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倍体小麦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定位与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严俊 张玲玲 +4 位作者 王兴梅 薛文韬 杨荣志 T.Fahima 程剑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利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编号:G18-16)与来自欧洲的四倍体栽培小麦Langdon(Ld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种植于黔中,进行了主穗重、主穗籽粒重、千粒重、籽粒长、宽和厚等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共检... 利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编号:G18-16)与来自欧洲的四倍体栽培小麦Langdon(Ld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种植于黔中,进行了主穗重、主穗籽粒重、千粒重、籽粒长、宽和厚等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与产量性状相关的QTL,LOD值为2.1~4.4,贡献率为7.4~39.4%。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分别为:1B染色体上有两个与主穗重有关;5A和7B上各有一个与主穗籽粒重有关;1A和4B上各有一个与千粒重有关;2A、3A、4B和5A上共有五个与籽粒长有关;5A和7A上三个与籽粒宽有关;5A上两个与籽粒厚有关。获得的QTL可用于分子辅助育种改良现代栽培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主穗重 主穗籽粒重 千粒重 籽粒长、宽、厚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下载PDF
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苗期叶绿素含量的QTL及互作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曹卫东 贾继增 金继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由小麦近缘物种硬粒小麦和节节麦发展而来的W7984和现代栽培种Opata 85作亲本,通过一粒传而获得F7重组近交系(RIL)群体。对该群体的111个株系分别在正常供应氮素(N 4.0mmol/L)和低氮胁迫(N 0.4mmol/L)两种情况下进行培养,4周后测定叶片... 由小麦近缘物种硬粒小麦和节节麦发展而来的W7984和现代栽培种Opata 85作亲本,通过一粒传而获得F7重组近交系(RIL)群体。对该群体的111个株系分别在正常供应氮素(N 4.0mmol/L)和低氮胁迫(N 0.4mmol/L)两种情况下进行培养,4周后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根据该群体而构建的遗传图谱包括覆盖整个染色体组的918个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应用这些标记,研究了两种供氮情况下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QTL(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及基因间互作。结果表明,在氮素正常供应情况下,有7个与叶绿素含量有关的QTL,变异解释率在4.30%~13.45%,亲本双方对于叶绿素含量的贡献基本一致;在氮素胁迫下,有9个QTL与叶绿素含量有关,变异解释率在4.04%~11.73%,亲本W7984.对于叶绿素含量的贡献占主导地位。表明小麦近缘物种在低氮胁迫下对于叶绿素含量有重要贡献;且低氮胁迫下,叶绿素含量还受基因间上位效应的影响。氮素正常供应时有1个位点(位于2B染色体上)、低氮胁迫下有2个位点(位于3A和3B染色体上)同时影响小麦干物质产量和叶绿素含量,而且此3个位点的效应都来自亲本W7984。这一发现表明,小麦干物质产量和叶绿素含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绿素 供氮水平 RFLP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下四倍体小麦千粒重的QTL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严俊 杨荣志 +4 位作者 薛文韬 张玲玲 李解 T.Fahima 程剑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10,共5页
为普通栽培小麦改良提供基因资源,采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编号:G18-16)与来自欧洲的硬粒小麦栽培种Langdo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分别于2005年种植在以色列干旱和湿润环境以及于2007年种植在中国黔中地区,进... 为普通栽培小麦改良提供基因资源,采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编号:G18-16)与来自欧洲的硬粒小麦栽培种Langdo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分别于2005年种植在以色列干旱和湿润环境以及于2007年种植在中国黔中地区,进行千粒重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全部家系在3个生态环境下千粒重表现出宽广的遗传差异;共有6个千粒重QTL被分别定位在1A(2个)、4A、4B、6B和7A染色体上,LOD值为3.0~10.6,贡献率为2.1%~18.5%。检测全部QTL与环境互作的结果显示,染色体4B上QTL仅出现在2007年黔中1个环境,其余5个QTL则不受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干旱环境 湿润环境 千粒重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玉米GY220×1145组合粗缩病抗性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石明亮 薛林 +12 位作者 梁奎 黄殿成 黄小兰 胡加如 江建华 阮方松 陈国清 陆虎华 程玉静 陈小晖 孙权星 彭长俊 洪德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9-264,共6页
玉米粗缩病是近年严重影响中国玉米生产的病害,研究其QTL定位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玉米粗缩病抗性育种效率。该研究调查了GY220×114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109个家系(F10∶11)在2个环境下粗缩病的抗感表型值,结... 玉米粗缩病是近年严重影响中国玉米生产的病害,研究其QTL定位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玉米粗缩病抗性育种效率。该研究调查了GY220×114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109个家系(F10∶11)在2个环境下粗缩病的抗感表型值,结合该组合由272个DNA分子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分别采用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Win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 Network 2.0软件中CIM方法,检测了玉米粗缩病的抗性位点。结果表明:(1)运用Win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中CIM法,检测到5个抗玉米粗缩病的QTL,解释表型变异的6.9%~17.6%,其中有3个QTL在2个环境下都检测到。5个QTL的加性效应变异幅度为-8.57~11.94。(2)用QTL Network 2.0软件中CIM法,检测到1个控制玉米粗缩病的位点MRDD2-22,解释表型变异的9.0%,加性效应为6.93。在第5连锁群与13连锁群之间存在1对非主效QTL间的互作,解释表型变异的7.4%,互作效应为-7.70。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和混合线性模型都检测到的位点是MRDD2-22,位于第4染色体长臂g7M7806~n142标记区间,抗性等位基因来自自交系1145,平均加性效应为9.3。MRDD2-22位点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抗性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重组自交系(RIL)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玉米粗缩病
