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新闻学视域下国际新闻实践范式重构研究
1
作者 陈秋羽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
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新闻学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底层逻辑。在数字技术逐渐参与并改造新闻生产与分发的过程中,它所呈现的意义也从单纯的工具属性转向基础的驱动器作用。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新闻的生产与消费变得更加多样化,新闻业培育出新的... 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新闻学成为一种新的媒介底层逻辑。在数字技术逐渐参与并改造新闻生产与分发的过程中,它所呈现的意义也从单纯的工具属性转向基础的驱动器作用。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新闻的生产与消费变得更加多样化,新闻业培育出新的生产理念和实践模式,对数字新闻学的研究应运而生。国际新闻作为新闻业的一部分,同样面临数字技术带来的多元影响,这种影响使国际新闻传播的理念、方法、路径发生改变,推动了国际新闻实践范式的重构。文章深入研究数字新闻学视域下国际新闻实践范式的重构问题,认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际新闻实践范式的重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功能范式的重构,传统单边主义延续传统国际新闻报道的政治斗争性,新式多边主义代表全球政治新格局下的民主呼声,推动国际新闻报道新秩序的构建;二是数字智能范式的重构,数字化生产模式重构了国际新闻采写编发全流程,平台化发展聚合信息并链接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媒体的对外传播力;三是数字叙事范式的重构,形式上的可视化叙事有力捕捉受众的注意力并增强共情,文本上的深度化叙事回归新闻事实,展现出更为多元的国际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学 数字技术 数字媒体 国际新闻 实践范式
下载PDF
交叉、分野与合流:全球数字新闻学的知识生产与研究图谱——基于SSCI期刊(1999-2023)的文献计量分析
2
作者 张淑玲 《新闻知识》 2023年第9期3-12,93,共11页
本文基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9年至2023年间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数字新闻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通过绘制全球数字新闻学研究的全景图谱,客观探究国际学术界数字新闻学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总体来看,全球数字新... 本文基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9年至2023年间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数字新闻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通过绘制全球数字新闻学研究的全景图谱,客观探究国际学术界数字新闻学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总体来看,全球数字新闻学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处于蓄力发展阶段。现有的相关成果反映出学界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反思和发展经典新闻学理论的学术自觉,为未来理论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数字新闻学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从这种本体论的层面出发,未来研究应从互嵌融合的视角构建数字新闻学体系,深入考察新闻性、数字性以及以新闻为中介的不同参与主体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学 理论体系 文献计量 知识生产 互嵌
下载PDF
介入与建设:“情感转向”与数字新闻学话语革新 被引量:36
3
作者 常江 田浩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6,共8页
全球新闻业的数字化转型使情感在新闻学研究的理论话语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实践情感、公共情感和理性情感三个维度的细致辨析,可以归纳出以情感为核心概念重塑新闻学话语体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数字时代新闻学的“情感转向... 全球新闻业的数字化转型使情感在新闻学研究的理论话语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实践情感、公共情感和理性情感三个维度的细致辨析,可以归纳出以情感为核心概念重塑新闻学话语体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数字时代新闻学的“情感转向”具有三方面的含义:围绕情感议题发展新的新闻认知范式是数字新闻学建立有解释力的概念框架的内在需求;对情感进行充分的阐释和适切的理论化是数字新闻学体系实现长足发展必须克服的难点;新的权力关系在数字时代的形成和固化要求数字新闻学的发展必须始终保持批判性的面向。总而言之,数字新闻学必须要打破将情感视为非理性的生物学冲动的固有成见,在生态性思维的统摄下构建新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转向 数字新闻学 新闻理论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新闻回应”的情感转向:基于数字新闻学的审视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亚莘 单琪 庞瑞灿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7-89,共3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闻业态的演进。本文以数字新闻学(Digital Journalism)为理论视角,聚焦数字环境下新闻回应中凸显的情感化趋向。研究发现,数字时代的新闻回应愈发兼备事实延伸与情感延伸的双重功能;新闻回应日渐将情感作为关键... 数字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闻业态的演进。本文以数字新闻学(Digital Journalism)为理论视角,聚焦数字环境下新闻回应中凸显的情感化趋向。研究发现,数字时代的新闻回应愈发兼备事实延伸与情感延伸的双重功能;新闻回应日渐将情感作为关键的回应资源;新闻回应在情感唤醒、情感分享、情感接力中形构着日趋复杂的新闻情感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回应 情感转向 数字新闻学
下载PDF
数字新闻学:文化研究何为?
