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林雄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0)。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数字减影血管造 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蒋伟兴 丁晓娟 +4 位作者 白婧 马维江 袁美锦 王萍 郭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90,采...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90,采用TA治疗)、B组(n=90,采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22%(83/90),高于B组患者的78.89%(71/90)(P=0.011)。术后1 d、术后1个月,A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均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ABI、TBI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A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VAS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33%(3/90),低于B组患者的13.33%(12/90)(P=0.015)。术后6个月,共51例患者复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手术方式、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是ASO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SO患者在DSA引导下TA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下肢血供状况明显改善,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低,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手术方式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是导致ASO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 血管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响因素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廖甜 王永恒 +1 位作者 李澜 黄湘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予以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61±20.38)小时、(80.35±20.26)小时、(82.49±21.59)小时、(88.66±23.55)小时、(3.49±0.75)天、(4.31±1.16)天和(6.53±1.1)天,对照组分别为(101.36±31.56)小时、(104.33±28.85)小时、(108.41±25.55)小时、(141.32±35.49)小时、(6.05±1.29)天、(7.29±1.32)天和(10.01±2.0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示,两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后1天,但研究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研究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程度,促进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数字减影血管造技术 经侧孔快速交换法 传统鼻胃管 疗效
原文传递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测量左心耳开口与左心耳封堵术成功植入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
4
作者 杨晓敏 刘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目的 探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3D-TEE)成像、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2D-TEE)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 目的 探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3D-TEE)成像、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2D-TEE)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测量左心耳开口内径与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3日至2020年1月25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LAAO)的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术前分别采用2D-TEE和3D-TEE评估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采用DSA进行术中左心耳造影并测量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比较3种影像学方法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和最终植入的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80例患者,年龄(68.25±9.15)岁,男性112例(62.2%)、女性68例(37.8%),CHA2DS2-VASc评分(3.56±1.76)分,左房前后径(46.00±6.31)mm。18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最终植入的封堵器直径为(28.1±3.2)mm。术前3D-TEE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为(24.67±2.67)mm,显著高于2D-TEE的测量值[(20.95±2.91)mm, P<0.001]和DSA的测量值[(23.91±2.79)mm, 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3D-TEE、2D-TEE和DSA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与最终植入封堵器大小均正相关(r=0.862、0.614、0.656, P<0.001)。结论 3D-TEE通过三维容积成像测量的左心耳开口最大直径显著高于2D-TEE和DSA测量的数值,且与成功植入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数字减影血管造 左心耳封堵术 非瓣膜性房颤
下载PDF
YOLOX目标检测模型用于自动识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中的血管腔内介入器械
5
作者 丰蕊 冯浩 +2 位作者 宋超 夏士博 陆清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 观察YOLOX目标检测模型用于自动识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中的血管腔内介入器械的价值。方法 收集37例接受腹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患者的DSA资料,截取4 435幅图像作为数据集,并按照9∶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3 991)与验证集(n=444... 目的 观察YOLOX目标检测模型用于自动识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中的血管腔内介入器械的价值。方法 收集37例接受腹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患者的DSA资料,截取4 435幅图像作为数据集,并按照9∶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3 991)与验证集(n=444)。对数据集中的6种介入器械进行标记后,以YOLOX算法对训练集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构建YOLOX目标检测模型;基于验证集评估该模型自动识别DSA图中的介入器械的效能。结果共对4 435幅DSA图像设置6 668个标签,分别针对Terumo 0.035in泥鳅导丝(n=587)、Cook Lunderquist超硬导丝(n=990)、Optimed 5F带刻度猪尾导管(n=1 680)、Cordis MPA多功能导管(n=667)、Boston Scientific V-18可控导丝(n=1 330)及Terumo 6F长鞘(n=1 414);训练集分别含上述标签527、875、1 466、598、1 185及1 282个,验证集分别含60、115、214、69、145及132个。YOLOX目标检测模型自动识别验证集中上述器械的像素准确率分别为95.23%、97.32%、99.18%、98.97%、97.60%及98.19%,平均像素准确率达97.75%。结论 YOLOX目标检测模型能够自动识别DSA图中的多种血管腔内介入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 数字减影 手术器械 深度学习 自动识别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韩忠奎 锁六军 +1 位作者 王永辉 夏元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静脉溶栓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0.00%(36/40)和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外周阻力、特性阻抗均较治疗前下降,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颈动脉外周阻力、特性阻抗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增加缺血病灶部位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降低颈动脉外周阻力和特性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 神经介入取栓术 替罗非班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经导管腔内球囊扩张术解除股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嵌顿1例
