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的主要贡献及深远影响
1
作者 李金坤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8,共8页
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具有重要里程碑式的价值与意义。其主要贡献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确立切实的“文化”定义与进化的文化史观;二是具有民族主义精神与人本主义思想的鲜明色彩;三... 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具有重要里程碑式的价值与意义。其主要贡献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确立切实的“文化”定义与进化的文化史观;二是具有民族主义精神与人本主义思想的鲜明色彩;三是对忠孝伦理观念的诠释与肯定;四是尊崇孔子与崇尚周礼;五是中肯允当的文化评判。在近百年中,它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成为各类文化史著作的蓝本,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思想 柳诒徵 文化史研究 文化史 文化评判 民族主义精神 五个方面 开山之作
下载PDF
概念史与思想文化史的新境界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恭忠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关于中文学界“全球本土化”的概念史研究趋势,以及孙江教授《人种:西方人种概念的建构、传布与解构》(以下简称《人种》)这部新著的学术特色,笔者主要针对此项工作的学术背景,结合个人从事相关研究的实践,从学术旨趣、学术特色和学术... 关于中文学界“全球本土化”的概念史研究趋势,以及孙江教授《人种:西方人种概念的建构、传布与解构》(以下简称《人种》)这部新著的学术特色,笔者主要针对此项工作的学术背景,结合个人从事相关研究的实践,从学术旨趣、学术特色和学术价值等方面,谈谈概念史对于深化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可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文化史 概念史 全球本土化 学术旨趣 学术特色 学术背景 人种 学术价值
下载PDF
中国图书馆史研究新进展——“海源阁藏书暨中国历代图书文化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王蕾 王昊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5,共7页
海源阁藏书研究是中国图书馆史的重要领域。文章概述“海源阁藏书暨中国历代图书文化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成果,从海源阁藏书研究、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图书馆史研究和图书馆史志编纂等方面对会议内容加以总结,展望中国图书馆史研究趋势。
关键词 海源阁 图书馆史 图书文化史 图书馆史志编纂
下载PDF
以全球视野观照印刷出版文化史研究
4
作者 刘赞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0,共1页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又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媒体融合向纵深不断推进,为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平台。由此,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又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媒体融合向纵深不断推进,为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平台。由此,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一论述将文化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关联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文化交流 印刷出版 全球视野 文化史研究 综合国力竞争 经济全球化 多元化
下载PDF
探索印刷术背后的文明脉络——评《世界印刷文化史》
5
作者 许可 王默涵 《传媒》 CSSCI 2024年第21期I0001-I0001,共1页
印刷技术的出现,是人类继语言沟通、文字书写后最伟大的一次传播革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对整个人类文明保留、传承、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印刷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其背后的文明脉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 印刷技术的出现,是人类继语言沟通、文字书写后最伟大的一次传播革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对整个人类文明保留、传承、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印刷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其背后的文明脉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也显得至关重要。了解印刷术的历史与影响,探索印刷术背后的文明脉络,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为推动当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术 印刷技术 人类文明进程 文字书写 语言沟通 传承与创新 印刷文化史 当代文化
下载PDF
《乱离重逢:文学母题的文化史研究》述评——兼论文学主题学学科确立问题
6
作者 彭定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王立新作《乱离重逢:文学母题的文化史研究》,在先前研究基础上继续探讨中国文学“乱离重逢”之独特而丰富的主题。这一主题不仅在中国文学创作和接受上具有深远意义,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价值。王立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 王立新作《乱离重逢:文学母题的文化史研究》,在先前研究基础上继续探讨中国文学“乱离重逢”之独特而丰富的主题。这一主题不仅在中国文学创作和接受上具有深远意义,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价值。王立的研究不仅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更以其深度和广度为“王立主题学研究”的确立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对“乱离重逢”主题的系统性研究,王立不仅揭示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演变和发展,还深入探讨了这一主题的文学和审美意义,以及它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乱离重逢 文化史 情感史 母题 主题学
