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8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水裂隙岩石中等温和非等温水流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Pruess,K 王文斌 《国外地质(成都)》 1991年第4期10-18,共9页
关键词 非饱水 裂隙 岩石 水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市政道路结构地下管线探测与力学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芮勇勤 袁健玮 +1 位作者 金生吉 许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目的】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与既有运行管线产生交互。地下管线具备给水、雨污水处理、化石能源运输、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电能输送等功能,担负着水、电、信息和能量的供给与传... 【目的】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与既有运行管线产生交互。地下管线具备给水、雨污水处理、化石能源运输、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电能输送等功能,担负着水、电、信息和能量的供给与传输,被称为城市的“神经”和“血管”,更是稳定城市运行的“生命线”。管线的渗漏、破裂甚至引发路面塌陷,不仅严重影响交通,还为城市排水系统埋下重大安全隐患。每年各地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地下管线的探测与维护。【方法】针对市政道路中地下管线分布、损伤及渗漏的普遍问题,基于探地雷达技术,提出了一种地下管线探测方案。通过探测不同种类管线的数据,结合原理分析、试验和数值模拟验证,研究管线渗漏引发路面沉陷的机理。【结果】该方案基于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通过图谱特征识别方法获取地下管线的分布、埋深、管径、材质、管线内部介质以及空洞等参数。结合伪彩色电平图、灰色电平图及波形堆积图等信号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管线渗漏特性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研究揭示了渗漏发展的趋势及其对道路结构的损伤机理。【结论】研究表明,道路损伤受多因素影响,包括路面车辆荷载、管道内部压力、管道埋深和直径等。通过探地雷达反射图像的逆向分析,结合路面的病害动力固结数值模拟,可评估管线运行状况及受力特征,从而优化管线布置点位和材质,强化管线上部结构设计,加强路基的防沉陷保护,避免工后路面沉降开裂。研究建议通过调整受力点位置、扩大受力面积和避免应力集中,预防路基结构与管线的破损。本文基于探测数据与数值模拟,对比不同种类管线的变形特性,总结管线渗漏的作用规律,为后续地下工程的定向开挖和城市道路灾害的排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道路结构 地下管线 地质雷达 探测 道路损伤 渗漏机理 力学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振动混合器内上浮颗粒悬浮特性数值模拟
3
作者 李良超 赵国柱 +2 位作者 马国鹭 张磊 徐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4,162,共9页
对振动混合器内颗粒悬浮特性的深入了解,可为该类混合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上浮颗粒在振动混合器内的悬浮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振动盘的... 对振动混合器内颗粒悬浮特性的深入了解,可为该类混合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应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上浮颗粒在振动混合器内的悬浮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振动盘的往复运动采用动网格技术进行处理.通过模拟得到了混合器内的流场和颗粒的动态悬浮特性,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振动混合器内流场的典型特征为在振动盘的上方和下方各形成一循环涡流,涡流强弱随振动盘往复运动周期变化,但涡流方向保持不变,颗粒在混合器内悬浮分别经历均匀性快速变好、略微变好和动态稳定悬浮3个阶段.提高频率和增大振幅均可以使颗粒更快达到稳定悬浮,且悬浮的均匀性更好,但增大振幅会使悬浮的均匀波动性有所变大.增大固含量可使颗粒悬浮的均匀性增加,波动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混合器 上浮颗粒 固液悬浮 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钢混水塔爆破参数的安全校核及数值模拟验证分析
4
作者 刘涛 李洪伟 +4 位作者 刘伟 梁昊 吴延梦 黄昕旭 储亚坤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
为实现复杂环境下38 m高配筋率钢混水塔的拆除爆破,充分考虑了水塔筒体直径小、筒壁薄、配筋率高、水塔底部结构复杂且不对称的结构特点,利用水塔原有门洞沿倒塌中心线设计对称卸荷槽、定向窗,爆破切口设计为圆心角230°、切口高度1... 为实现复杂环境下38 m高配筋率钢混水塔的拆除爆破,充分考虑了水塔筒体直径小、筒壁薄、配筋率高、水塔底部结构复杂且不对称的结构特点,利用水塔原有门洞沿倒塌中心线设计对称卸荷槽、定向窗,爆破切口设计为圆心角230°、切口高度1.5 m的正梯形切口,运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塔倒塌失稳进行安全校核,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的弯矩破坏准则对水塔倒塌失稳进行验算并运用ANSYS/LS-DYNA软件对水塔倒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水塔爆破后在塑性角形成前不会发生下坐和后坐,确保了水塔可以顺利倒塌失稳并且定向倾倒,水塔实际倒塌过程与模拟倒塌过程一致,验证了爆破参数的安全性与数值模拟的实用性,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除爆破 数值模拟 高配筋率钢混水塔 倒塌失稳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数值物理模拟方法与应用研究
