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总务厅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实施殖民文化统治中的作用
1
作者 李慧娟 薛朝广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6-57,共2页
总务厅是伪满国务院的幕僚机关,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政策,经关东军同意,由总务厅下发执行。总务厅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洲国实施殖民文化统治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总务厅 日本帝国主义 文化统治
下载PDF
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文化统治与奴化教育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枫 《外国问题研究》 2019年第2期105-110,120,共7页
伪满洲国是日本扶植建立的傀儡政权,其统治东北期间,一直秉承日本对其进行的殖民地文化统治与奴化教育,以利于日本以其为支援发动战争的原料供应地的需要。这些殖民文化统治和奴化教育,给东北人民思想和生活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关键词 伪满洲国 文化统治 奴化教育
下载PDF
论经典文献与统治文化
3
作者 纪聂 温显贵 《殷都学刊》 1999年第3期35-40,共6页
经典文献主要指儒家经典和解经之作,由于其中保存有古代政策方针、典章制度、文献诰命和各种伦理道德观念、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因而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文化,它对封建政治思想和封建教育都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 经典文献 统治文化 封建统治
下载PDF
大连人民反抗日本殖民教育和文化统治的斗争
4
作者 薛志刚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7年第1期379-385,共7页
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大连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四十年中,日本帝国主义者不仅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残酷迫害、剥削大连人民,还在文化领域摧残大连人民的民族意识,然而坚强勇敢的大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大连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四十年中,日本帝国主义者不仅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残酷迫害、剥削大连人民,还在文化领域摧残大连人民的民族意识,然而坚强勇敢的大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帝国主义在文化教育界开展了一场不屈不挠的反殖民文化侵略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壮丽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人民 殖民文化统治 反抗斗争
原文传递
苏共的文化领导权为何脆弱 被引量:2
5
作者 倪稼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33,共6页
苏共以强烈依靠意识形态的方式唤起民众革命,继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执政党。但是,它最终却因失去民心而失去政权。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形态制度安排是如何从有效到渐渐失效而最后到无效的?绝对权力笼罩下的意识形态教化功能发生... 苏共以强烈依靠意识形态的方式唤起民众革命,继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执政党。但是,它最终却因失去民心而失去政权。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形态制度安排是如何从有效到渐渐失效而最后到无效的?绝对权力笼罩下的意识形态教化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形和扭曲?文章对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共产党 文化统治 意识形态
下载PDF
80年党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被引量:1
6
作者 齐卫平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1年第3期14-18,共5页
关键词 先进文化 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化统治 前进方向
下载PDF
民族文化自治历史命运的转折与引进设想(一)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云生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12,共10页
在当代各国为解决民族、种族、文化集团问题提出的思路与建立的机制中,与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多元文化主义等政治思路与机制相对应的,是文化思路与机制,即“民族文化自治”的思路与机制。但该思路与机制自提出之日起,就遭到种种质疑... 在当代各国为解决民族、种族、文化集团问题提出的思路与建立的机制中,与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多元文化主义等政治思路与机制相对应的,是文化思路与机制,即“民族文化自治”的思路与机制。但该思路与机制自提出之日起,就遭到种种质疑和抵制。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历史命运才出现了转机。文章对此种转机出现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自治的价值蕴含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此外,对中国是否能以及怎样引进民族文化自治提出作者个人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自治 历史命运转机 价值蕴含 民族自治权 国家主权 文化与政治统治分离
下载PDF
民族文化自治历史命运的转折与引进设想(二)
8
作者 陈云生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10,共8页
