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教育时代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1
作者 邵莉 徐优明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3,共5页
深入探讨数字化时代下教师职业能力的转型和提升,着重分析教师在当前教育领域变革中存在数字技术融合不充分、专业技能和职业适应性面临挑战、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探讨了教师在教学意识更新、数字素养深化、教学... 深入探讨数字化时代下教师职业能力的转型和提升,着重分析教师在当前教育领域变革中存在数字技术融合不充分、专业技能和职业适应性面临挑战、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探讨了教师在教学意识更新、数字素养深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研究拓展方面的发展需求。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基于知识获取与知识应用的综合提升路径,通过对知识的不断获取和应用,对新兴教育技术和方法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运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教师在快速演变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中的专业发展提供实用的方向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教师职业能力 创新
下载PDF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
作者 文丹凤 赵俊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91-497,共7页
目的:探究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压力知觉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压力知觉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某本科师范高校779名公费师范生进行... 目的:探究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压力知觉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压力知觉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某本科师范高校779名公费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1)教师职业认同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47,P<0.001);(2)压力知觉在教师职业认同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4.79%;(3)父母自主支持在教师职业认同与生活满意度(β=0.013,P<0.01)、教师职业认同与压力知觉(β=-0.006,P<0.05)之间起调节作用,父母自主支持水平越低,教师职业认同对生活满意度和压力知觉影响越大。结论: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还可以通过压力知觉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且父母自主支持调节教师职业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作用及压力知觉在二者关系间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教师职业认同 压力知觉 生活满意度 父母自主支持
原文传递
活动理论视角下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与优化路径
3
作者 杨孟奎 郭瑞迎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预防和干预有助于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教师和高质量教师队伍。职业倦怠成因从归因于个体开始,到关注生活交往或工作环境压力,再拓展为探讨文化与社会的复合作用。从活动理论视角,意识与活动的不统一,制度、分工、工具、... 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预防和干预有助于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教师和高质量教师队伍。职业倦怠成因从归因于个体开始,到关注生活交往或工作环境压力,再拓展为探讨文化与社会的复合作用。从活动理论视角,意识与活动的不统一,制度、分工、工具、共同体等要素表明了外在环境的影响,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活动子系统则揭示了活动系统单元对教师要素的综合作用。教师的活动系统是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的结构,不同矛盾的呈现形式提供了从内与外、个体到环境的教师职业倦怠分析框架。职业倦怠的化解可从教师与外在环境有机互动的系统理念激发教师自我引导、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生命关照维度、营造具有和谐氛围的师生共同体作为活动系统耦合的动力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倦怠 活动理论 成因分析 优化路径
下载PDF
崇高的教师职业当体现出高尚的职业精神
4
作者 安文成 李祖华 黄汉雄 《天津教育》 2024年第4期12-17,共6页
论坛主持人安文成: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赋予了教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六一”前夕,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人才培... 论坛主持人安文成: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赋予了教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六一”前夕,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教育家 教育大计 教师培养 教师职业 人才培养 教师为本 建设者和接班人 良好风尚
下载PDF
厚植教师职业情怀的时代意蕴与策略探析
5
作者 赵彧 柳立新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厚植教师职业情怀是教师教育工作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举措,对师范生教育公平使命感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教师教育管理者应牢牢坚守“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核心使命,建立学校发展改革、教师教育评价制度改... 厚植教师职业情怀是教师教育工作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举措,对师范生教育公平使命感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教师教育管理者应牢牢坚守“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核心使命,建立学校发展改革、教师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和师范生学业评价改革三级联动机制,为厚植教师职业情怀培育沃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职业情怀 教育评价改革
下载PDF
学前教师职业能力调查与提升路径研究——以北京市T区为例
6
作者 孙思佳 靳强 《世界儿童》 2024年第2期0171-0173,共3页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关注度的逐步提升,学前教师作为主体之一也不断接受着新的考验。其中,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敲门砖”与“试金石”,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因此,文章以北京市T区为例,围绕“师德践行能力、保育和教育实...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关注度的逐步提升,学前教师作为主体之一也不断接受着新的考验。其中,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敲门砖”与“试金石”,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因此,文章以北京市T区为例,围绕“师德践行能力、保育和教育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四个维度对幼儿教师职业能力进行调查。通过汇总与交叉分析,得出促进教师自主信息实践能力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提升职业认同感以及培养综合评价能力等提升路径,旨在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策略参考,并结合实际提出可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教师职业能力 幼儿教师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实证研究——基于云贵两省2892位教师的调查数据
7
作者 姜文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之一.采用问卷和访谈调查了云贵两省2892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职业认同感,结果显示:“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处于新高;参与课后延时服...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之一.采用问卷和访谈调查了云贵两省2892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职业认同感,结果显示:“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处于新高;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可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教师的职业认同具有性别、任教学段、学历和职称上的显著差异,而在城乡、地区上差异不显著;是否师范院校毕业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的职业认同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义务教育 数学教师 教师职业认同 教育实证研究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8
作者 韩吉珍 梁妍姣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37,共5页
