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质量政策发展与变迁研究——基于1978~2019年质量政策文本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志强
曹坤鹏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1,共7页
筛选出1978~2019年间1936篇质量政策文本,建立质量政策四维分析框架,采用政策文献计量方法对质量政策进行量化分析,静态探究不同维度下质量政策的发展规律;使用间断-均衡修正模型对质量政策进行变迁研究,将质量政策发展历程分为四个均...
筛选出1978~2019年间1936篇质量政策文本,建立质量政策四维分析框架,采用政策文献计量方法对质量政策进行量化分析,静态探究不同维度下质量政策的发展规律;使用间断-均衡修正模型对质量政策进行变迁研究,将质量政策发展历程分为四个均衡期和三个间断节点,揭示各阶段政策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42年间质量政策存在稳步发展、变迁阶段明确和地位上移的特点,但也存在质量政策不健全、效力不够和质量共治制度不足等问题。鉴于此,需进一步增强质量政策覆盖面和适应性,提升质量政策权威性和贯彻度,加强质量共治制度和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
政策
政策
变迁
政策文献计量方法
间断-均衡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再野化——基于TSD模型的检验
被引量:
1
2
作者
徐孟志
李继霞
+1 位作者
印朗川
王华春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34-1646,共13页
【目的】再野化被认为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手段,有必要进一步从景观尺度探索基于再野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新理念和新方法,并在宏观尺度考察再野化对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价值。【方法】采用验证性案例分析,本文利用1992—2022年802份政策文...
【目的】再野化被认为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手段,有必要进一步从景观尺度探索基于再野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新理念和新方法,并在宏观尺度考察再野化对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价值。【方法】采用验证性案例分析,本文利用1992—2022年802份政策文本,通过量化比对和质化提炼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再野化TSD模型在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适用性,并讨论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的独特制度设计。【结果】研究发现:①在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中,TSD模型的目标与3个理论要素均得到验证。其中,目标包含“复杂生态系统自我维持”和“生态功能与体验”,3个理论要素指“营养复杂性”“随机自然扰动”和“扩散”。②根据横向要素对比检验,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对“生态功能与体验”关注不足;理论要素中聚焦“营养复杂性”和“随机自然扰动”,对“扩散”关注稍有不足。③纵向要素演化检验显示,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已从单纯的“土地退出”延伸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三大理论要素中,营养复杂性这一维度逐渐从物种规模扩大转向物种回归,随机自然扰动维度从人类主导转向自然恢复,扩散维度则不断从核心地保护过渡到自然保护地网络重构。【结论】再野化TSD模型适用于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且其适用性与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政策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密不可分。不同于北美对引入大型哺乳动物的重视,也区别于欧洲对废弃土地的被动管理,中国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保护修复强调人类从生产性土地有管理地主动撤退,是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再野化
理论检验
中国情境
TSD模型
政策文献计量方法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质量政策发展与变迁研究——基于1978~2019年质量政策文本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志强
曹坤鹏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出处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1,共7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质量管理成熟性对北京市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协同策略研究”(919402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后疫情背景下双元质量能力与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影响机制与匹配对策”(2020SKGL03)
“后疫情背景下双元质量能力与制造企业转型升级”(2020YJSGL07)。
文摘
筛选出1978~2019年间1936篇质量政策文本,建立质量政策四维分析框架,采用政策文献计量方法对质量政策进行量化分析,静态探究不同维度下质量政策的发展规律;使用间断-均衡修正模型对质量政策进行变迁研究,将质量政策发展历程分为四个均衡期和三个间断节点,揭示各阶段政策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42年间质量政策存在稳步发展、变迁阶段明确和地位上移的特点,但也存在质量政策不健全、效力不够和质量共治制度不足等问题。鉴于此,需进一步增强质量政策覆盖面和适应性,提升质量政策权威性和贯彻度,加强质量共治制度和机制建设。
关键词
质量
政策
政策
变迁
政策文献计量方法
间断-均衡模型
Keywords
quality policy
policy change
policy document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interruption-equilibrium model
分类号
F120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再野化——基于TSD模型的检验
被引量:
1
2
作者
徐孟志
李继霞
印朗川
王华春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34-1646,共13页
文摘
【目的】再野化被认为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手段,有必要进一步从景观尺度探索基于再野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新理念和新方法,并在宏观尺度考察再野化对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价值。【方法】采用验证性案例分析,本文利用1992—2022年802份政策文本,通过量化比对和质化提炼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再野化TSD模型在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适用性,并讨论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的独特制度设计。【结果】研究发现:①在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中,TSD模型的目标与3个理论要素均得到验证。其中,目标包含“复杂生态系统自我维持”和“生态功能与体验”,3个理论要素指“营养复杂性”“随机自然扰动”和“扩散”。②根据横向要素对比检验,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对“生态功能与体验”关注不足;理论要素中聚焦“营养复杂性”和“随机自然扰动”,对“扩散”关注稍有不足。③纵向要素演化检验显示,中国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已从单纯的“土地退出”延伸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设;三大理论要素中,营养复杂性这一维度逐渐从物种规模扩大转向物种回归,随机自然扰动维度从人类主导转向自然恢复,扩散维度则不断从核心地保护过渡到自然保护地网络重构。【结论】再野化TSD模型适用于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且其适用性与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政策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密不可分。不同于北美对引入大型哺乳动物的重视,也区别于欧洲对废弃土地的被动管理,中国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保护修复强调人类从生产性土地有管理地主动撤退,是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设计。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再野化
理论检验
中国情境
TSD模型
政策文献计量方法
Keywords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rewilding
theoretical test
Chinese context
the TSD mode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olicy texts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质量政策发展与变迁研究——基于1978~2019年质量政策文本
张志强
曹坤鹏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2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再野化——基于TSD模型的检验
徐孟志
李继霞
印朗川
王华春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