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变迁、特征与展望
1
作者 方红 姚品俊 《教育评论》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师补给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98年,规模化补充,注重效率,构建规范化补给机制;1999-2011年,多渠道补充,注重效益,构建专门化补给机制;2012年至今,针对化补充,注重高效,构建均衡化补给机制。纵观乡村教师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教师补给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98年,规模化补充,注重效率,构建规范化补给机制;1999-2011年,多渠道补充,注重效益,构建专门化补给机制;2012年至今,针对化补充,注重高效,构建均衡化补给机制。纵观乡村教师补给政策历史变迁,总体呈现出从城优乡劣走向城乡均衡的政策价值取向、从国家顶层引导走向地方协同合作的政策执行机制、从规模化走向精准化的政策补给方向三大主要政策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教师补给政策要适应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总结既往政策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政策制定机制、优化政策执行过程、建立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以此实现乡村教师补给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师补给 教育政策 政策变迁
下载PDF
乡村教师补给政策执行偏差与破解策略——基于史密斯政策模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方红 夏晶怡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以史密斯政策模型为框架,从政策文本、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及政策执行环境四个方面审视乡村教师补给政策执行过程,发现我国乡村教师补给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政策文本的失真和模糊弱化政策执行力度、执行主体的机械和逐... 以史密斯政策模型为框架,从政策文本、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及政策执行环境四个方面审视乡村教师补给政策执行过程,发现我国乡村教师补给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政策文本的失真和模糊弱化政策执行力度、执行主体的机械和逐利助推政策执行偏差、目标群体的消极和功利影响政策执行进程、执行环境的落后和冲突制约政策执行效力。要破解政策执行偏差,应耦合政策文本的宏观顶层设计与微观基层实施,推动执行主体的问责体系构建和专业素养提升,兼顾乡村教师的外源物质保障和内在身份认同,优化执行环境的外部舆论导向和内部政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补给政策 政策执行 史密斯政策模型
下载PDF
农村教师补给中若干问题的政策学分析
3
作者 陈玉祥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34-137,共4页
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有效补给,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农村教师补给政策供给不足、配套性不够;现有农村教师补给政策实施中执行力不强;各项农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宣传... 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有效补给,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农村教师补给政策供给不足、配套性不够;现有农村教师补给政策实施中执行力不强;各项农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宣传也不到位。完善农村教师补给政策应做到:要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补给的编制政策;要加强对各农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宣传;要在农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要推进农村教师补给的政策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补给 政策学分析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乡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发展历程、现存问题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红 夏晶怡 《教育科学探索》 2023年第5期4-11,共8页
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补给政策经历了帮扶乡村、对口支援(2000年—2002年),底层攻坚、专项治理(2003年—2009年)和配套保障、巩固成果(2010年至今)三个阶段。从政策呈现方式来看,乡村教师补给政策经历了从“融合”到“专项”的发展历... 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补给政策经历了帮扶乡村、对口支援(2000年—2002年),底层攻坚、专项治理(2003年—2009年)和配套保障、巩固成果(2010年至今)三个阶段。从政策呈现方式来看,乡村教师补给政策经历了从“融合”到“专项”的发展历程;从政策内容体系来看,表现出从相互独立走向融通衔接的发展趋势;从政策执行效果来看,体现出数量扩张与质量并重的发展过程。但是仍存在补给内容的横向联系断层、补给思路的“城市中心”倾向、补给机制的配置灵活性不足等问题。站在新的政策导向下,需要立足于乡村教育发展实际,着眼于乡村教育发展短板,关注乡村教育发展“内部矛盾”,建立“专项引领、配套保障”的政策体系,树立“城乡共生、文化自信”的政策理念,制定“优质引进、严格退出”的政策机制,以助力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补给政策 教育现代化 城乡共生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有效性预测评估——从农村教师补给的角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潘一林 郑鹏 许甜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3,共5页
本文采用发生学的分析模式,运用"政策减法"的理论框架,从农村教师补给的角度对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预测性评估,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师范生免费教育 农村教师补给 政策减法
原文传递
边远地区教师补给困局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飞 王安全 《当代教师教育》 2021年第1期24-29,共6页
加快教师补给、缓解边远地区师资紧缺矛盾,是国家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保障。针对边远地区教师补给"一缺一低双不足"现象与问题产生的根源,应以政策落实为导向,完善边远地区教师补给保障机制;以本土化培养为载体,拓宽边远... 加快教师补给、缓解边远地区师资紧缺矛盾,是国家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保障。针对边远地区教师补给"一缺一低双不足"现象与问题产生的根源,应以政策落实为导向,完善边远地区教师补给保障机制;以本土化培养为载体,拓宽边远地区教师补给渠道;以盘活存量为重点,提升边远地区教师职业认同感等方面破解边远地区教师补给困局,完善补给机制,实现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远地区 教师补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