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集中数字化印模提高临床效率的横断面研究
1
作者 徐英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索通过改进传统印模流程为集中数字化印模流程以提高临床效率的效果。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修复科对制取印模的临床流程进行了改进,即将由医生用印模材料为患者制取印模改进为一位技师为全科所有患者集中制取数字化... 目的探索通过改进传统印模流程为集中数字化印模流程以提高临床效率的效果。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修复科对制取印模的临床流程进行了改进,即将由医生用印模材料为患者制取印模改进为一位技师为全科所有患者集中制取数字化印模。统计临床流程改进前单颗后牙二氧化锆全冠修复的患者印模制取所需的医生椅旁时间、集中数字化印模制取所需的时间、患者的舒适度、修复体的邻接关系、咬合接触关系及戴牙所需的时间。评价集中数字化印模是否会降低修复体的质量及增加戴牙时长。结果医生椅旁为患者制取传统印模的平均时长为(9.98±1.41)min,集中数字化印模制取平均时长为(5.98±1.49)min,印模制取时间更短(P<0.05);相较传统印模,集中数字化印模让患者感觉更舒适(P<0.05);集中数字化印模修复体的邻接关系更合适(P<0.05),但2组间咬合关系和戴牙所需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颗后牙二氧化锆全冠修复的患者,通过集中数字化印模可以提高临床效率。同时印模制取的时间更短,患者感觉更舒适,也保证了修复体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口内扫描仪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 传统印模 临床流程
下载PDF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姜美鹏 袁翔 +3 位作者 曹燕 罗建军 张兴明 赖开颜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实施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112例单颗种植牙修复患者,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收治,基于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56例予以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和二氧化锆...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实施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112例单颗种植牙修复患者,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收治,基于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56例予以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和二氧化锆全瓷修复,观察组纳入56例实施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技术(CAD/CAM)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的临床印模操作、修复体戴入调磨时间、患者对印模操作过程不良反应评价、修复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的临床印模操作、修复体戴入调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印模操作过程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修复体形态、边缘适合性、咬合面磨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颗种植牙修复中应用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可提高印模制取及调戴效率,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治疗的舒适度,且满足各项功能及美观度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腔种植修复 临床效果 硅橡胶印模 修复体
下载PDF
弹性辅助装置对无牙颌种植数字化印模准确性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王涵 季中倩 +1 位作者 李林 胡建 《口腔生物医学》 2025年第1期34-38,60,共6页
目的:评估采集无牙颌种植数字化印模时使用弹性辅助装置对种植体扫描精确度的影响。方法:打印下颌无牙颌种植修复模型(包含4颗种植体),使用D2000台式扫描仪进行模型扫描作为对照组,再采用ICam4D立体摄影测量技术(SPG组)、标准扫描杆(cIO... 目的:评估采集无牙颌种植数字化印模时使用弹性辅助装置对种植体扫描精确度的影响。方法:打印下颌无牙颌种植修复模型(包含4颗种植体),使用D2000台式扫描仪进行模型扫描作为对照组,再采用ICam4D立体摄影测量技术(SPG组)、标准扫描杆(cIOS组)、带有横向延伸装置的扫描杆(mIOS组)、带有弹性辅助装置的扫描杆(eIOS组)和附加树脂块的扫描杆(rIOS组)等5种不同的口内扫描技术进行数字化印模制取作为实验组,并在EXOCAD软件中生成替代体数据。将实验组分别和对照组的替代体数据进行最佳拟合对齐来计算5种印模技术的3D偏差。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5种印模技术之间正确度和精密度的均方根(RMS)3D差异。结果:在正确度方面,SPG组的偏差最小,且显著优于cIOS组(P<0.05)。在精密度方面,cIOS组的偏差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结论:使用弹性辅助装置可以降低口内扫描的总体3D偏差,立体摄影测量技术显示出最佳的正确度和精密度,满足无牙颌种植数字化印模的准确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种植 口内扫描 立体摄影测量技术 辅助装置 数字化印模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在后牙种植单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4
作者 黄震 邓蔚 +2 位作者 章福保 张火召 刘曼静 《交通医学》 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比较口内数字化印模与传统硅橡胶印模在后牙种植单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单颗后牙缺失行种植修复的86例患者,按照取模方式不同分为数字化印模组和硅橡胶印模组各43例。比较两组取模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 目的:比较口内数字化印模与传统硅橡胶印模在后牙种植单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单颗后牙缺失行种植修复的86例患者,按照取模方式不同分为数字化印模组和硅橡胶印模组各43例。比较两组取模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取模舒适度,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修复体标准评价修复体边缘密合、邻面接触、咬合接触情况,随访1年统计种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结果:数字化印模组取模时间(8.41±0.74)min,短于硅橡胶印模组的(18.46±0.99)min,VAS评分(5.07±0.39)分,低于硅橡胶印模组的(7.69±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印模组修复体与基台边缘密合程度及咬合接触优于硅橡胶印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数字化印模组种植单冠成功41例(95.4%),其中发生生物并发症1例(2.3%),机械并发症1例(2.3%),硅橡胶印模组种植单冠成功39例(90.6%),其中发生生物并发症2例(4.7%),机械并发症2例(4.7%),两组种植成功率、生物并发症及机械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和硅橡胶印模技术行种植单冠修复后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数字化印模患者主观感受更好,操作效率高,修复体与基台边缘密合程度以及咬合关系优于硅橡胶印模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 数字化印模 硅橡胶印模 牙修复体 咬合关系
