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2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路径与实践探索
1
作者 李华 田俊格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在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输送了许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同时,也是推动师范院校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以及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办学方向的重要措施。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促... 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在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输送了许多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同时,也是推动师范院校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以及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办学方向的重要措施。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教师的实践能力是衡量卓越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实践能力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研究采用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内涵和结构进行了阐释,并对当前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从案例教学、技能赛事、优课设计和教育实习四个方面提出对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实践能力 培养路径 实践探索 现代教育技术
下载PDF
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科研能力的行动研究——以外语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为例
2
作者 孙若红 杨馨艺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理论、实践和研究分离是导致目前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科研能力不足的关键问题。强化案例教学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递进式阅读-研讨→反思-应用”案例教学能够实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标,使学生具备将所学知识迁移至教育教学实践与... 理论、实践和研究分离是导致目前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科研能力不足的关键问题。强化案例教学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递进式阅读-研讨→反思-应用”案例教学能够实现案例教学的最终目标,使学生具备将所学知识迁移至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论应用与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能力 案例教学 教育硕士 行动研究
下载PDF
UbD理论下教育硕士教育理论课程群案例教学设计研究——基于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及学生需求的多维分析
3
作者 杨旻旻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UbD即以理解为导向的逆向教学设计,其面向真实情境以及指向实践能力迁移的教学目标与案例教学具有契合之处。通过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改革精神的解读以及当前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理论课程改革需求的分析,可以发... UbD即以理解为导向的逆向教学设计,其面向真实情境以及指向实践能力迁移的教学目标与案例教学具有契合之处。通过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改革精神的解读以及当前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理论课程改革需求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教育理论类课程存在教学与基础教育实践相脱节、素养评价导向缺失、过程性指导不足、知识系统性不强等问题。UbD理论下教育硕士教育理论课程群案例教学设计范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D理论 教育硕士 课程改革 案例教学设计 素养导向
下载PDF
教育硕士眼中“好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角色定位——基于NVivo11软件的质性文本分析
4
作者 李艳灵 李昱霖 《高教学刊》 2024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教师教育者所扮演的专业角色对于教育硕士教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影响重大。研究对H大学40份教育硕士关于他们眼中“好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期待文本资料展开分析,探究教育硕士眼中“好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角色定位。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 教师教育者所扮演的专业角色对于教育硕士教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影响重大。研究对H大学40份教育硕士关于他们眼中“好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期待文本资料展开分析,探究教育硕士眼中“好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角色定位。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运用NVivo11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构建教育硕士眼中“好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教育硕士眼中的“好教师教育者”的角色可以归纳为研究者、引导者、激发者、联络者、示范者五大角色,结合文本及相关理论对五大角色进行内涵解析。研究结果可为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指明具体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好教师教育者” 角色定位 扎根理论 文本分析
下载PDF
多源流理论视角下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演变分析
5
作者 李秋石 景达 《高教论坛》 202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对1996-2023年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的变迁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其政策相继经历三个变迁阶段:试办探索初步发展期、扩招改革高速发展期、质量建设深化发展期。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尝试对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的源流展... 对1996-2023年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的变迁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其政策相继经历三个变迁阶段:试办探索初步发展期、扩招改革高速发展期、质量建设深化发展期。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尝试对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的源流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位供给与社会需求、培养质量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形成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议程的问题源流;党和国家的教育理念、国家的战略决策形成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议程的政治源流;政府的积极推动、专家学者的咨政建言构成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议程的政策源流。在三源流动态耦合之下,开启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和试办、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三扇“政策之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流理论 研究生教育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教育政策 政策演变
下载PDF
英语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
作者 彭卓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点和招生人数众多,但较少学者对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展开研究,而课程设置是关涉硕士培养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以“双一流”高校和普通地方性高校的英语教育硕士课程为例,探究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点和招生人数众多,但较少学者对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展开研究,而课程设置是关涉硕士培养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以“双一流”高校和普通地方性高校的英语教育硕士课程为例,探究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结果显示:英语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存在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课程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哲学类、专业选修类和前沿性课程不多等问题。鉴于此,各院校可采取跨校选课或外聘任课教师的措施,并且增设教育哲学类、专业选修类和前沿性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育硕士 课程设置 教育哲学 专业选修课 前沿性课程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教育硕士生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价值向度与实践逻辑
