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幼苗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
1
作者 石佳竹 许涵 +4 位作者 李艳朋 陈洁 骆土寿 林明献 李意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40,共8页
【目的】分析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幼苗物种组成、分布及数量特征变化规律,更深入了解热带森林群落物种组成和自然更新过程,为进一步探究幼苗分布与生长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海南尖峰岭典型热带山地雨林... 【目的】分析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幼苗物种组成、分布及数量特征变化规律,更深入了解热带森林群落物种组成和自然更新过程,为进一步探究幼苗分布与生长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海南尖峰岭典型热带山地雨林,基于2012年建立的1块60 hm^(2)动态监测大样地,连续7年监测其中290个样站(每个样站3个1 m^(2)小样方)的幼苗生长规律,区分幼苗的生活型、菌根类型和物种优势度,分析其物种组成及数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2013—2019年共记录到幼苗个体234种60750株,包括4种生活型(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和3种菌根类型(丛枝菌根类型AM、外生菌根类型ECM、内生和外生混合类型AM&ECM)。优势物种九节和厚壳桂幼苗广泛分布,其重要值、植株数量和出现频度均在所有物种幼苗中占据前2位。各幼苗样方物种数量分布不均匀,较大部分幼苗物种仅有稀少的植株数量。【结论】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幼苗物种组成丰富,存在大量稀有物种,研究结果对了解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幼苗的物种组成、分布及数量特征变化以及探究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尖峰岭 热带山地雨林 幼苗 物种组成 数量特征
下载PDF
盐城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
2
作者 王淼 王哲 +2 位作者 石子菊 张晴晴 刘茂松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0-25,共6页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的OTU数据,对盐城滨海湿地不同季节间淤泥质光滩、互花米草群落、藨草群落、碱蓬群落和芦苇群落5种典型生境的3个不同土壤层...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湿地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的OTU数据,对盐城滨海湿地不同季节间淤泥质光滩、互花米草群落、藨草群落、碱蓬群落和芦苇群落5种典型生境的3个不同土壤层次中土壤微生物群落OTU序列相对多度的数量特征和相对多度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无植被的淤泥质光滩与4个植物群落生境土壤微生物群落OTU序列相对多度的数量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在淤泥质光滩的季节变化幅度大于植物群落生境;植物群落生境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互花米草群落在不同土层间保持相同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本土植物群落生境存在较大差异;(2)土壤微生物群落OTU序列相对多度分布特征与季节温度变化不一致,其中5月峰值最低,而月均温最高的8月与温度较低的3月和11月差异较小。总体上,在环境变化下,土壤微生物群落OTU序列相对多度的数量特征差异较小,相对组成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土壤微生物 操作分类单元 数量特征 盐城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不同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卻国萍 龙金飞 +7 位作者 卫智军 张勇 张忠青 徐生云 刘瑞霞 张毅辉 张晓民 张新宇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目的]研究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为荒漠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牧强度处理,即对照(non-grazing,N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 [目的]研究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为荒漠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的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放牧强度处理,即对照(non-grazing,N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9个小区,载畜率分别为0、1.92、3.08羊单位/(hm^(2)·年),实际放牧羊数量分别为0、5、8只。于2018—2020年每年8月中旬调查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的密度、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比较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的差异,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各植物功能群与群落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荒漠草原中植物种类数量为MG处理区>NG处理区>HG处理区,数量分别为27、25、19种。放牧显著(P<0.05)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密度,降低了多年生禾草密度的占比。多年生禾草、一二年生草和灌木及半灌木盖度随放牧强度增加逐渐减小,放牧显著(P<0.05)降低了灌木及半灌木盖度;多年生禾草及一二年生草盖度占比随放牧强度增加逐渐减少,而多年生杂类草盖度占比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放牧显著(P<0.05)降低了多年生杂类草、灌木及半灌木高度,降低了灌木及半灌木、多年生杂类草的高度占比,增加了多年生禾草及一二年生草的高度占比。