5
作者 齐庆新 王守光 +7 位作者 王美美 崔春阳 刘化广 王嘉敏 穆鹏宇 朱小景 李海涛 许学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由于冲击地压现场试验危险性高、监测困难、难以控制触发机制等局限,建立有效的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是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针对冲击地压物理相似模拟,介绍了相似模拟实验材料的研发进展,在静力相似准则基础上发... 由于冲击地压现场试验危险性高、监测困难、难以控制触发机制等局限,建立有效的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是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针对冲击地压物理相似模拟,介绍了相似模拟实验材料的研发进展,在静力相似准则基础上发展了煤岩体动力相似准则,提出了惯性力相似条件,在此基础上开展材料研发和相似模型设计,研究表明:由高聚物、石英砂等组成的相似材料与煤岩动力破坏过程的强度和破坏模式等均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结合冲击地压应力波场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台,开展了波场传播诱冲过程相似模拟实验,发现应力波在顶底板间相互干涉、叠加,形成煤层槽波,应变场整体上也逐步汇聚在煤层,形成局部化带,最终导致冲击破坏。针对冲击地压数值模拟,介绍了有限元法等连续介质力学方法、离散元法等不连续变形模拟方法,以及连续介质力学-不连续变形耦合方法在冲击地压数值模拟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非线性有限元与不平衡力理论在研究冲击地压潜在风险中的应用前景,围绕煤岩体弹射的势动能瞬态转换力学机制,分别阐述了弹射前期高弹性能体形成、弹射中期岩体瞬间脆断和块体形成的非平衡条件、弹射后期块体运动的模拟思路。最后,介绍了近场动力学与有限元耦合模拟算法在模拟煤岩冲击地压连续-非连续转换中的初步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本研究有望为煤矿冲击地压模拟提供新思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物理相似模拟 动力相似准则 数值模拟 弹射理论模型
下载PDF
基于DPM-VOF耦合的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多相流动数值模拟
6
作者 闫红杰 黄正宗 +2 位作者 郝澳 夏韬 刘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620,共14页
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天然气-熔体或载气-熔体-煤粉构成的多相体系复杂行为与熔炼效率和系统产能紧密相关。本文基于DPM-VOF耦合模型,研究了工业尺度的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分别以天然气和煤粉为还原剂的气-液两相流和气-液-固多相流复杂行... 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天然气-熔体或载气-熔体-煤粉构成的多相体系复杂行为与熔炼效率和系统产能紧密相关。本文基于DPM-VOF耦合模型,研究了工业尺度的高铅渣底吹还原炉内分别以天然气和煤粉为还原剂的气-液两相流和气-液-固多相流复杂行为。结果表明:天然气作还原剂时,炉膛两端熔体流速平缓,喷枪区域流速剧烈,呈“脉冲状”分布;喷枪附近压力呈两侧大、中间小的“V”字形分布;喷枪区域压力波动剧烈,虽可强化气液搅拌过程但易造成喷枪损坏和熔体喷溅。采用煤粉作还原剂时,煤粉从喷枪喷出后最初分布在气团内部和气液交界面处,随后扩散至熔池中上部和烟气区域;熔池内煤粉分布在0.25~0.85 m深度范围;喷枪附近煤粉浓度相近,均未出现沉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吹还原炉 多相流 DPM-VOF模型 数值模拟 直接炼铅工艺
下载PDF
地铁隧道洞内水平真空超前降水数值模拟
7
作者 陈恺 赵国庆 +1 位作者 唐汐 杨扬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0,共6页
针对低渗透性粉细砂、砂质粉土交界面层间水抽排困难的问题,以北京地铁3号线某区间降水工程为背景,建立了水平真空降水三维数值模型。在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抽水时间、抽水压力、水平井长和井间距等参... 针对低渗透性粉细砂、砂质粉土交界面层间水抽排困难的问题,以北京地铁3号线某区间降水工程为背景,建立了水平真空降水三维数值模型。在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抽水时间、抽水压力、水平井长和井间距等参数对水平真空降水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井出水速度在抽水初期会快速衰减,抽水1d后出水速度降低约32%,此后抽水速度基本趋于稳定;水平真空抽水的出水量随抽水压力的增加而显著增大;水平井越长,其负压影响区范围越大,当单井长从5m增至25m,以0.04MPa为界的负压影响区宽度从4m增至13.5m,增幅237.5%;当双井间距从3m增至18m,双井间真空度0.055MPa的负压区从沿全长重叠逐渐发展至不再重叠,在设计井间距时宜考虑能够形成一定的负压重叠区以保证降水效果。研究成果可为该类降水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性粉细砂地层 层间水 水平真空井 孔隙水压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原油储罐重质沉积物超声波空化微射流清洗实验及数值模拟
8
作者 贾文龙 肖欢 +3 位作者 冷翔宇 黄巧竞 刘程玮 吴瑕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8-1296,共9页
