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放电破岩等离子体通道长度预测方法
1
作者 刘毅 廖洪彬 +3 位作者 程晋 李柳霞 林福昌 赵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155,共9页
针对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电弧等离子体通道长度难以预测的问题,构建了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综合试验平台,测量了花岗岩-自来水组合介质下电弧等离子体通道发展特性及典型电流、电压参数,提取了不同电极间距和脉冲放电次数下岩石表面形成的破碎... 针对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电弧等离子体通道长度难以预测的问题,构建了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综合试验平台,测量了花岗岩-自来水组合介质下电弧等离子体通道发展特性及典型电流、电压参数,提取了不同电极间距和脉冲放电次数下岩石表面形成的破碎区域。基于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岩石中电弧等离子体通道的阻抗模型,采用迭代优化算法获取阻抗模型参数的近似最优解,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7%。基于优化参数,利用实测电流电压数据预测了等离子体通道的长度。模型预测的等离子体通道长度与实测值的绝对误差均处于毫米量级,且两者的相对误差小于10%,为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系统电源-电极负载的匹配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 高压脉冲放电破岩 电弧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通道长度预测
下载PDF
大气压交流金属针-水电极放电特性研究
2
作者 肖越 俞哲 +2 位作者 王迪雅 张腾宇 宋春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96-2906,共11页
气液两相放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液体表面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放电特性与相互作用。该文采用大气压交流金属针-水电极放电结构,对其放电特性及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源功率的增大,大气压交流金属针-水电极的放电由两种不稳... 气液两相放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液体表面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放电特性与相互作用。该文采用大气压交流金属针-水电极放电结构,对其放电特性及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源功率的增大,大气压交流金属针-水电极的放电由两种不稳定放电模式转变为稳定放电模式。电源功率足够高时,放电在正、负半周期出现截然不同的放电模式,结合放电影像和电气特性对其放电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电源功率和放电间隙对放电特性及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击穿电压随电源功率的增大从2.3 kV减小到2.0 kV,随放电间隙的增大从1.0 kV增加到1.9 kV;电流峰值和功率峰值只在正半周期时与放电间隙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传导电荷量随电源功率的增大而增多,与放电间隙没有明显的关系;单次放电能量中,正半周期放电能量始终大于负半周期的放电能量,正、负半周期放电能量与电源功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放电间隙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交流放电 放电影像
下载PDF
电容屏破损缺陷局部放电过程规律特征及仿真分析
3
作者 杨帆 张玉琛 +2 位作者 王鹏博 吴兴旺 吴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60-2872,共13页
油纸电容式变压器套管因性能好、成本低而被广泛采用。当电容屏存在边缘破损工艺缺陷时易发生局部放电,进而会改变油纸绝缘性能,缩短套管使用寿命,严重时危及电网设备安全运行。为研究电容屏破损局部放电过程变化规律,明确放电发展阶段... 油纸电容式变压器套管因性能好、成本低而被广泛采用。当电容屏存在边缘破损工艺缺陷时易发生局部放电,进而会改变油纸绝缘性能,缩短套管使用寿命,严重时危及电网设备安全运行。为研究电容屏破损局部放电过程变化规律,明确放电发展阶段,该文搭建了缺陷套管放电实验模型分析局放过程中相位谱图、放电量等参数发展规律,并基于实验规律及流体漂移扩散理论、固体双极电荷传输理论,建立了末屏缺陷针板沿面放电过程仿真模型,结合仿真中电荷形态变化、放电时间及油纸界面电荷密度分布对电容屏破损放电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放电初始阶段,铝箔尖端电荷聚集发生电晕放电;放电发展阶段,尖端处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油纸发展,小部分达到油纸界面产生沿面放电;放电破坏阶段,经过长时间沿面放电进入油纸发生预击穿,电场强度更大使带电粒子能量更高,冲击油纸表面造成油纸表面纤维素断裂炭化形成通道。仿真结果与实验结论相对应,证明了仿真的有效性。该文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了油纸套管电容屏工艺缺陷局部放电的过程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套管 电容屏工艺缺陷 针-板沿面放电 电荷分布仿真 放电过程阶段
