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事实”及其解释的历史——关于重写文学史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程怡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被看作是文学史基石的"文学事实",实际上是在文学史书写过程中形成的。和历史事实不同,其最初文本并不是对曾经发生的事件的记录;这些文本在解释某些现象的同时,也被反复地解释着。两汉以来的经学传统使以往的"文学事实&... 被看作是文学史基石的"文学事实",实际上是在文学史书写过程中形成的。和历史事实不同,其最初文本并不是对曾经发生的事件的记录;这些文本在解释某些现象的同时,也被反复地解释着。两汉以来的经学传统使以往的"文学事实"被大量的伦理主义所遮蔽。按照福柯的观点,历史的言说积累得越是重重叠叠,缺失的东西也就越多。因而,中国文学史的撰写者,必须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考察既定的文学事实,对构成"文学事实"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这正是完成与过去之间对话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事实 重写文学 权力
下载PDF
西方理论与俄罗斯大众文学事实之矛盾
2
作者 于欣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9-190,共2页
林精华在《国外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撰文指出,为强调民主及其在审美实践中的合法性,冷战时代西方建构了大众文化理论。自此,用这种理论旨在说明城市化和工业化时代文学艺术生产和消费,成为潮流,至今不绝。在这种理论观照下,俄... 林精华在《国外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撰文指出,为强调民主及其在审美实践中的合法性,冷战时代西方建构了大众文化理论。自此,用这种理论旨在说明城市化和工业化时代文学艺术生产和消费,成为潮流,至今不绝。在这种理论观照下,俄国是没有大众文学的,即便有,其价值也无足挂齿。大众文学在俄国的情形意味着,立足于欧美城市化和工业化模式而建构的大众文化理论,未必适用于解释俄国大众文学的事实,姑且不论俄国民间文学甚至东正教一直是塑造俄国人现代审美观的重要因素,因为依据西方城市化和工业化之经验判断俄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大众文学,会遭遇关于城市化认知与俄国城市化事实、大众文化理论与俄国大众文学事实之间难以融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理论 文学事实 西方理论 俄罗斯 城市化过程 《国外社会科学》 工业化时代 大众文学
下载PDF
创意写作与当代文学生态研究
3
作者 许道军 刘卫东 +2 位作者 张永禄 谭旭东 雷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28,共24页
主持人语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事实之一。十多年来,它在作家与写作观念、作家培养与生存方式、文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等多方面悄然引发当代中国文学生态的系统性改变。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写作概念泛化... 主持人语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兴起与迅猛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事实之一。十多年来,它在作家与写作观念、作家培养与生存方式、文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等多方面悄然引发当代中国文学生态的系统性改变。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写作概念泛化”“作家泛滥化”等新现象,而在与既有文学生态因素如学术机制、学科体系、作家组织等的“磨合”中,某些创意写作的倡导与实践者也出于急于获取正常学科地位的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文学事实 当代文学 创意写作 文学生态 概念泛化 写作观念 作家培养
下载PDF
文学事实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18,共9页
文学事实[俄]尤·迪尼亚诺夫张冰译献给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文学是什么?体裁是什么?每一部尊重自己的文学理论教科书必然从这些概念开始。文学理论不顾数学是以各种概念为基础,顽强地与数学争夺着诸多极其严密极其稳固的... 文学事实[俄]尤·迪尼亚诺夫张冰译献给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文学是什么?体裁是什么?每一部尊重自己的文学理论教科书必然从这些概念开始。文学理论不顾数学是以各种概念为基础,顽强地与数学争夺着诸多极其严密极其稳固的静止概念,但在文学理论中,概念不仅不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原则 文学事实 普希金 日常生活 文学 结构要素 文学作品 自动化 体裁 罗蒙诺索夫
原文传递
文学研究的特征与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荣翼 张译丹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80,共6页
文学研究作为学科是针对文学的,没有文学作为对象,文学研究便是无米之炊。文学研究作为后于文学现象的认识,它主要体现为对文学现象的追踪,对文学规律的追寻,以及对文学秩序的追认。这样几个方面相互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和作为研究对象的... 文学研究作为学科是针对文学的,没有文学作为对象,文学研究便是无米之炊。文学研究作为后于文学现象的认识,它主要体现为对文学现象的追踪,对文学规律的追寻,以及对文学秩序的追认。这样几个方面相互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和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的不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学事实 文学规律 文学秩序