7
作者 卢彩宝 陈洪伟 +5 位作者 张全超 赵景宏 李墨奇 何文昌 陈婧 聂凌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中心静脉导管[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仍有超过20%的患者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作为长期血管通路[2]。TCC嵌顿导致拔除困难是一种少见但处理起... 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中心静脉导管[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仍有超过20%的患者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作为长期血管通路[2]。TCC嵌顿导致拔除困难是一种少见但处理起来较麻烦的并发症,常见于置管时间较长的患者,该情况主要与导管周围纤维鞘形成有关。现报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经导管腔内球囊扩张解除股静脉TCC嵌顿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数字减影血管造 血液透析 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 嵌顿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再狭窄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梅子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PCI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 目的 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狭窄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PCI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针对不同诊断方式PCI术后再狭窄情况等展开分析。结果 78例PCI术患者支架共计160枚,经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显示术后出现狭窄30枚(18.8%),未出现狭窄130枚(81.2%),DSA诊断结果显示出现狭窄34枚(21.2%),未出现狭窄126枚(78.8%);PCI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特异度98.4%,灵敏度82.4%,阳性预测率93.3%,阴性预测率95.4%。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于PCI术后再狭窄诊断结果同DSA诊断近似,能够较好预测PCI术后再狭窄情况,充分发挥辅助作用,临床将以上2种诊断方法结合应用,不仅可及时发现PCI术后再狭窄情况,而且可为相关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作为筛查冠心病、PCI术后随访工具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 数字减影 诊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效果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9
作者 谭锦林 黄承发 叶志红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分析在脑动脉瘤的诊断中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临床筛选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脑动脉瘤患者50例,均行CTA及DSA检查,手术确诊40例,其余10例未... 目的分析在脑动脉瘤的诊断中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临床筛选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脑动脉瘤患者50例,均行CTA及DSA检查,手术确诊40例,其余10例未检出。对比2组患者脑动脉瘤的分布情况、动脉瘤测量情况,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与诊断时间。结果颅内微小动脉瘤、小动脉瘤采用CTA诊断的检出率为20.0%、17.5%,采用DSA诊断的检出率为2.5%、0,CTA检出率较高;CT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4.2%、87.5%、93.3%,均高于DSA诊断的73.1%、62.5%、70.0%(P<0.05);2种诊断方式对中等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瘤瘤颈平均大小、瘤体长径、瘤体短径在研究组的结果中表现为(3.2±0.5)mm、(10.6±1.3)mm、(5.5±0.6)mm,与对照组的(3.7±0.4)mm、(11.0±1.6)mm、(5.4±0.4)mm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和准确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 脑动脉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王永峥 王远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68例颅内动脉瘤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8月到2023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68例颅内动脉瘤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8月到2023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动脉瘤显示情况,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结果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4%,经对比,2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轻动脉等部位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结果证实68例患者共有80个动脉瘤,其中>3 mm的有42个,≤3 mm的有38个,2种检查方法诊断>3 mm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3 mm的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出率比头颈部CT血管造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3 mm动脉瘤的检出率比≤3 mm的检查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3 mm、≤3 mm的检出率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中,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各有优劣势,其中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可对患者早期确诊,但该方法无法对微小、特殊位置的动脉瘤准确诊断,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 数字减影 计算机体层摄血管造 颅内动脉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观察
11