下载PDF
文化史的背阴面——从胡适、杨联陞对中古中国宗教的通信说起
7
作者 葛兆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共13页
本文从1950年代胡适和杨联陞关于中古宗教自扑自搏风习的通信说起,讲到早期道教的若干奇特传统,并讨论一个文化史上的大问题,即周孔以后,中古华夏主流是否已经文明。特别要指出,由于过去的文化史或文明史,往往忽略这种背阴面的叙述,使... 本文从1950年代胡适和杨联陞关于中古宗教自扑自搏风习的通信说起,讲到早期道教的若干奇特传统,并讨论一个文化史上的大问题,即周孔以后,中古华夏主流是否已经文明。特别要指出,由于过去的文化史或文明史,往往忽略这种背阴面的叙述,使得传统中国形成张灏先生所说“幽暗意识”的缺失。而文化史或文明史如果忽略华夏文化的背阴面,会使人们对传统失去警戒与畏惧,沉湎于非历史的乐观和自我想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史 中古宗教 文明 习俗 幽暗意识
下载PDF
屏幕的演化与未来展望——技术文化史视角的溯源与反思
8
作者 齐一放 王育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9,共10页
屏幕已然成为人类存在状况的最新征候。信息文明与载体演变共同推动着屏幕时代的来临。文章基于技术文化史视角,聚焦大众的技术使用及其社会文化影响,把屏幕的本质限定于文化消费与文化生活的层面。作为文化消费终端的极致体现,屏幕的... 屏幕已然成为人类存在状况的最新征候。信息文明与载体演变共同推动着屏幕时代的来临。文章基于技术文化史视角,聚焦大众的技术使用及其社会文化影响,把屏幕的本质限定于文化消费与文化生活的层面。作为文化消费终端的极致体现,屏幕的演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了文化消费与文化生活的四次重大变迁:电影屏幕之于“显像”阶段,电视屏幕之于“入户”阶段,电脑屏幕之于“齐一”阶段,手机屏幕之于“独霸”阶段。这一演化历程也体现为虚实融合与载体强化的过程。最终,数字化消解了影像的物质性,也使人与影像之间的中介形式大一统为数字屏幕。屏幕本身的物质局限性引发了人们对于后屏幕时代的畅想,物质性界面的消融则提供了从有屏到无屏的巨大想象空间,而当下屏幕带来的诸多异化也会在未来被更高级的技术形态所制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幕 界面 物质载体 技术文化史 文化消费终端
下载PDF
academy语义变迁的教育文化史考察
9
作者 蒋玉阳 张斌贤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由于缺乏对academy一词源流的梳理和分析,国内已有研究对该词的翻译和阐释有误。通过借鉴语言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成果考察academy的语义变迁,发现academy最初指柏拉图师生哲学研究共同体的所在地,词源为希腊语ακαδημíα,译为... 由于缺乏对academy一词源流的梳理和分析,国内已有研究对该词的翻译和阐释有误。通过借鉴语言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成果考察academy的语义变迁,发现academy最初指柏拉图师生哲学研究共同体的所在地,词源为希腊语ακαδημíα,译为学园。文艺复兴时期,academy是指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贵族聚会圈子,义同society,译为学会。16世纪晚期,学会的形态变得接近改革后的大学,academy义同university,译为学院,该词用于表示提供私人贵族教育的宫廷学院和英国非国教徒创办的非国教学院,以及美洲长老会等培养牧师的神学院。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在美国academy是指获得注册的提供多样化课程的学校,译为注册学校,到19世纪下半叶academy成为大学预备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DEMY 语义变迁 教育文化史 研究团体 高等学校 美国中等学校
下载PDF
中国古代茜草染红的文化史探赜
10
作者 张博 《色彩》 2024年第8期78-80,共3页
茜草是建构中国色彩文化史的重要物质材料。茜草染红参与在染织和其他色彩项目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文化及其表现形式。通过对中国古代茜草染红发展源流的考察,有助于发现其在不同时代、地区和民族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茜草 染红 中国古代 染织文化史
下载PDF
一部室内植物景观的物质文化史 读《内在的自然:现代室内植物与花卉》
11
作者 潘雨桐 柳沙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44,共1页
《内在的自然:现代室内植物与花卉》(Nature Inside:Plants and Flowers in the Modern Interior)是英国设计史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彭妮·斯帕克(Penny Sparke)撰写的一部室内植物景观的物质文化史。彭妮擅长采用后现代主义去精英化... 《内在的自然:现代室内植物与花卉》(Nature Inside:Plants and Flowers in the Modern Interior)是英国设计史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彭妮·斯帕克(Penny Sparke)撰写的一部室内植物景观的物质文化史。彭妮擅长采用后现代主义去精英化、多元化以及“他者”的视角书写设计史,其已在国内出版的《设计文化导论》《唯有粉红:审美品位的性别政治学》等著作均有体现。本书共十个章节,按照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主义、欧洲现代主义,直至晚期现代主义逐一展开,全书贯穿为一条潜在的线索:室内植物景观的历史是人类驯服自然、使之“商品化”,成为“物质文化”的过程,应从“文化型构”的双重层次上予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植物 维多利亚时期 斯帕克 去精英化 物质文化史 第三代 审美品位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从礼制史到社会文化史——礼仪研究的三个维度
12
作者 董乾坤 畅咏沂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2,154,共8页