下载PDF
KaVo仿真头颅模型联合情景模拟在口腔种植数字化印模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吕凤 苏振群 +2 位作者 廖莹 李吕静玉 莫利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5期021-025,共5页
探讨KaVo仿真头颅模型联合情景模拟在口腔种植数字化印模口内扫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5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仿真头颅模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进行口腔种植数字化印模口内扫描培训。培训... 探讨KaVo仿真头颅模型联合情景模拟在口腔种植数字化印模口内扫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5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仿真头颅模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进行口腔种植数字化印模口内扫描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护士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及考核;以视觉测量尺 VAS 测量患者不良反应。(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结果 KaVo仿真模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考核的扫描张数、操作时长均小于对照组,考核分数、护士教学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VAS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aVo仿真模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提高了护士在口腔种植数字化印模口内扫描临床实践能力和工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以后口腔护理领域和口腔种植学领域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将该教学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数字化印模 口内扫描 仿真头颅模型 情景模拟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炳蔚 方伟 +1 位作者 余颖 曹卫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3期13-17,共5页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技术已越来越趋于成熟和完善。数字化印模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新兴印模技术,尤其是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的数字化印模技术更是对其数字化和精准化的完美体现。近年来,数字化印模广泛应用于全冠修复体、...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技术已越来越趋于成熟和完善。数字化印模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新兴印模技术,尤其是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的数字化印模技术更是对其数字化和精准化的完美体现。近年来,数字化印模广泛应用于全冠修复体、种植牙、可摘局部义齿领域,均显示出了较高的准度及精度,临床疗效显著。口内扫描仪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直接获取数字化印模的功能,不仅避免了传统印模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还降低了临床诊疗的频次,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有效地实现了医疗成本的最低化。未来,进一步提高数字印模的准度和精度并普及运用,以简化临床操作流程将会是数字化印模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文章简要综述了数字化印模技术的优势、精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相关应用,并简明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口内扫描 口腔修复
下载PDF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模型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7
作者 黄建波 梅子彧 +2 位作者 黄罡 郭亚林 孟翔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B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C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D组),每组40例。对最终完成的RPD在口内就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指标包括卡环固位力、连接体和基托在口内的密合度、咬合准确度,各项指标评估分值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4组RPD各项指标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完成的铸造钴铬合金和激光打印钛支架式RPD能够满足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修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肯氏Ⅰ、Ⅱ类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印模 树脂模型
下载PDF
无牙颌种植修复患者应用口内数字化印模准确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洁莹 赵克 顾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9-577,共9页
随着种植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口内数字化印模已是口腔种植修复中常用的印模方法。目前,口内数字化印模直接应用于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准确性尚有所缺欠,这是由于无牙颌种植印模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而口内数字化印模尚存在识别和... 随着种植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口内数字化印模已是口腔种植修复中常用的印模方法。目前,口内数字化印模直接应用于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准确性尚有所缺欠,这是由于无牙颌种植印模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而口内数字化印模尚存在识别和拼接的技术难点。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多种优化扫描策略的方法,如黏膜修饰法、辅助结构法、改良扫描杆法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牙颌种植口内数字化印模的准确性。同时,立体摄影测量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印模方法正逐步发展成熟,准确性良好。本文从无牙颌种植修复口内数字化印模的准确性研究现状出发,综述了提高无牙颌种植口内数字化印模准确性的策略,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口内扫描 立体摄影测量 无牙颌 种植修复 准确性 综述