作者 邵巧瑜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DSA引导...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大脑主要血管的再通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76.7%,23/30),不良事件发生率(3.3%,1/30)低于对照组(23.3%,7/30),治疗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日常自理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神经介入与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率,避免二次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 神经介入术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机械系统结构功能和典型故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坤 邵蕾 杨佳泓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机械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原理,探讨其常见故障的排查和处理方式。分别从球管专用支架、介入诊疗床和高压注射装置阐述机械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及工作流程。机械系统不同组成部分的故障现象各不相同,通过控...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机械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原理,探讨其常见故障的排查和处理方式。分别从球管专用支架、介入诊疗床和高压注射装置阐述机械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及工作流程。机械系统不同组成部分的故障现象各不相同,通过控制信号检测逐一排查故障出处,对典型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和排查处理。球管专用支架故障会引起C形臂的运动,诊疗床故障会导致升降或水平运动异常,高压注射装置故障则会影响对比剂的注射,通过故障现象分析和排查,及时更换异常部件,设备故障排查并恢复正常使用。工程师应掌握设备结构原理,积累典型故障的维修经验,积极开展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提高设备的临床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DSA) 机械系统 诊疗床 高压注射器 电磁继电器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神经导向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颖 陈良丽 +4 位作者 陆芳萍 王锐 白宇光 解吉雄 李晓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835-837,841,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NO),神经导向因子-1(Netr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纳入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NO),神经导向因子-1(Netr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纳入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41例)和观察组(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43例),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巴氏量表(BI)、简易智力筛查量表(MMSE)、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O、Netrin-1、VEGF水平;采用头颅CT血管成像评估两组血管再通情况;采用脑血管功能检测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BI、MMSE、FCA评分升高(均P<0.05);观察组血清NO、Netrin-1、VEGF水平升高(均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93.02%>75.61%,P<0.05);观察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TIMI血流≥2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3.02%>56.10%),血管急性再闭塞比例低于对照组(2.33%<14.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SA下神经介入溶栓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显著调节血清NO、Netrin-1、VEGF水平,对于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效果更好,还能提高血液再通率,有助于恢复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 神经介入溶栓术 缺血性脑卒中 一氧化氮 神经导向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远飞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实施全脑DSA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37例,实施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的效果较好,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患者动脉狭窄情况,保证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 神经介入术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VX2肝癌兔靶向药物治疗模型的建立
15
作者 含笑 胡茂能 +2 位作者 王国亮 祁磊 赵毛毛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824-182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VX2兔肝癌模型建立以及影响建模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4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使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成A、B两组,各22只。均实施开腹穿刺接种法移植肝癌,A组行常规经导管动脉化...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VX2兔肝癌模型建立以及影响建模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4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使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成A、B两组,各22只。均实施开腹穿刺接种法移植肝癌,A组行常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手术治疗(阿霉素+碘化油),B组在传统TACE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靶向药物贝伐单抗。根据手术后生存时间分为死亡组(存活时间<14 d)和存活组(存活时间≥14 d),将可能影响存活的因素分别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的诊断预测效能。结果死亡组为10只,存活组为34只。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OR=0.20,95%CI:(0.07,0.59)]、总胆红素[OR=6.02,95%CI:(2.55,14.16)]是VX2肝癌兔术后短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当肝癌兔体质量≤2.44 kg、总胆红素≥4.84µmol/L时预测术后短期死亡的效能最高,此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和0.89。结论基于DSA的VX2肝癌兔靶向药物治疗模型的建立成功率较为可靠,但较低的体质量和较高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是肝癌兔术后短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疾病模型 动物 贝伐单抗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 VX2肝癌
下载PDF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黄炜超 李递通 +2 位作者 陈锦俭 冯伟明 邓鹏飞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1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行DSA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未发生穿刺口血肿的465例作为对照组,将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35例...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于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行DSA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未发生穿刺口血肿的465例作为对照组,将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35例作为观察组。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基础性疾病情况等,采取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DSA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体重指数(BMI)>28 kg/m^(2)、合并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8 kg/m^(2)、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是DSA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SA术后发生穿刺口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BMI>28 kg/m^(2)、合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应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降低穿刺口血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 穿刺口血肿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被动-主动手指操联合健康教育对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高倩兰 赵湘郡 +2 位作者 赵雪晴 李凡 郭银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56-860,共5页
