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5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机会公平对劳动力流入地选择的影响--基于代际流动视角
1
作者 徐晓红 赵云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7,共11页
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造城市层面的教育机会公平衡量指标,并结合中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以及相关城市特征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探讨了教育机会公平如何影响劳动力的流动决策。研究发现,不同城市间教育机会公平的差异是影响劳动... 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造城市层面的教育机会公平衡量指标,并结合中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以及相关城市特征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探讨了教育机会公平如何影响劳动力的流动决策。研究发现,不同城市间教育机会公平的差异是影响劳动力流入地选择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劳动力倾向于流入教育机会公平程度高的城市,但这一偏好会随着城市落户门槛的提高而减弱。进一步分析表明,教育机会公平对劳动力的吸引作用存在明显的个体特征异质性,高教育水平、新生代、具有正规就业身份和已婚的劳动力群体更看重地区教育机会公平程度。文章结论对如何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优化地区人力资本配置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机会公平 劳动力流动 条件Logit模型
下载PDF
流动农民工子代教育机会的获得——家庭社会资本视角
2
作者 杨丽芳 董永贵 《少年儿童研究》 2024年第2期42-51,共10页
本文以就读于重点大学的6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探讨流动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对其子代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建立在血缘、亲缘和地缘上的同质型社会资本并未随农民父母的流动而遭到破坏,受访者及其家长往往借... 本文以就读于重点大学的6位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探讨流动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对其子代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建立在血缘、亲缘和地缘上的同质型社会资本并未随农民父母的流动而遭到破坏,受访者及其家长往往借助业缘、学缘以及与陌生人熟识结缘构建异质型社会资本,争取城市公立学校的入学机会、学校教师的积极关注、关键性的高校报考信息等,最终助力子代取得较好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农民工 社会资本 教育机会 家庭资本
原文传递
公平理念下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配额悖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拥军 杨伟艺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8,73,共12页
配额制度能够帮助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更加公平有效的配置,并保证社会处境不利者获得基本的教育份额。然而在现实性上,公平理念下的高等教育配额设计仍然面临着诸多难以回避的悖论。从高等教育接受者视角看,高考分数对于教育接受者而言意... 配额制度能够帮助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更加公平有效的配置,并保证社会处境不利者获得基本的教育份额。然而在现实性上,公平理念下的高等教育配额设计仍然面临着诸多难以回避的悖论。从高等教育接受者视角看,高考分数对于教育接受者而言意味着平等的教育竞争资格,但不同教育接受者因各种内外因素或不同等级与群体的划分常常会遭遇差异性对待;从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视角看,不同高等教育接受者需要面对裹挟其中的高等教育在制造精英与普惠大众间的质量悖论,以及因性别差异等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价值悖论。由于准入悖论、过程悖论和成长悖论的客观存在,公平的分配理念和科学的配额设计在运用于高等教育全过程中,仍然只能小心翼翼而无法左右逢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理念 高等教育机会 高等教育资源分配 配额悖论
下载PDF
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划分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本能 强晓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5-77,82,共4页
教育机会均等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层面、多因素的复杂问题。阐述当前对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几种不同的划分,并从影响教育机会均等诸因素的不同存在方式,将教育机会均等划分为显性的教育机会均等和隐性的教育机会均等,这一分类模式将有助... 教育机会均等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层面、多因素的复杂问题。阐述当前对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几种不同的划分,并从影响教育机会均等诸因素的不同存在方式,将教育机会均等划分为显性的教育机会均等和隐性的教育机会均等,这一分类模式将有助于解决教育机会公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教育机会 教育公平 教育机会均等 显性教育机会 隐性教育机会
下载PDF
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进展与优化对策
5
作者 佘宇 陈松柏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42,共11页
当前,我国教育机会均等取得重大进展,教育资源可及性明显提高,经济可负担性不断提高,全民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教育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但与此同时,我国教育机会均等也面临新的挑战。鉴于此,建议提... 当前,我国教育机会均等取得重大进展,教育资源可及性明显提高,经济可负担性不断提高,全民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教育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但与此同时,我国教育机会均等也面临新的挑战。鉴于此,建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内涵发展;树立科学教育观,完善教育机会均等的保障机制;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统筹,提高教育经费保障的政府层级;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率,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均等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资源 教育普及 教育均衡 教育质量
下载PDF
关于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冯建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46,共12页
逐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是近代以来国际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由于不同国家之间,一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在当代,教育机会不均等,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敏感问题。对这个问题不... 逐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是近代以来国际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由于不同国家之间,一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在当代,教育机会不均等,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敏感问题。对这个问题不予重视,或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的安定;然而,教育机会均等又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口号。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平等的王国,把教育机会均等理解为“平均主义”或“结果均等”,也会造成思想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机会均等 社会主义 教育机会不均等 我国教育 教育机会 义务教育 制度化教育 入学率 学业成功 终身教育
下载PDF
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有禄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30,共3页
