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寻现代中国的文明基础:康有为的文明论述与东西文化论战的开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翔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康有为在20世纪初较早地通过区分文明的物质层面与道德层面,发展出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各擅胜场的论述,下启东西文化论战。“一战”爆发呈现的欧洲文明危机与袁世凯复辟呈现的民国初期的共和危机,激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陈独秀持东西... 康有为在20世纪初较早地通过区分文明的物质层面与道德层面,发展出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各擅胜场的论述,下启东西文化论战。“一战”爆发呈现的欧洲文明危机与袁世凯复辟呈现的民国初期的共和危机,激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陈独秀持东西方文明不可调和论及“全盘西化论”,反对辜鸿铭以中国文明拯救欧洲文明的主张,形成针锋相对的格局,清晰显示现代中国建构的文明基础问题,已经与王朝时代的夷夏之辨很不一样。更多论者主张东西方文明调和论,李大钊、杜亚泉等人在1916年前后已经提出其中的主要问题。东西文化有何差异、孰优孰劣、能否调和、如何调和等议题的展开,呈现了共和制新生时期的中国思想界探寻现代中国新的文明基础的重要一步,也是现代中国知识思想转型的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的文明基础 夷夏之辨 东西文化论战 康有为
下载PDF
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的理论界标及其文明启示
2
作者 樊士博 郑天骄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使命任务,标志着中华文化发展进入崭新境界。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围绕中华文化的现代性与现代化问题展开,探讨东西文化古今之争、义利之辩与动静之别的性质差异,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开辟...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使命任务,标志着中华文化发展进入崭新境界。五四时期东西文化论战围绕中华文化的现代性与现代化问题展开,探讨东西文化古今之争、义利之辩与动静之别的性质差异,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开辟了立足本来、吸收外来、中西结合三条文化发展路径,成为推动中华文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思想界标,至今仍有重要启示意义。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在主体维度上要不断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在实践维度上要贯彻“两创”方针,在价值维度上要坚持走“两个结合”的文化发展路径,在目标维度上要担当引领文化繁荣发展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化 东西文化论战 文化使命 文化运动
下载PDF
“东”与“西”背后的“新”与“旧”——从历史观视角考察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
3
作者 赵若璇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0期66-67,共2页
五四运动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明线是论“东西”文化,但暗藏一条论“到底什么是真正历史观”的暗线。这条暗线在局势混乱之时,甚至决定着明线主题的变化。本文尝试从五四运动之前进化论历史观的传入开始,探究在面对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 五四运动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明线是论“东西”文化,但暗藏一条论“到底什么是真正历史观”的暗线。这条暗线在局势混乱之时,甚至决定着明线主题的变化。本文尝试从五四运动之前进化论历史观的传入开始,探究在面对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中国知识分子持有怎样不同的历史观,如何在时代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兼论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对我们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迎合历史发展大势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文化论战 历史发展规律 五四前后 暗线 东西方文化 五四运动 明线 历史观
下载PDF
旧派的沉默及林纾的境遇:五四新旧文化论战在1919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桂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53,共14页
新旧思想文化论战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构成方式,也奠定了五四新文化继承者和研究者们看待"新派"与"旧派"的二元固化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旧思想文化最为激烈的论战发生在1919年,重回论战现场,便可发现,在... 新旧思想文化论战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构成方式,也奠定了五四新文化继承者和研究者们看待"新派"与"旧派"的二元固化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旧思想文化最为激烈的论战发生在1919年,重回论战现场,便可发现,在新青年派的有意挑战中,除了林纾以螳臂当车的姿态参与论战以外,被骂为"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的旧派几乎集体选择了沉默和隐忍。在新文化、新思想锐不可当的冲击下,旧派在不屑与辩、不敢与辩、无力置辩中无不显示出了暮气与颓唐。但必须承认,旧派构成了五四文化的有效组成部分,促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全面展开。五四时期的新旧论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文化论战 林纾 《新青年》 1919年 文化运动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五四东西文化论战研究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大华 伏炎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1-86,共6页
五四东西文化论战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影响非常深远的大事。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从论战发生的背景、论战的概况以及对论战的评价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中还存在着非历史主义的倾... 五四东西文化论战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影响非常深远的大事。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从论战发生的背景、论战的概况以及对论战的评价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中还存在着非历史主义的倾向,二是系统性不够,三是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东西文化论战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 被引量:6
6
作者 郑大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78,共8页
