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隧道进流式泵站前池流态及整流措施研究
1
作者 冯建刚 曹亚萍 +1 位作者 王晓升 费照丹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共7页
为改善深层隧道进流式泵站前池内的旋流、偏流等不良流态,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对前池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适用于此类城市排涝泵站的整流措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泵站前池、进水池内存在局部立面旋滚、螺旋流、斜向流、流速分布上高... 为改善深层隧道进流式泵站前池内的旋流、偏流等不良流态,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对前池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适用于此类城市排涝泵站的整流措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泵站前池、进水池内存在局部立面旋滚、螺旋流、斜向流、流速分布上高下低等不良水力现象,致使泵站进水流道水力条件不佳;采用双层环形板和两组导流墩的组合式整流措施可抑制前池、进水池中的立面旋滚、螺旋流和斜向流流态,从而有效改善流道的进水条件,提高进水流道进口处流速分布均匀度,使泵进水状况变好,提高泵站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隧道进流式泵站 前池 流态 整流措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城市排水泵站水力特性及整流措施
2
作者 丁哲 张睿 +3 位作者 陈毓陵 徐辉 冯建刚 牟童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为了解弧形进水箱涵城市排水泵站水力特性,探寻改善泵站内部不良流态的整流措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城市排水泵站水力流态及整流措施进行研究,并通过物理模型对整流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弧形进水箱涵城市排水泵站的前池存在主流... 为了解弧形进水箱涵城市排水泵站水力特性,探寻改善泵站内部不良流态的整流措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城市排水泵站水力流态及整流措施进行研究,并通过物理模型对整流效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弧形进水箱涵城市排水泵站的前池存在主流偏斜与分离流动现象,前池主流集中在中上层,中下层出现大范围的立面环流,底层存在回流,进水池内流态紊乱并出现旋涡,导致水泵进水不够顺畅;设计优化的“方形立柱+组合横梁”的组合式整流措施能够改善前池和进水池的水力流态,前池内的偏流和分离流动消除,底层回流消失,进水池旋涡得到有效抑制,3台水泵进水流道入口流速分布均匀度分别提升了12.0%、8.7%、8.3%,入流速度加权平均角分别提升了7.08°、9.07°、1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排水泵站 弧形进水箱涵 水力特性 整流措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平原水闸泵站枢纽布置与整流措施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严忠民 周春天 +1 位作者 阎文立 张平易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0-53,共4页
通过江苏、上海等地 10余座闸站合建工程的物理模型试验成果分析 ,总结出闸站合建枢纽的三种主要布置型式 ,即平面对称布置、平面不对称布置和立面分层布置 .在各类整流措施中 ,闸站结合部加设导流墙和泵站前池加设潜墩 ,可以有效地改... 通过江苏、上海等地 10余座闸站合建工程的物理模型试验成果分析 ,总结出闸站合建枢纽的三种主要布置型式 ,即平面对称布置、平面不对称布置和立面分层布置 .在各类整流措施中 ,闸站结合部加设导流墙和泵站前池加设潜墩 ,可以有效地改善由于主流偏斜所诱发的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布置 整流措施 水闸 泵站
下载PDF
斜向管涵进流城市雨水泵站箱涵流态分析及整流措施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睿 徐辉 +3 位作者 陈毓陵 冯建刚 周春天 王晓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8-607,共10页
为了研究斜向管涵进流对城市雨水泵站水力流态特性的影响,探寻改善不良流态的有效整流措施,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开展斜向管涵进流城市雨水泵站箱涵流态分析及整流措施研究。针对不良进水流态,通过在闸门井内设计布置了3种不同... 为了研究斜向管涵进流对城市雨水泵站水力流态特性的影响,探寻改善不良流态的有效整流措施,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开展斜向管涵进流城市雨水泵站箱涵流态分析及整流措施研究。针对不良进水流态,通过在闸门井内设计布置了3种不同的整流措施,分析比较各整流措施对箱涵进水流态及其配水均匀性的改善效果,优选出最佳方案并进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研究表明:斜向管涵进流容易造成箱涵各孔流量分配不均且存在偏流、回流、旋涡等不良流态,从而恶化前池进水流态和影响泵站安全运行;采用"分流墩、组合梁以及相背布置短导流墩"的组合式整流措施可以显著改善闸门井、箱涵以及前池进口处的不良流态,有效提高箱涵各孔的流量分配的均匀程度,其中箱涵各孔流量分配不平衡度降至±0.03之间、箱涵总流量分配均匀度提高为0.905。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城市雨水泵站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水泵站 箱涵 流态 流量分配 整流措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城市输水泵站前池流态及整流措施 被引量:14