关于教育机会分配公平性问题的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其研究脉络:一是对教育机会及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研究,二是对教育机会分配主体的研究,三是对教育机会分配程序及原则的研究,四是对教育机会分配公平性评价的研究。
关键词 教育机会 教育机会分配 教育机会均等
下载PDF
教育大数据赋能义务教育公平发展-胡森教育机会公平论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爽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23年第3期110-114,共5页
随着社会进入数据化时代,大数据与教育的联系不断加深,新的时代特征下,人们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关注点逐渐从入学机会公平转移为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全过程公平,教育大数据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以... 随着社会进入数据化时代,大数据与教育的联系不断加深,新的时代特征下,人们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关注点逐渐从入学机会公平转移为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全过程公平,教育大数据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胡森的教育机会公平论为理论视角,探讨教育大数据如何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各环节赋能义务教育公平发展,以及教育相关利益主体的具体责任。同时在数据与教育深入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如学生信息泄露等隐患。教育相关主体要未雨绸缪,使教育大数据在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上发挥最大的积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大数据 义务教育公平 胡森 教育机会公平论
下载PDF
教育机会均等:基本领域
9
作者 王本陆 《现代教育论丛》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8,共4页
一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讨论得比较多,也有不少成果。但是,教育机会均等究竟应如何理解,还缺乏系统的阐述。主要问题是:大家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讨论较多,而对其外延的考察显得不足。作为一个确定的科学概念,不仅要有... 一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讨论得比较多,也有不少成果。但是,教育机会均等究竟应如何理解,还缺乏系统的阐述。主要问题是:大家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讨论较多,而对其外延的考察显得不足。作为一个确定的科学概念,不仅要有清晰的内涵,而且应有明确的外延。因而,要准确把握教育机会均等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机会 少数民族语言 基本领域 缺陷儿童 现代教育 教育机会不平等 身心发展 教育资源 特殊教育
下载PDF
扩招背景下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研究
10
作者 李莹 王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4,共8页
本文借鉴机会不公平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从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三个维度量化研究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并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探析背后的成因与机制。研究发现:扩招导致城乡内部高等教育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不... 本文借鉴机会不公平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从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三个维度量化研究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并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探析背后的成因与机制。研究发现:扩招导致城乡内部高等教育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城镇的变动幅度更大,扩招带来的利好更多地被城镇群体捕获,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户籍导致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并没有随着扩招的持续出现明显减弱。城乡公平的可及性差异中,扩招带来的规模效应占首位,机会公平改善带来的均等效应次之,环境因素本身的差异带来的结构作用较小则限制了农村居民公平可及性这一综合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机会 城乡差异 高校扩招 可及性 公平性
下载PDF
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比较乡-城、城-城两类流动人口的差异
11
作者 刘宁宁 杨菁菁 吴克明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19,共8页
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更加有利于家庭条件较好的随迁子女,少数学者则认为该政策能有效保障农村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已有文献仍缺乏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对两类流动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 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更加有利于家庭条件较好的随迁子女,少数学者则认为该政策能有效保障农村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已有文献仍缺乏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对两类流动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城乡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并探究了该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城镇随迁子女,且这种效应仅在高政策门槛地区存在,低门槛地区不存在。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意愿,且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农村留守子女。同时,异地高考政策可显著降低农村随迁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坚持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充分发挥该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杠杆作用;流入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本地高中教育服务能力;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完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地高考政策 随迁子女 高等教育机会 城乡差异
下载PDF
高校扩招中的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城乡差异及其内部性别分化
12
作者 邵剑耀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背景下,教育不平等现象更可能以细微形式存在。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提升了各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但总体及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上的城乡不平等现象并未因而得到缓解或减小,城市群体依然存在显著优势,城乡... 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背景下,教育不平等现象更可能以细微形式存在。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提升了各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但总体及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上的城乡不平等现象并未因而得到缓解或减小,城市群体依然存在显著优势,城乡内部均呈现出“女强男弱”的新现象,城市内部“女强”主要体现在本科教育上,而农村内部“女强”则主要体现在专科教育上。家庭文化资本对城市女性群体的影响大于城市男性群体,而对农村内部不同性别群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父亲受教育水平仅作用于农村女性群体,母亲受教育水平主要作用于农村男性群体。家庭政治资本仅对城市群体的总体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具有显著影响,且更易作用于男性群体。高校扩招主要改善了城市男性群体因家庭阶层高低而造成的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不平等现象。相较于其他群体,城市低阶层家庭男性群体在高校扩招中获益最多。因此,应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入学信息资本,实施高等教育“补偿原则”;建构和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弥补低资本家庭子女的教育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高等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机会获得 城乡差异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教育机会均等视野下“鸡娃”现象的成因分析及缓解对策
