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陈玉玲 王雷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6,共9页
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支撑,识别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影响因子、探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联动机制是加速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支撑,识别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影响因子、探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联动机制是加速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分别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评价体系,利用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驱动作用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能够显著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并呈现先边际效应递减后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规律。最后,本文从优化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实施差异化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战略、加大创新人员和资金投入3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高技术产业 创新质量 创新能力 影响因子 差异化策略 创新投入
下载PDF
科技平台如何驱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基于阿里云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2
作者 魏巍 王晓钰 陈劲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8,共15页
随着数字时代平台经济的指数级发展,平台企业成为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的重要力量。云生态的出现使企业价值网络呈现更开放、更动态的特征,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技术创新的新要素,推动创新生态新模式... 随着数字时代平台经济的指数级发展,平台企业成为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的重要力量。云生态的出现使企业价值网络呈现更开放、更动态的特征,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技术创新的新要素,推动创新生态新模式的构建。选择阿里云科技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系统探索了数字情境下科技平台驱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新模式。研究发现:(1)科技平台承担支撑者、赋能者和联通者三种角色。科技平台可以提供多层次的基础技术设施和架构,为技术、体系、模式、市场提供帮助,以数字化赋能企业成长;同时,科技平台也可以连接各参与主体,通过匹配供需,促进多主体协同发展。(2)科技平台通过平台效应构建宽支撑、放射状技术体系,支撑产业创新发展;通过云服务贯通创新要素流动过程,提高创新效率;通过横纵向交叉价值链网状循环促进多利益相关者实现共赢。(3)科技平台依托云创新生态,纵向推动产业技术架构多层次革新,横向连接多参与主体,助力数字化转型,通过匹配供需建立跨界合作,支撑横纵向交叉创新价值网状循环。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在新场景下的应用,提炼出科技平台利用云服务驱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机制,拓展了平台企业和其他企业间的立体关系形式,明确了科技平台从底层支撑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为参与主体与科技平台相互赋能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平台 数字创新 阿里云 案例研究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下载PDF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驱动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基于Panel-QCA的组态路径分析
3
作者 张远记 王飞鹏 李中东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框架,采用Panel-QCA方法,基于2013-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探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联动效应和...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框架,采用Panel-QCA方法,基于2013-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探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联动效应和组态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多要素联动匹配才能影响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存在“企业创新赋能下的综合效应型”“联合数字政策下的整体驱动型”两条绿色技术创新路径;用户参与创新、高校基础创新等核心条件缺失将导致非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组态之间的内部一致性在一些时间节点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而发生波动,且不同组态地区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驱动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的组态案例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而非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的组态案例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研究结论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联动匹配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黄河流域 绿色发展 Panel-QCA 组态路径
原文传递
如何成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一个共演模型
4
作者 施锦诚 刘昱涵 王迎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以生态领导者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正加速形成,然而已有研究未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角色形成过程和影响机制进行深入讨论。通过构建“环境感知—系统变革—角色跃迁”共演模型,探究英伟达1993—2023年从芯片市场探索者起步,到... 以生态领导者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正加速形成,然而已有研究未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角色形成过程和影响机制进行深入讨论。通过构建“环境感知—系统变革—角色跃迁”共演模型,探究英伟达1993—2023年从芯片市场探索者起步,到实现赶超成为产业链龙头,再到引领技术和市场的数字创新生态领导者角色形成过程。研究发现:①在跟随追赶阶段,英伟达通过组织聚焦策略推出自主式芯片架构设计,深化对外合作,成为行业探索者;②在追赶超越阶段,英伟达通过组织扩张策略推出开放式架构设计,聚焦行业前瞻布局,试水潜力市场,实现产业链龙头角色跃迁;③在发展引领阶段,英伟达通过组织生态策略、面向人工智能的生态式架构设计,满足生态伙伴需求,自主定义市场,成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角色形成共演模型,识别出架构设计和场景驱动创新的“订单式、杠杆式、赋能式”3类协同机制,有助于深化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角色形成理论研究,并为推动建设国产自主引领的数字创新生态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领导者 架构设计 场景驱动创新 共演机制
下载PDF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路径研究 ——基于GT-fsQCA的混合方法
5
作者 董媛媛 姚行瑞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7,共15页
数字化冲击了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轨迹,变革了主体间创新协同和价值共创方式,引发了有关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探讨。采用扎根理论识别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归纳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理论模型,并运用fsQCA... 数字化冲击了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轨迹,变革了主体间创新协同和价值共创方式,引发了有关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探讨。采用扎根理论识别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归纳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理论模型,并运用fsQCA方法揭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组态路径。研究表明,核心领导力、互补者绩效、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平台创新、数据应用创新、智能制造场景和用户体验场景是构成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重要因素,但上述7个因素均不能单一构成高价值共创的必要条件。存在3条高价值共创的组态配置,包括数字平台主导智慧型、数字技术赋能制造型和数据驱动服务型。在“生态种群优势”中,核心领导力和互补者绩效存在互补关系。在“数字创新模块”中,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平台创新及数字应用创新两两之间存在替代和互补关系。在“创新应用场景”中,智能制造场景和用户体验场景存在替代和互补关系。本文破解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路径“黑箱”,明晰了系统内价值共创因果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路径研究 GT-fsQCA