下载PDF
电动汽车并联动力电池放电电压混沌行为研究
4
作者 冯镇 马建 蹇小平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1期160-165,共6页
为了解电动汽车并联动力电池组放电电压混沌机理,掌握电池组放电非线性规律,为电池组放电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改善电池组均衡与电池组差异故障预警的经验性与盲目性。构建并联电池组模型,并进行电池组实验验证;基于混沌理论,对并联电... 为了解电动汽车并联动力电池组放电电压混沌机理,掌握电池组放电非线性规律,为电池组放电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改善电池组均衡与电池组差异故障预警的经验性与盲目性。构建并联电池组模型,并进行电池组实验验证;基于混沌理论,对并联电池组放电电压混沌规律研究,发现动力电池会发生混沌现象,但不会发生超混沌现象;混沌是由电池短时效应引起;混沌行为对动力电池系统产生负面性影响,理论上需抑制;并联电池组放电混沌行为发生时间受电池组不一致引发的原因影响,引发不一致的原因不同,并联电池组均衡和电池差异故障预警处理的优先级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电池组 放电电压 混沌理论 放电非线性规律
下载PDF
电源类型对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放电凹坑影响研究
5
作者 胡国玉 王家豪 +2 位作者 周建平 张晟晟 付斐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放电凹坑大小影响着加工表面形貌的一致性,放电凹坑的凸起高度及凹坑表面的重铸层对加工表面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方法,在直流与脉冲两种常用电源类型下对钛合金TC4进行单次放电实验,分析两种电源类型下的短电... 放电凹坑大小影响着加工表面形貌的一致性,放电凹坑的凸起高度及凹坑表面的重铸层对加工表面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方法,在直流与脉冲两种常用电源类型下对钛合金TC4进行单次放电实验,分析两种电源类型下的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单次放电凹坑尺寸及影响规律;结合单次放电凹坑实验所采集到的波形与电弧放电过程仿真模型对电弧放电过程的等离子体放电通道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直流与脉冲放电凹坑的尺寸与影响规律差异与电弧的断弧方式有关,不同的断弧方式对等离子体放电通道产生影响,直流电弧倾向于通过流体介质运动和极间距离改变进行断弧,而脉冲电弧通过脉冲后沿电压变化和极间距离改变进行熄弧。这两种断弧方式不仅影响了凹坑的尺寸形貌,也影响了断弧后的电化学腐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电弧-电化学复合加工 电源类型 放电凹坑 放电波形 断弧方式
下载PDF
点面电极直接放电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黄民双 王明建 +1 位作者 邓林根 程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液体中直接放电技术对于水处理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液体中直接放电的电极结构设计为主线,介绍了基本的液体中点-面电极放电发生器的设计思想,分析了不同电极构型放电发生器的优势与不足,列举了目前用于水处理的多点... 液体中直接放电技术对于水处理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液体中直接放电的电极结构设计为主线,介绍了基本的液体中点-面电极放电发生器的设计思想,分析了不同电极构型放电发生器的优势与不足,列举了目前用于水处理的多点-面、线-面(筒)、多孔陶瓷电极等较大体积放电发生器的结构特点及设计,总结了实际应用中液体中点面电极直接放电技术提升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放电 点面电极 大体积放电 水处理
原文传递
基于HHT算法的固体绝缘开关柜局部放电智能识别方法
7
作者 程维新 《电气时代》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提出基于HHT算法的固体绝缘开关柜局部放电智能识别方法。设置采样装置收集放电信号的信息数据,通过存储传送至上机位,然后在灰度图谱的分割中完成局部放电特征的提取,归一化处理后基于HHT算法分析局部放电信号。根据能量振荡反映,获得... 提出基于HHT算法的固体绝缘开关柜局部放电智能识别方法。设置采样装置收集放电信号的信息数据,通过存储传送至上机位,然后在灰度图谱的分割中完成局部放电特征的提取,归一化处理后基于HHT算法分析局部放电信号。根据能量振荡反映,获得信号的端点极值,在数据训练中实现局部放电的智能识别。实验证明,所提方法可提升放电识别的准确度,可应用于开关柜局部放电的智能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放电信号 开关柜 智能识别 放电识别 灰度图谱 采样装置 归一化处理
原文传递
医用电气设备静电放电(ESD)抗扰度试验分析
8