下载PDF
贾平凹当代中国文学高度问题的思考——基于史识视域与史学格局的建构 被引量:4
6
作者 冯肖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8,共12页
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贾平凹以其殷实足量的作品和超透支写作姿态,不仅赢得了自身应有的文学席位,与此同时也为20世纪后中国文学新的生长点的繁荣、鲜活倍增了无限的厚重质彩。因此,基于世纪文学史识视域和史学格局的建构,就有必要思考... 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贾平凹以其殷实足量的作品和超透支写作姿态,不仅赢得了自身应有的文学席位,与此同时也为20世纪后中国文学新的生长点的繁荣、鲜活倍增了无限的厚重质彩。因此,基于世纪文学史识视域和史学格局的建构,就有必要思考贾平凹当代中国文学高度问题。笔者以为其话题涵旨有三:一是不可逾越的"贾平凹文学事实"——30年文学书写与160部书的置换关系,一代不断前行的富有绿色生命意识的文学独行侠。二是不懈激活文坛的"贾平凹文学现象"——创作数量与文学史精神的始终暗合,创作质量与艺术至境的长效撞击和通达,一种关注民生的大境界正气写作。三是原在的杂学艺术观与文本潜在的文化学图式——"五大文化系脉"、"六大文化层面"的美学典本。这些是贾平凹先于他者,高于他者,引领文学的珍品别裁,是他确立当代中国文学高度的支撑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文学事实 文学现象 杂学艺术观 文化学图式 文学高度
下载PDF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理念的选择与调适 被引量:4
7
作者 欧阳可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6-180,共5页
现代性主题及或隐或现的后现代理念一直贯穿在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而这可能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主题介入和意识形态话语生产的内在坐标。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各类文本话语呈现出内蕴丰富的意味,既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特征,... 现代性主题及或隐或现的后现代理念一直贯穿在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而这可能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主题介入和意识形态话语生产的内在坐标。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各类文本话语呈现出内蕴丰富的意味,既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特征,也是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进程的必然。强调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历史文化属性和视野,注重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意识形态多样化生产,探究这种生产构成和运作流程的内在文化逻辑及文化转向,对当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理念调适和操作实践来说十分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学事实 文学生产 文学理论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研究理念
下载PDF
外国文学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夏仲翼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茂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0,共10页
近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界存在着不重作家作品而重理论研究的倾向,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隐忧。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刘茂生最近就外国文学理论研究与高校外国文学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前副会长、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夏仲翼教授... 近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界存在着不重作家作品而重理论研究的倾向,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隐忧。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刘茂生最近就外国文学理论研究与高校外国文学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前副会长、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夏仲翼教授。夏仲翼先生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学理论进入别国,就会涉及接受问题,自然就会引出“有效性”的思考,而“有效性”是指理论在一个国家被接受的整体效应;当然,任何一种文学理论都产生在特定的文学、社会、历史语境中,都是具体的、指涉性的;外国文学理论要在中国体现“有效性”,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它对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否真正产生了作用,二是它能否解释中国出现的文学事实和现象。