5
作者 冯建刚 钱向栋 张睿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3,共7页
鉴于城市输水泵站受用地限制,一般布局较为局促,前池内易产生回流、漩涡等不良流态的现状,为改善前池流态,结合某底部涵管进水形式的城市输水泵站,采用雷诺时均方程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对泵站前池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适用此类城... 鉴于城市输水泵站受用地限制,一般布局较为局促,前池内易产生回流、漩涡等不良流态的现状,为改善前池流态,结合某底部涵管进水形式的城市输水泵站,采用雷诺时均方程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对泵站前池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适用此类城市输水泵站的整流措施。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泵站前池两侧存在大尺度回流,进水池进流流量分配不均,水泵进水条件较为恶劣;采用八字形导流墩和底坎的组合式整流措施,能有效地将密集居中的主流分散,消除前池两侧的大尺度脱壁回流,均化进水池进流,使泵进水状况变好,提高泵站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泵站 整流措施 流态 前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感潮河段闸站合建枢纽泵站前池整流措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晓升 冯建刚 付丽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0-143,共4页
基于N-S方程和标准k-ε模型,对上海青草沙水库上游取水泵闸工程泵站前池水流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针对闸站合建枢纽的泵站进水特点,提出了增设底坎加导流墩、延长导流墙等改善前池流态的工程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前池的水流流态,提... 基于N-S方程和标准k-ε模型,对上海青草沙水库上游取水泵闸工程泵站前池水流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针对闸站合建枢纽的泵站进水特点,提出了增设底坎加导流墩、延长导流墙等改善前池流态的工程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前池的水流流态,提高了水泵的进流条件,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泵站的前池水力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站合建 导流墙 前池 整流措施
下载PDF
城市雨水泵站侧向出水箱涵整流措施模型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徐辉 张喆鑫 +1 位作者 张睿 冯建刚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9,共6页
为研究上海某雨水泵站侧向出水箱涵的水力流态,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出水箱涵内部的水力流态特性进行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出水箱涵内加设由导流短墩、底坎、组合梁构成的组合式整流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出水箱涵内部水流扩... 为研究上海某雨水泵站侧向出水箱涵的水力流态,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出水箱涵内部的水力流态特性进行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出水箱涵内加设由导流短墩、底坎、组合梁构成的组合式整流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出水箱涵内部水流扩散不良,导致出水箱涵出口流量分布不均、主流居中且出口两侧出流较小;增设组合式整流措施后,出水箱涵在导流短墩、底坎、组合梁的综合整流作用下,显著均化了出水箱涵各孔流量,有效提高了出水箱涵的出流均匀度,解决了出水箱涵流态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水泵站 出水箱涵 流速均匀度 整流措施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某排涝泵站前池整流措施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陆伟刚 孙晨光 +1 位作者 徐波 孙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93,共4页
某排涝泵站原设计方案在前池会出现大尺度的回流和斜流,恶化各机组的进水条件,威胁泵站的安全运行。为改善该泵站前池流态、优化水泵进水条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圆形立柱、Y形导流墩、间断底坎及延长隔墩等整流措施对前池流态的影响... 某排涝泵站原设计方案在前池会出现大尺度的回流和斜流,恶化各机组的进水条件,威胁泵站的安全运行。为改善该泵站前池流态、优化水泵进水条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圆形立柱、Y形导流墩、间断底坎及延长隔墩等整流措施对前池流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仅设置圆形立柱不能消减回流区的面积,而仅设置Y形导流墩、间断底坎又不能改善各机组的进水条件;延长#2、#4隔墩,可有效改善前池水流流态,优化各机组进水条件,进而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综合考虑前池水流流态及各机组进水条件,确定该排涝泵站最优整流方案为延长#2、#4隔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涝泵站 前池 流态 整流措施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三汊河河口闸泄流特性与整流措施 被引量:3