"五四"前后,以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和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围绕东西文化问题展开过一场大的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东西文化差异的性质,新文化派认为是"古今之别",而东方文化派认为... "五四"前后,以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和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围绕东西文化问题展开过一场大的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东西文化差异的性质,新文化派认为是"古今之别",而东方文化派认为是"中外之异";二是新旧文化的关系,新文化派主张"弃旧图新",而东方文化派主张"新旧杂揉";三是中国文化的出路,新文化派主张"文化取代",而东方文化派主张"中西调和"。从学理上分析,新文化派和东方文化派的主张都是正确与错误并存。分开来看,它们构成悖论,合而视之,则又互为补充,形成辩证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 文化 东西文化论战
下载PDF
本位、西化与1935年文化论战 被引量:5
7
作者 赵立彬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2-67,共6页
“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是 1935年文化论战中各执一端的两种思潮。“本位文化”论的官方意识形态背景十分明显,但并不能脱离思想界整体西化的现实;而“全盘西化”论反映了自由知识分子与官方思想统制的疏远和背离,却并未丧失民族主... “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是 1935年文化论战中各执一端的两种思潮。“本位文化”论的官方意识形态背景十分明显,但并不能脱离思想界整体西化的现实;而“全盘西化”论反映了自由知识分子与官方思想统制的疏远和背离,却并未丧失民族主义立场。因此这一论战更多地显示出“西化背景下的本位”和“民族立场上的西化”的复杂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位文化 全盘西化 文化论战 胡适 陈序经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文化论战的现代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尤小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关键词 20世纪 30年代 文化论战 纪实关怀 民族主义
下载PDF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中的文化创新问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鞠巍 杨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98,共3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就中国未来文化创新的问题展开了专门讨论。本位文化派从中国文化的特质与民族性出发,主张文化发展必然要不断创新。在如何创新的问题上,出现了创新就是模仿、创造的综合、有选择的模仿等方案。
关键词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 文化创新 文化模仿
下载PDF
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为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而作 被引量:4
10
作者 谭双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9年第6期63-69,共7页
从《新青年》创刊到北伐战争前夜,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了一场东西方文化论战。论战主要环绕着中国文化出路和中国社会出路两大中心议题而展开,其规模之大,触及问题之深和延续时间之长是近代中国文化史上空前所未有。这场文化论争是... 从《新青年》创刊到北伐战争前夜,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了一场东西方文化论战。论战主要环绕着中国文化出路和中国社会出路两大中心议题而展开,其规模之大,触及问题之深和延续时间之长是近代中国文化史上空前所未有。这场文化论争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全面变革的产物,反过来又为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其结果为马克思主义登上中国现代历史舞台并日益成为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澄清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论战 历史转折 方向道路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文化论战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立彬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8-103,共6页
继1934、1935年文化论战后的抗战时期的文化论战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战时期思想界的一些特征 ,对客观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化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文化论战 中西文化 陈序经 文化
下载PDF
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齐卫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5-50,共6页
(一) 考察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两个突出的背景不容忽视。一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新旧杂糅,把革故鼎新后的中国拖入了不死不活的境地。旧势力试图恢复传统价值中心的种种努力,使人感到窒息般的痛苦。二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 (一) 考察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两个突出的背景不容忽视。一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新旧杂糅,把革故鼎新后的中国拖入了不死不活的境地。旧势力试图恢复传统价值中心的种种努力,使人感到窒息般的痛苦。二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度浸润在欧风美雨中的中国人怵目于这场惨绝人寰的人类撕杀,引起对西方近代文明利弊的重新审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壮举,迎来了东方古老帝国迈向近代文明之路的契机。中华民国建立初期,西方资产阶级的一些社会制度和政治原则,如议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 中国社会 西方近代文明 东西文化论战 新旧 社会制度 西洋文明 西方资产阶级 梁启超 梁漱溟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文化论战与“国学”复兴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4,共9页
鸦片战争之后,闭关锁国的中国社会在强势渗入的西方文化影响下,走上了一条变革求新之路。在这个不断拓展的开放过程中,中西文化之争日益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的迫切问题。虽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西化"的大趋势已成定局,但是中... 鸦片战争之后,闭关锁国的中国社会在强势渗入的西方文化影响下,走上了一条变革求新之路。在这个不断拓展的开放过程中,中西文化之争日益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的迫切问题。虽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西化"的大趋势已成定局,但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西文化的优劣利弊却存在着极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在20世纪20、30年代曾经引发了西化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几次大论战,并且随着中国社会现实处境的变化而出现了"国学"复兴的文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论战 全盘西化 国学复兴
