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RT放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1
作者 熊靓 肖泽民 +1 位作者 田伟 郭靖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753-760,共8页
简化调强(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sIMRT)技术是在调强放疗技术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放疗技术,其与三维适形放疗(3D 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相比,有着更好的适形度及均匀度。与调强放疗... 简化调强(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sIMRT)技术是在调强放疗技术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放疗技术,其与三维适形放疗(3D 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相比,有着更好的适形度及均匀度。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相比,减少了总治疗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机器损耗,具有其独特优势。本文综述基于简化调强技术与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技术的剂量学以及控费降耗方面的对比,旨在证实sIMRT具备简易可行、性价比高和时效性好、在现行医保支付模式下具有一定优势等特点,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调强放疗 适形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近距离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现状及意义
2
作者 巴提玛·库山 李小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408-413,共6页
对于有中晚期宫颈癌或手术条件较差,以及存在多种病理危险因素的病人来说,放射治疗起着核心作用。放射治疗有外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于肿瘤原发灶,近距离治疗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近距离放射治疗是通过放置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源... 对于有中晚期宫颈癌或手术条件较差,以及存在多种病理危险因素的病人来说,放射治疗起着核心作用。放射治疗有外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于肿瘤原发灶,近距离治疗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近距离放射治疗是通过放置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源来发挥作用,这些同位素可以在指定的距离内发射辐射。在消除和缩小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了正常组织,减轻了放射治疗副反应。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国内外逐步将四维成像技术应用于宫颈癌的近距离放疗中。组织间插植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的临床近期疗效及优势也不断被证实。本文旨在介绍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及治疗方式的进展,主要回顾图像引导的近距离放疗及组织间插植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近距离放疗 图像引导的近距离放疗 组织间插植联合腔内放疗
下载PDF
IMRT、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预后比较
3
作者 曾庆范 王颖拓 华松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837-840,共4页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CC)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将86例ⅡB~ⅢB期C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2组,IMRT组(n=43,采用IMRT)与3D-CRT组(n=43例,采用3D-CRT),2组均...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CC)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将86例ⅡB~ⅢB期C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2组,IMRT组(n=43,采用IMRT)与3D-CRT组(n=43例,采用3D-CRT),2组均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比较2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水平、放射性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结果IMRT组近期疗效为83.72%,高于3D-CRT组的74.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RT组癌类抗原125(CA-125)与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放射性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3D-CRT组(P<0.05)。治疗后IMRT组生活质量核心调查评分表(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3D-CRT组(P<0.05)。结论IMRT、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CC短期疗效相当,但IMRT抗CC作用更强,且不良反应少,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腔内近距离放疗 宫颈癌 肿瘤标志物 安全性
下载PDF
直肠癌调强放疗的临床计划质量优化和评估
4
作者 黄霖 刘懿梅 +4 位作者 陈美宁 黄劭敏 邓小武 彭应林 张煜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采用Plan IQ软件评估直肠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治疗计划和再优化计划的质量,为调强放疗计划筛选和优化提供方法和工具。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2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调强放疗技术(IMRT)和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计划各10例。(1... 目的:采用Plan IQ软件评估直肠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治疗计划和再优化计划的质量,为调强放疗计划筛选和优化提供方法和工具。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2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调强放疗技术(IMRT)和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计划各10例。(1)临床治疗计划设计(TP):IMRT计划采用5野等间距照射,VMAT计划采用2个360°弧旋转照射。处方剂量为PTV1:50 Gy/25 f;PTV2:45 Gy/25 f。所有计划均采用直接机器参数优化,且要求95%等剂量线能覆盖100%靶区体积,危及器官(OARs)参考耐受剂量标准来限制。计划完成后由医生审核确认,并经过计划剂量验证后实施治疗。(2)治疗计划再优化设计(RP):由1名有10年经验的计划设计者对20例TP计划进行重新优化,保持照射技术和照射野条件不变,根据个人经验重新调整计划优化条件和参数,直到OARs剂量尽可能低,且不影响PTV的目标覆盖率。用Plan IQ软件分别对TP和RP计划质量进行量化评估。两组计划之间剂量DVH参数和计划质量指数(PQI)行非参数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RP计划的各DVH参数均优于TP计划,其中PTV1的D_(max)、小肠的V_(45 Gy)和D_(max)以及结肠的V_(45 Gy)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VMAT组和所有患者的RP计划的质量评分均高于TP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QI分别为(88.55±3.35 vs 86.61±4.63,P=0.005)、(89.72±3.15 vs87.21±3.04,P=0.028)和(89.14±3.22 vs 86.91±3.22,P=0.001)。结论:计划再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直肠癌调强放疗的临床计划质量,Plan IQ软件为放疗计划质量控制和优质计划筛选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调强放疗计划 放疗计划质量控制 PlanIQ 计划筛选