针对原油重质沉积物超声波空化微射流清洗作用机理不明确、微射流对沉积物的冲击作用缺乏定量表征等问题,建立了超声波空化微射流冲击清洗重质沉积物的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了超声波空化微射流对沉积物的清洗机理及规律。结... 针对原油重质沉积物超声波空化微射流清洗作用机理不明确、微射流对沉积物的冲击作用缺乏定量表征等问题,建立了超声波空化微射流冲击清洗重质沉积物的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了超声波空化微射流对沉积物的清洗机理及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空化微射流存在高度随机性,导致沉积物表面形成大量不均匀凹坑,凹坑直径近似呈GEVⅡ分布;沉积物内部及壁面黏结处出现扩展性裂纹,促使沉积物剥离;沉积物表面凹坑直径和深度与超声波声压呈线性增大规律,超声波对凹坑深度的影响大于直径的影响。超声波功率从100 W增大到300 W,声压从100 kPa增加至200 kPa,超声波作用60 s,实验得到凹坑平均直径从6.10μm增大至7.38μm,平均深度从1.18μm增加至3.46μm;数值仿真计算凹坑直径从9.60μm增大至9.80μm,平均深度从1.42μm增加至3.8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沉积物 超声波 空化 微射流 清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7003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
9
作者 刘国勇 曾贤文 朱冬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5,共12页
为探究工艺参数对7003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的影响,建立7003挤压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仿真模型,研究7003挤压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过程中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变化,并通过淬火实验验证了型材在线气雾淬火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采用响应面... 为探究工艺参数对7003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的影响,建立7003挤压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仿真模型,研究7003挤压铝合金型材在线气雾淬火过程中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变化,并通过淬火实验验证了型材在线气雾淬火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采用响应面优化法探究型材运行速度、纵向喷嘴间距以及周向气雾冷却喷嘴气水比对型材在线气雾淬火时间以及淬火过程中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规律,得到该型材在线气雾淬火最优的生产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型材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型材运行速度30 mm/s,纵向喷嘴间距155 mm,气水比1.32.与优化前相比,型材在线气雾淬火时间减少了33.1%,淬火过程中的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21.2%,最大残余应力减小了62.9%,型材在线气雾淬火的效率及淬火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淬火 变形 数值模拟 气雾冷却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冰层钻具刮削刀头切削破碎冰层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史怀忠 孙金铭 +4 位作者 赫文豪 王海柱 熊超 陈晗 胡成涛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
冰的力学性质是极地钻探极其重要的参数,主要包括压缩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度等。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刮削刀头切削破碎冰层特性,根据平均切削力和切削力变异系数来探究刮削刀头受力特征,并开展了切削工艺参数对刮削刀... 冰的力学性质是极地钻探极其重要的参数,主要包括压缩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度等。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刮削刀头切削破碎冰层特性,根据平均切削力和切削力变异系数来探究刮削刀头受力特征,并开展了切削工艺参数对刮削刀头切削破碎冰层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刮削刀头切削破冰过程中,在刀头前端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且在整个切削过程中,伴随着离散状冰屑的产生与四溅;(2)随着刮削刀头后倾角的增加,冰体塑性损伤程度增加、冰屑尺寸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切深的增加,塑性损伤程度增加,冰屑尺寸变化、飞溅范围也相应增大;(3)切削深度和后倾角的增加均会增大冰体的平均切削力,但后倾角在0°~15°、切深在1.0~3.0 mm这一范围内变化时波动小;(4)切削深度对切削力变异系数的影响显著于后倾角,小切深对应小切削力变异系数,但增大切深不代表变异系数一定升高。本研究成果可为极地钻探破冰中刮削刀头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削刀头 冰层钻进 数值模拟 变异系数 冰屑 极地钻探
下载PDF
铜包铝金属C-ECAP过程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
11