目的观察被动-主动手指操联合健康教育对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2022年5月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术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在对照... 目的观察被动-主动手指操联合健康教育对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2022年5月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术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被动-主动手指操联合健康教育干预,观察比较2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及抑郁评分,术中血压、心率、舒适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术肢疼痛、麻木情况。结果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24 h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估指标中环境管理、护理安全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操作、健康教育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术后4 h、拆止血器后1 h术肢疼痛、麻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精细化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被动-主动手指操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可减少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和术中血压、心率,提高患者术中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 精细化护理 被动-主动手指操 健康教育 护理质量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辅助经皮穿刺腹膜透析导管定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东亮 曹志国 +1 位作者 张莹 付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目的实施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技术辅助下经皮穿刺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立体定位,观察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实施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21年1... 目的实施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技术辅助下经皮穿刺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立体定位,观察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实施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3D-DSA辅助手术为观察组,既往实施的常规经皮穿刺置管手术为对照组,对两组导管位置满意率、手术时长、二次手术率进行对比,对腹透技术并发症及临床转归进行对比。结果共纳入观察组患者9例,对照组11例,随访中位时间5.00个月(3.00个月,8.7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长为中位时间52.0分(43.5,58.0),对照组为66.0分(58.0分,90.0分),差异有显著性(Z=-2.548,P=0.010);观察组PD导管位置不佳率0例,显著低于对照组5/11例(χ2=5.182,P=0.038);观察组无二次手术,对照组5/11例(χ2=5.182,P=0.038)。两组均无死亡、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结论3D-DSA辅助经皮穿刺PD置管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 三维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合手术室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3
19
作者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手术装备与材料专业委员会 马艳 +7 位作者 陈沅 王翔宇 李怡锦 李雪樱 臧美娜 吴俊 张辰 李永刚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期141-145,共5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合手术室是应用介入设备、介入器械对人体疾病实施诊疗技术的场所,可同时进行导管介入治疗、心脑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等。为了规范DSA复合手术室内工作的临床医生、护士及相关技术人员等医疗行为,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合手术室是应用介入设备、介入器械对人体疾病实施诊疗技术的场所,可同时进行导管介入治疗、心脑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等。为了规范DSA复合手术室内工作的临床医生、护士及相关技术人员等医疗行为,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手术装备与材料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形成了“DSA复合手术室管理专家共识”,以促进DSA复合手术室管理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DSA) 复合手术室 管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癌吻合口狭窄的效果及对营养指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果 杨凤娟 +1 位作者 郭杏杏 丁书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657-1662,共6页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对食管癌吻合口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20例食管癌吻合口狭窄患者,将行内镜下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法治疗...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对食管癌吻合口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20例食管癌吻合口狭窄患者,将行内镜下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法治疗的5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行DSA引导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法治疗的6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食管狭窄治疗总有效率、扩张次数、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吞咽功能、吻合口狭窄部直径、生活质量评分、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47%(P=0.037),观察组患者扩张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吻合口狭窄部直径比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20.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37%(P=0.002),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P=0.016);术后两组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白蛋白(ALB)比术前升高(P<0.05),术后观察组AL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5)。结论DSA引导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对食管癌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 梯度压力法分阶段球囊扩张 食管癌 吻合口狭窄 治疗效果 营养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