中国传统礼仪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对礼经和礼制的研究。前者关注《周礼》《礼仪》《仪礼》三部礼经以及其他儒家经典所记载的礼,后者关注各朝史书、礼典和礼书中的礼仪制度。两者考察的重点在于统治阶级与上层社会对礼的规定和实践,对... 中国传统礼仪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对礼经和礼制的研究。前者关注《周礼》《礼仪》《仪礼》三部礼经以及其他儒家经典所记载的礼,后者关注各朝史书、礼典和礼书中的礼仪制度。两者考察的重点在于统治阶级与上层社会对礼的规定和实践,对地方和底层社会则几乎没有涉及。而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以“礼仪如何下乡”的社会史和社会文化史渐次成为学界的重要议题之一,极大地拓宽了礼仪研究的视野,至今依然方兴未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制史 社会文化史 礼仪研究 历史人类学
下载PDF
文化史视野下的巴蜀佛教——读段玉明先生的《巴蜀佛教文化史》
13
作者 张忆雯 《佛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9-367,共9页
巴蜀佛教是佛教与巴蜀区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结出了累累硕果,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我国内地学术界对于巴蜀佛教文化的研究集中于佛教艺术领域,缺乏全面性的立体研究成果。段玉明先生的新著《巴蜀佛教文化史》对巴蜀地区佛教的历史沿革... 巴蜀佛教是佛教与巴蜀区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结出了累累硕果,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我国内地学术界对于巴蜀佛教文化的研究集中于佛教艺术领域,缺乏全面性的立体研究成果。段玉明先生的新著《巴蜀佛教文化史》对巴蜀地区佛教的历史沿革、区域特征、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解读,使巴蜀佛教从宗教到文化的“全息”样貌得以呈现。《巴蜀佛教文化史》(上、下)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21年11月出版,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巴蜀佛教的《传播篇》,将佛教在巴蜀地区的传播分为五个时期:东汉至蜀汉佛教的传入、两晋南北朝时期影响的推开、隋唐五代时期兴盛、宋元时期的信向转变、明清时期的逆境突起。中篇为《兴建篇》,详细稽考了不同历史时期巴蜀佛寺的兴造、起废与建筑格局。下篇为《艺术篇》,讨论以造像和壁画为主的巴蜀佛教艺术,并将之分为兴起、繁盛和余响三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佛教 佛教艺术 两晋南北朝 建筑格局 巴蜀地区 文化史 文化遗产 区域特征
下载PDF
黑龙江龙门福地酒文化史探寻(二)
14
作者 何以琳 李品枬 +1 位作者 侯晓波 陆书芬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141-142,共2页
中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专家判断,大抵时间是萌芽于唐代,培育于宋代,成熟于元代,兴盛于明清至今。还有专家认为,宋代北方已经有蒸馏酒了,起源地点为对应两宋、位于东北的辽和金,这种判断,既有文字的记载,也有文物的考证。北宋仁宗至和二年... 中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专家判断,大抵时间是萌芽于唐代,培育于宋代,成熟于元代,兴盛于明清至今。还有专家认为,宋代北方已经有蒸馏酒了,起源地点为对应两宋、位于东北的辽和金,这种判断,既有文字的记载,也有文物的考证。北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冬,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以“贺契丹登宝位使”身份出使辽国,次年春天,他在归国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馏酒 唐宋八大家 北宋仁宗 专家判断 白酒起源 文化史 欧阳修
下载PDF
西译视野下“中国文化史丛书”的组织与流产
15
作者 史峻嘉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4年第2期30-46,共17页
“中国文化史丛书”是全面抗战后期由蒋介石电令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编纂的一套旨在“国际文化宣传”的系列文册,钱穆、冯友兰、唐君毅、傅抱石、梁思成等学者均有参与。本文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见档案出发,试重现该系列文册生产运作... “中国文化史丛书”是全面抗战后期由蒋介石电令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编纂的一套旨在“国际文化宣传”的系列文册,钱穆、冯友兰、唐君毅、傅抱石、梁思成等学者均有参与。本文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见档案出发,试重现该系列文册生产运作的具体流程,包括创作缘起、组织遴员、书毕审查等环节。档案中披露的审查报告的手稿,出自柳诒徵、张君劢、吴稚晖、马衡、吕凤子、赵太侔等人之手,一方面具有民国文化史学于文献层面上的补佚意义,另一方面也得由诸学者思想火光的碰撞之中,以小见大,一窥四十年代战时文化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的思潮环境以及学术路径。战时诸多学术专著看似方向各异,互无关联,而“中国文化史丛书”这一事件或可揭示出一个将不同学科连缀统观的新视域,提供另类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丛书 教育部 国立编译馆 西译
下载PDF
传承中国藏书文化,推进图书馆史志编纂——“海源阁藏书暨中国历代图书文化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陈翠翠 《图书情报研究》 2024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意义]2023年7月7日至9日,“海源阁藏书暨中国历代图书文化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聊城举办,深化和推动了以藏书和图书馆史为主题的学术研究进程。[方法/过程]本文将对与会专家和学者在海源阁藏书文化研究、中国图书文化综合研... [目的/意义]2023年7月7日至9日,“海源阁藏书暨中国历代图书文化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聊城举办,深化和推动了以藏书和图书馆史为主题的学术研究进程。[方法/过程]本文将对与会专家和学者在海源阁藏书文化研究、中国图书文化综合研究、图书馆史志编纂问题、近现代图书馆史研究、图书馆人物研究等方面的研讨内容和学术成果进行评述。[结果/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从新文化史和国际视野的角度,强调史料的整理和研读在中国图书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源阁藏书 中国图书文化史 图书馆史志编纂 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质疑-批判”:语文课程文化史脉的当代建构——我的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的第二次报告
