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我国护理人员文化照顾的表达方式
1
作者 敖薪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护理人员 文化照顾 表达方式 护理 文化照顾缺如 文化照顾强加 文化照顾维护 文化照顾调适 文化照顾重建
下载PDF
573例藏族外科患者的文化照顾 被引量:9
2
作者 次拉 李晓玲 《护理学报》 2013年第13期26-28,共3页
应用跨文化护理理念对573例西藏外科患者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文化照护。根据藏族患者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以跨文化护理理论为指导,提供个体化的护理照顾,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文化需求。文化需求的照顾与满足有效稳定了藏族患者术前... 应用跨文化护理理念对573例西藏外科患者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文化照护。根据藏族患者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以跨文化护理理论为指导,提供个体化的护理照顾,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文化需求。文化需求的照顾与满足有效稳定了藏族患者术前的情绪,促进了患者的有效治疗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外科患者 文化照顾
下载PDF
我国护理人员文化照顾表达方式的剖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敖薪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2002年第3期225-226,共2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生活的人们,其心态、思维方式无不打下文化的烙印。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特殊而广大的人群,护理上的关怀和照顾就一定要赋予文化的价值和内涵。笔者对我国护理人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生活的人们,其心态、思维方式无不打下文化的烙印。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特殊而广大的人群,护理上的关怀和照顾就一定要赋予文化的价值和内涵。笔者对我国护理人员文化照顾表达方式进行了描述、鉴别和分析。认为目前我国护理人员表达文化照顾的方式有五种类型,即:文化照顾缺如、文化照顾强加、文化照顾维护、文化照顾调适和文化照顾重建,其中文化照顾缺如和文化照顾强加最为多见。笔者认为应引起国内护理界同仁对文化照顾的重视,并为今后较好的开展文化照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中国 文化照顾 表达方式 护理活动
下载PDF
我国护理人员文化照顾表达的方式
4
作者 敖薪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3期445-446,共2页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具有普遍性和多元性。生活在同一个文化氛围中的人群.其语言、风俗习惯、主体心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基本相同。但是,当社会成员的文化观念...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具有普遍性和多元性。生活在同一个文化氛围中的人群.其语言、风俗习惯、主体心态、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基本相同。但是,当社会成员的文化观念以及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时.文化的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即使同一个社会。同一个国家。乃至同一个民族中的人们,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对待事物的认识、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行为决策都不尽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待健康与疾病的态度,影响着人们对护理照顾的需求和表达。从这点出发,护理上的照顾就应该赋予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提供符合个体文化背景的健康照顾即文化照顾,这是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照顾 护理人员 精神财富 行为准则 生活方式 个体差异 健康与疾病 文化氛围
下载PDF
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5
作者 陈建林 季丽萍 +2 位作者 贾爱群 顾钰 石国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0期27-28,31,共3页
目的调查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分析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方法选择该院临床各科室2016年N1护士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霍苗设计的文化照护能力调查表,在该院2016年N1护士读书报告会上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50例调查问卷全部回收,... 目的调查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分析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方法选择该院临床各科室2016年N1护士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霍苗设计的文化照护能力调查表,在该院2016年N1护士读书报告会上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50例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100.00%(50/50),文化照护意识评分42~85分,平均(64.56±7.25)分;文化照护知识29~64分,平均(47.09±6.62)分;文化照护技能65~94分,平均(84.17±8.23)分,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照护技能评分>文化照护意识>文化照护知识(P<0.05)。文化照护意识标准分集中在60~69分(46.00%)、70~79分(32.00%);文化照护知识标准分集中在<60分(22.00%)、60~69分(56.00%);文化照护技能标准分集中在70~79分(46.00%)、≥80分(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技能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照护意识,但文化照护知识水平较低,需要护理管理者加大重视程度,实施针对性培训方,从而提升医院N1护理人员的文化照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护士 文化照护意识 文化照顾知识 文化照顾技能
下载PDF
跨文化护理理论在中风康复中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玫玫 王汝玲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0-31,15,共3页
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是为个体、家庭和群体的健康提供与文化相应的护理照顾。在中风康复护理过程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注重个体的个性特征,将常规的医疗护理与病人自身的个性特征相结合,为病人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求的与文化相一致的... 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是为个体、家庭和群体的健康提供与文化相应的护理照顾。在中风康复护理过程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注重个体的个性特征,将常规的医疗护理与病人自身的个性特征相结合,为病人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求的与文化相一致的关怀和照顾,以调动和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能力,促进其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护理理论 中风康复 文化照顾 护理文化
