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的歧义与五四“平民文学”的争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童龙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6-129,共4页
五四时期有关“平民文学”的争论,其实质源于“平民文学”概念的歧义。表面上使用的都是“平民文学”概念,其实际所指各不相同。周作人的“平民文学”是指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平民精神的文学,胡适的“平民文学”是指古已有之的来自民间的文... 五四时期有关“平民文学”的争论,其实质源于“平民文学”概念的歧义。表面上使用的都是“平民文学”概念,其实际所指各不相同。周作人的“平民文学”是指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平民精神的文学,胡适的“平民文学”是指古已有之的来自民间的文学,而鲁迅的“平民文学”则是指革命胜利、工农解放后真正体现工农思想的文学。“平民文学”概念的歧义孕育了五四“平民文学”的争论。然而这是一种错位的争论,它没能使五四“平民文学”主张的探讨深入下去;不过又正是这种错位的争论,带来了五四“平民文学”复杂丰富的内涵,从而成就了五四“平民文学”争论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平民文学争论 概念 歧义
下载PDF
五十年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英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60,共22页
本文为英文版《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导言的删节版,主要关注三个项目。其一,通过分析三个关键词,以厘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围及与该名称相关的主要问题。其二,回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机制化进程,尤其是其在北美的发展。其三,勾勒《中国现... 本文为英文版《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导言的删节版,主要关注三个项目。其一,通过分析三个关键词,以厘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围及与该名称相关的主要问题。其二,回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机制化进程,尤其是其在北美的发展。其三,勾勒《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整体轮廓。《指南》的第一部分"历史与地理"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区域发展。第二部分"文类与类型"概览中国现代文学中主要文类(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以及其他文学类型(翻译文学,女性文学,通俗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第三部分"文化和媒体"探讨美学、语言、区域、都市等文化概念以及视觉艺术、印刷、网络等技术媒体对文学的影响。第四部分"议题与争论"侧重介绍文学流派与思潮、性别与身体、记忆与创伤以及中文与英文学界的整体发展。结语部分涉及海外近期的关键议题、作家研究和文学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学科史 文学 文学争论 文学类型 文化媒体
下载PDF
日据末期《风月报》新旧文学论争述评——关于“台湾诗人七大毛病”的论战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4年第2期89-98,共10页
1941年前后台湾《风月报》上爆发的“台湾诗人七大毛病”的论争,是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的延续。“新文学”一方强调文学要有社会性、时代性以及表现真情实感,反对摹仿、做作;“旧文学”一方则更注重于艺术形式的完美和文学的消遣娱... 1941年前后台湾《风月报》上爆发的“台湾诗人七大毛病”的论争,是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的延续。“新文学”一方强调文学要有社会性、时代性以及表现真情实感,反对摹仿、做作;“旧文学”一方则更注重于艺术形式的完美和文学的消遣娱乐功能,反对承担社会使命。论争中鲁迅、胡适等的一再被提起以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文学理念的契合,再次证明了台湾新文学与祖国五四新文学的密切渊源关系。而旧文学历经20年仍未被新文学所打垮,原因之一在于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固守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月报》 中国 台湾省 文学运动 诗人 文艺思想 文学争论 日本 殖民统治时期
下载PDF
评议:1947──1949年间台湾文学论争三大问题
4
作者 陈辽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0年第2期3-7,共5页
关键词 文学争论 台湾文学 特殊性 奴力文学
下载PDF
范泉的台湾认识——上一世纪40年代后期台湾的文学状况 被引量:4
5
作者 横地刚 陈映真 吴鲁鄂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26,共12页
