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快培育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1
作者 胡代松 《新湘评论》 2024年第6期12-13,共2页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今时代,随着Chat-GPT、Sora等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火爆全球,科技进步对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越发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今时代,随着Chat-GPT、Sora等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火爆全球,科技进步对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越发显著,文化和科技的碰撞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了新方向和新业态,湖南应发挥自身优势特点,加快培育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动力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 加快培育 人工智能 驱动作用 新业态 文化与科技融合 文化繁荣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数字国画的优势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卿炜 《文化产业》 2023年第29期49-51,共3页
当今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国画应运而生。数字国画在保留传统国画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简便易学、创作效率高、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能够满足现代人在新时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需求。现从数字国画的媒介设备、创作过程、审美特... 当今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国画应运而生。数字国画在保留传统国画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简便易学、创作效率高、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能够满足现代人在新时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需求。现从数字国画的媒介设备、创作过程、审美特性和传播方式四个方面探析数字国画的特征和优势,强调在当今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国画的发展能够加速中国画的传播,增强大众对传统艺术的了解,达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画审美 传播速度 文化与科技融合 审美特性 传承与弘扬 中国画 审美需求
下载PDF
科技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3
作者 萧文斌 罗静婷 《广东科技》 2023年第3期77-80,共4页
0引言。随着我国科学文化事业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技馆科普理念的价值目标从单纯传播科学知识向传播科学文化转变,除了让公众了解科学技术,还要强调对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普及新技术、新成果,让观众全面客观地看待科学技术对人、... 0引言。随着我国科学文化事业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技馆科普理念的价值目标从单纯传播科学知识向传播科学文化转变,除了让公众了解科学技术,还要强调对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普及新技术、新成果,让观众全面客观地看待科学技术对人、自然界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更加注重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科技馆成为当今社会培养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文化事业 文化与科技融合 科技 科普理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科学 历史发展阶段 科学技术
下载PDF
文化与科技融合视角下沉浸式旅游演艺的营销策略
4
作者 王菲 卢海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82-186,共5页
沉浸式旅游演艺是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一种新业态。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旅游需求的提升、数字科技等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沉浸式旅游演艺发展势头迅猛,众多旅游景区纷纷推出了沉浸式旅游演艺。虽然沉浸式旅游演艺市场前景广阔,... 沉浸式旅游演艺是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一种新业态。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旅游需求的提升、数字科技等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沉浸式旅游演艺发展势头迅猛,众多旅游景区纷纷推出了沉浸式旅游演艺。虽然沉浸式旅游演艺市场前景广阔,但当下的票房收入却并不尽如人意,其营销效果还有待提升。本文针对沉浸式旅游演艺的市场营销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沉浸式旅游演艺的营销环境,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沉浸式旅游演艺的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融合 沉浸式旅游演艺 SWOT分析 营销策略
下载PDF
基于产业化视角下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研究
5
作者 黄武龙 《市场周刊》 2014年第10期36-39,98,共5页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形态,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是未来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关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形态,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是未来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关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分析、保障机制以及对策建议的研究上,而缺乏对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质和模式进行分析。当代文化和科技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先对文化和科技的本质、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从而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本质和影响因素,提出以企业为融合主体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分析文化与科技融合业态的发展机制,并从人才培育、市场体制、融合环境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化 文化与科技本质 文化与科技融合 融合模式 发展机制
下载PDF
试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基本模式 被引量:15
6
作者 伊彤 江光华 黄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127,共6页
本文围绕文化与科技融合,尝试提出了9种融合的理论模式和3种政府作用模式,归纳了国内外政府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特点,并以北京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现阶段政府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应选择的模式。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 融合 政府促进 模式
下载PDF
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突破文化发展困局的基本政策路径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国东 傅才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46-54,共9页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塑造文化行业发展基本形态的决定性力量。科技不仅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塑造文化行业发展基本形态的决定性力量。科技不仅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同样产生巨大的作用。在厘清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模式的同时,分析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理论价值和工具价值,进一步明确突破文化发展困局的科技创新路径,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融合 基本模式 政策路径
下载PDF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与实现路径——基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视角 被引量:9
8