7
作者 赵虹元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育硕士生的关键能力,富有成效的教学反思有助于其内化教育理论、关注教学实践、实现专业自主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结合,构建丰富、逼真、可操控的教学实践情境,能够打破高校与中小学校之间的时空壁...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育硕士生的关键能力,富有成效的教学反思有助于其内化教育理论、关注教学实践、实现专业自主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结合,构建丰富、逼真、可操控的教学实践情境,能够打破高校与中小学校之间的时空壁垒,使教育硕士生通过沉浸式体验、精深化反思和应用性检验,有效提升教学反思能力。这需要高校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立虚实结合的教学实践体系,建构大中小学一体化虚拟教研室,实现教育硕士生“在场式”“统整式”“互动式”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教育硕士 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下生物教育硕士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8
作者 邹龙 黄运红 +1 位作者 倪海燕 龙中儿 《高教学刊》 2024年第9期139-142,共4页
为提升教育硕士从事“素养为本”基础教育事业的核心竞争力,该文以面向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学位必修课程论文写作指导为例,论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及其必要性,从“模块化”教学内容的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创... 为提升教育硕士从事“素养为本”基础教育事业的核心竞争力,该文以面向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学位必修课程论文写作指导为例,论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及其必要性,从“模块化”教学内容的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多元化”考核方法的优化等方面介绍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培养 学科教学(生物) 核心素养 论文写作指导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从“实践教学”走向“具身学习课程”:教育硕士“三习一训”一体化研制进路
9
作者 谢翌 朱梦梅 程雯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培育实践素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旨趣。然而,大部分培养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一直倚重学术性课程,实践课程普遍存在目标模糊、内容零散、实施碎片化...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培育实践素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旨趣。然而,大部分培养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一直倚重学术性课程,实践课程普遍存在目标模糊、内容零散、实施碎片化、过程性评价和管理缺位等问题。实践素养的生成需要有结构化、统整化的课程任务支持,因而需要对实践课程进行一体化构建。基于课程统整的视角,将现有的“三习一训”实践教学转化为以“学”为中心的过程性课程任务群,通过多主体协作、多资源统整、多场域协同,共同支持实践课程各环节的系统规划与有效运作,进而形成关联的、连续的、统整的、进阶式的多路向实践素养发展通道,助力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实践教学 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能力 具身学习
下载PDF
基于学术性与职业性统一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摭谈——以学科教学(历史)为例
10
作者 曹华清 张艳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的“职业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培养要求,教育硕士培养需兼顾教师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培养对象能够将研究建立在实践之上、将实践提升到研究水平。审视近五年学科教学(历... 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的“职业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培养要求,教育硕士培养需兼顾教师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和实践知识,让培养对象能够将研究建立在实践之上、将实践提升到研究水平。审视近五年学科教学(历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确实彰显了研究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关系,然而,学位论文选题并不能完全反映培养的实际情况。在现实的培养过程中,遇到了教育硕士生源基础多元多样与培养时间捉襟见肘的双重挑战。基于此,导师需要兼顾学术研究与实践取向,在培养全过程中探寻应对挑战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学术研究能力 实践能力 培养
下载PDF
“双导师制”下的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11
作者 康张琪 潘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77-180,共4页
“双导师制”打破了教育硕士研究生以理论知识为主、忽略教学实践的培养局限,强调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双导师制”存在教育硕士实践课程与中小学课程融合不足,中小... “双导师制”打破了教育硕士研究生以理论知识为主、忽略教学实践的培养局限,强调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双导师制”存在教育硕士实践课程与中小学课程融合不足,中小学导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变动性大,校内外双导师缺乏有效交流与协作,“双导师制”执行措施和反馈整改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探索,提出了“精心设置课程,将实践课程贯穿培养全过程;稳定导师队伍,有效提升中小学导师队伍素质;加强交流沟通,构建‘U-G-I-S’协同培养机制;创新实践教学,增强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效果;强化教育管理,加强‘双导师制’实施监控力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师制” 教育硕士研究生 教学实践能力 见习 实习
下载PDF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永成 《中学物理》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分析了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构建全日制教育硕士职业胜任力模型并探讨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策略,以应对培养过程面临的问题,力求为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革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胜任力 全日制教育硕士 培养策略
下载PDF
大理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路径优化
13
作者 庄玉昆 李娜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大理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所招生源中非师范生一直保持着较高比例;而与中小学之间建立有效合作关系的壁垒依然存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师教育者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作用需要加强;学术性与实践性的矛盾仍困扰着全日制教育硕... 大理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所招生源中非师范生一直保持着较高比例;而与中小学之间建立有效合作关系的壁垒依然存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师教育者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作用需要加强;学术性与实践性的矛盾仍困扰着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改革。为此,需提升大学科研反哺中小学教学实践的能力,推动大理大学与优质中小学之间互惠共赢;建立有效的教师教育者培育机制推动双导师制协同共生;同时以反思性实践能力培养改革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取向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 教师教育 反思性实践能力
下载PDF
非师范类综合性大学英语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探索
14
作者 薛冰月 吴春容 《教育进展》 2024年第4期746-755,共10页
为强化基础阶段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院校不断增加。本研究基于学生视角,对Q大学这一非师范类综合性大学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养方式及教学质量评价5个维度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 为强化基础阶段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学科教学(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院校不断增加。本研究基于学生视角,对Q大学这一非师范类综合性大学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养方式及教学质量评价5个维度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发现,该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尽管整体上获得学生肯定,但还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实践能力培养缺乏保障和导师队伍建设缺乏引导、管理和沟通机制等问题,本文提出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联合培养体与实习基地的建设等建议,以期为改善该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供其他非师范类综合性大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师范类综合性大学 英语教育硕士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类课程建设与实践——以辽宁师范大学为例