作者 刘鹏 俞磊 林蒙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本文介绍了静电放电(ESD)的形成机理、放电模型以及耦合方式,创新性地从静电放电(ESD)耦合路径入手,对静电放电(ESD)的干扰机理和抑制对策进行研究。根据电磁兼容(EMC)中静电放电(ESD)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方法,针对耦合路径设计整改对策,... 本文介绍了静电放电(ESD)的形成机理、放电模型以及耦合方式,创新性地从静电放电(ESD)耦合路径入手,对静电放电(ESD)的干扰机理和抑制对策进行研究。根据电磁兼容(EMC)中静电放电(ESD)的理论研究和试验方法,针对耦合路径设计整改对策,确保整改对策的有效性和可复现性,以此提高静电放电(ESD)整改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放电(ESD) 传导性静电放电(ESD)耦合 辐射性静电放电(ESD)耦合 电磁兼容(EMC) 医用电气设备
下载PDF
封闭条件下温度对气隙放电影响的模拟研究
9
作者 郑全福 张钊棋 +2 位作者 罗林根 盛戈皞 江秀臣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气隙缺陷往往导致局部放电(PD)现象,局放的发展过程与放电条件密切相关,通过放电的宏观表征来分析判断放电条件,是实现绝缘条件评估的重要途径。以温度对气隙缺陷下局放过程的影响为例,通过建立温度条件对放电过程的参数控制模型,研究... 气隙缺陷往往导致局部放电(PD)现象,局放的发展过程与放电条件密切相关,通过放电的宏观表征来分析判断放电条件,是实现绝缘条件评估的重要途径。以温度对气隙缺陷下局放过程的影响为例,通过建立温度条件对放电过程的参数控制模型,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其微观发展过程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宏观表征。仿真研究表明,在封闭条件下,温度的升高会影响放电过程中的电子密度分布以及电场分布。在303、323和343 K的条件下模拟放电过程,其电流峰值依次为0.479、0.356和0.261 A,随温度升高逐渐下降;此外其电流脉冲持续时间依次为19.261、15.516和13.438 ns,随温度升高逐渐变短。最后,实地测量了不同温度下的放电电流,获得了与仿真模型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温度 流体模型 放电电流 气隙缺陷 参数控制
下载PDF
卫星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充放电效应试验
10
作者 陈益峰 王金晓 +5 位作者 冯娜 秦晓刚 杨生胜 季启政 韩炎晖 柳青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针对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导电/绝缘多层复合、微纳尺寸厚度的结构特点,采用10~70 KeV电子辐照的方法开展了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的测试试验,获得了表面充电电位、静电放电频次等关键参数,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辐照电... 针对柔性热控薄膜材料导电/绝缘多层复合、微纳尺寸厚度的结构特点,采用10~70 KeV电子辐照的方法开展了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材料充放电特性的测试试验,获得了表面充电电位、静电放电频次等关键参数,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辐照电子在多层薄膜材料内的输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kapton基二次表面镜薄膜结构的特殊性,当辐照电子能量为10 KeV时未发生静电放电现象,随着电子能量不断增加,薄膜材料的表面充电电位幅值与静电放电频次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在电子能量为25 KeV时空间充放电效应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ton基二次表面镜 空间充放电效应 静电放电频次 表面充电电位
下载PDF
电晕放电与介质阻挡放电净化氰化氢的机理
11
作者 张欣 薛宇 +5 位作者 马懿星 王学谦 王郎郎 谢妮霏 陈怡 周晓霞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5-684,共10页
利用电晕放电以及介质阻挡放电两种低温等离子体产生方式净化氰化氢(HCN),同时对二者的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电晕放电中当输入能量比(SIE)达到8.3 kJ/L,HCN净化效率为76%,在介质阻挡放电中当SIE为11.9 kJ/L时,HCN净化效率为94%... 