作者 周耀林 叶鹏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7-133,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涉及到传统语言、传统表演、传统艺术、传统习俗、传统医学等多个方面的复杂体系,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现有的保护机制难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庞杂内容进行充分、有效的保护。为此,新时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涉及到传统语言、传统表演、传统艺术、传统习俗、传统医学等多个方面的复杂体系,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现有的保护机制难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庞杂内容进行充分、有效的保护。为此,新时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需从科技化保护和保护机制创新入手。文化与科技融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构建目标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功能,利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契机,逐步创设适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新体制、新平台和新方式。目前尤其需要注重理顺行业管理、推动数字化保护、拓展公众参与和发展生产性保护,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与科技 融合 保护机制 实现路径
原文传递
文化与科技融合视角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詹一虹 周雨城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0-184,共5页
当前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客观性和操作性不强,"科技"因素涉及较少、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相关指标更少,更多地考虑到文化产业各行业间的共性而忽视每个行业间的个性,还没有比较规范统一的统计数据和计量方法。对此,可将生产要... 当前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客观性和操作性不强,"科技"因素涉及较少、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相关指标更少,更多地考虑到文化产业各行业间的共性而忽视每个行业间的个性,还没有比较规范统一的统计数据和计量方法。对此,可将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与竞争环境、相关支撑行业发展情况作为一级指标的基本要素;在"科技应用力"因素下设立科研能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水平2个二级指标,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水平"纳入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中;选取体现"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水平"的8个指标作为三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融合 文化产业竞争力 评价体系 创新
下载PDF
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文化与科技融合及其产业形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少峰 李微 宋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59,共10页
科技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必要条件,历史上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出现过多次高峰。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文化的数据化和基因化可推动文化产业的解构与重构,完成文化产业由“共生”“生态”形态向虚实共生的复杂网络化形态转变。从科技... 科技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必要条件,历史上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出现过多次高峰。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文化的数据化和基因化可推动文化产业的解构与重构,完成文化产业由“共生”“生态”形态向虚实共生的复杂网络化形态转变。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梳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文化的作用机制,可具体分析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效能和产业与科技的融合范围。基于融合范围和场景,可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融合图谱,并在数据、业务和服务三个层面形成以融合为特征的新型文化产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文化与科技融合 虚实共生 产业形态
下载PDF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关键问题和人才要求 被引量:28
11
作者 向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技术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必要条件,文化成为产业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技术推动了文化产品的价值从单一的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转换,使得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语境下显现三大价值共生的复合价值形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要处理好融合驱... 技术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必要条件,文化成为产业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技术推动了文化产品的价值从单一的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和体验价值转换,使得文化产品在文化产业语境下显现三大价值共生的复合价值形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要处理好融合驱动的机制问题、融合转化的方式问题、融合氛围的培育问题和融合品质的提升问题。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创意领导人的内容故事驱动力、文化科技创新力和团队策略领导力等创意管理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 融合发展 人才素质
下载PDF
文化与科技的整合而非融合:设计哲学出场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青 朱珊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3-177,共5页
文化工业作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一阶段,市场自发地以科技改变文化的表现和传播形式为文化的市场化和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以英国创意经济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可作为文化与科技的整合阶段,因其自觉地对创意设计的创造性和人文性的重视... 文化工业作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一阶段,市场自发地以科技改变文化的表现和传播形式为文化的市场化和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以英国创意经济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可作为文化与科技的整合阶段,因其自觉地对创意设计的创造性和人文性的重视,使文化成为主导,科技为人所用,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设计哲学用创造性和人文关怀重新对文化与科技加以整合,它的出场不仅给创意工业乃至国民经济注入活力,还暗合了以"创造"为焦点的经济社会实践诉求的现代性转型,人本身能动性、创造性、艺术化生活追求以及对科技的运用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强调文化和科技的整合而非融合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融合 文化工业 创意工业 设计哲学 整合
下载PDF
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度测算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于泽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7,共10页
首先对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所在省份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有示范基地的省份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优于没有示范基地的省份,基本上体现出了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接着从文化在科技研究活动方面的成果... 首先对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所在省份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有示范基地的省份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优于没有示范基地的省份,基本上体现出了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接着从文化在科技研究活动方面的成果和科技在文化方面的成果统计视角分析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程度,又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文化与科技整体融合度不高,且技术融合度要弱于市场融合度。进一步对融合度进行分类,并在测算分析基础上对加强我国文化科技融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 融合度 测算分析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指数测度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智君 刘蕊涵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47-153,共7页