乡村振兴,教育要先行。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职业认同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关系到乡村教育能否实现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 乡村振兴,教育要先行。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乡村教师职业认同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稳定,而且关系到乡村教育能否实现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研究表明,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婚姻、学历、教龄、职称、收入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认同感,需要减轻乡村女性教师的工作压力;给予乡村未婚教师人文关怀;充分发挥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才能;多渠道开展乡村教师培训;采取适合乡村教师职称评定的办法;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增强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促进乡村教育良好发展,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小规模学校 教师职业认同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张定强 王语峤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进一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对39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位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社会背景和学业考试压力较高;职业倦怠属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得分偏高,低成... 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进一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对39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位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社会背景和学业考试压力较高;职业倦怠属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得分偏高,低成就感其次,去人性化倾向得分较低,三因子间存在两两显著差异;性别、年龄、任教学科和职称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各因子之间存在多种复杂的因果关系,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各不相同;社会背景对职业倦怠各因子的预测比较微弱,各因子对低成就感因子的影响比较微弱,职业发展是教师职业倦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要从积极回应教师职业发展诉求、推动教育共同体融合发展、优化学业评价标准和助力教师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入手,着力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压力 职业倦怠 中小学教师 教师职业发展
下载PDF
赋能学校科层制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0
作者 白卉 王光强 曾国权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74-82,共9页
为探究赋能学校科层制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采用赋能学校科层制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工作意义量表对1 1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赋能学校科层制、教师工作意义感与教师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赋能学校科层制与教师工作... 为探究赋能学校科层制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采用赋能学校科层制量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工作意义量表对1 1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赋能学校科层制、教师工作意义感与教师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赋能学校科层制与教师工作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教师工作意义感在赋能学校科层制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教龄在以教师工作意义感为中介的赋能学校科层制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调节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即随着教龄增加,赋能学校科层制对教师工作意义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呈降低趋势。研究结论为建立健全赋能学校科层制,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学校科层制 教师职业倦怠 工作意义感 教龄 内部机制
下载PDF
学生不当行为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11
作者 肖林生 郑佳敏 邓骁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为探讨学生不当行为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高校266名教师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学生不当行为分别与教师组织自尊、职业幸福感呈负相关,组织自尊与职业幸福感呈正相关;(2)组织自尊在学生不当行为... 为探讨学生不当行为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高校266名教师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学生不当行为分别与教师组织自尊、职业幸福感呈负相关,组织自尊与职业幸福感呈正相关;(2)组织自尊在学生不当行为与教师职业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教师个性控制点负向调节学生不当行为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自尊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4)教师个性控制点负向调节学生不当行为通过组织自尊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后半路径:内控倾向越强,学生不当行为通过组织自尊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间接效应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不当行为 教师职业幸福感 组织自尊 个性控制点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建构的难点与突破策略研究
12
作者 张艳芳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6-138,共3页
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建构的难点与突破策略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建构在构建积极的教育生态系统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教育环境的变化、学生需求的多样化,... 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建构的难点与突破策略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建构在构建积极的教育生态系统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教育环境的变化、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职业自信的建构面临多重挑战。为此,提出了开展持续的专业发展培训、鼓励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学校营造支持性工作环境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自信 教育生态系统 社会责任感 专业发展
下载PDF
“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13
作者 冯冀岩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第3期97-98,共2页
近年来,“双师型”教师引起广泛关注,强调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为中心,探讨如何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能更好地让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和发... 近年来,“双师型”教师引起广泛关注,强调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为中心,探讨如何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能更好地让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教学能力 双师型 学科专业知识 培养和提升 教师职业 能力提升路径 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师适应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4
作者 高瑛 孟繁旭 +1 位作者 王文娟 李秋蓉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期526-535,共10页
本文运用CiteSpace分析CNKI数据库中291篇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CSSCI文献,研究发现:近几年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核心期刊发文量有所下降;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中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 本文运用CiteSpace分析CNKI数据库中291篇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CSSCI文献,研究发现:近几年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核心期刊发文量有所下降;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中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多以定量研究为主。我国教师职业倦怠存在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深入性和层次性不足的现象。因此,核心研究圈的学者和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探索本土理论,增加定性研究,拓宽研究思路,增强研究创新性,提高研究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倦怠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幼儿园男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研究
