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0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治建设视阈下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建设路径
1
作者 刘佳 《学周刊》 2024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础。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在权力约束和社会秩序维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法治社会的基石,法律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大学生法律教育的主体建设路径。基于此,本文对法治建设视阈下... 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础。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在权力约束和社会秩序维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法治社会的基石,法律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大学生法律教育的主体建设路径。基于此,本文对法治建设视阈下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建设路径进行研究。在明晰法治建设与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关系基础上,明确其在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建设路径中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大学生法律教育主体建设现状,指出现存挑战。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主体体系、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机制的路径,为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做出努力,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建设 大学生 教育主体体系 专业素质 评估机制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教育主体的失范风险归因及其多层次治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逯行 张春佳 黄仕友 《现代教育技术》 2023年第9期37-46,共10页
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教育主体失范问题。对此,文章首先通过对访谈数据和客观数据的概念提取与整合分析,形成了教育主体失范风险的影响因素集合,共包含41项影响因素条目。随后,文章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研究对象,依... 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教育主体失范问题。对此,文章首先通过对访谈数据和客观数据的概念提取与整合分析,形成了教育主体失范风险的影响因素集合,共包含41项影响因素条目。随后,文章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研究对象,依托多层次治理理论和体制复合体理论,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教育领域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多层次治理模型。最后,文章从建立伦理规范、完善监管机制、推动立法进程、落实实际行动等角度,提出了实施生成式人工智能常态化治理的实践路径。文章的研究能够为国家有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为各类教育主体行为规制提供参照,并支持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智能产品准入与评测标准的制定,推动我国实现智能教育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主体失范 多层次治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 智能技术
下载PDF
论面向教育主体的教育学知识生产
3
作者 胡扬洋 《教学研究》 2023年第5期52-57,共6页
我国教育学知识生产面临着时代性的机遇与挑战。悖离教育主体的教育学知识生产表现为知识享用排斥学生、知识利用趋向内卷、知识生产奔忙焦灼。悖离主体的原因则包括知识部类的支离、文化意识的疏离以及宏观、微观的隔离。教育学知识生... 我国教育学知识生产面临着时代性的机遇与挑战。悖离教育主体的教育学知识生产表现为知识享用排斥学生、知识利用趋向内卷、知识生产奔忙焦灼。悖离主体的原因则包括知识部类的支离、文化意识的疏离以及宏观、微观的隔离。教育学知识生产面向教育主体,是指所生产的教育学知识由教育主体所享用,服务于教育主体的自我确证和身份获得,促进教育主体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对教育领域制约、影响教育主体成就和发展的现实与话语开展基于教育主体立场的批判与反思,不断促进教育主体的自觉与自为。未来应着眼智能时代教育主体的新特征重整教育学知识生产,生产“角色在场”的教育学知识,并进一步发展面向主体的“素养”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主体 教育学知识 作业 核心素养 修身学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教育主体失范的分析框架与类型演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逯行 王良辉 周跃良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7,共8页
智能时代的教育主体行为存在失范风险,亟需明确行为失范的具体表现、类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规范策略。研究采用了多案例研究方法,对26个案例信息进行编码,最终形成智能技术环境下教育主体行为失范的分析框架与模型。研究发现,... 智能时代的教育主体行为存在失范风险,亟需明确行为失范的具体表现、类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规范策略。研究采用了多案例研究方法,对26个案例信息进行编码,最终形成智能技术环境下教育主体行为失范的分析框架与模型。研究发现,智能时代教育实践主体的行为失范主要呈现出四种类型,即背离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失范、违反行业与技术标准的行为失范、脱离教育制度约束的行为失范以及触犯法律底线的行为失范,且失范行为在“原生性失范”“转型期失范”“过程性失范”“本质性失范”及“周期性失范”等五种层次之间进行演化。研究旨在为国家部门和相关组织制定政策和开展治理提供依据,以促进智能教育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教育实践主体 行为失范 分析框架 类型演化
下载PDF
教育主体论议 被引量:10
5
作者 谷建春 《求索》 CSSCI 2001年第3期66-68,共3页
能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能否正确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及教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解决入手,多方面对学生的主体性加以论证,旨在明确:一方面,教育要以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发展、弘扬人的主体精神... 能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能否正确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及教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解决入手,多方面对学生的主体性加以论证,旨在明确:一方面,教育要以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发展、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又取决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 主体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力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85,共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依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疑首先且主要具有主体性,但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客体性”,即在思想政治教...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依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疑首先且主要具有主体性,但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客体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的受约性、对象性等特征而使其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下载PDF