15
作者 韩东伯 金美月 关尔群 《新课程研究》 2024年第9期1-3,共3页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型复合人才。辽宁师范大学对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类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创新建设与实践,构建专家引领、理实融合、育训一体、贯穿培养全过程、核心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型复合人才。辽宁师范大学对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类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创新建设与实践,构建专家引领、理实融合、育训一体、贯穿培养全过程、核心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立贯穿培养全过程的课程结构;构建贯穿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培养体系;确立可操作、协同推进的学业评价指标,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管理类课程 教育硕士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全日制教育硕士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16
作者 吴江 《梧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根据全日制教育硕士对教育实习满意度的现状调查,探究影响学生实习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路径。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理论分析构建出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假设。研究结果显... 根据全日制教育硕士对教育实习满意度的现状调查,探究影响学生实习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路径。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理论分析构建出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假设。研究结果显示:学生教育实习的满意度主要受客观和主观2个方面6个维度的影响,其中总体满意度受实践导师、实习条件以及自我认可与肯定的正向影响,受学生的预期期待值的负向影响,而实践导师、实习任务和学校支持与服务3个维度又会通过预期期待的中介作用影响总体满意度。为此,需要培养单位重视教育实习,做好与实习单位的协调沟通工作,提升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并且保持学生对实习的适度期望,培育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教育硕士的实习满意度和实习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 结构方程模型 实习满意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满意度调查研究
17
作者 彭万英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7-55,共9页
以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自编问卷对我国教育硕士培养院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在校生、毕业生、校内理论导师、校外实践导师、管理者及任课教师六大群体进行专业满意度现状调查,并对其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 以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自编问卷对我国教育硕士培养院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在校生、毕业生、校内理论导师、校外实践导师、管理者及任课教师六大群体进行专业满意度现状调查,并对其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最终提出应从进一步优化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以凸显基础性;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凸显双师合作性;进一步细化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以凸显一致性;进一步加大管理与经费支持力度,以凸显服务性四方面来提高专业满意度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 专业满意度 教育硕士满意度 教师满意度
下载PDF
职教领域教育硕士数字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培育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瑗彬 石伟平 辛雨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9-85,共7页
职教领域教育硕士被视为未来职业教育教师的后备军,加强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培养是加快数字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背景下,明确职教领域教育硕士数字胜任力内涵,从数字理念与态度、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教育... 职教领域教育硕士被视为未来职业教育教师的后备军,加强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培养是加快数字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背景下,明确职教领域教育硕士数字胜任力内涵,从数字理念与态度、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教育与教学、数字关怀与支持、数字合作与发展五大维度构建职教领域教育硕士的数字胜任力模型,提出学—做—教—研“六段四阶”的数字胜任力培育路径,并以此指导开展具体的培育实践,以期培养出数字时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师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职业技术教育 数字胜任力 模型构建
下载PDF
美国“临床”型教育硕士课程建构模式探究及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勇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84,共19页
美国“临床”教师教育理念对教育硕士课程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颠覆了传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师教育课程建构模式,形成了由课程主导系统、支持系统、评价系统三大系统有机整合而成的“临床”型课程建构新模式,鲜明地凸显出以“临... 美国“临床”教师教育理念对教育硕士课程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颠覆了传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师教育课程建构模式,形成了由课程主导系统、支持系统、评价系统三大系统有机整合而成的“临床”型课程建构新模式,鲜明地凸显出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交织安排理论课程和实验室课程、重视临床伙伴关系和教师教育者团队等课程支持系统的建构、通过外部“临床标准”和实践取向的内部评价为课程导向及提供保障等特征。美国“临床”型教育硕士课程建构模式对于我国推进实践取向的教育硕士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尝试建构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深度融合、构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社团建设、推进实践导向的课程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硕士课程改革的可能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型教育硕士课程建构模式 临床实践 课程体系 课程评价系统
原文传递
兴师强教视角下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浙江某高校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红星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0期193-196,共4页
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就业问题对于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引领作用。对浙江某高校自招生以来所有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统计总体就业结果,对不同性别、专业、届别毕业生在就业去向、单位性质和学校类型等维度的差异... 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就业问题对于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引领作用。对浙江某高校自招生以来所有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统计总体就业结果,对不同性别、专业、届别毕业生在就业去向、单位性质和学校类型等维度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形势好,但基础教育高学历师资缺口仍较大;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但到基层基础教育系统就业比例低;人职匹配度高,但部分专业毕业生在非教育系统就业人数多。建议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健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与就业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增加招生与培养数量,鼓励面向基层与基础就业,为兴师强教提供体制机制、人才供给和队伍质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师强教 全日制教育硕士 就业 对策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