下载PDF
智慧放疗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5
作者 宋凡 杨鑫 +1 位作者 王毅 余俊蓉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放疗流程的高效管理。方法:基于标准化术语集构建放疗知识库,设计智慧放疗系统。基于对知识库的检索调用,实现治疗过程中全周期辅助核查和智能提醒,并根据检索引擎对病历文书进行规则质控,构建患者评估体系,根...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放疗流程的高效管理。方法:基于标准化术语集构建放疗知识库,设计智慧放疗系统。基于对知识库的检索调用,实现治疗过程中全周期辅助核查和智能提醒,并根据检索引擎对病历文书进行规则质控,构建患者评估体系,根据诊疗数据自动评估患者状态,同时支持根据评估结果辅助诊疗,对疗程进行修正并解释修正原因。结果:放疗知识库累计产生5万余条标准化术语,30余万条放疗数据,每份病历录入时间平均节省15分钟,对病历内容中用药、检查检验、放疗剂量等30类节点共生成9万余次智能提醒,降低了60余类与放疗相关高风险场景下的医疗风险;根据患者体征和病情变化,对1万多名患者的疗程进行修正优化。结论:智慧放疗系统减轻了医生负担,优化了放疗流程,提高了病历质量和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医疗 智慧放疗系统 放疗知识库 智能提醒 辅助诊疗
下载PDF
大体积脑转移瘤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的剂量学及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张凯燕 谢琛 +1 位作者 张怀文 李俊玉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对大体积脑转移瘤患者的剂量学及其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例病灶体积6~20 cm^(3)、病灶数目1~4个且行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的脑转移瘤患者资料。脑部病灶处方剂量为52.5 Gy/3.5 Gy/15 f。治疗10次后复查颅... 目的探讨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对大体积脑转移瘤患者的剂量学及其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例病灶体积6~20 cm^(3)、病灶数目1~4个且行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的脑转移瘤患者资料。脑部病灶处方剂量为52.5 Gy/3.5 Gy/15 f。治疗10次后复查颅脑增强MRI评估疗效、若肿瘤退缩明显重新勾画靶区完成后程放疗。评估不缩野放疗计划(Plan1)和后程缩野放疗计划下(Plan2)脑组织及其他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变化、后程计划缩瘤率、近期疗效(疗后2~3个月评估近期疗效)。结果后程缩野放疗中脑组织及危及器官的辐射剂量都有下降。且后程缩野时平均缩瘤率为41.76%,3个月ORR为90.5%,6个月LCR为100%。结论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缩瘤率高,能有效减少正常组织剂量学参数值,对大体积病灶局部控制率好,近期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脑转移瘤 大分割放疗 后程缩野放疗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7
作者 申权 郑曲彬 +2 位作者 谢杭 池桢 黄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血管内治疗方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1例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行覆膜支架植入,6例行支架辅助...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血管内治疗方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1例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行覆膜支架植入,6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7例直接行载瘤动脉闭塞治疗。分析手术策略、治疗结果以及临床与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止血效果均良好,瘤颈残留2例,瘤体残留1例。术后出血复发5例,其中4例再次行载瘤动脉闭塞后出血停止,1例为覆膜支架植入后发生内漏,予球囊扩张后血止,但1个月后不明原因死亡;1例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出现昏迷,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治疗后未好转自动出院;3例在随访中发现颈内动脉闭塞;2例术后未随访。随访的19例患者中mRS评分0分9例,1分6例,2分2例,5分1例,6分1例。结论 针对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覆膜支架短期疗效好,但也存在着动脉瘤复发、内漏等问题,载瘤动脉闭塞可能远期疗效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新辅助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郭瑞祥 徐辉 +3 位作者 郦守国 蔡英杰 吴辉塔 郭群煌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铂类方案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铂类方案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ESCC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紫衫醇和卡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IMRT治疗。治疗后评价是否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R0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主要病理反应(MPR)率、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完成率均达100%,观察组的R0切除率为91.67%,pCR率为40.00%,MPR率为61.67%,ORR为86.67%,DCR为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后,两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加紫杉醇加卡铂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可提高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调强放疗 新辅助治疗 食管鳞状细胞癌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个性化康复治疗综合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的影响
9
作者 王丽丽 许妍 +1 位作者 栗文菊 胡金龙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治疗综合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1日~2023年6月30日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194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康复治疗综合干预措施。比较...