下载PDF
超越“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张东荪在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的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晚清以来的中体西用说将"体"视为不可分的一元物,在民初以来历次中西文化争论中,见解对立的双方也大都仍共享着这一思考模式。本文通过考察张东荪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对中西体用关系的论述,尝试挖掘当时人对... 晚清以来的中体西用说将"体"视为不可分的一元物,在民初以来历次中西文化争论中,见解对立的双方也大都仍共享着这一思考模式。本文通过考察张东荪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前后对中西体用关系的论述,尝试挖掘当时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张东荪认为西方文化的"体"本就非一元,而是存在着希腊与希伯来的两元,这种充满着内在紧张的两元结构才是西方文化的内在活力与创造力的基础。他因此希望在德赛两先生之外,引入作为希腊传统精髓的"费先生"(philosophy),与代表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构成对立的两元,以这种两元对立的新"体"作为引入西学后形成的新文化的基础。这种既区别于西化派又区别于本位文化派(包括后来的新儒家)的对东西文化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西体用关系的思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东荪 中体西用 西体中用 “费先生” 中国本位文化论战
下载PDF
论鲁迅的文化论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53,共33页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文人 主义 思潮 闲谈 文学家 文化论战 学者 教育家
下载PDF
五四:文化论战,为何而战?——以陈独秀与杜亚泉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新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2-97,共6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陈独秀与杜亚泉发生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文明的论战。对这场论战的评价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往往失之于简单化,但1990年代之后从保守主义立场上对这场论战进行的再估价也非常可疑。因此,这页旧账很有重新清理的必要...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陈独秀与杜亚泉发生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文明的论战。对这场论战的评价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往往失之于简单化,但1990年代之后从保守主义立场上对这场论战进行的再估价也非常可疑。因此,这页旧账很有重新清理的必要。他们究竟在争什么?新文化阵营为何而战?论战开始之前,双方都在进行文明比较,但一方志在文化革新,一方意在文化保守,冲突可谓不可避免。论战中的分歧主要在于:一、陈独秀致力于批判专制主义和呼唤思想自由,杜亚泉却习惯于大一统的思想文化秩序,不喜欢思想的自由状态,因而主张“统整”。二、陈独秀致力于批判中国固有文明和引进西方现代文明,杜亚泉却留恋中国固有文明而不满于西方文明的输入。三、杜亚泉致力于维护固有文明之“国基”,陈独秀则为这“国基”阻碍民主共和的健康成长而痛苦。作为共和国的卫士,陈独秀在当时的努力与蔡锷的护国壮举有同样的意义。任何再评价都需要首先尊重这一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文化论战 陈独秀 保卫共和
下载PDF
“五四”东西文化论战再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剑铭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2-67,共6页
自清中叶开始,中国社会和文化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多种文化互相激荡,新的文化逐渐生成。当时的东西方文化之争作为特有的文化历史现象,昭示着中国历史巨变所蕴涵的现代意义,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论争是在以西方为中心的前提下讨论东... 自清中叶开始,中国社会和文化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多种文化互相激荡,新的文化逐渐生成。当时的东西方文化之争作为特有的文化历史现象,昭示着中国历史巨变所蕴涵的现代意义,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论争是在以西方为中心的前提下讨论东方文化能否继续存在。当然,这样的一场争论,其政治意义超过了文化意义,所谓的文化中心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社会转型 文化论战 政治意义
下载PDF
敞显“隔膜”与“理解”的诉求——论鲁迅与知识者的文化论战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迎春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9,共5页
论战是鲁迅最重要的言说生存方式。以往研究,往往囿于"成见",忽略了文化论战中鲁迅最本真的生存情绪——对生命感受的交流、对话和理解诉求。从鲁迅诉求"理解"的本己生存情绪来论述鲁迅为何"喜好"与知识... 论战是鲁迅最重要的言说生存方式。以往研究,往往囿于"成见",忽略了文化论战中鲁迅最本真的生存情绪——对生命感受的交流、对话和理解诉求。从鲁迅诉求"理解"的本己生存情绪来论述鲁迅为何"喜好"与知识者论战,以及他于论战中如何敞显与其他知识者的隔膜,解构知识者与权力的关系,来诉求、达及与真正知识者之间的"理解",可从中窥见本真鲁迅的心灵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化论战 隔膜 理解诉求
下载PDF
胡适与梁漱溟东西文化论战刍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良发 舒从云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3-17,共5页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胡适与梁漱溟之间的东西文化论战是中国学界1923年人生观论战的先声或预演。1921年10月,梁漱溟将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稿汇编出版,因该书浓厚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与新文化路向相悖,且对胡适的学识和著述提出了...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胡适与梁漱溟之间的东西文化论战是中国学界1923年人生观论战的先声或预演。1921年10月,梁漱溟将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稿汇编出版,因该书浓厚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与新文化路向相悖,且对胡适的学识和著述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故引起胡适等新文化派的深切关注和热忱回应,并引发了一场措辞激烈的东西文化论战。胡适与梁漱溟之间的东西文化论战历时半年,前后共有两次公开的思想交锋,折射出西化自由主义者与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东西文化的不同立场。胡、梁二人的东西文化论战虽没有过多论及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但其论战的大背景则是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到底是西方化还是本土化,抑或是东西文化融合的抉择困局。胡适与梁漱溟对东西文化的认知虽各有侧重,但二人均将关切的目光投向中国文化的更新与再生,其态度是积极的、认识是宝贵的,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依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梁漱溟 东西文化论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