他认为,文学在它自身发展过程中总是先有文学事实,然后才会有理论来说明这些现象,理论不可能自己凭空产生;意图根据某种需要去创造一种理论,以为如此就能指导文学发展,或者按照某种理论进行写作就能获得成功的先例,其实还从来不曾有过;理论是总归发生在文学事实之后的,所以无论是创作界或是理论界,最好还是不要企图去找到一种理论来引导或者解释我们的文学发展,倒是应该埋下头来从文学发展的事实的规律里去寻找并总结出实在的理论,这才能对推动我们文学的发展有实在的助力。他认为,把明明有着具体内在规定性的文学问题泛化为一般文化的、政治的议论的所谓的“大文化研究”,也许显得十分热闹或者“新颖”,然而对于文学研究本身的价值却是颇堪怀疑。他认为,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基础研究”与“第二手研究”互为补充的,学科建设与信息跟踪有着密切关系;大量的翻译、编译、译介都属于二手研究的范围,都是对国外文学现象或理论的一种解读。他认为,成熟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学术讲坛式的,一个教授在他自己的讲坛上应用自己的学术观念来阐述一部外国文学史,但在目前这还只可能是一个理想;但总有一天,教材的编写与教学的方式都会是个性化的,都会具有鲜明的学术倾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的“有效性” 理论热点 基础研究与第二手研究 课程建设 文学理论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 教授 访谈录 文学理论体系 文学事实
下载PDF
网络文学批评史的建构逻辑 被引量:3
9
作者 欧阳友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网络文学批评能否"入史"与网络文学本身能否进入文学史的论题逻辑一样,都要取决于网络文学在这个时代文化语境中的功能作用、它们自身的发展水平,以及对其史学依据合法性的观念体认。时至今日,当体量巨大、传播广泛的网络创作与风生... 网络文学批评能否"入史"与网络文学本身能否进入文学史的论题逻辑一样,都要取决于网络文学在这个时代文化语境中的功能作用、它们自身的发展水平,以及对其史学依据合法性的观念体认。时至今日,当体量巨大、传播广泛的网络创作与风生水起、备受关注的网络文学批评一道走进人们的视野,建构网络文学批评史是否能赢得其必要性与可能性,尚需要从观念逻辑、本体依据和史学价值上考辨其持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史学价值 时代文化 体量 当代文学批评 欧阳友权 理论批评 文学事实 发展水平 当代文学
下载PDF
文学史视域中的“样板戏”分期 被引量:1
10
作者 鲍焕然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125,共5页
"样板戏"虽然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文学事实,其发生起点却可以追溯到延安戏剧改革运动。在对"样板戏"这一文学事实实行历史分期的问题上,存在文本关系与跨文本关系两种角度的差异。从跨文本角... "样板戏"虽然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文学事实,其发生起点却可以追溯到延安戏剧改革运动。在对"样板戏"这一文学事实实行历史分期的问题上,存在文本关系与跨文本关系两种角度的差异。从跨文本角度对"样板戏"进行分期,"样板戏"的历史演变可分为萌发期(1942年-1958年)、争持期(1959年-1963年)、定名期(1964年-1967年)与定本期(1968年-1976年)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文学事实 样板戏 历史分期
下载PDF
文学史与时间量──兼评文学史观中的实在论和独断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政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1-76,共6页
研究文学史观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自觉的理性意识和自主的人文方法,从而使文学史构成对人类文学活动的终极关怀,有效地探寻文学发展的自由之路。一般而言,文学史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往文学何在,以往文学何以在... 研究文学史观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自觉的理性意识和自主的人文方法,从而使文学史构成对人类文学活动的终极关怀,有效地探寻文学发展的自由之路。一般而言,文学史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往文学何在,以往文学何以在,以往文学为何而在。这又关涉到自然时间、社会时间、心灵时间三种不同的时间量度。在自然时间量中研究文学史,主要是对自然时间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学遗迹进行考辨、实证,尽可能多地确认文学事实,使它们进入文学史研究。在社会时间量中审视文学史,就是在社会运动的大结构中把握文学史,研究其生成、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制约。文学史研究的最终依据是人,它必须完成于研究主体的心灵历程中,在心灵时间量中走向丰富和完善。所以,文学史建构最终完成于研究者的心灵当中,才能达成对现实文化的历史性超越和丰富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 文学史研究 时间量 文学事实 实在论 意识形态 研究主体 自然时间 文学发展 文学艺术
下载PDF
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理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建昌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第2期149-166,共18页