9
作者 郎韵 臧英平 +3 位作者 唐洪武 曾诚 王玲玲 肖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5,共5页
针对外秦淮河入江口的三汊河河口闸大流量泄洪时过闸水流不均的问题,建立了江-河-水闸大范围水深平均二维数学模型来研究河口闸的泄流特性,并利用河工模型试验结果率定模型参数。对长江不同水位流量组合及河口闸上游河床地形修整工况下... 针对外秦淮河入江口的三汊河河口闸大流量泄洪时过闸水流不均的问题,建立了江-河-水闸大范围水深平均二维数学模型来研究河口闸的泄流特性,并利用河工模型试验结果率定模型参数。对长江不同水位流量组合及河口闸上游河床地形修整工况下河口闸大流量泄流特性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导致过闸水流不均的主要因素是河势及河道深泓位置;河口闸上游阻水建筑物的拆除对过闸偏流的改善作用有限;37 m墙长结合5°偏角的导流墙可有效改善过闸水流不均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汊河河口闸 导流墙 泄流特性 整流措施 秦淮河 长江
下载PDF
弯道河段下游泵站进水前池流态及整流措施 被引量:5
10
作者 江文 于建忠 +2 位作者 傅宗甫 谭箐 陈月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87,118,共6页
为改善弯道水流在泵站前池引起的偏流、回流、吸气旋涡等不良流态,基于FLUENT软件,将雷诺时均N-S方程与RNG 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应用于某实际工程侧向进水泵站前池的三维数值模拟中,对比分析整流前后泵站前池及进水流道流态的流速、流线... 为改善弯道水流在泵站前池引起的偏流、回流、吸气旋涡等不良流态,基于FLUENT软件,将雷诺时均N-S方程与RNG 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应用于某实际工程侧向进水泵站前池的三维数值模拟中,对比分析整流前后泵站前池及进水流道流态的流速、流线变化,并建立流速分布均匀度目标函数,定量分析泵站进水流态的优劣。结果表明:在前池增设复合式导流墩并延长导流墙能够有效地调整弯道水流流向,减弱前池中的偏流和回流,提高水流的顺直度与均匀度,改善泵站进水条件,提高枢纽运行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弯道水流 侧向进水 三维数值模拟 整流措施 流态
下载PDF
闸站枢纽闸下的底坎整流措施 被引量:9
11
作者 曾昊 陈毓陵 +1 位作者 谭琳露 宋猛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7-349,共3页
闸站合建水利枢纽由于其独特的布置方式易引起闸站枢纽上下游水流流态的特殊化和复杂化。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闸站合建水利枢纽水闸出水口水流进行模拟,探讨"一"字形底坎整流措施对改善出闸水流的影响,得出了合理的... 闸站合建水利枢纽由于其独特的布置方式易引起闸站枢纽上下游水流流态的特殊化和复杂化。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闸站合建水利枢纽水闸出水口水流进行模拟,探讨"一"字形底坎整流措施对改善出闸水流的影响,得出了合理的"一"字形底坎布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站枢纽 整流措施 底坎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分侧泵闸枢纽闸下出流整流措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靖 陈毓陵 周春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7-139,143,共4页
分侧泵闸枢纽在其泵、闸单独运行时,下游出水流态会因为水流向另外一侧扩散而导致水流不均,对下游的通航以及消能防冲不利。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出了调整泵闸隔墙长度,设置高低尾坎与增设导流墩的整流措施。试验结果表明:缩短泵闸隔墙长... 分侧泵闸枢纽在其泵、闸单独运行时,下游出水流态会因为水流向另外一侧扩散而导致水流不均,对下游的通航以及消能防冲不利。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出了调整泵闸隔墙长度,设置高低尾坎与增设导流墩的整流措施。试验结果表明:缩短泵闸隔墙长度,有利于出闸水流提前向泵站侧扩散,高低尾坎与导流墩的设置进一步均化了闸下出流的流速分布,降低了出水口断面的最大垂线流速,有助于下游河道的防冲防刷和通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侧泵闸枢纽 隔墙 尾坎 导流墩 整流措施 流速分布
下载PDF
多隧洞输水工程进水口整流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海波 姜治兵 程子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2,共4页
多隧洞输水工程进水口控制段布置不合理往往会引起各隧洞分流不均,从而导致过流能力不足或空气进入有压隧洞的问题。以某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倒虹吸为例,针对其进口控制段分流不均的现象,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了分流墩、整流池以及底坎与整流... 多隧洞输水工程进水口控制段布置不合理往往会引起各隧洞分流不均,从而导致过流能力不足或空气进入有压隧洞的问题。以某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倒虹吸为例,针对其进口控制段分流不均的现象,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了分流墩、整流池以及底坎与整流池组合等整流措施的研究。试验成果表明:分流墩结构型式简单,利用其导向功能可较好地解决两洞分流不均问题;整流池通过改变水流的急缓流状态实现水流的横向均化,可达到多隧洞均匀分流的目的,但需要较长的池长,经济性略差;整流池与底坎组合措施横向均化水流的原理和效果与整流池相同,加设底坎可较大程度地缩短池长,其经济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水口 整流措施 分流墩 底坎 整流 多隧洞输水工程