下载PDF
绍兴地区外籍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牟宝华 兰满 +1 位作者 孙欢欢 叶志弘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2期1868-1869,共2页
多元文化护理理论由美国护理学者Madeleine Leininger提出,认为文化照顾是护理工作的本质和中心,是护理实践的原动力[1,2]。该理论在我国已得到推广应用,逐渐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之一[3,4]。绍兴县以“中国轻纺城”而享... 多元文化护理理论由美国护理学者Madeleine Leininger提出,认为文化照顾是护理工作的本质和中心,是护理实践的原动力[1,2]。该理论在我国已得到推广应用,逐渐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之一[3,4]。绍兴县以“中国轻纺城”而享誉海内外,吸引来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外籍患者就医数量也持续增长,相应的护理需求日益突出。本调查旨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服务 外籍患者 需求调查 绍兴地区 护理理论 多元文化 护理工作 文化照顾
下载PDF
跨文化护理理论运用于儿科病房的现状
8
作者 曹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0191-0194,共4页
跨文化护理( TRANS CULTURAL NURSING ,TR)是指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提供与其文化背景一致的护理方式,从而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护理需求,使护理对象能够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跨文化护理( TRANS CULTURAL NURSING ,TR)是指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提供与其文化背景一致的护理方式,从而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护理需求,使护理对象能够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其疾病的康复。跨文化护理理论又称之为多元文化护理理论,它是由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学家莱宁格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其理论的核心思想为“文化照顾”。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很多想法和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伴随着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目前人们对于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在传统的护理理念当中,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对患者的身体根据病情的情况进行对症性的护理干预,但是一般很少会去关注到患者其他方面的一些需求。但是我们知道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是非常复杂的。尤其作为护理人员,和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护理人员在和病人的沟通当中其实需要从整体上关注到病患的各个需求。而儿童病房的患儿几乎都是未成年的小孩,年龄跨度大,从小婴儿到青少年。大多数的儿童患者需要家长代主诉陈述病史,由于患儿家长的文化背景不同,表述病情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儿科护理人员如果能恰当运用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各个就医环节中,与患儿家属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根据跨文化护理理论的理论框架对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的患儿提供护理专业照顾,为此获取患儿家长的信任感与配合度,从而提高护理的满意度。但是,在儿科病房的实际工作中,跨文化护理理论的运用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参差不齐、医护人员对待跨文化护理理论态度不一致、患儿家长的排斥心理等。本文通过综述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儿童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和缺陷改进,为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儿童护理工作中的持续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护理 文化照顾 多学科融合
下载PDF
在情境游戏中发展小班幼儿意志品质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车海燕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13年第6期26-32,共7页
幼儿意志品质对其成长非常重要和关键。为此,本研究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和实验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小班幼儿意志品质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实验组小班幼儿前测自制力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而后测无显著性别差... 幼儿意志品质对其成长非常重要和关键。为此,本研究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和实验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小班幼儿意志品质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实验组小班幼儿前测自制力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而后测无显著性别差异。(2)实验组前后测小班幼儿意志品质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实验组后测成绩高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小班意志品质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不存在显著差异,后测成绩也高于前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小班幼儿意志品质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前测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后测存在显著差异。(3)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主要照顾者应对态度对小班幼儿独立性主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小班的确是幼儿意志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情境游戏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的意志品质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游戏 小班幼儿 意志品质 主要照顾文化程度 主要照顾者应对态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