文学理论作为知识生产,是事实与价值、认知与评价、科学性与人文性、价值正当性与程序合法性的有机统一。"事实"是文学理论知识生成的动力,"价值"则提供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方向,"评价"是在文学认知基础上的意义生成的活动。文学... 文学理论作为知识生产,是事实与价值、认知与评价、科学性与人文性、价值正当性与程序合法性的有机统一。"事实"是文学理论知识生成的动力,"价值"则提供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方向,"评价"是在文学认知基础上的意义生成的活动。文学作品的优劣、好坏,文学境界的高低,文学对于可能世界的拓展以及文学在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意义等的"定性",主要是通过文学评价机制来实现的。文学理论在知识学属性上有自己的特点:文学理论的对象具有鲜明人文性,旨趣上强调回到内心经验,强调阅读、体验、分析、综合、思辨等。科学性是文学理论的安身立命之所,是其存在的合法性根据。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合法性根据不能通过程序合法性来得到根本说明,而要通过"实质合法性"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 文学事实 价值 认知 评价 科学性 合法性
下载PDF
媒介场中文学研究的当前危机及创生之途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8-,共1页
自米勒的《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会继续存在吗》一文的发表,关于"文学终结论"的讨论绵延至今。无论论者持何种观点,在文学研究中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力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借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基本结构"此在在世界之中&qu... 自米勒的《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会继续存在吗》一文的发表,关于"文学终结论"的讨论绵延至今。无论论者持何种观点,在文学研究中媒介对文学的影响力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借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基本结构"此在在世界之中"和布尔迪厄"文学场"的概念,提出了直面当前危机的文学研究的创生之途,即"文学主体在媒介场中"。其意旨有三:第一,研究文学要在媒介场域的因缘关系中;第二,研究文学要在时间性的整体存在中;第三,研究文学要"直面文学事实",即文学主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场 时间性 文学事实
下载PDF
文学地位的提高——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二 被引量:1
14
作者 力之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4-29,共6页
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提高到了"德行"与"事功"之"弟"的地位。首先,是从经学的附庸走向自身独立;其次,是其传有限之生命于无穷的价值为人们所认识。不过,魏晋南北朝虽是文学自觉的时代,然自觉了的文学事实上... 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提高到了"德行"与"事功"之"弟"的地位。首先,是从经学的附庸走向自身独立;其次,是其传有限之生命于无穷的价值为人们所认识。不过,魏晋南北朝虽是文学自觉的时代,然自觉了的文学事实上还是难以与德行和事功取得完全同等地位的,而当文学彻底地回归自我时,却往往因其过分"贫血"而难以自立。文学的极致尽管如此,然其自有独特的价值在,而此绝非德行、事功及经、史、子之功能所能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文学思想史 文学地位 文学自觉 文学事实 曹丕 曹植 经学 文学价值
下载PDF
文学史写作:共时结构与历史流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伟 《学术评论》 2013年第1期31-34,共4页
环顾四周,我们已经处于大众文化的重重包围之中,与其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相比,文学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那么,文学的位置在哪里?文学又能给出什么独特的东西?文学靠什么来介入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南帆先生的新著《无名的能量》讨论了文... 环顾四周,我们已经处于大众文化的重重包围之中,与其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相比,文学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那么,文学的位置在哪里?文学又能给出什么独特的东西?文学靠什么来介入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南帆先生的新著《无名的能量》讨论了文学研究者所关心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有力地回应了上述疑问。关于文学史写作问题,他认为不能仅仅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告知走马灯似的文学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写作 文学事实 文学研究者 共时 历史流变 生存空间 文革文学 当代文学 现实生活 启蒙者
下载PDF
《文艺报》与十七年(1949-1966)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友峰 《百家评论》 2017年第4期4-22,共19页