下载PDF
蚕豆种质资源、抗病育种和QTL定位及抗逆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海飞 宗绪晓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9-270,共12页
蚕豆是世界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2100年。中国是世界上蚕豆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蚕豆因其高效生物固氮、土壤改良和环境友好特性,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经济欠发达... 蚕豆是世界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2100年。中国是世界上蚕豆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蚕豆因其高效生物固氮、土壤改良和环境友好特性,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丘陵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目前,多种DNA标记已广泛应用于大豆、菜豆、豌豆等豆类作物,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蚕豆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对蚕豆的起源、分类、国内外蚕豆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以及生长习性、抗病育种和QTL定位、抗逆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国内外蚕豆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遗传多样性 遗传图谱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原文传递
四倍体小麦单株籽粒蛋白质、铁及锌的产量QTL定位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严俊 薛文韬 +4 位作者 杨荣志 王茹 赵钢 T.Fahima 程剑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9-1155,共7页
为了给普通栽培小麦蛋白质和Fe、zn营养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将来自欧洲的四倍体小麦栽培品种Langdon与源于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G18-16杂交重组自交系F6代的152个家系种植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不同年份的3个干旱和湿润环境(2005年... 为了给普通栽培小麦蛋白质和Fe、zn营养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将来自欧洲的四倍体小麦栽培品种Langdon与源于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G18-16杂交重组自交系F6代的152个家系种植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不同年份的3个干旱和湿润环境(2005年干旱与湿润环境以及2007年湿润环境)下,并进行籽粒蛋白质、Fe和Zn单株产量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结果发现全部家系在3个不同环境下这三个性状均表现出宽广的遗传差异,共有22个籽粒蛋白质、Fe和Zn单株产量的QTL被分别定位在9条染色体上,LOD值为3.1~15.9,贡献率为2.3%~18%,8个QTL受到环境的影响。仅分布于2A和4A染色体上的籽粒Fe单株产量的QTL存在基因上位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小麦 野生二粒小麦 蛋白质 Fe Zn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籽粒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QTL定位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凡迪 薛文韬 +3 位作者 严俊 赵钢 FAHIMA Tzion 程剑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1-1618,共8页
为了寻找改良普通栽培小麦营养物质含量的基因资源,以野生二粒小麦G18-16和硬粒小麦Langdon杂交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群体为研究材料,种植于黔中地区并对该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总类黄酮、总酚、植酸和黄色素5个营养性状含量进行测... 为了寻找改良普通栽培小麦营养物质含量的基因资源,以野生二粒小麦G18-16和硬粒小麦Langdon杂交所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群体为研究材料,种植于黔中地区并对该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总类黄酮、总酚、植酸和黄色素5个营养性状含量进行测定。共检测到6个相关的QTLs,分别分布在染色体2A、3A、4A、6B和7A上。除小麦籽粒总酚性状外,其余四个性状均呈正态分布。网络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营养性状与农艺性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仅黄色素与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也显示总酚和黄色素与其他营养性状有显著差异,并且是造成群体分布差异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小麦总酚和黄色素性状在其生理代谢中可能存在特殊性。另外,PCA还筛选出2组在5个营养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基因池家系各4株,为回交和精细定位提供了较可靠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硬粒小麦 野生二粒小麦 籽粒营养性状 网络相关性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下载PDF
基于昌7-2导入系发掘干旱胁迫下玉米产量相关QTL位点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晶晶 王利锋 +6 位作者 马娟 曹言勇 王浩 王丽艳 贾腾蛟 董春林 李会勇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0,共7页
以昌7-2为轮回亲本,自交系郑独青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构建高代导入系群体。通过玉米56K芯片对极端株系进行基因分型,以IciMapping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穗重、穗粒重以及百粒重等QTL定位。结果表明,共获得分布于玉米第1、3... 以昌7-2为轮回亲本,自交系郑独青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构建高代导入系群体。通过玉米56K芯片对极端株系进行基因分型,以IciMapping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穗重、穗粒重以及百粒重等QTL定位。结果表明,共获得分布于玉米第1、3、5、9、10共5条染色体上的10个QTL位点。其中,与穗重、穗粒重相关的各4个,与百粒重相关的2个。第1、5、10染色体上存在同时控制穗重和穗粒重的相同位点,加性效应均来源于郑独青,贡献率均在22%以上。此外,第10染色体相同位点还同时控制1个微效加性的百粒重QTL。在QTL定位的基础上,获得了多位点聚合的导入系,同时携带第1、5、10染色体上3个QTL位点的导入系,其产量性状表现优于轮回亲本昌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导入系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