5
作者 黄典林 安柯宣 《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7,共12页
数字技术带来了新闻传播生态的整体性变革,也给新闻研究带来智识挑战。在转型过程中,以文化研究视野中新闻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的数字新闻学研究催发了新闻业两大理论更新:一方面是新闻业数字化转型给文化研究视角下的新闻观念提出的革新要... 数字技术带来了新闻传播生态的整体性变革,也给新闻研究带来智识挑战。在转型过程中,以文化研究视野中新闻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的数字新闻学研究催发了新闻业两大理论更新:一方面是新闻业数字化转型给文化研究视角下的新闻观念提出的革新要求,另一方面是经典文化研究理论在新闻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变与不变。尽管孕育文化研究的历史语境和媒介技术环境均已发生改变,但经过发展的文化研究理论依旧能够为数字新闻学提供有价值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资源。数字新闻学应该在现有的问题维度上纳入文化批判的视角,从而拓展其解释和介入现实的学术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学 文化研究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界定数字记者:以“新闻专长”为标尺
6
作者 徐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数字时代谁可被称作数字记者?现有研究对数字记者的界定有技术路径和网络化路径。前者将技术视作实践过程;后者关注数字环境下传播活动的多元参与主体,但研究尚无法明确数字记者的范畴。考察实践活动中对专长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明晰数字... 数字时代谁可被称作数字记者?现有研究对数字记者的界定有技术路径和网络化路径。前者将技术视作实践过程;后者关注数字环境下传播活动的多元参与主体,但研究尚无法明确数字记者的范畴。考察实践活动中对专长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明晰数字记者的边界。数字时代的新闻专长包含技能、社会-文化和伦理三个维度,分别对应技能性专长、互动性专长和伦理性专长。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同时运用三类新闻专长,才可被视作数字记者,由此突破了职业视角。同时,这种界定方式可将技术物纳入数字记者的实践主体范畴,打破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惯常界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学 数字新闻实践 数字记者 新闻专长
下载PDF
近三十年国际数字新闻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
7
作者 胡婷婷 李树勇 《评价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文采用CiteSpace生成知识图谱,对近三十年国际数字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前沿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的发文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学科研究方向呈现出广泛的交叉特征,共涵盖50个研究分支,但研究者、机构与国家... 本文采用CiteSpace生成知识图谱,对近三十年国际数字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前沿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的发文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学科研究方向呈现出广泛的交叉特征,共涵盖50个研究分支,但研究者、机构与国家之间的合作网络较为松散;前沿热点主要集中于数字新闻、数据驱动新闻、新闻消费、付费墙、框架理论、超链接、虚假新闻以及大数据等方向。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播学领域,虽然跨学科交叉趋势愈发凸显,但跨学科成果仍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学 知识基础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下载PDF
从使用价值到语境价值——重新理解数字时代的新闻价值
8
作者 虞鑫 苗培壮 张铭雨 《全球传媒学刊》 2024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本研究从历史考察和哲学思辨出发,指明使用价值是新闻价值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物质生产条件中的表现,其透射出的本质是新闻在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中的语境价值。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了崭新的新闻传播生态,原有的片面强调时效性、显著... 本研究从历史考察和哲学思辨出发,指明使用价值是新闻价值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物质生产条件中的表现,其透射出的本质是新闻在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中的语境价值。