《文艺报》在十七年文学批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范式的建构、批评标准的选择还是批评对象的选择,《文艺报》都参与其中。十七年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转折期。那么"转折"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洪子诚认为:"... 《文艺报》在十七年文学批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范式的建构、批评标准的选择还是批评对象的选择,《文艺报》都参与其中。十七年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转折期。那么"转折"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洪子诚认为:"以延安文学作为主要构成的左翼文学,进入50年代,成为唯一的文学事实;20年代后期开始,左翼文学为选择最理想的文学形态、推进文学的‘一体化’的目标所作的努力,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形成了应予遵循的体系性‘规范’;而作家的存在方式,写作方式,作品的出版、阅读和批评等文学活动方式也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中国当代文学 左翼文学 武训传 文学事实 延安文学 十七年文学 洪子诚 文学形态 张光年
下载PDF
贾平凹的文学意义
17
作者 冯肖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6-218,共3页
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贾平凹以其殷实足量的作品和超透支的写作姿态,不仅赢得了自身应有的文学席位,也为20世纪后中国文学新的生长点的繁荣、鲜活增添了无限的厚重质彩。因此,基于世纪文学史识视域和史学格局的建构,就有必要思考贾平凹... 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贾平凹以其殷实足量的作品和超透支的写作姿态,不仅赢得了自身应有的文学席位,也为20世纪后中国文学新的生长点的繁荣、鲜活增添了无限的厚重质彩。因此,基于世纪文学史识视域和史学格局的建构,就有必要思考贾平凹的当代中国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文学事实 文学现象 文学意义
下载PDF
文学消费与20世纪中国文学——以长篇小说为例
18
作者 黄书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35,275-278,共17页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在文学现代化的另一个维度——市场文化和文学消费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文学生产与读者消费诉求的关系,作家作品在文化图书市场上的命运,文学的消费价值,成为全面而客观地考察和评价20世纪中国文学的...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在文学现代化的另一个维度——市场文化和文学消费的语境中进行的。因此,文学生产与读者消费诉求的关系,作家作品在文化图书市场上的命运,文学的消费价值,成为全面而客观地考察和评价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本文着重以最具有图书出版物特性、与大众读者文学消费最为密切的长篇小说为例,宏观考察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消费与文学存在和发展的关系,试图敞开一直被意识形态或"纯文学"的文学史所遮蔽的20世纪处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现实关系中的"文学事实",凸显时代社会的经济体制、传媒出版、大众读者、图书市场对于20世纪文学生存和发展的制约与影响,以期建立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的评价标准,即在确立文学作品的价值时,将社会的影响和读者的文学消费状况作为评判的一个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事实 长篇小说 图书文化市场 文学消费
下载PDF
实证传统与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
19
作者 丁云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4-68,共5页
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思想,开启了作为学科的文学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从文论发展史看,它既是对当时文学领域形式主义方法的反拨,又是对法国本土实证主义学术传统的承继和借鉴。这一独特路径,使得在文学研究对象、文学性与社会性、读者创... 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思想,开启了作为学科的文学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从文论发展史看,它既是对当时文学领域形式主义方法的反拨,又是对法国本土实证主义学术传统的承继和借鉴。这一独特路径,使得在文学研究对象、文学性与社会性、读者创造性接受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深刻的见解。同时,实证主义传统固有的局限性,也约束了其理论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主义 埃斯卡皮 文学事实 社会性
下载PDF
论文学在现代社会的位置
20
作者 王泓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5-89,共5页
该文在对传统文学价值观质疑的基础上 ,立足于商品经济社会文学产生与文学消费现实关系中的“文学事实” ,从文学社会学的视角 ,通过对社会的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的政治文化体制、社会文化风尚与审美价值等对于文学的需求和影响... 该文在对传统文学价值观质疑的基础上 ,立足于商品经济社会文学产生与文学消费现实关系中的“文学事实” ,从文学社会学的视角 ,通过对社会的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的政治文化体制、社会文化风尚与审美价值等对于文学的需求和影响的考察和分析 ,对文学在现代社会的位置和功用 ,得出了自己独特而又恰如其分的结论。其对于破除对文学的迷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事实 现代社会 亚文化 消费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