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治疗综合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1日~2023年6月30日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194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康复治疗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肩关节、肘关节及WHO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困扰温度计(DT)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康复治疗综合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心理健康、术后康复及预后具有积极影响,可改善肩关节、肘关节及睡眠质量评分,减轻患者心理困扰,提高术后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疗 个性化康复治疗 综合干预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认知冲突理论指导下的共享治理干预在乳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淑娟 郭凤英 李秀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冲突理论指导下的共享治理干预在乳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就诊的12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认知冲突理论指导下的共享治理干预在乳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就诊的12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冲突理论指导下的共享治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放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表(ASAS-R-CHI)]、疾病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心理状态[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生活质量[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B)],比较两组干预后护理质量(包括预防压力损伤、给药安全、预防跌倒的落实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放疗依从性、ASAS-R-CHI、MCMQ、FACT-B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HA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防压力损伤、给药安全、预防跌倒的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冲突理论指导下的共享治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乳腺癌放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患者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治理 乳腺癌 放疗 心理状态 放疗依从性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进行适形放疗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李晓军 王和煦 +3 位作者 张佳 王绩钊 朱财林 崔晓海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进行适形放疗的靶区剂量、不良反应及美容度。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不同分为3D技术填充瘤腔组(24例)及对照组(24例)。全部患... 目的探究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进行适形放疗的靶区剂量、不良反应及美容度。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不同分为3D技术填充瘤腔组(24例)及对照组(24例)。全部患者均开展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仅保乳方式不同,术后实施强度调控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下的加速部分乳腺照射。结果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保乳术后放疗的适形度指数及均匀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常规保乳术后放疗(P<0.05)。3D技术填充瘤腔保乳术后放疗的肺及心脏危及器官剂量(平均剂量),肺的V 5、V 10、V 20、V 30、V 40及V 50均显著低于常规保乳术后放疗组(P<0.05)。2组患者的皮肤损伤、心律失常、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技术填充瘤腔保乳术后组患者的美容度要显著优于常规保乳术后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显著增强乳腺的美容度,且不影响放疗的安全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放射疗法 适形 乳房植入 放疗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对股骨头剂量分布的影响
12
作者 王艳洁 梁长华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单弧、双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AMT)和动态调强放疗(dIMRT)三种放疗计划在股骨头治疗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参与研究,同时设定相同的照射剂量参数分别行单弧、双弧VMAT计划与...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单弧、双弧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AMT)和动态调强放疗(dIMRT)三种放疗计划在股骨头治疗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10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参与研究,同时设定相同的照射剂量参数分别行单弧、双弧VMAT计划与7野dIMRT计划设计,比较三者的剂量分布、机器投照时间和治疗跳数。结果:双弧VMAT计划中靶区适形度指数(CI)高于d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IMR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HI)高于单弧VMA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股骨头30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 30)、平均剂量(D mean)双弧VMAT计划与单弧计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股骨头V30及D mean的比较中,单弧VMAT计划与d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IMRT计划相比,单弧VMAT及双弧VMAT计划机器出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跳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技术能提高靶区适形度并降低股骨头的照射剂量,减少照射时间和机器跳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术后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动态调强放疗 股骨头
下载PDF
水凝胶在前列腺癌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赵鑫 范学武 +1 位作者 田龙 胡逸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评价水凝胶在前列腺癌(PCa)图像引导放疗(IG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PCa患者80例。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配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3,注入水凝胶)与对照组(n=47,未注入水凝胶)。... 目的评价水凝胶在前列腺癌(PCa)图像引导放疗(IG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3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PCa患者80例。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配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33,注入水凝胶)与对照组(n=47,未注入水凝胶)。比较两组急性和晚期放射性直肠炎(RP)发生率。根据试验组患者是否发生RP分为发生RP组(n=5)与未发生RP组(n=28),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a患者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12.1%(4/33)的患者发生急性Ⅰ级RP,3.0%(1/33)的患者发生晚期Ⅰ级RP。对照组31.9%(15/47)的患者发生急性Ⅰ级RP,12.8%(6/47)的患者发生急性Ⅱ级RP;19.1%(9/47)的患者发生晚期Ⅰ级RP,4.3%(2/47)的患者发生晚期Ⅱ级RP,2.1%(1/47)的患者发生晚期Ⅲ级RP。试验组急性和晚期R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水凝胶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直肠毒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直肠体积、V_(70)、V_(78)均为导致PCa患者发生R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水凝胶各项特征与PCa患者RP的发生无关。结论水凝胶可有效降低PCa患者IGRT中直肠毒性且对整体治疗影响较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图像引导放疗 水凝胶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与混合调强放疗治疗效果探讨