下载PDF
种植修复数字化印模准确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涵 胡建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1-226,共6页
因方便、快捷、患者舒适度高等诸多优点,数字化印模被临床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近年来不断被应用于口腔修复的各个领域,在嵌体、单冠、固定桥修复方面都展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及临床效果,但用于长跨度种植修复及全口义齿修复准确性仍不理想... 因方便、快捷、患者舒适度高等诸多优点,数字化印模被临床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近年来不断被应用于口腔修复的各个领域,在嵌体、单冠、固定桥修复方面都展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及临床效果,但用于长跨度种植修复及全口义齿修复准确性仍不理想。该文将对影响数字化印模准确性的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口内扫描仪 口腔种植 扫描体 准确性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天弘 朱陈元 翁维民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通过口内扫描杆获取的数字化印模与传统硅橡胶印模在种植修复中精度的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种植印模方式。方法:本研究根据排纳标准将20位受试者的32颗种植体纳入研究。将传统硅橡胶印模法和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法确定的... 目的:通过口内扫描杆获取的数字化印模与传统硅橡胶印模在种植修复中精度的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种植印模方式。方法:本研究根据排纳标准将20位受试者的32颗种植体纳入研究。将传统硅橡胶印模法和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法确定的种植体位置与CBCT相比较。测量参数为种植体植入点、根尖点和角度偏差。测量结果由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方式测量的种植体植入点偏差为(0.731±0.296)mm,根尖点为(0.982±0.310)mm;数字化印模方式测量的种植体植入点偏差为(0.755±0.274)mm,根尖点为(0.921±0.390)mm。两种方式测得的种植体植入点和根尖点的位置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印模方式测定的种植体角度偏差(1.172±0.262)°显著优于传统印模方法(2.805±0.908)°(P<0.05)。结论:传统硅橡胶印模法和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法的精度在种植体植入点、根尖点上无差异,在角度上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法精度优于传统硅橡胶印模法。在短跨度牙列的种植印模中,口内扫描数字化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模精度 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内扫描杆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在后牙种植冠修复适合性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宋舟 鲍利红 +2 位作者 陶庭亮 刘堃 侯永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采用硅橡胶复制法比较两种印模技术制作的后牙种植冠适合性。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合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单颗后牙缺失患者102例,种植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聚醚硅橡胶印模和数字化印模制作螺丝固位种... 目的:采用硅橡胶复制法比较两种印模技术制作的后牙种植冠适合性。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合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单颗后牙缺失患者102例,种植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聚醚硅橡胶印模和数字化印模制作螺丝固位种植单冠。应用硅橡胶复制法比较两组牙冠的边缘适合性,并比较牙冠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评分、取模及调改耗时、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分析两种印模技术在种植单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种植单冠颊、舌侧边缘粘接层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牙冠USPHS评分相近且均未出现C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模及调改总耗时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两种印模技术制作的种植单冠适合性均达到临床标准。数字化印模耗时更短且患者舒适性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边缘适合性 硅橡胶复制法
下载PDF
植入深度与扫描杆长度对下颌后牙区单牙种植修复数字化印模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舒雨 郑心妍 +2 位作者 甘红琴 田瑞雪 谢小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50-2255,共6页
目的体外研究不同植入深度的种植体以及相同植入深度下,不同长度扫描杆的使用对口内数字化印模精度的影响。方法将右下颌第1磨牙(46)缺失的5个标准牙列石膏模型制备出植入深度分别为龈下0、1、3、5、7 mm的就位道,将ITI RC及ITI RC H11... 目的体外研究不同植入深度的种植体以及相同植入深度下,不同长度扫描杆的使用对口内数字化印模精度的影响。方法将右下颌第1磨牙(46)缺失的5个标准牙列石膏模型制备出植入深度分别为龈下0、1、3、5、7 mm的就位道,将ITI RC及ITI RC H11型号的扫描杆与替代体连接后置入就位道进行扫描。使用三维牙齿扫描仪获得参考数据,使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对每种模型进行10次扫描,获得实验数据。通过3D分析软件Geomagic Wrap 2021进行模型数据的对比分析,测试相应模型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对植入深度不同的5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LSD检验进行成对比较;对植入深度相同扫描杆长度不同的两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各组间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植入深度下的印模准确度:龈下1 mm组准确度为66.81±2.45μm,表现最佳,高于其他组(P<0.05)。龈下0 mm组准确度为95.60±3.04μm,低于龈下1和3 mm组(P<0.05)。从龈下1 mm开始,扫描的准确度随深度的加深逐渐降低(P<0.05)。相同植入深度不同扫描杆长度的印模准确度:在龈下5和7 mm组使用延长的扫描杆后,扫描准确度均有所提高(P<0.05)。结论种植体植入深度对数字化口内扫描精度具有影响,大体趋势为随植入深度的增加扫描精度逐渐降低,在植入深度较深时,可通过使用长度更长的扫描杆以提升扫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植入深度 扫描杆 印模精度 数字化印模技术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现状