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了崭新的新闻传播生态,原有的片面强调时效性、显著性等使用价值的理念不当然适应数字生态,新闻的何种价值能够在新传播环境下引领行业实践、凝结社会共识成为关键问题。本研究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进行理论考察,进而提出新闻的语境价值这一概念予以回应:语境囊括了整体的政治、经济、文化性质和个体的身份、地位、背景等要素;语境价值既体现出新闻抽象自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也显示出新闻对其所处的环境具有反作用。相较使用价值,新闻的语境价值在哲学意义上更具合理性。其在理论层面连接重要社会主体与社会议题,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在实践层面能够回应新闻价值理论的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价值 语境价值 使用价值 新闻理论 数字新闻学
下载PDF
技术话语与数字新闻学理论的本土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君健 杜珂 《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29,共10页
本文基于社会-认知话语理论与元新闻话语相结合的分析视角,考察了中国官方话语对于技术的表述。研究认为,与西方数字新闻学理论相比,中国数字新闻学领域的国家话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技术议题,分别是技术乐观主义、技术辩证法和技术... 本文基于社会-认知话语理论与元新闻话语相结合的分析视角,考察了中国官方话语对于技术的表述。研究认为,与西方数字新闻学理论相比,中国数字新闻学领域的国家话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技术议题,分别是技术乐观主义、技术辩证法和技术领导权。在上述议题中,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及政治语境对元新闻话语展现出显著的影响力。因而,中国本土的数字新闻学理论不仅需要考察技术给新闻业带来何种延续与变革,更应重点关注中国在过往的新闻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历史经验会如何形塑人们对技术的认知,进而影响到技术在新闻的实践领域和知识领域所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数字新闻学 话语分析 新闻话语
原文传递
数字新闻实践过程:触发、联合与扩散
10
作者 常江 杨惠涵 《青年记者》 2024年第4期69-72,共4页
本文基于全球新闻生态的数字性技术架构,阐释数字新闻实践过程较传统媒体时代体现出的新特征。文章认为,数字新闻实践呈现为一个无规则循环的网络化过程,包含新闻行动的触发、新闻行动者的联合以及“新闻产品”的扩散三个核心过程要素... 本文基于全球新闻生态的数字性技术架构,阐释数字新闻实践过程较传统媒体时代体现出的新特征。文章认为,数字新闻实践呈现为一个无规则循环的网络化过程,包含新闻行动的触发、新闻行动者的联合以及“新闻产品”的扩散三个核心过程要素。尽管数字新闻实践具有高度流动性和挥发性,但一些拥有相对稳态的实践模式还是在上述过程中得以结晶化。数字时代的新闻拥有比过去更大的经验范畴,对宏大尺度的社会进程具有更为深刻的指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实践 数字新闻 数字新闻学 新闻行动者 新闻产品
下载PDF
数字新闻行动者:角色类型与规则体系
11
作者 常江 徐帅 《青年记者》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从“后人类”和“后专业”的认识论出发,对数字新闻行动者的角色类型和规则体系做出探讨。数字新闻生态下的行动者拥有标记员、策展人、表演者和批评家四种类型,其边界处在变动中,且不同类型的行动者在角色功能... 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从“后人类”和“后专业”的认识论出发,对数字新闻行动者的角色类型和规则体系做出探讨。数字新闻生态下的行动者拥有标记员、策展人、表演者和批评家四种类型,其边界处在变动中,且不同类型的行动者在角色功能上也存在交叠。在多元行动者持续的互动和协商之中,一种新的行动规则体系正在逐渐形成,这一规则体系秉持开放性、共享性、介入性三项基本原则。多元行动者体系的发展标志着数字时代的新闻实践正在加速融入日常生活,数字新闻学应当基于对当下行动者角色和规则的检视,推动新闻规范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行动者 数字新闻 数字新闻学 新闻生态
下载PDF
数字新闻生态:概念基础与结构特征
12
作者 常江 徐帅 《青年记者》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本文从媒介技术与新闻实践的关系出发,提出以数字新闻生态为认识论起点理解当代新闻实践、构建数字新闻学概念体系的主张。数字新闻生态因其技术架构而体现出液态、多孔和易变的属性,并与传统新闻业态之间保持着破坏性发展的关系。在结... 本文从媒介技术与新闻实践的关系出发,提出以数字新闻生态为认识论起点理解当代新闻实践、构建数字新闻学概念体系的主张。数字新闻生态因其技术架构而体现出液态、多孔和易变的属性,并与传统新闻业态之间保持着破坏性发展的关系。在结构上,数字新闻生态具有网络化、平台化和介入性的基本特征。数字新闻生态通过对新闻实践进行持续的培育、塑造和限定,逐渐形成稳定的运作模式并生发出原生数字专业文化。本文主张数字新闻学的发展应当建基于生态性思维,将客观知识生产和人文价值追求有机结合,并致力于推动面向广泛行动者的新闻伦理与素养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生态 数字新闻 数字新闻学 新闻业态
