±7.6)%和(17.0±4.5)%,COP达到3.6±0.6以上。若将蓄水池中的水体积提高到52 m^3,可使多云天Qr和COP分别提高(31.7±20.3)%和1.0±0.7,但晴天Qr和COP未得到改善;将水体积减小至13 m^3时,晴天Qr未受影响,但使多云天Qr和COP显著减小。因此,可使用TSFU系统调节外保温塑料大棚的室内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表冷器风机 外保温 空气余热 放热性能
下载PDF
层状Al/Ni含能结构材料的放热性能与毁伤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明智 王传婷 +1 位作者 何勇 陶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7-632,共6页
为了获得较高力学性能和释能密度,采用电沉积及热压复合法制备了层状Al/Ni含能结构材料。研究了热压温度对Al/Ni含能结构材料放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打靶实验获得了不同发射速度下含能破片对双层靶板的毁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热压温度... 为了获得较高力学性能和释能密度,采用电沉积及热压复合法制备了层状Al/Ni含能结构材料。研究了热压温度对Al/Ni含能结构材料放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打靶实验获得了不同发射速度下含能破片对双层靶板的毁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热压温度的升高,Al/Ni界面反应扩散加剧,导致放热量从898J/g降低至782J/g。高速撞击作用下,Al/Ni含能破片发生了剧烈的爆燃反应,对双层靶板有显著的毁伤效应。当含能破片撞击速度从1241 m/s增加到1478 m/s时,主靶板穿孔尺寸几乎不变,后效靶板的毁伤区域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结构材料 Al/Ni 放热性能 双层靶板 毁伤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