17
作者 陈军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5期8-13,共6页
针对语文课程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提出了“文化史脉的当代建构”这一新的语文学科命题;结合长期改革实践,介绍了以“质疑—批判”这一中华文化创新精神作为语文课程文化史脉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例证,并就现有教材篇目作了具体的以“质疑—... 针对语文课程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提出了“文化史脉的当代建构”这一新的语文学科命题;结合长期改革实践,介绍了以“质疑—批判”这一中华文化创新精神作为语文课程文化史脉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例证,并就现有教材篇目作了具体的以“质疑—批判”为主线的内容梳理,以利教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文化史 质疑—批判 理论分析 篇目梳理
下载PDF
海外文化传播中的苏州符号——以《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所引英文文献为中心
18
作者 孟祥德 陈利悦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7-48,共12页
文化符号在海外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典型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标识性和传播力。以《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所引英文文献为中心,通过文献梳理,考察“苏州”“江南”“吴”在不同历史时期英文文献中的拼写符号,勾勒“人间天堂”这... 文化符号在海外文化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典型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标识性和传播力。以《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所引英文文献为中心,通过文献梳理,考察“苏州”“江南”“吴”在不同历史时期英文文献中的拼写符号,勾勒“人间天堂”这一苏州典型文化符号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图景,分析其得以深度传播的原因,进而探讨吴文化,乃至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天堂 典型文化符号 苏州 海外传播 《美丽苏州:苏州社会文化史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课程研究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文化史”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永明 贺梅开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各高校积极倡导研究型教学法。然而,在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理想,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效果不佳的现象比较明显。为了取...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各高校积极倡导研究型教学法。然而,在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理想,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效果不佳的现象比较明显。为了取得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效,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中国文化史”课程,首先,要注重精心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其次,要紧密围绕专题,坚持任务驱动,创建研究型教学模式;再次,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家乡地方文化,培养科研能力;最后,必须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突出科研能力,积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专业课程 中国文化史 研究型教学法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阈下“一轴两翼”教学模式探索——以“中国文化史”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润萍 李淮东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8-62,71,共6页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为推动中国文化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对中国文化史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出“一轴两翼”教学模式。“一轴”是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堂教...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为推动中国文化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对中国文化史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出“一轴两翼”教学模式。“一轴”是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两翼”:一是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使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解决课程内容固化、教学方法个性化设计不足及教学手段单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文化史 一轴两翼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