在当代各国为解决民族、种族、文化集团问题提出的思路与建立的机制中,与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多元文化主义等政治思路与机制相对应的,是文化思路与机制,即“民族文化自治”的思路与机制。但该思路与机制自提出之日起,就遭到种种质疑... 在当代各国为解决民族、种族、文化集团问题提出的思路与建立的机制中,与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多元文化主义等政治思路与机制相对应的,是文化思路与机制,即“民族文化自治”的思路与机制。但该思路与机制自提出之日起,就遭到种种质疑和抵制。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历史命运才出现了转机。文章对此种转机出现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自治的价值蕴含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此外,对中国是否能以及怎样引进民族文化自治提出作者个人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自治 历史命运转机 价值蕴含 民族自治权 国家主权 文化与政治统治分离
下载PDF
关于文化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蔡尚思 《文史哲》 1984年第1期15-18,共4页
《文史哲》编辑部约我们参加文化史研究的笔谈,并且拟出这个题目,内容也代为指出,这对我很有启发,我表示感谢!所可惜的是:我最近忙于其他文字和出外开会,一时未暇来写这类文章。最近我第一次参加了“纪念维新运动及康有为、梁启超学术... 《文史哲》编辑部约我们参加文化史研究的笔谈,并且拟出这个题目,内容也代为指出,这对我很有启发,我表示感谢!所可惜的是:我最近忙于其他文字和出外开会,一时未暇来写这类文章。最近我第一次参加了“纪念维新运动及康有为、梁启超学术讨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学术讨论会 中国通史 文史哲 文字史 汉族文化 研究者 统治文化 梁启超 政治史
下载PDF
先秦文化论争管窥──论“和”与“同”的较量
10
作者 蒋明宏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4期105-109,共5页
先秦文化论争管窥──论“和”与“同”的较量蒋明宏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一点为史学界公认。那么,我们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百家争鸣现象又该怎么看呢?仅仅把它说成是新兴阶级夺权的舆论准备或思想领域的... 先秦文化论争管窥──论“和”与“同”的较量蒋明宏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一点为史学界公认。那么,我们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百家争鸣现象又该怎么看呢?仅仅把它说成是新兴阶级夺权的舆论准备或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笔者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论争 “和”与“同” 文化流派 《管子》 文化 统治文化 自然观 韩非子 百家争鸣 政治伦理
下载PDF
政德失范的行政文化根源探析
11
作者 李前 《改革与开放》 2013年第12X期19-19,21,共2页
在各种社会角色中,从政人员居于重要位置,从政人员的道德对社会道德建设与进步具有示范、导向作用,从政人员的道德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近些年来,从政人员失德失范的行为却频繁发生,甚至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 在各种社会角色中,从政人员居于重要位置,从政人员的道德对社会道德建设与进步具有示范、导向作用,从政人员的道德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近些年来,从政人员失德失范的行为却频繁发生,甚至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行政文化土壤问题不容忽视,深刻探析政德失范的行政文化根源是加强政德建设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德 统治型行政文化 管理型行政文化 服务型行政文化
下载PDF
梁山丁《绿色的谷》版本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越 孙中田 《外国问题研究》 2013年第1期25-30,共6页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发展一直处于日本殖民者的文化统治下。沦陷十四年间,被多重非文学因素牵制、干预、塑造着伪满文学。梁山丁的《绿色的谷》是其时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特殊的创作历程和版本情况是殖民文化统治在创作环境、创作心理、出...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发展一直处于日本殖民者的文化统治下。沦陷十四年间,被多重非文学因素牵制、干预、塑造着伪满文学。梁山丁的《绿色的谷》是其时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特殊的创作历程和版本情况是殖民文化统治在创作环境、创作心理、出版流通三个层面对创作自由进行干预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沦陷区文学 绿色的谷 文化统治
下载PDF
“满洲”“新京”时期日语文学杂志钩沉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春英 《日本学论坛》 2007年第4期3-9,共7页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逐步蚕食进攻,乃至占领全东北。此中伴随着日本殖民政权对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侵略而导致对文化的强力管制。大批日本移民的涌入,使数百种日语杂志应运而生,其中发刊的日语文学杂志,从...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逐步蚕食进攻,乃至占领全东北。此中伴随着日本殖民政权对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侵略而导致对文化的强力管制。大批日本移民的涌入,使数百种日语杂志应运而生,其中发刊的日语文学杂志,从某个侧面如实地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扩张时期,其文化统治政策和日本民众的殖民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 “新京” 日语杂志 文化统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散佚释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建滨 《沧桑》 2007年第1期14-15,19,共3页
中国古代历史典籍颇丰,然而其损毁与散佚也是不计其数。本文从保存介质的缺乏、战乱和兵燹的破坏、统治阶级加强思想文化禁锢、外强侵略和个人思想观念等五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历史典籍的散佚原因做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文献散佚 介质 兵燹 思想文化统治 列强侵略 个人观念
下载PDF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编纂者对西学的态度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兰英 杨燕 李海 《晋图学刊》 1993年第3期59-62,76,共5页