放牧显著(P<0.05)降低了灌木及半灌木地上生物量,重度放牧显著(P<0.05)降低了各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放牧增加了一二年生草、多年生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占比,减少了灌木及半灌木、多年生禾草的地上生物量占比。在NG处理区,与群落关联度最大的功能群为多年生禾草及一二年生草,关联度均为0.76;在MG处理区,与群落关联度最大的功能群为多年生杂类草,关联度为0.77,其次为一二年生草,关联度为0.75;在HG处理区,与群落关联度最大的功能群为多年生杂类草,关联度为0.80,其次为一二年生草,关联度为0.67。[结论]中度放牧增加了荒漠草原的植物种类;长期重度放牧显著降低了所有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长期放牧降低了多年生禾草的优势,提高了多年生杂类草在群落中的优势,使得与群落关联度最大的功能群由多年生禾草与一二年生草转变为多年生杂类草与一二年生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功能群 数量特征
下载PDF
指向深度学习的“种群的数量特征”一课教学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严春燕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一课教学中,围绕“拯救朱鹮”主题,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探究、构建模型、迁移应用的概念教学路径,帮助学生逐步构建概念,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数量特征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
下载PDF
以朱鹮种群保护为主线的“种群的数量特征”新授课教学设计
5
作者 苏锦权 《中学生物学》 2024年第2期31-33,共3页
以朱鹮的种群保护为主线,逐步创设真实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设计和实施方案,模拟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理解各个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探讨生态学相关社会议题的意愿。
关键词 情境教学 种群数量特征 主线
下载PDF
基于高中生物“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内容的探索与研究
6
作者 袁秀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9期0041-0044,共4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人口数量变化、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对中学生来说,正确地认识并把握“生命周期”,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考和环境保护的意...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人口数量变化、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对中学生来说,正确地认识并把握“生命周期”,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考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为此,这篇文章主要深入探索了高中生物课程中“种群的数量特征”这一核心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生态学知识体系,基于对种群数量变化的认识,在生物与环境的层面形成“稳态与平衡观”,增强生态与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种群数量特征 教学实践 探索
下载PDF
干扰程度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敏 张鲜花 +1 位作者 袁小强 袁惠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22-129,136,共9页
【目的】为明晰不同程度的干扰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在放牧和未放牧交互区选取未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4种干扰等级的草地。分别从群落数量特征和物种... 【目的】为明晰不同程度的干扰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在放牧和未放牧交互区选取未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4种干扰等级的草地。分别从群落数量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探讨干扰影响下草地群落的变化。【结果】随着干扰程度的加剧:(1)群落优势种数量减少,重要值下降1.21倍。杂类草数量增加,重要值增加59.70%。(2)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密度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其中,群落高度下降79.74%,群落盖度下降70.99%,群落密度下降59.39%。(3)群落地上生物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各干扰程度间差异显著(P<0.05);群落地下生物量和各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均表现为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地下根系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中。(4)物种多样性未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重度干扰草地时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在轻度干扰草地时最高。【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山地草原退化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不同干扰程度 群落数量特征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桂西南石漠化区不同微地形中茶条木种子和幼苗的数量特征
8
作者 吕仕洪 李象钦 +3 位作者 潘玉梅 唐赛春 曾丹娟 韦春强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1-868,共8页