15
作者 李自能 刘恒波 《动漫界(幼教365)》 2024年第8期74-76,共3页
一、研究背景职业认同感是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的认可。幼儿园教师对待职业和工作的态度会受到其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并且拥有良好职业认同感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工作热情会更高,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升。职业认同感一... 一、研究背景职业认同感是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的认可。幼儿园教师对待职业和工作的态度会受到其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并且拥有良好职业认同感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工作热情会更高,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升。职业认同感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很热门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很多学者专家都从不同角度对职业认同感做出了系统研究,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主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认同感 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男教师 工作效率 研究成果 现状调查研究 职业
下载PDF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调查研究——以M高校为例
16
作者 曹敏 《科学咨询》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考察了M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差异及影响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结果显示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四维度间存在差异;在生源地、志愿选择、是否具有相关专业活动或实...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考察了M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差异及影响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结果显示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四维度间存在差异;在生源地、志愿选择、是否具有相关专业活动或实习经验上具有显著差异;职业认同水平主要受到社会地位和个人倾向的影响。因此从国家、学校及师范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认同 学前教育 师范生
下载PDF
澳大利亚教师职业伦理规范建设及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来 王正平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47,共15页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澳大利亚为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相继发表了多个全国性教育发展宣言和指导文件,确定了以正直、尊重、责任、公正和尊严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业伦理规范的核心价值理念。澳大利亚教师职业伦理规范建设着眼于教师职业专...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澳大利亚为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相继发表了多个全国性教育发展宣言和指导文件,确定了以正直、尊重、责任、公正和尊严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业伦理规范的核心价值理念。澳大利亚教师职业伦理规范建设着眼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目标,以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从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集体等人际关系入手,提出教师职业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具体要求,其基本经验能够为我国新时代教师职业伦理规范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教师职业伦理道德 教师职业伦理规范 核心价值理念 师德建设
下载PDF
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多维测算与分解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涛 黄少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6,共15页
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特别是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框架,借鉴“AF”双界限法计算原理,对我国中西部五省乡村教... 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特别是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框架,借鉴“AF”双界限法计算原理,对我国中西部五省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进行测算,并根据城乡、省份、学校类型以及教师个体特征对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总体较为乐观,但判定值超过0.6后,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开始大幅下降,表明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学要求、学生/家长要求、专业发展、组织支持四项维度对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贡献率最高,而家庭要求、环境资源、晋升资源维度贡献率最低;城乡、区域和群体间(按学校规模、教师学历、教师教龄、教师职称和乡村经历分组)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村低于城市,中部地区低于其他地区,小规模学校低于非小规模学校,本科学历及以上低于专科及以下,11—30年教龄最低,二级教师最低,有乡村经历低于无乡村经历。鉴此,亟待使评估方式从单维转向多维,亟待采取分层分步策略提升吸引力,亟待重点关注吸引力城乡差距和“中部塌陷”现象,亟待精准强化“两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AF”双界限法 测算 分解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红艳 陈金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弄清影响因素则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前提。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访谈资料发现,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主要受到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经费投入和办学理念等四种因素的影响,其中,...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弄清影响因素则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前提。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访谈资料发现,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主要受到工作要求、工作资源、经费投入和办学理念等四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工作要求是制约因素,工作资源是支持因素,经费投入是保障因素,办学理念是决定因素。基于这一发现,构建了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机理模型,揭示内在作用机制,为提升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幸福感 影响机理 民办高校 扎根理论
下载PDF
高职女教师职业自信的测评与提升研究
20
作者 赵玉娟 陈爱民 莫国辉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0-73,共14页
高职院校女教师的职业自信问题,直接影响着其育人教书的质量。为了解高职女教师的职业自信状况,课题组探究了高职女教师职业自信内容结构,编制了高职女教师的职业自信测评量表。通过文献分析和开放式访谈,剖析高职女教师职业自信的内涵... 高职院校女教师的职业自信问题,直接影响着其育人教书的质量。为了解高职女教师的职业自信状况,课题组探究了高职女教师职业自信内容结构,编制了高职女教师的职业自信测评量表。通过文献分析和开放式访谈,剖析高职女教师职业自信的内涵和结构,明确高职女教师职业自信测评量表应包括的内容。编制含有22个题项的《高职女教师职业自信量表》。借助该量表,首先,对10所高职院校的835名女教师进行试测调研,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修订量表。其后,对15所高职院校的高职女教师1181人进行初测调研,获得的数据用作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高职女教师职业自信量表》信度、效度较好,可以作为有效的测评工具。结合对被测试者自评健康状况、专业发展状况、职业倦怠频率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高职女教师职业自信分布特征、成因及影响因素,得出影响高职女教师职业自信的若干结论,并提出高职女教师职业自信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女教师职业自信 结构模型 测评量表 现状与成因 提升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