作者 郭廷彪 姚子鹏 +4 位作者 丁唯桐 王欢 辛婵 张国庆 凌得魁 《材料热处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4,共9页
采用连续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C-ECAP)制备了铜包铝金属材料,采用DEFORM-3D软件模拟了C-ECAP过程中的剪切作用对铜包铝金属结合方式及性能的影响,探索双金属结构的塑性变形机理,研究变形过程中温度场、速度场以及应力应变的演变规律。最... 采用连续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C-ECAP)制备了铜包铝金属材料,采用DEFORM-3D软件模拟了C-ECAP过程中的剪切作用对铜包铝金属结合方式及性能的影响,探索双金属结构的塑性变形机理,研究变形过程中温度场、速度场以及应力应变的演变规律。最后对C-ECAP制备的铜包铝金属进行了450℃退火1 h的处理。结果表明:C-ECAP挤压过程中温升集中在剪切作用区,最大温升达91.7℃;变形温度为金属流动速度提供有利条件,最高速度为94.7 mm/s;经过剪切作用的坯料,晶粒显著细化,截面质量良好,形成紧密的机械结合,退火处理后形成2.5μm的原子结合层,主要成分为CuAl_(2)。C-ECAP结合退火处理后铜包铝金属材料性能优异,结合面强度为33 MPa,整体强度为165 MPa,铜、铝金属的硬度分别为52和27 HV0.1。C-ECAP结合退火处理可实现一种高强度、结合性能良好的铜包铝金属线材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包铝金属 C-ECAP 剪切变形 结合性能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欧拉耦合模型的冰风洞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赖安卿 周俊 程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1,107,共7页
冰晶结冰是威胁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冰风洞的结冰机理是研究高空冰晶结冰的重要基础。采用基于欧拉方法的数值模拟,实现冰风洞流场与粒子参数的双向耦合,以NRC大尺寸冰风洞为模型,计算分析了风洞进口不同平均体积直径(Media... 冰晶结冰是威胁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冰风洞的结冰机理是研究高空冰晶结冰的重要基础。采用基于欧拉方法的数值模拟,实现冰风洞流场与粒子参数的双向耦合,以NRC大尺寸冰风洞为模型,计算分析了风洞进口不同平均体积直径(Median Volume Diameter,MVD)、总含水量(Total Water Content,TWC)以及相对湿度的情况下,粒子温度、液态水占总含水量的比例(Liquid Water Content/Total Water Content,LWC/TWC)、MVD以及流场温度等粒子和流场参数的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粒子运动速度受MVD、TWC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均不大;粒子温度变化受相对湿度影响较大,TWC的增加增大了粒子与流场整体的热交换;风洞出口MVD的大小受初始MVD大小、TWC以及相对湿度的影响均较大;受风洞收缩型构型以及粒子在风洞中的换热影响,空气温度沿流程是降低的,相对湿度沿程是增加的。初始TWC、MVD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均对风洞沿程的流场温度和相对湿度造成影响;增大TWC、增加MVD以及增大相对湿度,均有利于在风洞出口形成冰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风洞 欧拉方法 数值模拟 冰晶结冰 多相流
下载PDF
双极膜制酸碱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
13
作者 曾娟 张玉凤 +1 位作者 刘孟 余侃萍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132,共7页
为明晰利用双极膜将盐转化为酸碱过程的传质规律并以此指导工业生产,以Na_(2)SO_(4)为原料,依据Nernst-Planck方程、泊松方程构建双极膜单元模型,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计算确定网格数、膜基团容量等关键参数,模拟计算了不同膜单... 为明晰利用双极膜将盐转化为酸碱过程的传质规律并以此指导工业生产,以Na_(2)SO_(4)为原料,依据Nernst-Planck方程、泊松方程构建双极膜单元模型,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计算确定网格数、膜基团容量等关键参数,模拟计算了不同膜单元电压、进料浓度条件下盐的转化率,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双极膜单元网格数为30000、阴/阳膜离子膜基团容量为300mol/m^(3)时,获得的传质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计算获得了双极膜单元中电势分布、离子分布、离子迁移通量分布等传质过程数据,发现利用双极膜将Na_(2)SO_(4)转化为相应酸碱的传质效率及能效主要与跨膜压降、膜单元电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传质 模型 数值模拟 离子交换膜 电渗析 膜分离 酸碱回收
下载PDF