下载PDF
数字赋能体育新型消费发展的逻辑机制与推进路径——基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6
作者 张艳枚 曾玉兰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数字赋能体育新型消费指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对体育消费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满足其多样化需求的过程。笔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体育新型消费的内涵,剖析其... 数字赋能体育新型消费指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对体育消费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满足其多样化需求的过程。笔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体育新型消费的内涵,剖析其机理与问题,并提出了实施路径。研究指出,平台、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四类创新主体从创新数据支持、场景实现、需求引导和环境打造四个方面赋能“八新”实现体育消费向“新”而行;目前体育新型消费仍面临体育产业数实融合不充分、消费场景条状化分割、消费需求结构不均衡、消费市场监管缺位等现实挑战,需从加强新要素配置、深化融合新模式、挖掘新消费需求、加强新制度保障等路径为体育新型消费发展开辟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数字经济 体育企业 新型消费 体育消费
下载PDF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知识共创赋能跨界创新研究
7
作者 张薇 曹晴晴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58-63,共6页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创新和创新生态系统的融合,知识共创是异质性知识主体耦合及迭代产生新知识的过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企业间跨界创新的战略选择,但是对其知识共创互动如何影响企业跨界创新依然缺乏深入的研究。文章试图从...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创新和创新生态系统的融合,知识共创是异质性知识主体耦合及迭代产生新知识的过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企业间跨界创新的战略选择,但是对其知识共创互动如何影响企业跨界创新依然缺乏深入的研究。文章试图从知识共创的视角分析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企业跨界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框架建立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知识共创模型,分析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技术环境特征如何影响知识共创,乃至对跨界创新的影响。以多个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技术环境特征正向显著影响知识共创,而知识共创对跨界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知识共创 跨界创新 S-O-R框架
下载PDF
科创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
8
作者 刘怡静 罗丽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5年第3期4-7,共4页
针对科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数字创新,本文重点分析了科创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在生态学和架构者双重理论视角下,研究发现了科创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 针对科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数字创新,本文重点分析了科创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在生态学和架构者双重理论视角下,研究发现了科创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内部架构者种群、外部架构者种群和数字创新生境。本文指出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内外部架构者种群相互协同促进系统创新主体的聚集,进而形成创新链即企业创新链和产学研创新链,在创新链的相互交织下完成创新网络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企业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学理论 架构者理论
下载PDF
时空双维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激发与影响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动态QCA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荆玲玲 黄慧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23,共11页
区域创新能力是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要素,识别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子、挖掘区域创新能力联动机制是加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运用动态QCA分析方法,构建“数字创新主体—数字创新平台—数字创新生态环境”分析框架,从... 区域创新能力是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要素,识别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子、挖掘区域创新能力联动机制是加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运用动态QCA分析方法,构建“数字创新主体—数字创新平台—数字创新生态环境”分析框架,从时空双维视角综合分析2017-2021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索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数字治理环境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发挥重要核心作用。其中,高水平区域创新能力组态有4条路径,可归纳为“创新主体+创新平台”驱动型、“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环境”驱动型、“创新环境”驱动型3种模式;低水平区域创新能力组态路径有8条,可归纳为“创新主体+创新环境”限制型、“创新环境”限制型、“创新主体+创新平台”限制型3种模式;在时间维度上,4条高水平组态路径均在2020年呈现一致性下降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区域创新能力 面板数据 动态QCA
下载PDF
共生视域下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化与障碍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庆锋 沈伟康 李瑶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2,共12页
建设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创新驱动力、实现数字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共生视域结合技术进化理论,分析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涵与进化机制,进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共生度、共生进化动量和障... 建设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创新驱动力、实现数字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共生视域结合技术进化理论,分析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涵与进化机制,进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共生度、共生进化动量和障碍因子诊断分析模型等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化过程及障碍度。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显著;②共生进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域“马太效应”,总体进化动量非均衡性波动减小,区域不均衡是造成总体进化动量不均衡的主要来源,进化动量轨迹由初、中级水平转向中高、高级水平;③区域共生基质是制约共生进化的主要障碍因子,其数字技术发展平均障碍度为37.47%,是影响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共生度 共生进化动量 障碍因子诊断