13
作者 王友金 魏斌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62-468,共7页
可摘局部义齿具有强度高、价格低、适应证广、创伤小及可修理等特点,是治疗牙列缺损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凸显,可摘局部义齿在未来仍将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离不开精确的印模技术,传统可摘局部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具有强度高、价格低、适应证广、创伤小及可修理等特点,是治疗牙列缺损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凸显,可摘局部义齿在未来仍将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离不开精确的印模技术,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印模制取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如就诊次数多、耗时长、制作过程复杂、污染高、浪费多、效率低、质量不易控制等。然而,数字化印模的出现为可摘局部义齿印模的制取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数字化印模技术具有高精度、舒适性、高效、缩短治疗时间以及个性化设计等优势,有助于提高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数字化印模技术作为全程数字化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诊疗的前提和基础,其对口腔模型重建的精度直接影响最终义齿修复效果。目前,数字化印模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口腔修复领域,本文将对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腔修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用于单颗后牙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对比
14
作者 代晓晨 刘传龙 杨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34-138,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用于单颗后牙种植修复美学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患牙80颗)需要单颗后磨牙种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随机分为数字化组(单号,40例,40颗... 目的:分析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印模用于单颗后牙种植修复美学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患牙80颗)需要单颗后磨牙种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随机分为数字化组(单号,40例,40颗患牙)与传统组(双号,40例,40颗患牙),数字化组采用数字化印模方式取模修复,传统组采用传统印模方式取模修复,比较两组临床操作时间、术中不适感;两组种植修复后即刻、种植修复后第6个月、12个月的修复效果(外观、颜色改变以及边缘贴合性);比较两组种植前、种植修复后3个月的咀嚼功能(咀嚼效率与咬合力)、牙周健康指标[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及龈沟液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对比两组种植修复后12个月的美观度[美学量表(Aesthetic component,AC)评估]。结果:数字化组临床操作时间与术中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种植修复后即刻,两组外观、颜色改变及边缘贴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修复后第6个月、第12个月两组外观、颜色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修复后第6个月、第12个月数字化组边缘贴合性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种植修复后第3个月,两组咀嚼效率与咬合力明显升高(P<0.05),且数字化组显著大于传统组(P<0.05);种植修复后第3个月,两组PLI、BI、牙周袋深度均显著下降(P<0.05),且数字化组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种植修复后第3个月,两组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数字化组显著小于传统组(P<0.05);种植修复后第12个月,数字化组AC评分中牙齿形态、颜色、美观度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印模,单颗后磨牙种植修复中采用数字化印模精确性更高,改善患牙咀嚼功能、牙周健康及龈沟液炎症反应更好,远期修复效果及种植体美观度更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后磨牙 种植 修复效果 咀嚼功能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武香 郑佳佳 +2 位作者 张丽丽 薛思妮 朱玲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究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笔者科室收治的预采用数字化印模技术制取模型进行口腔正畸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 目的:探究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笔者科室收治的预采用数字化印模技术制取模型进行口腔正畸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正畸疗效、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评分、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患者对矫治的满意度评分、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评分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口腔正畸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HIP-14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咀嚼功能、固定、舒适性、便捷程度及语言功能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印模技术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提升口腔正畸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优化治疗效果,并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腔正畸 护理干预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炳蔚 方伟 +1 位作者 余颖 曹卫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01-0005,共5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已日趋于成熟完善。