14
作者 陈泽杰 高梦圆 +1 位作者 林勤 柯瑞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TomoHelical)与混合调强放射治疗(hybri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Hy-IMRT)2种治疗方式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202...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TomoHelical)与混合调强放射治疗(hybri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Hy-IMRT)2种治疗方式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2023年1—7月保乳乳腺癌手术早期患者50例,并按术后射线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TOMO组与Hy-IMRT组,各25例。比较2种治疗方式照射靶区处处方剂量(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剂量学参数及放疗后周围正常器官剂量学,放疗结束随访3个月并比较其预后情况。结果与Hy-IMRT相比,TOMO治疗的PTV符合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为(0.68±0.15),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为(1.09±0.12),Hy-IMRT治疗治疗的PTV CI为(0.54±0.12),HI为(1.37±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MO组全肺平均放射剂量(mean does,Dmean)为(517.23±109.33)cGy,全肺受到5 Gy或以上的辐射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olume5,V5)为(18.53±4.07)%,全肺受到20 Gy或以上的辐射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olume20,V20)为(10.55±2.83)%,Hy-IMRT组全肺平均放射剂量(mean does,Dmean)为(581.12±113.72)cGy,全肺受到5 Gy或以上的辐射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olume5,V5)为(21.44±4.85)%,及全肺受到20 Gy或以上的辐射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olume20,V20)为(12.66±3.15)%,TOMO组均低于Hy-IMRT组(P<0.05)。TOMO组心脏Dmean为(521.44±86.72)cGy,Hy-IMRT组心脏Dmean为(577.14±96.33)cGy,TOMO组低于Hy-IMRT组(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实施TOMO计划治疗,可以有效提升肿瘤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损害较小,但仍需更多临床数据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乳乳腺癌手术患者 螺旋断层放疗 混合调强放疗 符合性指数 均一性指数 危及器官
下载PDF
三联互补强化教育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口腔功能锻炼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5
作者 卢晶 刘燕 吴小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三联互补强化教育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口腔功能锻炼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放疗的7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 目的探讨三联互补强化教育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口腔功能锻炼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放疗的7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三联互补强化教育。比较两组的口腔功能锻炼情况、生活质量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口腔功能锻炼精确性量表的动作评价与知识口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量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的各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采取三联互补强化教育干预措施,可明显提升患者口腔功能锻炼的精确度,提升生活质量,还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疗 三联互补强化教育 口腔功能锻炼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非共面照射野在舌癌放疗中对脊髓和下颌骨重点保护的效果评价
16
作者 石慧烽 涂文勇 +3 位作者 胡海生 樊文慧 毕帆 劳峥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 :在舌癌术后放疗计划中重点保护脊髓和下颌骨的前提下,通过比较共面野与非共面野计划两者放疗剂量分布的差异,探讨非共面照射野在放疗计划中对脊髓和下颌骨的重点保护效果,从而选择合理放疗方案,以应对舌癌复发需再次放疗的可能性... 目的 :在舌癌术后放疗计划中重点保护脊髓和下颌骨的前提下,通过比较共面野与非共面野计划两者放疗剂量分布的差异,探讨非共面照射野在放疗计划中对脊髓和下颌骨的重点保护效果,从而选择合理放疗方案,以应对舌癌复发需再次放疗的可能性。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在2018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5例舌癌术后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际治疗的靶区作为计算目标,正常组织剂量限值参照国家标准,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仅仅变动脊髓以及下颌骨的限量函数。函数采用serial函数,限量由低到高分为20、25、30、35、40,在Monaco计划系统中自动计算,对计划各个参数进行评价(靶区CI、HI、D98、D95、D5、D2),正常组织脊髓的最大量,腮腺、喉、下颌骨的平均量。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共面野的各项评价指标优于共面野计划。共面野计划在serial函数限值为20、25时,靶区评价指标D98、D95、D5、D2形成剂量趋势曲线存在发散状态,靶区归一性较差。随着限值提高,2组计划的靶区剂量趋势曲线相差变小,靶区归一性基本统一。统计结果显示,相对于非共面野计划,共面野计划在seiral函数为20、25时,脊髓、左右侧腮腺、喉、下颌骨以及靶区的CI、HI的结果较差,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在serial函数为20时差异值最大,HI指数差异为7.7%,CI差异为14%。随着限值提高,2组数据差异逐渐变小,多数评价指标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癌术后放疗计划中,在脊髓、下颌骨限量较为严格时,2组计划剂量差异较大,计划射野时建议选择非共面角度。随着限量提高,差异性逐渐变小。虽然多数指标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鉴于非共面野有转床的误差存在,计划射野时,可根据患者情况以及机器精度进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面照射 Monaco治疗计划系统 舌癌 放疗
原文传递