为探讨微地形(Microtopography)对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种子和幼苗分布格局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对广西平果市龙何喀斯特生态重建示范区茶条木群落中不同微地形的茶条木种子密度、种子存活率、幼苗密度和幼苗年龄结构等进行研究。结... 为探讨微地形(Microtopography)对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种子和幼苗分布格局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对广西平果市龙何喀斯特生态重建示范区茶条木群落中不同微地形的茶条木种子密度、种子存活率、幼苗密度和幼苗年龄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条木群落中的微地形有石面、小平地、石沟、石窝和石缝等5种,各微地形的茶条木平均种子密度、平均种子存活率和平均幼苗密度分别为4.97-212.28粒/m^(2)、35.7%-76.5%和0.09-44.85株/m^(2),石面的平均种子密度和平均幼苗密度显著小于其他4种微地形(P<0.05),平均种子存活率显著小于小平地、石沟和石窝;茶条木1年生、2年生和3年生以上的幼苗占比分别为84.44%-100.00%、0.00%-15.38%和0.00%-2.22%,3年生以上幼苗的总存活率不足1.0%。综上,在桂西南石漠化山区茶条木群落中,茶条木的种子密度、种子存活率和幼苗密度等受微地形的影响明显,多年生幼苗存活率低,林下更新能力差,其群落管理可采取冠层疏枝和林隙除杂等措施改善微环境,促进幼苗生长和种群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微地形 茶条木 种子 幼苗 数量特征
下载PDF
光伏电板对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厅 尹晓冬 +2 位作者 曲善民 包雨微 刘香萍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6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光伏电板对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样方法对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草甸草原进行监测,测定了植物高度、盖度、多度、频度和地上生物量。【结果】光伏电板间多年生丛生禾草功能群和多年... 【目的】研究光伏电板对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样方法对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草甸草原进行监测,测定了植物高度、盖度、多度、频度和地上生物量。【结果】光伏电板间多年生丛生禾草功能群和多年生根茎禾草功能群的高度、盖度、多度、频度和地上生物量相较于光伏电板下均有增加;莎草功能群光伏电板间的盖度、多度、频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板下;对于多年生杂类草功能群和一、二年生植物功能群植物,光伏电板下的高度、盖度、多度和地上生物量均高于电板间。【结论】综合来看,光伏电板的架设会对草甸草原不同的植物功能群产生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板 草甸草原 功能群 数量特征
下载PDF
基于整体式教学情境创设的“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设计
10
作者 吴航枫 《生物学教学》 2023年第9期28-30,共3页
在“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教学中,创设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川金丝猴调研的整体式教学情境,通过模拟实验、资料分析、模型建构、案例讨论等策略,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使整堂课更加系统化。引导学生在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构... 在“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教学中,创设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川金丝猴调研的整体式教学情境,通过模拟实验、资料分析、模型建构、案例讨论等策略,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使整堂课更加系统化。引导学生在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构核心概念,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数量特征 整体式教学情境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学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红壤线虫数量特征 被引量:49
11
作者 李辉信 刘满强 +2 位作者 胡锋 陈小云 何圆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82-1889,共8页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的顺序为 :保护荒地 >干扰荒地 >马尾松 >小叶栎 >木荷 >混交林(木荷 -马尾松 )。土壤线虫数量的季节波动明显 :春季和冬季较多 ,秋季居中 ,而夏季极显著少于其它季节 (P<0 .0... 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线虫数量的顺序为 :保护荒地 >干扰荒地 >马尾松 >小叶栎 >木荷 >混交林(木荷 -马尾松 )。土壤线虫数量的季节波动明显 :春季和冬季较多 ,秋季居中 ,而夏季极显著少于其它季节 (P<0 .0 1 )。就线虫数量季节变异系数所体现的群落稳定性而言 ,马尾松林地的变异系数最高 (P<0 .0 5 ) ,指示其群落最不稳定。线虫数量在土壤剖面中呈明显的垂直梯度分布。在表层土壤 ,线虫数量与代表碳氮和生物活性水平的土壤质量指标 ,如有机碳、全氮、速效氮磷、微生物量、潜在可矿化碳氮、基础呼吸、酶活性等 ,一般呈极显著正相关 (P<0 .0 1 ) ;而与代表土壤物理性质及交换性能的指标 ,如含水量、容重、颗粒组成、速效钾等一般没有相关性。鉴别分析 (CDA)将不同植被下的样地分为 3组 ,自荒 1和自荒 2为 1组 ,小叶栎、木荷和混交林为 1组 ,而马尾松单独为 1组。总之 ,不同植被恢复下线虫数量的分异初步体现了线虫指示红壤质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方式 红壤 土壤线虫 季节波动 数量特征
下载PDF
秦岭水灾迹地油松和华山松更新种群数量特征 被引量:22
12
作者 费世民 何亚平 +2 位作者 陈秀明 蒋俊明 郭志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105,共11页