环境风作用下主辅机共塔型空冷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李高潮 赵强强 +7 位作者 万超 范烨 杨凯旋 荆涛 姚兆林 崔元永 肖文博 师进文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主辅机共塔间接空冷塔系统在夏季常规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风速对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从4 m/s增至16 m/s,迎风扇段压力增加,两侧扇段则压力降低,背风扇段内侧压力升高形成高温区,并在风速大于8m/...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主辅机共塔间接空冷塔系统在夏季常规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风速对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从4 m/s增至16 m/s,迎风扇段压力增加,两侧扇段则压力降低,背风扇段内侧压力升高形成高温区,并在风速大于8m/s时高温区会减少,外侧压力降低,迎风背风段的压力变化大于两侧扇段,主机扇段总换热量降低,辅机扇段缓慢增加且受环境风影响较小;在不同环境风向下,当风向角为0°和180°时被遮挡的塔换热量会大幅升高,风向角为45°和135°时,两塔之间的部分扇段被阻挡,被遮挡的塔换热量会相对小幅降低,主机扇段的换热量最大值出现在环境风被完全遮挡的方位,辅机扇段换热量最大值出现在环境风向角90°处,即正对辅机扇段的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系统 主辅机共塔 环境风速 环境风向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粉尘运移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15
作者 田卫 马睿浩 +2 位作者 关小杰 高明哲 谭啸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8,共8页
为探究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过程中产尘工序与环境流体对粉尘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工序及背景风速作用下施工区域内部的粉尘运移特性。通过分析大量粉尘数据,明确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主要工序的尘源特征类型... 为探究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过程中产尘工序与环境流体对粉尘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工序及背景风速作用下施工区域内部的粉尘运移特性。通过分析大量粉尘数据,明确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主要工序的尘源特征类型;选取具有典型旧工业建筑特征的某待改造工业厂房,开展打磨和铲运2类工序的现场试验;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5种入口风速与2种产尘工序下的粉尘质量浓度分布,明确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空间粉尘易聚集区。结果表明:打磨工序最高粉尘质量浓度超限倍数为54倍,铲运工序最高粉尘质量浓度超限倍数为37倍;入口风速的改变会影响施工区域内粉尘的主要影响区分布,同时,会改变粉尘质量浓度在施工区域内达到动态平衡的进程;产尘工序的改变会对粉尘质量浓度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特定工序的工作强度进行增强则会导致其下游粉尘质量浓度同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工业建筑再生 施工粉尘 运移特性 数值模拟 粉尘质量浓度
原文传递
基于温度分布和水分状态分布的扇贝柱蛋白质加热变性数值模拟
16
作者 石启龙 刘静 赵亚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9-247,共9页
蛋白质变性是影响扇贝柱热加工(干燥、真空低温慢煮、高温烹饪等)制品品质的关键点,构建扇贝柱蛋白质变性动力学模型,揭示蛋白质变性及其与水分状态的相关性,对于调控扇贝柱热加工制品品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 蛋白质变性是影响扇贝柱热加工(干燥、真空低温慢煮、高温烹饪等)制品品质的关键点,构建扇贝柱蛋白质变性动力学模型,揭示蛋白质变性及其与水分状态的相关性,对于调控扇贝柱热加工制品品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获得扇贝柱蛋白质变性动力学参数;基于温度分布与水分状态分布,对扇贝柱蛋白质加热变性进行数值模拟。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探究扇贝柱水分组成及状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扇贝柱肌球蛋白初始变性温度32.50℃,完全变性温度55.00℃;肌动蛋白初始变性温度51.25℃,完全变性温度77.50℃。超声波(ultrasonic,US)预处理导致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变性温度都提高了3.75℃,进而提高了扇贝柱热稳定性。随着蛋白质变性程度增加,强结合水(T_(2b))和弱结合水(T_(21))弛豫时间在小范围内波动(T_(2b) 0.19~0.25 ms,T_(21)1.38~2.97 ms),不易流动水(T_(22))和自由水(T_(23))弛豫时间减少;T_(22)所占比例显著降低,T_(2b)和T_(21)比例略有增加,而T_(23)比例基本保持恒定状态。相比于对照组,US预处理导致T_(22)弛豫时间及其所占比例降低。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蛋白变性程度与自由水、不易流动水及其所占比例呈负相关。因此,通过监测扇贝柱水分组成及状态分布,可无损、快速评估扇贝柱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加热变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柱 超声波 蛋白质变性 动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低场核磁共振
下载PDF
海上风机导管架基础局部冲刷数值模拟
17