利用电晕放电以及介质阻挡放电两种低温等离子体产生方式净化氰化氢(HCN),同时对二者的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电晕放电中当输入能量比(SIE)达到8.3 kJ/L,HCN净化效率为76%,在介质阻挡放电中当SIE为11.9 kJ/L时,HCN净化效率为94%;通过Gaussian软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引入外电场,计算分析了两种不同放电方式在HCN净化过程中的差异,在引入外电场之后HCN分子的分子结构以及体系能量均发生了变化,在不同的放电方式中,HCN转化的中间产物—OCN在电晕放电中主要转化为CO_(2)与N_(2),而在介质阻挡放电中HCN更容易与体系中—OH结合生成H_(2)O与—CN,—CN会在介质阻挡放电中的高电子、粒子密度的作用下聚合为C_(3)N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氢 电晕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放电通道长径比对霍尔推力器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春波 郭宁 +2 位作者 杨三祥 高俊 雪佳强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了获得霍尔推力器放电通道长度与宽度的最佳匹配关系,提升推力器性能,以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LHT-70霍尔推力器为研究对象,利用一维流体模型,研究了阳极工质流率对比冲、推力的影响,并通过与试验数据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为了获得霍尔推力器放电通道长度与宽度的最佳匹配关系,提升推力器性能,以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LHT-70霍尔推力器为研究对象,利用一维流体模型,研究了阳极工质流率对比冲、推力的影响,并通过与试验数据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放电通道长径比α(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对霍尔推力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电通道长径比的增加,电子温度降低,电子密度增加,电离率上升,离子密度增加,但由于中性原子密度与离子壁面损失增大,工质利用率下降;放电通道出口处电势降、比冲、推力和效率先增大后减小。由工质利用率、比冲、推力和效率随放电通道长径比增加而变化的趋势可知,在固定放电通道体积与内径,增加长度时,当放电通道长径比介于1.80~2.05,霍尔推力器性能达到最优。研究结果将为霍尔推力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推力器 放电通道长径比 放电特性 性能参数 流体模拟
下载PDF
气体介质与脉冲参数对纳秒脉冲放电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钟郑涛 陈韬 +1 位作者 何邦全 赵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5,共9页
在定容弹内研究了介质压力、介质成分以及纳秒脉冲电源所控制的4个脉冲参数(脉冲输出电压、脉冲宽度、脉冲次数、脉冲频率)对纳秒脉冲放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压力上升,首个脉冲和首个击穿脉冲的电极释放电压均上升,高压维持数增加... 在定容弹内研究了介质压力、介质成分以及纳秒脉冲电源所控制的4个脉冲参数(脉冲输出电压、脉冲宽度、脉冲次数、脉冲频率)对纳秒脉冲放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压力上升,首个脉冲和首个击穿脉冲的电极释放电压均上升,高压维持数增加,首个击穿脉冲的放电能量上升.增大脉冲输出电压可以减少高压维持数,但不改变击穿电压.增大脉冲宽度同样不改变击穿电压,但明显提升了首个击穿脉冲的放电能量.改变容弹内介质中CO_(2)的浓度,首个脉冲和首个击穿脉冲的释放电压、放电能量、高压维持数均增加.升高脉冲频率增强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脉冲击穿能力,但不影响能量注入总量.在确保击穿的情况下,脉冲次数的增加则能显著增大脉冲注入的能量,增大粒子云团面积,有助于实际点燃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等离子体 纹影法 放电介质
下载PDF
基于PIC-MCC实现空气介质阻挡放电过程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赵晓宁 赵来军 +2 位作者 孟声辉 余诚诚 孙岩洲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8,共8页
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际应用中,空气介质阻挡放电具有极其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前景。目前,空气均匀放电的获得仍比较困难,且诊断均匀性的依据缺乏可信的依据。文章采用粒子云网格法(Particle in Cell,PIC)与蒙特卡罗碰撞(Monte Carlo C... 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际应用中,空气介质阻挡放电具有极其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前景。目前,空气均匀放电的获得仍比较困难,且诊断均匀性的依据缺乏可信的依据。文章采用粒子云网格法(Particle in Cell,PIC)与蒙特卡罗碰撞(Monte Carlo Collision,MCC)方法模拟了放电过程中粒子的运动情况,研究大气压下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发展过程,然后讨论介质厚度、电源频率对形成均匀放电的影响,并研究这两种因素对等离子体密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介质厚度在d≥1.5 mm时可获得没有放电细丝的电流波形;电源频率高于2.5 kHz时,放电细丝是难以避免的。在能够形成均匀放电的条件下,将介质厚度适当的调整在1.5 mm附近,提高电源频率,将产生更高的等离子体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PIC-MCC法 空气放电
原文传递