不同植物种群种间比较研究利于揭示种群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秦岭地区蔡玉河流域范家庄段水灾迹地恢复17年后群落优势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华山松(P.armandii)的种群数量特征。水灾灾后第一年(1989年)就有油松和... 不同植物种群种间比较研究利于揭示种群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秦岭地区蔡玉河流域范家庄段水灾迹地恢复17年后群落优势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华山松(P.armandii)的种群数量特征。水灾灾后第一年(1989年)就有油松和华山松个体进入迹地,由于较大的高生长速度和侧生长速度,油松种群的平均高度和地径高于华山松,占据了较大的垂直和水平空间。相对来说,油松和华山松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模式不同,二者均是小个体数量居多,大个体数量极少,但油松中等大小个体多于华山松。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模式不同,油松的为单峰右偏曲线,华山松的则近似于正态分布。坡向对油松的年龄结构模式没有影响,但对华山松种群有影响。油松和华山松种群不同高度级、径级和年龄级之间存在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缺少一致性,表明种群大小结构不一定反映年龄结构。油松和华山松种群的密度动态和存活曲线类型一致,均为Ⅱ型,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种群动态。总体上说,油松和华山松具有不同的树种生物学特性,使得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同,但对种群更新存活动态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种群 数量特征 油松 华山松 水灾迹地
下载PDF
胡杨、灰叶胡杨花空间分布及数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建平 周正立 +3 位作者 李志军 龚卫江 高山 于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研究了不同居群的胡杨、灰叶胡杨花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 ,无论是胡杨还是灰叶胡杨 ,其雄树的树高、最低花位、集花区下限、集花区上限、最高花位皆低于雌树 ,并且雌株与雄株的花序分布范围亦有着较大的重叠区域。在树体上 ,... 研究了不同居群的胡杨、灰叶胡杨花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 ,无论是胡杨还是灰叶胡杨 ,其雄树的树高、最低花位、集花区下限、集花区上限、最高花位皆低于雌树 ,并且雌株与雄株的花序分布范围亦有着较大的重叠区域。在树体上 ,雄花序主要分布在树冠的中部 ,上部次之 ,下部最少 ;雌花序主要分布在树冠的上部 ,中部次之 ,下部最少。胡杨的单株花序量、花朵花药数、花药花粉量和花序花粉量均小于灰叶胡杨 ,而花序花朵数胡杨雄树的小于灰叶胡杨 ,雌树的大于灰叶胡杨。统计分析表明 ,不同居群胡杨的单株花序量、花序花朵数与花药花粉量是相对稳定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灰叶胡杨 空间分布 数量特征 居群
下载PDF
神农架地区河岸带中领春木种群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57
14
作者 魏新增 黄汉东 +1 位作者 江明喜 杨敬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5-837,共13页
东亚特有珍稀濒危植物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在神农架地区集中分布于河岸带中。为初步探讨领春木在河岸带集中分布的成因和维持机制,在神农架地区4条河流——沿渡河、香溪河、南河和堵河的河岸带,共设置了30个样方(20m×30... 东亚特有珍稀濒危植物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在神农架地区集中分布于河岸带中。为初步探讨领春木在河岸带集中分布的成因和维持机制,在神农架地区4条河流——沿渡河、香溪河、南河和堵河的河岸带,共设置了30个样方(20m×30m),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5个方面分析了神农架地区河岸带中领春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幼龄期个体缺乏,中龄期个体相对丰富,老龄期个体数量稀少。纺锤型的大小级结构表明种群属于衰退型,但是以萌蘖为主要更新方式使其种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得以维持;2)现存的Ⅰ、Ⅱ级个体数少,导致静态生命表中Ⅰ、Ⅱ级个体死亡率出现负值,自疏现象造成第Ⅳ级个体出现死亡率高峰,由于接近实际寿命,在第Ⅶ级死亡率达到最高;3)虽然其幼苗存活率较低,但由于其幼树的存活率较高,其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表明该地区河岸带的环境条件较适宜领春木种群的生长;4)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这与大多数珍稀植物种群一致。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影响其分布格局,使种群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发展。因此使领春木种群在河岸带中沿海拔呈现"一带多岛"现象;5)从幼龄期到中龄期再到老龄期,不同发育阶段的领春木种群的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但由于分布格局受种群本身生物学特性、自然环境因素(如坡向和海拔)和人为干扰的影响,领春木在不同河岸带中的分布格局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春木 河岸带 数量特征 空间分布格局 神农架
下载PDF
东莞市古树名木数量特征及分布格局 被引量:25
15
作者 吕浩荣 刘颂颂 +3 位作者 叶永昌 朱剑云 莫罗坚 李年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9,共5页
用网格法对东莞市古树名木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东莞市现存的2066株古树名木隶属28科45属56种,以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柱果Mangifera indica、木棉Bombax ceiba、荔枝Litchi chinensis的株数最多... 用网格法对东莞市古树名木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东莞市现存的2066株古树名木隶属28科45属56种,以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柱果Mangifera indica、木棉Bombax ceiba、荔枝Litchi chinensis的株数最多,分别占总株数的66.07%、6.49%、5.81%和3.05%.古树名木在91个网格中每网格的数量分布为0~107株,平均为22.62株,标准差为23.94;种类分布为0~11种,平均为3.86种,标准差为2.75.古树名木在纬度带的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经度带则没有差异(P=0.0699);在种类分布方面,经度带(P=0.0258)和纬度带(P=0.0033)均具有显著差异.东经113.65°~114.00°和北纬23.00°~23.15°是东莞市古树名木分布的集聚地区,需要优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数量特征 分布 DMAP 东莞