数字化印模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新兴印模技术,特别是在口腔修复邻域中所使用的数字化印模技术更是其数字化以及精准化的完美表现,近年来,数字化印模在全冠修复体、种植牙、可摘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已日趋于成熟完善。数字化印模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新兴印模技术,特别是在口腔修复邻域中所使用的数字化印模技术更是其数字化以及精准化的完美表现,近年来,数字化印模在全冠修复体、种植牙、可摘局部义齿中都展现了良好的准度、精度和更优越的临床疗效。口内扫描仪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直接获取数字化印模的功能,不仅避免了传统印模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还同时简化了临床诊疗的频次,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有效的实现了医疗成本的最低化。未来,进一步提高数字印模的准度和精度并普及运用以简化临床操作流程将会是数字化印模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口内扫描 精度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压力印模制取的上颌牙列缺损模型的精确度比较
17
作者 胡帅 方晴 +1 位作者 陆麒元 陶建祥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压力印模制取的上颌牙列缺损模型的精确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例上颌牙列缺损患者(25个游离端,18个非游离端),使用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压力印模制取上颌牙列缺损模型。数字化印模制取的牙列缺损模型通过口... 目的比较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压力印模制取的上颌牙列缺损模型的精确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例上颌牙列缺损患者(25个游离端,18个非游离端),使用数字化印模与传统压力印模制取上颌牙列缺损模型。数字化印模制取的牙列缺损模型通过口扫(TRIOS2,3Shape)获取;同一患者采用传统压力印模后灌注成石膏模型进行窗扫(先临三维),导出STL格式数字模型。两种数字模型在Geomagic Control X软件中分别进行以基牙作为标志点的转换拟合和最佳拟合,测量两种数字模型之间的总偏差(T),计算缺损区牙槽嵴顶近中(M)、中央(C)、远中(D)以及上腭部位点(P)位差,并比较游离端缺损区域与非游离端缺损区域的差异,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基牙作为标志点进行转换拟合时,两种数字模型之间的总偏差为0.03 mm,缺损区牙槽嵴顶M、C、D点以及上腭部位点(P)位差分别为0.47、0.65、1.48、0.07 mm。最佳拟合时,两种数字模型之间的总偏差为0.03 mm,缺损区牙槽嵴顶M、C、D、P点位差分别为0.50、0.66、1.43、0.08 mm。两种拟合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离端缺损区与非游离端缺损区的比较结果显示,游离端缺损区的C、D位点偏差均值分别为1.07、2.38 mm,非游离端缺牙区为0.08、0.11 mm,游离端大于非游离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印模制取的上颌牙列缺损模型与传统压力印模制取的模型相比有较大偏差,特别是在游离端缺损区域中央及远中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印模 偏差 最佳拟合
下载PDF
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及其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18
作者 王辽辽 杨尧瑶 吴江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12-315,共4页
数字化印模技术已经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印模方式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领域。该文介绍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数字化印模技术的应用,并对数字化口内印模技术准确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 数字化印模技术已经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印模方式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领域。该文介绍了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数字化印模技术的应用,并对数字化口内印模技术准确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技术 模型修正印模技术 可摘局部义齿 准确度
下载PDF
局部数字化印模在后牙全瓷冠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赵家祝 周明勇 +3 位作者 韦峰 李姝 罗美 田雪辉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S02期63-66,共4页
目的比较局部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和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在后牙全瓷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12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口腔科需行后牙区全瓷冠修复治疗的患者37名,随机分配为局部口内数字化印模组(A组)和传统硅橡胶印模... 目的比较局部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和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在后牙全瓷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12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口腔科需行后牙区全瓷冠修复治疗的患者37名,随机分配为局部口内数字化印模组(A组)和传统硅橡胶印模组(B组),分别制作氧化锆全瓷冠,记录两组取模时间和戴牙时间,根据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对氧化锆全瓷冠边缘适合性、邻接关系和咬合状况进行评价。结果A组和B组取模时间分别为(8.31±2.66)min和(11.92±2.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氧化锆全瓷冠边缘适合性优于B组(P<0.05)。结论局部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能减少临床操作时间,制作的修复体精度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冠 局部口内数字化印模 硅橡胶印模 象限扫描 精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