下载PDF
作为关系的新闻:数字时代新闻的再定义
13
作者 常江 《青年记者》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本文立足于数字媒体生态,对数字新闻进行重新概念化。在辨析有关数字新闻定义的四种主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关系的角度界定新闻:数字新闻是由数字媒体生态及其行动者网络所培育的一种令新闻经验得以形成的公共性信息关系。本文进而... 本文立足于数字媒体生态,对数字新闻进行重新概念化。在辨析有关数字新闻定义的四种主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关系的角度界定新闻:数字新闻是由数字媒体生态及其行动者网络所培育的一种令新闻经验得以形成的公共性信息关系。本文进而归纳数字新闻的三个核心特征:巨量化、广泛连接性、动态数据化。以数字新闻的重新概念化为起点,数字新闻学的发展形成了三个基本方向:以关系为基础分析单元建立研究实践体系,以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共生机制为核心认识论搭建概念框架,以文化公共性和信息民主为恒久的规范理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生态 数字新闻 数字新闻学 新闻理论
下载PDF
可供性与认识论:数字新闻学的研究路径创新 被引量:19
14
作者 黄雅兰 罗雅琴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0,32,共9页
本文探讨了可供性概念为数字新闻学提供的创新性认识论视角和研究路径。首先,本文简要回顾了可供性概念进入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旅行轨迹,特别是在数字新闻研究中的应用和误用;接着,本文提出,当前数字新闻业作为生态系统的属性以及可供性... 本文探讨了可供性概念为数字新闻学提供的创新性认识论视角和研究路径。首先,本文简要回顾了可供性概念进入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旅行轨迹,特别是在数字新闻研究中的应用和误用;接着,本文提出,当前数字新闻业作为生态系统的属性以及可供性本身的生态学视角,使得可供性概念具备了理解和分析数字新闻业的认识论潜能,应将可供性作为生态性的认知概念,而非工具性的技术特征;基于以上论证,本文认为,可供性概念为理解和检视数字新闻业提供了关系的、过程的和网络的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供性 认识论 数字新闻学 新闻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数字新闻学的方法论探索:新闻生产网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雅兰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21年第3期73-93,共21页
数字新闻业态的发展变革给新闻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新闻业的“网络化”趋势,总结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在当前数字新闻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提出新闻生产已经弥散至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信息网络和情感网络同时... 数字新闻业态的发展变革给新闻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新闻业的“网络化”趋势,总结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在当前数字新闻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提出新闻生产已经弥散至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信息网络和情感网络同时构成了新闻生产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当前的数字新闻学研究应当发展出一种总体性的、能够对新闻生产网络进行有效检视的方法体系,计算传播研究、民族志研究和文本分析等研究路径和方法能够从不同维度对不同的行动者主体进行分析,而综合运用多种研究路径和方法则是未来新闻学研究的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学 网络分析 计算传播学 民族志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数字新闻的美学化:形式创新、文化共生与价值反思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2,共9页
数字媒体生态带来了高度开放的新闻生产机制与极大丰富的新闻形态,新闻生产者尝试通过形式、文化与价值方面的创新来与用户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使得新闻内容(产品)呈现出更鲜明的美学化倾向。具体而言,数字新闻的美学化趋势建基于数... 数字媒体生态带来了高度开放的新闻生产机制与极大丰富的新闻形态,新闻生产者尝试通过形式、文化与价值方面的创新来与用户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使得新闻内容(产品)呈现出更鲜明的美学化倾向。具体而言,数字新闻的美学化趋势建基于数字媒体架构的“技术-文化共生状态”,并在实践层面体现出符号繁博化、叙事接续化与风格崇高化等核心媒介特征。美学化趋势的出现表明,数字新闻学研究应当吸纳来自艺术学和美学的理论资源,超越信息论的局限而实现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学 美学化 新闻生产 情感仪式