下载PDF
汉江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 被引量:28
16
作者 吴中华 于丹 +1 位作者 王东 夏盛林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8-124,共7页
汉江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 ,是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对象。目前 ,有关汉江水生植物群落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 ,在 1998~ 2 0 0 0年 ,运用植物群落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对汉江沿途 6个江段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进行... 汉江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 ,是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对象。目前 ,有关汉江水生植物群落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 ,在 1998~ 2 0 0 0年 ,运用植物群落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对汉江沿途 6个江段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在汉江上游与下游各江段 ,群落水平分布格局为斑块状 ,不象湖泊或池塘系统那样表现出明显的均匀分布或带状分布特征 ,而在中游局部江段中表现为小范围的带状分布。群落垂直分布格局 ,在上游江段 ,以沉水层为主 ,浮叶层和挺水层不发达或缺乏 ;在中游各江段 ,群落表现出完整的垂直结构层次 :挺水层、漂浮层、浮叶层和沉水层 ;在下游江段群落结构常为两层或一层结构 ,以浮叶层和挺水层为主 ,而沉水层在下游江段发育不充分且生物量很小。另外 ,对汉江上、中、下游的典型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在汉江的不同江段 ,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数量特征等都不同 ,而水位、流速、基质状况、人为干扰是影响汉江水生植物群落生长和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水生植物群落 群落结构 数量特征
下载PDF
中国珍稀格氏栲林的数量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金福 洪伟 +1 位作者 樊后保 赖世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19,共6页
运用伽玛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韦布 (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等 4种概率分布模型对格氏栲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的物种 -多度关系进行拟合分析 ,并用多种物种多样性指标测定格氏栲林各层次数量特征 .结果表明 :格氏栲林群... 运用伽玛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韦布 (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等 4种概率分布模型对格氏栲林的乔木层、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的物种 -多度关系进行拟合分析 ,并用多种物种多样性指标测定格氏栲林各层次数量特征 .结果表明 :格氏栲林群落各层次物种 -多度关系均符合伽玛分布 ,即伽玛分布模型应用于格氏栲林物种 -多度分布研究是理想的 ;格氏栲林物种多样性指标介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之间 .表 5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林 数量特征 多度分布 物种多样性 中国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滩涂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数量特征 被引量:18
18
作者 夏江宝 李传荣 +2 位作者 许景伟 郑莉 刘立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68-1373,共6页
在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滩涂区主要立地类型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物种丰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生态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3种梯度带8类典型样地下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群落特征... 在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滩涂区主要立地类型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物种丰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生态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3种梯度带8类典型样地下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群落特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黄河口滩涂区共有大型底栖动物30种,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及环节动物门,共7纲24科25属;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由多到少为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9.48g·m-2,平均丰度为679.04ind·m-2,生物量由多到少为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②随着由水生生境过渡到旱生生境,河口滩涂区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有减少趋势,生态优势度有增加的趋势,其生物种类、生物量和丰度表现为芦苇湿地>海防林带>盐碱滩。③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样地类型的物种丰度和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夏季比春季高;但生态优势度指数随季节变化不明显,由春季到夏季底栖动物在物种均匀度上表现为减弱趋势,而物种多样性总体上表现为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滩涂区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数量特征