星载微波部件微放电阈值的改进多粒子蒙特卡罗计算方法
15
作者 张娜 曹猛 +2 位作者 王瑞 白春江 崔万照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2-1759,共8页
星载微波部件的微放电效应是导致航天器谐振类设备失谐、噪声电平抬高、输出功率下降,甚至影响通信信道乃至整个微波传输系统彻底失效的瓶颈问题之一。在设计阶段对星载微波部件微放电效应进行精准的评估是减少地面反复试验,避免延误研... 星载微波部件的微放电效应是导致航天器谐振类设备失谐、噪声电平抬高、输出功率下降,甚至影响通信信道乃至整个微波传输系统彻底失效的瓶颈问题之一。在设计阶段对星载微波部件微放电效应进行精准的评估是减少地面反复试验,避免延误研制周期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改善现有蒙特卡洛方法的计算准确度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精度更高的计算星载微波部件微放电阈值的蒙特卡罗方法,该方法对参与微放电过程的初始电子进行了动态调整,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推进微波部件中电子的运动轨迹,基于Furman模型描述电子与微波表面相互作用的二次电子发射过程,按照碰撞电子产生的实际二次电子个数及对应能量参与碰撞时刻后的微放电过程,该多粒子-多碰撞过程更加客观、准确地表征了微放电效应发生的物理过程。以平板传输线和同轴传输线为例,文中所提出的方法相对于已有的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精度显著提升,同时计算效率优于商用CST的粒子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 二次电子发射 蒙特卡罗方法 阈值 微波部件
原文传递
三电极结构在双源激励下的介质阻挡放电特性
16
作者 姜松 张征东 +2 位作者 王永刚 李孜 吴忠航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效率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一种DBD结构和针板结构相结合的三电极结构。将正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在DBD电极上,负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到针板电极上。分析了不同结构下三电极DBD的放电特性、现... 介质阻挡放电(DBD)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效率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一种DBD结构和针板结构相结合的三电极结构。将正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在DBD电极上,负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到针板电极上。分析了不同结构下三电极DBD的放电特性、现象和光谱强度。结果表明,三电极结构更加有利于DBD放电通道的产生,其放电均匀性、发光强度均强于双电极DBD,特别是在丝网接地电极条件下,放电更加强烈。当三种电极结构正极性电压维持在11 kV,负极性电压为-5 kV时,丝网接地三电极中DBD的放电电流峰值达到1.54 A,而实心接地三电极和传统双电极中DBD的放电电流峰值为1.14 A和0.74 A。在负极性脉冲维持期间,针网间隙处于击穿状态,DBD放电出现很大的放电电流。在三电极结构中,随着施加在针板上负极性电压的升高也使三电极DBD放电更加强烈。不同结构下的DBD的放电光谱表明在丝网接地时三电极DBD激发粒子的光谱强度最强。这一趋势与DBD放电电流和功率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三电极结构 放电特性 发射光谱
下载PDF
基于阻抗在线测量的锂离子电池过放电诱发内短路识别研究
17
作者 张闯 杨浩 +2 位作者 刘素贞 徐志成 杨庆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6-1670,共15页
锂离子电池的过放电行为可诱发内短路进而可能导致热失控。由于单体电池一致性差异和过放电导致的内短路初期电、热特征不明显,使得电压和温度等常规物理参数难以可靠实现故障预警,而阻抗可以反映电池内部信息,对故障状态具有较好的指... 锂离子电池的过放电行为可诱发内短路进而可能导致热失控。由于单体电池一致性差异和过放电导致的内短路初期电、热特征不明显,使得电压和温度等常规物理参数难以可靠实现故障预警,而阻抗可以反映电池内部信息,对故障状态具有较好的指示能力。该文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过放电诱发内短路引起阻抗变化的机理,基于设计的阻抗在线测量装置,确定用于监测电池内短路故障的特征阻抗频率为70 Hz,获取过放电诱发内短路过程中特征频率下动态阻抗及阻抗变化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阻抗特征的内短路在线识别方法并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放电过程中动态阻抗半正弦变化特征可提前约144 s实现过放电预警,动态阻抗针状变化特征可提前约152 s实现内短路故障预警,动态阻抗明显回升特征可作为内短路发生的标志。此外,阻抗变化率特征有助于实现锂离子电池故障识别及预警,该方法在锂离子电池故障在线快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 阻抗在线测量 内短路在线识别 故障预警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可视图像的类滑动放电模式识别
18