下载PDF
核心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内在机制——基于意义建构和资源编排视角
11
作者 范雅楠 刘阳 云乐鑫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128-138,共11页
为探究以传统制造企业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并弥补以往主要从意义建构单一认知层面探讨问题的不足,选取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意义建构与资源编排相结合的视角,探索核心企业意义建... 为探究以传统制造企业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并弥补以往主要从意义建构单一认知层面探讨问题的不足,选取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意义建构与资源编排相结合的视角,探索核心企业意义建构、资源编排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意义建构及其跨层次传递是推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先决条件,意义建构的形成和转变是核心企业为匹配适应环境中技术与需求变化的结果;(2)核心企业始于领导层面的跨层次意义建构及其引发的资源编排行为,以及二者的交互和协同演进是推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核心机制;(3)意义建构通过资源编排获得反馈,不断对自身认知进行迭代,最终实现从生态基础搭建到生态共享,进而发展到创新生态可持续发展。从而得到启示:核心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关键驱动因素是管理者认知,同时管理者要充分重视引导高管团队、企业及企业间形成统一认知的意义给赋行为,并充分重视资源编排行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核心企业 意义建构 资源编排 创新生态共享 创新生态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区域科创走廊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全国20个区域科创走廊的组态研究
12
作者 彭华涛 胡亮 吴嘉雯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6-67,共12页
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我国20个代表性区域科创走廊为研究对象,分析揭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驱动区域科创走廊创新绩效生成的组态路径,结果发现:(1)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 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我国20个代表性区域科创走廊为研究对象,分析揭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驱动区域科创走廊创新绩效生成的组态路径,结果发现:(1)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6个前因条件之间存在联动匹配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单个前因条件不构成引致科创走廊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驱动的区域科创走廊高创新绩效存在“主体聚集+研发投入驱动型”、“全要素推动型”以及“主体聚集+数字基础赋能型”三种组态路径,区域科创走廊非高创新绩效生成路径与高区域科创走廊创新绩效实现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3)主体聚集程度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区域科创走廊高创新绩效的4个组态以及区域科创走廊非高创新绩效的2个组态中,说明主体聚集程度对区域科创走廊创新绩效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创走廊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组态路径 fsQCA
下载PDF
基于动态能力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以华为汽车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艳 白明君 贺正楚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7,共12页
企业通过创新主体网络协同,构建出价值共创的创新生态系统,以便在数字化时代感知并适应数字环境变化,为此需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成机理进行探究。以数字创新企业——华为汽车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分析法,基于动态能力的理论视角,研究... 企业通过创新主体网络协同,构建出价值共创的创新生态系统,以便在数字化时代感知并适应数字环境变化,为此需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成机理进行探究。以数字创新企业——华为汽车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分析法,基于动态能力的理论视角,研究华为汽车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机理和演化路径。研究发现:①数字创新企业构建出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历经三个阶段,拥有三条演化路径和四种能力。三个阶段为整合数字资源阶段、拓展数字资源阶段和共享数字资源阶段;三条演化路径为市场需求、跨界交流和网络协同的路径;四种能力为信息感应、资源整合、资源获取和资源重组能力。②数字生态环境和动态能力是推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演进的内在动力,使系统组织构架不断升级,派生更多创新主体,形成网络协同架构。研究结论对数字创新企业如何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理论性指导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创新企业 数字资源 动态能力
下载PDF
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控制机制研究
14
作者 祝丽丽 杨伟 禹献云 《时代经贸》 2024年第8期100-106,共7页
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需要有效的控制机制。本文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角度,分析了基于“揭榜挂帅”的合作创新伙伴选择、基于技术标准的合作创新成果整合、基于数据驱动的机会主义行为规避和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 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需要有效的控制机制。本文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角度,分析了基于“揭榜挂帅”的合作创新伙伴选择、基于技术标准的合作创新成果整合、基于数据驱动的机会主义行为规避和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四种控制机制,并从渐进试探式控制过程和控制机制的组合两个方面,分析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控制机制的实施方式。对广西中烟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阐释了上述理论观点,也为企业实践提供了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控制机制 “揭榜挂帅” 数据驱动 渐进过程
下载PDF
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评价:动态演进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欣欣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4,共6页
选取2015—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通过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空间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东... 选取2015—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通过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空间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偏高,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偏低。整体而言,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差异波动增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市场因素、人才因素、资本因素均会对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产生影响。最后提出完善创新主体协同共生发展机制、着力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制定区域层次化发展体制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共生程度 市场因素 人才因素 资本因素
下载PDF
多主体合作如何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基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组态研究
16
作者 刘经涛 宁连举 高琦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4,共13页