下载PDF
引黄泵站前池进水池整流措施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金伟 朱丕春 +2 位作者 姚辉勇 刘世学 李典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6-149,153,共5页
以引黄泵站工程田山一级泵站的更新改造为背景,运用三维紊流数值模拟技术,基于大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为平台,对田山一级泵站4号前池、进水池内部水流流态进行了数值计算,揭示了泵站前池水流特性,并预测了泵站前池进水池流态分布。... 以引黄泵站工程田山一级泵站的更新改造为背景,运用三维紊流数值模拟技术,基于大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为平台,对田山一级泵站4号前池、进水池内部水流流态进行了数值计算,揭示了泵站前池水流特性,并预测了泵站前池进水池流态分布。研究结果为泵站的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保证泵站的安全运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泵站 前池 整流措施 三维紊流 fluent平台 流态分布
下载PDF
泵站前池单排方柱整流措施数值模拟 被引量:26
15
作者 夏臣智 成立 +3 位作者 赵国锋 于磊 吴牧天 徐文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58,共6页
为改善泵站前池内水流流态,基于Fluent软件,运用RNG k-ε模型对加单排方柱的正向进水泵站前池流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单排方柱的几何参数对前池流态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排方柱具有分流效果,流经单排方柱的水流会向前池两侧分散,在单... 为改善泵站前池内水流流态,基于Fluent软件,运用RNG k-ε模型对加单排方柱的正向进水泵站前池流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单排方柱的几何参数对前池流态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排方柱具有分流效果,流经单排方柱的水流会向前池两侧分散,在单排方柱的后方形成漩涡。无整流措施时,泵站前池流态紊乱;通过在前池加设单排方柱可显著改善流态;单排方柱宜布置在前池前中部,不宜布置在两侧回流区内;方柱宽度越小,分流作用越小,行近流速分布越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前池 整流措施 方柱 流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泵站双向进水室中的涡带及整流措施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毓陵 梅瑞松 《安徽水利科技》 1999年第2期14-16,共3页
采用箱涵式双向进水室的泵站,水泵进水喇叭口直接伸入进水室吸水,其结构形式存在产生涡带的条件,根据蛇山泵站水力模型试验成果,分析了进水室中的流态,提出消涡的措施,获得了该站双向进水室最优的结构形式。
关键词 泵站 进水室 流态 涡带 整流措施
原文传递
Π型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涡振性能及整流罩制振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佳慧 黄林 +2 位作者 王骑 江舜尧 廖海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0-57,92,共9页
大跨度Π型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存在常遇风速下的涡激振动(vortex-induced vibration,VIV)。为了抑制涡激振动,采用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动措施对主梁涡振制振的作用,包括下稳定板、导流板、裙板、整流罩等措施。试验结果表... 大跨度Π型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存在常遇风速下的涡激振动(vortex-induced vibration,VIV)。为了抑制涡激振动,采用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气动措施对主梁涡振制振的作用,包括下稳定板、导流板、裙板、整流罩等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只有整流罩与下中央稳定板的组合气动措施能在不同风攻角和0.66%的阻尼条件下,将主梁的竖弯与扭转涡振振幅同时降低75%以上。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整流罩竖板高度优化了该制振措施,继而开展的1∶2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措施能够完全消除Π型叠合梁在不同风攻角和0.5%小阻尼比下的涡激振动。最后,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整流罩组合措施能够同时降低主梁上、下表面旋涡脱落尺寸,并显著减小主梁受到的周期性涡激力,从而达到抑制主梁涡振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Π型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涡振制振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型钢-混叠合梁 涡激振动(VIV) 整流罩组合措施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大比例尺节段模型