作者 潘如政 李怀宇 +3 位作者 崔巍 曾鑫 张帅 邵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3-431,共9页
为了提高机器学习算法对类滑动放电模式识别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networks,CNN)与可视图像识别电晕放电、弥散放电和类滑动放电等模式的方法。通过选取气体体积流量0~16 L/min、电极间隙2~10 mm、... 为了提高机器学习算法对类滑动放电模式识别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networks,CNN)与可视图像识别电晕放电、弥散放电和类滑动放电等模式的方法。通过选取气体体积流量0~16 L/min、电极间隙2~10 mm、脉冲频率0.5~3 kHz等不同条件下的类滑动放电图像构建图像库,搭建CNN模型并优化影响CNN识别性能的超参数,包括网络层数、全连接层(full connected layer,FC)神经元数、卷积核尺寸以及激活函数类型,最后比较了CNN与决策树(decision tree,DT)算法和随机森林(random decision forests,RF)算法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CNN识别准确率为100%,高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此外,本文还给出了放电模式及条件参数,通过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BPNN)的聚类分析算法识别弥散放电和类滑动放电,并且准确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滑动放电 可视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 模式识别 参数调控
原文传递
电流密度、温度、阴极孔隙率和N_(2)溶解度因子对Li-N_(2)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赵旭东 薛红涛 汤富领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Li-N_(2)电池是一种具有电化学固氮功能的新型储能系统,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耦合多物理场建立的电化学模型能揭示各因素对其放电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放电电流密度、温度、阴极孔隙率和电解液中的N_(2)溶解度因子对Li-N_(2)... Li-N_(2)电池是一种具有电化学固氮功能的新型储能系统,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耦合多物理场建立的电化学模型能揭示各因素对其放电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放电电流密度、温度、阴极孔隙率和电解液中的N_(2)溶解度因子对Li-N_(2)电池的放电性能均有影响;较大的放电电流密度会降低该电池的电压和容量;阴极孔隙率和电解液中的N_(2)溶解度因子是影响该电池电压和容量的关键性因素,提高阴极孔隙率和电解液中的N_(2)溶解度因子均能增加该电池的电压和容量;电池放电的平台电压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放电容量几乎不受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_(2)电池 有限元分析 COMSOL 放电过程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发电机定子线棒局部放电图谱特征识别方法
20
作者 胡建林 张翕 +3 位作者 宋展 向紫馨 邓鸿飞 蒋兴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2-1280,共9页
发电机定子线棒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对于电机故障预警、故障定位和指导机组检修有重要意义。目前存在部分不同类型局部放电相似度高,模式识别方法计算时间过长的问题,需要高精度和高效的识别方法,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 发电机定子线棒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对于电机故障预警、故障定位和指导机组检修有重要意义。目前存在部分不同类型局部放电相似度高,模式识别方法计算时间过长的问题,需要高精度和高效的识别方法,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定子线棒局部放电识别方法。制备了6种类型定子线棒,用特高频天线检测局部放电信号,基于相位分布局部放电(PRPD)图谱比对,提出参数幅值不对称度。基于随机森林方法识别缺陷类型,计算特征重要性,选择有效特征。最后,可视化特征相似度,与传统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方法对比,验证有效性。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可以有效识别人工缺陷定子线棒局部放电,总体识别正确率达到93.33%。筛选半数特征后,随机森林比BP神经网络的准确率提高了10.83%,特征选择对随机森林的准确率影响很小,但识别效率大幅提高。随机森林在少量特征时识别准确率、计算时间都明显优于神经网络。幅值不对称度参数的重要性排在全部特征前1/3,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线棒 局部放电 在线监测 随机森林 PRPD图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