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外认可度较高的创新指数及创新指标体系,从微观、宏观与融合特质三大维度入手,建立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指数进行... 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外认可度较高的创新指数及创新指标体系,从微观、宏观与融合特质三大维度入手,建立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指数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指数差距较大,具体可分为3个梯度;各省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创新情况复杂,三大梯度中各省市都存在不同问题,需要采取不同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 创新指数
下载PDF
系统论视野下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江光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08-213,共6页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根据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过程与层次,分析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动力机制,构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动力系统框架,探讨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 系统论 文化与科技融合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基地建设对策及发展路径研究——杭州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秋婷 倪芝青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6-220,共5页
以杭州市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基地建设现状为基础,分析促进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制约因素。从产业层面、市场层面、企业层面和人才层面入手,总结科技进步对文创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在分析"上下游"产业链... 以杭州市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基地建设现状为基础,分析促进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制约因素。从产业层面、市场层面、企业层面和人才层面入手,总结科技进步对文创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在分析"上下游"产业链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基地建设的发展方案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融合 文创产业 产业链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文化与科技融合:内涵、机理、模式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玉姝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4,共4页
新经济背景下,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发展新型文化产业,以科技推动文化进步,用文化促进科技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是文化产业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相对发达国家还落后,尚... 新经济背景下,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发展新型文化产业,以科技推动文化进步,用文化促进科技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是文化产业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相对发达国家还落后,尚需不断提高新文化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立应有的制度体系以及培养兼备文化与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研究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介绍其发展机理和模式,并深入研究构建我国文化与科技如何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 内涵 发展模式
原文传递
文化与科技融合时代江苏省文化产业品牌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雪 胡继华 崔丁尹 《经济论坛》 2016年第3期39-41,共3页
文化与科技融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打造文化产业独具特色的品牌是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文化产业品牌表现出体验性、创新性、价值外溢性、地域性和整合性五大特征。本文基于文化品牌特征,提出江苏省文化产业品牌发展的关键要... 文化与科技融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打造文化产业独具特色的品牌是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文化产业品牌表现出体验性、创新性、价值外溢性、地域性和整合性五大特征。本文基于文化品牌特征,提出江苏省文化产业品牌发展的关键要素:自然文化资源是品牌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品牌发展的推动力;整合品牌传播是品牌发展的策略方法;政策环境的改善是品牌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品牌 价值外溢 文化与科技融合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浙江文化与科技融合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锦贵 《科技和产业》 2019年第12期160-166,共7页
全球新一轮文化与科技融合进入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急需“文化科技融合”这一关键动力,及时了解浙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情况十分重要。基于投入产出法实证发现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对文化制造业和信息制造业对文化服务业... 全球新一轮文化与科技融合进入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急需“文化科技融合”这一关键动力,及时了解浙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情况十分重要。基于投入产出法实证发现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对文化制造业和信息制造业对文化服务业的融合较好,信息制造业对文化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文化服务业的融合相对不足,而且,相较于2012年,2015年的浙江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急需进一步出台相关针对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融合 投入产出法 实证 浙江省
下载PDF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国际经验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国 《文化产业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66-180,共15页
目前,国内学者从背景分析、历史回顾、主要表现、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人才培养、法律保护等方面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印度等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经验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得出了一些推动中国文化与科... 目前,国内学者从背景分析、历史回顾、主要表现、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人才培养、法律保护等方面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印度等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经验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得出了一些推动中国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启示。在将来的研究中,既应当加强对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经验的比较研究,也要加强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经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融合 国际经验 研究现状 研究展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