在上一世纪 40年代后期的极短的四年间 ,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资讯中 ,其所包含着的可能性远比后来导致的“隔绝”结果丰富得多。本文对这一时期的两岸文学的交流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范泉是向中国大陆介绍台湾文学的... 在上一世纪 40年代后期的极短的四年间 ,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资讯中 ,其所包含着的可能性远比后来导致的“隔绝”结果丰富得多。本文对这一时期的两岸文学的交流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范泉是向中国大陆介绍台湾文学的先驱者之一 ,他面对台湾“二二八”事件的冲击 ,自觉向大陆读者介绍台湾文学 ,在其所著、译以及编辑的有关台湾文学的文献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一世纪40年代文学 中国台湾文学 “二二八”事件的冲击 台湾新文学争论
下载PDF
新时期“两个口号”论争评价的争论述实(一)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庆全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6-54,共9页
关键词 中国 左翼文艺运动 国防文学 大众文学 周扬 文学争论 《鲁迅全集》
原文传递
鲁迅与创造社关于“革命文学”论争始末 被引量:14
7
作者 卫公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1-58,共8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史料 鲁迅 创造社 文学争论 革命文学
全文增补中
批评观念的嬗变:张贤亮小说批评之争
8
作者 马占俊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80,共8页
文学批评和评价中的争论是文学作品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常见现象,通过一些典型的文学争论,能够看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观念和话语演变轨迹。张贤亮是新时期以来引起争论较多的作家,他的作品争论涉及婚恋伦理、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文学风... 文学批评和评价中的争论是文学作品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常见现象,通过一些典型的文学争论,能够看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观念和话语演变轨迹。张贤亮是新时期以来引起争论较多的作家,他的作品争论涉及婚恋伦理、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文学风格多个方面,可谓研究新时期文学批评演变的重要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贤亮 小说批评 批评观念 当代文学批评 文学争论 嬗变 政治意识形态 作品传播
下载PDF
邵建专栏:文坛内外之三十 施鲁之争(续) 被引量:1
9
作者 邵建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22,共5页
在<<庄子>与<文选>>中,施蛰存不知道丰之余是谁,举了鲁迅的例子.丰之余当然知道鲁迅是谁,但他并不说破,而是继续迷踪.
关键词 施蛰存 《庄子》《文选》 鲁迅 《推荐者的立场》 《扑空》 《突围》 文学争论
下载PDF
清初的唐宋词接受与词学论争
10
作者 陈水云 吴妮妮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第3期89-93,共5页
清初词坛,词人如林,词派纷起,一派中兴气象。他们对明词中衰表示不满,认为这是明人一味接受《花间》、《草堂》的结果,但因为文学观念的差异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各词派在对唐宋词接受问题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他们在同一问题上形成... 清初词坛,词人如林,词派纷起,一派中兴气象。他们对明词中衰表示不满,认为这是明人一味接受《花间》、《草堂》的结果,但因为文学观念的差异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各词派在对唐宋词接受问题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他们在同一问题上形成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为清代词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比较优良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词学 唐宋词接受 文学争论 词统 艳词
下载PDF
“现代主义”与“新古典”的互补——论台湾20世纪50~70年代的现代诗
11
作者 王光明 《文艺评论》 2003年第6期29-38,共10页
关键词 台湾省 20世纪50-70年代 现代诗 现代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文学争论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是移民文学还是移民题材文学?--一个争论中的术语
12
作者 乌尔苏拉.马蒂斯-莫 比吉特.梅茨-鲍姆加特纳 陆象淦 《第欧根尼》 2016年第2期39-55,共17页