基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多主体合作模式如何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存在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五种要素的合作组合形成了实现高数字创新绩... 基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多主体合作模式如何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存在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五种要素的合作组合形成了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多样化组态;存在四条具有“殊途同归”特征的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包括“政府辅助下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与数字用户双元驱动型”“合作企业、数字用户和政府三元驱动型”“数字用户辅助下的合作企业与融资中介机构双元驱动型”“高校及科研机构主导下的政府与融资中介机构双元驱动型”以及一条实现非高数字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实现高数字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存在企业性质视角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体合作 数字创新绩效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创新企业
下载PDF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研究——基于随机演化博弈模型
17
作者 黄山 张敬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60,共9页
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主体、合作主体和政府之间的协同治理行为随机演化博弈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初始策略、关键参数及随机扰动对三方决策演化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各主体选择协同治理的初始概率越高,系统更易达到三方... 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主体、合作主体和政府之间的协同治理行为随机演化博弈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初始策略、关键参数及随机扰动对三方决策演化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各主体选择协同治理的初始概率越高,系统更易达到三方协同治理的稳定状态;核心主体治理成本与收益对系统稳定性影响较大,政府奖惩机制和系统内激励机制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稳定起关键作用;随机扰动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主体行为决策影响较大,对政府决策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对优化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机制,促进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协同治理 随机演化博弈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制造业企业如何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的案例研究
18
作者 徐海卿 云乐鑫 董晓语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967,共17页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基于数字技术建立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逐渐出现。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案例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潍柴集团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建立过程进行详细剖析,积极探究制造业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模型。研究发现:(1)...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基于数字技术建立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逐渐出现。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案例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潍柴集团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建立过程进行详细剖析,积极探究制造业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模型。研究发现:(1)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在生成过程中会经历“生成阶段—进阶阶段—完备阶段”,通过不同的内生动因与外生动因的组合,启动系统的发展程序。(2)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成遵循“成长效应—平台融合效应—数字生态效应”的动态演化特征。(3)在数字情境下,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资源结构化→数字资源能力化→数字资源利用化”的资源编排过程,实现数字技术的应用及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快速演进。最后以数字技术作为发展基础,通过数字技术推动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扩容与迭代,逐渐拓展系统边界,形成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结论拓展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资源编排理论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有机结合,丰富了理论内容,对企业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经济 潍柴集团 资源编排 制造业企业
下载PDF
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路径研究———基于fsQCA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李晓娣 饶美仙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1,共12页
本研究以中国30个省市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方法研究了驱动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数字创新平台、数字创新主体、数字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联动匹配的多重并发因果... 本研究以中国30个省市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方法研究了驱动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数字创新平台、数字创新主体、数字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联动匹配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引致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高创新绩效与非高创新绩效的组态结果呈现出因果非对称性的“殊途同归”关系。(2)识别出引致高绩效的“主体驱动型”“平台-主体-环境驱动型”“环境驱动型”“环境-主体驱动型”四种组态。各省市应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发展路径。本文为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新优势助力区域平衡发展,推进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 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组态路径 fsQCA
下载PDF
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与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红梅 蔡松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1-55,共5页
文章基于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理念,通过构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省域视角对2011—2021年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进行评价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增长态势稳定,呈现“沿海高—中部平... 文章基于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理念,通过构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省域视角对2011—2021年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进行评价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增长态势稳定,呈现“沿海高—中部平—西北洼”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存在空间差异,基尼系数变化平稳;区域间正相关关系较为显著并趋于紧密,“高-高”集聚模式增多;未来我国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增长态势有所放缓,但增长的基本形势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韧性水平 时空演变 灰色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