13
作者 舒燕 吴诗仪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18期25-30,共6页
近年来,在教育内卷的背景下,“鸡娃”一词在网络上迅速流传。“鸡娃”的产生是父母教育参与的结果,父母教育参与涉及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从科尔曼的调查报告中可知家庭资本对教育机会的影响最大,因此分别从家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 近年来,在教育内卷的背景下,“鸡娃”一词在网络上迅速流传。“鸡娃”的产生是父母教育参与的结果,父母教育参与涉及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从科尔曼的调查报告中可知家庭资本对教育机会的影响最大,因此分别从家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来分析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并提出缓解过度“鸡娃”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内卷 父母教育参与 教育机会均等
下载PDF
高校扩招、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
14
作者 詹宏毅 郑欣怡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3年第5期60-75,共16页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2018的数据,采用精确断点回归设计,分阶层分群体地考察了高校扩招政策对高等教育、本科教育、中央部属高校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扩招政策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在数量方面的公平程度,但...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2018的数据,采用精确断点回归设计,分阶层分群体地考察了高校扩招政策对高等教育、本科教育、中央部属高校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扩招政策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在数量方面的公平程度,但在质量公平方面呈现出马太效应。在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因素中,研究发现:对于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机会获得,家庭教育背景好的子女在扩招后受益显著,文化再生产模式发挥主要作用;对于中央部属高校教育机会获得,企业或社会团体家庭的子女在扩招后受益显著,说明资源转化模式发挥了主要作用。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社会分层 教育机会公平 断点回归
原文传递
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及其政策意义 被引量:58
15
作者 石中英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82,共8页
本文主要从概念分析入手,讨论了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内涵,把教育机会均等界定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享受同等接受某种教育的可能性,以区别于教育过程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论文认为,作为可能性平等的教育机会均等主要体现为权利平等,具... 本文主要从概念分析入手,讨论了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内涵,把教育机会均等界定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享受同等接受某种教育的可能性,以区别于教育过程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论文认为,作为可能性平等的教育机会均等主要体现为权利平等,具有相对性、不充分性等特点。基于这种新的教育机会均等观,论文讨论了一些相关的教育政策问题,特别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是一种社会行动乃至政治行动,而不单纯是一种教育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机会 教育机会均等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浅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谭细龙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50,共4页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 ,并从教... 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尚未完全实现。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机会、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产生的原因 ,并从教育投入、师资配置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机会 教育权利 入学机会 教育机会平等
下载PDF
择校与教育机会均等 被引量:11
17
作者 范先佐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21,共4页
中小学择校问题,是近几年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择校会不会危害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关键是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教育机会均等。
关键词 教育机会均等 高质量教育 教育机会 择校 不平等 教育经费 教育资源 社会主义条件下 重点中小学 教育公平
下载PDF
论社会、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平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江源 杜长忠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9-32,共14页
教育机会从其提供者的情形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与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天赋提供的教育机会、家庭提供的教育机会、运气提供的教育机会、个人努力提供的教育机会,等等。天赋... 教育机会从其提供者的情形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与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天赋提供的教育机会、家庭提供的教育机会、运气提供的教育机会、个人努力提供的教育机会,等等。天赋、家庭、运气、个人努力等提供的教育机会,皆属私人权利,是教育机会享有者的个人权利。社会,主要通过政府提供的教育机会,则与天赋、家庭、运气、个人努力等提供的教育机会根本不同,它属于公共权利,是全社会人人均应享有的"人权和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非社会 教育机会 教育机会平等
下载PDF
第九讲 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建福 《湖南教育(上旬)(A)》 1998年第9期8-11,共4页
关键词 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平等 实施素质教育 有效途 贫困地区 教育机会 教育不平等 教育资源 教育效益 义务教育
下载PDF
教育机会均等与妇女教育
20
作者 杨秀治 刘建华 《当代教育科学》 1998年第4期56-58,共3页
995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强调,健康、教育和就业应是当今世界妇女工作的重点。实现妇女的教育权利,扩充妇女的教育机会,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分析我国妇女教育的现状,探... 995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强调,健康、教育和就业应是当今世界妇女工作的重点。实现妇女的教育权利,扩充妇女的教育机会,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角度,分析我国妇女教育的现状,探讨进一步扩充妇女的教育机会,实现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机会均等 妇女教育 学龄儿童 教育机会不均等 入学率 教育机会 妇女扫盲 社会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 女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