文学评论界承认,用于界定往往是跨文化的当代文学状态的术语遇到了某种困难。在魁北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描述这一现象,评论界运用了一整套探索场域的新概念。面对这么丰富和混乱的术语,必须做出选择。在十多年之后,这样的选择在... 文学评论界承认,用于界定往往是跨文化的当代文学状态的术语遇到了某种困难。在魁北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描述这一现象,评论界运用了一整套探索场域的新概念。面对这么丰富和混乱的术语,必须做出选择。在十多年之后,这样的选择在欧洲找到了其捍卫者和追随者:移民写作。在当今,相关的争论依然不断,人们始终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术语,以正确阐释"外来的""跨文化"作家的大量涌现,他们的话语倾向于反映文化碰撞的各种问题,以及(或者)是从移民的体验中吸取着营养。作者分析了相关术语的局限和失败,并试图阐明移民文学和移民题材文学这两个术语相交叉的复杂语义场。同时阐释了二者的趋同与趋异,并主要从实践层面论证我们为什么依然选择"移民文学"来指称所谓"后移民"作家之前的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题材 文学争论 移民文学 术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文学评论 文学状态 跨文化
原文传递
喧嚣下的寂寞——2005年的中国文坛
13
作者 王鹏飞 《社会观察》 2005年第12期49-51,共3页
2005年的中国文坛充满了骚动与喧嚣。无论是群体性的文学争论和文学大奖,还是个体化的文学创作与文人生活,都曾在这一年里不同程度地吸引过我们的目光。但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当沸腾的事件结束,热闹的喧嚣过去,人们往往会感觉更加寂寞。综... 2005年的中国文坛充满了骚动与喧嚣。无论是群体性的文学争论和文学大奖,还是个体化的文学创作与文人生活,都曾在这一年里不同程度地吸引过我们的目光。但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当沸腾的事件结束,热闹的喧嚣过去,人们往往会感觉更加寂寞。综观2005年的中国文坛,留给人们的正是这种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坛 文学争论 文学创作 群体性 个体化 文人
下载PDF
论欧阳山在三十年代初的重要转变
14
作者 黄伟宗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99-106,共8页
欧阳山是二十年代初步人文坛的作家,当时他以“罗西”之名,发表了大量像《玫瑰残了》之类小说,被认为是中国“象微主义的代表”和小资产阶级作家。由此使人认为他在四十年代到延安后创作的著名小说《高干大》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家... 欧阳山是二十年代初步人文坛的作家,当时他以“罗西”之名,发表了大量像《玫瑰残了》之类小说,被认为是中国“象微主义的代表”和小资产阶级作家。由此使人认为他在四十年代到延安后创作的著名小说《高干大》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的转变,是太突然而“弯子转得太大了”。这看法,实际是不了解欧阳山在三十年代初已经有了重要转变。本文以欧阳山在当时关于“普罗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中的表现与影响、欧阳山首部写无产阶级革命的中篇小说《竹尺和铁锤》、欧阳山当时在广州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和提倡粤语文学运动筹史实,论证了这一重要转变,澄清了国内外文艺界、学术界这种看法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山 "普罗文学" 文学争论 广州普罗作家同盟 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竹尺和铁锤》
全文增补中
理论与批评的是是非非——《黑暗的心脏》争鸣之管见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和龙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9-105,共7页
关键词 康拉德 文学评论 《〈黑暗的心脏〉解读中的4个误区》 殷企平 王丽亚 文学争论 小说理论
原文传递
论《纽约客》华语小说译介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子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50,共7页
今年夏天,几乎每个与文学沾边的人都在讨论余华的《第七天》。8月底,《纽约客》(TheNewYorker)杂志也为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学争论添了一把火。“小说”栏目直接刊载了余华短篇《胜利》(“Victory”)。的译文,并在官网上发布了为《... 今年夏天,几乎每个与文学沾边的人都在讨论余华的《第七天》。8月底,《纽约客》(TheNewYorker)杂志也为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学争论添了一把火。“小说”栏目直接刊载了余华短篇《胜利》(“Victory”)。的译文,并在官网上发布了为《第七天》造势的简单采访。《胜利》发表之后,中文读者对这部九十年代的小说很失望,有人在微博上感言,“如果不署余华的名字,怕是连地级市的文学刊物也不会要”。很多人想不明白。余华有那么多令人着迷的短篇,为什么英语文学圈中最有影响力的杂志《纽约客》,会对这样一篇的小说感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客》 小说 译介 华语 文学争论 网上发布 九十年代 文学刊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