树立科学的教育主体观是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下)—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冬桦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3年第2期30-36,共7页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既是一个教师观问题,又是一个学生观问题,两者都是重要的教育思想问题.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主体观,才能'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1],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教育主体 主体 主体 主体间性 教育主体 师生双主体 师生关系
下载PDF
教育主体间性特点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尚卫 《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教育主体间性是教育情境中主体间的内在民生质,它具有主体性、对立统一、教育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点。正确把握其特点,有助于和谐的教育主体间性的达成。
关键词 教育主体 教育主体间性 特点
下载PDF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三重形态及其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颖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63-65,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理论研究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原到社会生活中去 ,只有这样才能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属性特征和他们赖以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才能把握住主体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主体 三重形态 属性特征 本体性主体 实践主体 自我教育主体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风险及其规避——基于教育主体性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黎 周霖 赵磊磊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3,共7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技术客体在今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形态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知识和教育体系提出挑战,由此引发的主体性之痛逐渐显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主体思想的“工业化...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技术客体在今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形态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知识和教育体系提出挑战,由此引发的主体性之痛逐渐显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主体思想的“工业化”、主体交互的“规训化”、技治主义的“宿命化”,进而遮蔽与压抑教育中的人、教育活动、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规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风险,超越教育的主体性之痛,可能的实践理路包括:坚守主体教育实践的理性遵循,培育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构筑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责任伦理体系,实现人与技术的共鸣;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监管机制,提升教育系统的自我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主体 主体教育 技术伦理
下载PDF
师生交往:彰显教育主体间性的基本途径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郭英 刘宪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47,共6页
教育主体间性以其在认识教育主体与处理教育主体间关系中的优势,实现了对以往教育主体观和教育活动观的超越,它的提出不仅使我们对教育主体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突破,也使我们在处理教育活动中主体与主体间关系的问题上获得了崭新的思路,因... 教育主体间性以其在认识教育主体与处理教育主体间关系中的优势,实现了对以往教育主体观和教育活动观的超越,它的提出不仅使我们对教育主体的理解获得了新的突破,也使我们在处理教育活动中主体与主体间关系的问题上获得了崭新的思路,因此有必要创造条件使之充分得以彰显,并成为认识与处理教育主体间关系的准则。在分析教育主体间性及师生交往等关键概念的基础之上,可以揭示师生交往作为彰显教育主体间性的基本途径之必要性与可能性,同时,对教育语言在师生交往彰显教育主体间性中的功用也可以进行必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主体间性 师生交往 教育语言
下载PDF
我国近年来关于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的研究述析 被引量:30
12
作者 郭英 刘宪俊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15,共5页
教育视域中主体间性的研究是我国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它不仅深受哲学主体间性思想的影响,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本文简要分析教育主体间性问题提出的背景条件,概括阐述我国目前关于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教育视域中主体间性的研究是我国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它不仅深受哲学主体间性思想的影响,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本文简要分析教育主体间性问题提出的背景条件,概括阐述我国目前关于教育主体间性问题研究的特点与不足,并指出我国教育主体间性问题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教育主体间性问题 主体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异化与复归——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宇静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8期55-56,62,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表现:教育者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教育劳动过程的异化;受教育者处于某种程度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和对象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的异化。造成异化的主要原因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表现:教育者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教育劳动过程的异化;受教育者处于某种程度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和对象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的异化。造成异化的主要原因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策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观念冲击在教育领域里面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复归之路:教育者、受教育者向自身的复归,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主体的异化 教育主体的复归 异化劳动理论
下载PDF
我国小学生灾难教育主体归属问题探究——基于对我国小学生灾难知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彤儒 祝明银 张小燕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4,共7页