《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丛书,它基本上汇集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学术的重要文库。该书修于18世纪后期,当时国内“汉学”兴盛,已有的分项摘编的类书已不能适应广大学者研究古籍的需要。同时... 《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丛书,它基本上汇集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学术的重要文库。该书修于18世纪后期,当时国内“汉学”兴盛,已有的分项摘编的类书已不能适应广大学者研究古籍的需要。同时,为了加强文化统治,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令在全国征集私家所藏善本书籍,搜集《永乐大典》遗籍,并设馆编纂《四库全书》。三百多名学者经过近十年的共同努力,1781年全书始告完成,共收载籍3400余种,计7900余册(现存四部阁本册卷互异,定数不易确论,此从通行约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纂者 古代文化 乾隆皇帝 存目 《永乐大典》 文化统治 天文算法类 杂家类 地理类 明史艺文志
下载PDF
法理学研究断想三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显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共1页
法理学研究断想三则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徐显明教授一、法理学研究是否有个怪圈?自1978年法学研究迎入春天以来,每有新观念、新思维提出,总要在其后2至4年受一次批判性洗礼,这是否可谓法理学研究的周期率?所幸者,法理学研究... 法理学研究断想三则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徐显明教授一、法理学研究是否有个怪圈?自1978年法学研究迎入春天以来,每有新观念、新思维提出,总要在其后2至4年受一次批判性洗礼,这是否可谓法理学研究的周期率?所幸者,法理学研究并未因之而踯躅却步,相反却呈螺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研究 权利文化 实然判断 统治文化 学术心态 文化 文化基础 法律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批判性
下载PDF
伪满社会教育述论
17
作者 陈春平 《博物馆研究》 2003年第1期42-46,共5页
关键词 伪满州国 社会教育 殖民主义教育政策 奴化教育 文化统治 教育机构
下载PDF
“左联”领导文艺发展的局限性之原因探析
18
作者 付甜甜 《武陵学刊》 2020年第3期104-109,共6页
在中共的主导下,"左联"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在中国的发展,但也有局限性。造成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左联"遭到来自国民政府的文化高压,文艺活动开展困难重重,国民政府对中共的军事围剿也使得中共在... 在中共的主导下,"左联"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在中国的发展,但也有局限性。造成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左联"遭到来自国民政府的文化高压,文艺活动开展困难重重,国民政府对中共的军事围剿也使得中共在本时期少有对"左联"的具体工作指导,中共与"左联"一度失去联系;第二,"左联"内部有两个领导核心--党团与鲁迅,这两个核心之间因"左联"后期"联络人"的不确定性以及非面对面的交往模式而导致沟通不畅,不利于"左联"文艺活动的深入开展;第三,"左联"是一个以社团间联合为主导的新型文学组织,这使得"左联"的组织基础薄弱,思想出现分歧并不时论争,造成了内部的分裂与隔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联” 马克思主义文艺 文化统治 两个核心 组织基础
下载PDF
正确借鉴彼时彼地的文艺——学习毛泽东关于批判地借鉴外国文艺的思想
19
作者 张平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25-29,共5页
对优秀的外国文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的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关于批判地继承优秀文艺遗产理论的重要方面。早在四十多年前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面临“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描绘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壮丽前景... 对优秀的外国文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的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关于批判地继承优秀文艺遗产理论的重要方面。早在四十多年前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面临“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描绘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壮丽前景,发出了“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新民主主义论》)的伟大号召,并且指出这个新中国,不仅政治上自由,经济上繁荣,而且“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同上)。为了建设这种崭新的文化(包括文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批判地 外国文艺 彼时彼地 文化统治 社会主义文艺 革命文艺 路易·波拿巴 批判继承 人的文学
下载PDF
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
20
作者 朱峻峰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90年第7期28-29,共2页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重要体现。自从人类社会脱离了愚昧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任何社会的文明,都是一定的物质文明和与之相适应的一定的精神文明的统一。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依次出现过奴隶社会的文明、...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重要体现。自从人类社会脱离了愚昧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任何社会的文明,都是一定的物质文明和与之相适应的一定的精神文明的统一。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依次出现过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但是,这三个时代的文明,都是建立在阶级对抗和阶级剥削的基础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对抗 阶级剥削 人类社会 思想觉悟 社会本质 腐朽思想 精神危机 人民根本利益 文化统治 道德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