作者 陈元林 吴志超 +2 位作者 骆文波 安博文 崔桂艳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为加深对工程海域海上风机导管架基础冲刷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种基于水沙运动理论的导管架基础冲刷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不同桩型导管架基础周围流场特征分析;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泥沙颗粒运动模型模拟导管架基础周围流体和海床泥沙的运... 为加深对工程海域海上风机导管架基础冲刷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种基于水沙运动理论的导管架基础冲刷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不同桩型导管架基础周围流场特征分析;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泥沙颗粒运动模型模拟导管架基础周围流体和海床泥沙的运动,建立三桩和四桩导管架基础冲刷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典型工况下桩腿周围流场分布及局部冲刷特性;利用广东海域某工程冲刷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型对实际工程条件下的导管架基础周围流场和局部冲刷深度特征模拟结果较准确,可为风电基础防冲刷设计提供一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架基础 流场特性 局部冲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蓄冷板表面结霜数值模拟实验设计
18
作者 郭嘉明 丁志武 +2 位作者 林济诚 郭鹏 曾志雄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6,66,共6页
结霜是影响蓄冷板换热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导致蓄冷板表面结霜的因素有利于对结霜过程的理解。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蓄冷板表面结霜过程建模。基于建立的蓄冷板强制通风二维模型,分析蓄冷剂相变温度、入口风速对蓄冷板换热... 结霜是影响蓄冷板换热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导致蓄冷板表面结霜的因素有利于对结霜过程的理解。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蓄冷板表面结霜过程建模。基于建立的蓄冷板强制通风二维模型,分析蓄冷剂相变温度、入口风速对蓄冷板换热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结霜量减小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实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霜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蓄冷板
下载PDF
普通稠油油藏冷驱热采不同驱替方式数值模拟研究
19
作者 李洪毅 李关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存在地层压力低、油汽比低、常规注水补能易窜流等问题,以胜利油田C油藏为目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开展了冷驱热采可行性研究。首先对降黏剂、聚合物、氮气泡沫3种常温驱替介质机理进行数值模拟表征,然后...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存在地层压力低、油汽比低、常规注水补能易窜流等问题,以胜利油田C油藏为目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开展了冷驱热采可行性研究。首先对降黏剂、聚合物、氮气泡沫3种常温驱替介质机理进行数值模拟表征,然后再对其开采特征进行对比得出最优常温驱替介质,最后结合采出端复合吞吐效果明确冷驱热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对比3种不同常温驱替介质的开发效果,聚合物驱投入产出比最高,为2.06;氮气泡沫驱累计增油量最高,为1884t,但是投入产出比仅为1.23;降黏剂驱累计增油量最低,仅为723t;综合考虑选择聚合物作为最优常温驱替介质。相比单一冷驱和单一热采,冷驱热采累计增油量分别增加7328和3034 t。采用冷驱热采开发技术后可有效降低水油流度比,延缓压力递减,延长吞吐周期,此外在压力得到补充的前提下可适当提液增大生产压差,改善冷驱热采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蒸汽吞吐 冷驱热采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多簇压裂裂缝竞争扩展与支撑剂铺置数值模拟
20
作者 李力 曾冀 +3 位作者 陈伟华 郭天魁 罗志林 张亚暄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1,I0007-I0010,共13页
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有效支撑是影响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致密油气压裂开采的效果,需要明确多簇裂缝扩展过程中支撑剂的运移和铺置规律.通过建立平面三维裂缝模型与支撑剂运移一体化计算模型,模拟水平井多簇裂缝竞争扩展状... 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有效支撑是影响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致密油气压裂开采的效果,需要明确多簇裂缝扩展过程中支撑剂的运移和铺置规律.通过建立平面三维裂缝模型与支撑剂运移一体化计算模型,模拟水平井多簇裂缝竞争扩展状态,并对比分析不同施工参数对缝内支撑剂铺置的影响规律以进一步优化压裂施工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受到缝宽影响,支撑剂易在缝宽较小处堆积;受缝间应力影响,当排量、液体黏度和簇间距增大时,中间裂缝受到挤压,穿透能力增强,面积增大;阶梯加砂方式下支撑剂在缝内呈楔形分布,支撑剂浓度与缝宽的变化规律相同,沿缝长均逐渐减小,所以,近井支撑效果较好;受缝间应力影响,采用高注入排量,配合低黏度压裂液与低密度支撑剂组合注入方式,可有效提高裂缝的支撑面积及支撑效果.研究可为明确水平井多裂缝扩展规律及现场施工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水平井压裂 支撑剂分布 支撑剂运移 裂缝扩展 施工参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