基于全国性问卷调研数据,综合利用ordered probit回归模型和logit回归模型,对我国小学生灾难知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教育、自我教育对小学生灾难知识的掌握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教育... 基于全国性问卷调研数据,综合利用ordered probit回归模型和logit回归模型,对我国小学生灾难知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教育、自我教育对小学生灾难知识的掌握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社区教育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作用机制不具备普遍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小学生灾难教育主体是家庭、学校、媒体、自我和社区;可以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媒体教育、自我教育、社区教育"五位一体"、多元联动的小学生灾难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灾难教育主体 灾难知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体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红升 靳小怡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0-54,共5页
对陕西省两个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体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在督促子女学习、辅导子女功课、进行家校沟通等家庭教育活动的支持主体上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和流动性差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主体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 对陕西省两个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体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在督促子女学习、辅导子女功课、进行家校沟通等家庭教育活动的支持主体上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和流动性差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主体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教育能力较低等问题。构建由政府、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是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水平的关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主体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含义和特点 被引量:11
16
作者 熊洁 尕峰盘山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95-597,共3页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体论为指导,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全面地把握教育主体的含义和特点。为此可以从主客体矛盾双方的比较、与其它学科教育的横向比较、时代特点的纵向比较等角度来进行探析。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下载PDF
教育主体评议 被引量:47
17
作者 胡弼成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是教育理论的基本问题,重新认识教育主体意义深远。以往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有"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和"双主体论"等。在分析上述理论基础上,本... 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是教育理论的基本问题,重新认识教育主体意义深远。以往对教育主体的认识,有"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和"双主体论"等。在分析上述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主体‘一体两面’论"。在同一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主体,它具有"一体两面"的结构,体现"互主体性模式"。教育质量的前提就是调动"两面"的积极性,其基础是创设民主与平等、交流与理解、自由与宽容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教育主体 主体 教育质量
下载PDF
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网络时代教育主体的交往方式 被引量:28
18
作者 刘国永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4-80,共7页
网络时代的现实人和虚拟人是有其特殊内涵的 ,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交往关系是他们相互生成的根本。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关系与现实世界中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关系有着本质差异 ,它可以超越一定的时空限制 ,将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 网络时代的现实人和虚拟人是有其特殊内涵的 ,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交往关系是他们相互生成的根本。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关系与现实世界中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关系有着本质差异 ,它可以超越一定的时空限制 ,将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弥合现实和虚拟的界限。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主要是通过对网上文本的选择和解读而发生的 ,这种对话有利于促进网络教育主体的人格平等与共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方式 现实人 虚拟人 教育主体 交往方式 人格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催生新教育主体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京京 刘正安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共4页
"互联网+"时代对传统教育的各个领域均产生巨大冲击,大数据与云计算背景下的海量网络教育资源改变了传统教育活动发生的时间与空间,使教育形式与内容发生变革,进而打破了传统教育主体之间的平衡关系。"网络教育资源提供... "互联网+"时代对传统教育的各个领域均产生巨大冲击,大数据与云计算背景下的海量网络教育资源改变了传统教育活动发生的时间与空间,使教育形式与内容发生变革,进而打破了传统教育主体之间的平衡关系。"网络教育资源提供者"日渐脱离纯客体身份而成为新教育主体,并以其独有的跨界性、互动性、平等性、主体性等基本特性重新构建教育主体间的颠覆与重构、包含与转化、依存与推动的新型关系,推动教育改革、引导未来教育的发展,进而为终身教育、个性化教育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引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传统教育主体 网络教育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提供者
下载PDF
关于高校教育主体现状的调查分析——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安玉发 郑培爱 +3 位作者 周进 侯玉峰 曲越 欧阳永志 《高等农业教育》 2002年第12期23-29,共7页
教育包括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两个方面,教育主体指教育机构中能够对教育对象的思想、情感、情绪或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群体,对于我国的高校而言,教育主体主要由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三大群体构成。一所高校教育主体的... 教育包括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两个方面,教育主体指教育机构中能够对教育对象的思想、情感、情绪或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群体,对于我国的高校而言,教育主体主要由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三大群体构成。一所高校教育主体的状况决定着其教育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所调查的高校样本中国农业大学的教育主体的现状表明,我国高校全面强化教育主体的责任感和育人意识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分析 高等教育 教育主体 教育对象 责任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