下载PDF
技术可供性“改造”客观性:数字新闻学的话语重构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奇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基于技术可供性的视角,可以从传统新闻学的核心话语"专业主义/客观性"切入,对数字技术生态下新闻学话语体系的重构过程做出描述和解释。具备建构主义色彩的客观性理念并不属于本质主义范畴,而可被视为用于"组织"传... 基于技术可供性的视角,可以从传统新闻学的核心话语"专业主义/客观性"切入,对数字技术生态下新闻学话语体系的重构过程做出描述和解释。具备建构主义色彩的客观性理念并不属于本质主义范畴,而可被视为用于"组织"传统新闻学体系的一种核心话语。伴随"数字新闻学"学科体系的逐步建立,充满争议的客观性迎来了被"改造"的历史契机,基于技术可供性视角,对传统新闻学中关键性概念进行"重新概念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弥合技术决定论与建构主义理论间的罅隙。其中,"介入"话语、"制衡"话语和"接合"话语这三种话语方式构成了技术可供性"改造"传统客观性的可能话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可供性 客观性 数字新闻学 话语
原文传递
数字新闻学的理念再造与范式革新——基于在三个国家展开的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常江 田浩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180,192,共11页
本文采用带有扎根理论色彩的质性研究思路,通过对来自三个国家17家新闻机构的84位新闻从业者的深度访谈和主题分析,考察传统新闻学的三个核心理念——真实、客观、民主——在数字新闻行动者群体中的认知和认同情况。研究发现,真实逐渐... 本文采用带有扎根理论色彩的质性研究思路,通过对来自三个国家17家新闻机构的84位新闻从业者的深度访谈和主题分析,考察传统新闻学的三个核心理念——真实、客观、民主——在数字新闻行动者群体中的认知和认同情况。研究发现,真实逐渐从本质主义概念演变为操作性概念,客观的话语消融于新兴的情感话语,而民主的理念则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本文进而提出,数字新闻学理论体系与传统新闻学理论体系之间形成了一种"解构性继承"的关系,数字新闻学的理论体系在形式上应该主要由建构主义的新闻生产理论与人文主义的新闻价值理论共同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 真实性 客观性 数字新闻学
原文传递
欧美数字新闻学理论:现状分析与趋势研判 被引量:7
19
作者 常江 何仁亿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96,共7页
本文立足理论文献解读归纳欧美数字新闻学理论发展的三个基本趋势:基于技术可供性分析的新闻生态理论正在成为数字新闻学的基础理论;"情感转向"是各种类型的数字新闻学一般理论发展的基本趋势;数字新闻学正在与媒介化分析进... 本文立足理论文献解读归纳欧美数字新闻学理论发展的三个基本趋势:基于技术可供性分析的新闻生态理论正在成为数字新闻学的基础理论;"情感转向"是各种类型的数字新闻学一般理论发展的基本趋势;数字新闻学正在与媒介化分析进行深入的交叉,以实现在宏观历史层面拓展自身的理论资源。欧美数字新闻学理论发展的过程体现了研究者群体鲜明的体系意识和对话意识,这种学术发展的策略可为基于中国本土实践的数字新闻学理论研究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学 新闻生态 情感转向 媒介化 新闻生产
原文传递
数字新闻学的崛起:2021年全球新闻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常江 黄文森 +1 位作者 杨惠涵 刘璇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0,共16页
本文采用自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2021年度全球新闻学研究做出全面的综述,尝试以此为基础归纳新闻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总体而言,数字新闻学新范式的崛起显著地推动了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体现出了三种基本趋势。第一,新闻学研究正逐渐... 本文采用自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2021年度全球新闻学研究做出全面的综述,尝试以此为基础归纳新闻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总体而言,数字新闻学新范式的崛起显著地推动了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体现出了三种基本趋势。第一,新闻学研究正逐渐超越技术工具论的视角,而融入了更多思辨逻辑,体现出了技术哲学和媒介生态学思维日益深入的影响。第二,对"以数字为背景"的新闻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考察是新闻学研究最具理论活力的范畴,印证了数字新闻学在理念上对经典新闻学,尤其是新闻社会学范式的延续。第三,现有的新闻学研究体系对规范理论的探讨是不充分的,数字新闻伦理研究尚未很好地融入数字新闻学的一般性理论体系,这或许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学 数字新闻 研究综述 新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