下载PDF
黄土丘陵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种子库萌发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曼 郑粉莉 +2 位作者 安韶山 刘雨 白文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3-238,共6页
采用野外定点采样与室内土壤种子萌发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宁夏固原地区不同植被恢复年限(2,5,12,24,35,55,75 a)及当年农地(对照)的8个样地,研究该区土壤种子库萌发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8个不... 采用野外定点采样与室内土壤种子萌发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宁夏固原地区不同植被恢复年限(2,5,12,24,35,55,75 a)及当年农地(对照)的8个样地,研究该区土壤种子库萌发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8个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土壤中可萌发的种子的平均数量为3542.5粒/m2,可萌发种子以双子叶植物为主,约占萌发总数的90%。0-5 cm土层可萌发种子数量变化于166.7-9100.0粒/m2;5-10 cm土层变化于133.38-2120.02粒/m2。土壤中可萌发种子数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表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土壤中可萌发的种子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近似单峰型,双子叶植物峰值主要出现在第4-6周,而单子叶植物萌发高峰在5-6周。表明在环境,气候等条件适宜时,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可萌发的土壤中的种子可形成萌发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年限 土壤种子库 种子萌发 数量特征 萌发动态
下载PDF
基于群落数量特征的喀斯特湿地森林群落优势种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建利 吴华 +3 位作者 喻理飞 范怡雯 严令斌 袁丛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5,共8页
草海湿地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湿地湖泊,具有典型高原喀斯特湿地特征,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对其展开各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之前对草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1-2]、土壤重金属污染[3-5]、浮游... 草海湿地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湿地湖泊,具有典型高原喀斯特湿地特征,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对其展开各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之前对草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1-2]、土壤重金属污染[3-5]、浮游植物与水生生物时空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等领域,而对草海湿地流域汇水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典型标准样地调查法、群落数量特征和Kikvidze-Ohsawa优势种判定法,对草海湿地流域不同坡度的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及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草海喀斯特湿地流域森林群落主要以松科(Pinaceae)、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蔷薇科(Ros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菊科(Asteraceae)等植物为主。(2)采用IV-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不同坡度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比例分析发现,随坡度的增加优势种比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乔木群落优势种比例变化拐点在斜坡,灌木和草本群落拐点在陡坡。(3)采用SDR4-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不同坡度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比例分析,发现乔木群落优势种比例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大;灌木和草本群落优势种的比例随坡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优势种比例变化拐点为陡坡。(4)结合植物群落数量与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析发现,群落数量指标所包含信息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因此在对群落优势种的研究中,应选择包含种群信息量较多的群落数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喀斯特湿地 森林群落 群落数量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