下载PDF
基于流体体积模型的泵站前池流态及组合式整流方案 被引量:17
18
作者 营佳玮 俞晓东 +1 位作者 贺蔚 张健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6-480,493,共6页
为了分析某大型泵站前池水流流态,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采用流体体积(VOF)模型,建立了该泵站前池的三维计算模型,进行了网格无关性验证,模拟了设计工况下前池的水流流态,发现前池两侧存在回流现象.对产生该不良流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为了分析某大型泵站前池水流流态,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采用流体体积(VOF)模型,建立了该泵站前池的三维计算模型,进行了网格无关性验证,模拟了设计工况下前池的水流流态,发现前池两侧存在回流现象.对产生该不良流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单独布置立柱、单独布置底坎和立柱底坎联合布置方案下的水流流态,比较了不同方案的优劣并找到了设置整流措施后水流流动的规律,结果表明立柱底坎组合布置方案的整流效果优于单一措施,水流分布更均匀.同时,计算了立柱与底坎不同间距的组合式整流方案,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的整流流态及流速分布均匀度.对于两侧存在大尺度回流的正向前池,在立柱与出水管距离的80%处布置底坎,可使前池流速分布较为均匀.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前池设置水力优化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前池 水流流态 流体体积模型 整流措施 立柱 底坎
下载PDF
开孔导流墩几何参数对闸站工程前池整流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波 高琛 +1 位作者 夏辉 陆伟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2,共5页
为了改善闸站结合工程的泵站前池流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闸站结合式泵站前池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开孔导流墩的长度、开孔宽度、相邻的孔口中心间距及开孔高度等因素对泵站前池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长度的导流墩能改... 为了改善闸站结合工程的泵站前池流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闸站结合式泵站前池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开孔导流墩的长度、开孔宽度、相邻的孔口中心间距及开孔高度等因素对泵站前池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长度的导流墩能改善闸站结合工程的泵站流道进口的不良流态;在优选的长度下,进行导流墩不同开孔几何参数的对比计算,发现开孔导流墩长度为8.62D(D为水泵叶轮的直径)、开孔宽度为1.55D、相邻的孔口中心间距为2.16D、开孔高度为0.66h(h为前池水深)时,相比于其他几何参数的开孔导流墩,前池内流态能得到更好的改善,水泵入口流速分布更均匀,漩涡综合影响函数更低; CFD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闸站结合工程选择合适的导流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站结合工程 前池流态 开孔导流墩 几何参数 整流措施
下载PDF
泵站进水池超低水位下组合整流方案与验证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传昌 曾新乐 +1 位作者 解克宇 唐林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01-108,共8页
泵站在超低水位下运行时,将引起泵站进水水流流态恶化,危及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通过对黄河下游田山一级泵站在进水池超低水位下运行时存在的严重不良流态及其对机组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进水池设置导流... 泵站在超低水位下运行时,将引起泵站进水水流流态恶化,危及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通过对黄河下游田山一级泵站在进水池超低水位下运行时存在的严重不良流态及其对机组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进水池设置导流台、水下消涡板和W型后墙导流墩的组合整流措施,应用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对进水池的水流流态和该组合整流措施下的整流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采用透明的进水池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整流措施消除了进水池表面、池底、边壁的漩涡、回流以及死水区,进水池的水流流态和进水喇叭口的轴向速度分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研究成果可为超低水位下运行的泵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模型 进水池 超低水位 水流流态 整流措施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