小剂量分次放疗增敏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熊春 黄丹 马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分次放疗增敏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72例一线化疗失败的mCRC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化疗二线治疗。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小剂量分次放疗增敏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72例一线化疗失败的mCRC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化疗二线治疗。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白细胞、血小板)、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免疫功能(CD3^(+)、CD4^(+)、CD8^(+))和生存情况[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0.00%vs.43.24%,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99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水平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年OS、PFS分别为62.16%、40.54%,均高于对照组的37.14%、17.14%(P<0.05)。结论:小剂量分次放疗增敏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二线治疗mCR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其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小剂量分次放疗 增敏化疗 贝伐珠单抗 化疗
下载PDF
探讨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放疗骨盆受量与骨髓抑制相关性
18
作者 郭莹 杨亚丽 +4 位作者 刘芳 姜阳 刘医辉 冶秀鹏 马宣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研究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放疗骨盆受量与骨髓抑制之间的相关性,为骨盆受量限值提供参考依据,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盆腔恶性肿瘤术后调强放疗的患者93例,观察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发生的情况,评判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 目的研究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放疗骨盆受量与骨髓抑制之间的相关性,为骨盆受量限值提供参考依据,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盆腔恶性肿瘤术后调强放疗的患者93例,观察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发生的情况,评判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对骨髓抑制的影响,同时分析骨髓抑制与骨盆受量参数平均剂量Dmean及V45、V40、V35、V30、V25、V20、V15、V10的相关性。结果全组病例中出现放疗后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降低,白细胞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95.70%、中性粒细胞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7.42%;55例同期放化疗患者中有30例出现3~4级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与单纯放疗患者相比,其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骨盆受量参数V10与严重的白细胞下降有关(P<0.05),V15与严重的中性粒细胞下降有关(P<0.05)。结论盆腔肿瘤术后放疗患者骨髓抑制与骨盆低剂量照射有关,术后同期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更容易导致骨髓抑制,应注意保护骨盆,降低骨盆低剂量照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恶性肿瘤 放疗 骨髓抑制 骨盆受量
下载PDF
MPNFS理论指导下多维度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应对方式和依从性的影响
19
作者 周方方 房文瑞 宁剑伟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心理-护理-家庭-社会(MPNFS)理论指导下多维度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应对方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1日~2022年10月1日收治的9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掷骰子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 目的:探讨药物-心理-护理-家庭-社会(MPNFS)理论指导下多维度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应对方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1日~2022年10月1日收治的9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掷骰子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MPNFS理论指导下多维度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采用癌痛主诉疼痛分级法(VRS)]、应对能力[采用简易应对问卷(SCSQ)、压力应对能力量表(MSI)]、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依从性(采用自制的依从性量表)、生命质量[采用欧洲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和头颈癌生命质量量表(EORTCQLQ-H&N35)]。结果:干预后,两组轻度疼痛、完全依从例数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CSQ、MSI、GSE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EORTCQLQ-C30、EORTCQLQ-H&N35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PNFS理论指导下多维度护理可有效缓解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提高其应对能力和自我效能,增强患者依从性,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NFS理论 多维度护理 鼻咽癌 放疗 应对方式 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新辅助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明非 商亮 +3 位作者 种微 田锋 李乐平 靖昌庆 《老年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随着新辅助治疗发展不断成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已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相较单纯新辅助放疗及单纯免疫治疗,新辅助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展现出更好的临床及病理完全缓解率。但就具体治疗方案,学界还未... 随着新辅助治疗发展不断成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应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已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相较单纯新辅助放疗及单纯免疫治疗,新辅助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展现出更好的临床及病理完全缓解率。但就具体治疗方案,学界还未达成共识。本文介绍了新辅助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LARC中应用的代表性试验结果及最新临床研究,对治疗方案中放疗的具体剂量及分割方式、免疫治疗的周期及联合新辅助放疗的先后顺序、新辅助治疗结束后手术间隔及术后进行辅助治疗与否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免疫浸润、远隔效应及肠道菌群三个方向对近年来放疗增敏免疫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探索做了系统梳理,同时回顾了可预测新辅助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LARC中疗效的标志物研究进展,希望能为LARC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未来临床研究的设计提供参考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新辅助放疗 免疫治疗 新辅助放疗联合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